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鞍山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10日发表  

防震减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是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鞍山的重要举措。为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据《关于开展编制全市十一五行业、部门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通知》、《关于印发辽宁省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辽发改规划[2006]24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05]1号)和《关于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鞍政发[2005]38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全市防震减灾领域发展、审批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和安排投资的依据,同时指导各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划防震减灾发展规划。

一、十五防震减灾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回顾

十五计划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辽宁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鞍山抓住中国地震局十五项目,建设辽宁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契机,较好地完成了地下流体改造工程、信息化、强震台建设等任务,使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防震减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一是改造建设鞍山地震台,由岫岩、海城子台组成形成了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由原来的2.0级提高到1.5级,岫岩、海城地震多发区监测能力已达到1.0级,地震速报能力由原来的15分钟提高到10分钟。二是完成了岫岩、海城两个数字化地震观测手段和一个地下流体观测点的建设任务,新建和改造数字地震前兆观测9项,占观测项目总数的55%。三是建设了由4个子台组成的数字化强地震台网,填补了我市强震观测的空白。四是开展了城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震害预测工作,进行了危险性区划研究。五是建立并完善了执法机制、法律保障、监督机制,加强了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和指导,防震减灾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六是完成了鞍山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电力改造和后期收尾工程。七是地震预报实践仍居全国全省同行业领先地位,未出现虚、漏报事件。八是加大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法制宣传的力度,科普宣传和法制宣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九是完善了鞍山市防震减灾监控指挥中心部分地震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和应急指挥设置,及时编制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提高了我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能力。

十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布局不尽合理,台安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现有的地电、地磁观测手段受到环境干扰;地震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GPS)等开发空白,地震监测效能下降,没有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深井观测系统,全方位立体地震监测还是空白。二是防震减灾法律建设滞后,执法力度尚待加强。三是农村民居普遍不设防,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合农村民居的建筑技术和标准。四是防震减灾工作进展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差距明显,县级地震工作机构和群测群防工作面临挑战。五是缺乏科普宣传基础设施,综合防灾能力有待加强。六是全市地震救援能力不高,缺乏志愿者队伍、救援专职队伍和设施。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须切实加以解决。

(二)我市未来地震危险性预测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地震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据我国地震专家预测,2006-2020年我国大陆可能发生10次左右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在我国大陆西部,大陆东部地区存在发生多次6级地震的危险,东北地区可能发生接近7级地震,地震危险严重威胁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省是地震灾害较为频发的省区之一,根据我省地震活动规律推测,2006年至2015年正处于第五活跃期,将发生2-3次5-6级中强以上地震。而我市又是地震多发区,地震形势非常严峻。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经专家认为,有10多条长度5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活动断裂,6级潜在震源区7个(见***)。

沈阳至大连的整个辽东半岛地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尤其是有可能发生5.5级左右地震的危险区:海城-岫岩排在首位,其次是盖州-金州地区、丹东-鸭绿江口地区、沈阳至开原地区。近十年来,我市平均每月发生150多次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2.9级地震160多次,3-3.9级地震70多次,4-5级地震1次,千山地区小震群活动也频繁,并多次发生有感地震。同时我市还是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的重工业城市,连年被确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从现有资料分析,我市将面临较为严重的震灾威胁,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我市一半以上地域位于高烈度区,特别是岫岩、海城处于地震危险区,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表示的(烈度VII度)。城市建设面临着潜在的地震灾害威胁,将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迅速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防震减灾的需求分析

1、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强烈需求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地震监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防震减灾需求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国家要求加强防御各种灾害的安全网络建设,建立灾害预报预防、灾情监测和紧急救援体系,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加强地震测绘等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的部署,进一步健全地震监测工作体系,加速全市现代化地震立体观测台网建设,切实提高地震监测服务于地震预报、防震减灾、社会进步和公众需求的能力,是我市未来地震监测事业的重要任务。

2、防震减灾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防震减灾战略由局部的重点防震向有重点地全面防御转变,地震监测台网布局仍然需要调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建设、公路建设以及高压输电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对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所长期依赖的地表观测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地震观测项目被迫停测,造成许多珍贵观测资料在空间和时间上不能连续,一些渴望获得重大突破的科学研究工作前功尽弃。近年来,由于观测环境恶化,各种干扰因素增多,我市地震台网的短周期地震监测能力也大幅降低。岫岩台、海城台测震的放大倍数由10万倍降到5万倍左右;鞍山台的放大倍数也由10万倍降到6万倍以下。传统监测已无法避开各种干扰。国内外关于地表与地下的地震观测效果的研究表明,将地震观测设备安置在数百米或更深的井下,观测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在厚沉积带和强地表干扰的地区,将传感器放置到井底基岩处,观测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为克服地震观测中的地表浅层干扰因素和观测条件缺陷,发展井下地震综合观测技术,建设深井观测台网,是全面提升我市地震观测技术水平的迫切需要。

3、深井综合观测是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市长期以来的地震观测研究预报工作都是在浅地表进行的,深入地下进行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观测,一直是地震观测研究的追求目标。深井观测可以较好地克服干扰问题。做法是将宽频带的地震计、倾斜仪、应力仪、地热、水位、水氡和其他化学成分观测仪等组成的综合观测系统,放在同一口井以获取不同物理量的信息,还可以按照科学需要,不受是否有基岩出露的条件限制,自由布网,解决地震监测高密度需要的布网问题。这对研究地震机理,捕捉震前和震后地球物理、化学场的变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的减灾意义。

二、十一五防震减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根据***防震减灾工作总方针和省震情及地震灾害趋势,结合我市市情、社会发展要求和省政府新时期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确定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十一世纪的前几十年,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给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必然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样的宏观环境决定了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防震减灾工作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援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法制和科技,大力加强地震预报、震灾预防工作,基本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提高全市应急救援和抗震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健全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建设信息指挥中心,对全市地震台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增加观测密度,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水平。还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提高域外地震预报成功率,尤其是短临预报要有新的突破;同时,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我市特色的群众性地震测报网络,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专群结合,不虚报、漏报地震。

2、尽快建立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

实施紧急救援是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方面,目的就是为了在震灾发生后能尽快地抢救生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地震紧急救援是分秒必争的工作,应本着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具有鞍山特色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逐步配齐相应的技术装备。开展地震救援训练,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落实救援专项资金,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应急储备管理制度。

3、严格执法,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防御体系

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工作,完全可能大大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加强抗震设防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开展城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震害预测工作,探测新区地震活动断层及软土地基分布,进行危险性区划研究,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防震资料,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特别是重大工程,在选址、设计、施工等环节,必须依法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使我市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此外,一旦遇到突发震情,保证能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并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以免出现惊慌失措、社会混乱现象,切实减轻震灾损失。

(三)主要指标

为实现总体目标,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实行全面防御,全方位的预测、预防、救助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为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分别制定如下指标。

1、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鞍山市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1.5,岫岩、海城地区达到ML≥1.0,定位精度小于,震源深度精度小于;地震速报能力缩短到5分钟;开展地震预警工作,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施的地震预报。

2、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我市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的重工业城市,应完成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基本完成三县、四城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确定工程性震害防御对策措施,选择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进行地震预警试点,建设市县二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内选择几个镇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民居示范工程,切实提高民居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建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在三个县、四城区各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面提升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3、提高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和政府应急决策管理水平

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覆盖全区域,破坏性地震参数确定后,30分钟内指挥系统全面运转,提出灾害预估意见,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全市及三个县建立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自救互救组织,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法制体系建设,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系统演练;震后24小时内使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在城乡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逐步使我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4、健全防震减灾法规和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保障防震减灾战略目标的实现。

市内有关部门应加强防震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定期参加编制全国与区域地震区划图等标准,并适时对相应的地方标准进行修订。

三、十一五防震减灾发展战略及主要任务

(一)发展战略

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战略是,通过五年的努力,以岫岩、海城地震多发区为重点,以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并实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以全社会参与为依托,尽快形成共同防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提升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加强包括测震、前兆和强震动观测在内的地震监测网络建设,实施地震监测台网。进一步完成对一些观测项目的数字化改造,新增强震、水化等项目,对观测室进行装修改造,对观测场进行技术完善,对场院围墙、道路等进行修缮,对供电、供水、供暖、变压器、避雷等线路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对基础、生活环境进行相应美化。

2、加强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和防御能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防震抗震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主体的应急指挥系统。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对市区、岫岩和海城完成地震活断层探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害;组织完成三县、四城区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确定工程型震害防御对策措施;对水库、易燃、易爆、易泄露有害物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除险加固;对重大的科研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建立地震预警试点。

3、开展农村民居抗震示范工作

重点解决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问题,研究民居抗震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对民居的规划和选址进行指导。制定我市地震危险区地震安全民居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加以执行,普及抗震防震知识、开发适用农村民居建筑技术并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适时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提高农居建筑施工质量,开展防震设防示范。通过农居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推广,切实提高农居建设工程抗震能力,大幅减少农村地区地震死亡人数。

4、完善地震应急体制,建立救援救助体系

根据国内外的大震实例经验,震前制定好应急预案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尤为重要,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措施、应急预案的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尤为重要。县(市)、区要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信息保障;加快市级专业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地震应急物资的储备网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依据各级政府改革后的变化及时完成对三县、四城区政府、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调整和修订,完善体系,并有计划地抽调卫生、消防、公安等部门进行模拟演习,以检验我市的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5、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我市作为全国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应在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在物资储备中,应注意储备足够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救援设备和专用救生器械。

6、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十一五期间,我市作为重点监视防御区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针对部分群众地震常识匮乏、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的现状,深入持久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由地震部门牵头,传播媒体、文化教育部门参与,按照适度、稳妥和科学的原则,宣传地震知识,同时在地震应急期间,开展流动宣传,各级地震、教育、科协等部门及城市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计划中,在三县、四城区各建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宣传防震减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基层宣传员的培训,组织防震减灾宣讲团,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讲活动,逐步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大家知道自己居住的土地并不太平,随时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安居。通过宣传唤醒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度、参与度。

7、积极创造条件,建成新一代防震减灾信息和指挥技术系统

在全面完成地震观测台网优化和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和快速响应能力;加大力度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完善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建立流动地震现场指挥系统;建立地震工作专用的信息网;建立健全本市防震减灾数字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健全地震紧急处置信息平台,全面提高我市的地震监测数据传递效应和应急快速响应能力,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紧急救援指挥提供信息保障。

8、加强法制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防震减灾法制化建设,做好地方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加大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辽宁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等法制法规力度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加快防震减灾地方性法规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期间通过人大出台《鞍山市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尽快制定安评工程项目范围,以便依法开展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理顺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加强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法律实施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9、社区志愿组织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帮助社区群众掌握防震、避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组织志愿者队伍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志愿者行动可以有效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弥补专业救援力量的不足,行动和时间上的延迟。灾后实施及时、有序的自救、互救行动,当专业救援力量到达之后,由志愿者配合开展进一步的人员搜救、抢救等工作,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10、海岫地震遗址保护

1975年海城7.3级和1999年岫岩5.6级地震,都是成功预报的震例。 由于,震前提出了临震预报,震后防御措施得力,抢险救灾到位,极大地减轻了人员和财产损失。按照******在2000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关于要加强保护文物古迹和地震遗址的指示精神,加强地震遗址保护工作,开发旅游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直观生动的教材。同时对于研究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1、课题研究

开展好西鞍山水化观测手段的国家中青年地震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城市震灾防御课题鞍山子课题二期工程。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和标准体系建设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社会需求,逐步完善立法工作,保障防震减灾决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加强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能力;解决法律实施问题,保障防震减灾法规的贯彻落实;开展普法宣传,营造防震减灾大环境;加强防震减灾技术研究,并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二)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我市作为重点监视防御区,要加强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建设,实施防震减灾的管理体制的创新,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实现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三)实施人才强化战略

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防震减灾科技队伍、行业管理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鼓励机制、流动体制和保障机制,克服人才的匮乏,尤其基层台站人才,知识结构更需要充实和调整。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防震减灾科技队伍,一支高水平的从事防震减灾事业管理的行业管理队伍,一群精明强干的防震减灾执法队伍。

(四)建立与防震减灾工作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根据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和我市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需要建立和完善稳定可靠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将防震减灾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为防震减灾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与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相适应。

探索建立非公共财政的防震减灾和渠道,拓展社会捐助,探索建立社会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地震保险相结合的防御救灾与重点资金投入机制。

五、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一)规划的重点

为适应我市201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为《鞍山市地震安全系列工程》,其主要内容为:

1、鞍山市地震综合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

十五期间建成的有四个子台组成的地震台网,承担着全市地震监测及省内有感地震的速报任务。但是,台网一直是单套设备运行,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全市地震立体监测台网,提高观测密度,对观测系统全面数字化改造,储存备用仪器设备,全面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和水平。

2、前兆观测技术改造项目

⑴水化学观测

鞍山地震台、海城地震站增建水化观测;岫岩地震台水氡观测增加备用设备。

⑵地形变观测

鞍山地震台、海城地震站的竖直摆倾斜仪观测设备要分批更新改造。

⑶电磁观测

台安地震站地电观测线路由架空改造为地埋;

台安地震站大地电场观测加大改造力度。

台安地震站站址搬迁应尽早实现。

⑷建立形变观测网

海城站增设地应力观测手段。

⑸鞍山市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设备更新

十五期间,我市地震监测监测指挥中心建设规模性有所开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成熟,十一五期间内,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补充。

3、标准化台站建设

国家地震监测主干台网是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科学研究的观测实验基地,是世界性地球科学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式管理,能对全球性地球物理场提供连续、可靠、高质量基础科学数据,为减轻地震灾害、开发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灾害性事件研究,为防震减灾事业、国防建设、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鞍山地震台与岫岩地震台,通过十五的建设已经初步进入省级主干台网的先进行列,但还需在人才培养、科技人员结构、观测条件、观测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十一五期间投入改造,使其早日成为国家标准化台站。

(二)震灾预防

鞍山市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老旧房屋和工业建筑较多,城市总体抗震能力较差,供水、供电、交通和通讯等生命线工程系统是的抗震薄弱环节;能源、化工、水利等重大基础工程的兴起,增加了地震次生灾害的潜在危险,高新产业的出现给地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鞍山市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从市区穿过(历史上该带曾多次发生7级和8级地震),全市现有断裂10多条。另外,1975年海城发生过7.3级,1999年岫岩又发生了5.6级两次破坏性震群。近期千山小震活动较为频繁,资料表明,鞍山地区仍存在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当然,面对地震人类并非束手无措,只要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抗震设防,在新建城区规划中充分考虑防震减灾这一重要因素,尽量避开地震活断层、软地基等地震危险区段,就会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地震造成的损失。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几乎毁灭了整座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震前它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而其中4%实施了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则免遭毁灭;又如,新疆乌恰老县城建在古河床上,1985年7.4级地震使县城严重毁坏,新县城重建前,按照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要求,认真开展了选址工作,在坚硬地基上重建新城,至今,虽然也经历了多次强震,新城区却安然无恙。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立足震前预防工作,通过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震灾预测及辅助对策系统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特别是新建城区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当我们的城市面临地震灾害袭击时,就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鞍山市地震活动断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断层的快速错动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下面的活断层引发的直下型地震是对城市安全和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是由活动断裂引发的,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值得注意的是,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与活动断层分布及特征密切相关,活动断层及其附近的破坏往往最为强烈。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最近指出:城市建设要注意避开活动断层。鞍山市是一个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老、旧房屋和工业建筑较多,总体抗震能力较差的超百万人口大工业城市,开展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鞍山地区活动断裂的探测,查明断裂的分布与活动习性,给出活动断裂的危险程度及防御对策与措施,结合地震活动性研究,判断鞍山市的地震危险性。其主要包括:

(1)市区活动断裂探测;

(2)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城区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

(3)基于GIS系统综合防御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2、鞍山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预警指挥系统建设

自2000年防震减灾监控指挥中心的地震预警指挥系统,有待开发建设。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由于没有安装防灾预警系统工程,致使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损失惨重,遇难者总人数超过20万人。而我市又临近黄海、渤海,全国最大的郯庐断裂距市区仅。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建立健全本市防震减灾预警指挥系统,是当务之急,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3、鞍山市核心区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

生命线工程系统是指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休戚相关的工程系统。主要由管网生命线系统、交通生命线系统、电力生命线系统和通信生命线系统等组成。城市遭受地震袭击时,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不仅使城市陷于瘫痪,而且往往引发水灾、火灾、暴发疾病等一系列严重的次生灾害,给城市带来惨重的灾难。

鞍山市城市生命线系统较大,同时又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其抗震能力有着较大差别,是城市抗震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于鞍山这样一个具有发生中强地震构造背景的重工业城市,进行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由于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技术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十一五期间应首先完成供水和供气生命线系统工程震害预测。

此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供水、供气管网及其元件运行情况调查,评价其主干线、主网络、主要环节的地震可靠性,并识别其抗震最薄弱的环节,进而提出防震减灾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1)供水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供水线路及建筑物震害预测;供水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供水网络抗震防灾措施;

(2)供气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供气线路及建筑物震害预测;供气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供气网络抗震防灾措施。

4、鞍山市震灾预测及辅助对策系统建设

震前可靠地估计灾害,并采取防御措施,震后迅速掌握灾情,并采取有效救护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有效的手段。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破坏性地震实例说明,最佳救护时间是震后3小时之内,延误了这个时间会加重灾情。实现合理的震前预防和震时救灾,关键是准确地进行地震灾情预测和评估,并根据其结果提出辅助对策建议,为防震救灾提供科学依据。震灾预测及辅助系统的建立,能圆满解决这一问题,并由此建设震灾预测及辅助对策系统,对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是十分必要的。

此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备而巨大的动态数据库和开发智能分析软件,对任一可能发生的地震(预想的或预报的)都能预测地震造成的灾害,并提出减灾救灾辅助对策,同时这一系统还可用于城市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1)信息、数据系统建设;2)震灾预测及评估系统建设;3)防震救灾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5、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

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让群众掌握一定的防震、避震、救灾技能,增强心理素质和鉴别地震谣言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对鞍山市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有着重大的深远意义。

防震减灾宣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坚持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原则,使人民群众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保持社会稳定。

由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具有长期性、社会性和必要性的特点,为了实现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建成以市科普基地建设为中心,辐射各县(市)、区基地网络。基地的建设,将按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与分析的专业特点,以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展示现代地震学科的发展。同时,以模拟真实地震等形象手法向群众宣传、普及地震自救、互救等求生知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府对人们生命的关注。

6、海岫地震遗址保护

海城地震距今三十周年了,可是当年的地震遗址、遗迹多在岔沟、毛祁山上,孤山河床上。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破坏的因素,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崩塌崖面、崩滑体、地裂缝、陷坑等遗迹已所剩无几。根据国家有关地震遗址和有关文物古迹保护条例规定,保护海城岔沟、毛祁山上、孤山河床上纪念碑等地震遗址,保护1999年岫岩地震遗迹,是为了增强人们防震救灾意识,重温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激励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对警示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地震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紧急救援

地震应急救援是分秒必争的工作,有关资料表明,如果被困灾民第一天得到救援,救活率可达80%以上;第二天内仍可达到33%;但到第五天就只有7%左右。当我市遭受地震袭击时,为了有效地实施紧急救援,当务之急是启动紧急救援体系。

1、建立紧急救援队伍。

按照一队多用、专群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在我市建立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适应大中型建筑和易燃易爆设施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紧急救援的需要。配备特殊手段和设备,如简易高效的吊装拆卸设备、生命探测仪器等,并经常性地开展地震救援训练。这支队伍应由地震局和消防局负责组建,市建委、电业局、卫生局、公安局、人防办、有关大中型企业及驻鞍部队给予配合支持。

2、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的储备系统。

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应划拨专款作为地震应急专项储备资金;地震部门会同财政局、民政局有计划地将地震应急工作所需的设备、专用救生器械,以及应急水源、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相应的储备管理制度。

(四)规划项目投资估算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资金来源于省、市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争取其他方向的资金。规划的重点项目投资估算为2480万元。其中,地震综合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0万元,大城市及城市群地震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190万元,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资估算570万元,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由农民自主解决,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六、十二五远景展望

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做好十一五计划,还应对2015年、2020年进行规划。

一是建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专业队伍,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体系,监测技术全部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争取地震短临预报有新的突破。二是建立地震灾害预防、预警系统,研发地震灾情预测、评估以及辅助救灾决策系统,查清城市断裂、软地基等城市防灾不利因素的分布,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完成乡村居民安全工程建设,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三是建立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提高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系统,引进必需的救助设备,完善地震紧急救援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科普设施的结构和功能,使科普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五是通过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使全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并使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总体水平居于国内大城市领先行列。

七、规划实施起止年限

该计划分2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2010年,对各种观测手段的深井观测技术和场地结构进行研究,筛选实施深井观测的区域和采取的观测方法。对于已经成熟的技术方法,开展深井观测台网建设,并形成观测能力,完成服务于深井观测的数据处理中心。

第二阶段:2010-2020年,全面实施深井观测内容,完成深井观测的目标。

本项目的实施最直接的效益是提高我市防震减灾整体能力,充分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项目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为建立健全我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经济效益:井下地震观测信噪比将得到显著提高;在厚沉积带和强地表干扰的地区,观测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为克服地震观测中的地表浅层干扰因素和观测条件缺陷,发展井下地震综合观测技术,并建设符合我市的深井地震观测台网,是全面提升我市地震观测技术水平的迫切需要。因此,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科学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我市的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将有助于检验和发展基础科学理论,提高人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科学认识。本项目的科技成果将填补我市在这一领域的许多空白,进一步缩小研究的差距,极大的提升我市在省内的学术研究地位。


***:
***.doc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2 03:24:04重新编辑
布吉镇南岭龙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创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勺妈领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振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木棉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木棉湾鸭秋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百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雪象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雪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粮食集团布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上水径申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又一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禾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白鸽隆华年华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三联坤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办坂田社区大光勘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西郊和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上李朗联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南岭龙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吉华路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中信华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细靓村嘉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布沙路大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丹竹头仙桃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夏早禾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茶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吉华路406号灯芯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监督
  2.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香港举办
  3. 南山分会场收看***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4.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第一批面试合格人选和入围体检人选等有关事项公告
  5. 汕头市澄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项目(项目编号PZH019B039)公开招标公告
  6. 深圳市台风白色预警
  7. 南海休渔昨结束我市渔船出海开捕
  8. 盐田从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从紧筑牢区内外严密防线
  9. 南澳县领导深入后花园村开展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调研活动
  10. 汕头市物价局财政局地税局关于价格调节基金申报缴纳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11. 关于规范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安全评价类中介服务机构的通知
  12. 市作风办牵头对濠江区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督查回头看
  13. 龙华区委统战部赴河源紫金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14. 车购税委托代征服务本月起推行
  15. 盐田区召开座谈会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16. 汕头国检局服务提速又一新举措——原产地证注册实现网上审批
  17. 省政府召开春运安全工作会议传达胡春华批示精神马兴瑞主持会议并讲话
  18. 市政协党组书记林洁到盐田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19.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70243号建议答复的函
  20.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华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金融业分项实施细则的通知
  21. 龙华区成功举办2017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食品安全百科节
  22.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
  23. 汕头有了唯一一家24小时书店
  24. 汕头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成交公告汕公资地202012号(HQ)
  25.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如何发展人大代表现场视察支招
  26. 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西段)实施半封闭交通管制通告
  27. 我市大中型客货车司机请注意五一后初领证者每年审验一次
  28. 我市规划在金砂东路建设钢结构人行天桥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30. 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办理延至9月底
  31. 汕头保税区突出三个优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企业注册登记呈现量质齐升良好发展态势
  32. 引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为质量强市提供龙华经验
  33. 提供学位630个盐田建设规模最大幼儿园即将启用
  34. 关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拟调整情况的公示(20210518)
  35. 喜大普奔3月18日下午粤东唯一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36. 汕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采购医疗设备招标项目(07241301D11N0088)的中标公告
  37. 汕头内海湾南岸夜景照明一期(山体及鸡心屿)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第二次)
  38. 梅沙街道精彩亮相全国森林小镇评价体系研讨会
  39. 区园促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40. 南澳县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景区管理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41. 关于调整汕头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42. 南山区纪委(监察局)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43. 广东省物价局新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
  44. 濠江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量化标准规定
  45. 广东省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告
  46. 百年历史街区焕发新生机盐田区十约中英街品牌推出
  47. 中国鞋靴陆续采用新检验标准
  48. 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盐田人大代表监督预算执行
  49. 李晓春肥缺岗位上坚守廉洁清白
  50. 关于2011年汕头市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的通知
  51. 汕头市教育局直属汕头金中海湾学校汕头市卫生学校进入高校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公告
  52. 关于申报2017年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奖补资金的通知
  53. 龙华区召开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现场会
  54. 盐田区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相关会议精神
  55. 我市出台措施促民企做优做大做强
  56. 空气质量每周点评5月1日7日
  57. 市行政服务中心下月调整工作时间方便群众
  58. 观湖将存量违建全面纳入安全监管
  59.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1月1日起施行)
  60. 关于印发汕头市残疾人联合会汕头市妇女联合会汕头市财政局关于守护天使——关爱单亲(失亲)残障少年儿童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61. 汕头市2021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到中共汕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实践面试有关事项公告
  62. 汕头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
  63. 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的公告
  64. 汕头市社保局贯彻关于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账户记账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解答2015114
  65. 全球战疫全球累计确诊逾1116万彭斯团队8名特勤局特工感染
  66. 戏聚星期六演出信息
  67. 龙华携手华为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68. 立足财政工作精准普法——市财政局举办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培训班
  69. 濠江区第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七次会议
  70. 潮阳区组织收看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电视会议
  71. 南山区第六轮巡察各巡察组全面进驻巡察组联系方式公布
  72. 澄海区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报告会
  73. 长平路红领巾路金环南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74. 最新一周盐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鲜出炉啦
  75. 杨建精神财富高尚情操敌不过真金白银
  7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16:04
  77.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21年公开招聘公告
  78. 汕头国地税从通办到联办降低征收办税成本
  79. 大浪时尚小镇将举办面料流行趋势发布秀
  80.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81. 盐田区再推29项重点改革项目全力打造盐田改革名片
  82. 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调研小组莅汕进行专题调研
  83. 金平区域内市政道路加铺沥青罩面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第一标段)
  84. 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2021年度)
  85. 2020深圳网络盛典举行龙华区宣传系统揽获八项大奖
  86. 购买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87.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汕头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的公示
  88. 警惕国外疫情严重广东严防输入性疫情多地措施升级
  89. 第十五届海洋文化论坛开幕首届盐田海洋图书奖鸣笛启航
  9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3115236
  91. 我市出台方案治理侵占规划用地的建设行为
  92. 澄华工业区北侧区间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
  93. 我市组织企业参加第28届华交会
  94. 上海黄浦区政协副主席程霄玉到盐田调研城市更新工作
  95. 两个月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逾6万宗交警部门力保客运交通安全
  96. 大浪街道办事处关于龙华区2020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有关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97. 汕头市市政工程维修中心移动式沥青搅拌设备采购项目(采购编号PZH012A006)的成交公告
  98. 深圳市龙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第15号)
  99. 夏天头号杀手出没请注意警惕并提高防范
  100.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做好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