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26日发表  

临政办字〔2021〕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0日

临沂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

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不含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鲁政办字〔2020〕16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及规划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系列***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坚持底线思维、有备无患,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持续推进。坚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抓机遇、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协同推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划目标

1. 2030年总体目标。到2030年年底,建成平战结合、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特色鲜明、全面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现代化应急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突发事件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大幅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08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控制在0.8%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患收治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大幅降低,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

——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公共安全风险在线监测率达100%,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城乡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重要河道重点河段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各类安全风险精准识别、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

——应急指挥体系权威高效。应急通信公专网融合率达100%,安全韧性和抗毁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建成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系统,7×24小时应急指挥高效畅通;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灵敏、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的统一指挥、科学决策、精准处置。

——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支撑更加稳固。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和预案体系健全完善,应急演练常态化、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市级的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打造公共安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创建安全发展标杆城市、综合减灾标杆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更加规范,城乡公共安全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健全。

——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各类应急防御和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壮大,航空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应急防御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紧急救援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用物资按日均消耗上限不少于1个月储备;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规范处置率达98%以上,重大灾害事故实现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阻断道路抢险抢通能力明显增强;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公众安全文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系统完善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应急实训基地和科普教育场馆,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大幅提高,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2. 2025年中期目标。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成具有临沂特色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全面有效防控和应对,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专栏1 风险防控目标(到2025年底)

自然灾害

领域

1.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控制在1%以内。

2.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

3. 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控制在0.45‰以内。

事故灾难

领域

4.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以内。

5.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35以内。

6. 年度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低于0.25。

7.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公共卫生

领域

8.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

10. 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规范处置率达到95%以上。

社会安全

领域

11. 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到100%。

12. 网络安全事件得到有效管控。

13. 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应对。

专栏2 能力保障目标(到2025年底)

应急指挥能力

1. 建成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提供7×24小时的应急指挥保障。

2. 实现移动指挥平台标准化建设。

3. 公共安全专家咨询决策作用充分发挥。

监测预警能力

4. 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调查评估制度体系。

5. 建成全市公共安全风险一张图。

6. 实现监测预警信息精准发布。

物资保障能力

7. 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和储备体系。

8. 救灾物资储备满足紧急转移安置4万人以上需要。

9. 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10. 市主城区达到不低于15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含小包装)储备。

应急力量保障能力

11. 实现市内航空救援80公里飞行半径全覆盖。森林火灾24小时扑灭率达到95%以上。

12. 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

医疗救援保障能力

13. 传染病救治机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积极筹建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

14. 市、县级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标准,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15.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达标率100%。

16. 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传染病防控队伍进一步加强。

运输保障能力

17. 形成应急运输保障网络一张图。

18. 阻断道路应急抢通能力明显增强。

19. 应急调运机制健全完善,应急“绿色通道”畅通。

通信保障能力

20. 建成安全高效畅通的应急通信网络,公专网融合率100%。

21. 实现行政村以上公网覆盖率100%。

22. 公网通信中断24小时内临时应急重点保障率100%。

科技装备保障能力

23. 市内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24. 建设临沂市级智能消防装备重点实验室、临沂市工业物联网安全重点实验室,推广应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技术和装备,应急装备配备水平明显提高。煤矿智能化开采量大幅提升,非煤矿山智能化开采水平明显提升。

25. 科技服务队伍发展壮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层基础能力

26. 修订完善一批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27. 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强综合减灾示范县及社区建设。

28. 城市、县城常住人口人均有效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5平

方米。建成一批应急实训基地和科普教育场馆。

29. 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30. 社会公众公共安全知识普及率显著提高,在校学生普及率达到100%。

3. 2022年行动目标。全市突发事件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大幅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11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控制在1%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患收治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和病亡率大幅降低,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有效处置率达100%。

——建成市、县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急指挥平台和现场移动指挥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全领域、贯通各层级的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新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森林防火重点县全部建成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航空救援服务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实战化、常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推进山东省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医疗防护)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山东)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生活保障类物资政府(实物)储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应急运输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阻断道路24小时内应急抢通率明显增强。

——基本构建形成统一高效的大疾控体系,县级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传染病救治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布局进一步优化,救治能力明显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基本完善,实现重大灾害事故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

——公共安全领域技术和应用示范水平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量大幅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险工艺装置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应急通信基本实现终端便携化、车辆轻型化、传输无线化、指挥平台机动化。

——推动市大数据资源库建设,加快市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制定数字经济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标准规范,打造临沂市政务视频会议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强各级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

1. 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机构

构建由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统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当地军事机关有效参与,统一指挥、分类处置和专家支撑协调一致、有机衔接的应急指挥系统。

(1)统一指挥。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要求,市、县两级建立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负责研究决策应急管理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督促各项工作落实,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街道)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2)分类处置。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分领域统筹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3)专家支撑。建立应急专家委员会制度,分领域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咨询,组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与情景推演等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 完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建设以市级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以县级应急指挥中心为节点,覆盖全领域、贯通各层级的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实现应急指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1)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市、县两级分别建立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为本辖区内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和非常态下的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指挥调度、信息集成、综合研判、信息发布等支撑保障。加快推进临沂市智慧应急建设项目,建设全市“应急管理一张图”,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基础信息和指挥调度技术支撑。

(2)分领域应急处置平台。发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领域应急信息系统作用,扩充完善监测预警、风险分析、应急决策、指挥调度、应急评估、模拟演练等功能,实现与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对接联通。

3. 设立现场应急指挥平台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需要,设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完善指挥部功能,保持现场指挥与指挥中心的信息传输畅通,实现前后方的协同应对与信息互通。

(1)现场指挥。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扁平化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现场应急救援力量与物资装备,统筹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指挥部配置。组建现场技术支撑团队,配备应急指挥车或移动指挥方舱、应急通信设备、现场侦测设备、必备应急物资、单兵装备等,实现现场指挥部单元化、模块化,满足现场应急指挥的需要。

(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构建覆盖各领域的公共安全监测网络,增强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测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1. 加强风险调查监测

(1)风险调查。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综合风险普查,摸清风险底数,明确风险区域位置,统计分析历史突发事件案例,建设风险数据库,积极推动风险评估标准的应用,结合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后果严重性,合理判定风险等级,绘制风险一张图,加强风险动态管理。

专栏3 风险隐患调查

1. 自然灾害领域: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编制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区划图。

2. 事故灾难领域: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安全风险调查,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城市综合体、重要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风险调查,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识别。

3. 公共卫生领域:拓展疾病监测种类,加强传染性疾病信息收集,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调查。

4. 社会安全领域:扎实开展排查社会安全隐患,防范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安全事故等四类风险专项行动,开展专项和区域风险调查。

(2)风险监测。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加强重点区域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测技术手段,构建卫星感知、航空感知、物联感知、视频感知、全民感知的感知网络,建立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监测模式。

专栏4 重点建设方向

1. 气象:强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健全市、县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

2. 地震: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布局,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效能。

3. 森林火灾:加快森林火灾瞭望台和远程监测系统建设,推进卫星遥感、航空巡查等新技术的应用。

4. 农林:科学设立有害生物监测站点,推进动植物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网络。

5. 洪涝:推进大中型水库及骨干河道洪水预报系统、重点区域防洪工程监测预警平台、水文气象及水利工程调度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

6. 生态环境:推进环境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应用,加强重污染天气、重点流域水污染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与防控。

7. 工矿商贸:加强企业远程监测、自动报警设施的配备使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综合监测系统和隐患追溯管理系统,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

8. 交通:加强主干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航空运输等交通安全信息监控能力建设,加强对公共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大客流监控。

(3)信息集成。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和数据规范化管理,集成各行业领域风险监测信息,建设涵盖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信息汇集、储存、分析和共享。

2. 加强风险趋势研判

(1)完善制度。建立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定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研判,完善联合会商机制,动态掌握公共安全形势。针对重大风险、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建立跨部门联合值班会商制度,提升综合分析研判能力。

(2)加强研究。加强巨灾演化机理研究,分类别构建灾害预测分析模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关联分析,科学研判突发事件的强度、灾害等级、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可能导致的次生、衍生灾害,提升巨灾预测分析研判精准度。

专栏5 重点预测分析模型举例

1.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模型

2. 危险化学品爆炸分析模型

3. 燃气管道泄漏反演与爆炸分析模型

4. 台风路径预测分析模型

5. 洪水漫延预测分析模型

6. 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

7. 森林火灾蔓延趋势分析模型

8. 地下矿山灾害应急救援预警模型

9. 尾矿库溃坝滑坡分析模型

(3)风险防控。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提升重要设施防灾能力,完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专栏6 重点防控内容

1. 城市内涝:加强海绵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内涝灾害防御水平。

2. 水利工程:开展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

3. 公共设施:严格执行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及人员密集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积极推动城市房屋除险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升房屋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城镇燃气设施保护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 森林防火:在国有林场、蒙山区域等重点森林防火区,加快建设森林防火工程,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

5. 地震:严格执行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技术标准,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全面加强城市各类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

6. 地质灾害:强化地质灾害工程防范措施。

7. 生态修复: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努力恢复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8. 煤矿:积极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开采。

9. 化工:强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危险工艺装置全面实施自动化控制,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10. 消防: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商业综合体、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治理。

11. 道路交通:加强“两客一危”、校车、公交车、桥梁等安全隐患治理,加大道路路面安全管控力度,加强公路交通附属设施运营维护。

12. 非煤矿山和工商贸: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着力化解油气增产扩能安全风险,深化涉煤气、高温熔炉金属、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13. 统筹做好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超市、居民区及食品药品等方面安全管理工作。

3. 加强风险评估应对

(1)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单一灾种或多灾种耦合情景,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应急能力等多重因素,确定动态风险的影响程度,绘制灾害影响图。

(2)风险预警。健全预警发布制度,明确预警级别标准,规范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和流程,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

(3)风险应对。建立风险分级应对机制,针对预警级别,分级启动应急响应和应急机制,落实风险应对责任,科学采取应对措施,全力开展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4)宣传引导。加强权威信息发布,第一时间通过各级各类媒体播发应急救援信息。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监看、报送、研判、处置力度,及时管控相关谣言和负面信息,做好辟谣工作。

(5)灾后重建。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做好灾情报告、核查、评估工作。及时开展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全力做好饮用水、粮油、蔬菜、电力、运输等保障,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完善灾区扶持政策,加快损毁工程修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科学规划生产力布局,推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建美好家园。

(三)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理顺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社会化储备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快速调运机制,构建应急物资智慧化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1. 健全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

(1)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体制。

(2)管理机制。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制定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目录,明确各级各部门应急物资管理、储备范围和权限,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工作运行机制。

(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评估和应急物资生产调度、采购、储备、管理、调配、运输、回收、报废等各项制度,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应急物资紧急征用和补偿等制度。规范捐赠物资管理和使用。

2. 完善应急物资采储调配体系

(1)储备计划。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标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2)政府储备。按照统分结合和仓配一体化模式,优化提升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推进山东省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医疗防护)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山东)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市、县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专业性应急物资仓库、部门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依托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储备。拓宽应急物资采储渠道,加强政府储备物资管理,强化物资储备和管理情况督导检查。

(3)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全面系统开展重要应急物资区域产能布局调查,大力支持产能备份建设,优化重要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健全应急物资生产、供销企业名录和重点企业储备数据库,编制应急物资供应链分布图。建立完善平战转换机制,增强应急转产能力,畅通应急物资生产供应渠道,实现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相衔接,确保极端情况下应急物资峰值需求的生产供应。

(4)社会化储备。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制度,统筹利用企业、个人仓储设施,采取协议储备、协议供货、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实施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推广应急物资集装单元化,鼓励、引导、指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5)物资调配。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和快速调配、采购机制,加强应急物资生产、采购、储备、供应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完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确保应急需要时,应急物资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上。

(6)日常管理。建立应急物资日常调拨机制和循环更新机制,充分利用储备资源,发挥储备物资循环利用和服务效能,避免资源浪费,适时倒库更新,确保物资质量。

3. 提升应急物资智慧管理能力

(1)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做好与省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衔接,全面采集和监测全市各级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实现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配、使用、回收及募捐等全过程智慧化管理。

(2)储备库智能化。在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全面推广应用智能仓储技术,通过应急物资储备库信息系统与全市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储备物资的远程监管及数字化调配。

(3)“云储备”机制。建设应急物资直采全球寻源系统,通过“云仓储”“云库存”等新模式,实现基于智能决策基础上的储备物资高适应性安全库存动态平衡,形成实物储备与“云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新机制,提高收储调配和资源统筹能力。

4. 强化粮食储备能力建设

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总量计划,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含小包装)储备库存,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推行科学储粮、绿色储粮,强化信息化管理和地方储备粮动态监管,完善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加大对承担应急供应任务的粮食加工和经营企业支持力度,建设临沂应急救援物资及粮油食品储备贸易中心,加快构建全面完善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网络。

(四)完善应急力量保障体系

发展壮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服务管理,协调解放军、武警、民兵等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积极推进民兵应急力量与地方专业应急力量统筹建设运用,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1. 壮大应急救援队伍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落实消防救援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优化力量布局,增设消防站点,提升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专业灭火救援和地震、地质灾害、水域、洪涝等多灾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推进消防救援队伍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应对“全灾种”转变。加强临沂4个化工园区(临沭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临沂临港化工产业园、郯城化工产业园、沂水庐山化工产业园)和2个专业化工园区(沂南密胺产业园、费县粘合剂化工产业园)特勤消防站建设,完善特勤消防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组建一支100人的市级森林消防大队,各县分别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县级森林消防中队。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现有市、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配专业救援装备,提高专业救援能力。依托具备一定能力的企业专业力量、医疗卫生机构,在隧道救援、事故救援、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道路抢险、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等领域,新建一批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2030年底,实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全面覆盖重点行业领域。

(3)航空救援队伍。编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规划,布局“呼叫指挥中心+通用机场+应急起降点”的应急救援航空体系。2021-2022年,加快费县通用机场和临沂蛟龙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莒南通用机场和临沂茶山通用机场前期立项工作;规划完成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20处,森林防火直升机专用停机坪17处(标准停机坪6处,临时停机坪11处)。2023-2025年,布局新增沂水、沂南、蒙阴、兰陵通用机场。采取租用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航空救援服务领域和能力。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80公里飞行半径全覆盖,进一步满足较大灾害事故救援、紧急医疗救援需求。

2. 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1)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引导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重点扶持临沂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具有注册资质的公益救援队、消防志愿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民间救援组织的建设,形成以点带面效应,提升全市救灾志愿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加强对基层自发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保障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以及矿山、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动员化工、通讯、电力、供水、供气、运输等行业企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做好本行业企业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与应急救援工作。

(3)村(社区)力量。村(社区)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微型消防站和应急救援站,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装备。组织动员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基层应急队伍,发挥其在公共安全信息报告、先期处置、自救互救、人员转移安置等方面的作用。

3. 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

(1)应急救援实训基地。积极推进鲁南安全应急教育培训基地、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训练保障基地建设,强化已有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培训需要,为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应急知识技能培训。

(2)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加大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标准的落实,加快推进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常用装备配备,加强综合消防、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汛抗旱、森林火灾等方面队伍高精尖装备配备,满足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需求,提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

(3)培训演练。结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特点,加强日常训练、应急演练、技能比武、技术交流等。加强军地抢险救灾领域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武警、军队非战争行动力量与区域性救援队伍、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的联调联战联训,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4. 强化救援队伍管理服务

(1)制度保障。强化政策支持和指导,加快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加强队伍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出台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资格认证、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检查考核、评比表扬等各项制度。

(2)政策保障。认真研究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免责、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费通行、损失补偿等各项机制,落实为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受伤人员救治、伤亡人员评残评烈、家庭抚恤等各项措施。

(3)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注册、登记和管理制度,把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信息纳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应急救援队伍日常管理考核和应急救援行动管理、指挥和调度的信息化、可视化。

(五)完善应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2030年,建成功能齐全、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科学高效的应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1. 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监测预警防控。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各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日常和应急监测网络,加强全市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高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水平。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构建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大数据系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决策、防控能力。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医疗设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快推进重大疫情快速反应救治能力建设,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优化传染病救治机构布局。积极筹建临沂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研究论证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方案及平面设计方案,聚合应急指挥、紧急救援、检测检验、全面健康和物资储备等功能,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三级标准传染病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健全完善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和实验室,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增加负压病床床位。

(3)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等队伍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能够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求的专业人才。健全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高卫生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能力。推动公共卫生科研创新,加快推动疫情防控、健康促进、临床诊治、医防融合、医疗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医药制造相关专业,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

(4)场所保障。不断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场所保障和供应能力,推广应用可移动的模块化方舱医院,加强体育馆、展览馆等封闭式大空间建筑资源调查,有效应对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以及重大自然灾害时,大量轻症患者的集中收治问题。合理规划布局集中隔离场所,参照省里的设置标准,全市储备不少于5500个符合标准的房间。

(5)应急联动。加强对疾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完善多部门卫生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疾病治疗、物资保障、交通运输、生产运行、治安维护等各项工作。强化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以及乙肝、结核病等发病率较高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下的各项应急准备。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和精细化管理,加强村(社区)等基层联防联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

2. 提升重特大事故灾害紧急医学处置能力

(1)紧急医疗救治网络。优化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布局,依托市内综合性和专科医院,加强与周边地区卫生应急救援的联动,构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综合类、烧伤类、中毒类、骨科类等伤病救治能力。

(2)院前急救与转运救治。积极推动院前急救机构装备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实现各类重大灾害事故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目标。优化大灾和极端条件下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力量装备配置方案,强化远程投送能力和保障能力,打造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

(3)现场紧急处置。分类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务人员、急救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资源配置方案,实现功能的模块化、单元化。提升现场紧急处置能力。

3. 提升灾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灾后疾病防控。健全灾后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提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水平。加强灾后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2)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将灾后心理健康治疗纳入救灾工作体系,加强心理支持和精神卫生干预,开展受灾人群心理应激救援工作,确保重大灾难后有需求的受灾人群获得心理救助服务。

(3)灾后医疗康复。发挥医疗院校、科研单位、医学平台及企业的作用,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快康复医学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康复专门人才,推动医学康复、社会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建设。

(六)完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

构建立体化、现代化应急运输网络,强化设施维护和抢通抢险能力,提升应急运输保障韧性,建立交通运输紧急调用补偿机制,构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平战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保障体系,实现人员、物资运输市内相邻各县1小时通达,市内各县间2小时通达。

1. 构建立体化应急运输网络

(1)应急运输网络。统筹铁路、公路、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型物流基地和交通枢纽能力,加强交通运输与生产储备有效衔接,分区分级分类引导生产、仓储、运力向物流枢纽集中。

(2)“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保障。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大数据服务优势,实现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重要物资流转和配送不断链,确保应急物资运输“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畅通高效。

(3)整合应急资源。探索发展大车队运营、挂车租赁共享、高铁快运、电商快递班列、长途接驳甩挂、无车承运、多式联运等新模式新业态,提高应急物资运输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整合现有客运资源,利用城市公共汽车以及有资质的营运客车,建立应急疏散车队,完善指挥调度联络和协调机制。依托当地骨干道路货运、物流园区、邮政快递等企业,研究建立应急运输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提前做好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能力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社会动员机制,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基层社区组织等各类主体协同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畅通军地应急物流相互支援渠道,健全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响应机制。

2. 提升应急运输保障韧性

(1)公路运输应急保障。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加强路网、桥隧等重点设施监测预警,及时消除公路安全隐患,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公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依托有实力的运输企业,组建2-3支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提升阻断路桥快速恢复畅通能力,组建1-2支交通工程抢险救援队伍。

专栏7 公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一张图

涵盖公路网信息,里程桩、行政界桩信息,桥梁荷载信息和超限车辆通行能力信息,服务区应急保障能力信息,出入口信息,车道信息,路况阻断信息,道路拥堵信息,路段养护单位信息,道路救援信息,沿路乡镇及村庄信息,沿路加油站信息,沿途车辆维修厂(站)信息等,为应急救援运输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2)铁路运输应急保障。强化铁路安全运行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列车应急运输装备能力,加强铁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对铁路运行安全影响评估分析能力,提升铁路线路、桥梁阻断抢通能力。

专栏8 铁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一张图

涵盖线路等级信息,路段信息、公里桩信息,桥梁信息,站段应急保障能力信息,轨道信息,路况阻断信息,路段设备养护单位信息,平交道口信息等,为应急救援运输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3)航空运输应急保障。完善机场、跑道、塔台等基础设施建设,预留应急保障机位,拓宽航班编组机位容量,增强航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力量,加强大灾情景下机场起降能力评估,落实应急空域紧急避让机制,强化应急空域航空管制,为航空应急运输提供保障。

3. 完善应急运输协调机制

(1)应急运输调度平台。全面归集路网、仓储、运力、需求等基础数据,编制应急运输联络图,提高应急运输调度信息化水平,确保应急运输调度便捷高效。

(2)应急运输储备调运。按照“一份资源、多方使用”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规划、企业积极参与、救援给予补偿的交通运输储备调用机制,确保交通运输保障资源在战时能够快速高效遂行应急保障任务。

(3)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应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行各类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医护及救援人员战时优先编组、紧急投送,免费通行、优先放行,确保应急运输高效畅通。

(4)应急运输保障预案。根据陆、空等运输部门工作职责,制定运输保障工作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畅通沟通联系渠道,为应急物资快速调运提供科学、合理、有效保障。

(七)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建设空天地一体、各行业应急通信网络相融合,全域覆盖、全程贯通、公专互备、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

1. 构建综合应急通信保障网络

(1)综合应急通信保障。强化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功能,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灾情下至少一种通信方式畅通。

(2)指挥信息网。建设面向指挥决策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等特定用户的信息网络,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现场救援、音视频传输、大数据分析等提供信息通道。

(3)卫星通信网。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天通通信卫星、高通量卫星等通信资源的利用,拓展利用北斗导航系统,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应急卫星通信网。

专栏9 卫星通信系统

1. 天通卫星通信系统:配备天通卫星终端,统一使用国家应急用户专用号段。开通电话、短信、位置、数据等业务,满足应急救援业务传输需求。

2. 市级VSAT(小口径卫星终端站)卫星通信网:充分考虑系统设备兼容性和扩展性,实现市内所属远端站音视频业务的连接,建立市到县之间业务数据的卫星传输。

(4)无线通信网。建设以4G/5G为主的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和以数字集群、无线宽带网、无线自组网及短波通信等为主的专用网络,采用“公专互补、宽窄融合、固移结合”的多维组网形态,科学合理统筹配置通信资源,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语音、图像、视频、数据的高速传输、时间校对和位置服务等各类需求。

(5)电子政务网。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的接入带宽,满足政府各部门业务专网转移到电子政务外网的需求。加快电子政务内网向县乡级延伸,提高电子政务内网承载和处理***信息能力。

(6)互联网。加强互联网应急保障承载能力建设,完善互联网在企业风险管控、公众信息服务和政府监管等领域的支持和服务功能。

2. 提升应急通信应用能力

(1)应急通信装备。全面改造升级公网应急通信装备,实现终端便携化、车辆轻型化、传输无线化、指挥平台机动化。利用5G或下一代通信网络,扩展全市天空地全时全域的公网覆盖。提高公共安全热点场所4G/5G应急基站车的配比,推广无人机基站和小型化基站的应用。加强公网与各大专网及数字集群的语音通话互联互通建设。

(2)公网保障能力。加快市级应急通信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场地、车辆、装备、专业人员,储备必要的保障器材,进一步提升区域通信网络保障能力。

(3)特殊场景应急通信保障。推动通信终端向智能化、模块化、便携化发展,补齐单兵通信设备短板,提高森林灭火、山区搜救等日常通信盲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保证在地下空间、化工事故现场、地质灾害现场等信号屏蔽严重区域快速建立前方通信枢纽,满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通信保障要求。

3. 健全应急通信网络保障机制

(1)应急通信协作机制。建立重大灾害事故现场通信协作机制,通信运营商与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通信协作机制,遇有重大灾害事故,遂行出动、协同作战,保障现场通信畅通和指挥调度网专线快速接入。

(2)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加强联动协调和备勤备战业务协同,开展跨行业队伍的联合训练演练,检验实战中各通信要素实时运行情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巨灾情况下通信网络故障快速预测预判、快速修复。

(3)应急通信保障设施。加强应急通信供电设备、配套设施、备品备件、装备物资等建设和管理,提高现场持续通信保障能力。推动先进通信手段与传统通信手段有机结合,发挥简易通信手段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4)应急通信网络安全。提高通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通信网络安全畅通,防范网络攻击,堵塞安全漏洞,避免发生大面积网络瘫痪事件。通过双设备、双链路备份冗余等手段,强化事关民生民安关键网络的安全保障。

(八)完善应急科技装备保障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科研创新基地、应急装备产业基地和工程平台建设,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生产及应用,加强社会化技术服务,提高应急保障科技装备水平。

1. 提升应急科技保障能力

(1)学科建设。优化提升公共安全领域教学科研力量,依托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临沂大学等高校,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方向的人才引进,加强安全工程、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冶金技术等应急管理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顶尖院校合作,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科研基地。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集中开展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监测预警预测技术、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综合保障技术等研究。

专栏10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技术研究重点方向

1. 风险评估与预防技术:危险源识别与处置技术,风险评估技术,人员防护技术,避难场所与救助力量规划技术,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技术。

2. 监测预警预防技术:风险隐患检测监测技术,突发事件监测技术,灾害趋势预测预报技术,预警信息发布技术。

3. 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技术,中毒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人员搜救技术,救援与疏散疏导技术。

4. 综合保障技术:突发事件全过程评估技术,突发事件仿真模拟和应急演练技术,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平台技术。

(3)成果推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激励政策,推广一批适用污染防治、应急装备、监测检测等先进技术成果和工艺设备。

2. 提升应急装备保障能力

(1)装备产能保障。增强关键应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协同,促进应急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应急保障及消防车产业建设项目、临沂市智能消防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河消防应急产业园建设。

(2)专用救援装备。重点提升大型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大直径钻孔、快速搜救、航空救援等应急装备生产供给能力,加强专用救援装备配备,提高建(构)筑物废墟救援、矿难救援、危险化学品应急、工程抢险等突发事件救援装备水平。

(3)通用应急装备。加强突发事件现场保障和生命救护等方面的通用应急装备的配备,加大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现场指挥调度应急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等全方位、多样化的智慧装备配置,推动一批应急技术装备投入使用,实现通用应急装备“一专多能”,提升通用应急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4)个体防护装备。推动应急产品消费观念转变,科学引领生产经营单位、家庭、个人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研发和生产逃生、避险、防护、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防护产品,大力普及个人应急防护装备。

3. 提升应急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1)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委托购买技术服务,有序扩大服务市场需求。通过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服务需求和供给资源的共享对接。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发展壮大服务力量,提升综合服务支撑能力。

(2)社会化服务供给。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强培训教育、安全评价、检验检测、隐患排查等技术服务,推进风险监测、应急救援、灾情评估、生活救助等社会化服务。构建保险机构参与公共安全新模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等保险服务。引导文创企业参与安全文化教育、应急体验培训基地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构建完善契合市情、民情的安全文化教育体系,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3)社会化服务管理。加强机构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推动技术服务标准的实施与应用,逐步建立全过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公示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强化自治自律,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检查。

(九)提高基层基础应急保障能力

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文化素质,进一步整合基层应急资源,增强基层基础应急保障能力。

1. 完善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1)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应急管理普法、执法力度,推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2)标准体系。加强风险防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社会防控、应急物资、调查评估等标准的起草、审查、实施和监督执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相关应急管理标准制定。

(3)预案体系。完善覆盖全灾种、各行业、多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桌面推演和实战化、常态化应急演练。各级政府制定社会应急演练计划,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预案演练。高危和人员密集单位应当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2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半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3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

2. 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1)统一规划设计。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坚持需求引领、集约共享,强化保障措施和指导督促,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信息技术应用。加快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在应急领域广泛应用,增强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提升应急管理核心能力。

(3)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围绕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域,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网络体系,纵向贯通市、县、乡三级节点,并延伸至村(社区)和个人,横向融合各相关部门(单位)、行业领域,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3. 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

(1)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的公共安全教育,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持续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机构建设,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提升应急宣传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公共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重点推进公众现场应急处置和技能培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应急管理培训考核。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技术过硬、作风扎实、服务优质的专业服务机构。实施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加快培养具有较高安全意识、较高操作技能的工人队伍,有效缓解高危行业产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3)应急科普场馆建设。依托培训基地、科技场馆等场地设施,建设功能完善的应急科普基地。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安全体验教育基地。鼓励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网上科普宣教平台和应急虚拟体验馆。

4. 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1)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在应急救援中建立临时党组织。建立以乡镇(街道)为重点,以村(社区)为基础,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重大安全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2)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深化乡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村(社区)应急规范化水平。开展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打造城市安全管理品牌,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3)基层应急防控力量。建立健全各级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网格”工作机制,推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向村居延伸。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险情快报、信息核查、政策宣传、协助管控、服务群众等工作,实现重大风险信息直报,提升基层第一时间应急响应能力。

(4)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和建设,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维护、管理体系,统一标志标识,避免和减轻次生、衍生灾害,并完善物资储备、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广播等设施建设。

三、重大项目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

针对应急管理业务需求,建设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应急管理数据支撑体系,开发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应急决策支持和政务服务五大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全面构建系统化、立体化、智慧化的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为各级党委、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主要指挥场所,具备值班调度、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综合会商、推演演练、情报分析、新闻发布、运行保障等功能。建设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应急指挥车、单兵系统等,为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提供指挥场所,具备远程会商、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现场全景概览、现场保障等功能。以全市“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为依托,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应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

(三)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建设项目

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应用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全要素、全过程监测、研判与预警工作。具备公共安全风险快速识别、信息沟通与实时共享、综合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预警信息发布、物资配置与调度等功能,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四)应急物资储备建设项目

采取新建、改扩建、租用等方式,建设市、县两级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并以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布局县级应急物资调配站和乡、村级应急物资调配点。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升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智能化管理,加强应急物资集装单元化建设。统筹各类应急储备物资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单位。

(五)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项目

重点加强无人机监测、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救援机器人、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应用配备,加强更新、改造、维护,大力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水平。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以及通用航空装备产业。

(六)航空救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建设服务范围广、应急响应快、处置措施强的航空救援力量。加快救援专业人才队伍、航空救援基础设施、救援装备一体化建设,为森林火灾扑救、人员救助、紧急情况下人员及装备物资的快速送达提供航空运输保障。

(七)应急医疗卫生建设项目

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临沂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建立医疗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机制、预案和目录,推进应急物资配备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重点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和医疗救治设备储备。逐步构建陆、空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加强公共卫生专家库、专科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

(八)应急科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统筹各地科普和体验教育场馆资源,加快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在市、县、乡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积极推进鲁南安全应急教育培训基地、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训练保障基地建设,强化已有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基地、场馆教育培训和演练功能,为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救援队伍、重点岗位员工、社会公众等,提供实训演练、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安全培训等服务。

(九)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项目

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各灾种风险、多灾合一风险、跨灾种演进风险和隐患底数。建立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加强郯庐断裂带及重点地区的地震活动断裂探测。开展煤矿采空区、岩溶塌陷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项目

加强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实施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地下水生态脆弱区治理与修复、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生态化绿色化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山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

(十一)防汛抗旱水利提升项目

深入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和抗旱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培训演练基地和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库建设,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十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项目

继续对地震灾害易发区的居民小区、校舍、医院、重要交通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房、水库大坝等进行抗震加固。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十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项目

加大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除险排危。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威胁人口多、财产损失巨大的,特别是县城、集镇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工程治理;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脱贫攻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切实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明确工作重点,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实施方案,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建立规划落实工作协调督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督查抽查,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与规划充分衔接,确保规划有序实施、落到实处。建立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库,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把最急迫、最紧要的工作纳入行动计划中加快实施,尽快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力量、通信、航空救援等保障体系,实现保障能力提升。

(三)强化政策扶持

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制度成果,推广应用到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安全生产、能源安全、信息网络等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应急征用、医疗服务、生活保障、慈善捐赠、受灾群体救助、关联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措施。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足额安排预备费,保障当年预算执行中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等。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债券,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应急管理保障项目实施。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四)加快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围绕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编制人才需求计划,引导、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大急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库,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精准引进一批顶尖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加强安全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

(五)注重绩效评估

加强规划宣传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规划战略性、导向性、重要性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规划发展方向,增强规划执行力。开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估,强化督促指导和协调推进,确保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加大表扬奖励力度,按规定对在传染病防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


(2021年11月11日印发)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7 04:25:23重新编辑
深圳公明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马山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下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合水口文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北环路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金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光明农场柑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元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李松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下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红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南庄新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蓢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成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石围油麻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南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长圳村长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明镇根竹园大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马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我国河湖长制进入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
  2. 县蚕业局争取省蚕业研究所技术支持
  3. 我省全面启动清廉交通建设
  4. 秋冬疫情防控指南
  5. 县食药监局锦屏所全部实名备案集贸市场食品摊贩经营户
  6. 曹立军副省长专题研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7. 相如镇开展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专题讨论
  8. 县政务服务中心三项措施优化涉企办证审批服务
  9. 开元小学上好2015年春季开学第一课
  10. 兴旺镇开展2014年度村级三资清算工作
  11. 县公路局加强汛期公路预防性养护
  12. 福德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城乡低保核查清理工作
  13. 全省首届点亮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闭幕30名选手获实习机会
  14. 毫不松懈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罗强副省长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15. 县地税局积极拓展税收宣传范围和渠道
  16. 县地税局稽查局三个结合做好稽查工作
  17. 2021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继续领跑中西部
  18. 我省从5月起启动开展为期6个月的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19. 2021年度翠屏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 中国交出高水平开放答卷
  21. 让创新之光照亮科技强国梦——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引起热烈反响
  22. 县蚕业局开展正反两方面典型学习反思讨论
  23. 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安阜街道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项目工作调度会
  24. 改革动力调控能力同频共振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25. 去年营业性货运量同比增124
  26. 诸家乡三保做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7. 郭声琨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保总指挥部第二次会议并讲话
  28. 渗透40个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加速创新应用
  29. 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室贯彻全市监管工作会议精神
  30. 助推四川农企挂牌融资和上市培育天府农业板本月开板
  31. 县档案局狠抓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32. 穿秋裤贴秋膘什么是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33. 李云泽调研成都市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
  34. 巨龙镇强化干部职工廉政纪律
  35. 县环保局多措并举切实做好2014年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36. 平头乡重视防洪度汛工作
  37. 巨龙镇全面检查在建工程项目安全
  38. 龙蚕镇五访五问五帮架起群众连心桥
  39. 紫荆花在巴蜀大地盛开——川港携手奋进新时代(上)
  40. 济渡乡加强大春生产管理
  41. 平头乡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42. 兴旺镇全力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
  43. 巨龙工商所对大要案件进行***回访
  44. 碧溪乡创新举措晒出阳光政务
  45. 全省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开创新时代四川政法事业新局面
  46. 县人社局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群众路线
  47. 柳滩乡召开党风廉政工作会
  48. 柳滩乡召开机关支部民主测评会
  49. 县文广体局元旦文艺演出精彩不断
  50. 海外学者世界越来越需要读懂中国
  51. 三个一点筑牢医保基金防火墙
  52.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第三批信访件84件
  53.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成立登记)​办事指南
  54. 新河乡启动征兵工作
  55. 南燕乡召开2015年度农村经济工作会
  56. 县质监局贯彻落实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
  57. 县发改局火车站升级改造工程进展情况
  58.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59. 这些领域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60. 巴蜀工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新成果展在蓉开展
  61. 去年底以来我省陆续出台多项适老化政策老年人看病出行无障碍了吗
  62. 宜宾人全省社保信息系统即将停机这些业务全部暂停办理
  63. 徐家镇九龙垭村召开第二届乡村梨花旅游艺术节筹备会
  64. 牟坪镇召开岁末年初农村沼气百日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
  65. 我省最近出海货运通道建设有新进展叙毕铁路(川滇段)铺架工程启动
  66. 三坝乡传达贯彻全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推进会精神
  67. 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守住旅游防疫和安全底线——罗强副省长专题研究国庆黄金周文旅消费和安
  68. 元旦消费开门红多点开花彰显内需潜力
  69. 县农牧业局阳光工程农村沼气工培训班顺利开班
  70. 福德镇开展五一节前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工作
  71. 燃气安全事关你我这些常识需牢记
  72. 县经信局窗口开展服务企业满意度评价活动
  73. 社会团体登记(住所变更登记)​办事指南
  74. 巨龙镇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75. 县国税局稽查局四字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76. 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77. 天成乡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会议精神
  78.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2015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79. 县城管局开展走基层调研活动
  80. 县农机局多举措加强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
  81. 安排上啦2022年这样放假
  82. 县档案局指导农行蓬安县支行整理档案
  83. 赵波主持召开全市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度会 狠抓政策落地全力稳定增势 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目标
  84. 龙蚕镇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村住房信息统计工作
  85. 第七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未来医学创新论坛举行4位诺奖得主线上线下共话医学发展
  86. 何健到牟坪镇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87. 王毅视频会见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
  88. 县委组织部到凤石乡调研党建工作
  89. 县检察院为农民工追讨伤残赔偿金12万元获好评
  90. 四川签约项目达741个推超31万亿投资蛋糕再吸金
  91. 广安市举行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按下项目建设启动键掀起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热潮 张彤致辞罗佳明出席赵波主持
  92. 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近九成
  93. 省政府举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黄强省长监誓
  94. 县地税局稽查局强化集体审理提高稽查质量
  95. 诸家乡对各村(社区)群教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96. 县安监局谋划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97. 天成乡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98. 不误农时不负春光宗场青菜种植户收菜忙
  99.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四川移交第三批信访件142件
  100. 正源镇2014年度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