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珠府〔2021〕84号)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17日发表  

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4日


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粤府〔2021〕80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四区”叠加历史机遇,发挥珠海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以及同时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陆地交通相连的区位优势,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场地设施布局、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服务、社会组织作用、大湾区城市体育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推进粤港澳体育合作、发展运动休闲赛事,打造滨海运动休闲城市,精心构建体育事业与产业相贯通、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城镇与乡村相协调的具有珠海特色、运行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连续、优质的生命全过程运动健身服务,普及“主动健康”理念,推进科学健身,培养积极主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激发市民参与和观赏体育运动的热情,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效刺激体育需求,培育和扩大体育消费人群,提升珠海市民生活品质,服务健康珠海和体育强市建设,为珠海市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以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完善覆盖全市、功能齐全、均衡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体育成为市民生活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大生活内容。基本形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全面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格局;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体性体育竞赛规范化、品牌化,市民健身运动会的质量和规划显著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指导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和素养显著增加,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的全覆盖;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符合现代治理要求、组织完善、诚信自律的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成效显著,在活动领域行业内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广泛性,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显、治理规范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体系。

  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以2025年我市常住人口达300万计算),每万人足球场地不少于1.1块,市、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名以上,上岗指导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万人体育类社会组织(经主管部门登记和乡镇、街道备案)超过2个。全市体育产业规模达到与珠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广东省总体地位水平相匹配的规模。市民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3%,优良率达到55%以上。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6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

  1.推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扩容提质。

  全面落实珠海市体育场地设施空间规划(2016-2030),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充分用好珠海特色的滨海、沙滩、山地、海上、河湖、可开发的无人岛等资源,保障体育用地;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和综合高效使用; 制定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补齐区级体育设施的短板,推动香洲和金湾体育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配置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落实社区配套要求,新建居住小区要严格落实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准的现有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增加健身设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实现“提档升级”,行政村、自然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进一步丰富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全市至少新建成10个社区体育公园。全面推动珠海特色的滨海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市政公园和健身步道工程建设,构建“健走(缓跑)道+骑行道+登山(徒步)道”的步道体系,实现全市全覆盖。每个行政区完成2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建设,每个功能区完成5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建设,促进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产业升级等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符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2.因地制宜布局和配置体育设施。

  建成珠海市全民健身综合馆,进一步完善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功能。建成板障山、凤凰山、斗门黄杨山等山地步道和情侣路沿线滨海体育公园、格力海岸体育公园,实现通山达海、望海观山,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倡导市民健康生活提供载体。依托珠海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化提升绿道、碧道等,推进海上、沙滩、山地、河湖体育公园项目设施建设。将情侣路滨海健身道、凤凰山登山道打造成为省级、市级示范步道。

  充分利用山岭、荒草地、河漫滩等未利用土地,以及公园、公共绿地、河湖沿岸、城市高架桥底等空间,因地制宜布局和配置公共体育设施。借助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盘活、挖掘城市空闲土地及各类未利用土地。探索复合用地模式建设健身设施,支持与文化、教育、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整合共建。与文化、旅游、交通、环保等部门合作,利用旅游景区、环保工程等设计建设全域体育场所。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运动场所。充分利用河海湖等资源,推进水上运动项目设施建设。新建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办理供地手续。

  规划新建全民健身设施要充分考虑日常使用、群众活动、体育竞赛等多样使用需求及升级改造所需空间。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和碎片化空间,搭建绿色环保、可快速拆装、循环使用、可移动的装配式体育设施,创造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3.全面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公益开放服务和市场运营,形成能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维护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双向开放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校园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向社会逐步、有序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场地共享机制。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新建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在规划设计时,创造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引导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所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纳入这些单位社会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使用安全检查,确保满足开放要求、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

  4.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加大向社会体育场馆购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力度,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鼓励社会体育组织依托社区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和扶持体育俱乐部与场地主管部门,以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共同运营管理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场馆运营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亲民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二)优化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工程

  根据不同人群、地域、行业等需求特点,扩大群众全民健身活动的供给,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平台,丰富提升内涵品质,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生活化,实现全民健身活动的人群、项目、季节和行业的全覆盖。切实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科学办赛、安全办赛、精彩办赛。

  1.发挥市民健身运动会的引领作用。

  “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是珠海的特色和创新,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要丰富完善“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的内容体系、内涵品质,构建国际与国内相贯通、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城市与乡村相协调的更高质量的赛事活动体系。扩大活动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扩大覆盖率、提高参与度,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新引擎,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和支持全民健身事业,推动基层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2.打造赛事活动品牌。

  充分发展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继续培育群众参与广、社会关注度高和市场潜力大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整合串联自然人文资源节点,构建“海味”“山味”“滩味”“河味”和“潮味”的珠海区域特色运动项目布局。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评估机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档升级,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落实行政区“一区三品”,功能区“一区一品”、单项协会“一会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战略。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点推进和落实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打造环岛马拉松、环岛自行车赛、天沐河名校赛艇邀请赛等品牌赛事。重点打造香洲区风筝赛、斗门区龙舟赛、金湾区自行车赛、高新区球类比赛、海岛海钓等品牌项目,增强体育旅游体验及城市休闲运动功能。

  3.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和谐健身圈。

  构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空间体系,开拓陆域、水域、空域等室内户外、线下线上各类运动项目。培育和扶持足球、篮球、网球、排球(气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力大的单项赛事,发扬龙舟、舞龙舞狮、鹤舞、武术、毽球等岭南传统运动项目;结合凤凰山古道、东澳海关古道、斗门古道文化遗产线路建设持续开展古驿道+体育活动,推动马拉松、徒步、匹克球、击剑、高尔夫球、马术、户外营地等时尚休闲活动,支持冰雪运动和社会足球项目发展,推动健身气功项目发展。

  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发掘建设美丽 乡村体育之路。扶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乡村群众体育发展。广泛开展社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巩固共练共健社区体育和谐圈。鼓励基层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举办社区运动会。与广东省和国家的相关赛事有机衔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区域性、综合性群众运动会和节庆体育主题活动,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规范单项体育俱乐部建设,强化单项协会竞赛管理职能,构建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城市业余联赛和杯赛体系。根据职工、妇女儿童、少数民族、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健康需求,普及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身活动。贯彻落实珠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实施方案》,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健融合体育健身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创新促进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和监管机制,推动体育健身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4.特色开展滨海运动休闲活动。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丰富滨海滨水运动休闲活动体系。重点发展帆船、帆板、海钓、潜水等海上运动,大力推广赛艇、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试点开展海空联动的低空飞行项目,着力推动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滩地运动项目,形成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滨海滨水运动休闲活动体系,建设国际滨海运动休闲城市。

  (三)优化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程

  1.加强党对体育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更好地激发我市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全面推动党建入章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监督,全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自律建设。

  2.发挥体育总会的枢纽作用。

  把体育社会组织建在广大市民身边,建立以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单项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为骨干,以基层社区体育健身团队、草根组织、网络组织等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体育总会联系各方、凝聚力量、助推发展的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指导引领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健康发展。体育总会在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品牌赛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推动体育组织的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改革迈出实际性步伐。

  3.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公益改造。

  做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设计。实行分类指导,提升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对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采取给政策、给项目、搭平台、建机制等不同措施,引领和带动各级体育类社会组织志愿公益开展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活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公益体育服务,优惠使用公共资源。加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力度,政府向“接得住”“有志愿精神”的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各项公共体育服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科学化、公益化、规范化建设。

  体育总会要加强对珠海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和扶持,提升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战略规划能力、自我造血能力、营销推广能力。要提供培训、信息、承接项目、发展业务等咨询服务;要在组织战略规划、组织发展、项目申报、项目策划、项目筹款、活动举办、财务托管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要在组织架构上帮助体育社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提高体育社团自治发展、项目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助其改善管理,提升能力和组织绩效,提高体育社团内部治理水平和市场化竞争能力。

  4.加快市级体育协会社会化、实体化建设。

  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要厘清单项体育协会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强化单项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规范和领导运动项目发展、运动项目推广普及等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要在竞赛组织能力、技术培训能力、资源的分配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保持高水平状态。在竞赛组织方面,不断提升中、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力,努力打造单项运动的品牌赛事;加强与港澳在赛事方面联通合作,寻求与港澳地区长效合作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培训的同时注重提高俱乐部的教练员等负责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好俱乐部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在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上要科学化、公平化,根据俱乐部的各项特征进行资源分配,充分调动资源,形成多方联动的体育治理体制。

  市级体育协会的内部管理要充分民主、科学规范,在人、财、物管理上公正、公开、透明,提升自我监管和自律意识,提高内部调节机制,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相关业务标准、行业规范,提升规范化水平。

  鼓励和支持市级各单项体育协会建立服务平台,公开相应信息,做好相关服务,建立高效合理、类别清晰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及时了解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动态,让公众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完善组织的自治机制,健全相关奖惩办法、监督条例、问责机制、评估平台等,为市级体育协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5.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

  培育一批具有活力、管理规范的民办非企业社会体育俱乐部和面向青少年的社会体育俱乐部。完善体育俱乐部社会组织法人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体育俱乐部成为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依法自治的法人主体。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遵守行业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强化社会责任,推进体育俱乐部持续、快速、规范、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鼓励支持体育俱乐部依托经营性体育场所、体校、学校、公共体育场馆、运动训练基地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培训,为群众就近就便安全科学健身提供服务。鼓励体育俱乐部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培训以及对外交流,不断提高俱乐部人才规划管理、团队建设、赛事活动组织等能力。

  (四)优化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工程

  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体育专业院校和省以上体育专业专项组织的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扩大队伍规模,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等级结构,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力。积极引导各体育社会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体校教练员、体育院校毕业生等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市民提供公益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指导率,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为依据进行等级评价。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和交流活动,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水平。

  2.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新水平。

  继续推进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体育设施规范使用、小型赛事活动组织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帮助市民掌握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识和热情。经常性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提高市民参与达标测验活动的积极性。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国传统养生运动,开展“城市减重计划”。开展科学健身的线下指导与线上指导相结合模式,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易于推广的居家健身方法,丰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科学健身方法的选择,促进人人掌握科学健身的技能。

  3.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强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组织建设,坚持竞争机制,谁做得好谁志愿谁优先,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各区均建成“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有条件的街镇要建立体质监测站,鼓励和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开展体质测定工作。从场地、人员、器材、经费等四方面保障,为全体市民提供标准化体质监测服务。扩大体质测定覆盖人群,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加强数据测试与评价的监督管理,提升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的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指导站运行效率。参与国民体质测试人员100%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运动健身指导服务。

  4.大力推进体卫融合。

  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珠海”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体卫结合创新发展,继续实行具有珠海特色的健身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合并培训发双证制度,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医学指导,实现体育部门与卫生部门资源共享。在医疗系统推广“运动是良医”的行动计划,推动“体卫融合”纳入医院评级的指标体系中,要在医疗系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在科学健身行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将参与时长纳入继续教育学习时数。推进科学健身进医院、进健康小屋,推动社区医院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并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开具运动处方。加强体卫融合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发挥体育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对从事初级卫生保健的医生进行职后教育,发挥医生对群众参与科学健身的推荐、咨询和指导作用。发挥科技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的引领作用,研制针对常见慢性疾病、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运动指导方案、处方库,提升群众科学健身的效果和安全性。

  (五)优化完善体育文化建设工程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普及全民健身文化,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和文化符号,为体育运动注入更多文化要素。塑造特区特有的体育精神,凝结特区城市文化精髓。以各类赛事为平台,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推动体育文化的可视化。依托现有电视频道、新媒体、平面媒体和体育总会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媒产品,让现有体育传媒的内容产品和传播形式更加丰富。推动体育文化的故事化。挖掘精彩的体育故事,讲好体育故事,传播正能量。推动体育文化的生活化。让体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百姓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用体育滋养精神和心态。让网球、帆船帆板、沙滩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融入特区里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成为市民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

  (六)优化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建立体教思想、目标、资源、措施融合的“一体化”青少年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珠海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制度,有条件的学校提倡每天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与“双减”政策相配合,持续开展体育冬、夏令营等青少年品牌体育活动,落实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开展课后服务,促进青少年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稳步提高。鼓励中小学聘用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担任校外体育辅导员,推进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推进珠海优势特色项目进校园,在普及基础上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进一步推动社会化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并依托学校资源,有条件的区应积极设置青少年业余体校,推动青少年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制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办法。经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同意,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可以在全市、全国范围内招收体育特长生,拓宽学校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的招生渠道,打通学校招生选才面单一狭窄的瓶颈,构建幼小中大衔接有序的“一条龙”完整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实施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开展针对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充分融合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学生体育单项锦标赛和青少年儿童锦标赛,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七)优化完善体育产业升级工程

  营造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激发包括国有、民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活力,盘活各类体育资源,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鼓励公共体育场馆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支持引进高水平重大赛事,吸引国际、全国性、广东省体育组织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培育或赞助知名赛事、场馆、俱乐部等体育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公益性群众健身消费。支持相关机构或社会组织举办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和体育博览会,培育一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新载体,鼓励企业参与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和运动休闲特色项目。推进索卡体育文旅综合产业基地建设,包括足球训练中心、服务中心、康养休闲中心、VIP训练和游艇运动中心,成为集竞赛、休闲、健身运动于一体的足球特色休闲健身旅游和国家级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发展海岛体育+旅游消费。探索开发具有山地运动探险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群众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康复医疗等大健康产业,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

  (八)推进大湾区城市体育新融合

  积极争取2025年全运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竞赛项目落户珠海,通过承办全运会竞赛项目向全国展示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成果、宣传珠海城市形象,推动珠海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深入高质量发展。参与搭建大湾区全民健身合作平台,增强区域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协助提升大湾区体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质体育生活圈。充分利用珠海的场馆、人才、产业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滨海运动休闲赛事中心,与大湾区城市共同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办好中国珠海WTA超级精英赛、珠海网球冠军赛(ATP250)、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珠海作为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创办更多独具特色、高端、差异化品牌赛事。

  认真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珠澳体育合作框架协议》《珠海市体育总会与中国澳门体育总会体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等要求,加强与澳门体育的交流合作,实现珠澳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澳门居民使用公共体育场馆、参加市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体质测定等公共体育服务同等享受市民待遇,促进珠澳两地体育和谐共进、共同发展。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牌赛事,加强大湾区区域城市体育社会组织合作交流,鼓励开展多样化的体育交流,促进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增强我市软实力,提升珠海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根据国家、省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全市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全民健身、足球改革发展、青少年体育等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力度,做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的任务分解和督导落实。对照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模范县(区)创建标准,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与全民健身的动力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增强全民健身财力保障,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通过珠海市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体育***公益金要根据国家规定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政府发展全民健身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支持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工作,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结构、绩效与全民健身发展目标相匹配。按规定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水、电、气价格不得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按规定落实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场馆等税收政策优惠,切实创造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发展的条件。

  (三)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加大对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基层体育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义工的培养。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按规定落实好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工作。坚持基层服务导向,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社会体育特派员制度,畅通全民健身人才流动渠道,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

  (四)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

  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对全市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

  完善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沟通、反馈平台,优化全民健身基础数据信息统计。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移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融入全民健身服务管理,提升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定、运动处方、志愿服务等基本信息服务。推广公共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打造智慧体育示范场馆、智慧健身步道。加强体育场馆智慧化升级改造,鼓励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进行设计运用,形成集体育场馆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完备的服务保障和高效的运营支撑,重点围绕智慧观赛体验、智能赛事服务、智慧化场馆运营等场景等关键环节,提升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水平。依托“粤省事”等平台建设“珠海全民健身”专题服务,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场馆(设施)使用率查询、公交指引、地址导航、场馆预约(预订)、赛事预告、门票购买等全方位、全体系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支持与高校合作提升技术创新科研力量。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列入政府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地推动工作落实。把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确保有效推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区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强化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动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短板弱项,细化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二)加强监督指导

  建立健全实施计划监管考评体系,推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积极开展绩效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加强对全民健身重点目标、重点项目的过程管理,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在2025年对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做好计划执行职责的部门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督查和评估,每年对本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情况进行评估,2025年上报全面评估报告和评估核心指标数据汇总表。

  (三)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全民健身宣传新矩阵,线上线下齐动员, 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应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全民科学健身意识。充分挖掘全市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品牌特色,有效整合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杨自力赴蓬溪调研现代农业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2. 安居区委巡察机构成立首轮巡察工作启动
  3. 安居区集中开展整治小金库专项行动
  4. 旺苍县政务服务中心110月业务量同比去年大幅上升
  5. 中秋小长假旅游收入稳中有升
  6. 16月遂宁住宿餐饮市场回暖
  7. 雷云管昭督导安居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8. 中国科学院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周例会召开
  9. 燕子乡召开了2012年工作会议
  10. 遂宁市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做到五落实
  11. 200吨年高纯茶多酚开发项目简介
  12. 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学习推进会
  13. 罗孝廉带队检查春运安全工作
  14. 雷云施瑞昶调研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15. 书香中国遂宁阅读季暨经典诵读活动昨拉开帷幕
  16. 遂宁启动两心创建十百千工程
  17. 遂宁市旅游局局长付华勤督查旅发大会项目建设进度
  18. 遂宁市被命名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19. 县人口计生局四措施助力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20. 杨颖寄语遂宁市参加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代表
  21. 胡铭超深入大英县老虎坡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22. 张华镇采取***方式治理河道采砂
  23. 今年前七月遂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4. 蓬溪县多措并举助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
  25. 市政协开展政协委员企业大走访活动
  26. 遂宁市中医院积极投入灾后救助工作
  27. 遂宁奋力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
  28. 船山区加强食药监管筑好安全防线
  29. 鼓城乡多举措抓好烤烟烘烤工作
  30. 市人大常委会督导市城区缓堵保畅工作
  31. 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干部职工会议
  32. 县物价局大力推进商品房明码标价工作
  33. 抓生产拓市场万福食品早春忙
  34. 蓬溪县召开2017年度征兵工作会议
  35. 吴相洪到射洪县督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36. 射洪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召开第十四次常务会议
  37. 旺苍县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助农增收
  38. 300件康复辅助器材进残疾人家庭
  39. 鼓城红叶节迎来游客高峰
  40. 吴相洪安排苏家沟村矮垭口村脱贫攻坚全覆盖督查工作
  41. 道路受损当务之急保畅通
  42. 遂宁市建成首批16个食药安全科普站
  43. 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米佳丽喜获科普之星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44. 船山区召开脱贫攻坚会议审议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45. 大凉山彝族风情歌舞彝彩在安居区上演
  46. 我县召开涉农补贴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
  47. 端午小长假遂宁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48. 射洪县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49. 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优质服务获好评
  50. 射洪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
  51. 射洪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十次常务会议
  52. 我县农机年检审抓出特色
  53. 新年上班第一天船山区举行升国旗仪式
  54. 省政府安委会巡查遂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反馈会召开
  55. 遂宁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召开
  56. 船山专题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57. 县环保局多措并举加强核与辐射监管工作
  58. 杨自力遂发展努力打造百年企业
  59. 安居区召开经济指标开门红工作推进会
  60. 县房管局积极贯彻我县党代会精神
  61. 射洪县首例违法排污责任人被拘留
  62. 安居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全区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63. 农建乡六举措深入开展626国际禁毒日法制宣传
  64. 省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走进遂宁
  65. 周鸿调研射洪县纺织企业党建工作
  66. 旺苍拟投资2个亿打造新型商业圈
  67. 省国土厅调研大英县土地整理项目进展情况
  68. 县环保局与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举行共创绿色消费联谊活动
  69. 安居区委召开三届八次全会
  70. 安居区召开创模考核验收动员大会
  71. 尚武镇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
  72. 遂宁市级领导率队走基层送温暖
  73. 张列兵深入之江高新企业调研
  74. 蓬溪县委十三届40次常委会召开
  75. 张韬率队开展防汛值守及地灾隐患点检查
  76. 刘晓晨调研遂宁市党史工作情况
  77. 四川省第三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开幕式在遂举行
  78. 河东新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走出一条三方共赢新路
  79. 杨自力加强隐患排查推动防汛减灾工作落地落实
  80. 嘉川镇召开信访维稳工作会议
  81. 市政府决定春节期间对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金
  82. 我县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83. 安居供电分公司撑起全区迎峰度夏保护伞
  84. 肖霞视察第五届四川农博会遂宁展馆蓬溪优质农产品
  85. 省委宣讲队送课到大英
  86. 安居多措并举助推江淮汽车配套项目入驻
  87. 大英县委常委杨成平调研柏岭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推进情况
  88. 张华镇贯彻县两会精神规模化建设核桃产业基地
  89. 蓬溪县十届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召开
  90. 市领导分别率队开展贫困户退出抽样核查和贫困村退出验收工作
  91. 遂宁扎牢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篱笆
  92. 船山探索流动人口卫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
  93. 县领导带队赴成都开展农业项目招商
  94. 县房管局三措施切实抓好减负治乱工作
  95. 县环保局实行四个一线切实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96. 蓬溪县2018项目年工作会暨一季度经济指标会商联席会召开
  97. 射洪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8周年庆祝大会
  98. 安居区首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业揭牌
  99. 近30年的会计档案清理鉴定告一段落
  100. 射洪县委书记蒲从双看望慰问县委机关春节期间部分一线值守干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