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顺德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6月12日发表  

  根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佛山市加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阳光顺德幸福家园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顺德实际,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规划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顺德区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粤剧曲艺、舞蹈、合唱、美术、书法、灯谜、摄影、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全年开展;文化精品参加国内外比赛交流成绩突出,每年获国际、国家、省、市奖项作品近1000件,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岭南盆景之乡”等称号。

(一)公共文化事业成绩斐然。

  文化设施网络健全。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区博物馆(新馆)、区图书馆(新馆)等一大批区级文化设施,现建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三级博物馆1个。镇街文化设施配置齐全,各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图书馆;10个镇街文化站全部为省特级文化站;北滘图书馆、容桂图书馆被评为省一级图书馆;村居文化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文化活动普惠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群众文化活动。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室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每年举办公益性活动、展览、讲座、培训活动达6000多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700多场。

  文化精品异彩纷呈。举办“顺德之春”系列活动、“金秋嘉年华”粤曲巡演活动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承办广东省首届粤曲私伙局大赛、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小提琴演奏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原创舞蹈《渔舟唱“惋”》、《我们怎么了》、《赛德克的骄傲》、原创粤剧《铁面青天》、原创小剧场实验话剧《就那点事儿》、原创大型音乐剧《大侠虎虎羊》、《贝贝奇遇记》、《醒狮·龙舟》参加国内文化赛事屡获殊荣。

  对外文化交流高潮不断。特色文化项目赴国内外多地交流,树立顺德文化形象。举办中法文化之春凤城艺术节、并建立中法艺术公园、举办佛山新城中德文化节;顺德粤剧团、武术舞狮团赴美国、英国、塞舌尔、香港开展巡演活动;合唱项目参加世界合唱比赛、中国合唱节等赛事摘金夺银,曲艺项目参加全国曲艺大赛、广东省曲艺大赛等收获累累硕果;开展顺德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香港交流展,引进中国名家国画邀请展、娄师白名师名家邀请展等精品展览,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牵手番禺、南沙,签订为期五年《顺德、番禺、南沙三区文化交流合作协议》;顺德区与广东粤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签订《顺德粤剧戏曲发展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广佛文化交流,顺德区与广州市文化馆、佛山市文化馆、南沙区文化发展中心、番禺区文化馆、花都区文化馆、萝岗区文化馆、黄埔区文化馆共同签署《广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协议》。

(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截至“十二五”末,我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62处,其中2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列入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共有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香云纱染整技艺、龙舟说唱、人龙舞、八音锣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包括陈村花会、粤绣(广绣)、观音信俗、真步堂天文历算、粤曲、关帝侯王出游、龙眼点睛习俗;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包括赛龙舟、水乡农谚、春节习俗、永春拳、粤剧、顺德烹调技艺、粥水制作技艺、大良鱼灯制作技艺、双皮奶制作技艺、伦教糕制作技艺、陈村粉制作技艺。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区级非遗传承人13人。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取得成效。区财政每年安排修缮经费1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自2011年以来,我区通过区、镇街、村居三级共同出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共对以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为代表的28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维修复原,并开展了清晖园、杏坛黄氏大宗祠、尢列故居、伦教千里驹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内涵充实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文物保护工程中,区通过投入文物修缮资金,带动镇街、村居以及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修缮工作,各级投入资金总额约8000多万元。以清晖园、碧江金楼、杏坛逢简祠堂等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已形成我区特色的旅游景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效显著。分别在杏坛镇的麦村小学以及光华小学设立龙舟说唱培训基地和人龙舞培训基地,在光华村委会建造人龙舞馆,为文化传承寻找一个充满生机的土壤。在逢简刘氏大宗祠内打造顺德杏坛非遗展示馆,已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伦教镇各晒莨厂组成“顺德香云纱联盟”,联盟企业通过研究和协商,制定并成功申报了《顺德香云纱(莨绸)联盟标准》,并于2010年1月举行了联盟标准发布会。

(三)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顺德区政府投入1.9亿建设顺德博物馆(新馆)。顺德博物馆(新馆)自2008年开始建设,历经5年多时间于2013年底正式开馆。建成后的新馆占地面积32500㎡,建筑面积约26230㎡,展览面积9084㎡,库房面积2218㎡,相较旧馆已在硬件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项目用地已与顺德区政府签订BOT用地合作合同书,并于2012年底完成搬迁并顺利开馆。清晖园管理处于2013年3月正式更名为清晖园博物馆,属我区首家古建园林类专题博物馆。各类展览艺术馆蓬勃发展,目前共有12家。

(四)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目前全区共有文化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约6万多人,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业、珠宝设计产业、工业设计业、流行音乐产业、传统工艺产业、广告创意产业等六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了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广东流行音乐基地”、广东工业设计城、“香云纱”等知名文化品牌。顺德区在“佛山市十大区域文化产业品牌”中获得3个席位,在10个文化产业特色奖中获得5个席位。

  随着我区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对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满足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文化需求、传承和创新传统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目前顺德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已达230多家,园区总产值达10亿元,每年上缴税金总额达2000万元;园区在孵企业已申请专利、知识产权等近110个。广东工业设计城园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106家,设计师人数超过1200名,每年成交工业设计成果数万例,预计2015年总产值超5亿元,拉动工业产值超450亿元。孔雀廊娱乐唱片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涉足音像行业的民营企业之一,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粤剧版权、拥有包括广东戏曲和原创音乐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节目5000多个,是顺德屈指可数的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2014年营业总额9600万元,纳税额650万元,是广东文化产业的标杆企业。

(五)新闻出版广电行业管理水平提升。

  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为100%。狠抓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每年不定期举行防范非法插播的大型应急演练,确保安全播出零事故。积极推进我区软件正版化工作,在完成区级和各镇街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德区印刷包装业协会获省版权局批准建立广东省作品著作权登记代办机构。积极推动多厅数字电影院的建设工作,目前,顺德区已建有多厅数字电影院18家,屏幕101块、座位13255个。

(六)文化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工作。整合区文化体育局部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及区文化馆、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顺德演艺中心等机构职能,成立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具体执行办文化的职能,改革后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次提高近30%,演艺中心承办各类活动增加39%。

  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在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清晖园博物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均成立有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重要业务事项、人事任免等进行决策,同时理事会将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运作进行监督。

(七)文化队伍人才辈出。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全区现有国家级专业协会会员94人、省级会员510人。区文联下设书法、美术、摄影、戏剧曲艺等协会14个,个人会员3097人;10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共有在职定编人员59人,共有文体协会组织166个;村居文艺队伍567支,成员过万人;全区拥有文化志愿者近2000人。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中的问题

(一)文化设施仍需进一步提升。

  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经济较为发达的镇街中心区域文化设施相对集中,而一些偏远的村居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薄弱,且利用率低。部分设施场所由于建成时间较长,需要修建和完善。同时由于各镇街经济状况、工作经费投入比例等因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各镇街在“十二五”期间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存在较大差别。

(二)文化产品供给仍需进一步丰富多元。

  外来文化在顺德发育空间仍然不足,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的机会仍然不多,本地群众文化活动虽然活跃,但是缺少适合针对不同地域外来人口的文化活动,仍然缺乏在国内有特别重大影响的文化产品。

(三)文化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文化人才队伍仍存在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发展速度不够平衡,特别是缺乏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高端人才等问题,文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待形成机制予以保障。人才结构区域分布上不均等,区和镇街一级的文化组织相对较完善,但村居级文化组织相对单一、专业性不强,组织活动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四)文化投入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

  顺德区暂未建立文化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无法完全保证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全区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制约了文化事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总体定位和布局尚未明确。

  顺德尚未从广佛同城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纬度,特别是构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高度,把文化产业提升到推动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顺德文化产业在珠三角范围内还未形成总体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尚未形成宏观规划,对重点领域项目进行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部分文化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益不高等原因,难以达到现行政府扶持企业的相关标准,享受不到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总体滞后于整个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六)文化体制改革有待完善和深化。

  文化领域虽然开展法定机构改革工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经验总结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法人治理机构刚刚起步,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此外,还需加强对文联协会和民间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第二部分:文化事业“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办、国办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个坚持”,认真落实顺德区委提出“增强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探索文化科学发展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区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顺德重要的区域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一)建设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实施“十三五”规划,用5年时间建成设施一流、分布均匀、产品丰富、服务优质、保障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顺德区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文化指标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具有典型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建设区域性文脉传承保护利用实验区。

  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完成率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完成率达到100%;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并且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把文化遗产开发成为广泛多样的文化财富,探索文化传承保护新途径,建设在珠三角乃至南方地区有较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文脉传承保护实验区。

(三)建设创意、服务、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先进区。

  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推动“顺德制造”向“顺德创造”转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打造文化产业的创意优势、服务优势、规模优势为核心,建设特色鲜明、人文荟萃、资源集聚、辐射周边的文化产业先进城区,突出顺德文化产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贡献。整合全区旅游、文化、体育资源,把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四)构建各类文化人才集聚高地。

  用5年时间,调整文化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本地培养和外地引进,集聚一批在国内和省内比较有影响的高端文化人才和文化创意、创作机构,凭借他们优良的人文素质和活跃的创意、创作能力,创造一批能够和顺德区域实力匹配的高端的顺德文化产品作品,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音像、影视、书画、演艺、会展、设计等文化产业发展,构建珠三角文化潮流和时尚消费集聚的文化洼地,逐步形成和扩大顺德区域的发展软实力。培育枢纽型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力量,以多渠道、多方式为群众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利用地域优势,依托粤港澳文化交流平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文化交流平台、南(沙)番(禺)顺(德)三区文化交流平台、广佛文化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建立开发合作的人才交流互动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完善区级文化设施功能。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建成一个集文化、娱乐、演出、展览、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区文化中心,包含1个建筑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的群众文化艺术馆。

  加强镇街级文化设施建设。在10镇街综合文化站已评定全省“特级文化站”称号的前提下,保持“特级文化站”的建设与服务标准,并推动容桂街道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工作,以及陈村、龙江、均安镇新文化站(文化中心)的新建或扩建工作。各镇街要建有1座图书馆,藏书量10万册以上,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达到120个以上。各镇街至少建有1座达到国家三星级以上建设标准的现代数字多厅电影院。各镇街要建有1个座位数不少于500个的现代化剧院(或室内演艺馆),1个座位数不少于280个的现代化音乐厅;辖区学校已建有剧院、音乐厅的镇街应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文化场馆资源共享。各镇街要参照先进地区镇街文化中心标准,改建或新建集文化娱乐、书报刊借阅、电子信息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建设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或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并建有1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无障碍建设,为残障人士平等参与文化生活提供无障碍服务。

  拓宽村居级文化设施服务范围。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每年评选一批顺德区文化工作示范村居。在按照“六个有”为标准建成文化设施的基础上,逐渐向自然村延伸。分阶段启动顺德行政村(社区)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至少推进10个村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鼓励社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由社会和个人建造、面向公众开放、非盈利性的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有益补充,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鼓励各类型的企业和工业园区结合实际建设职工书屋、俱乐部、职工之家等文化设施。特大型企业可参照区级文化设施标准建设,大型企业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可参照镇街级文化设施标准建设,中小型企业可参照行政村居级文化设施标准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的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3、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设计要结合实际需要和当地特色,强调个性和实用。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城镇、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设立雕塑的引导和监管,提升城镇形象和文化品位。

  进一步做好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工作。区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不少于12个,区演艺中心每年举办公益性演出不少于50场。音乐厅应采取设立公益专场、“公益服务日”等形式,定期向公众提供免费或低票价服务。展览馆等要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及内容讲解方面,提供一定时段和数量的免费服务。

(二)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

1、增加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加大对文艺精品生产的扶持,建立健全文艺精品生产激励机制,逐渐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文化艺术精品。

  加强公共藏书建设。稳步增长区图书馆的藏书量,各镇街综合文化站藏书平均达到1.5万册,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藏书平均达到0.3万册。

  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项目,精心策划,突出创新,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以“龙腾四海*凤舞水乡”为主题,重点打造“欢乐龙舟文化节”、“水乡民俗文化节”、“顺德之春”、“金秋嘉年华”、“非一般的精彩——非遗展演活动”、“星声悦耳”流行歌手大赛、仲夏音乐节、“龙眼点睛”文化活动、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并扩大品牌活动的辐射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群众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施“文化数字化工程”。以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全省文化信息资源技术平台为依托,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网上文化社区”等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在线图书借阅和影视演艺节目欣赏、知识讲座及文博、美术展览等服务。

  实施“公共文化配送工程”。大力实施公共文化配送工程,丰富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实行低票价的方式,开展舞台艺术精品下基层巡回演出活动。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和队伍的作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公众开设各类文艺培训、讲座、示范演出,广泛开展文艺知识普及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利用公共文化阵地开展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打造廉洁文艺精品,推动全区廉洁文化建设。

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采取政府招标、委托管理、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专业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节约管理成本。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手段。区、镇街图书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的一卡通制度,100%的镇级公共图书馆成为集群成员馆。各镇街布点自助图书馆或图书ATM建设,每个镇街至少建有1处自助图书馆或1台图书ATM。

  创新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方式。消除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突破管理体制、流通体制等体制性障碍,推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文化资源的整合。整合镇街文化、广播电视、教育、体育、科技资源,组建集文化娱乐、书报刊借阅、电子信息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整合农村现有的零散资源,充分利用祠堂古建打造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提升顺德特色文化资源的国际化水平。

3、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重点做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内要设置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的活动区域、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区图书馆要设立少儿阅读区和盲人阅读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少儿读物、盲文读物及相关阅读设备。

  重点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或优惠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在企业厂区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广场文化,举办职工文化节、读书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送电影下工厂、进社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读书难、看戏难、上网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在工业区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区开展文化活动,并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开展免费的文艺培训。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1、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按国家有关要求落实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并确保其专职专用,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事业经费。实行公共文化服务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制定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

  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门类的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吸引高端文化人才进入顺德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集聚一批国内和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创作演出、理论研究人才,为顺德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

3、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辅助队伍。

  采取政府补贴、专兼结合等办法,挑选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员,担任行政村居文化志愿者、文体协管员、文化辅导员,提高基层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各行政村居要配备文体专干1名,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周末辅导员、文体协管员1名以上,文化志愿者3名以上。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鼓励和引导成立各类民间文化社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助公共文化管理。

(四)深化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

1、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提升各级文化主管“管文化”的能力,以及法定机构和社会文化团体“办文化”的能力,实现文化建设“管办分离”。探索建立文化发展与改革创新的互促共进机制,继续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探索经验。进一步探索更好的市场化路径,让法定机构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动市场化道路做大做强。

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深化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健全管理机制、强化专业能力、扩大社会参与,努力实现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让文化放眼可及、随处可享。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运作模式,落实文化事业单位在用人、财务、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自主权,深化内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之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力量。

(五)保护和传承顺德历史文化

1、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提升不可移动文物保存完好率;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工作,重视不可移动文物档案管理及数据库建设;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巡查工作,完善文物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后的展示和利用途径。

2、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调查、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安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中重要文物或特色建筑的维修保护、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力度。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建设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申报工作,提高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利用有效平台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展示形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项目,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全方位展示顺德的非遗和民俗文化。

4、创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建设,创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博物馆免费讲解服务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博物馆的文物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扶持、引导和规范民办博物馆发展,探索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加强文化遗产科学技术与安全管理。

  以博物馆为依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技术、可移动文物的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等;支持鼓励博物馆与大专院校或社会科技力量共建科研联合体,建立研究中心,建立文物保护基础数据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理论、政策法规研究,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6、有计划地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共建共享”为宗旨,创新思维和方法,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打造一批顺德文化新地标,建成一批公共服务阵地,打造若干个具有顺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提升城市内涵和形象。

7、引导好民间文物收藏行为。

  加强文物市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文物市场规范化管理;引导民间文物收藏行为,利用协会组织将民间藏品定期在博物馆举办收藏展,形成良性互动;开展珍贵文物征集工作,丰富国有博物馆藏品。

8、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

  加强文物执法力量,完善文物执法工作机制;加强镇街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规范文物保育员制度,形成进入与退出的良性机制;设立全区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专职机构,承担全区文化遗产保护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

(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1、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

  建立区、镇街联动的工作机制,区级部门研究和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和举措,并负责对重点项目进行政策扶持、考评和监督;规划、建设、土地、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经贸、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出谋划策,落实好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后我区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配套政策,通过区级扶持政策的出台,“用政府小钱,拉动更多的文化企业进行投资”。镇街主要负责具体项目的收集、配套与落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矛盾,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2、以点带面,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积极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加快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加强产业融合工作,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形成具有顺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挖掘顺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传统的特色资源助推产业升级,对接顺德传统制造业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采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大力推进已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引导和鼓励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壮大。

3、凸出重点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发展。

  根据顺德现有的企业基础和规模条件,选择重点对象,采用“扶大助强、顺势而为”的方法,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和壮大一批市场主体强大、规模效应明显、软件硬件配套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业、珠宝设计产业、工业设计业、流行音乐产业、传统工艺产业和广告创意设计等具有顺德特色的重点行业。

4、挖掘文化内涵,加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加速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整合顺德现有的岭南文化、传统产业、旅游发展资源,把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全区的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融合,打造具有顺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产业的融合与提升。如推进民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育顺德民俗游精品项目;水乡文化+旅游特色融合,重塑顺德岭南水乡文化魅力;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有机融合,擦亮顺德旅游休闲品牌等等。

5、培养人力资源,注重骨干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向顺德的文化产业企业开放技术、人才、信息、科研设备等有形和无形资源,鼓励国内外知名院校和机构在顺德开设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和研究生教育,为产业发展培育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骨干队伍。以“筑巢引凤”的理念,采取“落户型”、“哑铃型”、“候鸟型”等方式,吸引海内外的优秀创意和文化人才来顺德工作。

(七)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文化建设成绩

  充分发挥顺德在粤剧曲艺、合唱、舞蹈、美术、书法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对外文艺交流;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加强本地与外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对内实现引进外来优秀文化产品,促进本地文化健康发展;对外实现扩大顺德品牌文化的影响,树立顺德文化的良好形象。借助已签订合作协议的基金会、教育机构、市政部门等单位的广阔平台,助推文化精品“走出去”和“引进来”,拓展顺德文化发展空间。

四、保障措施

(一)确立“文化引领”理念。

  按照《***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文化建设的定位上升到全区发展战略高度,确定为全区发展的“灵魂”。确立“文化引领”的理念,探索文化引领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的科学发展战略,将文化工作有关指标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规划指导和布局,全力构建“大文化”工作格局,让无处不在的文化灵魂逐步渗透并影响到经济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让文化成为顺德从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的发展新引擎。

(二)加强顶层设计带动文化发展。

  以佛山市创建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我区创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和目标,指导全区开展创建工作。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制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各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带动力。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源投入

  区、镇街要确保文化经费按规定投入,文化服务按规划运转,文化建设按计划推进,文化资金使用的比例要从过去偏重硬件投入逐步转变为加大和鼓励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软件投入。要像重视制造业人才那样重视对文化人才的激励,确保文化部门有能力和实力不断加大对国内文化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进一步挖掘民营文化场馆的利用潜力。整合利用各方资源,通过政府资助、市场调节、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强化绩效管理和评估考核。

  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要求,将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选任和政绩考核体系指标,与干部奖惩、晋升挂钩。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估机制,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佛山市顺德区文化体育局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10-03 00:20:11重新编辑
横岗镇16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9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3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龙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银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三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横坪东路935号大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旱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樟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四联排榜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莲塘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街道办荷坳金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岗镇埔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黄阁坑大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龙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荷坳村金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西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村三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大万村奔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保安村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简龙经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保安大福果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一季度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鉴定工作结束
  2. 无锡市人社局来我市考察大学生创业工作
  3. 市人大常委会周建洪副主任一行视察市区企业养老保险征缴管理工作
  4. 2015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成绩已公布
  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5
  6. 泰和2015年发放养老金超3亿
  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 10:36:30
  8. 永新县有序推进首期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
  9. 永新县三查制织牢医保基金监管网
  10. 安福县社保基金征缴首季开门红
  11.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关于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公告(第六号)
  12. 海口市人社局行政审批情况(2月20日至2月24日)
  13. 邳州市2018年第5批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人员公示
  14. 关于开展2009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的通知
  15. 市仲裁院庭审排期表2015年4月20日2015年4月24日)
  16. 监察支队开展办事零障碍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
  17. 2013年度市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业务工作会议召开
  18. 无锡市人社局来我市考察学习就业培训工作
  19. 省财政厅朱厚春处长一行检查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情况
  20. 市仲裁院举办仲裁员能力提升培训讲座
  2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5
  2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 10:36:29
  23. 遂川精心烹制就业服务套餐促就业
  2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9
  2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6
  26. 万安医保信息化服务高效便民
  27. 永新县三举措做好城乡居保缴费档次提标工作
  28. 海口市2015年就业见习岗位与招用人数统计表
  29. 我市城乡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0. 海口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赴贵阳考察信息化建设
  31. 关于邳州市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率浮动的公告
  3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33. 关于徐州市市区基本照护保险2018年第十四批失能鉴定的公示
  34. 徐州市就管中心着力推进城乡技能培训工作
  35. 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加首届徐州市人力资源交流大会
  36. 我市召开2015年度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点考务工作会议
  37. 市仲裁院举办观摩庭庭审活动
  38. 东莞市中小学校公开招聘2013年公办教师公告
  39. 石龙镇下属事业单位2015年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40. 万安调整工伤保险费率为用人单位减负
  4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 10:36:30
  42. 峡江县医保局职工医保征缴突破千万大关
  43. 井冈山市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新春慰问和调研活动
  44. 泰和县返乡青年创业贷款惠及千家万户
  45. 关于2015年2月份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审核结果情况的公示
  46. 市仲裁院积极参加2015年富力海口马拉松赛
  47. 2017年2月份申请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通过人员公示
  48. 关于开展2015年度徐州市市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的通知徐社险管〔2015〕5号
  49. 2015年5月份市区退休审批窗口服务计划安排
  50. 徐州市劳动关系工作会议在邳州市召开
  51. 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52. 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宣传培训会召开
  53. 首届徐州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54. 我市召开2015年度全国一级建造师测绘师资格考试巡视工作会议
  55. 市医保中心召开20142015学年驻徐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会议
  56. 东莞市第三市区人民检察院机关服务中心2012年公开招聘笔试成绩及面试公告
  57. 东莞广播电视台2014年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补充公示
  5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 10:36:30
  5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6
  60. 遂川县人社局多举措开展挂点扶贫村贫困户入户调查工作
  61. 万安县积极开展第四批扶贫车间摸底调查工作
  62. 新干县城乡居保保费征缴首季开门红
  63. 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告
  64. 海口市人社局行政审批情况(2月13日至2月17日)
  65. 新沂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社会保险征缴工作
  66. 2015年徐州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务人员调整开考比例及核减或取消岗位的公告
  67. 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68. 方便让给群众麻烦留给自己――市劳动监察支队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纪实
  69.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笔试结束
  70. 2016年度徐州市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缴费
  71. 市人力资源办公室走进驻徐高校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
  7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5
  7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9
  74. 永新县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治理促维权
  75. 东莞理工学院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76. 永新县着力开展春风行动五送活动赢民心
  77. 永新县人社局筑牢农民工维权讨薪防火墙
  78. 永丰县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突破
  79. 海口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80. 市仲裁院召开2014年度工作考核会议
  81. 2017年海口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完美收官
  82. 新沂市为重度残疾人代缴2018年度城乡居保基本养老保险金
  83. 关于社会保险费统一核定一票征收的通知
  84. 关于做好2015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85. 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86. 徐州市市直离休干部医疗费节约奖励标准提高到1万元
  87. 我市积极做好四川灾区在徐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工作
  88.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研团来徐州医保中心学习调研
  89. 市就管中心对2014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全面***调查工作
  90. 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2012年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9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 10:36:29
  92. 东人函〔2015〕472号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与十三五时期就业补贴政策衔接工作的通知
  9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7:50:56
  94. 遂川县开展安居工程建筑工匠技能培训
  95. 井冈山市筹备成立创业协会促进企业发展
  96. 关于就业见习补贴的公示
  97. 海口市中医医院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告(第八号)
  98. 谋划推进主动作为——铜山区人社局立足职能强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99. 关于开展20092010年度省市技术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
  100. 关于我市报送2015年新闻专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