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佛山市禅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20日发表  

   序    言
  为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禅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居民综合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能力,特制定《佛山市禅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
  (一)发展基础
  2003年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定地走科学与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我区教育事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提高、两个优化和三个增强”的显著成绩——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学校布局、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发展活力、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05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以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为抓手,实现了“从重硬件向重软件建设、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四大根本性转变,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5月我区成为首批“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居于全省前列,为我区教育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机遇
  1. 国家和省、市教育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
  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规划,对国家、省和市的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这些新思路、新政策为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许多重大政策机遇。
  2.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新的环境机遇
  我区正处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总部经济发展思路对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同时,产业升级带来的城市发展环境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升,将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外部环境。
  3. 创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带来的创新机遇
  佛山市已被确立为创建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我区也将承担有关的改革试点任务。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将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克服体制机制层面障碍,***困扰教育发展难题,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和难得的机遇。
  二、主要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区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区域特征的影响和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等方面,我区教育也面临着如下问题和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
  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有待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未来10年,如何科学预测区域内人口变化趋势,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区域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下,如何进一步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聚集高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丰富城市发展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的独特作用,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积极应对的挑战。
  (二)区域特征带来的影响
  我区作为老城区,与其他周边区相比,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教育用地和学位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合并的新区,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为传统中心城区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淀优势,但也容易造成固步自封,以至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在城市化、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断丰厚禅城教育的文化底蕴;如何消解周边区域迅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新一轮的竞合发展和融合发展中保持和增强自身优势。
  (三)教育内涵发展提出的要求
  从教育内涵发展的角度,我区教育在办学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区、镇(街道)两级共管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各级教育管理人员的决策、执行力及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公共财政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及其效益有待提高;品牌校、名校长、名教师数量不多,辐射示范作用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缺乏适度的流动机制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激励机制,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有待关注;学生培养的功利倾向还比较明显,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有待提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深化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完善多元的办学投入机制,如何全面、系统、持续有效推进教育特色建设,如何切实发挥教科研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中的重要作用,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秉承“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将教育公平与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把握城市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方向,从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完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优化现代教育体系着手,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多样、整体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为建设幸福禅城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统筹协调。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促进公平。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关注扶持弱势群体。从重视教育机会公平向关注教育过程公平转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接受更好的、更适合的教育。
  ——改革创新。按照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深化教育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突出教育体制和发展模式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不断增强教育活力。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灵活高效,各级各类教育特色鲜明,教育品牌效应凸显;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市民整体素养水平普遍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进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到2020年,基础教育质量水平更高,特色个性更鲜明,品牌影响更显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完善,“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成功,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教育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
  (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
  1. 学前教育
  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总体规划、科学布点,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公益性改革,公办园比例逐步提高,充分满足学前儿童入园需求。2015年,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40%,2020年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优质幼儿园比例达5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全区户籍0—3岁适龄儿童受教育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80%。
  2.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集约办学、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公共服务制度。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201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力争达到99%以上;202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力争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优质均衡。逐步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适龄人口享有同等待遇。
  3. 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协调、优质、特色发展。到2015年,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比例保持在6:4,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所占比例达到70%;普通高中培养模式更加多样,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特色建设卓有成效。到2020年,普通高中质量高位稳定提升,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所占比例达到80%。
  到2015年,完成扩建华材职校和迁建财经学校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以华材、财经学校为龙头,“一理一文”的中职教育发展格局;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4.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需要、彰显特色。到2015年,石湾陶瓷学院建设成效明显,较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2020年,争取创建1所高职院校,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成为我国南方职业教育重要基地的重要板块;石湾陶瓷学院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逐步成为禅城区教育的品牌。
  5.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办学规范、质量优良。民办学校招生、收费、财务管理、教师聘用和教学常规管理不断规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2015年,民办优质园比例达到35%,民办中小学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多元化;2020年,民办幼儿园中优质园比例达到40%,民办中小学办学质量基本达到公办学校平均水平,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服务优质化、多元化、个性化。
  6. 终身教育
  形成便捷、开放、多元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网络覆盖全区,建立“30分钟学习圈”;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高度共享;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课程资源丰富,充分满足社会职业培训和闲暇教育需求,2015年,年培训量达到15万人次。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2020年,年培训量达到18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
  (三)教育制度改革与创新目标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结合“大部门制”和“强镇放权”改革,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区、镇(街道)管理权责进一步明晰,管理效益明显提高;与城市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逐步展开,并初见成效。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不断增强;校(园)长任用制度、职级制以及薪酬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聘任制以及绩效工资改革取得成效,教师准入机制更加完善,合理流动、退出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趋于完善,教师专业成长、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
  第二部分  重点发展任务
  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发展丰富优质的学前教育
  落实区、镇(街道)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办好村(居)集体办幼儿园。区、镇(街道)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分步实施全区户籍儿童学前三年教育财政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助学制度。
  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监控,建立学前教育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和办学质量评估结果公示制度,将办学质量评估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民办园年检、民办园连续投资办园的重要依据,促进办园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严格执行学前教育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幼儿教师最低薪酬制度,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及收费公示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提高学前教育培养模式的适切性和科学性,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重视并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
  创设学前教育开放、竞争和互动的环境,积极引进外地、境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优化丰富本地学前教育资源,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动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二)完善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重视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关注教育过程公平,切实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提供优质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实行标准班教学,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引导和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养成学习习惯,取得发展和进步。对于资优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其潜能发挥的成长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小班化教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和配套学校建设,实现学校布点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不断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缩小校际教育装备水平差距。实施骨干教师适度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生均共用经费拨款标准,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强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共享。发挥品牌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学校之间交流与合作,形成学校以强带弱、对口帮扶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强弱合并、委托管理等新的办学模式。加强公办初中内涵建设,提高公办初中的办学质量和吸引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师资配置、设备配置,提升“随班就读”质量。落实 “两个为主”政策,保障非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把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着力提升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三)发展多样化的优质普通高中教育
  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的结构布局,促进高中阶段学校更优质发展,实现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支持南庄高中、荣山中学在2012年前完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认工作。
  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防止普通高中同质化倾向,采取项目催生特色的策略,通过建立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制度,鼓励每一所高中办出自身特色,形成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可能。
  二、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一)加快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步伐
  适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到2015年,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超过10000名在校生;扩大华材职业技术学校的校本部面积至100亩,年招生规模2000人,在校生人数6000人,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2至3年内通过广东省示范性职业学校评估;选址重建财经学校,重建后总在校生人数接近4000人,专业扩展到8个左右,5年内通过省级重点专业评估。
  (二)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强化实训和顶岗实习,切实缩短课堂与实践的距离,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新模式。强化政府统筹能力,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采取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并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资源共享等多层面上,拓展校企合作深度。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分流,配足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2015年达80%,2020年达85% 。加强职业教育名师群体建设,2015年培养2名省级名师、5名市级名师,2020年培养4名省级名师、8名市级名师,区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名教师遍布各专业。
  (四)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和品牌
  结合我区总部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特色教育;配合我区“陶瓷文化工程”建设,把“服装”、“美陶”专业建设成我区职业教育的精品专业;充分发挥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大楼的硬件优势,按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高质量建设一批省市重点建设专业。
  (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教育发展趋向和禅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供优惠条件,与佛山科技学院共建石湾陶瓷学院。同时,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以上教育的专业特色相衔接,争取创办1所高职院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落实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独立建制,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公益性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服务,直接有效地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三新打造”、建设智慧禅城;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资源整合功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数字化终身学习方式,健全“全员、全程、全面”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模式,积极推进省级“示范性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加大政府对社区学校、成人技术学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建设学习型组织、社区、村镇,规范发展民办成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课程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学习型社区。
  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基本素质与个性特长并重的原则,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改革,引导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高效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探索各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重视幼小衔接,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加强中小学教育衔接,探索建立“小学-初中”以及“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学校教育共同体”。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互通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形成全方位开放多元育人系统。
  (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标准,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渗透入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大力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构建丰富多样的可选择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结合培育塑造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发特色精品课程。
  加大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和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
  (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文化引领、实践体验、潜移默化、全员育人”的现代德育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创建家校携手和谐育人新局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
  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定期公布制度,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
  加强美育力度,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加强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
  (四)开发培育各类教育特色
  注重挖掘传承学校传统和优势,完善提升各项已有的特色教育成果,开发培育新一批特色教育发展点。鼓励多所小学共同凝练特色,形成“特色群”,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开发深度。初中重点关注不同潜质学生成才途径的特点,注重创意技艺开发。高中在完善提升已有的学科优势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开发普通高中职业技能选修课程,探索普职融合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
  五、优化配置教育人力资源
  (一)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逢进必考的教师招聘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力度,多渠道、多手段吸引优秀人才。深化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优化教师竞岗和双向选择制度,强化履职考核和后续管理,建立“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和“不称职不聘”的教师聘任机制。逐步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评机制,以考评机制为切入点,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大区统筹调配力度,通过适度教师交流,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试行“带薪学术假期”,为优秀教师提供学术深造和社会实践机会。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禅城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专项评价机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主动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梯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教师培训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自主、便捷的专业培训渠道。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学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中小学与高校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育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名教师。深化落实任务驱动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提升名师工程效益。
  (三)改革校长任用与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校长竞争上岗机制,以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管理为切入点,完善校长绩效考评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基于校长职级制的校长薪酬制度改革。深化推进校长负责制,保证校长依法自主治校的权力。鼓励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办学风格,倡导教育家办学。实施名校长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名校长的辐射示范作用。
  (四)提升教育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重视区、镇(街道)两级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大力促进管理队伍在思想观念和工作重点上由管制监督向服务引导转变。完善镇(街道)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任用制度,制定任职条件,实施竞聘上岗制度,强化履职考核和后续管理。加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全区教育管理人员全员轮训,提高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加强学校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中层管理干部轮训计划,提高管理水平。
  (五)发挥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实家长培训经费,实施“家长培训计划”,加强优质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完善定期学习制度,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教育的作用,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向家长开放,提高学校管理的透明度,改善家校沟通与合作机制。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高标准完善和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终端设备,配足配好师生电脑,缩小全区学校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差距;探索无线网络等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络,教育网内实现“班班通”逐步向“人人通”方向发展;逐步推进智能教学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如数字化实验室、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室,推进电子白板进教室等;升级网络中心核心设备建设,提高教育网络监控防范能力。
  (二)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
  加强禅城区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建设,多渠道引进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名师资源库建设,完善区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加强虚拟实验室的引进,积极开发师生网络互动教学课程、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科普教育网络课程以及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等,加快“智能学习型禅城”建设进程。
  (三)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以“智慧校园”示范工程为抓手,全区学校分层分批完成以“校园e卡通”、校园智能管理系统、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智能互动移动学习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智能教育”工程;组织和培训一支人数充足、水平上乘、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推进远程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无缝接轨,使师生可随时随地随需进行无线学习,享受名师辅导;加强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及平台建设,满足全区市民的个人学习需求。
  七、大力强化教育文化建设
  (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导向作用,进一步扩大教育公益讲座的辐射面和影响力,邀请名家、名校长、名教师和知名人士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引导社会及家长形成科学教育观和人才观。完善禅城教育改革发展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共教育改革和发展信息,引导公众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供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家校沟通与合作,发挥学校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凝练学校组织文化
  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各级各类学校立足自身发展的传统优势与现实条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改革趋势和现代教育理论,积淀、整合、提炼“办学理念”、“办学风格”等精神文化层面的独特风格,并以精神文化指导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发展层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加强教育文化特色建设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学校从办学模式、课程教学、教育途径、学校管理等多方面选定切入点,以点带面,从局部到整体,形成整体学校办学文化特色。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结合醒狮、龙舟、粤剧、陶艺、剪纸等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深入扎根广府文化,完善提升现有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培育新一批乡土和校园文化发展点。注重禅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提炼,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八、扩大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动区域间基础教育交流与合作,重点推进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相关教育合作项目,同步推进广佛肇教育合作交流,完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积极开展与国内先进区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提高禅城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对外推广禅城教育发展的理念和经验,不断扩大禅城教育的区域影响力。
  (二)推进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拓宽国际教育交流。在深化推进与英国梅德韦市教育交流合作项目、佛山三中A-LEVEL国际课程班、“潜能教育”合作项目等已有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双语教育实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教育国际化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双语”师资培训等重点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报省涉外定点校,积极引进国际通行课程,努力开发国际通行文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在条件成熟的学校设立国际部,拓展职业学校海外留学深造、实习、就业渠道,努力建设1所与国际接轨、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民办学校。
  (三)深化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教育国际化由以单向输入为主向双向交流转变。巩固扩大我区在本地文化和传统特色双语课程建设方面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完善体现本地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传统特色文化输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我区国际形象。
  第三部分  保障机制和措施
  一、加强党政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与统筹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要;在财政资金、土地资源、交通设施、安全保卫等公共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需求,确保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在管理运作机制上,加强教育与财政、规划、国土、建设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保障教育事业内涵发展
  深化完善“以区为主,区、镇(街道)共同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区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力度,提高镇(街道)政府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发挥村(居)委会参与和支持办学管理的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校企合作、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加强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同管理,健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资源支持发展职业教育。
  健全教育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实施重大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和途径,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实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定期评估及评估结果公示制度,引导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优质项目、创新项目、特色项目和试点项目的督导与评估,引导、推动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加大督政力度,重点监督各级政府的基础教育投入行为,抓好教育重大政策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实施。
  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区、镇(街道)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020年财政性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教育资金的管理。对教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财政投入上,重点向义务教育倾斜,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优化财政资金配置, 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教育税收政策。深化教育与金融合作,探索金融支持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拓宽教育融资渠道,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大资助、扶持民办学校力度。
  四、优化规划实施环境,保障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加强教育规划的宣传工作,增强各部门对教育规划及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设立“校园开放日”,提高教育部门的开放性,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共同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建立教育系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预警和处置能力,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环境。设立规划方案实施管理机构,对规划的实行情况进行***和监测,对各镇(街道)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开展规划执行进度情况的检查与评价,适时调整规划的执行方式和策略。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8 21:01:29重新编辑
深圳黄田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固戍下围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凤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桥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凤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桥头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福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大洋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白石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伏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大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福永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宝安大道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富桥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大洋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怀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稔田村洋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富桥吉安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三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新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凤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宝安大道旁塘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宝祥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白石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高新技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选人用人检查组赴黔西南州检查工作
  2. 我州1日发放消防科普资料5000份
  3.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公务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 大山五措施抓烤烟生产
  5. 我州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地理标志管理实务培训
  6. 双滦区推进开放招商实现多元发展
  7. 全州残疾人全部免费加入新农合
  8. 兴仁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9. 安龙召开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会议
  10. 我州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秩序
  11. 全省无线电管理技术演练活动在兴义举行
  12. 肥乡区人社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全民参保入户登记工作
  13. 州教育局表彰101名教育先进个人
  14. 黔西南州召开第三季度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
  15. 我州国省干公路完成超限运输治理任务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促进全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7. 黔西南州召开全州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18. 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19. 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彰显活力
  20. 我州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推进节能减排
  21. 州审评组到兴仁县审评免疫计划工作
  22.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动员大会
  23. 陈鸣明在晴兴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调研时强调加速施工确保4月底全线贯通
  24. 我州召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
  25. 邯郸市工商局发布双十一消费提醒
  26. 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兴义工程点开工
  27. 黔西南州下拨4700万元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
  28. 我州技改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
  29. 我州工业生产继续向好
  30. 建好烟区基础设施推进示范区建设进程
  31. 黔西南州2019年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人民警察工作部署暨考务培训会召开
  32. 州档案局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33. 兴仁县人工草地恢复建设成效显著
  34. 临港开发区今年首个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建成
  35. 州委五届二次全会举行
  36. 晴隆开展煤炭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整治
  37. 全州职工12・4国家宪法日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举行
  38. 黔西南州失业保险临时性价格补贴全部发放到位
  39. 杨永英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40. 黔西南州121名志愿者圆满结束志愿服务
  41. 黔西南州社会消防工作获得省政府二等奖表彰
  42.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43. 金州大道连八方――我州高速公路发展纪实
  44. 兴仁县2010年高考中考联席会议召开
  45. 省人口计生宣讲报告会在黔西南州举行
  46. 县质监局春季农资打假行动拉开帷幕
  47. 顶效经济开发区社会救助渐成体系
  48. 黔西南州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49. 黔西南州召开专题会议做好下肢残疾居家儿童教育工作
  50. 我州出台进一步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和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51. 我县对2007年度州党政领导班子和州级领导干部满意度进行测评
  52. 我州代表团光荣出席贵州省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
  53. 陈鸣明州长参加州经贸局专题民主生活会
  54. 顶效开发区春运启动
  55. 州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同志在省党政领导干部座谈会上的精神
  56. 抚宁区五措并举圆满完成今春造林任务
  57. 黔西南州农业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58.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59. 黔西南(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60. 兴仁强化措施着力筑牢国庆安保防火墙
  61. 州科技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62. 兴义市整脏治乱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63. 兴仁第二季度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推进调研会召开
  64. 兴仁立足撤县设市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
  65. 我州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66. 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推动移民工作取得新进展
  67. 陈鸣明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动工业提速增效
  68. 我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推动两个负责制落实到位
  69. 我州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一法两规定的长效机制
  70. 黔西南州整治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启动
  71. 港口医院架起医患和谐连心桥
  72. 黔西南州慈善总会召开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73. 可开发利用的石漠化资源
  74. 望谟县用省级财政农业项目资金扶持库区移民建起不投饵网箱
  75. 我州统一战线赴宁波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76. 张政进一步深化政协同党委政府互动衔接
  77. 望谟县三措施深入开展灾情牵挂你我他千名党员进万家活动
  78. 州委组织部到兴仁调研
  79. 黔西南州农发行一季度发放315亿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
  80. 我州4年投入870万元解决政协委员84件民生提案
  81. 全州税务系统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三农发展
  82. 省考核评价我州实施知识产权情况
  83.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84. 望谟全力做好旱期疾病防制工作
  85. 我州对202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86. 汤向前到兴义现场办公解决万峰湖旅游公路建设困难问题
  87. 省知识产权局安守海副局长一行赴黔西南州开展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调研
  88. 我州实施西煤西用战略做强煤炭产业集群
  89. 103名外出务工人员乘温暖之翼包机返乡
  90. 我县隆重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91. 肥乡县三中学生成功入围全市中小学生成语读写决赛圈
  92. 龙刚到望谟视察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93. 陈洪宛加强协作量化进度推进项目早日投产
  94. 晴隆建起一批民兵科技示范园
  95. 全州红十字会34个募捐箱收到善款325万元
  96. 黔西南州召开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
  97. 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期间接受群众
  98. 杨健率调研组到我州开展同心帮扶主题月活动时强调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99. 陈鸣明慰问望谟册亨基层干部和贫困户
  100. 环保局送环保知识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