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7月04日发表  

摘要:      

(2015年12月29日***达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达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着眼长远夯实基础、负重转型加快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工作基调,聚力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聚力扩量提质加速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扎实推进七个加快重点部署,加快推动三个跨越,着力扩总量、调结构、强后劲、提质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迈过千亿元大关,2015年可望达到1360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聚力枢纽打造做强开放引擎,以铁路为龙头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重塑达州开放发展新格局,高速公路实现由线到网根本改变,达州机场国内航线已达8条、机场迁建扩能工程即将开工,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及航电枢纽工程加速推进,域内路网日趋完善,外联内畅、通江达海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有力助推开放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达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成为区域性交流合作新平台。聚力四化联动催生内驱动力,以增量调结构、创新转方式,农业农村实现长足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基地。1+5+20+83新型城镇体系加速构建,中心城区四大产城一体初具规模,秦巴物流园区、西南职业教育园区、马踏洞金融集聚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一市三区区域中心大城市发展格局加速拓展,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断优化。聚力改革攻坚释放发展活力,6大重点领域22个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取得新进展,市场化配置资源效率进一步提高,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全民创新创业蓬勃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聚力民生改善践行发展为民,全面发展民生事业,系统推进社会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每年办成一批惠民实事,全力推进扶贫攻坚,71万余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治水患兴水利,先后开工建设白岩滩、石峡子、土地滩等6座中型水库,成功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聚力协同进步推动事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法治达州建设卓有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加速发展、转型跨越的主攻方向不偏离,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难题、补齐短板的工作方略不松劲,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惠民安民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达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追赶跨越之路,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内外环境。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最鲜明特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调整由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顺应转型发展的大趋势,科学确定发展路径,不断开创达州发展新境界。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发展,达州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审视和准确把握成就的显著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发展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特殊性、机遇的叠加性和挑战的严峻性,清醒认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大企业、老产业支撑乏力,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因素逐步消退,积极因素和新兴力量尚待培育,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较长时间。转型升级的挑战。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多元支撑产业格局尚未有效形成,发展内生动力急需培育集聚。创新驱动的挑战。创新机制滞后,创新主体缺位,创新动力不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区域竞争,推动发展动力转换的任务繁重艰巨。协调发展的挑战。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贫困与插花式贫困共存,精准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扩大开放的挑战。对外开放战略性支撑平台建设仍需加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以开放拓空间促发展的任务依然紧迫。社会治理的挑战。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与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法治建设需要着力加强。同时,新常态下,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有待转变、担当精神有待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

客观分析发展形势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把达州放到发展进程的历史纵深中看,放到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看,达州发展仍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达州区位特殊,正处于区域潜力凸显期。达州是东出四川的门户,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节点城市,具有承接中国西部重要经济区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达州承担四川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这将为我市融入国家战略和四川开放战略,构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点切入起步,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充沛的发展动能。达州使命特殊,正处于政策潜力爆发期。达州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核心区,是全省四大片区扶贫行动主战场之一。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加大脱贫攻坚倾斜投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集中出台,十三五时期,将成为达州历史上最有条件、最有空间争取特殊政策支持的黄金机遇期。达州市情特殊,正处于综合潜力释放期。辩证地看,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贫困重,既是差距和短板,也是空间和潜力。十三五时期,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总量大,脱贫攻坚、民生改善投入力度大,新型城镇化、全民创新创业、消费结构升级创造的需求空间大,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因势利导,科学谋划,创新有为,以新理念新突破推动达州大发展大跨越。

(三)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增量促转型、存量调结构、改革强动力、创新激活力、开放增实力基本思路,持续推进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做强对外开放高地、创新孵化基地、绿色生态屏障三大功能性支撑,实施新兴产业培育、百强企业引领、优势品牌覆盖、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改革先锋示范六大崛起行动计划,负重爬坡转型,高点切入起跳,后发追赶跨越,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在四川改革发展前列。

(四)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努力,把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强市、产业聚集高地、创新示范基地和城市发展龙头。基本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形成,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枢纽优势凸显;加快建设国家开放口岸城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全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三个跨越。

保持年均高于全省一个百分点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优一强二扩三结构调整目标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5:50:35;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以上;投资结构更加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35%以上。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升,城乡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人民富裕程度、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全国全省差距大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文明素质普遍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一批省级文明县城。

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达州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创建一批全国绿化模范县城,打造生态文明达州风格。

改革、开放、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和带动社会、文化、民主政治、党的建设等重要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法治达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局面。

(五)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与市情实际紧密结合,持续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选准主攻方向,聚力***难题,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优势。

突出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发展。以产业创新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开放吸收、创新转型,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做强产业底盘;推动新兴产业开放集聚、创新引领,实现新兴接替产业规模化发展,壮大产业腰板,加速打造领先国内行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驱动经济增长双引擎,到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达到20%以上。

突出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以解决城乡旧二元结构、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新二元结构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释放雄厚内需潜力,促进结构深度调整。

突出生态环保,引领绿色发展。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资源大市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和利用先进生态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强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突出平台支撑,加快开放发展。顺应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我国开放重点从沿海推向内陆,开放口岸建设由传统通关过境功能向复制推广改革开放试点经验转变的大趋势,抓住我省大力支持铁路枢纽城市建设国家开放口岸和省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构建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机遇,尽早建成国家开放口岸,构筑四川东向开放桥头堡,为重塑四川对外开放新版图作贡献。

突出社会建设,促进共享发展。坚持多维联治,从改革体制机制、调整政策和管理方式、改变利益格局、依法治理等多方面入手,有效化解各类累积性、衍生性矛盾和诉求,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着眼增进全市人民福祉,夯实基本民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实现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社会和谐。

二、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形成发展新格局。

(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灵活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以转型升级的进促进经济增长的稳。

继续强化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定向调控形成的投资热点,对接各类补短板、调结构工程包,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有效性,强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策划、储备和滚动实施,集中力量推进交通水利、商贸物流、能源输送、信息网络、城镇建设等全局性、支撑性、战略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谋划和推进扩大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和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充分挖掘释放投资潜力。把补强产业投资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提升和改善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和结构,促进发展速度与效益相协调、后劲与竞争力同步提升。补强产业投资短板关键是坚持创新驱动、龙头引领、开放集聚、平台支撑、示范应用、环境保障六个到位,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四个集中,做大成规模,形成内生力。

着力提升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城乡居民由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物质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新趋势,以培育服务消费为突破口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在扩大住房、汽车等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会展消费、节庆消费、热点消费,挖掘旅游、健康养老、数字信息等消费潜力,发展多层次、多样性的新兴消费业态,培育形成消费新增长点。

有效增强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着力点,在巩固传统领域出口的同时,大力提升精细化工、机械电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出口规模,建成一批规模较大、外向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省、市级重点外贸型企业和产品出口基地,推动出口产品升级。探索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改革,支持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转移过剩产能,开拓境外市场。

(二)突出生态、绿色、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促进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农业发展由稳定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机、良制六良配套,切实提升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争创全省粮食功能区和核心区,创建全省粮食高产和粮经复合基地。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产业化整体开发,深入推进六带三区两基地建设和农业4+8工程,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林业、牧业)重点县建设,推动多乡一品、一县一品发展,形成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区域化、标准化发展格局,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建成全国富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省优质肉牛和鸡鸭鹅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功能,协调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以特色优质品牌建设为核心。把现代产业品牌理念引入农业,凸显生态、绿色、富硒特色,强化品牌设计包装,在显特色、深加工、活流通、保安全、促营销上下功夫,创建达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有市场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特质的秦巴山区富硒农产品品牌,塑造达州特色现代农业新形象。

(三)培育产业新体系。冲破靠山吃山陈旧观念束缚,摒弃产业培育传统路径依赖,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以开放视野和创新理念,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向,全方位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坚持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创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等国家战略和全省双五双七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打造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牵引的达州产业升级版。

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加快机械、食品、鞋服、纺织、煤、电、冶、建等八大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市场开发、产品创新、销售服务、信息化提升五大推手,推动传统产业适应需求侧结构需要,获得新一轮成本和质量优势,进入新的生命周期。推进机械、食品、鞋服、纺织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广泛应用,逐步推行机器换工。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对煤、电、冶、建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严格的能效、物耗监管,加快企业落后工艺节能技术改造,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突出抓好各类产业园区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和延链招商,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带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突出先导性和支撑性,强化1+7园区招商,探索建立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多元化投资模式和机制,着力打造百强企业和优势品牌,加速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精细化工、道地中药材深加工、高端工模具、环保节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高新技术产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带,形成集群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创立中国(四川)微玻纤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建筑节能新材料、高分子化工新材料、微玻纤新材料为主的纤维新材料产业以及特种铝合金预拉伸板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打造西部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立足我市成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基础,突出存量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增量培育,推动智能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谋划一批国家支持的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大力实施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发展20162020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骨干企业,力争在高端服务器、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AEC)、数控机床和节能环保领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实现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打造西部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面向全球引进高技术、大资本企业集团参与天然气能源化工、盐卤化工产业合作开发,围绕三条技术路线突破精细化工产品研发,打造中国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加快实现产品下线、规模上市。立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引进整机生产龙头企业,提升现有企业发展水平,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产品向投资类产品和消费类产品升级。积极应对全球产业市场周期缩短新趋势,引导企业树牢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全程理念,强化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开展技术、工艺、设计、性能、品种、品牌差异化竞争,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产业发展实力。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建成全省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产业,围绕产业创优机制,推进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双轮驱动,提升六大服务业竞争力。国际化提升现代物流,顺应供应链管理发展方向,按照三大统筹、三联推动、三大龙头、九大体系基本思路,加快秦巴物流园区、秦巴物流公共信息总平台、秦巴地区物流行业联盟等重大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探索发展保税、口岸物流,提升达州物流国际化水平,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综合型物流中心。均衡化提升金融服务,以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建成秦巴地区金融中心。培育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地方准金融机构,建成达州市金融投资集团和达州市产权交易中心,发展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均衡化金融市场体系。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各类直接融资,建立直接债务融资机制,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鼓励保险业机构开展直投业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金融业从传统信贷功能向资金融通、资源整合和价值增值多重功能转变。基地化提升商贸服务,实施专业园区培育和商贸企业培育两大工程,优化城市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商贸专业园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社区商贸,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贸网点。利用枢纽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总代理等新型业态,建成一批生产资料区域性采购基地、特色商品直供基地、特殊商品特许经营基地。集聚化提升电子商务,坚持政府引导、产业联动,建立达州电商云服务平台,有效聚集行业协会、商会、销售商、供应商、专业电商服务公司、物流等电商全产业链资源。扶持本土大宗商品、农特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包装打造达州产互联网市场品牌。引导生产性龙头企业、传统商贸企业与电商企业整合资源,推动各类专业市场线上转型,形成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电商集聚区,支持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增强电商产业竞争实力。规范化提升商务服务,大力发展广告会展、工程咨询、法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会计审计、融资租赁、企业管理等商务服务,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增强现代服务业活力。个性化提升家庭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服务,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市场;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支持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护理院、康复医院,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实施特色旅游品牌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培育川渝鄂陕区域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自然山水、生态风光为形,以巴文化、红色文化为魂,把我市生态文化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助推区域脱贫攻坚的新动力。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打造八台山、巴山大峡谷、五峰山、马渡关荔枝古道与民歌文化、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等优质载体,建成一批5A级旅游景区,带动达州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在发展生态文化景观游中拓展山地运动、自驾露营、避暑休闲、健康养生等新业态。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镇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旅游服务配套,建成通达、舒适、安全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实现快旅慢游。着力强化旅游品牌策划营销,构建山地智慧旅游云,打造山水生态和巴文化核心价值品牌。着力构建旅游大环线,推动建立川渝鄂陕区域性旅游联盟,协同打造大巴山旅游带。

实施科技创新3215工程,为产业新体系厚植科技创新驱动力。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式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建成3个以上国家创新平台、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实施10项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提升科技管理,聚焦重点、集中资金,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平台基地和人才专项突破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达州,深化千人计划实施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拓宽创新投入渠道,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补充的投入体系。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全面落实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把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扶持的前提,支持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现有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创新研发能力。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加强对天然气化工、中成药、特高压和防冻新型材料、苎麻纺织制品印染等技术攻关。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企业研发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和行业创新中心,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抓住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以军地两用、操作性强的项目为抓手,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大力培育军工电子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民用产业优势,引进军工产业优质资源项目,推进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建成全省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创新创业格局。实施创新创业主体培育、众创空间建设、创业融资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四大行动,落实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多措并举吸引大学生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民间能人创业者集聚;依托1+7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到我市新建、参股、合作或受托运营管理孵化器,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业、文化产业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众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开展天使投资,建立创新创业融资投贷保联动机制,探索运用国家、省、市科技贷款、科技担保、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信贷投放;建立创新达州云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式科学文献数据等服务,打造云端达州创新实验室等技术共享空间,促进创新项目商业化、产业化;坚持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加快培育四海达商回乡发展新生力量团队。深入推进达州市青少年儿童科学院创新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打造创新创业在达州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达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举办和承办跨地区跨领域的全国性、专业性创业大赛、技术论坛、产品展示等创新创业活动,紧跟全球信息、技术、投资和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建成秦巴地区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到2020年孵化80家以上科技型创业企业,培育30家以上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四)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广泛运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的产业业态、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网络强市战略,以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应急通信体系、数据服务中心和信息安全体系为重点,建设光网达州、无线达州、感知达州、智慧达州,推进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宽带乡村示范市。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深入挖掘数据资源经济社会价值,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云技术创新发展,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电子政务云建设。

(五)建立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支撑并引领人口经济合理分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形成发展新动力。

加速构建中国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高铁、公路、航空、航运重大工程,紧密衔接全国交通主干网,建设外联、内畅、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推进铁路达州枢纽总图规划实施,加快四纵五横大型枢纽铁路网建设,抓紧迁建编组站、货运站,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把达州火车站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开工建设成都南充达州高速铁路和达州重庆城际铁路,全力争取西渝高速铁路过境达州和达州安康、达州万州高速铁路、达州巴中广元城际铁路进规立项、尽早建设,构建连接成渝、天水关中、中原三大经济区12小时快捷高效的大运力铁路通道。加快一环三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镇巴渠县广安重庆高速公路、巴中万源高速公路、营山达州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南环段,全力争取城口宣汉大竹梁平高速公路、平昌宣汉开县高速公路、万源城口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北环段进规立项建设。加快六横六纵六联络国省干线提升改造和域内快速通道建设,突出抓好达州宣汉、达州开江、达州渠县、开江梁平、大竹垫江快速通道建设,促进市域互联互通,实现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加快实施达州机场迁建工程及主城区至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确保2016年初开工,2018年底前建成运营,开辟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新航线,拓展临空产业,发展航空物流。规划建设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加快推进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达州金垭、宕渠货运作业区,新建风洞子航电枢纽,拆除重建南阳滩、舵石鼓船闸,改扩建金盘子航电枢纽,实现三级通航能力和铁、公、水联运,打通辐射鄂西、川东、陕南的长江内河黄金水道,建成四川内河航运大通道。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用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机遇,加快完成已开工大中型水库及渠系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宣汉土溪口、万源固军2座大型水库和达川区斑竹沟、渠县白兔、万源李家梁3座中型水库,实施大竹县乌木水库灌区等5个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实施一批小型水库及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和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达州城区、万源城区、宣汉县城、渠县县城等重点河段堤防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洪涝问题。

全力推进能源网络建设。构建能源产业体系,支持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和中石化普光气田勘探开发,积极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期工作,到2020年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亿立方米。完善能源输送体系,加快城乡电网联网和输电线路、变电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气化达州工程,全面实现城镇统筹的气化达州。加快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成立天然气销售合资公司,加强输气管道建设,2017年底前建成普光净化厂至万源城区,加快建设北外环至达州经开区等天然气管线。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功能,开放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六)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完善发展新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发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桎梏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打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决定,持续推进20142020年改革规划方案实施,突出6大重点领域和22个关键环节,聚焦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及时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积极复制推广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鼓励支持各地各领域差别化探索,充分释放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创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深入推进农村6+10专项改革,坚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全面完成六权同确,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鼓励扶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按照竞争类、公益类、功能类有序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已停破产的35户企业改革任务,县(市、区)完成所属已停破产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全面实现竞争性国有企业退出国有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发展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组建达州水电集团公司、整合组建达州交通集团公司。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重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公众公司、上市公司。探索按混合所有制要求做实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和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达到30%。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民企倍增计划,推行以专利、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方式,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间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创建特色产业和中小微企业集聚示范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和中介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即办、领办、代办制度,构建科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理顺市区关系,优化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管理体制。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试点。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构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和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借、用、管、还良性循环机制,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保持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落实税收制度改革部署,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稳定的地方支柱税源。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支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扶贫专项机构和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农业保险。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改革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三、坚持协调发展,形成统筹协同发展新格局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城乡发展结构,优化两个文明建设格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共进、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促进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中心城区要突出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促进非核心功能有序向外疏解。达州经开区要聚力招商选资,加快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成为新的增长极。东部地区要立足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和现有产业基础,致力打造中国西部小五金城和小家电城。西南部地区要发挥地缘和产业基础优势,配套重庆发展,做强新兴产业支撑。北部山区要抓住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发展机遇,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市域经济842工程,用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以优势突破带动转型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在各自优势领域高水平起跳,走在西部和全省前列,形成各强其强、强强与共的竞相发展格局。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根本,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城乡共发展同繁荣。

统筹城乡规划,多规合一推动有序发展。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山地特色编制城镇风貌规划,注重民族元素丰富城镇人文内涵,进一步完善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镇(乡)、新村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规划体系。加强控详规划、修详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管,杜绝执规不严、违规建设。全力争取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国中小城市改革试点和全省全域规划试点。以市域空间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类统揽各类规划,构建多规合一运行机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形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城市环境。组团式推进城市建设,坚持南延西扩东跨、适度向北发展的思路,分片区、分组团拓展中心城市空间,形成一心六片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构建13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框架。加快建成北城滨江、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南城三里坪、经开区长田坝四大城市新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集中连片棚户区、工矿区改造,加快发展新城、疏解老城。综合运用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政策,加快商品房主要面向新市民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统补强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六大组团间交通连接线、隧道和桥梁建设,强化组团内部城市支路网、街巷微循环系统和断头路建设,加强城市重要节点交通组织,加快城市拉链路改造,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合理布置一批步游道和自行车道,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切实缓解交通拥堵矛盾;利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机关事业单位搬迁腾退、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等多种措施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城市新区、新建小区强制性同步规划建设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加强城市各类地下管网的统筹管理,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积极开展综合管廊式改造升级,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地下管网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建设;加强城市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加快第二水源工程建设,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扩大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覆盖面,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改善城市水环境;强化环卫设施提标扩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并配套建设医疗、教育、养老、治安、科技、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争取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组建政、企、研、金多方合作的智慧城市建设联盟,构建以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养、智慧安防等新型产业和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推行城市空间重点区域设计制度,高水平设计城市建筑风格、体量色彩、景观轴线、节点地标、特色街区,构建城市合理集聚与适度疏散有机结合的空间结构,精心塑造城市山体线、天际线和层次感。注重留足生态涵养空间,加快市花蜡梅培育推广,规划建设蜡梅主题公园,保护山、水、林、湖、文有机体,着力创建森林城市,打造山绿、水美、花香、天蓝的绿色城市。

着力四层架构,优化城镇布局。协调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村建设,支持宣汉县、开江县建成达州市卫星城市,支持大竹县、渠县建成中等城市,支持万源市创建绿色城市,加快建设一批县城副中心和中心镇,提升百镇建设行动水平,实施小城镇建设市级试点行动,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动大竹县、渠县、宣汉县等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区)或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改设镇和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权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保障进城农民依法转让合法权益,实现进得来、住得好、能发展、留得住。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构建农民落户城镇所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机制。

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眼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巴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建筑文化融合,规划建成一批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彰显川东民居特色和巴文化风情,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精神武装全体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州城市精神、红军精神凝聚全市共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良好家风。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公信力和影响力。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程。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社会文化组织培育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到2020年,全市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等级标准,3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文化站标准。分别建成8个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建成3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解决30万户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办好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创建一批全国、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渠县、宣汉县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一心三带文化产业布局,建设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为依托的演、展、博、销、游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打造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产业带。组建达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演艺娱乐、创意设计、旅游会展、影视报业、印刷包装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带动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现实题材、红色题材、巴文化题材等创作生产,打造巴山作家群、巴山摄影、巴山画派、中国西部诗歌城等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艺名家创作采风和创作研究活动,实施三个一批剧本创作扶持计划和孵化计划,建立达州市优秀剧本共享资源库,推动实现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力推文艺精品创作居全省前列。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重大文物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建成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展示中心。建成达州数字博物馆。新建大竹县、开江县博物馆和渠县历史博物馆,改扩建达川区博物馆。组建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建设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国家遗址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推进达州境内荔枝道、米仓道与剑门蜀道、金牛道、阴平道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巴渠文化走出去。

四、坚持绿色发展,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推进资源大市绿色发展,加快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丽达州,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屏障格局。创新资源开发利用、利益分享和生态补偿机制,争取油地创新建立资源共同勘探开采、资源就地加工、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天然气留地加工转化合同协议机制,建立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共同推进脱贫攻坚机制,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示范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万源花萼山等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积极争创特殊生态类型国家公园,支持开江宝石桥水库国家水利风景区、渠县柏林湖生态环保建设。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开发天然气,合理开发水电。探索发展生物质能和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发展绿色交通,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实施公共交通新能源全覆盖计划,提高清洁能源汽车普及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控制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引导1+7园区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由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支持宣汉柳池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约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休养制度试点。细化落实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制度。组建以达州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为发起人,在达资源性企业投资参股的合资公司,对达州浅层天然气、页岩气、盐卤等资源进行合作勘探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水、土壤、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净空行动,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工地扬尘防治等工程,加快热电厂等企业减排技改,将细颗粒物等环境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建立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净水行动,严格控制州河、渠江流域、重点中小河流域排污总量,减少水体污染。突出抓好县城、乡镇和各类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实现工业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大力整治城镇黑臭水体。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强化矿山恢复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深入推进净噪行动,加大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企业噪声防治力度,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开展治理工程示范,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努力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声环境。

(五)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绿化达州行动,深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天然林总量管理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严禁移植天然林大树进城,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河道保护,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五、坚持开放发展,构筑四川对外开放特色区域新高地

高水平开放是加快达州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大趋势,打造强力支撑开放的战略大平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四川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加快建设国家开放口岸,高点提升开放条件和竞争力。开放高地核心是大枢纽、大口岸建设。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指向,集中力量办好事关达州长远发展的大事,全力争取将达州开放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开放口岸发展规划。加速达州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和秦巴物流园区建设,构建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体系,配套完善开放口岸功能,建设西南国际(达州)港和国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就地切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打通中亚和欧洲市场,高效联接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渝昆泛亚大通道,加快融入东盟联接欧亚最近的大区域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经渠江航道或万州港长江黄金水道联接我国中东部城市和市场。依托西南国际(达州)港和三条通道战略大平台开展国际化招商,形成聚集国内外高技术、大资本、新产业的开放效应。

(二)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精准对接国家内陆、沿江、沿边开放战略布局,完善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开放合作体系,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开展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有关城市点对点市场拓展活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沿江城市联动合作。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境外重点地区交流合作,高起点承接东部和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以配套重庆产业发展和构建新型工商关系为突破口,加快融入重庆发展,打造达渝合作示范园区。用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渝洽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大型会展平台,大力引进发展急需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打造投资促进平台,办好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达商大会、知名企业达州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扩大对外宣传,努力提升达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全市多层级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评估体系,实行重大招商项目首报制度、统筹流转制度和重点项目三级协调制度,确保引得来、能落地、建得好、投产快。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提高引进外资水平。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构建内陆开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面向川渝鄂陕三大经济区和秦巴腹地鄂西、川东、陕南规划合作发展蓝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强化共同市场环境建设合作,构建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机制。

六、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达州

坚持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并重,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宁的幸福达州。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示范区。脱贫攻坚既是我市决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释放内需、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我市是全省四大片区扶贫行动任务最重的主战场,连片特困区域多,贫困人口总量大且贫困程度深,返贫问题和压力突出。必须把脱贫攻坚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增强志在必克、功在必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落实党政同责、县为主体、干群结合、社会帮扶推进机制,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2018年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到2020年23.2万户、63.6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采取一揽子措施解决贫困难题,从总体上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攻坚计划,掀起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供水保障体系,推进电力和信息网络全覆盖。优先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加强科技扶贫试点示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投资收益、理财收益扶贫模式。

认真落实六个精准核心要求,精准实施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推动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和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资助其参加医疗保险,实施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人口,实施灾后重建帮扶一批。针对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以教育促就业帮助脱贫一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市、县、乡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军令状、落实责任制;建立差异化考核制度,完善问责和激励双重机制,严格考核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实绩;充实配强县乡脱贫攻坚队伍,因村派驻脱贫帮扶工作力量,全面落实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增强脱贫攻坚第一线核心力量,做到帮扶村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帮扶工作队不离村;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制度和督察制度,成立强有力的督察工作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强化脱贫攻坚全程监控和调度,严格督察、考核和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准落实。

(二)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建立符合市情、构架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有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管办分离多样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突出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到2020年全面消除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优质教育共享工程,完善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办学机制,实行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探索教师编制管理县管校用机制。支持民办教育,加强继续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实施名师名校培育工程,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行教育联盟和集团化办学,创办一批优质品牌中学,带动市内其它中学高位优质发展。支持四川文理学院扩容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实现南坝校区整体搬迁,加快莲花湖校区扩建,立项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重点研究基地,每年至少申办1个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专业,在校大学生达到1.6万人。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加快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品牌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园区与创意产业园区互动发展,建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职高职衔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创业就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新增本科专业招生。达州中医学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达州高级技工学校建成高级技师学院。引进国内外一流民办职业院校创办高职院校。到2020年西南职业教育园区中高职在校学生达到4万人以上。

(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促进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农民、9+3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引导居家灵活就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加强技能培训,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专项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使用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完善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落实农民增收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负责制。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各自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并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政策,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措施,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节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支付制度改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合并到基本医疗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高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工作。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保障和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七)推进健康达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市、县(市、区)医院挂钩乡镇卫生院帮扶机制,加快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到2020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8%以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办医,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及费用分担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预防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大骨节病、地氟病等重大地方疾病综合防治,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建立市、县、基层医疗机构三级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达州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建立达州市国民体质测试数据库,培育巴渠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创建国家公共体育示范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格食品安全准入,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关爱帮扶服务。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凝聚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重大事项决策权、监督权,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创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推进改革的能力。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提升各级干部践行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创新有为,努力把中央的新理念、省委的新要求、市委的新部署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务实举措。鲜明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坚决调整心中无数、眼中无活、执行无力、落实无效的四无干部,切实把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改革发展、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上来。

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更加重视机关党的建设,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迈向全面小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持续推进惩贪治腐、正风肃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完善实施一案双查,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和良好风气。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坚持依法执政,完善党委依法决策制度,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的能力。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司法公正。组建达州市仲裁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 (下转第四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推进党政主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紧转第四版)

(紧接第三版)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和应急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建设平安达州。

(三)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支持各级政协按照宪法和章程履职尽责,积极发展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落实侨务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最广泛地凝聚推动达州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实。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目标要求、战略重点、重大举措。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编制本地十三五规划,必须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强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宏伟发展蓝图、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稿件来源:中国达州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落户上海师大
  2. 华谊集团外贸工作实现双过半
  3. 本市平板电视包修订新规
  4. 领月饼高峰到多家老字号排长队市糖制食品协会要求会员延长提货时间
  5. 中心城区45平方公里范围世博期间将限制开挖施工
  6. 7.11世界人口日上海市区县两级宣传服务活动排定
  7. 千余名世博园公交人员全面培训启动
  8. 乡土摄影师陆德福5年来为近500位高龄老人义务拍照
  9. 上海篮子重现传统技艺
  10. 世博会启动首场夜间花车巡游
  11. 中国商用飞机市场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12. 品牌路线评选启幕57条公交线同角逐
  13. 中福会少年宫艺术团表演木偶节目慰问武警叔叔
  14. 数字化上海公共停车信息系统7月1日正式启用
  15. 本市地铁表彰科技工作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
  16. 申城医学专家指出八成大肠***由腺瘤演变而来
  17. 买经适房可用公积金贷款申城支付公共租赁房房租亦将有绿色通道
  18. 111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2
  19. 市世博局国资委提出世博会用地实现企业稳定动迁有关措施
  20. 虹桥机场西航站楼年底竣工
  21. 浦东启动青年就业启航计划为35岁以下宅男宅女提供网上自助就业指导
  22. 红房子医院成立俞瑾工作室
  23. 鼓手在东方明珠广场表演马年劲鼓贺新春
  24. 上交再登汉堡莱斯音乐厅返场加演良宵观众站起身鼓掌
  25. 三层面演绎世博主题中国馆9月底全面布展
  26. 轨交11号线调整运行方式与间隔
  27. 上海开始发入伍通知书
  28. 上海移动推出绿色行动市人大领导出席企业社会责任讲坛
  29. 浦东新人登记后可享受免费婚检服务
  30. 2009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上海考点工作受表扬
  31. 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突破长三角三分之一城市达标
  32. 海宝一代全面对接世博上海高校18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33. 11月份本市副食品价格涨多跌少
  34. 久事公司上半年积极开展投融资业务
  35. 巴斯夫在沪将建生产基地
  36. 600张布票讲述30年往事沪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票证展可免费参观
  37. 天平社区邻里守望过大年
  38. 市政府办公楼基站本周日架设市委机关楼3G基站已在调试
  39. 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出台申城将建绿色建筑千万平方米
  40. 上海开始审发世博期间进沪车辆通行证
  41. 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发展转型昔日污染大户今成节能环保区
  42. 本市部署今年军转安置工作
  43.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首次召开执法会议
  44. 本市启动工伤保险主题宣传活动
  45. 锻造能打硬仗的红十字方队二军大创新机制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
  46. 嘉定成为世博会城乡互动示范点
  47. 11月份本市首饰旅游和邮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公布
  48. 上海建工研讨历史文物建筑保护集成技术
  49. 广电电子和上海大学合作电子平板显示联合中心落成
  50. 世博礼物我们编织虹口居家创业中心的快乐妇女
  51. 得到比钱财更珍贵的政策人才和项目宝山七个困难村迎来真财神
  52. 发挥陆路物流区位优势发展多式联运西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
  53. 市统计局公布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54. 上海市公安局网站开设严德海同志先进事迹专栏
  55. 本市传染病发病率创历史最低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56. 嘉定区马陆镇家庭医生送上春节处方
  57. 扇行天下文化节豫园开幕
  58.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人大代表审议市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59. 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在沪举行
  60. 东方歌舞团签约参演世博
  61. 本市开展世博核心水域船舶流量统计工作
  62. 凯雷复星领到营业执照有望募集国内首只中外合伙制基金
  63. 申城节后水果降价明显
  64. 何为一岗一价
  65. 环保嘉年华上海站11月10日开放
  66. 市统计局新增涉外调查审批网上申请办事栏目
  67. 市港口局针对迷雾天气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应急演练
  68. 沪上2000名早期归侨将接受免费体检服务
  69. 本市居转户第二批申办者通过公示
  70. 白眼潜鸭20多年后重现上海
  71. 马陆葡萄节7月迎客市民家庭可领养葡萄树
  72. 上海最大婚礼中心五月迎客首条婚庆直升机航线年内有望开通
  73. 外滩社区健康志愿者守护特殊老人
  74. 牛奶纸包装总回收量已接近290万个首个月度回收冠军产生
  75. 上海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国际博览会开幕
  76. 拥军传统真情始终嘉定关注部队建设关心军人军属
  77. 浦东一环两道年底通车一批主要世博配套工程将基本建成
  78. 展览讲解员列入职业技能目录2010年培训目录5・1实施
  79. 徐汇区食药监分局对大卖场熟食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80. 俞正声会见法国巴黎银行主席时希望更好合作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81. 上海世博会运营期人力资源专题协调会在市委组织部召开
  82. 夺金项目瞄准亚洲一流上海支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83. 上海口岸在全国各口岸中率先采用船载外贸危险货物EDI申报系统
  84. 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碳创新行动启动
  85. 申城电力员工放弃休息保供电
  86. 上海市外国人就业中心5月8日起迁至吴淞路258号二楼
  87. 市发改委下发通知对本市区域性出租汽车运价实行属地化管理
  88. 闸北公务员带头文明行路争当文明使者
  89. 上海数学中心奠基人们期待它求解人才培养新路
  90. 嘉定菊园嘉富小区年味浓居民自治为三缺小区增强凝聚力
  91. 本市召开征兵工作会议部署全市今年征兵工作
  92.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李家祥致辞致贺信
  93. 中福会幼儿园总园迁址杨浦胡启立等出席活动并揭幕
  94. 申城售后房维修金可即用即付
  95. 上海熊猫乳品案一审宣判3名责任人被判刑并处罚金
  96. 徐汇区开展夏季防火安全检查
  97. 上海巡警18日起支援交警排堵保畅
  98. 本市轨道交通行业积极落实多项措施缓解轨道交通客运压力
  99. 上海学子11年爱的守护帮助照料流浪孤老
  100. 300多种精品荷花亮相古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