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4日发表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在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制定番禺“十二五”规划,对推动我区后亚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创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是“十二五”时期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未来五年编制和实施我区各类专项规划、各镇街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指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番禺经济社会经受严峻考验和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为动力,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扎实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加快建设活力番禺、和谐番禺、文化番禺、生态番禺,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深化各项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力以赴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实践经验,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迈上千亿元新台阶,成为广州市第四个超千亿元的区,“活力番禺”更具实力。先进制造业夯实高端基础,优势现代服务业形成规模化雏形,现代农业步入产业化轨道,新兴产业初显集聚化格局,骨干企业实现集团化壮大,创新型经济蓄势待发。广汽、中船等一批重大生产项目相继落户,“五个一批”和“腾笼换鸟”等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下同)GDP达1051.06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8%。人均GDP达68570元,相当于2005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67:50.55:43.78调整为4.30:41.23:54.4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10.69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35.59亿元,比2005年增长93.2%,年均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8.4亿元,比2005年增长1.93倍,年均增长24%;外贸出口达89.2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1.3%,年均增长7.2%。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63.17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3.96%。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取得新发展

  农业经济总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32亿元,比2005年增长28.6%,年均增长5.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区基本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和机耕路建设,现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区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5个,无公害产品91个。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引进先进园艺机械和植保机械,推广使用水产养殖机械和设施农业,实施补贴奖励政策,鼓励农户购买农业机械及建设保护性农业设施。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模式,打造东升、海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数量居广州各区(市)之首。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在稳定粮食种植的同时,优化种养产品结构,大力推广种养“三高”产品,花卉种植实现产值9.7亿元,比2005年增长46.3%,年均增长7.9%;水产品产量21.3万吨,比2005年增长13.8%,年均增长2.6%。

第二节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91.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3%。选择引进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广东新岸线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项目等一大批高、新、精、尖的项目和企业,全区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7.47亿元,比2005年增长2.44倍,年均增长28%。加快建设华创动漫产业园、中颐创意产业园、巨大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科技园区。大中型企业不断壮大,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07.89亿元,比2005年增长97.7%,年均增长14.6%。重点发展珠江钢管、番禺电缆、立白集团等一批龙头型、骨干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38.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22.5%。

第三节  商贸旅游经济取得新成就

  现代商业发展迅速,消费市场持续畅旺。通过改造传统商业,引进现代商业,形成多种业态共同发展、传统现代并举的双赢格局。完成钻汇珠宝采购中心、繁华路商圈、沙溪恒生批发市场、新沙五金塑料城、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清河市场的升级改造,石基城市广场、大学城北亭广场、迎宾豪泰星级酒店用品城、吉盛伟邦建材馆相继投入运营,全国最大的生态主题酒店长隆旅游度假区新酒店、五洲商业中心、哈街等项目顺利建成使用,华润万家、大润发等知名连锁超市和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相继开张营业,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奥园广场、德兴商贸城、海印又一城等一大批商业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业持续走旺,岭南水乡生态旅游的特色凸显。番禺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提名奖”、“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及“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融“岭南文化、生态休闲、现代游乐、时尚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1567.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32倍,年均增长18.3%,旅游总收入达到76.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47倍,年均增长19.8%。

第四节 对外经贸打开新局面

  对外经贸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想方设法开拓拉美、非洲等国际新兴市场。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止出口下滑态势,外贸出口止滑回升。外贸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所占比重均逐年增大,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增长速度均高于进出口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结构呈逐年优化趋势。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出口到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区商品总值大幅增长。2010年,进出口总值151.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9.6%,年均增长6.9%;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

第五节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州亚运城、广州南站一期工程、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地铁2号线南延段顺利完工;番禺大道、亚运大道的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东新高速、德怡大桥、海怡大桥等通车,南二环高速、南番大道等工程扎实推进;区内地铁地面换乘枢纽建设、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500千伏广南输变电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广东科学中心、大学城二期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南部的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东北部的广州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建设全面铺开。省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力拉动番禺投资的增长,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六节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统筹安排全区新农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深入开展,共有206条村获得省、市卫生村称号、220条村获计划生育合格村称号。“两个牵手”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迅速推进。完成河涌整治169宗,总长度185公里。加快建设9大污水处理厂,前锋二期、大岗、中部、化龙污水厂等工程和各镇级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在亚运会前投入使用,城镇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45万吨/天。基本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实施《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建立强农惠农机制,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等给予资金补偿。启动实施《番禺区内公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总体方案》,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首个镇级公交枢纽榄核镇公交总站落成启用。中心镇建设成效显著,大岗镇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和“国家发改委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完成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和7米以上乡村道路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底化、生活排污暗渠化。启动159项农城电网基建及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累计投资2.6亿元。

第七节 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新面貌

  突出“济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0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8万人,比2005年增长38.5%,年均增长6.7%,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1.92万人,新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48万人。

  突出“惠民”,文教卫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启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被确定为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和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区,中考、高考成绩保持全市前列, 9个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文化番禺”建设卓有成效,成功举办第六届星海艺术节、两届星海国际合唱节和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3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间,设置农村卫生服务站24间。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9.99%,5年内基金补偿支出5.06亿元,受益群众225.94万人次,应对甲流、登革热等公共卫生体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120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突出“健民”,体育事业较快发展。高标准完成190项迎亚运重点工程,完成广州亚运城、广州大学城、中心城区、广州南站等重点区域共137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时完成城区主干道、各类公共场所、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各项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为“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为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比2005年增长55.8%,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05 元,比2005年增长70.1%,年均增长11.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0.6亿元,比2005年增长74.7%,年均增长11.8%。城市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广佛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客运公交化改造,深入开展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活动,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力度。

第八节  生态环境建设跃上新水平

  加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番禺”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验收。完成外江堤防达标加固297.5公里,建成9个镇街污水处理厂,铺设450.6公里干支管网,完成1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水浸街”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市桥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按计划推进,实现对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河段监控,开展市桥河中心城区段及主要河涌的堤岸整治。以“惠民一号”工程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制定并实施《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实现“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的目标,再现“古邑靓影、人水和谐”的美景。采取强化审批管理和排污超标预警等措施,狠抓机动车尾气整治,解决饮食服务业污染严重扰民及环保行政处罚执行难的问题。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完工。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市桥城区绿化升级工程基本完工,初步实现“出门见绿、百米有景、500米有园”。

第九节 机制体制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激发新活力

  不断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依法行政、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着力打造效能政府。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杜绝不正之风。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率先在全市各区、县级市内推行法制员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区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性增长,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加大,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将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区域发展环境来看,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广佛同城化规划》等,将会加快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及穗港澳合作步伐,有利于发挥广州在广佛肇经济圈及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从我区基础条件看,“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发展条件,提升了产业实力,特别是省、市出台了支持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转变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处于上升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环境资源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番禺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我区将面临土地等资源不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问题依然突出等挑战。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区将按照省、市的规划部署,从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出发,把握好国内外形势和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机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发展促转型,在转型中促升级,真正走出一条符合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具有番禺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亚运后续积极效应,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岭南水乡典范,把我区建设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示范区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地。

第二节 发展战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施好四大发展战略。

  一、率先发展战略

  传承改革开放先锋的角色,更好地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先行一步,敢闯敢试。坚持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续保持我区快速发展势头,在推进产业高端化和集聚化进程中夯实转型升级的基础,发挥番禺处于珠三角几何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好地服务广州和珠三角地区。

  二、创新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把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体制机制环境为保障的自主创新新路子,形成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强大动力,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绿色发展战略

  顺应时代潮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发展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能方向调整。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动南国水乡生态旅游发展,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型、环境生态友好型社会。

  四、和谐发展战略

  强化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统筹协调内容从产业等经济发展层面向基本公共服务等社会服务层面拓展。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各镇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实现转型升级成果的公平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将达到2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人均GDP(常住人口)达到10.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5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78%;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基本建成宜业宜居的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围绕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我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有七个方面。

第一节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广州转型升级重要支撑极。走有番禺特色的土地占用少、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低、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高端、高效、高集聚和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功能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加快现代服务业技术升级及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培育新兴服务业与改造传统服务业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相结合,内向服务与外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商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逐步实现区域与港澳地区产业要素快速流动、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全面推动高端化、战略性服务业大发展。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商贸旅游、金融创投、总部经济、创意设计、服务外包、教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以广州南站、长隆万博汉溪、中心城区、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等四个地区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商贸、旅游、文化和资讯等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业商圈。引导资金投向附加值高的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软件及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大力鼓励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带动产业升级。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以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组织形态提升、加工贸易转型为主线,加快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促进产业链条集聚,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培育产业群、建设产业带,构建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为特点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使番禺成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

  加快提升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围绕汽车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健康服务、动漫游戏、珠宝首饰、数控机床、输配电压、灯光音响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广州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广汽自主品牌、中船柴油机、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南方电网调峰调频总部等项目建设。

  三、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战略,高水平推进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节能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中颐创意产业园、巨大创意产业园、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华创动漫游戏研发基地、广汽工程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进入科技产业园区。

  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住当前产业格局大调整和技术变革的有利时机,发挥珠三角地区的科技、人才、信息等战略资源优势和高端服务功能,加快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分工制高点,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

  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健康服务等产业。

  五、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品牌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占领产业价值链高端,通过产业细化、产业嫁接、产业融合、产业整合等方式探寻新的商机,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优化发展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珠宝首饰、输配变电、灯光音响、电子设备等传统产业,提高集中度,增加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六、扶持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

  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基地建设为基础,做优农业品牌,强化社会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农业产业化为推手,发展以技术、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提升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且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继续办好“农博会”,扶持农村新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名贵花卉、优质水果、珍贵树种等现代种植业,发展名优经济作物,以及家禽养殖等现代养殖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供销服务体系。

  七、大力发展城乡生态旅游业

  传承番禺水乡文化,实现旅游项目从景区到片区的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扶持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发展。建设观光农业和休闲度假基地,拓展观光、休闲、健康、养生功能,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体包装,打造“一村四岛”生态旅游区、世界名花主题公园、珠江深度游、游艇码头等现代都市旅游新亮点,打造岭南水乡特色旅游品牌。

第二节 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

  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深化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力度,积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等试点,积极探索农民零星分散的宅基地置换办法。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市场,促进生产要素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建设,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创新运行机制,按国家有关要求,推进投资领域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准入工作,加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改组上市步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基本定位,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方向,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转变,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三、创新投资和商贸体制

  改革和完善政府投资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政府投资的中介服务监管,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继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探索建立投资政策执行的年度考评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体制,依法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和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

  创新广州南站商务区的投资和商贸体制、产业园区的准入和经营管理机制、大学城产学研的合作共赢机制,以及社会事业领域经营性项目的投资经营体制机制。

  四、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方式

  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增强与世界经济互动,在继续“引进来”的同时,更加重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巩固港澳、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大力开发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份额,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五、创新穗港澳合作发展思路和方式

  坚持“互利共赢、平等协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原则,创新合作思路和方式,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产业优化布局,强化人口流动与社会管理,推动穗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

  深化产业合作,积极推进穗港澳在教育、科技、环保、旅游、服务外包等方面合作,积极引入港澳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市场调研、管理咨询、人才机构等知识型服务业,共创区域服务品牌。

  六、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专利和标准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一批科技园区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体制机制环境为保障的自主创新路子,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七、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高地

  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培训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科技创新基地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创新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机制体制。推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与港澳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推进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体现行业特色和要求的人才评价标准。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及行政管理效能。优化人才环境,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推动人才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节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城乡

  从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待遇互认、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差距缩小、城乡统一和指挥协调等方面入手,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协作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

  一、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平等共享、经济社会融合互动发展。按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好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明确具体功能定位,改变城乡居民区与工业、农业区交相混杂的状况。大力推进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通畅化工程建设。

  二、加快中心镇建设

  完善中心镇的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原则,重点解决中心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辟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三、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动名镇名村建设,重点把东涌镇打造为广州名镇,把大岗镇、石楼镇、榄核镇打造为番禺名镇,把南村镇坑头村打造为广州名村。继续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农民最关心、最直接、见效快、得实惠的项目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抓好重点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双百共建文明村(社区)”活动,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创建优美的城乡生活环境。继续扶持经济发展缓慢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和“一村一策”的原则选定项目,增强发展缓慢村的“造血”功能,促进发展缓慢村脱贫致富。

  四、积极推进“三旧”改造

  充分利用省市优惠政策,加快启动全区“三旧”地块改造,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空间高效利用。实行紧邻重点区域、连片改造、补办历史用地手续、涉及重要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综合腾挪和抵减留用地指标等六类项目优先改造政策,探索权益法、控规法和平衡法结合的科学改造办法,把“三旧”改造与改善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在理顺区域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有新突破,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节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综合节能和提高能效。走产业生态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能的方向调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型和环境生态友好型社会。

  一、打造岭南水乡典范

  在区域性生态绿地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各类型的生态节点,通过自行车道与步行道串连各景观节点,建设生态休闲绿道网络,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结合,打造融合城乡空间的生态体系,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提供重要的空间载体。着力建设以莲花山、大夫山等重要绿道节点和狮子洋水道、沙湾水道、市桥水道等滨江岸线节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滨水生态景观带,建设以江河水系串连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区的人文风情圈,构建生态休闲“区域绿网”、“区域蓝网”,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沿线的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岭南文化的引领作用,打造岭南水乡生态体系。

  二、加快建设绿色番禺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通过开发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重点组织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能源、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不断提高单位能源和单位资源消耗的产出水平。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则,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并注意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生态优化农业技术体系,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农户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积极提倡绿色服务、适度消费的观念,减少能耗、物耗,实现废物的最少化。

  继续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和“花园城市”计划,扎实推进绿化升级、绿道网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筑以珠江水系、重要绿化带和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的生态资源,促进产业方式向低碳型和循环型转变,打造番禺绿色增长极。

  三、探索建立低碳技术试点园区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产品,围绕现有支柱产业,大力构造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低碳技术试点园区。规划建设广州(番禺)新能源汽车和配套产业基地,依托广汽集团、广汽工程研究院等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知名研发机构进驻发展。

  四、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饮用水源控制区和备用水源区,继续实施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确保惠民一号河涌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全力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城乡生态文明水平。

第五节  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按照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统筹全区人口、经济、土地、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发挥交通枢纽的优势,依托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亚运城、装备基地等重点项目,利用“山、河、岛、田”齐备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营造独具魅力的宜居生活环境,争创穗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广佛同城化发展、广东宜居城乡建设“三个示范区”。

  二、加强城市建设规划

  统筹编制“五大规划”,策划我区发展的重点、热点、亮点,建设组团式、网络型、智能化的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完善全区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平台、规划信息平台和建设用地管理平台,实现“规划一套图、数据一个库、管线一张网”。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控制增量建设用地,建立区、镇街、村、企业四级土地资源库,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全力发展七大重点区域

  重点建设广州大学城(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化新区)、广州新城(以亚运城为启动区的都市新区)、番禺新城(总部经济CBD区、休闲度假区、现代居住区)、广州南站地区(商务、商业和居住综合发展区,穗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广州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和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建设都会级商务、经贸、旅游、会展、资讯、教育、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四、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大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通畅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继续改造全区主干道路,畅通中心城区道路。加强“六乱”整治,继续推进城区主干道和主要景观道两侧的绿化升级改造和穿衣戴帽整饰工程,装点好主要道路、广场、商业大街、公园等重点区域。扩大农村路灯覆盖范围,加快村级公园建设,营造舒适优美的城乡环境。

  五、建立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健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打造数字大城管平台。全面启动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市确定一个区县,每个区县确定一个镇街、一个村居、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作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改善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六、推动温馨社区建设

  按不同功能区的区位和特色,配套好城市管理服务的设施和内容,形成相应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建设高标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走进社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社区服务。策划和利用好现有体育设施资源,筹划建设群众体育锻炼基地。积极培育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把居委会的指导与小区业委会的建设结合起来,把干部的分工负责和群众的文明参与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分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七、加快建设法治番禺

  全面实施依法治区五年规划,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优化法治环境,更加注重社会各群体的法律保障。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切实做好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重点提高基层政府和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理性表达诉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残联等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六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有效的机制,使不同社会群体能够充分有效地表达诉求,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减少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城乡居民切实享有全面的社会公共服务,生活质量普遍提升,共享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促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大运量公共交通及其高效换乘系统,集约开发、建设现代服务社区,构建区域服务中心体系,完善各镇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大设施的公平共享。

  二、积极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积极解决房地产开发小区的公建教育配套问题,继续完善“积分制”办法及有关政策,让更多的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规范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12年,各镇街分别建成一所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带动村办及民办幼儿园发展。大胆探索职业教育社会化、产业化、集约化路子,积极探索“企业校区”、“校企联办”、“园区办校”等办学模式,建立充满活力、多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三、积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最终实现人人能够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新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与番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4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57间农村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公共医疗改革,探索管办分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重点医疗学科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省市高等级、高水平的医院到番禺落户,大力引进高素质医护人员和管理人才。强化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才队伍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医疗水平。

  四、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社会群体的基本生活,提升人民的福祉和生活质量。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继续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网络互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打造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送岗下乡、进社区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完成年度广州市下达的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任务,具备条件的镇街创建3-5个充分就业村。在城镇就业人员参保率达100%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省、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居住安全问题。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加强慈善公益宣传,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抓好流动人员、出租屋、机动车和重点场所的综合整治,加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公共活动场所等重点地区和部位的管理,加大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力度,确保刑事发案率稳中有降,努力实现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发挥区、镇街、村居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基层解决信访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七节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提升文化软实力

  着力打造星海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系列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一、繁荣城乡文体事业

  继续实施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室建设,确保到2013年实现文化站和文化室全覆盖。不断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科学统筹后亚运时期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提高各类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的作用,建立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二、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打造星海艺术节、星海合唱节、龙舟文化等活动品牌,扩大星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一批具有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打造集图书、音像、报刊、音乐、电影、数字阅读等多种产品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产品集散地。

  三、深化文化改革创新

  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相适应、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新兴媒体建设与管理,拓展先进文化传播渠道。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领军人才。

  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扎实推进星海文化功能区艺术中心、文化公园、雕塑公园、图书馆新馆、博物馆二期等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打造蕴含文化元素的番禺广场,加快市桥文化中心升级改造,规划建设番禺大剧院,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深入挖掘、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岭南文化遗产保护,推出一批代表性强、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品牌。扶持发展传统民间工艺,加强岭南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

  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继续抓好文明单位、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创建工作,深化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积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开放兼容、开明豁达”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番禺人精神,不断丰富精神内涵,整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第五章  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发挥规划纲要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提高执行规划纲要、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督检查、廉洁高效,确保规划纲要有效实施。

第一节  发挥规划纲要导向作用

  一、积极引导市场需要,发挥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

  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引导新的消费方式,扩大居民消费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发展投资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的推动作用,更加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发挥政策体系的综合作用

  围绕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财政、金融、税收、用地、能源等方面着力加以支持。对符合产业布局规划,需要重点开发的地区,加大支持力度。

  三、合理安排财政预算,有保有压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保持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与公共政策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整合专项资金,规范使用管理,确保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厉行勤俭节约。适当增加基本建设预算,以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

第二节  加强规划纲要的衔接协调

  一、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作用下,配套编制专项规划

  区政府组织区相关部门依据本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好有关专项规划,明确专项规划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区财政和投资主管部门要将专项规划作为项目审核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国家、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精神指导下,落实好本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加强规划衔接协调,保障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形成合力

  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下级总体规划要在约束性目标、空间功能定位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上级总体规划进行对接;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总体规划进行对接。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第三节  加强规划纲要组织实施

  一、加强监督检查协调,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问题

  本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由区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分年度予以分解落实完成。完善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依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考核机制,落实规划贯彻执行责任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着重考核本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确保落实。

  三、动员社会参与,提高广大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规划实施情况和重大变动情况,提高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实施的知情权、监督权,形成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第六章  重点工程

  一、科学策划重大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

  坚持以规划指导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规划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78项,总投资1688亿元。

  二、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实施好重大项目建设。按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的投资体制要求,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咨询评估、专家评议、社会公示等制度,实行重大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海东地区青海耀华特种玻璃第一批产品正式出窑
  2. 就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研
  3. 唐山孝德讲堂在村里开讲
  4. 平安县
  5. 西宁市与广州市签署对口部门合作交流协议
  6. 林亚松一行到110巡警大队进行慰问
  7. 海东地区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业促进就业
  8. 海西大柴旦地区63级地震西宁市民有震感
  9. 果洛州委常委州总工会主席雪怡率工作组赴玛多达日甘德三县调研
  10. 2009年全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费和地方养护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11. 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12. 海西州采取四项措施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
  13. 西宁迎来今冬第一场降雪道路结冰路上车辆减速缓行
  14. 西宁今年投资最大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殡仪馆新馆开建
  15. 城北区13座危桥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
  16. 海西州各项社会保险稳步运行
  17. 海东地区财税金融持续走高
  18. 西宁市纪委全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19. 西宁西宁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20. 海西州天峻县积极推进六个转型打造经济强县
  21. 海南州青海银行海南州分行大力扶持实体经济信贷金额创新高
  22. 张志峰调研市区菜市场及小街巷时强调
  23. 平泉包村干部田间地头解难题
  24. 黄南州同仁县各乡镇深入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
  25. 西宁向省外旅游界推出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
  26. 青海省司法厅毋法祥厅长一行来我州检查指导工作
  27. 西宁城镇居民医保今年再添六项优惠政策
  28. 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标准使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29. 白玛对西宁法幢寺土楼观和居士林进行调研
  30. 一季度格尔木市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到位
  31. 南杰州长在全州游牧民定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32. 德令哈市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33. 古城西宁普降冬雪城区交通受到影响
  34. 争做文明市民提升市民素质青少年要开风气之先
  35. 城北区向玉树灾区捐赠款物情况
  36. 海北州祁连县十二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牧民定居工程
  37. 玉树州成立灾后恢复重建法律顾问团
  38. 海西州首家尾矿库通过三级安全标准化考核
  39. 关于开展犬只线上备案的温馨提示
  40. 禅城公安开展节前消防检查
  41. 首条过江隧道汾江路南延线隧道预计明年中通车
  42. 南海启动简政强镇改革
  43. 繁花如梦到顺峰山公园看子白油画展
  44. 垂虹社区变得漂亮了
  45. 区档案局召开第二季度业务总结学习会议
  46. 朱伟会见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
  47. 三水西南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打造红色领航品牌
  48. 区教育局召开2015年校园安全工作会议
  49. 朱伟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等文件
  50. 强化治安防控服务乐平企业
  51. 咨询办复
  52. 以文化聚人气是乡村振兴必由之路
  53. 禅城进社区给电动自行车上牌
  54. 市妇联部署节前安全工作四举措落实防控登革热
  55. 关于报送2018年度组建的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期验收材料的通知
  56. 顺德区总结2012年度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构建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57. 广东连锁业协会走进禅城觅商机
  58. 市总工会召开第十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
  59. 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召开2014年度职工代表大会
  60. 区环保局开展2009年度环境应急演练
  61. 用互联网管控风险点危险源
  62. 明年等公交最多7分钟
  63. 南山镇妇联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宣传活动
  64. 加大创文宣传北滘市监局录制创文大家谈电视节目
  65.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粤佛山卡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66. 第三届佛山市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评选正式启动
  67. 局长带头听年轻干部造人社梦
  68. 佛山推进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69. 2000年统计公报
  70.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关于落实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有关工作的通知
  71. 郭文海要用心用腿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72. 2021年佛山市三水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拟奖名单公示
  73. 创新法律服务供给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74. 市法制局开展表彰优秀党员暨学党史讲法制迎七一系列活动
  75. 奇龙大桥上午合龙
  76. 11家小作坊已签约进驻
  77. 45政风行风热线--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烟草专卖局区档案局
  78. 区服务中心举办服务窗口人员情绪与压力管理讲座
  79. 开展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专题讲座
  80. 一元捐活动将做成品牌
  81. 禅城区餐饮协会暨协会联合党支部正式成立
  82. 佛山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83. 法国爱乐乐团将来顺德演出
  84.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南海
  85. 喝山泉水长大从未滞销的蔬菜
  86. 佛山影视项目大放异彩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活动在佛山举行
  87. 南海率先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
  88. 佛山商标品牌战略资金扶持接受申报
  89. 关于领取2021年第一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和牌匾的通知
  90. 南海分局开展集群对讲机使用培训
  91. 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春天来了
  92. 佛山进行非典对企业发展影响的专项调查
  93. 百亿建广佛4000亩绿心
  94. 团省委副书记梁均达到福田汽车集团佛山三水汽车厂视察基层团建工作
  95. 市民革六一爱心扶贫助学
  96. 党群先锋在行动——三水工业园庆七一两学一做合唱比赛暨企业党员优秀职工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97. 今年国庆黄金周西樵山奉送武术狮艺盛宴
  98. 北滘十九大宣讲做好开放创新排头兵
  99. 畅游绿道赢取奖金
  100. 整治市容八乱改善石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