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7月03日发表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1117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特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打造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根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开放平台日臻丰富,载体功能不断完善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建设以来,坚持高标准谋划推进,扎实落实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20年末,形成70余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7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鉴,8项改革试点经验和10个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97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2项。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三项清单”涉及南京片区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有105项实施。制定“1+9”政策措施,出台《关于放大自贸效应推动联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大自贸效应,推动政策赋能共试、制度创新共创、区域功能互补、功能平台共享。“十三五”末,全市省级以上经开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高到50%以上。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137.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70.2%。江宁经开区被商务部认定为2020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级特色平台创建成果丰硕,6家经开区获批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3家获批江苏省智慧园区,2家获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获省批准筹建。江宁经开区、南京经开区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10强,在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最新综合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位、第9位。全面开展经开区去行政化改革,推动经开区职能重构,加快构建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园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进入前十,分别位列第4、第7位。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并封关运营。南京综保区率先实施保税展示交易、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掌上物流等改革创新项目,推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保税检测维修等创新举措落地,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为基础,保税物流仓储和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全面发展的格局。

2.利用外资量质双升,全国全省占比明显提升

利用外资规模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96.2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6.9%,占全省份额由“十二五”末的13.7%提升至“十三五”末的15.9%,占全国份额由“十二五”末的2.6%提升至“十三五”末的3.1%;自2011年以来连续10年全省第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提升至第5,在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排名提升至第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00个,一批先进制造业、知名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大外资项目进入收获期。外资总部集聚,其中全市新增外商投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93个,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18家。

3.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优势凸显

进出口额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进出口3240.3亿美元,年均增长7.7%,占全省比重由“十二五”末的9.8%提升至“十三五”末的12.0%。其中,出口1945.2亿美元,年均增长9.3%;进口1294.9亿美元,年均增长5.2%。传统市场不断巩固,新兴市场积极拓展,进出口覆盖21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有欧盟(18.5%,不含英国)、美国(13.6%)、东盟(12.6%)和韩国(1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不断提升,出口占比由“十二五”末的28.2%提升到“十三五”末的30.7%。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十二五”末的51.2%提高到“十三五”末的52.2%。“十三五”期间,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5.8%提高到76.1%。到“十三五”末,我市共有39家企业47个品牌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有30家企业30个品牌被评为南京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品牌持续涌现。

4.服贸总额全国争先,服贸创新卓有成效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卓有成效,“打造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统保平台”和“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2条创新案例入选***服贸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服务贸易进出口74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服务外包总执行额完成818.9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9倍,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完成316.1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6倍。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中国(南京)软件谷被评定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连续举办4届“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吸引更多海内外服务经济向南京转移,提升“创新南京、服务全球”城市品牌竞争力。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南京位列全国第二。

5.对外经济合作深化拓展,走出去发展成效明显

对外承包工程全省领先,“十三五”期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累计完成168.6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占全市比重超50%。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88亿美元,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渠道推介等方式推进企业聚焦实体类投资,推动企业并购海外高端要素资源。围绕高新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直接投资和股权并购成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渠道之一。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顺利获批南京首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获批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

6.口岸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口岸开放不断推进,“十三五”期末,水运口岸新增9个正式对外开放码头泊位,海港进出口货运量达3052.5万吨,年均增长12%。五年间,中欧班列共开行60728683车(按省里统计口径700列)。开通直飞国际(地区)航线37条,空港口岸国际(地区)货运量达5.5万吨,年均增长13.1%。贸易便利化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实现口岸作业时限和收费进一步标准化、透明化、合理化,2019年底南京地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大幅压缩;口岸监管模式进一步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财关库银”系统上线,税单无纸化改革试点成功,全国首创的大数据贸易融资平台启动运行,原产地证书实现线下自助打印。

7.城市国际化成效显著,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成果斐然,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GaWC“世界城市名册2020”南京全球排名,由2016年的第139位升至第87位,内地城市排名升至第7位。联合国人居署、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南京经济竞争力全球排名升至42位,内地城市排名升至第6位。科尔尼“2020全球城市指数(GCI)”,南京的全球排名升至第86位,内地城市排名升至第6位。在《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中,南京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

“十三五”以来,全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内外贸融合度不够高,商贸流通优势未能充分向开放型经济赋能,企业开放型经济参与度较低。在万亿GDP城市中,南京外贸品牌、出海品牌、外资总部经济质量不高,制造业不足以支撑货物贸易总量大幅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高端服务贸易出口较少。实际利用外资结构不优,存量外资企业规模偏小,主导产业“有高原无高峰”。先进制造业吸引外资占比偏低,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引进世界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不多。对外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少。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能力不够强,配置全球资源要素手段不多,应对贸易风险能力还需提升。开放发展的制度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口岸服务与通关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枢纽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枢纽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国家级经开区数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禄口机场国际航线数量,国际货邮吞吐量和出入境客流量不足以支撑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发展环境

1.面临挑战

世界发展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加大南京对外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政治和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新冠疫情使这一大变局加速演变,对南京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外贸、外资和维护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科创竞争加剧,对南京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迅猛,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当代科技成为生产力快速发展重要驱动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新基建、数字贸易、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各地区加速前沿科技领域布局,抢占技术高地,对新阶段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中心城市要素争夺日益明显,为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积极争先,围绕政策、人才等竞争的加剧,对南京资源要素获取与整合,打造新竞争优势形成挑战。

2.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国际消费市场重心向中国转移,为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引发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经济复苏形势将深刻影响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格局,使得全球消费市场重心东移,不仅能带动最终品及其上游产业产品进口和资本流入,还能通过牵引要素集聚和培育商业生态促进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有助于南京凭借国际消费城市的需求侧优势,构建需求牵引供给、国内市场联动国际市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塑造新优势和新动能。

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区块化发展,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突破与广泛应用,为南京推进高质量经贸合作提供新契机。疫情加速全球价值链区块化发展,促进区域价值链形成。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随着我国在数字产业与智能制造业方面获取技术突破,传统产业逐渐转型升级,在国际区域价值链中地位稳步攀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伴随着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定签订和我国积极加入CPTPP协定,与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与亚太区相关国家的重叠自贸协定效应更加彰显,为南京对外拓展高质量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使南京迎来重大机遇,南京经济总量和国际开放度水平双升,为开放发展提供增长新空间。长三角地区外贸总量在全国占比高,一直处于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南京作为我国长三角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已处于“质量高、增长快”“前十强”新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军。南京在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发挥制造优势、科教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助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长三角世界级创新平台、建设长三角改革开放新高地,激发和培育“双循环”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南京经济综合实力和首位度。同时,通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放大“一带一路”沿海沿江开放综合效应,提升地区间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联动发展,拓展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和“强富美高”总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领,以提升开放发展质量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积极抢抓全球价值链重塑、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机遇,坚持制度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打造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全面提升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建设特征鲜明、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为推进南京“四高”城市建设,实现二三五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的远景目标提供支撑,为服务全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先行探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摆在开放型经济建设核心位置,以开放模式创新、激励体系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作为开放型经济主要动力,发掘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传统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价值链地位和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推动贸易绿色低碳发展。利用产业数字化趋势构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南京科创优势,推动创新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

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通过去行政化、放权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和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开放治理水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的制度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升南京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风险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品牌国际竞争力,全面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势能。

坚持制度引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高端人才资质互认机制和外经贸领域市场竞争等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及成果复制推广,建设性参与更广泛区域制度性创新合作与协同布局,推进联动创新、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开放,巩固夯实南京开放型经济制度基底,着力构建公平、公开、可预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

坚持联动协同。重视开放型经济与本土经济间的联动效应,坚持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协同并进,依托本土需求新趋势塑造外贸增长新动能,通过国际市场多样化产品供给激发本土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塑造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平衡。发挥南京市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区位枢纽优势,进一步联通海外和辐射腹地,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价值链“供给—需求”双中心,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持统筹安全。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善于把握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又强化底线思维、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事前防范和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贸易救济、突发事件应对及风险化解机制,不断提升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的能力水平。

(三)发展目标

聚焦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南京制度创新、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地理区位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对标南京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市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2035年远景目标

2035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载体创新功能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凸显,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管理新模式,形成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

2.“十四五”发展目标

围绕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全市开放型经济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新发展格局,增创新竞争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外贸方面,积极推动外贸优进优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保持全省前列,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资方面,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年均利用外资50亿美元,累计突破250亿美元。提升外资规模占全国、全省比重,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GDP超万亿城市前列。

——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着力推动形成“产业结构新、资源配置优、国际合作强”的走出去新发展格局,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保持全省第一,对外投资保持全省前列,境外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开发区方面,积极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争先进位,争取12家省级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开区。

——口岸方面,努力建设服务“双循环”一流口岸枢纽,进一步加快水运口岸开放,进出口货运量390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量156万标箱,年均增长4%;空运口岸外贸货邮量全国排名力争进入前十。

三、主要任务

(一)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建设“双循环”重要枢纽城市

着眼提升内外联通双向开放能级,以国家高水平开放战略在南京的落实为契机,努力建设长三角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为引领,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积极打造开放型制度创新体系,在投资贸易、产业开放发展、跨境金融、开放创新和人才跨境流动等方面形成更多具有首创性和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积极探索原产地规则、碳达峰与碳中和、竞争中立、劳动力标准、知识产权、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改革试点,不断完善接轨国际的高水平开放经济新体制,探索建设数字贸易先行区。着眼主导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培育,推动南京片区“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创新溢出效应明显、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进一步放大自贸效应,完善联动创新发展机制,依托重点开放平台,推动南京片区与省市联动创新发展区开放联动,塑造“全域自贸”发展格局,实现“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目标。

                               专栏1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专项

着眼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方面,积极打造开放式基因与细胞试验室、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着力引进培育国内外一流创新型企业,促进医企有效对接,提升特殊物品与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数据应用能力与临床转化能力,构建产业与学科高度结合、创新辐射带动力强的平台体系与技术转化体系。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全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产业链集成创新举措,着力***产业链发展堵点,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攻关EDA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产学高度融合的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不断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生态。引导各类新金融业态集聚,在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场景应用,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风控体系建设。

着眼规则对标开展压力测试。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争取在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碳排放、原产地、劳动力标准等领域模拟开展压力测试,率先在完善规则、规范监管等方面形成经验。深化与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外资以“建链补链强链”形式投向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创新境外投资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跨境投融资、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的改革试点,打造区域数字贸易中心,高水平建设全球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申建南京片区综合保税区,积极发展保税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检验认证和艺术品展示交易等保税业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跨境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政策创新试点,提升跨境结算和融资服务水平,支持金融、信保等机构创新跨境投资贸易产品和服务。

着眼关键要素推动开放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人才支持政策以及国际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办法。畅通海外人才引育,落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联动办理。深化人才管理改革,引入社会化风险投资、经济贡献作为人才评价标准,探索人才“双聘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实施QFLPQDLP试点,争取更多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试点在片区实施,探索高科技企业股权转让交易、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支持科创创新的产品、模式与平台建设。依托联动创新,积极争取我市申报首次进口药品与生物制品口岸,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通关便利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集中涉企高频事项,实现“一枚印章审批”;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做好用地要素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先保障主导产业用地供给,探索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和土地复合利用,实施区域集成评估改革。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围绕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建设跨境贸易数字资产运营中心,试点建设外资总部经济服务中心,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资产数字化、确权、评估、交易等金融科技领域的场景应用。

着眼形成全域联动创新格局。支持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南京高新区和中新生态科技岛四园区建设省级自贸联创区,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与南京片区联动发展,完善省市两级自贸联动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制度创新双向试验,支持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率先在省市联创区复制推广,联创区制度创新成果反哺自贸片区。推进政策措施双向覆盖,支持联创区参照落实省市相关自贸政策,提升发展能级。促进自贸区与联创区产业联动发展,强化开放业态创新合作,促进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开放平台与自贸试验区功能联动和开放共享。

突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区域经贸合作。以“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为统揽,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争创“一带一路”建设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抓住RCEP机遇,放大南京在东亚小循环中的优势,强化与东盟产业配套、扩大市场合作。支持在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在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农业开发、商贸流通和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投资。积极组织南京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市场展会,鼓励兴办境外产业园区,稳妥有序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加强跨国创新合作,支持在宁企业、研发机构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支持南京法人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标准国际化项目合作。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新开和增开南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航线,稳定开行南京至中亚及欧洲方向班列,鼓励港口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重点港口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专栏2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专项

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依托南京强大产业基础和能力,重点推进新型电力、轨道交通、石化、智能制造等制造业拓展海外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大企业带动产业链配套环节的中小企业“抱团出海”。推进商务金融、软件信息、商贸物流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国际运营网络,推动服务外包向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产业合作创新。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移动支付、区块链金融服务等走向“一带一路”。引导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优势力量发展EPC/BOT等高端业务,建设品牌推广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等,以旅游、信息、中医药等为重点,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市场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共建数字贸易产业园区。根据东道国资源禀赋、产业配套能力、市场条件等合理布局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合作,支持商贸流通、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序布局和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研发和转化基地,服务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支持南京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输出南京标准。

夯实合作促进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合作平台建设,整合境内外投资促进机构、境外南京商会和重点华商组织资源,在境外营商环境、项目合作需求信息等方面,为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支撑。指导南京行业协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和商协会开展沟通交流,建立行业内部“走出去”沟通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产业链战略联盟,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制造业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承接国家和省级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金秋经贸洽谈会、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市场。

围绕建设区域循环强支点,积极推进协同开放。推进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都市圈城市联动开放,协同推进制造升级、创新升级和消费升级,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充分发挥南京创新要素禀赋和产业体系优势,优化市场一体化合作机制,开展更加紧密区域创新合作,促进跨区域创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牢牢锁定“三区一平台”国家战略定位,发挥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江北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开放发展重要支点功能。着力构建长三角自贸区联盟,加快推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扩容提质,深化与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其他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合作,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区域循环强劲增长极。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强化联通辐射功能。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南京地理区位、文教底蕴、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创新资源等资源禀赋,以提升南京城市国际知名度、影响力为主线,以关注消费者满意度、体验感为核心,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融合发展为牵引,以模式创新为路径,以体验消费为支撑,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实施六项工程,强化六大支撑,通过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夯实消费支撑体系,增强国际消费便利度,不断提升区域消费循环引领带动能力,着力创建国际范与烟火气兼具、消费体验感和满意度俱佳、“影响全国、载誉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

                               专栏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

实施美食寻味工程,吃出“南京味道”。开展寻访“南京味道”系列活动,系统宣传南京美食品牌。集聚国际国内各类优质餐饮服务资源,推动南京餐饮业提升档次,推进各类餐厅向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加速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促进美食消费提质扩面。充分发挥餐饮赋能作用,打造各类美食网红打卡地,持续举办中国南京美食节等活动,增强南京美食的国际知名度。

实施住宿提质工程,住出“南京品质”。持续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和知名酒店品牌,鼓励创建高星级旅游饭店,支持高星级旅游饭店转型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特色酒店通过挖掘南京历史文化内涵,打造都市客栈品牌,培育融合南京文化元素和国际服务水平的特色精品酒店;实施乡村民宿提升计划,培育特色乡村民宿集聚区(民宿村)。

实施畅行便捷工程,行出“南京畅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速发展社区生活广场、邻里中心等生活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加快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开展南京都市圈多城市联动消费促进活动。实施“差异化”“低成本”竞争战略,全方位推进建设国际航线网络建设,引导机场加快存量航线优化调整,加强货运航空物流建设,提升航线发展质量。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会展国际化水平。

实施乐游揽秀工程,游出“南京气韵”。加快推进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分别创成23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消费试点区。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加快建设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牛首山金陵小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二期等新型文化和旅游项目。引导开发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房车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产品,发展“长江传奇”“大江风流”等长江历史文化游船项目。鼓励发展在线旅游、线上会展,利用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增强沉浸式体验。

实施嗨购升级工程,购出“南京时尚”。全力提升零售业时尚化、国际化、体验化、品牌化、个性化水平,大力引进商业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支持开展首秀、首发活动。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推进中国(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引导用足用好个人每年2.6万元的跨境电商购物免税额度;支持重点企业争取免税商品经营资质,探索布局市内免税店。推动“时尚+”业态升级,探索时尚新零售消费模式,打造时尚潮流策源地。实施“老字号”振兴计划,培育老字号特色街区。培育发展“南京精品”,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通过数字赋能开展“云逛街”“云购物”;鼓励商业体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营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实施潮玩拾趣工程,玩出“南京潮流”。打造夜间经济品牌,鼓励设置分时步行街,加快形成“10+X”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发展实景式、沉浸式夜间体验活动,打造长江、城墙等多主题夜游休闲品牌。提升咪豆音乐节、森林音乐节、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南京文学季品牌影响力,培育室外大型音乐节活动,打造南部新城文化超级总部基地、世界文学小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演出市场发展。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挖掘体育消费潜力;依托国家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打造户外运动基地、极限运动高地;持续打造世界体育名城发展峰会、南京马拉松等活动和城市赛事品牌;扶持电竞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城市休闲空间,突出文化潮流元素,改造城市街景空间,提升亮化美化水平,鼓励商家按规定进行外展外摆活动,打造更有烟火气的城市氛围。

联通国内国际着力构建“双循环”重要枢纽。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稳住外资基本盘,充分发挥外贸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双向投资水平,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加强双向投资相互促进,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强化贸易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稳链固链强链,吸引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带动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提升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国内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构建高效畅通的全球物流网络,实现生产端到消费端数字化直连改造。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

(二)积极优化外循环引入形态,提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水平

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和工作体系,创新招引模式,积极培育引进外资新增长点,稳步扩大引资规模,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

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协调并进,优化引进与高端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外资有序进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服务、育幼养老、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服务业。建设外资总部发展集聚区,设立外资总部经济服务中心,加大对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跨国公司将生产装配基地向研发营销中心、关键零部件分拨配送中心和全球维修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延伸,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南京设立全球或地区总部。以友好城市、经济活跃地区为重点,加强与RCEP框架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大力吸引港台、日韩、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拓展与欧美等重点产业领先国家的合作空间。

提升外资招引质量。围绕全市“八链”关联产业,重点引进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重大高科技项目及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回归项目。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积极引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外资功能性总部,推动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链发展韧性。增强产业生态圈吸引力,加强与跨国公司产业配套和服务协作,实现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管理经验,鼓励推动“独角兽”“瞪羚”企业与境外风险资本合作。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努力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助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大力引进区块链、数字经济等企业项目,积极关注服务业扩大开放新领域新门类,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外资项目。

创新优化招商方式。积极构建全球化招商资源网络,进一步扩大招商“朋友圈”,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进一步放大平台效应,办好“金洽会”等市级重大活动,策划组织境外专题招商,借助“进博会”“软博会”“智能制造大会”等专业展会开展招商,市区联动打响招商月活动品牌。积极探索集人才、技术、产业、市场、资本于一体的集成式招商模式,建立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主导的招商组织架构。推动招商引资市场化,强化与境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商协会、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探索搭建联动招商机制,鼓励成立区域招商联盟和招商引资智库,通过企业或社会中介机构延伸政府招商引资职能,不断提升招商专业化程度。充分发挥南京产业投资地图的引导服务作用,推动项目需求和要素资源精准匹配。探索“大数据+招商”“互联网+招商”工作模式,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工作平台,推动“数据寻商、数据引商、数据助商”,促进招商方式转型升级。鼓励各招商主体建立招商服务机制,打好“招商、安商、稳商”组合拳。

(三)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构筑参与国际循环竞争新优势

把握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和业态模式创新,着力壮大外贸主体,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业态加速融合,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推进打造长三角新型国际贸易枢纽。

强化外贸主体支撑。实施外贸主体倍增计划,深入开展“破零”“破冰”“育新”行动,支持新增主体发展壮大,力争年均新增400家以上出口企业。加快推动外贸主体升级优化,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培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际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壮大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优化外贸发展结构。积极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传统产品出口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扩大技术密集和服务密集产品出口。做大做强一般贸易,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国际竞争力。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IT产品、高附加值医疗设备等全球维修再制造业务,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进口提质增效,落实国家和省级进口贴息政策,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资源原材料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积极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贸易创新业态。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载体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业态模式融合、贸易便利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加快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模式。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提升海外仓服务能级。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规范内部风险管理,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二手车出口管理促进体系,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

                               专栏4  外贸转型创新发展专项

深化南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方向,着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链,优化发展环境,争取形成进口、出口并进,多种模式并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在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关特殊监管区、物流基地等区域实施进口货物统仓统配,高标准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公共仓储中心,完善智能化仓库管理系统;推进“海外仓+国内仓”多仓联动、标准运作,形成快速响应的全球仓储物流网络。建设进口商品深度溯源体系,真正实现“关联GS1+溯源码+订单+面单信息”的从源头到用户全程***、一物一码、正品溯源。

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指导江宁经开区从研发制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标准质量、应用示范等方面积极开展基地创建,突出创新驱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强化企业服务,培育国际领军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推进产业创新升级,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围绕南京八大产业培育新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准确把握进口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准进口促进方向,利用区位优势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支持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综合保税区(龙潭、江宁)、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载体平台大力引进培育进口商、分销商,完善进口分销渠道,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充分发挥二手车交易量大、市场化程度高、集聚能力强的产业特点和区域优势,强化二手车车源整合、检测通关、售后保障、监管服务四个主要环节,厘清部门职责,提高监管水平,精选企业资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出口配套服务和海外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打造集交易、检测、物流、售后、金融和监管等一体的完整的二手车出口工作体系,鼓励出口企业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外贸新业态等模式规范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制定实施对外贸易促进计划,指导企业用好RCEP等政策,鼓励外贸企业深耕传统市场,巩固欧美市场,大力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份额。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完善进出口支撑体系,帮助外贸企业优化海外布局,提高多元化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境外品牌展,利用互联网、AR视频技术拓展境外展会载体功能,提升展会实效。大力发展数字展会,开展大数据营销,引导利用数字化手段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国际营销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重点市场搭建营销展示、仓储物流、批发分拨和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培育建设一批对开拓市场、提升品牌、提高效益作用明显的公共海外仓。

推动服贸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应用水平,扩大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支持江北新区探索发展数字化服务贸易中心。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影视动漫、知识产权等新兴服务贸易。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以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研发等高附加值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并推广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巩固我市服务外包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加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办好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积极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的服务贸易重点企业。

                               专栏5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专项

推动服务业深层次高水平开放。落实《南京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拓宽服务企业境外投资空间,构建服务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在运输、教育、医疗、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加大开放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服务保障,推动资源集聚。积极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完善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数字+”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旅游、运输、体育、文化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转型升级。

打造服务业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围绕放宽服务领域审批权限、促进要素跨境流动等方面,引进国际惯例和市场准入规则与经营管理方法,逐步放宽准入门槛和经营范围限制,积极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学习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根据南京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积极争取跨境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政策。依托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探索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探索构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积极营造开放创新、包容普惠的数字贸易营商环境。依托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与主要伙伴国的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探索“离岸双创”技术转移模式,促进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双向流动。围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托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权益分配激励创新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发挥服务贸易载体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新规则和新标准,聚焦数字、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和跨境流动便利化,积极打造数字化服务贸易中心。抓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有利契机,推动中国(南京)软件谷、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家级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服务贸易基地,培育服务贸易重点企业。

(四)着眼强化“双循环”海外支点,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稳健发展

大力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参与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优势产业对外有序布局和集聚发展,积极推动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走出去”,提高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纵深化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鼓励重点企业拓展对外承包重点项目,引导工程企业设计咨询项目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围绕重点项目开拓探索其他衍生业务市场,支持国际第三方按照国际标准对项目实施进行认定评估、技术服务和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依托贸易融资、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便利化金融服务,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整合优质资源,开展产业联合、品牌提升和技术创新。合理调整境外投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持续控制非理性对外投资,鼓励投资实体经济。

高端化发展对外承包工程。进一步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力。引导有条件的工程设计咨询机构加快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境外项目勘察、规划、设计、造价、监理等建设环节,推动我市承包工程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对外投资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联合“走出去”,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工程建设、援外项目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完善合规、安全等管理制度,严守质量和环保标准,推动境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化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持续优化完善境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重点推进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和坦桑尼亚新阳嘎农工贸产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对入园项目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助力“走出去”企业抱团出海发展。充分发挥高水平境外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提升产业园区包容度,吸引境外功能配套企业入驻,服务园区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境外园区本土化水平,以点带面,推动境外园区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五)积极推动开放载体创新提升,强化服务双循环平台支撑

围绕打造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产业集聚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系统引领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整合转化能力,强化经开区在畅通经济循环中的“桥头堡”作用。

积极构建创新生态。鼓励菜单式模式集成创新,持续推进经开区去行政化改革,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经开区优化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推动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中实现争先进位。支持溧水、浦口、六合、高淳等省级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持续深化经开区区域评估改革,全面落实惠企便民政策,重塑经开区制度创新高地优势。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和创新成果,实现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创新联动发展。加强经开区改革成效评估,进一步发挥考核评价在推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大力推进开放合作。推动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等有条件的经开区创建省级国际总部集聚区。积极推进经开区关税保证保险改革,促进海关、税务和保险机构信息化联动,降低企业通关成本。鼓励经开区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和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与知名跨国公司、专业园区开发企业等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促进有条件的经开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支持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加快推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打造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申报综合保税区。南京综合保税区、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着力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

                               专栏6  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专项

推进南京综保区(龙潭片)建设。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高端制造等产业为主导,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深水港—龙潭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创新业态,打造大型机械装备、进口消费品等产品的国际分拨中心。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制造产业,建设集聚各类业态的国际贸易平台、国际物流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南京综保区(江宁片)建设。突出制造业基础优势,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智能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服务贸易新模式,引入大型企业贸易分支。搭建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扶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推进区内配套改造升级,打造现代化运营载体,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维修、物流分拨和销售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支持江北新区优化布局,依托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发展战略,面向全球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开放高地,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力,着力建设以保税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检验认证等外贸新业态和艺术品展示交易等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鼓励经开区跨区域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联动发展,合力打造横向协同、垂直分工的产业链条,推动经开区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开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建成一批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全市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向经开区布局,特色产业链项目优先向重点园区布局,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聚焦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经开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双创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上市企业,创建知识产业保护试点示范园区。促进经开区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引进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项目。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园区、特色创新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提升经开区绿色集约水平。

(六)着力增强畅通内外循环节点功能,打造国际一流枢纽口岸

以完善综合保障体系为牵引,积极推进口岸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优化口岸发展布局,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努力打造联通内外循环的一流国际枢纽口岸。

打造联通国际特色枢纽。围绕高能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构建高效现代流通体系,争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航空核心产业+临空先导产业+临空未来产业”的现代临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潭港江海转运枢纽和国际班列到发站汇聚优势,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化大型海轮锚地水域布置,打通长江下游大型船舶进口堵点,加速码头靠泊能力提升。依托南京区位,发展便捷航运体系和特色地区航线。启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建设,持续创建“全国服务最佳机场”,增强禄口机场核心区域枢纽地位。加快推进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项目建成投用,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国际国内货邮吞吐能力。基于南京贸易需求,维护拓展功能性口岸服务,支持生鲜、矿产品等指定口岸健康发展,推动南京成为国内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口岸,申报建设空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试点。

强化口岸辐射保障功能。持续增强南京口岸在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的辐射保障功能。强化南京港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江海联运重要枢纽定位,加密日韩近洋航线,开辟东南亚航线,完善现有龙潭港、新生圩港码口岸功能布局,鼓励公共码头扩大开放。围绕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加强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线连接,全方位拓展航空网络覆盖度。不断优化完善国际航线布局,积极支持国外航空公司利用第五航权开辟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货运航线。积极组建培养本土航运航空公司,加大国际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力度,增强运力投放、集散货及中转能力,强化航线自主权。加快推动口岸规则、管理和标准等方面对接国际市场,加强境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流通体系协同,高质量发展中欧(亚)班列,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构建形成“国际市场—枢纽口岸—经济腹地”联动发展的区域性双循环发展格局。

                               专栏7  口岸质量效益提升专项

推进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完善港口和公铁水综合集疏运体系,打造长江江海转运枢纽。建成龙潭综合物流园、江北化工物流园、滨江现代物流园、七坝临港物流园,拓展以集装箱、滚装、钢铁、化工、大宗散货为重点的特色物流服务功能。依托综保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园,大力发展国际特色高端物流。建设南京航运交易中心,畅通海事海商争端处理渠道,助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以及国家赋予我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定位,配合推进龙潭港铁路到发站建设,依托都市圈雄厚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实现铁水无缝连接。按省“五统一”要求,精心打造南京至莫斯科“江苏号”—南京班列品牌,开辟南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班列线路。

持续创建“全国服务最佳机场”。打造“四型机场”,持续创建“全国服务最佳机场”,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联系,强化城市候机楼国际值机服务功能,构建品质卓越的航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铁、机场换乘服务体系,拓展辐射服务范围。推动通程航班和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落地实施,推进智慧旅检及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放大空港“大通关”功能项目集聚效应,建设好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联动试验区。

打造国际精品航线及地区航线。积极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及与江苏经贸合作密切国家和地区航线,争取新开或加密至欧美、日韩客货运航线,增开至西亚、非洲地区的战略服务型航线,开辟至东南亚、东北亚及澳洲地区优质航线,加强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航线连接,形成“东连(北美)西至(欧、西亚、中东)南畅(东南亚)北通(东北亚)”的国际航线网络。

推进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建设。落实省市与中国邮政战略合作协议,协调海关支持国际邮件综合核心口岸建设,加快推进“三关合一”,实现邮件、快件、跨境电商9610同场作业。协调中国邮政集团在宁开通至日韩等亚洲国家,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北美、南美、澳洲等国家的自主国际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航空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面向全球、联接世界的航空枢纽。研究制定国际邮件综合核心口岸在土地征用、海关布局及业务整合、规划衔接等方面政策,为南京国际邮快件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推广提前申报、并联办理、绿色通道及24小时自助政务等模式。推广应用边检行政许可“网窗系统”,推行边检行政许可线上办理,边检登轮、搭靠证件“不见面审批”新模式。推出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预约***办理等“定制”服务措施。加快推进关税保证保险和税费自报自缴制度改革,推广检验检疫监管第三方采信制度。实施查验监管设施信息化升级改造。结合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国际方案,实现口岸“安检前置”,进一步提升出入境人员通关体验。落实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查验机制,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加快实效性商品通关速度,开展口岸通关实效评估。进一步降低口岸合规成本,全面深化推行阳光收费清单,合并简化收费项目,健全口岸收费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南京长江国际航运中心便捷服务体系,推动与长江上下游、南京都市圈城市等水运口岸协作发展。

(七)大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发展环境

坚持以城市国际化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城市品牌塑造,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全面扩大国际合作与交往,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全球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提升创新名城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城市评级机构合作,开展营商环境评估,稳步提升南京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网络(GaWC)”等国内外知名城市评级报告中的全球排名。加强对外宣传统筹,讲好南京故事,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名城”“世界文学之都”等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创新开展城市营销和代言宣传。深入开展国际科研文化交流,促进高校国际项目交流合作,打造南京世界级文化、科创品牌。鼓励重点展会项目积极申报UFI认证,招揽纳入ICCA统计的国际会议项目来宁举办,主动承接国家层面的活动和会议,构建多层次国际会议体系。以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为目标,协调推进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和国际交往服务体系完善,积极引入境外商务代表处和国际组织机构。持续推进与重点友城的合作,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集聚南京。提升公共设施国际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涉外服务,打造接轨国际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

                               专栏8  宁港、宁台、宁新深化合作专项

深化与港澳地区经贸合作。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宁港两地经贸合作备忘录》和《宁港CEPA合作协议》框架下,推进年度重点项目合作落实;借助苏港联席会议机制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等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南京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宁港宁澳对接。

巩固深化宁台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等平台载体作用,加强与峰会各产业小组交流合作,开展城市推介和产业招商,持续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宁台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加强宁新经贸合作。在“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合作框架下,以第三轮《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备忘录》为基础,推动双方在经济、环境服务、教育、培训、科技以及企业国际化等领域深入合作。促进宁新中小企业交流与合作,鼓励南京企业赴新加坡开展投资与经济合作,支持新加坡企业参与南京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宁新经贸合作走向深入。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监管规则,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接轨国际的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准入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外商投资全流程便利化。充分利用大数据贸易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关税保证保险等进口关税担保新模式。加快培育面向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不断完善企业涉外专业服务体系。

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和3个《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强化营商环境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保障促进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充分发挥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制度效能,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依法保护外商合法权益,支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依法通过公平竞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优化涉及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案件中对证据形式要件的要求,合理减轻外方当事人诉讼负担。扩大人民币计价结算和跨境投融资领域,营造安全、公平、便捷的投资贸易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全市商务系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完善商务发展战略、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规划组织实施。围绕“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衔接,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完善保障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动协同机制,有效配置各类行政资源、要素和空间资源。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和任务适时调整。将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与年度指标管理相结合,加强考核评估,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服务保障

建立外资企业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完善外商投诉处理机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依托省“全程相伴”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人才供给、法律服务、海外商会等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外经企业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我市法律咨询、投资顾问、工程设备质量安全监理等中介机构加快与国际接轨,更好服务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强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加强海外投资经营合规管理、健全合规制度、关注合规风险。完善重点外经贸企业服务制度,加强形势研判,协调解决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三)加强要素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方面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有关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复制推广。健全土地要素保障机制,优先保证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用地。优化开放型经济专项资金使用,重点支持外贸优进优出、外资稳量提质、“走出去”优化发展,以及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业态创新发展。着力帮助外经贸企业解决融资、信保等方面问题,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在“扶小”“育新”上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完善“政、校、协、企”四位一体人才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培养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国际人才、熟悉跨国文化的“语言通”“招商通”复合型招商人才。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推行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服务“绿色通道”,营造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走出去”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定制培养。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鼓励并支持从事国际合作社会化专业队伍加快发展,更好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国际合作。

(四)加强安全保障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视防范全市开放型经济领域风险,构建与更高开放水平相适应的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建立健全重要产业链全球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运行监测体系,坚持依法统计,落实统计责任,强化统计运行监测保障,加强动态***、趋势预测。健全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充分运用省、市级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传递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建立出口管制内部合规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应诉维权工作。引导企业依法加强对境外机构的管控,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定期排查海外投资经营业务风险状况。建立后疫情时代“走出去”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相关解读:《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30 19:10:45重新编辑
坪地镇四房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年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年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富地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发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果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长美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中心村黄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富坪路华厦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湖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中心村发佳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吉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鹤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长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石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六联村富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年丰横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环城北路金水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宝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永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宝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金水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三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料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高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高桥品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中心村丁山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市应急管理局加大力度狠抓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 市教体局关注幼儿毕业季实现幼小协同不抢跑
  3. 市交通运输局全方位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4. 市安监局三大一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5. 市安监局招远三全一高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6. 市公安局因时制宜防患未然市公安局全力做好麦收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工
  7. 市市场监管局完善服务体系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8. 市海洋与渔业局多措并举打造蓝色海洋
  9. 清明祭英烈遗志永传承民政局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10. 民生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加强民生服务平台宣传
  11. 市国土局支撑城市发展加速经济腾飞
  12. 市疾控中心开展执法宣传推动卫计综合监督提质增效
  13. 市市场监管局四个注重加强电子商务监管
  14. 市工商局招远市工商局推行四项制度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15. 我市加强特种设备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16. 市场监管局强化四项检查深入开展化工企业大快严专项整治
  17. 张星镇三强并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治理常态化
  18. 罗峰街道三措施实施城市社区建设提档升级
  19. 罗峰街道四强化打造服务型机关提高群众满意度
  20. 蚕庄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21. 金城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22. 全市保密工作会议召开
  23. 云端相聚话成长平安多彩过寒假——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召开寒假
  24. 夏邱镇草阁傅家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
  25. 我市建起轮式装载机高空作业平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再添新载体
  26. 莱州二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月活动
  27. 市人社局打造智慧人社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28. 市场监管局四字方针开展山东名牌培育
  29. 市人社局多措并举扶持就业创业
  30. 市综合执法局四措并举开展大型户外广告整治行动
  31. 恒丰银行恒丰银行招远支行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全面启动
  32. 市公安局市公安局提前做好暑期网吧管理工作
  33. 市市场监管局突出三抓推进学校星级食堂创建工作
  34. 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举措打造海上安全线
  35. 交警大队设10个固定岗确保道路畅通
  36. 市安监局扎实做好第三季度安全监管工作
  37. 张星镇张星镇三项措施筑牢护林防火堡垒
  38. 柞村中学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39. 大秦家街道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样板示范片招莱古道美丽家园
  40. 罗峰街道罗峰街道四抓四强化做好防汛准备
  41. 学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河道清理在行动
  42. 市发展和改革局开展粮油质量集中抽检
  43. 人居环境整治前北流村志愿者在行动
  44. 莱州中心小学开展我的教育幸福观专题研讨活动
  45. 今年免费窝沟封闭项目继续推进中
  46. 柞村镇美丽庭院点靓幸福生活
  47. 市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应扮演好三个角色
  48. 市教体局四力融合打造师德建设新高地
  49.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招投标快车道
  50. 市公路局全速推进2018年工程建设
  51. 市公安局三措并举保雨雾天气道路安畅
  52. 市安监局招金矿业大尹格庄金矿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53. 市检验检测中心四项举措做好信访接访工作
  54. 市城管局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55. 梦芝街道开展防火队员业务培训会50余人学习防火知识
  56. 市住建局四举措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57. 玲珑镇防控结合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
  58. 毕郭镇四措并举打造农村新面貌
  59. 梦芝街道四个紧抓扎实做好计生管理工作
  60. 辛庄镇四强化抓好秸秆禁烧工作
  61. 夏邱镇纪委开展党史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62. 辛庄镇辛庄镇四条安全线保障安全生产月活动
  63. 沙河镇非遗草编迎建党百年党旗别样红
  64. 一次都不跑爱山东APP上线企业开办一窗通
  65. 筑牢抗疫防护线
  66. 柴棚中学开展常态化两笔一话基本功训练
  67. 一年30万吨尾矿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辛庄镇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点渣成金
  68. 莱州市夏邱镇组织调研走访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69. 市教体局品味多彩文化润泽学生美丽人生
  70. 市检验检测中心强化六项责任保障安全不留隐患
  71.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检查
  72. 市海洋渔业局三个推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73. 市审计局开展零距离审计回访
  74. 市教体局上半年发放救助金591万元资助学生4932人次
  75. 市检验检测中心三个注重转作风促学习
  76. 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吹响河长制管理工作集结号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77. 市水务局开展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培训
  78. 市人社局我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79. 玲珑镇干字当先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80. 罗峰街道四到位开展平安建设
  81. 梦芝街道四个注重抓实辖区维稳工作
  82. 毕郭镇毕郭镇三个立足强化汛期安全工作
  83. 党史教育走进学校
  84. 监管人员与考生共同备考我市对高考餐饮保障点开展餐饮安检
  85. 夏邱镇燕窝蒋家村开展戏曲文化活动
  86. 安全意识要增强寒假值班要负责
  87. 减税降费助力小微企业焕发新活力
  88. 夏邱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89. 市应急局多措并举筑牢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防线
  90. 市教体局精心打造感恩父亲节
  91. 市教体局五指连心摁下学生暑期幸福键
  92. 市安监局多项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安全发展
  93. 市交通运输局四举措夯实汛期公路安全基础
  94. 安监局招远四道防线狠抓三夏安全生产工作
  95. 市市场监管局四招连用开展非法集资广告专项整治活动
  96. 市场监管局注重三个提升提高消费维权服务
  97. 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第三次集体学习
  98. 市国土资源局抓好三再提升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99. 开发区开发区三大举措加快城市化进程
  100. 小樱桃酒上市精深加工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