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六盘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  

(2018年2月4日在六盘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蔡 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盘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贵州代表团***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认真执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增长、转型逐步加快、质量不断提升、活力明显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一些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一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

“稳”的局面更加巩固。一方面,经济平稳增长。全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1.71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38.62亿元,增长6.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0.27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2.5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1.94亿元,增长12.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51.29亿元、1071.75亿元,分别增长11.9%、14.6%。另一方面,社会稳定和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893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69元,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总体保持稳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2起,死亡87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0.3%,连续3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刑事发案起数为6926起,较上年下降30.06%;成功预报10起地质灾害,紧急转移受胁群众7000多人,全年未发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

“快”的速度继续保持。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二是实体经济发展快。新增市场主体3.49万户、注册资本3050.24亿元,分别增长36.6%和19.27%;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8家。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快。三次产业结构为9.2:49.9:40.9,与2016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降低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粮经比由去年的32:68调整为31:69,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9%,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好”的基础不断夯实。一是脱贫攻坚进展好。预计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5万人,实现3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84个贫困村出列,预计贫困发生率降至7.3%。二是改革开放成效好。农村“三变”改革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我市增补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成功举办妥乐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夏季国际马拉松金牌赛事等活动;成功引进全球市场销售额第一的专业索道公司奥地利多贝玛亚等一批优强企业。三是企业经营效益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1.86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利润总额65.01亿元,增长580%;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838.8亿元,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38%。四财税收入质量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04.27亿元、增长13.58%,非税收入占比24.78%、下降4.9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文化作品反响好。《云上凉都》《依》《乌蒙踏歌》等一批本土文艺精品获得广泛好评;《支格阿鲁》《落绕》《三变》等一批文化作品获得国内外多个奖项。

“进”的步伐持续加快。一是落实国家政策获得新肯定。我市推广PPP模式、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以国办发〔2017〕34号文通报表扬。二是示范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成功申报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批获农业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被列为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56.94%,较全省高1.6个百分点,较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4家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水城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

过去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打好“四场硬仗”,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围绕打赢基础设施硬仗、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等行动,形成了全力扶贫、全面扶贫、全要素扶贫的工作格局。一是狠抓基础设施攻坚。建成通组公路3683公里;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9.44万人;完成384个行政村通光纤、505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17119户。二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攻坚。2016年实施的44个安置点6333户25274人全部搬迁入住,实现完工率、搬迁入住率“2个100%”,落实就业11408人,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2人;完成2017年16个安置点项目主体工程,计划安置10699户42032人(其中贫困户9517户36156人);2018年14个安置点项目全部动工。三是狠抓产业扶贫攻坚。通过“三变”促产业、产业促脱贫的方式,打造产业平台850个;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家禽、中药材等扶贫产业,实施项目318个,受益贫困人口12.2万户31.65万人。四是狠抓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攻坚。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73万人、资助或减免资金7943.4万元;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对贫困人口就医实行“两免除、两提高、三覆盖”,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六个100%”,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政策兜底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670户,建成小康房2500户。五是狠抓社会扶贫。与大连市签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合作协议,大连市、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鞍钢集团等单位帮扶资金超1亿元;国有企业“百企帮村”、民营企业“千企帮村”实现162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六是狠抓试验区建设。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派出干部219名、整合各类资金200亿元投入“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实施项目343个,已开工207个、竣工81个。

(二)突出供给结构优化,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稳定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1、 着力加快二产转型。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深入落实“双百工程”,切实做好企业协调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申报工作。一是抓协调服务促进盘活存量。大力推进“百企改造”工程,改造企业148户,15个项目纳入省级“双百企业”进行培育;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8.3%,全年原煤产量达6120.1万吨,钢材产量达343.9万吨,发电量达423.13亿千瓦时,水泥产量达1023.25万吨,焦炭产量达421万吨,煤层气抽采量达13.75亿立方米。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14.95亿千瓦时;工业增值税完成39.06亿元,增长83.01%。二是抓产业培育促进动能转换。多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撑,玄武岩纤维、硫酸锰、高精铜箔、瓦斯综合利用、煤制车用氢能源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其中玄武岩纤维年产量达1.5万吨,硫酸锰一期工程单线生产3万吨;成功引进能矿装备项目5个;煤层气综合利用率达45.4%,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2.8%,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80.8%。三是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合众锰业、东森锂离子电池、高精度铜箔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市工业园区新增入园项目233个,新开工项目202个,新投产项目163个,达产项目58个,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7.8亿元,完成税收87.1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2400人。四是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承办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六盘水分论坛暨“万物互联·智能未来—资源型城市发展新生态”物联网高峰论坛。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贵安节点成功搭建18个自建应用系统;88个应用系统完成迁云,实现与16朵云长单位对应;“凉都警务云”和“六盘水市安全云大数据应用中心”成为省级2017年第二批政府大数据应用典型示范项目。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13.6%,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47.5%。

2、 着力加快一产升级。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色种植、畜牧等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一产增加完成134.82亿元,增长6.6%。一是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全市粮食产量75.85万吨。预计肉类总产量21.8万吨,禽蛋产量1.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8.***%、6.84%。二是切实加快特色种植产业化。巩固提升“3155”工程,投产面积达105.54万亩;猕猴桃、刺梨、茶叶等产业规模效应显著,建成“六枝落别—木岗万亩茶叶基地”“盘州两高沿线万亩刺梨基地”“水城县百里猕猴桃长廊”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切实推进畜牧业发展。相继引进了温氏、大北农、贵州努比亚牧业、伊赛等大型畜牧龙头企业;畜牧业增加值增长4.7%。四是切实加快园区建设。以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全市同步启动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形成“1+10”发展格局;稳步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市省级农业园区达31个、引领型园区达12个,其中2017年新增省级农业园区2个、引领型园区1个;全市农业园区累计培育和引进企业45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2个,社员接近7万人,从业农民47万人。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9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1%。五是切实提升产品品质。70家公司、企业和合作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31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证书。盘州市(刺梨)和水城县(猕猴桃、绿茶、高山富硒茶)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猕猴桃、苦荞茶、葡萄、盘县火腿、软籽甜石榴、老姜汤等6个产品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弥你红”猕猴桃远销台湾、加拿大等国内外市场。

3、着力加快三产优化。以实施服务业改革试点工程、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97.51亿元,增长12.4%。一是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积极做好“一江”“一泉”“一雪”“两口气”文章,成功举办第四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新增国家4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南方滑雪、盘州直升机观光等山地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盘州胜境温泉、娘娘山温泉、六枝廻龙溪温泉等6处温泉投入运营。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60%以上。二是不断加快“引金入市”步伐。六枝富民村镇银行获批开业;贵州股交中心六盘水分中心实现挂牌运营;引进入驻金融机构3家;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村镇银行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市金融体系日趋健全。三是不断加大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3.18万户,其中新增服务业企业0.6万户,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2.58万户;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8户。四是不断加快“十百千”工程推进。75个列入省“十百千”工程的服务业项目推进加快,完成投资320亿元;钟山水月月照康养服务业集聚区等3个集聚区成功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突出保护治理并重,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实施“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一是加大绿色经济推进力度。14个项目分别进入省绿色经济工程包和省大生态“十大”工程包。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完成51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水城河综合治理项目、中心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获得省绿色经济示范项目称号。二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深入开展“6个严禁”执法行动;完成营造林118.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9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森林面积850万亩,活力木蓄积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94%;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度(2015-2017)考核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一。三是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中央环保督察组转交的202件案件全部办结;深入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行动、环保“风暴”专项执法行动,落实“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始终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推进水钢异地新建烧结机湿法脱硫系统投入运行,淘汰黄标车5798辆,全力推动市中心城区“以气代煤压减燃煤污染三年行动”,市中心城区年供气能力达到1亿立方米,六枝特区和盘州市均达到5000万立方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9%。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颁布实施《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国家“水十条”考核的4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水城河4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地表水17个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为94.1%,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保持100%。开工建设486个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126个垃圾中转站,153个村开展绿色村寨建设;全市首个垃圾发电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小城镇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比上年提高9.94个百分点。

(四)突出破除二元结构,全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出台《关于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意见》,统筹部署“六化六改”任务措施,强化“三地同城”发展,全面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建设;盘县成功撤县设立盘州市;新增城镇人口12.09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5%。一是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布局。作为全省第一个地级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初步划定“三区三线”,完成《六盘水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等五个规划文本及《六盘水市空间规划编制办法》等12项初步成果,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快“三地同城”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和钟山、水城、红桥两个三地同城发展,启动双水、红桥、董地一体化建设,集中开工项目29个;康乐南路二期工程、麒麟北路、红桥隧道、红桥东路等同城化项目顺利建成通车,钟山、水城、红桥互联互通路网进一步优化;水城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市中心城区排洪大沟改造顺利推进;新增污水管网183.8公里、雨水管网102.6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6.3公里;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33699套,棚户区基本建成45893套,公租房基本建成5147套;“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综合考核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区省级以上文明城市全覆盖,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省文明乡镇25个、全省文明村35个。三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启动建设5个特色小城镇,加快建设5个省级和5个市级示范小城镇、1个省级样板镇;示范小城镇“8+X”项目启动建设90个,完成47个,招商引资项目35个,签约金额92.5亿元;水城县玉舍镇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四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点20个,完成投资30.85亿元,成功打造“盘州市盘关镇海坝村”等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村庄;重点打造全市精品型村庄50个、提升型村庄150个、普及型村庄500个;20个民族村寨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民族村寨,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突出扩大投资规模,全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抓手,努力加大投资强度,充分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1、 围绕项目推进抓投资。切实打好“双月会战”“百日攻坚”,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发展PPP模式,切实提高有效投资规模。一是强化项目推进。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在库项目为重点,2017年度全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97个,总投资5850亿元,完成投资1165亿元;集中开工项目1311个,总投资2481.9亿元,完成投资1043.4亿元;全市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800个,其中今年新增入库456个,总投资1584.75亿元。二是强化社会资本引入。304个项目进入省级PPP项目库,占全省16.8%,8个项目获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获批项目个数和资金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6%、15.2%,均列全省第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获得省级基础设施领域PPP样板工程。三是强化资金筹措。获批企业债券77亿元,已发行50亿元;获批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74.77亿元,其中省扶贫产业子基金获批项目60个,金额63.16亿元,实际投放项目31个,投放金额27.9亿元;凉都“三变”扶贫产业基金投放项目16个,投放金额56.88亿元;共争取中央及省级预算内项目132个,获资金18.23亿元。四是强化风险防范。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全市申请省政府置换债券资金置换政府存量债务484.94亿元,置换率90.94%,置换进度排名全省第二。

2、围绕基础设施促投资。以“383”“181”“131”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不断优化。一是加快推进“383”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交通投资230.73亿元。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进展顺利,境内段累计完成投资65.83亿元;盘州至兴义城际铁路开工在即;水城至盘州城际铁路、六盘水经威宁至昭通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61.3亿元,六盘水至赫章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普定至盘江高速公路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备选项目,玉舍至普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六枝至黄果树、大坪子至董地、盘县一级环线等3条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国省道改造119.9公里、乡镇通二级路184.8公里,村村通油路全面实现;盘州官山机场项目选址报告已获批复。二是加快推进“181”水源工程建设工程。完成水利投资62.4亿元。英武水库和彭家桥水库2座大型水库同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建成观音岩、懒龙河2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河头上水库、头塘水库和雨汪河水库3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9座小型水库。三是加快推进“131”信息工程。完成信息投资12.62亿元。全市3G/4G基站规模超10000个,实现中心城区和乡镇主要区域光纤、4G网络全覆盖,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有效信号全覆盖;加快物联网建设,完成879个800M基站建设,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第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城市;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电力投资5.42亿元,建成输变电站5个、新增线路1336公里。

3、围绕改善环境促消费。全力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作为贵州首家,六盘水万达广场投入运营。累计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697个;在淘宝、京东、那家网、贵农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市、县两级展销馆;盘州市、水城县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六枝特区、水城县获得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举办六盘水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2017六盘水第二届“生态凉都·高山珍品”平价精品年货节等活动;盘州市、水城县列入2017年全省农商联动示范县建设名单,目前两个示范县已建成农商互联集配中心各1个。充分发挥展会作用,组织我市100余种特色产品赴贵阳、大连、广州、上海等地参加各类展示推荐会,对接贸易类企业50余家,现场销售额达198万元,订单金额逾1.5亿元。

(六)突出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精准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关闭煤矿16处、淘汰落后产能345万吨,已累计完成“十三五”期间去产能目标任务1310万吨的71.3%;商品住房存量面积139.27万平方米,较上年减少69.4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去化周期下降到7.9个月;严格企业负债率标准,名单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45.1亿元,较年初下降26.9%,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六枝工矿债转股项目落地实施;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五大成本”60亿元,减免国税5.6亿元,减免地税1.7亿元,大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为参加市场化交易的工业企业节约电费2.58亿元。二是加快实施“三变”改革。全市167.98万亩承包地、40.69万亩集体土地、14.31万亩集体林地、4244.69万平方米水域水面、8.66万平方米房屋入股经营主体,入股受益农民165.33万人,38.36万户入股农户实现股权分红,分红金额达5.95亿元;整合财政资金8亿元入股,撬动其他社会资金68.16亿元参与“三变”改革;发放“三变”改革相关贷款余额61.73亿元,为“三变”融资58.07亿元;培育“三变”经营主体1136个。“三变”改革荣获“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三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启动132项改革任务、制定了90项改革方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6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8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项,全面启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规范推进行政审批管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与决定环节期限由4499个工作日压缩至1526个工作日,压缩率达66%,受理环节和发证环节期限均压缩50%以上。进一步完善“投融建、借用还”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PPP模式;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第四批全国城市公立医院两项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大力推进三地同城警务指挥机制改革、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机构改革,顺利组建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文明委和市体育局;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央、省驻市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有序开展。四是持续提高开放程度。深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建设,以项目化深度融入省“三区联动”建设,共谋划项目95个,总投资3483亿元。加快建设开放平台,红果经济开发区获省商务厅批复建设公用型保税仓库,成功举办妥乐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夏季国际马拉松金牌赛事、中国·凉都六盘水—气候·养生·旅游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暨亚太地质旅游贵州系列活动。建立了六盘水·大连双方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大连市对口帮扶财政增长机制。全年招商引资项目553个,总投资160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53亿元,其中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860.13亿元、增长8.86%,引进500强企业4家,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项目320个,占全部引进项目总数的57.87%;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1亿美元、增长22%。五是持续推进创业创新。印发《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启动建设锰锂电池、玄武岩纤维新材料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果蔬检测重点实验室,培育省级创新服务平台5个;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2.19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备案达33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业入统企业由去年67家增至81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完成201.89亿元,增长26.6%。

(七)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完善社会事业体系。“十件民生实事”完成12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90%。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新两基”工作,盘州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水城县“普十五”及“两项督导”工作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考核验收;认真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工程,启动实施基础教育工程三年攻坚,实施教育工程项目217个;高中教育城建成投入使用,三所普通高中整体入驻并实现招生;市第二中学、市第三中学成功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对全市2.9万余名教师实行目标考核,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市高考一本、本科和专科上线率全省排名实现进位。二是坚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全市26家县级以上医疗服务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在全省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六枝特区成功创建贵州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列入国家试点;城乡医保整合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实施“三年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五室一中心”建设,建成16所“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24所甲等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实现“五个全面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人口出生率14.07‰;人口自然增长率7.27‰;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3.47%。

三是坚持就业民生之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45万人,引导支持外出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5.72万人。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贴由420元/人提高至450元/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83万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2.45%;10.87万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33.89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月·人、3612元/年·人,较2016年分别提高10.1%、15.3%,全年累计向102933户185085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4509.9万元,实现应保尽保。五是坚持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产业“10个10工程”,创作以《云上凉都》《依》《乌蒙踏歌》《天穹的歌谣》《支格阿鲁》《夜郎传奇》等一批本土文化为代表的文艺精品;《支格阿鲁》荣获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24年来我市首次荣获剧目金奖;电影《落绕》入围2017年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荣获“杰出成就提名奖”;电影《三变》荣获第14届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凉都国学馆、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馆等建成开馆。成功举办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水上摩托艇皮划艇大赛、贵州省第一届滑雪节。深入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六盘水舰入列服役;国防、消防、老龄、保密、残疾人、统战、妇女儿童、精神文明、禁毒、民宗、双拥、地质灾害防治、爱卫等方面协调发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贫困人口依然较多,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产业扶贫还需加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作用不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面临不少困难。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农村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仍然较大。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另外,生态环境脆弱,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201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六盘水建市40周年,做好2018年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拥抱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实现新作为,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力守好发展、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全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奋力开启新时代六盘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奋力续写新时代六盘水改革发展新篇章。

按照上述要求,提出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0亿元、增长12%左右;一产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7亿元、增长10.6%;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70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96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3亿元、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0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1594.5亿元、1307.5亿元,分别增长18%和2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0402元、9976元,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9%以上;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在***融资难题上取得新成效。建立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强化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行为,切实防控金融风险;进一步推进“投融建、借用还”一体化投融资工作,加大债券、基金发行力度,切实***融资难题。一是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力度。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力争今年6月底前完成存量政府性债务置换,有序推进展期降息和债务剥离,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对有经营收益项目形成的收益债务,按照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剥离地方政府偿债责任;坚决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杜绝违法违规举债,防止形成新的隐形债务;对融资平台实行“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债务管理,进一步明确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责任清单,督促平台优化资产债务结构,提前落实还款来源;落实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进一步加大企业债转股推进力度。二是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力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大力度对非法集资进行风险排查,继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严厉惩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权益类交易场所的日常业务监管力度,持续做好防范、打击和处治非法集资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加大融资渠道拓宽力度。用好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等政策措施,用好省脱贫攻坚、交通产业、文化产业等省级基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广PPP模式,继续定期在交通、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项目;力争再获得省扶贫产业子基金40亿的投资额度;继续推动凉都“三变”扶贫产业基金,采用“PPP+凉都三变扶贫产业基金”等模式募集资金,力争发放基金40亿元;继续鼓励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以平台债、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等形式,力争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以上;四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引金入市”工作力度,不断丰富金融机构的种类和层次,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强化与人行、银监及各金融机构协调联动,按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薄弱环节及重点产业的金融要素支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制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融资,做好“三变”企业主体挂牌工作。

(二)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大扶贫战略实施上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家庭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更加突出重点、更加注重质量、更加压实责任,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行动和“领导干部轮战深度贫困村”行动,高质量打好“四场硬仗”,全力巩固盘州、决战六枝、攻坚水城,抓实做好国家对盘州市贫困县退出的评估检查迎检工作,全力推进六枝特区“减贫摘帽”,确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21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一是着力攻坚基础设施硬仗。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建成“组组通”公路3868公里,实现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100%通公路,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实现组组通公路;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二是着力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完善“五个三”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配套措施,户均就业率、搬迁群众子女入学率、公共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继续推进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旧房拆除土地复垦工作,实现拆旧率、复垦复绿率100%;按时完成2017年16个项目工程建设,6月底前搬迁入住42032人,实现完工率、入住率100%;确保2018年14个安置点项目年底前完成房屋主体工程。三是着力攻坚产业扶贫硬仗。统筹抓好“一县一业”战略实施,创建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争取更多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在四个县市区打造“一县一业”全产业链项目;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完成蔬菜种植面积88万亩、食用菌0.3万亩、茶叶50万亩、中药材种植10万亩,完成生态家禽出栏达1400万羽,带动贫困人口16.5万人;巩固传统烤烟特色产业,完成种植12万亩;实现贫困群众产业扶贫全覆盖。四是着力攻坚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继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入学率100%,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上大学费用免补政策。加大贫困户全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对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进行文化素质培训,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2.235万人次,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强化“四重医疗”保障,在落实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通过建立医疗扶助制度,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保政策外费用、生活费用、交通费用等实行兜底性保障,坚决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完成五级远程医疗体系建设任务,提高群众就近就医水平,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攻坚“六个战役”,严格落实“危改”工程“五主体、四到场”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005户。五是统筹抓好社会扶贫、生态扶贫。进一步深化社会帮扶合作机制,强化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好与大连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整合用好国家和省级定点帮扶单位资源,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村”和民营企业“千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区,实施一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1450名,统筹推进退耕还林、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光伏发电、森林资源利用等增收项目建设。同时,始终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围绕“三率一度”,对贫困户纳入、退出情况及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进行逐户核实,强化动态管理,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突出标本兼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及举报联动制度;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渣”三大任务和“双十”工程,抓好电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治污减排。一是持续强化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建立“查、处、移”一条线和快查快办快移的行政处罚模式,探索构建“1+N”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抓实推进“以气代煤压减燃煤污染三年行动”工程,实现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90%以上,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主要污染物PM10、PM2.5浓度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任务内,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水污染治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项目500个,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8%;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行湖长制,开展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攻坚,深化水城河治理,实施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省控以上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4%以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强化土环境治理,持续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推动化乐镇化乐村铅锌废渣污染综合整治等4项项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达标率90%和95%以上,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完成营造林60万亩以上(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50.3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6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北盘江、三岔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加强矿山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三是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开展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四型”十五种产业,创建绿色示范企业2家以上,力争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充分发挥立体小气候点多面广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等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经济多元化组合发展,实现林业产值300亿元。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要求,科学制定2018年年度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确保全部指标(除拟调整指标外)95%达到年度考核要求,纳入循环经济重点和一般支撑项目的开工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动红果经济开发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含水月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促进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尽快落地,并积极做好园区的迎检验收工作。逐步启动盘北、董地等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五是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创模核心项目为抓手,以自查、督查等方式为手段,全力推进涉水、涉气、涉固废危废等创模攻坚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提升。强化创模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对创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我市创模工作顺利通过省的评估。

(四)全力以赴抓好新旧动能转换,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成效。按照“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思路,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两条腿”走路;继续以“双百工程”为抓手,以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参与我市“百企改造”,改造企业100家以上;加快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申建,加快由“要素引领”向“创新引领”转变的工业优化升级发展。

1、保持稳定传统产业。以工业“百千万”工程为载体,推动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坚持把煤炭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狠抓煤电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质量,加快推进矿井建设,重点推进新华煤矿、马依西一井、恒普煤业等大矿恢复建设,建成化乐煤矿,启动20处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采煤机械化率达80%以上;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利用,强化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四个煤电一体化基地建设,确保电煤供应长效协议比例达80%以上,尽快形成“大煤保大电”格局。支持首钢水钢集团“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建设;加强对铝、镁合金等优良高载能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煤化工技改升级,推进黔桂天能煤焦化循环项目延长产业链的示范引领作用;保持全市传统产业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完成工业投资536亿元,能源投资180亿元。完成原煤产量6100万吨以上,钢材产量350万吨,水泥产量1085万吨,电解铝产量14万吨,发电量380亿千瓦时以上。

2、 大力发展特色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玄武岩纤维、硫酸锰、高精铜箔、煤层气(瓦斯)综合利用、煤制LNG和CNG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成投产玄武岩二期项目,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申请下游产品安全认证,实现玄武岩连续纤维产能达到1.5万吨;加快推进铝王铝业、十九度铝业等项目建设进度;启动10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二期生产线和万吨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实现铜箔产量3000吨以上,围绕玄武岩新材料、锰锂新材料、铝及铝加工三大产业体系,精准谋划一批项目对外开展招商,签约项目达5个以上;以建设多贝玛亚索道贵州公司为契机,培育壮大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快煤层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5亿立方米、综合利用率达到46%;围绕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现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力争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户,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75户。

3、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进区、产业入园、污染集中治理的要求,优化园区要素配置,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环保设施、服务设施,推动产城融合、产业成链、企业发展,高效盘活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加快建设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重点培育打造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机械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11个产业集群,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推进全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围绕优势产业推进全产业链招商,5个省级开发区分别形成2个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建成投产项目32个,其他产业园区分别形成1个以上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园区年产值达130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切实开展好园区环保督察工作,继续执行产业园区动态考评制度。

4、大力推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扎实有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推动物联网建设和运用,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全力打造“智慧凉都”,将数字经济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成六盘水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办好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六盘水分论坛。实现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完成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72.45亿元,增速达15%。一是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千企融合行动”,深入推进“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对于有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积极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在“1+10”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运用,建成农业园区物联网试点示范2个。深入推进“大数据+服务业”深度融合,在智慧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加快国家4A级景区智能化升级,建成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开发并大力推广六盘水旅游APP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六盘水市工程车协同管理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建筑行业智能物流及绿色生产全面数据化监管。二是推进大数据与社会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继续推动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工作,丰富和完善“云上贵州·凉都云”功能,完成已迁入“云上贵州”应用系统100%数据目录梳理、100%绿色数据上架;全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着力消除“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在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方面,建设3个以上政府大数据应用典型示范项目。推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运用,提高技防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4家以上。

(五)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三农工作和促进全面小康的主抓手,将“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农业产业发展。

1、进一步拓展“三变”改革。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围绕农村集体产权机制、农村经营制度、资金整合机制、农村金融制度、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农村社会治理等改革试验内容,在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所有权实现形式、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股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两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工具运用、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入股上持续攻坚发力,着力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提升“三变”改革示范点59个、示范乡镇12个、股权示范村17个。

2、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狠抓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决落实“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的要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42.27万亩,主要改种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特色粮食作物及退耕还林还草。巩固“3155”工程既有成果,加强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新增投产面积45万亩,投产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广东粤旺集团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建成第一期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0.5万亩及标准化基地3万亩;粮经比调整为30:70。实施草食生态畜牧业裂变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温氏集团、伊赛、大北农及努比亚养殖项目建设,畜牧业增加值占比较2017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企业与研究机构技术转化促进机制,提升研发产品转化效率,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刺梨、小黄姜、猕猴桃加工;实现规模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达90家,新增2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产值93亿元。三是加快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强化“五全六化”和“三生融合”理念,加快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全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220亿元,总销售收入180亿元;新增省级园区、省级引领型园区各1个,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1—2个,力争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评估,支持盘州市刺梨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新增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1家和30家。完善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972人。四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创建六盘水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城市工作,申报1个国家级、3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0个以上,推进国家果蔬检测重点实验室(六盘水)建设,推进全域生态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和相关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产品认证申报。加大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力度;加大对岩博酒业支持力度,力争岩博酒业2018年产量达到5000吨,争取“新三板”挂牌;加大对“盘县火腿”产业的扶持,大力推进“火腿+月饼”、“火腿+辣椒”等组合发展,延长火腿产业链,实现“盘县火腿”生产规模达6000吨。

3、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新一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乡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三覆盖三提升”为抓手,开展500个行政村精品型、提升型、普及型“三型”村庄建设,完成第一批100个行政村乡村家园建设,启动第二批500个行政村乡村家园建设,重点实施“三改三化”。

(六)全力以赴抓好旅游提质升级,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取得新成效。紧紧围绕实施好服务业改革创新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钟山区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有关工作,加强规上服务业企业及限上商贸企业入规入统,新增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60家。一是扎实抓好旅游景区建设。高质量编制完成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北盘江流域旅游开发建设“三规合一”规划。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2家以上,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北盘江主轴旅游开发建设,启动高家渡至法德旅游公路、悠然山居、龙潭峰索道、营盘游客接待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启动营盘互通扩建工程;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80个;大力发展滑雪旅游,谋划启动一批新冰雪旅游项目,建成1个以上室内滑雪场并对外营业;加快推进新民稻田温泉等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六枝黄果树瀑布源景区、北盘江、悠然山居、天生桥等5条索道项目,加快构建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以北盘江为全市全域旅游“主轴线”的立体“索道网络”。推动景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增4家以上品牌管理企业参与景区运营、8家以上品牌管理企业参与酒店经营。二是扎实抓好旅游品牌推广。开展精品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发挥“一江”“一雪”“一泉”和“两口气”优势,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确保盘州市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围绕重庆、成都、长沙、武汉、昆明等目标客源城市以及贵广、沪昆高铁沿线和月照机场通航城市,持续办好夏季和冬季系列营销活动。实现入境游客增长30%以上,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和50%以上。三是扎实抓好其他服务业。实施新一轮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5%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便民商业设施,新增省级服务业聚集区1个以上。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争取更多物流园区信息化示范项目接入省“物流云”,加快城乡一体化智能化物流运输配送体系,新增冷库库容5万吨、冷链物流专车50台,全市冷库总库容达到9万吨,实现县域冷库全覆盖;积极发展航空货运包机业务。加大“引金入市”工作力度,引进兴业银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融资。实施电子商务“百乡千村”工程专项行动,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3.6亿元,增长30%。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提升城乡社区家政、健康、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水平。

(七)全力以赴抓好向上政策对接,在扩大投资增量上取得新成效。抢抓国家实施新战略新政策的重大机遇,狠抓全年目标任务项目化落实,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量,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千方百计提升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充分挖掘投资潜力。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盯投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加强对上沟通衔接,谋划和推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民生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完善与项目推进相适应的工作推进服务机制,确保2018年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30个以上、总投资5100亿元以上、年投资计划1150亿元以上;坚持集中开工机制,2018年计划季度集中开工项目1230个以上,总投资2460亿元以上,年度投资目标88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进一步推广PPP模式,继续定期在交通、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项目,完成民间投资600亿元。围绕精准脱贫、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加快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尽快补齐短板,完成工业投资536亿元、交通投资267亿元、农业投资150亿元、水利投资75亿元、旅游业投资180亿元、信息投资15亿元。

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383”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建成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具备联调联试条件,开工建设盘州至兴义城际铁路,加快水城至盘州城际铁路、六盘水经威宁至昭通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境内段,加快六盘水至赫章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G356水城花泥坝至纸厂公路,加快普定至盘江高速公路、纳雍至兴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加快玉舍至普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加密规划,加快发箐经南开至金盆、大坪子至董地、六枝至黄果树、盘县一级环线等一级公路建设,加快六盘水至织金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国省道改造60公里;开工建设盘州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月照机场改扩建工程,盘州官山机场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开工试验段。加快推进“181”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英武水库前期工作,建成朱昌河、出水洞、河头上3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2座中型水库和10座小型水库;大力推进“131”信息工程,深入实施光网城市、“宽带乡村”等工程,建成全光网市;推动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络与“智慧凉都”建设融合发展,建成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以六盘水木岗产业园区金指纹“智慧社区平台”为突破口,推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新增输配电线路765公里。

(八)全力以赴抓好统筹城乡建设,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以全面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建设为目标,积极构建城市、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放宽各类转移人口落户限制,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新增城镇人口7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用好“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实现空间开发全程监管。完成市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的编制,启动鱼塘片区等规划建设;深入开展村庄规划大会战,实现行政村和30户以上居民点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提升城市品质。以项目化加快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县和钟山、水城、红桥两个“三地同城”发展战略实施。全面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任务;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网,加快乌蒙大道、凤凰路东段、人民路东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钢城大道二期、六威高速连接线与麒麟北路立交互通,提升改造水西北路和人民路水西路至麒麟路段,着力缓解城市拥堵;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和供气能力,市中心城区供气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加快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做好德坞、官寨、火车站、塔山等棚户区城市设计和改造,申报实施棚户区改造45572户,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26867套、公租房2248套;深入推进“四创”工作,进一步提升园林城市建设水平,启动市中心城区“城市双修”,推进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升宜居水平。规范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优化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布局,打造城市社区一刻钟服务圈。三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1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盘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着力推进六枝、盘州小城镇整区(市)建设;启动陡箐、野钟、米萝、大用、新场、龙河、南开、大山、竹海、保田等1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六枝特区郎岱镇、水城县玉舍镇等国家特色小镇建设。

(九)全力以赴抓好改革开放创新,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取得新成效。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以改革开放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93万吨以上;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各项工作。积极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和居民杠杆率。扎实推进降本减负行动,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坚决取缔《关于公布非税收入目录清单的通知》之外的收费项目,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由25%降至15%。

2、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压缩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力争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达到80%以上。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登记,推进“证照分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妥善处置困难职工安置、企业产权和债务纠纷等问题,继续抓好中央、省属驻市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组建市商贸物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等试点。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争取在人事薪酬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医院管理等改革瓶颈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推进“医共体”改革;全面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殡葬服务改革,稳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投融资体制、辖区内盐业监管体制、财税体制、安全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等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打造全新开放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积极办好“一会三论坛”(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气候论坛、妥乐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马拉松论坛),特别是把妥乐论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家经贸往来。深化与昆明、大连、重庆等地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构建具有六盘水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供应链。充分发挥六盘水海关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六盘水保税物流中心和红果公用保税仓库申报工作,启动临时航空口岸筹建,引导和支持现有外贸企业发展成为进出口主体。积极参与省级“贵洽会”、数博会、生态文明论坛、酒博会、茶博会、绿博会等活动,举办一批开放性的经贸交流合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围绕重点产业、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市场招商,发挥市领导带头招商示范引领作用,主动邀请国内外名优企业到六盘水投资考察。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突出全产业链招商,推广第三方招商;力争新引进500强企业4家以上,落地省外投资项目500个以上,实现省外到位资金950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5亿美元。

4、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加强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教合作;推动“知识”资本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科技小院”等方式,充分发挥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用;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4家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养科技成长梯队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达300亿元,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4%。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9%。

(十)全力以赴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在助推全面进步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认真抓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工程三年攻坚,全力完成“全面改薄”计划。确保六枝特区、水城县、钟山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加快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不足问题,启动397所各级各类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基本消除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加快推进示范学校建设,推进市一中、市八中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推进市实验一中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力争将盘州市第一幼儿园、盘州市实验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启动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盘州市第二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用好“3个15万元”等政策,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等创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0.65万人;打造市中心城区“一站式”创业服务指导站,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以上,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0.53万人,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5.61万人;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2.2347万人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治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做好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5万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4%以上;持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450元/人提高到480元/人。全面落实四户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纳入社会统筹;做好特困人员、残疾人兜底保障,加强对未成年人、困境儿童、失独失能老人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加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四是推进健康六盘水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市所有乡镇创建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推动六枝特区郎岱镇、盘州市红果城区健康城镇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大力实施“百院大战”“十百千”工程,开工建设市二院改扩建等3个项目,建成市妇保院医技保健综合楼等项目,50%的乡镇建成中医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扎实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切实控制早婚早育和政策外多孩生育。五是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力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继续办好凉都消夏文化节;深度挖掘“三线”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开展六枝地宗矿等3个文化产业试点建设工作,推动“三线”文化发展规划全覆盖;成立“夜郎文化”研究机构,加快“夜郎文化”的开发利用;启动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完成数字文化馆建设;市档案馆、地方志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和凉都大剧院投入运营;推进海坪彝族文化核心区申报省级文化园区。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用户30万户。继续推进老王山国家生态型多梯度户外运动基地、野玉海户外运动基地建设,启动牂牁江生态体育公园申报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中国凉都神雕峡国际攀岩小镇、生态室内攀岩馆和凉都体教旅综合体建设;办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市运动会、“凉都杯·五球联赛”等赛事。六是强化社会治理。推进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安全生产强基固本两年攻坚任务和国家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联系点工作年度任务,有效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凉都”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创新完善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推进“三地同城”警务指挥机制改革,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和反恐怖、反***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做好信访工作,严防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抓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宗教、外事、侨务、人防、老龄、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嘱托、感恩奋进,为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续写新时代六盘水改革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六盘水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多规合一”试点:2016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选择六盘水市和三都县、雷山县开展试点,六盘水市以所辖县级行政区为单元进行试点探索,形成市级层面“多规合一”经验和做法。

2、“两免除、两提高、三覆盖”:指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除住院起付线和大病保险起付线,免除住院封顶线和大病保险封顶线;提高普通门诊封顶线,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新农合基本医保全覆盖,大病保险赔付全覆盖,民政医疗救助全覆盖。

3、医疗保障“六个100%”:指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专项救治,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新农合参合率、妇女“两***”筛查费用报销比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普通疾病门诊报销比例、慢性病门诊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6个方面均达到100%。

4、“四重医疗保障”:指我省2015年启动健康精准扶贫工作,率先在全国建立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配套衔接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5、“1+10”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指以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批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在全市同步启动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四型十五种”产业:(1)“生态利用型”产业,包括山地旅游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林业产业、饮用水产业5种产业;(2)“循环高效型”产业,包括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绿色轻工业、再生资源产业3种产业;(3)“低碳清洁型”产业,包括大数据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型建筑建材产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5种产业;(4)“环境治理型”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2种产业。

7、“六个一律”:指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以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排污单位严重违法导致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严重后果且社会影响恶劣,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涉及国有企业的,同时追究国有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污染饮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进入企业环保信用黑名单,记入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8、“五个一批”:指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问题清单中梳理排查出的1***个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级分类实施“曝光一批、挂牌一批、关停一批、约谈一批、问责一批”专项整治。

9、“以气代煤压减燃煤污染三年行动”:指2017年市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18年六枝特区、盘州市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19年市中心城区、六枝特区、盘州市城市建成区周边乡镇基本无企事业单位燃煤设施,居民炊事基本实现无煤化。

10、“水十条”:指2015年4月2日***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1、“六化六改”:市委办2017年4月17日印发的《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办发〔2017〕13号)中提到主要任务为: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统筹基础配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统筹资源要素,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统筹民生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利益分配,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

12、“三区三线”:在空间规划中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称为“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即为“三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即为“三线”。

13、“8+X”:指建设示范小城镇过程中,在实施“8个1”(每个小城镇建设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个敬老院、1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8+3”(省级示范小城镇除实施“8个1”外,增加建设1个体育场、1个产业园区、1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示范小城镇建设与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结合项目和公共停车场、公立幼儿院、乡镇商贸中心、留守儿童之家、镇区绿化工程等一批项目。

14、 “双月会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7年4月28日下发《六盘水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双月会战”行动方案》(六盘水府办发电〔2017〕33号),决定自2017年4月30日至6月30日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双月会战”,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5、“百日攻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7年8月14日下发《六盘水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六盘水府办发电〔2017〕59号),决定自2017年8月1日起继续开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6、交通“383”:指建设3条高速公路、8条一级公路、3条城际铁路。

17、水利“181”:指开工建设1座大型水库,建成8座中型水库,1个乡建成1座小型水库,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小型水库。

18、信息“131”:指实施1项农村电网改造提质工程,市中心城区、盘州城区、六枝城区3个城区建成城市公共WIFI,建成1个大数据“聚通用”综合平台。

19、窄带物联网:英文名称是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建于蜂窝网络,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

20、“五大成本”:指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21、“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企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22、“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指从2017年9月1日起,我省将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23、“普十五”:指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的“十五年教育”。

24、“两项督导”:指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督导考核。

25、“全面改薄”计划: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实施时间为2014—2018年,旨在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6、“医共体”: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27、民族文化产业“10个10工程”:指打造10个精品民族特色村寨,10个精品民族文化园,10条精品民族风情街,10个精品民族博物(展览)馆,10个精品民族节日,10个精品民族剧目,10个知名民族文化产品品牌,10家知名民族文化企业,10类知名民族工艺大师,10个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开发。

28、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指严禁违法违规举债、严禁违法违规担保、严禁违法违规进行政府购买服务、严禁“名股实债”、严禁“三边”工程、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政府性债务管理不作为。

29、“四好农村路”:指2014年3月4日******提出的“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30、“五个三”:指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土地”;统筹就业、就学、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

31、“六个攻坚”:指改厨、改厕、改圈和房屋靓化、庭院硬化、环境美化“六个攻坚”。

32、“五主体,四到场”制度: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机构、国土资源机构、村委会、承建人、建房人五方主体在农房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建筑放样到场、基槽验收到场、主体封顶到场、竣工验收到场。

33、“三率一度”:指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认可度。

34、“双十”工程:指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十大行业治污减排专项行动。

35、八个小康行动计划:指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基础上,与时俱进实施业、路、水、电、房、讯、寨、绿八个小康行动。

36、“三型”村庄:指启动实施行政村精品型、提升型、普及型村庄建设。

37、“宽带乡村”工程:指2014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实施“宽带乡村”试点工程,推动宽带进乡入村,提升应用普及水平,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38、全光网市:指光纤网络在该城市人口区覆盖率超过70%,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能够大大提高网速。

39、“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40、“科技小院”:指中国农业大学为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多重挑战,解决科研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技人员远离农民和农村等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的问题,建立在生产一线(农村、企业)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41、“百院大战”项目:指省提出遴选140所县级以上医院建设项目(我市涉及10个项目),2017年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42、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7 10:55:32重新编辑
观兰锦鲤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黎光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富民田背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福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盛景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街道福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新田村新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福民丹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福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大布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冼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松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桂花村蚌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桂花村田螺湖工业园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松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竹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大抵抗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茜坑新村伯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牛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麒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福民村福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库坑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竹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松元向西新围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富莱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哈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省交通厅我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国检工作圆满结束
  2. 西宁市多措并举防范地质灾害
  3. 海东地区平安县切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发放
  4. 海西州对口支援海西州输血和造血并重
  5. 西宁市南山公园将更有得玩
  6. 西宁市南北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
  7. 海南州共和县打造便民服务沙珠玉品牌
  8. 西宁市城北区启动村社区法律顾问试点
  9. 黄南州集中开展打击***和假币犯罪清查围剿专项行动
  10. 西宁市三条农村公路通过验收
  11. 海西州省煤监局会同州安监局对海西煤矿进行安全监察
  12. 海南州同心8226共铸中国心青海行共和县义诊活动圆满结束
  13. 海东市化隆下卧力尕村幸福的古尔邦节
  14. 西宁市西区一件件民生事落地有声
  15. 西宁市多巴商务金融中心初具规模
  16. 海南州贵德县以奖励办法力促旅游人数和收入双攀升
  17. 黄南州开展质量月宣传咨询活动
  18. 西宁市休闲农业新崛起的特色产业
  19. 海西州清真食品用品亮相2011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
  20. 海西州及时部署春耕备耕生产
  21. 湟源县全面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22. 人防办青海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3. 省公安厅警企联手消防演练构筑十八大防火墙
  24. 果洛州结保秀用青春抒写着爱的篇章
  25. 海东市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近50亿
  26. 西宁市巩固建卫成果不许毒瘤存在市领导督查建卫工作
  27. 海南州农户科学储粮仓工程启动实施
  28. 海东市乐都扫堂备茶迎大赛
  29. 西宁市省城中小学暑假时间确定
  30. 海东市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迅猛发展
  31. 西宁市法院受理案件接近3万件审结2634件刑事案件
  32. 海东市土乡大地铺锦绣
  33. 西宁市大通150台收割机投入秋收
  34. 海南州海西州落实扶残助学政策
  35. 海南州青海银行将为海南州提供50亿元金融信贷
  36. 海南州同仁县部分乡镇遭受暴雨灾害
  37. 尖扎县3500亩复种农作物长势喜人
  38. 西宁市市政府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
  39. 海西州青海省东部湟水流域采砂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天峻片区治理51745亩
  40. 海东地区采取六项措施确保农资储备供应工作平稳有序
  41. 湟源县2011年实施生态工程建设778万亩
  42. 西宁市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攻坚战
  43. 海南州共和为610名草原管护员充电
  44. 省交通厅交通运输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来青对全国公路养护模范道班模范养路工评选活动进行调研考察
  45. 海东市化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有特色
  46. 西宁市实施医保新政
  47. 西宁市城中区国税局积极备战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工作现场见闻
  48. 海东市7名运动员将参加全国残运会
  49. 海西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再发力
  50. 海南州贵德交通计划投资279亿元解决群众出行难
  51. 西宁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借脑工程促发展
  52. 西宁市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继续保持绝对一致
  53. 西宁市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意见将出台
  54. 海西州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稳步推进
  55. 西宁市城东区五步法推动选调生工作优化提质
  56. 海东地区加紧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审查工作
  57. 香港基督教励行会为泽库县贫困大学生爱心助学
  58. 海东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深入
  59. 海西州举办全省枸杞采摘劳务对接洽谈会
  60. 乐都县抢前抓早备春耕
  61. 湟源县努力打造湟水河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县
  62. 海西州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
  63. 肩负重任赴盛会豪情满怀话发展
  64. 省农牧厅青海省加强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
  65. 果洛州久治投入22亿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6. 海西州寒假期间3800人次享受免费体育场馆服务
  67. 省农牧厅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走在全县前列
  68. 省妇联全省村级换届中女性进两委工作成效显著
  69. 海东市强化调度推进重点项目
  70. 西宁市多部门联合检查校车安全
  71. 省交通厅全省交通运输量同比增长
  72. 海东市项目开复工率居全省前列
  73. 西宁市启动一芯打响秋季绿化战役
  74. 西宁市城西区着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75. 海东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76. 海东市做好加减乘除促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77. 西宁市湟中改造升级105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
  78. 海东市保障环湖赛舌尖上的安全
  79. 黄南州泽库县多措并举保障农牧民工合法权益
  80. 海西州格市发放首批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860万元
  81. 海南州贵德建立旅游奖励机制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82. 冷湖110千伏甘森至冷湖大盐滩输变电项目预计3月开网
  83. 政协委员张生彪谈今年我州卫生工作重点
  84. 扶贫开发局加强扶贫交流促进产业发展扶贫办在青召开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分项目培训班
  85. 省交通厅强化基础创新理念谱写青海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篇章
  86. 省妇联青海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开展献爱心庆七一志愿服务活动
  87. 省公安厅黄南州开展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异地联勤行动
  88. 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在改进与完善中不断深化青海湖的明天主题系列培训教育活动
  89. 海东地区循化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困难
  90. 海西州格尔木市火车站有了便民出租车
  91. 省交通厅全省道路运输一类二类维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圆满结班
  92. 海北州特色养殖助我省牧业增效
  93. 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94. 海北州祁连加减法推进城乡建设
  95. 西宁市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就业援助
  96. 西宁市市直机关动真碰硬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97. 西宁市先住院后结算推行两年惠及近20万患者
  98. 海东市平安工商所重拳整治流通环节食品市场
  99. 黄南州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100. 西宁市严控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