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汕头而努力奋斗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03日发表  

——在***汕头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27日)

李锋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汕头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汕头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任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汕头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按照省粤东工作会议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共克时艰,加快发展、赶超进位,圆满完成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五年大变化”的目标要求,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各种困难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2.2%,超过省“五年大变化”的考核目标;2009年GDP跨越千亿元大关,预计今年达到1400亿元以上,增长13%左右。人均GDP年均增长1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预计今年达到87亿元左右,是2006年的2.5倍,财政得益率从4.9%提高到6%。

  二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成功引进中信、中核、中交、中远、中航、中国五矿、华润等一批大型央企开展战略合作。制定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成功获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预计今年达到30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工业增加值比重去年达到52.1%,超过省的考核指标。新增上市企业15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8家,列全省前茅。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8%。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汕头商行成功重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新成效。

  三是着力提升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呈现新变化。高标准规划建设特区城市,以“多规融合”启动新一轮全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建设“一核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一湾两岸”的城市形态。全力推动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濠江新城、西部生态新城、中国锆城、粤东物流新城等的规划建设,广澳港区、海门港区、南澳跨海大桥、厦深铁路汕头段、汕头至揭阳高速公路、华能海门电厂、汕头大围等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2亿元,年均增长19.4%。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和“三旧”改造,城市绿化覆盖率40.7%,汕头海岸湿地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国内首个国际湿地示范区,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生态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和海西经济区规划,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公共财政、收入分配、户籍等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行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新进展。在全国地市级率先出台《行政程序规定》,启动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实现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四级联网。对台直航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澳港区通过国家一类口岸验收,汕头机场获准对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航空公司飞机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五年进出口总额增长60.7%,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4.7%和18.8%。牵头建立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协作机制,积极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推动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发展。

  五是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管理,民生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编制“幸福汕头”指标评价体系和“十二五”民生发展规划,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和公共交通等问题。市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由2006年的50.3%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到85%以上,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市、区(县)两级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临时价格调节补贴机制。实施“全民低成本健康”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全国率先设立“精神病防治康复救助基金”,健全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体系和保障体系。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7.6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汕头”建设。建立健全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运作管理机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宜居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对口援建汶川草坡乡任务。

  六是着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城市软实力得到新提升。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以国家标准积极创建文明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成效显著,实施“南澳I号”古沉船水下抢救性发掘,一批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和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国家和省的奖励。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社科理论研究逐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扎实开展。第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第6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七是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法治环境有新改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人大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创新立法形式,推进依法治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坚持***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出台《政治协商规程》,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统战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村居自治功能逐步强化。

  八是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制定实施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制定完善市委集体议事规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好班子活动等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全方位多形式大规模培训干部。认真抓好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班子换届顺利完成。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式,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设立全省首个市级党内关爱扶助金,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爱帮扶机制。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过错问责制,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志们!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同舟共济的结果,是驻汕部队、武警官兵、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汕头市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汕头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和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经济特区的要求,对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实力依然薄弱。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增长速度慢,总量小,质量和效益不高。全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06年的2.9%下降到2010年的2.6%,人均GDP只有全省的50.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得益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二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发育缓慢,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预计占39%左右,未达到省43%的考核目标要求,不但远低于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而且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只有68.5%,离省73%的考核目标有一定差距。过去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3.5%和82.6%。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矛盾仍较突出。学生平均公共教育经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公交车拥有量偏低,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较低,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社区治理结构建设滞后,社区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社会组织亟待培育发展。五是干部作风亟待改进。一些干部宗旨意识减弱,服务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办事拖拉推诿,存在权力利益化、利益部门化现象,腐败案件多发,造成很坏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法制建设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开放性和兼容性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环境亟待改善提升。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认真思考汕头特区改革发展历程,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创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过去三十年,在中央和省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率先解放思想,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实行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全市GDP增长47倍,人均GDP增长25.6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2倍,城乡人均住房面积由4平方米增加到23平方米。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化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繁荣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成就,是历代建设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晶,人民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汕头经济特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在挫折中奋起的不平凡发展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不坚持解放思想,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灵魂。汕头经济特区的创立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广大特区建设者靠解放思想探路,“摸着石头过河”,在一片荒滩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这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生动写照。随着全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我们未能与时俱进,未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在低水平、低速度、低效益基础上徘徊了十多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把创新作为特区的灵魂和生命,才能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不坚持改革开放,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汕头经济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大胆改革,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侨资、台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作用。随着全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们的改革缺乏韧性和力度,许多改革成果得不到巩固发展,甚至出现体制回归现象,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集聚发展。改革开放是推动特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拓空间,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不坚持抢抓机遇,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先机。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发展时期,广大建设者勇立潮头,紧紧抓住以加工制造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契机,外引内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外资企业、内联企业、民营企业竞相发展,逐步形成了八大优势传统产业,奠定了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以资本、技术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际产业加速转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没有很好地抓住发展机遇,错失了加快发展的先机。成功的发展历程必然是善于抓住机遇的发展历程。只有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才能从容应对挑战,抢占发展先机,推动跨越发展。

  ——不坚持改善环境,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竞争力。汕头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精简高效的工作作风和效率,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孕育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吸纳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充满激情的建设者,极大地促进了汕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逐步滋生了不良倾向,办事讲关系讲人情,使汕头逐步失去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倾力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兼容的人文环境和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吸引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未来长远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不坚持遵循规律,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在工业化初期,广大建设者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我们没有很好把握市场规律,经济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不规范,缺少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平台,使发展走了弯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沿着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不坚持改善民生,特区的创新发展就失去了目标。汕头自然环境优美,是适宜居住生活的好地方。据居民幸福感调查,老百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人际关系等满意度不高,对和谐幸福生活充满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改善与进步,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民众幸福感。

  这些认识和体会,是我们在新起点上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建设幸福汕头的宝贵财富。只有认真总结经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为特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目标

  站在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汕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特区发展时期,历史再一次将汕头推向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们必须牢记,汕头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勇于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闯出建设幸福汕头新路子。

  幸福汕头,就是一个经济殷实、精神富足、文化多彩、环境优美、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城乡;就是广大百姓对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感到满意,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感到满意,对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感到满意。具有物质富足感、精神愉悦感、利益公平感、人身安全感、心灵归属感和主人翁自豪感。

  幸福汕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有机整体。物质生活是基础要素,精神文化是内在要求,改善民生是核心内容,民主法治是保障条件,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建设幸福汕头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没有基础,幸福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百姓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发展,经济与民生相互促进,同步提升。二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后,精神文化层面会产生更高的需求,而精神层面的提升,也会反过来促进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既要物质小康,也要身心健康,使幸福汕头具有更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三是民主建设与依法治市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建设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畅通表达和有效解决,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依法治市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得更体面、有尊严。四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息息相关,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个人幸福是社会幸福的表现。既要着力解决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尊重个人幸福;更要注重社会幸福,突出大多数人得实惠。五是创造幸福与获得幸福的关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靠劳动去创造。只有在不断劳动创造、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幸福、感受幸福、获得幸福。幸福汕头要靠汕头人民共同创建,让汕头人民共同享有。建设幸福汕头人人有责,是共建共享的过程。

  提出幸福汕头的战略构想,是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总结汕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适应大特区发展新要求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执政取向和执政目标。经过一年多来的讨论实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成为我市“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任务。建设幸福汕头,要在“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指导下,将居民消费、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公平正义、文化内涵、民众健康等八方面的民生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发挥指标体系的目标导向功能、检测诊断功能、考核评价功能,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各级各部门以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工作导向和自觉行动,从制度上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幸福汕头创造一个良好条件,搭建一个运行平台,形成一个工作机制,营造一个热烈氛围。引导全社会不断深化对幸福的认识,形成合理的生活预期和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凝聚共识,激发热情,让争取幸福、创造幸福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幸福不幸福,群众说了算。每年要举行一次居民幸福感测评,让广大百姓对生产生活状况和政府工作作出评判。真正体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使民意成为决策的依据和考核的主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幸福汕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更加重视国民幸福指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启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幸福广东已成为我省的核心任务。***、***和省委、省政府对汕头经济特区寄予厚望。******强调,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同志指出,经济特区要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为超前的理念,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以排头兵之为,立排头兵之位。五天前在汕头召开的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汕头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汕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现在又一次被提升到国家和省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层面,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成为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海洋强省试点城市和汕潮揭一体化牵头市。这为汕头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干部群众不甘落后,求新求快求变的愿望十分强烈,内生动力空前增强。同时,随着我市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将更加凸显。在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中,汕头承受的区域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宝贵机遇,以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胆略,奋力闯出一条幸福汕头新路。

  今后五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汕头为目标,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特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努力走出具有汕头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到2016年,全市GDP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GDP达到71000元,年均增长19%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26%,一般预算收入得益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实现“十年大发展”目标任务。力争成为实践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探索粤台紧密合作的模范区,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为加快建设幸福汕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要切实做到“六新六大”:

  一是激发特区发展新活力,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大转变。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坚决克服思想僵化、观念老化的倾向,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激发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作新突破,实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效益提高,干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新天地。

  二是按照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新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大飞跃。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加快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蓝色海洋产业为新亮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服务功能。

  三是充分挖掘先行先试新内涵,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大转型。大力实施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人人拥护改革、人人想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氛围,在建设幸福汕头的探索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体制机制的大转型为科学发展破题探路、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四是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融合的生动局面,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力争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

  五是发挥侨乡和对台新优势,努力实现开放水平大提高。大力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创新引进侨资侨力、台资台力新模式,深入挖掘侨力、潮商资源,形成侨乡发展新优势,力争成为全国全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为推动粤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六是不断满足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努力实现文化软实力大提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使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建设汕头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举措

  实现建设幸福汕头的战略目标,必须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重点是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十大战略举措。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幸福汕头的战略性制度体系。改革创新是特区发展的灵魂和生命。要以经济特区立法权为依托,以科学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打造新时期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一是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配套性。树立全局眼光,增强系统思维,敢破敢立、善破善立,尽快制定实施我市“十二五”改革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立足城市战略转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立足民生福祉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立足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立足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增强改革创新的先行示范性。用好用足经济特区试验权,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的改革试点。抓紧进行民生精神文化需求顶层设计研究和实践探索,尽快制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工作方案、群众生活类社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合汕头实际的公租房制度、加强宜居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型医保模式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方案、城乡困难群体生活补贴工作方案、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有效融入汕头的工作方案、打击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的工作方案、为民办事问民意的试行办法、汕头市社会荣誉奖实施办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等,各项改革争取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国全省创造新经验。三是增强改革创新的科学实效性。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防止因推进改革导致群众合法权益受损。认真总结推广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深化改革,努力在社会信用体系、市场法治化建设、制度防腐反腐以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带动各项改革全面协调推进。

  (二)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战略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途径。要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促进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一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发挥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到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力争达到2︰50︰48,实现产业发展大突破。二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加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扶持各类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发展,促进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和标准联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到201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以上。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全力推进“汕头数据特区”项目建设,抢占国际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高端地位;全力推进“中国锆城”建设,加快打造产值超千亿元的核级锆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世界级锆业基地;全力推进“濠江新城”建设,加快打造全国全省新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全力推进“珠港新城”建设,加快打造粤东地区金融商贸和潮商总部基地;全力推进“东海岸新城”建设,加快打造国际有名、国内一流的海滨新城;全力推进“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打造集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湿地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全力推进“粤东物流新城”建设,加快打造大规模的现代物流基地;全力推进“贵屿新城”建设,加快打造集生产、信息、研发、物流、销售、培训、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循环经济新城;加快推进南方航天技术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粤东煤炭中转基地、城市管道燃气以及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高起点做好南澳岛的规划建设。四是加快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在产业政策、技术服务、土地利用、环保门槛等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品牌培育和上市融资,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五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保税区、高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各类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高起点推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构建完善的园区建设发展体系。

  (三)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的战略性优化。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内在要求。要紧紧抓住特区扩围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体制机制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的发展新格局,为全国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子。一是创新城乡规划模式。尽快编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多规融合”,形成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通过特区立法形成刚性约束,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城乡统筹发展制度体系。抓紧出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有序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推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三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核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按照城市组团式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一湾两岸”的城市形态,全力构筑融山、海、江、城等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城市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圈。大力推动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增强集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城市组团,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大特区城市新格局。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若干投融资平台,强力推进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民生基础项目建设。按时保质完成汕揭高速公路、南澳跨海大桥等在建交通项目,加快苏埃通道和汕湛、揭惠、潮惠、潮汕二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和潮阳站,积极推进阜鹰汕铁路梅州到汕头段、疏港铁路、粤东轻轨铁路等,形成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环市快速通道为主体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大力推进与中远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加快广澳港区建设,力争建成亿吨深水大港。加快城区道路和“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南澳、潮阳、潮南引韩供水工程等民生水利和城乡电网建设。

  (四)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加快促进民生福祉的战略性改善。民生事业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基础工程。要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建立民生需求倒逼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出台实施民生“十二五”规划,把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改革优先方向,逐年增加对民生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争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80%左右。每年都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百姓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公共交通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民生事业路线图,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落实。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物价增长联动的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三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统一城乡就业政策,探索设立创业带动就业专项基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四是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成粤东职教基地。支持汕头大学加快建成国际知名、国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积极争取再建设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到2016年,教育财政性经费力争超过一般预算支出的30%。五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六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有机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加快发展社会帮扶、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儿童和老年人福利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加***老区和山区扶贫开发力度。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完成“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任务。支持设立各类慈善基金和救助基金,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五)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和谐汕头的战略性推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汕头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加快实施《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一是改革城乡社区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从纵向上调整职能,突出市、区(县)、街道(镇)三级的职责重点,从横向上整合资源,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强化街道(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城市社区管理规范化、农村管理服务社区化。二是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围绕政府转变职能这个核心,加大向市场和社会简政力度,制定改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实施办法。明年上半年出台市政府转移职能目录和购买服务目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政府调控与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三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动城市管理与治安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社区管理等有机结合,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朝着优质、高效服务转变。四是加强社会秩序管理。加大打黑除恶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汕头建设,使群众的安全感居于全国全省前列。进一步完善信访维稳、矛盾排查调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加快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舆情监控和应急管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加强人口计生和殡葬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和完善外来工、流动人口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法治环境的战略性转变。民主法治是幸福汕头的重要基石。要大胆创新特区立法,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推动人情社会加快向法治社会转型。一是进一步创新特区立法。适应特区扩围需要,加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的立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完善立法程序和立法机制,建立立法回应机制,加大立法公开性,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把特区立法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行政规程建设,加快建立权责统一、规范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透明的现代行政体制。建立依法行政评议考核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服务政府。三是进一步促进公正司法。积极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执法”、“阳光警务”,规范司法行为,减少司法偏差,预防和遏制司法腐败。完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紧密结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加强公民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崇尚法律观念,形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素质,塑造现代化法治公民,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五是进一步拓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新途径。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积极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民族、宗教、台港澳和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扩大“双拥”成果。

  (七)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提升。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特区风格、汕头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一是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行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鼓励设立文化发展基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股权投资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二是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设施达标工程,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统筹规划和探索研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坚持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三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印刷包装、音像出版、广告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四是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幸福汕头的有效抓手,改善民生民安,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力争跨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行列。五是重视社科理论研究。更好发挥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整合社科资源,发挥高校、党校、社科联、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社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社科工作更好服务党政决策。六是构建汕头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科学的幸福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科普教育,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综合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多元文化的交流汇聚、多元文明的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兼容的特区文化特质。

  (八)大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开放形式的战略性突破。积极探索扩大开放新路子,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特区、侨乡、对台、港口等优势和潜力,立足粤东,面向广东,放眼全国,融入世界,不断创新开放新途径、提高开放新水平。一是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发展。按照省的总体部署,汕头作为汕潮揭一体化牵头市,要站在大粤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协商制定汕潮揭一体化基本框架,构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以民生事业为切入点,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环保、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推进同城化发展。二是提升区域协作水平。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积极加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广泛参与粤港澳紧密合作,大力拓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渠道,力争成为广东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三是拓宽内外经贸交流合作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引导海内外潮商设立潮汕投资发展基金、潮汕文化发展基金等,以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参与基础设施、产业、民生项目的开发建设,发展潮商总部经济。积极引进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争取设立华侨银行和华侨投资基金,开展对台金融合作试点,让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汕设立分支机构,参股区域内金融机构,推进汕头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开展两岸跨境贸易结算,启动粤台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争取汕头口岸成为台胞落地签证点;争取台资、侨资投资经营旅游业,投资建设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

  (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的战略性转型。生态环境是现实竞争力。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一是高水平打造宜居环境。从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打造一批安居、康居、乐居,具有滨海特色和潮汕风格的名镇名村。到2016年,各区(县)都要建成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幸福感强的宜居城镇、村庄和社区,成为全省宜居城乡建设先进市。二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重。引进项目要严把环保审批关,坚决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高污染项目和落后产能。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和城市绿地、绿道网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等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营造优良生活环境。三是坚持集约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促进社会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努力使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明显下降、资源消耗增长相对经济增长明显下降、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明显下降,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高端优质人才的战略性集聚。人才是建设幸福汕头的第一资源。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深入实施《汕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打造培育吸引聚集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地。一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高新企业的战略合作,扶持建设博士后科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人才载体,搭建创新型人才发挥才能的广阔平台,促进人才资源向我市集聚流动。到2016年,人才资本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6%,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4%。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陈旧观念,坚决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建立有利于人才聚集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活力,形成竞争力强的人才服务体系。三是制定实施人才政策。尽快出台各项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以建立人才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形成合理的人才回报机制。整合人才市场,出台政策措施,为各类人才在安家落户、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在工资福利、医疗社会保险、收益分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等方面优先办理,努力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四、建设幸福汕头的根本保证

  汕头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建党九十年来,汕头各级党组织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创汕头现代化事业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影响发展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工作动力,激发创造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保持高昂斗志,以建设幸福汕头为己任,殚精竭虑谋思路,千方百计找出路,满腔热情干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作表率、树标杆,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开创工作新局面。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全社会营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大讨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提振信心,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力求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在某些领域成为全国全省的先进,形成个个争当发展标兵、人人都是幸福使者的良好局面。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落实工作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提升执行力,必须瞄准战略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建设幸福汕头是站在全市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寻求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要使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变为现实,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设计”的有机结合,通过“基层设计”创造性地执行和推进,使建设幸福汕头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从基层率先得到突破。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换届后续工作,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工作目标倒逼工作落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把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各级班子战斗力。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固本强基的工作机制。创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力。发挥特区党建工作优势,通过制度规范、载体创新、方向引导、机制驱动等途径,夯实幸福汕头的基层基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打破依据地域、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原有形式,逐步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共建共管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推广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产业链上和来汕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等做法。今年内市建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明年各区(县)也要建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做到哪里有社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同时,积极推动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工青妇组织。探索制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特区法规,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发挥作用全覆盖。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继续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领域。继续开展“一年一领域一主题”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探索城乡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新方式,探索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新方法,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服务管理的新途径。加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作风是形象、是纪律,是执行力的体现。把作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优良的作风凝聚民心,以良好的形象感召群众。要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决策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不断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责任追究和绩效考评制度,开展“治贪、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切实改变机关作风,改善投资软环境。

  (五)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建设幸福汕头的成败。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铁的纪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幸福观。经常性地开展廉政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效,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建立健全谈心提醒、诫勉谈话等预防机制,做到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在广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合力谱写幸福汕头的美好新篇章!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6 04:44:10重新编辑
观澜福民田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新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富士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新田社区科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企坪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新田村君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桂花村庙西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松元荔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樟坑径上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竹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桂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新田新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松元向西新围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富莱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哈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福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桂花村庙溪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库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锦鲤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桔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田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马坜村新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高平市北城街街道抢抓农时稳粮增豆
  2. 我市3人荣获全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先进典型人物称号
  3. 一个优秀党员家庭的故事
  4. 多彩高平花如海高平市南城街街道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打造多彩城市空间
  5.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和开发区常态化督导第五督导组深入我市督导调研
  6.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送下乡护航春播稳生产
  7. 高平河西镇廉政灶遏制嘴巴上的腐败
  8. 走在前作表率聚合力勇担当——市直机关工委推进市直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9. 高平警方小门铃延伸大服务
  10. 我市减掉257个行政审批项目
  11. 市政府召开第五十次常务会
  12. 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受到肯定
  13. 市实验小学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
  14. 老河口市光化街道办事处面向社区网格员招录两委干部人选的公告
  15. 任彩虹检查国庆期间旅游景区安全工作
  16. 县政府召开2019年廉政工作会议
  17. 红安县委编办扎实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
  18. 第五届(庚子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举行
  19. 高平农商银行为高平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20. 我县举办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报告会
  21.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22. 市开发区党工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3. 高平三中家校合力打造学子成才平台
  24. 市政府召开第74次常务会议
  25. 我市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
  26. 山西省长平煤业杯第23届钓鱼比赛在我市开赛
  27. 任彩虹带队突查停产化工企业
  28. 我市召开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领导组会议
  29. 我市挂牌出让两宗国有土地使用权
  30. 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获殊荣
  31. 山西省第二期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32. 原健大力发展农林文旅康产业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33. 姜四清在调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慎终如始抓好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34.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35. 高平三百多名党员干部入企助复产
  36.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
  37. 任彩虹在崇文镇礼义镇走访慰问退役军人
  38. 培树十型干部打造反腐铁军
  39. 全国建筑排水管道系统技术中心落户泫氏集团
  40. 外贸企业服务中心送学***和走出去征求意见
  41. 十二届县委第十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
  42. 城乡环境整治扎实推进
  43. 我市社会各界在烈士陵园举行敬献花篮仪式
  44. 我市收听收看晋城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45. 高平消防深入辖区乡镇(街道)帮扶指导综治平台消防安全工作
  46. 防治噪音扰民高平城管在行动
  47. 我县召开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暨培训会议
  48.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中心组学习会学习信访工作条例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山西中部城市
  49. 县政协召开专题调研工作安排会
  50. 高平市多举措全方位推进城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51. ***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
  52. 高平市开展清朗互联网专项行动
  53. 高平市不误好春光红薯育苗忙
  54. 赵兴顺主持召开全县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第三次推进会
  55. 马村镇转型跨越高奏华彩乐章
  56. 胡晓刚原健会见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客人
  57. 与***议国是有何体会上海团代表这样说
  58. 信用联社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59. 侯贵宝参加政协联组第一组讨论
  60. 九三学社高平支社开展送教下乡社会服务活动
  61. 高平侯庄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62. 县选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63. 破大案保平安破小案得民心——高平公安深化刑侦改革提升打击犯罪能力
  64. 任彩虹主持召开县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
  65. 全面清理清查消除隐患
  66. 我市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67. 四位一体全力打造阳光电子政务
  68. 赵兴顺调研卫生计生工作
  69. 五访五帮推动千名干部进农村
  70. 我市举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暨第二轮六晒六比活动
  71. 拆旧建新高平羊头山景区用电有保障
  72. 神农晟昱防疫物资保障与经济运行两手抓全力做大做强医疗产业
  73. 高平市防疫建设两手抓口袋公园初具雏形
  74. 高平市防疫建设两不误项目施工再提速
  75. 我市举行心系十八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报告会
  76. 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考察交流活动(晋城)座谈会在我县召开
  77. 我市经济适用住房配售实施方案出台
  78. 确诊病例动态清零保持双零纪录——山西战疫战果的重要标志
  79. 高平市力争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80. 新庄煤矿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81.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习张玉宏书记***精神
  82. 高平市三治并行实现水清天蓝
  83.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政协大会定于3日下午3时开幕
  84. 市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85. 高平市人民法院执行服务11N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86. 石云峰深入部分乡镇调研
  87. 高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措并举全力助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88. 市财政局为三处国保单位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89. 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90. ***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的文件审议***中央委
  91. 任彩虹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议
  92.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国全省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93. 我县召开康养特色村建设工作会
  94. 胡晓刚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95.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96. 雷健坤主持召开市委第五十六次疫情防控专题会强调不断提高常态化防控能力和质效最大限度减
  97. 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做好防汛工作高平市强化隐患排查
  98. 市人民医院召开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99. 我市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方便群众办事
  100. 五美工程打造美丽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