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25日发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粤府办〔2022〕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精神,推动我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坚持改革创新、“三医”联动,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推进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建设为抓手,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广东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政策措施

  (一)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1.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均含中医,下同)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落户广东,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对标国际一流、国内最优,有序推进呼吸、肾脏病、***、心血管和精准医学等广东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以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高水平医院对地市医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提升市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跨市就医。

  2.建设由公立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建立集团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协作共赢的发展机制。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群众健康危害大的重大疾病和看病就医需求多的学科为重点,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到2025年,全省各地市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0%以上。

  3.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县域医共体管委会加快组建和有效运行,统筹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运行机制等重大决策,并对医共体运行实施年终绩效评价。落实县域医共体自主管理权限,真正享有对各成员单位的管理权、经营权、人事权、分配权。深入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对县级医院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逐步使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加强县级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发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加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5年,全省各县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以上。

  4.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的省级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鼓励地市在现有传染病医院基础上,整合慢性病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资源,推进日常疾病防治和重大疫情救治功能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和升级设备。实施地市级疫情救治能力提升计划,每个地市选择1家综合医院针对性提升传染病及重症救治能力。加强重大疫情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软、硬件建设,提高区域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加强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打造高水平中西医结合疫病救治平台,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高水平疫病防治队伍。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推动航空医学救援工作,提高重大疫情应对、保障能力和卫生应急立体化综合救援能力。

  5.构建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合作机制。加强省高水平医院与港澳医疗机构交流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合作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专科专病群。搭建海外医学交流平台,加强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科研机构的互利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医疗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鼓励以特色专科为纽带组建粤港澳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完善大湾区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和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鼓励公立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以经典复方、中医经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为主要来源的研发创新,创制一批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价值大、规模效益明显的中药新品种,开展中医医疗器械研发,推动岭南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和临床急需原则,进口和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已在港澳公立医院采购使用并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大型医用设备除外)。

  (二)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6.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在我省打造布局合理、技术较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群。到2025年,全省新增80个以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63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并实现地市全覆盖。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支持公立医院参与“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

  7.推进医疗质量提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单病种质控和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主要质控指标信息收集、分析、评价、通报,以及与证照核发、技术备案、试点申报、等级评审联动的管理机制。鼓励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处方点评范围,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点评制度,不断完善合理诊疗和合理用药指标。持续提升公立医院通过国家、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的项目数和通过率,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和检查资料共享,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8.推进医学技术创新。利用我省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影像、干细胞技术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布局临床医学研究科技专项,促进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组建若干医院临床试验联盟,推动联盟内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完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奖励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健全落实职务发明制度。加快建设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支持公立医院与多方联合建立研发平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持公立医院联合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强对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治未病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诊疗方案、技术成果。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疗新技术进入临床使用。

  9.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到2023年,全省所有三级医院提供多学科诊疗门诊和住院服务。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将符合条件的日间手术术前检验检查费用纳入住院报销范围。到2023年,开展住院手术的三级公立医院100%开展日间手术。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推行总药师制度,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实现院前院内患者信息共享。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立药品全流程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医保支付信息和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依托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区域处方流转中心,保障处方顺畅流转。推进看病就医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逐步取代医院就诊卡。推动电子健康码和医保电子凭证等卡码融合应用。完善省、市、县、镇、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

  10.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强医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医院管理融合发展,发展智慧医疗,不断提升公立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打造一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成权威统一的省、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健康医疗数据采集、治理、运用机制,实现公立医院与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传送。加快推动医保、医药、医疗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框架下,加快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度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三)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

  11.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整合业务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健全完善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落实总会计师进入医院领导班子规定,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岗位职能。

  1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贯穿预算管理各环节。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探索构建核心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原则上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建立全面预算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医院收支、门急诊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主要病种例均费用等信息。医院医疗收入预算不得分解下达至各临床、医技科室,财政性资金不得对外投资和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1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公立医院应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在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关键岗位等方面规范授权和审批程序,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开展包括预算、会计、采购、资产、法律、建设项目、医教研业务和临床试验项目以及信息系统等管理方面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广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

  14.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对口帮扶、应急救援和医疗保障、医联体建设以及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等,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薪酬总量、财政补助、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挂钩。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健全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为核心的内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薪酬分配挂钩。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四)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15.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逐步探索实行员额制管理,推动实行员额制管理的公立医院的人员控制总量根据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待遇,力争实现同岗同绩同酬。落实岗位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自主开展岗位聘用,实行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

  16.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细化和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拓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经费渠道,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力争到2025年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至45%左右,之后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争取逐步达到60%左右。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自主确定分配模式,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逐步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公立医院可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17.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制度。强化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试点,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公立医院将住培师资的带教工作量纳入职称晋升、绩效分配体系。保障住培医师待遇,落实“两个同等对待”。加强老年、儿科、产科、麻醉、重症、病理、精神、康复、全科、传染病、中医药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及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开展医防融合培训,建立面向医护人员的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控制全员培训制度。围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等4大方向,每年引进培养一批能够突破研究瓶颈、引领学术前沿、推动转化应用的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的青年拔尖人才,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探索推进公立医院领导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18.健全人才队伍评价制度。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倾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评价,实行业绩成果代表作制度。对基层一线卫生健康专业人员继续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对具备条件的高水平医院等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探索自主开展研究、教育等系列专业的职称评聘。

  19.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医疗服务项目和单病种成本核算为基础,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各地级以上市定期开展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推进区域价格合理衔接,省对进展滞后的地级以上市要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推进按服务单元、服务包、床日等收费方式改革,逐步缩小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医保支付政策。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20.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系统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及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或病种付费。积极推进紧密型医联体以绩效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和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医疗新技术发展,全省使用统一的病种分值库。科学制定医保总额预算,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按床日、按人头等方式的付费标准。规范医保协议管理,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完善适宜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基层病种范围,实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同病同分值。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实施全省统一的中医特色治疗病种分值库。

  21.优化药品耗材采购使用机制。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推进我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采购常态化。鼓励以区域联盟、医联体、医院联合等形式开展集团采购。完善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激励约束机制,指导医疗机构利用好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建立落实医药采购专户结算和履约保证制度。促进基本药品优先配备使用,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品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推动医疗机构加大对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供应稳定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比重。深入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完善结果转化应用机制。完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储备药品目录,做好短缺药品、防护物资等储备工作。

  (五)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

  22.科学合理引导患者需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推广“一站式服务中心”模式,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开展诊间(床旁)结算服务,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开展一站式缴费改革试点。建立针对疑难复杂疾病、重大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与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诊、治疗、转诊等科学流程。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务,建设老年友善医院。做好医患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3.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激发医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持续打造行业党建特色品牌,深化医院党建“四有”工程建设。

  24.保护关爱医务人员。制定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完善必要安检设施,建立重点人群预警机制。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分担医疗执业风险,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工作负荷,落实学习、工作、休息和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医师节、护士节等活动,持续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25.全面执行和有力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市属及以上公立医院、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应当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公立医院党委等院级党组织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范本,修订完善医院章程,明确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党委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机制。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制定的示范文本,修订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健全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切实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

  26.扎实推进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和院长,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的,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委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具体办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管理办法,建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

  27.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党支部参与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的制度机制,把好政治关、医德医风关。深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化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28.压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卫生健康部门具体负责,教育、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强化高校、国有企业等医院主办单位管班子、管党建的工作责任。压实医院党委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医院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由医院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党组织负责实施,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强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三医”联动和“放管服”改革,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落实投入责任。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三)组织开展试点。积极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建设。同时,组织遴选若干家省级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试点医院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及时下放有关管理权限,给予试点医院更大改革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试点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现代化医院样板。

  (四)健全评价机制。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并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改综合考核等有机结合。对评价结果优秀的,给予表彰激励。

  (五)总结推广经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指导,深入挖掘、及时总结各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并加强宣传、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2月10日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关于2021年度固定资产盘点服务项目报价邀请书
  2. 关于2019年度大竹县公开遴选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的公告
  3. 渠县扎实开展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活动
  4. 大竹县召开村(社区)群团工作改革推进会
  5. 关于摇珠选取人和镇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两违拆除项目企业库建库招标代理的公告
  6. 2018年广州市黄埔区信访局部门预算(省财政厅预决算系统模板)
  7. 大竹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汇报会召开
  8. 范继跃来渠调研廉洁细胞工程和城市建设等工作
  9. 广州市黄埔区凤尾村旧村改造实施方案
  10. 宣汉县医疗保障局设立综合柜员窗口实行医疗报账限期办结
  11. 县司法局三举措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
  12. 南方都市报700余名骑手黄埔百里走单骑(图)
  13. 何洪波主持召开县委十三届第158次常委会
  14. 我县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5. 辐射知识进校园撑起平安防护罩
  16. 王飞率队调研重点企业(项目)推进情况
  17. 黄埔区开展新冠病毒愿检尽检检测服务点汇总表
  18. 达州市第十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在渠开幕
  19. 大竹县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20. 大竹巡察走访核实政真情流露献爱心
  21. 渠县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胜利闭幕王飞虎讲话王飞当选渠县人民政府县长
  22. 关于公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第二批生物医药企业(机构)库入库单位的通知
  23.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关于印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涉环保项目邻避环境问题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24.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公告
  25. 老君乡集中参加全县精准帮扶大走访暨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业务培训视频会
  26.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书写天宝崭新篇章
  27. 县商务局着力打造城乡电商服务平台
  28.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工作的通知
  29.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2017年部门预算补充公开
  30. 我县召开2019年第二次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暨县域特色发展工作会
  31. 渠县召开2019年度脱贫攻坚表扬大会暨脱贫攻坚问题大整改促创天府旅游名县第三次现场推进
  32. 部门联手增效能再战告捷创佳绩
  33. 抗疫一线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庙坝石桥铺月华在行动
  34. 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一届十六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1年第二次工作会议8月10日召开
  35. 云景花园社区党总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图)
  36. 大竹县多举措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37. 第十二届香雪节将于26日开幕
  38. 苟小莉调研文峰山项目建设工作
  39. 渠县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抗疫烈士逝者的沉痛哀悼
  40. 培训学习正四心凝心聚力谋发展—柏树镇举办村两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41. 达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通告
  42. 县发改局积极推进项目有序建设
  43. 广州市统计局陈小华局长率队到黄埔区调研商贸企业电子台账试点工作
  44. 渠县今日无新增实拍战疫全民无声守护用一座空城应对
  45. 大竹县再添科技型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46. 黄埔区首批12所大公办幼儿园完成新型事业单位登记(图)
  47. 关于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体检复检结果公示
  48. 妈妈镇三举措狠抓精准脱贫退出工作
  49. 渠江书画研究院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选举大会
  50. 县政协召开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委会
  51. 宣汉县煤矿安全生产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事项活动
  52. 茶河镇安排部署2019年春运期间安全工作会议
  53. 黄埔街让平安创建更深入群众
  54. 嘉禾街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图)
  55. 黄埔区环保局四项措施积极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56. 何镜清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
  57. 黄埔区鱼珠街招聘编外人员公告
  58. 县水务局多措并举提升小农水管护水平
  59. 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八次会议
  60. 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关于恒运东区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及配套送出线路工程核准的批复
  61. 大竹县新技术让农户增收有新希望
  62. 芦淞区部署2016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
  63. 市房产局一行督查芦淞区房屋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
  64. 比赛赢了还能获得高级工证书,首批这些人获益
  65. 芦淞城管大队组织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考试
  66. 市卫计委对芦淞区学校卫生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67. 学史力行提升青和力助力中山青年成长
  68. 统计局2月第3周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表
  69. 龙泉街道512防灾减灾日开展应急安全生产等知识宣传活动
  70. 香港敬孝乐园国际投资公司就投资合作事宜来我区考察
  71. 千亿大道二期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72. 我市开展三支一扶工作调研暨新春慰问活动
  73. 湖北清廉学校建设聚焦十大重点任务
  74. 芦淞环卫对环卫车辆统一喷漆编号
  75. 芦淞区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76. 芦淞区城管局机关支部召开学习会议
  77. 江苏广亿集团来芦淞考察服饰产业
  78. 芦淞区迎市级两筛查工作督导评估
  79. 分析原因找差距严明纪律抓落实
  80. 侯淅珉赴襄阳十堰调研时强调深化以案促改推进清廉建设
  81. 副区长曹运社视察白关卫生院楼项目后期建设情况
  82. 芦淞区市场管理局开展焦裕禄精神主题学习讨论活动
  83. 南方中学新校区主体工程将开工明年有望封顶
  84. 重塑政策“创新链”,中山人社发布首批政策创新课题
  85. 芦淞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86. 带着党的温暖走进困难家庭
  87. 让青春亮剑在急难险重处
  88. 统计局2月第3周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89. 贺家土街道召开综治民调推进调度会
  90. 芦淞区市场管理局召开作风建设学习会
  91. 区残联举办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培训班
  92. 生命与烟草的对抗
  93.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精彩开幕黄坤明参观湖北馆
  94. 我市22家四型就业社区获省市两级奖补176万元
  95. 芦淞城管大队慰问城管监督员
  96. 区环卫处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部署会
  97. 芦淞城管清理无证占道流动摊点
  98. 统计局2月第4周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
  99. 贺家土街道开展529计生协会活动
  100. 芦淞区开展托幼机构饮用水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