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1月27日发表  

057201210329

杨府发〔2012〕26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年9月14日区政府第1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上海市杨浦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围绕“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杨浦坚持“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升都市型工业,稳定提升基础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针,初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知识创新城区的成功之路,形成了以科教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2010年1月,杨浦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一、“十一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一)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杨浦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2010年达到894.69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30%,比“十五”期末提高约0.7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区级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3.7%, 2010年达到50.07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2.4%,2010年达到239.54亿元。

表1-1 杨浦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区生产总值

482.29

579.69

715.52

774.18

894.69

区级财政收入

29.80

35.34

40.78

44.05

50.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4.3

163.7

185.6

212.2

239.5

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

4.56

4.***

5.09

5.15

5.30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能级逐步提升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不含烟草业)从2005年的29.6:69.2调整到2010年的22.7:76.5,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税收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70.8%提升到2010年的78.4%,上升了7.6个百分点。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27.7%提升到2010年的34.0%,上升了6.3个百分点。传统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呈现制造、加工等环节加速外迁,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集聚发展态势。

(三)“两个优先”产业成为产业发展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逐步显现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作用。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5%,其中,现代设计产业形成了以大型设计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共生互补、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其中,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表1-2  “十一五”期间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创意设计

17.31

18.59

27.24

32.84

38.33

科技研发

7.63

8.75

8.99

10.26

13.95

教育服务

4.37

6.12

4.83

6.00

7.60

科教商务

27.95

40.30

54.87

61.39

72.33

合计

57.26

73.76

95.93

110.49

132.21

表1-3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新材料

0.30

0.33

0.15

0.35

0.42

电子信息

5.66

8.63

6.68

5.47

6.28

节能环保

0.01

0.02

0.06

0.10

0.30

光机电一体化

1.90

2.18

4.75

4.94

5.03

合计

7.87

11.16

11.***

10.86

12.03

(四)“两个提升”产业在转型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都市型产业和基础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产业能级不断提升。都市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其中,烟草、纺织、设备等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基础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五角场商圈和东方电视购物等对全区消费市场带动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分别实现零售额37.0亿元和42.0亿元。

表1-4  “十一五”期间都市型产业年度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烟草

207.90

250.20

312.80

332.40

413.02

纺织

7.99

5.32

4.05

3.72

3.18

设备

32.54

34.14

45.00

45.91

54.19

印刷

2.62

2.83

2.07

1.67

1.49

钟表

0.57

0.69

0.75

0.33

0.35

合计

251.62

293.18

3***.67

384.03

472.23

表1-5  “十一五”期间基础性服务业年度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批发零售

28.79

38.25

60.30

67.72

79.02

住宿餐饮

8.33

8.76

14.46

13.87

17.26

房地产

24.75

29.03

34.92

42.92

39.19

合计

61.87

76.04

109.68

124.51

135.47

 

(五)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加强

积极建设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杨浦获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等国际国内专业要素平台先后入驻;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建立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创中心、1个国家级软件园和9个专业化科技园;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引进硅谷银行代表处,建立投贷联盟运作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区域创新孵化体系,已有4390家科技企业集聚杨浦,杨浦区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称号。


图1-1  2005—2010年杨浦区专利申请情况及发明专利数所占比例

(六)产业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呈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新趋势

积极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产业发展呈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新趋势。以杨树浦路滨江沿线、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重点调整区域,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企业,20072010年,先后完成上海矽钢有限公司、上海乳胶厂等60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减少能耗21.39万吨标煤,腾出土地103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区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7%,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空间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十一五”以来,按照“聚焦发展重点,聚焦核心项目”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集聚效应明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成效突出,2010年总产出150亿元,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开端良好,杨浦滨江发展带进入规划开发建设阶段,新江湾城高起点开发成效显著。产业载体建设推进有力,“十一五”期间,科技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28.0万平方米,都市型产业园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6.6万平方米,五大功能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186.5万平方米。

表1-6  “十一五”期间五大功能区建成商务资源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杨浦滨江发展带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

新江湾城

合计

竣工商务资源面积

79.6

39.5

39.5

20.9

7.0

186.5

(八)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国际化程度有所提升,实现了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区域联动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等地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在江苏大丰和海安等地建设了异地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大陆、安莉芳、完美世界、波司登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1.9亿美元。



(万美元) 


图1-2  2005-2010年合同利用外资情况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本区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还需稳固加强;产业集聚度还不够,两个优先”产业除现代设计、电子信息外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仍不高,龙头骨干企业还比较缺乏;“三区联动”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仍较突出;滨江土地资源权属多元化,功能转型协调难度大

二、“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十二五”是杨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关键时期,杨浦区产业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和重要契机,立足现有基础,将本区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加速推进,为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营造了良好环境

金融危机刺激了新一轮科技变革,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导致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快速重组,迅速向高技术和服务业转移。同时,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建设,以及各城市不同的产业定位为杨浦联动长三角共赢发展创造了产业互补的合作基础。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为杨浦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为有效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坚实保障

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市科委将杨浦列入“技术创新工程”重点区域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优化配置产业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上海对***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进行了细化聚焦,并鼓励“先行先试”,均为杨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强化了国际国内创新要素在杨浦的集聚,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随着功能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的稳步推进,杨浦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杨浦”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将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在杨浦集聚,从而为区域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四)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相互呼应,为区域产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五角场功能区将基本建成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区域性商业商贸中心;杨浦滨江发展带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带;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将进一步完成品牌打造和能级提升;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将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形成高端资源、创新主体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新江湾城将加快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为区域产业内外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一桥、两环、三隧、四线”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12号线、周家嘴路越江工程等重大市政工程将加快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商务配套的逐步完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为发展主线,按照国家科技部“四个着力”和市政府“五个聚焦”的要求,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先行先试,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以加快发展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坚持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努力提升产业能级水平,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科教创新为特色、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发展方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提升发展商旅文体服务业,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五大功能区产业布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区域产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知识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形成一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商贸、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五大功能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发展呈现新活力。

1、总量规模。区级财政收入与区域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实现500亿元。预计2015年,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总产出实现6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出实现200亿元,都市型工业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商旅文体服务业总产出实现330亿元。

2、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左右。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商旅文体服务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都市型工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房地产业总产出实现年均增长8%左右。

3、提高创新能力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年均专利申请数4300件左右;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加快集聚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总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服务平台等创新要素,风险投资机构资本管理规模达100亿元,大学生创业企业新增1000家,培育上市公司10家以上,评选市区科技小巨人(培育)标准的企业100家,形成若干在海内外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科技骨干企业;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地,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人左右。

4、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两型城区”建设,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高消耗向资源节约利用转变。到2015年,区域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左右,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5、产业布局调整完善。继续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加强南北呼应,提升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新增商务资源3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五角场功能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100万平方米,杨浦滨江发展带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1万平方米,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新增载体面积46万平方米,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增商务资源面积37万平方米,新江湾城新增商务资源面积25万平方米。进一步发挥区域楼宇经济效应,新增跨国地区总部8-10个,到2015年杨浦区税收收入亿元楼力争达到10幢左右

四、“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优先发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

加快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7%左右。预计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总产出300亿元。

1、现代设计业

全力打造上海“设计之都”的核心功能区和国内一流、国际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现代设计中心之一,现代设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总产出达到180亿元。加强环同济国家级研发设计特色产业基地与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的联动,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巩固发展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市政工程设计、通信工程设计、汽车研发设计等核心领域,拉长和延伸大设计产业链,重点发展工程总承包、市场运营、咨询策划等产业链环节,推动成熟设计业态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依托上海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充分运用滨江沿线近代工业遗产资源,大力发展纺织产品研发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业态。

2、科技金融服务业

深化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努力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金融功能区”。大力推进科技金融要素集聚,引进知名金融机构和专注于早中期的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力争五年引进各类股权投资机构30-50家,基金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深化投贷联盟,集聚和培育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典当、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争取五年融资担保规模超过100亿元。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每年推出3-5个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形成服务各类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性的金融产品“超市”;探索推出旧区改造基金、公共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产品,发挥金融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公共采购、商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企业改制上市,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全球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争取约10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

3、教育服务业

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在提升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教育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产业,依托高校培训品牌,重点发展企业高端人才培训和职业认证培训;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落地,发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依托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的海外留学生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发挥上海终身教育平台和上海终身学习网的功能,推广终身教育和远程教育。延伸拓展教育中介服务、教育信息咨询、教育软件开发、教育服务国际贸易等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数字出版产业,推进数字出版与互联网、3G的融合,逐步形成包括内容、出版、发行、终端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4、专业服务业

以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优势为依托,着力发展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咨询服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领域,专业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加快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吸引和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发展与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密切相关的法律和仲裁服务,引进和培养熟悉国际法务、事务和惯例的专业人员。促进审计、税务、会计、评级等财务和信用服务,鼓励拓展国内市场、提高为境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水平。拓展咨询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等传统咨询服务业,加快发展IT咨询、科技咨询、战略咨询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为专利、商标、版权、软件等提供代理、转让登记、鉴定等专业服务。加快就业和创业咨询及培训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支持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优先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接国家、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推动云计算、智能电网、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应用示范方面取得突破。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以数字内容服务为核心,以互联网应用为重点,以软件及系统服务为依托,加快形成信息服务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发展合会5。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跨出国门,拓展业务圈和运作业务再发壮大软件产业,整合区内服务外包业务资源和企业资源,显著提升软件业的自主化、产业化水平。创新发展消费型信息服务业,推动互动娱乐产业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动漫等数字内容服务链。融合发展生产型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等生产型信息服务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全面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发展。

2、电子信息业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学科优势和研发实力,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医疗器械设备、电线电缆等设备设计研发制造为核心,加快培育和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骨干企业,扶持一批示范性项目与核心企业,实现年均增长20%左右。重点发展RFID网、光纤传感、网络接入设备、智能电表芯片设计等电子技术。聚焦汽车电子产业前沿,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和测试、汽车总线技术等。聚焦医疗电子产业,发展高端医学成像系统设计、医疗影像信息传输、激光成像设备制造等技术。

3、云计算产业

以创智天地为核心,形成以云海创投基金为先导,云计算产业孵化园、加速器园、总部基地、云计算人才实训基地分步实施的“1+4”发展格局,使之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云计算应用中心。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云计算共性技术、云操作系统、虚拟化、云存储、云管理、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云计算通用标准的制定。支持市场化的云计算服务,鼓励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研究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探索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示范运用,鼓励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升级改造。

4、智能电网产业

以新江湾城上海市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在重点领域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动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小区和楼宇、智能变电站与智能配电网、具有电网储能和多元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智能发电以及与智能交通相结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建设。

5、物联网产业

以建设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海量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多维信息可视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建立大尺度物联网视频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初步建成大型城市智能防灾系统;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6、节能环保产业

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实力雄厚、配套服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支持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高技术研发;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领域,聚焦水处理、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气治理;建筑节能领域,支持区内企业参与杨浦生态城区和低碳城区建设、推广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建筑;节电技术领域,聚焦新兴绿色照明、智能电网及超导输变电缆、超导电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终端应用。

(三)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

坚持“梳理、调整、改造、提升”,强化规划先导和政策扶持,分类引导区域内传统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建设,都市型工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

以技术改造、提升品牌为重点,推进烟草业品牌化发展。依托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支持实施“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协同推进“中华专线”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华专线”一期100万标箱产能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启动二期60万标箱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际性烟草行业的技术、运营和会展中心。

以自主研制、高端突破为重点,推动发展数控机床及刀具、新型柴油机及新能源发动机、特高压电缆和核电及风电电缆、医疗器械、智能仪表及控制系统、光学仪器等先进设备制造业,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研制和产业化的新突破,积极支持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推广。

以打造平台、延伸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家用纺织、时尚服装服饰和新型产业用纺织材料研发试制等现代纺织业。依托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行业优势及上海国际家用纺织产业园、十七棉国际时尚产业园等载体,引进、培育和提升3-5个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加大现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纺织服装与时尚创意的充分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为重点,扩大“正广和”、“梅林”等民族品牌和名牌产品的影响力,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

以延伸链条、重塑品牌为重点,聚焦发展高档钟表机芯,同时培育发展多功能的高档新型成表,建成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档钟表机芯及成表研发、制造及服务基地。

(四)提升发展商旅文体服务业

以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控江路区级商业中心为重点,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能级,着力完善商务楼宇及产业功能区商业配套,积极培育电子购物、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以重大活动举办为契机,促进“商旅文体”结合,商旅文体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

1、商贸服务业

加快完善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区构成的基础性服务业布局体系,加强市场流通功能塑造和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发展零售业,积极培育和扩大各类热点消费市场,拓展网上消费、信用消费、循环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扩大节庆消费,加强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展批发业,推动传统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型,加强专业化、多元化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完善生活服务业,提高餐饮业品牌化、规范化、便捷化水平,推进美容美发、沐浴等便民型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新兴商业业态,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大力发展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购、个人配送业务等电子商务。

2、旅游业

依托杨浦“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培育区域旅游节庆品牌,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打造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商业旅游购物圈,新江湾城生态文化旅游区,沪东滨江水上旅游带等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逐步形成具有杨浦特色的“一圈、一区、一带、六线”的旅游格局。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创新培育“都市狂欢节”等旅游节庆品牌。加快杨浦旅游集散中心、杨浦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鼓励区内酒店发展品牌连锁或与区外大型酒店集团联盟,组建或引进1-2个有国际国内品牌的旅游集团。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金融和旅游保险,逐步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

3、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印刷、节庆会展等产业,拓展形成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新媒体、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行业,集聚一批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丰富多层次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管乐艺术节”、“百姓艺苑”等文化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杨浦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复旦大学等高校出版社,引进国际出版机构和各类出版策划工作室,发展以版权制作、发行、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出版印刷业。

4、体育健康产业

以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建设为核心,培育体质监测与健康管理、健身管理与培训、赛事策划与运营、体育表演等相关体育产业。扩大世界极限运动大赛等引进赛事的商业效应,在江湾体育中心、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等开发引进融入时尚、挑战、趣味为一体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赛事,提升体育服务业。引导和鼓励市民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业。

(五)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中介经营和执业行为。优化房地产结构,科学配置功能性房产和住宅房产比重,提升商务楼宇品质,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在重点功能区,做好规划引导,集中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品质写字楼。“十二五”期间,新增商办楼宇面积300万平方米左右。加快商办楼宇周边配套环境建设,提高商办楼宇的综合品质和利用效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集中成片为主的旧区改造,推进90万平方米的旧区改造。“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2万套,构筑以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住宅建设健康发展。加快生态宜居、绿色环保的人文社区建设,不断优化公共空间。对区域内的优秀历史建筑实施严格、科学的保护利用。不断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五、“十二五”期间杨浦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布局

根据城区总体布局,实施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以“聚焦重点、落实功能、突出特色”为原则,建立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开发机制形成南北呼应格局,充分发挥五大功能区的集聚辐射作用,提升区域融合发展水平。

图5-1  杨浦区“五大功能区”示意图

(一)五角场功能区建设

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抓手,着力推动能级提升,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教育服务、商务办公、商业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科教特色明显、商业商务发达、交通配套完善的区域性商业商贸中心。优化商业商务布局。继续完善商业商务配套、提升商业服务水平、营造浓郁的商业氛围,推动布局的合理化、品质化、特色化,重点加快东方蓝海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岛商业商务能级。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继续完善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布局。加快推动商务楼宇项目的功能落地,重点加快合生广场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市级商务地标和国内一流的新型都市购物中心。基本建成创智天地。推动创智天地二期、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高端要素集聚,推进创智天地广场、创智坊、科技园的内涵深化和功能提升,打造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杨浦滨江发展带建设

坚持历史保护与功能开发并重,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先行,积极探索市区联动、合作共赢新机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沿线,逐步将滨江发展带打造成以创新创意、科技商务、观光休闲、会展论坛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成为杨浦新的增长极。复兴岛以西地区的加快开发建设。以沿江公共活动带为轴线,以渔人码头、杨浦区1街坊地块整体开发为抓手,使之成为服务经济集聚地和科技、知识、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展示地。重点推进杨浦大桥近代工业遗址广场建设,建设滨江岸线公共绿地,塑造杨树浦路“近代工业第一街”沿线的整体城市新形象。核心区北延伸段探索产业升级改造新机制。依托高校学科特色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支持军工路沿线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转移结合开发,推动滨江北延伸段由传统工业制造区向工业现代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转型。

(三)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建设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的品牌打造和能级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区域知识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聚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加快推动现代设计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节能环保业和高端培训业等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壮大。继续提升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际设计一场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上海“设计之都”核心功能区,建设和完善环同济设计创意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和国际设计界领军人物,举办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推进中国—意大利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整体形象。推动科技园区功能提升。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策聚焦和环境优化,促进科技园区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继续鼓励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科技园区,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

表5-1“十二五”期间科技园区主要发展方向

重点园区

主要领域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创意设计、节能环保、国际工程咨询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先进制造业研发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财经类现代服务业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新能源与电力服务业

上海水产科技园

海洋水产科技

上海教育服务园

教育服务业

上海知识产权园

知识产权服务

上海体育学院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

体育与健康产业

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园区

完善其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集聚发展知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研院所园区

在云计算、特种电缆、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移或技术开发,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等。

(四)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

依托西门子、大陆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形成高端资源、创新主体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使之成为联动浦东、对接长三角和全国、面向国际的总部研发集聚区。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宝地商贸广场等产业载体建设和功能落地,推动平凉旧改地块等项目开发建设。以知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为契机,集聚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地区总部。主动承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商务需求外移辐射,形成总部研发机构数量明显增加、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明显加强的发展态势。加快与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对接联动,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管理总部、研发总部和分销中心。优化商务发展环境。建设性保留和挖掘历史建筑,建设配套国际化社区,完善周边区域高端商务人士的居住、休闲、子女就学、家政服务等软硬件商业商务和居住配套环境,打造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意创业、工作生活休闲的理想栖息地和高档商务休闲区。

(五)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建设

以“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方向加快新江湾城建设,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整个城市设计过程中,优化国际化的公共环境建设,打造信息技术与城区发展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的智慧社区。南部打造现代商业商务功能区。以规划建设地下空间为重点,全面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知识商务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将知识商务中心打造成集高档办公、高星级酒店、剧院、商业和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通过提升南部商业商务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与五角场功能区形成联动发展态势。西北部建成科教与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国际科技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科技教育服务企业等入驻园区。依托新江湾城独特的环境资源,重点转移国内外成熟技术、孵化半成熟技术,着力打造研发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基地。中部建设国际化品质生活区。以品质生活示范区为引领,不断优化绿地、水系交融的生态网络系统,坚持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推进节能建筑、绿色交通。推动智能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千兆到楼、百兆进户,着力完善便捷医疗、智慧教育、和谐生态、数字化管理等公共服务,建设物联网、智能电网技术实验应用示范基地。按照国际化标准,优化区域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着力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和社区氛围。

六、“十二五”期间加快杨浦区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加强规划引导,注重发挥区域科教、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市场要素平台、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创新资源的汇聚共享,主动融入全市战略、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

(一)聚焦重点领域发展,加大政策突破和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与国家、上海市相关产业政策的对接,研究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梳理并完善区内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规划与评估并重,实现全局的统筹安排和动态分析

1、贯彻落实国家与上海市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和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实现从生产加工向设计、研发、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促进企业能级提升。

2、梳理完善区内政策体系。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在企业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要争取创新和突破;强化对重点规模企业的***服务,完善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3、有序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产业发展推进小组运作,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产业主管部门参加的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每年产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研究、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中的具体瓶颈问题。

4、注重***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区域产业运行状况的动态分析,就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统计发布区域商务资源信息及产业发展动态信息。

5、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会同市财政设立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1亿元,区级财政预算安排2亿元,五年共15亿元,专项用于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项目的功能建设、创新产业体系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国际化水平建设和其他支持项目。

(二)聚焦重点地区,加快产业载体建设进度

“十二五”期间,要以聚焦五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提高商务楼宇利用率,推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进一步优化升级。

1、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资源转型升级,按严控区、保留区和协调区的分类,规范项目开发,全面提升开发地块的功能形象和产出效益。针对市属国有闲置土地资源,找准市区联动开发的平衡点,从市属国企整体发展战略角度入手,找到区企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兴奋点、兴趣点”,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加强与外省市联动,规划发展异地产业园区。

2、提升产业载体能级。科学安排产业载体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提升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信息资源、电信网络、交通便捷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推动项目开工的联动机制,聚焦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功能招商同步实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的长效机制。

3、提高楼宇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商务楼宇品质的提升,在交通、绿化、配套等方面保障商务楼宇的环境优化,促进楼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从信息服务、政策扶持、创新招商等三个方面提高对区域内商务楼宇的服务水平,实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段的楼宇进行分类招商,提高楼宇的利用效率。鼓励商务楼宇招商主体引进同行企业,形成企业集群,打造特色商务楼宇。努力提高楼宇贡献度,推动形成一批税收收入亿元楼宇。

(三)大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1、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集聚。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用好张江杨浦园区扩区的机遇,加强对园区内各科技园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继续推进园区内部分核心区域的功能落地工作,努力把张江杨浦园区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拓展深化与硅谷银行、联合国南南技术交易所、旧金山湾区等国际高端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关系,迅速提升城区自主创新能力。

2、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硅谷银行的示范作用,积极支持建立上海首家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中外合资银行。培育多元化金融服务主体,引进和培育一批专注于早中期的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等类金融机构,探索完善多层次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吸引银行、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参与投贷联盟,实现风险分担的多层次、风险化解的市场化。完善企业改制上市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

3、构建特色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各级科技计划的研发创新活动。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创业苗圃,不断完善创业苗圃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拓展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开展增值服务、股权投资等业务,滚动增加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建立健全加速器扶持机制,鼓励孵化器毕业企业入驻。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毕业后的扶持,构建“私募投资+专业顾问+市场加速”的新型服务模式。

(四)推进资源整合优化,扩大改革开放

深化“三区联动”内涵,探索试点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高校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破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是杨浦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的重要突破口。

1、加快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 优化国有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向投融资平台、主导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集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社会化多元投资,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进入资本市场以加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十二五”期间,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力争达到20%。

2、完成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压缩企业管理层级。“十二五”期间,通过关停并转、加快清理,确保全面、彻底完成200余户区属中小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任务,全面收缩区管企业管理层级,实现对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力争“十二五”期末,形成区属一级骨干国有企业6户左右、下属二、三级企业100户以内、基本消除四级以下企业的区属国有企业布局和管理体系。

3、聚焦创新要素,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

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资金、项目、资源、人才等要素汇聚,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上市企业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依托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等重点功能区,进一步引进高端资源和地区总部,建成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汇集的总部研发集聚区。营造国际化居住和商务环境,以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为重点,着力引进若干个国际教育机构和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便捷医疗、智慧教育、和谐生态、数字化管理方面形成突破。

4、创新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注重做好招大引强工作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推介力度,加强功能性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总部、投资公司和研发机构等落户杨浦。建立完善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招商引资机制,将园区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的引资状况纳入年度招商绩效评估范围。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面向优先发展产业领域的企业绿色服务通道,不断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面向进驻企业的全方位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在经营场地、人才引进、融资等方面的困难,进一步提高招商、安商、助商的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发展的环境氛围。

(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通过政策聚焦、服务聚焦,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1、加快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千人计划”要求,以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实施杨浦“3310”计划,引进一批在专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加大力度引进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争取更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国家支持。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继续实施高端人才资助计划,建立创新人才奖励计划,落实人才公寓、子女优先就学等各类人才政策和服务。

2、提高区内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围绕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主要对象,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着重围绕以现代设计、科技金融为主导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产学合作,加大政府资助,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3、推进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推进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劳动力市场急需的职业培训项目,发挥政府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促进就业的导向作用,调动劳动者终身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重点加强相关产业领域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形成社会各方共同推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技能创新人才薪酬补贴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各用人单位采取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参与分红、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建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科技成果参与分配的收益,继续用于科技创新或产业化投资。

附:名词解释


附  件:

名词解释

1、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指以知识为其他产业、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知识型服务的行业,知识型服务是指把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作为过程的服务,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

2、战略性新兴产业: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智能电网:电网的智能化,也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4、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住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5、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机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

主题词:综合经济  产业  规划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区各人民团体。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21日印发

                                                (共印120份)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4 21:59:43重新编辑
龙华镇潭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谭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油松水斗河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赖屋山村三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新围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上岭排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锦鲤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黎光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富民田背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福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盛景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街道福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新田村新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福民丹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福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大布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冼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松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桂花村蚌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桂花村田螺湖工业园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松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竹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大抵抗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茜坑新村伯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牛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麒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中国足协公布国奥队24人集训名单
  2. 我市改进和加强卫生系统消防安全工作管理
  3. 王金锋参加局机关党员双报到活动
  4. 啤酒节今日看点
  5. 我市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综述
  6. 304512行走青岛更快捷规划编制完成
  7. 青岛市四方区2004年度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
  8. 我市初步建立菜篮子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9. 国际捕鲸委继续支持禁捕令日本提议遭到否决
  10. 兰山区公路中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测试
  11. 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统一思想通力协作完成经济普查
  12. 市文化和旅游局到兰山检查旅游扶贫工作
  13. 人人都是创建的坐标系——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说市民文明行为
  14. 兰山区举行地理教学视导活动
  15. 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华夏村党建志愿服务助力人居环
  16. 德国舰艇编队结束访华北海舰队到码头送行
  17. 兰山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十看十问活动
  18. 市公安边防支队党委全体会议臧爱民参加会议
  19. 单位规定应除掉罚字
  20. 海尔青岛号大帆船中国沿海行初战告捷帆船之都推介亮点纷呈
  21. 市友协会徽评选活动日前揭晓胡云夏获得一等奖
  22. 巴11名叛徒被两名蒙面巴勒斯坦***手***杀
  23. 于冲昨日上午分别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
  24. 5月份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5. 致敬抗击疫情牺牲的医护人员
  26. 印制传播***非法宣传品触刑律葛某孙某分别被判刑8年5年
  27. 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青岛
  28. 青岛三社区荣膺全国首批绿色社区称号
  29. 兰山区慈善总会拨付疫情防控资金126万元
  30. 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抵青青岛新闻发布会昨举行
  31. 青岛组建残疾人帆船队参加2008年残奥会帆船比赛
  32. 厚积薄发的文化跨越
  33. 抗击疫情兰山文艺工作者在行动︱对口快板战疫赞
  34. 加强春节期间治安防控400余民兵昨夜上街巡逻
  35. 市脱贫攻坚综合评估组到方城镇调研评估脱贫攻坚工作
  36. 歌舞贺新春送戏到军营海瑞专场演出昨举行
  37. 兰山区林业发展中心到全区重点木业企业调研复产复工及产业发展
  38. 充满激情的追逐——写在胶州市跃升至全国百强县(市)第三十三位之际
  39. 区统计局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区委常委会议精神
  40. 兰山区小小驻厂疫情防控督查员发挥大作用
  41. 布莱尔学牛仔派头遭到英国报刊被嘲笑
  42. 市国税局参与举办诚信纳税研讨会在京举行
  43. 奥克斯空调再启价格战
  44. 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平度的速度
  45. 当代俄罗斯美术作品展昨日开展
  46. 市政协主席徐涛同志慰问兰山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执勤民警
  47. 青岛市四方区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招用外来务工人员倡议书
  48. 深圳10亿财富还民工
  49. 美参院就安然公司破产案决定向白宫发出传票
  50. 保护水源地兰山在行动
  51. 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昨在青举行首发式黄学军出席
  52. 慈善一日捐渐入佳境市民政局昨捐款23万元
  53. 孙守璞希望青岛加快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基地建设
  54. 欢乐青岛广场周暨市北区激情奥运大舞台拉开序幕
  55. 意大利经贸代表团在青举办经贸交流会
  56. 诊所汽车挨***职员竟遭轮奸驻阿组织要撤离
  57. 拓宽工作视野补齐工作短板促使工作提升—方城镇组织辖区
  58. 青岛120急救十年磨一剑
  59. 继续逢深不胜哈德门苦尝三连败
  60. 胶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的建设
  61. 兰山区召开畜牧业统计调查培训会议
  62. 宁波反腐倡廉新举措举报腐败最高奖2万
  63. 兰山街道让贫困户住进幸福屋
  64. 精准服务半程镇企业迎来春天
  65. 全国人大执法调研组来青对实施食品卫生法调研
  66. 捉放艾弗森狂人被关押11小时后获保释
  67. 全市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153名党政机关干部赴基层挂职
  68. 兰山区残联实施精准康复四项工程助力精准脱贫
  69. 美英呼吁印巴缓和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安全稳定
  70. 来一次观念上的全面清理
  71. 兰山街道禁放烟花爆竹绝不手软绝不放松
  72. 兰山街道拧紧脱贫攻坚思想总开关
  73. 我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再创新高
  74. 兰山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75. 兰山区残联走访慰问盲人保健***就业人员
  76. 金雀山街道号角吹响街道召开华泰家园片区征收动员大会
  77. 青岛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帆船队回访下关青岛下关帆船友谊赛举行
  78. 银雀山街道梨杭社区开展春季消防演练
  79. 兰山区司法局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活动
  80. 到国际会展中心选房去2005青岛住交会昨开幕
  81. 美网种子选手纷纷出局毛瑞斯默打入四强
  82. AC米兰与里瓦亲密接触里瓦尔多要踢意甲
  83. 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青岛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大平台
  84. 市领导调研三秋农机强调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
  85. 预热啤酒节啤酒节纪念品上市
  86. 跨国采购我们还缺失什么——2005中国(青岛)跨国采购洽谈会透视(下)
  87. 李沧监督评议新举开先河驻区市人大代表进行述职评议
  88. 法塔赫誓死捍卫阿拉法特
  89. 张若飞参加城阳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90. 新时代文明实践银雀山街道书法爱好者为战疫打气
  91. 我市近期对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进行核对
  92. 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区残联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93. 我市提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新目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7%以上
  94. 兰山区举行艺体学科初高中链接教学现场会
  95. 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韦巷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凸显成效
  96. 我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
  97. 创城进行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李家湖
  98. 兰山区国家资助助我成长中职奖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99. 展示整体实力打造品牌形象
  100. 返券促销店家顾客都得利黄金周返券销售热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