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灯火点亮深圳文明之光

最美人间四月天,书香馥郁胜花香。4月24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城市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深圳作为城市代表,以《阅读,让城市更美好》为题在论坛上发言,向全国分享了深圳对阅读的高贵坚持和以阅读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经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多年来,深圳以书香城市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涵养现代城市文明,以书筑城、以城筑梦,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阅读赋能,臻善市民文明素养
“读书对于城市文明的意义巨大。一座城市除了市容市貌,市民素质也决定了这座城市形象的好坏,而素质是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提升)的。”不久前,89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王蒙做客深圳。
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全民阅读的城市,深圳最早以条例形式制定全民阅读法规;连续23年举办的“深圳读书月”累计举办阅读文化活动超1万项,吸引2.4亿人次参与,成为一项别具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据统计,2022年深圳成年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94.2%。“以阅读丈量世界”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秦文冲,通过阅读实现个人梦想,激励着许许多多的深圳人。
在深圳,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通过倡导全民阅读,以文化人,让崇文、尚智、向上、向善内化为市民的文明自觉。
从阅读出发,但不止于阅读。深圳持续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等六大行动,实施“文明第一课”进基层计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阅读推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
“去金龟自然书房,在醇香的咖啡中,在精美的甜点旁边安静地读着书。”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这样描绘在深圳的阅读体验。高品质而又富有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在深圳并不鲜见:洪湖公园荷仙岛上的“孤岛图书馆”,抬眼便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唯美画面;与大海仅“一步之遥”的灯塔图书馆,窗外的碧海蓝天让人仿佛置身梦境;“书香驿站”将图书馆搬进大运公园露营地……
近年来,深圳致力于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阅读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这只是深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建设逾1000座公共图书馆(室)、700多家书城书吧,出台《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加快打造第二图书馆、湾区书城、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开展“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打造“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启动特色文化街区创建,出台《深圳特色文化街区管理办法》……在2022年公布的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中,深圳在全省21个地市中蝉联第一。
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深圳正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塑造与深圳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推动市民的文化幸福感成色更足,获得感更可持续。
阅读涵养,引领现代城市文明
在深圳的文化地标之一中心书城里,有家24小时书吧,营业15年来灯光从未熄灭。这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感到惊喜,“我很希望夜间有个不关门的书店,在下班以后去那里读一两个小时的书,其实是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夜生活方式,他们可以阅读、交往,书店也能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大载体。”
阅读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24小时不打烊书吧的存在,承载着阅读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以深圳读书月为代表,深圳晚8点、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涵养城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精神,不断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它们持续多年、守正创新,与城市发展相伴相随、同频共振,融入城市文化血脉、刻进城市文化基因,如春雨般滋润着深圳的城市文明。
从阅读开始,深圳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滋养城市文明气质。未来,深圳将进一步擦亮城市书房的亮度、守护城市文明的温度,为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深圳代言”。
建设海洋强国的新视角思考 吴松营新作《海洋中国》出版发行
由著名报人、岭南文化名家吴松营撰写的专著《海洋中国》,新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悉,这是广东省文史馆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吴松营是原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兼党组书记、原深圳特区报社长兼总编辑,现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吴松营早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尽管他长期在新闻媒体拼搏,蓝色海洋仍然是其不弃的课题。特别是他退休后痴心不改,搜集整理大量的研究资料,并以八十高龄写成《海洋中国》一书。
该书从全球视野追溯人类海洋历史,解读海洋中国面临的世纪课题,揭示该研究的现实迫切性。作者开篇阐释: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五大洲就像漂浮在无边无际海洋上的方舟,人类离开海洋就不能生存与发展。中国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1.4万多公里;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这着重提示人们,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不能忘记祖国的蓝色国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专著引导读者打开眼界看海洋,紧跟***的战略部署,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该书系统推演海洋学科的理论链条,辨析海洋中国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该研究的专题逻辑性。该专著5章20万字,以历史、事例、人物、数据为研究支点,分别阐述教训、觉悟、奋起;大陆、海洋、复强;海权、海军、海威;竞争、惜时、实效;南海、海南、南疆。以历史脉络提炼一个个海洋概念,并以逻辑顺序去排列推论,构成这部专著的整体。譬如讲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史略,揭示其都曾是海洋强国而成为世界强国,据此判断“只有海洋强国,才是世界强国”。还有东汉以风帆助季风航海,唐宋造船技术领先世界,明代郑和曾经七次出海,中国人的远洋巨舶曾经驰骋于万顷碧波之上。证明“中国也曾经是海洋强国”。并针对“国际大通道,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等等专题研究,提出海洋中国的新视角思考。
帆书《知识进化论》龙华开讲
23日晚,《知识进化论》2023樊登年度主题演讲,在龙华文体中心体育馆开讲。此次演讲以“答案,在书里”为主题,由帆书APP创始人、畅销书作家樊登遴选“十年十本人生书单”,凝聚2022年阅读精华的52本人生答案之书,给大家带来心灵、个人成长、亲子家庭等方面的新知启发。
“书籍带给我们的推动,就是一种风帆的力量
助力,能让我们前行更加顺畅。”活动当晚,樊登开场直奔主题,拉开了“十年十本书”的“人生书单”
帮助读者在书中寻找“人生之问”的答案。除樊登外,现场还邀请三位“超级书友”,知名文化学者郦波、央视前主持人徐俐、著名演员张静初等纷纷登台分享阅读经历与人生智慧。为将阅读的声音传到各个角落,此次主题演讲还在全国设置了32个分会场。
从2023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深圳书城龙华城举行,到如今樊登与他的大咖书友来到龙华,两场盛大的文化活动,在龙华引爆共享知识狂欢,展现了书香龙华的文化魅力。
据悉,自2020年龙华区打造“龙华城市书房”项目以来,短短的两三年间,书房数量成倍数增长。这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营新模式,让龙华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书香建设之路,真正实现“转角遇到书,书房在你身边”。
南京·深圳阅读交流中心揭牌
4月23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十八届南京读书节启动活动上,“南京·深圳阅读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旨在进一步深化双城文化交融共建。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南京是“文学之都”,两座城市一直保持着文化层面的良好合作关系,常态化交流活动收获累累硕果。
2020年,“‘文学之都’遇上‘阅读之城’”主题活动在南京举办,深圳与南京签署双城合作协议,充分调动两地文化资源和创新力量,为双城的资源互动共享创建基础。2021年,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举办“当设计之都遇上文学之都:深圳·南京的文化对视”活动,四场文学家与设计师对谈互动,在中心书城落户“深圳·南京图书交流之窗”,再一次巩固双城交流成果。
“南京·深圳阅读交流中心”的建立是对深化全民阅读倡议的积极响应,代表着南京和深圳将紧跟时代浪潮的新元素、新理念,进一步深化城市间交流合作。两座城市以阅读作链接,以文学为纽带,继续创造互利共赢的城市间关系,扩大两地文化内涵的影响力。
百年古荔林“梅林书院”免费开放
梅林书院坐落在古荔枝林中,四周荔林环抱,环境优雅。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深圳公园再添新书吧,藏在百年古荔枝林中的梅林公园“梅林书院”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了。据悉,深圳大力推进“复合型、生态型、生活型”公园建设,目前,市区公园已共建成各类书吧(含图书馆及图书角)52个。
梅林公园是一个以荔枝林为特色的城市公园,公园古荔区保留了近千株原生态的百年古荔枝树,梅林书院就坐落在古荔区荔林中,四周荔林环抱,环境优雅。
据介绍,梅林书院所在地是梅林公园的办公楼,为向民众开放更多共享空间,市公园管理中心通过合理调配,将梅林公园办公楼一楼改造提升,与深圳市福田图书馆合作共建打造了梅林书院。书院为福田图书馆分馆,总面积约700平方米,现有藏书15000余册,内设文学区、综合区、少儿区、特色区及电子阅览区五大功能区域,可提供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移动借阅、自助借阅、电子书刊阅览、网络信息浏览、数据库查询、少儿文献借阅、亲子阅读推广等服务,并可在深圳市福田图书馆总馆和其他分馆实现通借通还。
梅林书院开放时间暂定为:周二至周六9∶00-12∶00,14∶30-17∶30,周日、周一闭馆整理书籍,公众节假日另行通知。市民游客可通过“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公园深圳”服务微门户预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