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海雀的一棵树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1月21日发表  


    砰的一声,大自然放下一块雄奇壮美的高原,贵州!

  见到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一张黝黑脸膛刀刻斧凿,一双凛然威目正气逼人。一座雕像。一尊雄魂。与各族人民化为一体。凝立。眺望。沉思。诉说。

  老人与历史——

  苦在前头

  云雾缭绕,奇峰连绵,山路弯弯,深谷流泉,风光如画……

  开窗见美景,出门临高峰。其实,很多自然美景后面都隐藏着历史的愁容:贫困与艰难。“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石头山,羊肠道,浅表土,漏水地,小块田,存不下的雨水哗哗流进深不可测的地下溶洞。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贵州的历史:穷!几千年来秦皇汉武、夜郎君主、土司酋长,无论怎样的英雄,都没能拔掉贵州大地盘根错节的穷根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到这里的时候,一户农家分得六块田,绵绵细雨中,女儿和父亲兴冲冲上山数田,女孩扔下斗笠,用手指点着,数来数去却只有五块。另一块呢?父亲笑眯眯地说,在你的斗笠下面呢。女孩哭了。这是一个传说,却从侧面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苦和穷。

  何人何时能拔掉贵州的穷根子,成了穿越千年的历史悲问。***执政后,这份渗透辛酸和血汗的考卷放到了所有共产党人面前。正如穿着补丁棉裤的***在进京前夜所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这是一场“大考”。

  曾经,苦与穷、泪与血,造就了烈火怒潮般的革命贵州。

  文朝荣小时听老辈人讲过,被数十万***军队围追堵截的红军路经这里时,死伤累累,疲惫不堪,一声“打土豪分田地”却喊亮了穷人的天!乌蒙山下,赤水河畔,乡亲们世代传唱着一支悲伤的歌谣:“买上一尺遮羞布,肩膀要当脚板磨!”如今红军来了,他们的歌一夜之间变了:“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儿上战场……”贵州数万名各族儿女呼号着参加了红军,仅毕节地区就有五千多人入伍。新中国成立后,毕节没出一个将军——他们大都战死了,活下来的没几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贵州出兵六十五万多人,他们穿短裤、踏草鞋、戴斗笠、背大刀,冒着漫天风雪远征到上海、武汉、南京,直至缅甸,死拼到底。日本***曾惊呼,在淞沪战场上,中国的“草鞋军”把上海变成了“血肉磨坊”。

  战争,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巨大牺牲证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那时的共产党人,每人都懂得这个大真理。所以,他们制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律……

  文朝荣记得,毕节解放不久,身穿军装的工作队进了赫章县的海雀村,一个大胡子老八路笑呵呵地告诉他,娃儿,我们在邻村办了个小学,你可以去读书识字了。他急哭了,用彝语说,我家没钱啊!

  不要钱!

于是,这个十多岁的光脚娃爬山越岭,在油灯下读了三年小学。因为生产队急需记工员,他不得不终止了学业。请记住,从共和国草创之初到改革开放中期的数十年间,贵州山村绝大多数学生娃都是光脚走进校门、走出校门的。“流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我们走出大山多远,娃儿赤脚翻山的苦,父母拿不出学费的泪,破麻布裹着的课本,还有父老乡亲期待的目光,都不能忘,忘记就是背叛!

  海雀村是苗族和彝族的聚居村,文朝荣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个文化人,第一个会说普通话,第一个识文断字,第一个读红头文件,第一个铁心跟共产党走的人。距离赫章县城近百公里、藏在大山窝里的海雀村曾被称为“苦甲天下”,全村海拔两千三百米以上,长年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坡田薄土,包谷只长半米高,结一个小棒子,村民戏称田鼠也要跪下才能啃到。一年四季,家家户户一季包谷三季野菜,许多人家连盐巴都买不起。男人们衣衫褴褛,女人们的裙子烂成了麻条。霜雪满天的冬季,四面透亮的“杈杈房”(窝棚)里,乡亲们钻草铺、盖秧被,和牲畜们挤在一起睡,为的是老黄牛的呼吸可以带来些微微的暖意。六十二岁的村民王学芳告诉我,他十三四岁还没穿过裤子,那年月“山上只要没毒的都找来吃,大便像小便一样稀”,“一袋炒面、十个鸡蛋就可娶回一个媳妇”。

  政府发一次救济粮或衣物,海雀村就得大哭一场。村民要,干部也要,“狼多肉少,分不下去啊!”村委会上,火爆脾气的文朝荣说,这是救命粮,不能搞平均,不能撒芝麻盐儿,“救命粮一定要给那些最穷最饿的人吃”。他铁青着脸,逼着干部让。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好些人家都有四五个娃,最多的有九个。谁家都吃不饱,谁都让不起,村干部蹲地大哭。文朝荣吼道:“我带头!咱别忘了,红军打仗时干部冲在前头,现在干部要苦在前头!”苗族老奶奶安美珍家几个月不见粮食粒儿了,锅里只有一点野菜,而且发了霉。文朝荣来了,“砰”的一声把一袋包谷放到地上——那是他让出来的救济粮。老奶奶活过来了,活到今天,九十三岁了,瘦小、结实、驼背,像半截老树根。去年家里杀了两头四百多斤的猪。就这样,文朝荣吼了四次“干部要苦在前头”,喊了四次“我带头”,先后让了四次救济粮,让得老婆哭孩子叫,让出一个皮包骨的铮铮硬汉,让出一个响当当的共产党员,让出一个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村支部书记。这件事上了当年的《人民日报》。

  千年穷困,十年浩劫,一穷二白的贵州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各级干部们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海雀村成了全县有名的填不满的“大深坑”,政府愁,干部怕,路途远,村民多年没看到干部的身影了。1984年,数月的大旱和低温让毕节地区的饥荒愈发严重。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走访了几个县后,又来到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沉痛地对他说:“我领你去看看村民的穷日子吧,我这个支书干得不好,不争气啊!”两人转了三个村组、十一家村民。这里的赤贫和饥饿让刘子富深感震惊,一篇报道急电中央:

  贵州省赫章县各族农民中已有一万两千零一户、六万三千零六十一人断炊或即将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四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三个月的盐,四个人只有三个碗,已经断粮五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全家五口人,断粮五个月了。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一下就惊呆了,大娘衣不蔽体,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一走动就暴露无遗。见有客人来,大娘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难为情地低下头。

  ……记者在海雀村一连走了九家,没发现一家有食油、有米饭的,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屋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由于吃得差、吃不饱,体力不支,一天只能干半天活。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外逃,没有一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

  数天后,即1985年6月4日,刊有这篇报道的《国内动态清样》放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写字台上。这位出生在穷困陕北的老革命家、红区创始人之一,一定读得很激动也很沉重。老人做出如下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文电传贵州。1985年7月24日,刚刚就任省委书记几天的***指示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紧急调拨大批粮食和救援物资,星夜兼程运进毕节各县。海雀村欢声如雷,那里的炊烟有史以来第一次变得如此饱满、温馨,飘散着米面包谷的袅袅香味。同时,***亲自赶往赫章县等地,走访了许多村寨。看到那里到处是秃山野岭,土地贫瘠,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干部群众的意见。结论是明确和严峻的:靠救济解决不了贫困,让山绿起来,让土肥起来,让水留下来,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大计。这是一个悄悄的重大的启程:科学发展观思想就这样在毕节大地上起步了。1988年,经***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旨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毕节试验区”宣告成立。

  贵州,终于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

老人与时代——

  走在前头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迅速传遍贵州大地,老支书文朝荣的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霍地亮了!1986年春节前的一天,他在村干部会上提出,要发动村民上山义务种树。大家怀疑老支书的脑壳儿进水了,周围几座大山全是光秃秃的“和尚坡”,都绿化了要干几辈子啊!文朝荣说,我们的山本来是绿的,为什么现在成了秃山?为什么我们的田亩越来越薄?粮产越来越低?为什么我们穷得穿不上裤子?因为我们世世代代把树砍光了当柴烧,再这样下去,子孙后代连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村民代表会上阻力更大,许多人七嘴八舌叫,不行!山上有我们很多地,粮都没得吃,种树能填饱肚子吗?

  文朝荣说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才能喂牲口,有牲口才有肥,有肥才有粮。我们必须豁出去,坡地本来打不了多少粮,干脆种树!

  有村民站起来大喊,我们的女人裙子都烂成麻条了,让她们光屁股上山啊?

  文朝荣说,亏你还是个爷们儿呢!把你的裤子给女人穿,你找块麻布围上就行了!

  村民们哄地笑炸了场。

  几天后,无论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无论骂娘的还是抹眼泪的,个个破衣烂褂,草鞋斗笠,都让文朝荣轰上了山。那些亲手把自家地刨了的村民,像死了亲人一样跪在地头直掉泪。但不管怎样,哭归哭骂归骂,许多年来文朝荣一直铁骨铮铮,苦在前头,办事公道,大家都服他,信任他。上山时,文朝荣走在前头,老伴和三个大孩子跟在后面,小女儿扔在家里托付给老人,常饿得哇哇哭喊爹妈。工地上,有老大娘饿昏了,有男人累倒了,有孩子冻哭了,有很多人动摇了,文朝荣黑着脸教训干部:“天大的难,地大的难,干部带头就不难!”可眼看村民累成这样,他能不心疼吗?文朝荣风风火火跑下山,把家里的一点点存粮倒空了,把二女儿文正巧准备坐月子的一百多个鸡蛋“偷”来了,又跑到区政府含泪要救济要支援:“要是山上饿死累死一个,我这辈子都活得不安宁啊!”区政府很感动,吃的穿的都送来了,村民们举着锹镐,用苗语、彝语、汉语,一起跳脚高喊“区长万岁!”这时候,文朝荣默默站在一边,默默抹着眼泪。我们的父老乡亲,多知道感恩啊!

  山高路陡,天天饿着肚子爬山谁都扛不住。为节省体力,春寒之夜,村民们经常围着篝火,盖着烂衣,睡在星星底下草窝里。连续四年,衣裙越来越破了,胡须越来越长了,三个春节大年夜,村民们都是在山上过的,喝的是山沟水,吃的是洋芋(马铃薯)、包谷菜团子。苗族、彝族的青年男女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太阳出来照半坡,哥和妹来栽树多。哥在前面挖坑坑,妹在后面盖窝窝。”那热闹景象,仿佛一个来自夜郎国的古老部落凯旋,出现在当世……

  海雀村史无前例的“栽树运动”(当时还没有“退耕还林”的说法和政策),就这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轰轰烈烈地坚持下来了。这是全省第一个自发、自觉、自费的“村办绿化运动”,应入贵州史记。1986年,海雀村造林八百亩。接下来的三个大冬天,有经验也有自育的树苗了,又展开更大规模的造林大会战。经统计,四年间海雀村共造林一万三千四百亩。进入新世纪,国家制定了退耕还林优惠政策,村民们能得到补贴粮款,积极性更高了。十多年拼下来,周围几座石山秃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绿化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均拥有林木十五亩,全村每年享受退耕还林补贴二十四点八万元,林业价值达四千多万元,人均五万多元。这是村民义务造林得到的“意外横财”。

还有一件大事,记挂在老支书的心头:计划生育。他痛切地体会到,村民极度贫困,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也是人多地少形成的。村民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形成一代代的恶性循环。他大会小会、苦口婆心搞动员,可村民们怕“开肠破肚”,吓得一听计生人员到村就满山遍野躲,好多孩子都是“超生游击队”在山洞密林中的“运动战”中横空出世的——出了娘腹一声哭,落地睁眼见天空。

  千年习俗,乡野痼症,少造人比多种树还难。老支书知道,这项国策要执行到底,干部必须走在前头。他动员只有一个男娃的大儿子文正全率先节育,给全村树个榜样,小两口哭了几次躲了几次。老支书说:“我是村支书,说话连你都不听,哪个还愿意执行?”文正全和媳妇揩干眼泪,领回了全村第一个“独生子女证”。从夜郎国到共和国,这是海雀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很震撼。后来文朝荣的二儿子文正友生了一男一女,也节育了。

  老支书有底气了,脚板咚咚响,到了有两个女儿的苗民王兴全家。

  你要是再生个男娃,亲不亲爱不爱?他问。

  自家的儿,能不爱吗?王兴全抽着烟闷头说,他知道老支书***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文朝荣拎起他家的小半袋包谷糠粒儿说,再生个娃儿,就给他吃这个?你爹妈生了你兄弟姐妹七八个,哪个过好了?哪个能养老?你爹最后是饿着肚子走的,后事是我给办的。娃多嘴多,越多越穷,这个道理你应该想得通。一通话说得王兴全心服口服,节育了。

  海雀村几个村寨很分散,分坡隔谷。那以后,文朝荣夜夜提着马灯挨家做思想工作,有人劝他用村委备的手电筒,他说,电池四角钱一对呢,一个来回就用完了,舍不得啊。

  中国改革办了两件最伟大的事情:物质生产由“计划性”转为“市场化”,人口生产由“市场化”转为“计划性”。从多造林到少造人,老支书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头,起了表率作用。新世纪以来,海雀村没发生一例政策外生育,这在少数民族村落,是开了一代新风。

  ——“地膜覆盖”“定向移栽”等多项科技种田的技术和种子引进来了,老支书带头试种示范,包谷亩产从两百斤蹿升到五百斤。全村二百零八户人家开始了杀猪过年的好日子……

  ——1985年,村小学的杈杈房快塌了,五个读书娃又变成放牛娃。老支书卖了家里的牛,带头捐款捐物,动员全村翻盖了新小学,木板当课桌,石头当坐凳,交不上学费的村里垫付,不送娃娃读书的罚款。2009年,海雀村开天辟地出了两位大学生王光全、王光祥,全村像过盛大节日,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一直送到山路口……

  ——海雀村地处高坡,人畜饮水要从深谷挑上来,一条扁担、一个猪槽子,从秦皇汉武时候一直用到21世纪。老支书带人上山到处钻洞找泉,胶鞋磨破了两三双,骨头磕碰得鲜血横流。终于,一条管线飞流直下三千尺,家家吃上了“自来水”……

  如此尘封千年的艰难环境,仅靠老百姓的肩膀硬扛是扛不动、搬不走的,需要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需要党的群众路线和干部的脚步真正打通“最后一里路”。许多年来,来自省、市和中央的滚滚暖流不断涌向毕节试验区,涌向海雀村。在中央统战部的部署下,远在北京的台盟中央对口帮扶海雀村,十多年来,他们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八百多万元,把这个古老村寨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花园村”。粉墙乌瓦,花树成行,文化中心,超市商铺,还有小学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如花朵一般的孩子们……

老人与海——

  干在前头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说的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老渔夫,在大海风暴里与一条巨大马林鱼搏斗不休,当他终于把鱼拖回码头时,这条大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一副骨架。老渔夫所获无几,他的奋斗精神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大海的风浪与考验成就了那位坚忍不拔的老渔夫;大山的险峻与磨砺成就了贵州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

  老支书有不离身的三件宝:镰刀、背篓、笔记本。2000年,五十九岁的老支书退休离任,又当选了“名誉支书”,按国家规定不拿村干的津贴了。可老人依然还像在任上,天天拎着镰刀,背上背篓,揣上小本子,四处爬山巡看他最心爱的华山松、马尾松林子,检查三个护林员的工作。每天两次,来回数十里,“出门天不亮,回家月亮上”。在村里遇上什么事儿了,还要说几句,吼几声。村民都把他当“老革命”一样敬着爱着,说话都听,听了都办。有趣的是,老支书教育人的水平日见提高,发火骂人则是改了再犯,犯了再改,而且只用苗话和彝话——普通话一向是用来开会的——骂也听着亲切。

  2013年春,劳苦一生的老支书病倒了,前列腺***,动了手术。眼瞅着身体越来越弱了,老人家要求家人扶着他上山再看一次林子。走不动了,儿子便背起他。蓝天丽日下,漫山坡的林海青翠苍郁,花草芬芳,松香扑鼻,斑斓的翠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老人动情地抚摸着一棵棵高大笔挺的华山松,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以后你们要护好这片林子啊,”他对身边的村干部和儿子说,“这是全村老百姓的心血汗水,也是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啊,我死了也会惦记的……”说着,老人泣不成声,泪水纵横。

  那是他心中一片永远的绿海,老人与海,永不分离!

  2014年2月11日,七十三岁的彝族老支书文朝荣与世长辞,全村失声恸哭,天也哭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安葬的日子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周围几个村子的数千名老百姓都赶来了。大家强烈要求,每村出八个人,一村抬一程,都送送敬爱的老支书。跟在后面的人群排起了绕山过谷的长队,泪水哭声洒了一路。九十三岁的苗族老奶奶安美珍走不了远道了,在路口拦住灵柩,老泪纵横说:“老支书,你累了一生,这回好好歇吧……”

  风雨兼程数十年,一个彝族老农民,一个村支书,面对困难“苦在前头”,勇于改革“走在前头”,投身建设“干在前头”。文朝荣在人民心里走成一个路标,站成一尊雕像,活成一座丰碑!中组部追授文朝荣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专程到海雀村考察,高度评价了文朝荣的事迹和贡献,省委号召全省干部“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文朝荣一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伟大精神,如今已成为全省干部和四千多万各族人民心中长久回荡、铿锵有力的座右铭。

  其实,文朝荣的精神代表的就是“贵州精神”。贵州很穷,贵州又很富——这里的人民具有超乎寻常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这里的“文朝荣”不止一个,而是千百个。

  ——大方县红岩洞寨地处高山坡,下河提水有五百米深。苗族村支书杨明旭号召全村上山开凿悬崖,把山头泉水引进村,村民们热烈响应,呼啦啦上了工地。没想到一次爆破死了三个人,所有村民都打退堂鼓了。杨明旭不吭声,每天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悬崖上,继续凿,那孤独的锤声叮当叮当响彻山谷,敲击着村寨的心扉,十天、二十天、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有村民忍不住了,哭着嗓子喊,老支书是为我们好!不能让老支书一个人干,不怕死的跟我来!历时整整五年,水渠凿通了,杨明旭将第一瓢水,含泪洒在牺牲的三个村民的坟头上……

 ——胡索文,一个老农民,年轻时家里困难,没有蒸饭家什,他跑到林子里偷伐了一棵小杉树,挨了公社批斗,他不得不亡命天涯。第二年回到村里,老婆跑了,地也没了。胡索文只好在山林里开了一块荒地度日。这时候,他想起了那棵小杉树,觉得很痛苦很内疚,决定“种树还债”。三十年过去了,胡索文独居山里,从壮小伙儿变成弯腰老人,整整种了四百多亩杉树林。临终前,他把全部林地捐给了国有林场,说“这是我欠国家的……”

  ——杨文学,行走在贵阳的“背篓”,靠卖力气挣了十三万多元,回到家乡打算建新房。老父亲说,咱村出山路不通,你还是给大家修条路吧。修了半截没钱了,杨文学又背上背篓,村里二三十位青壮年齐刷刷站出来说:“我们跟你一起去背!”这支“背篓军”悲壮地踏上了征途,杨文学和村民们“背条大路回家乡”的壮举轰动了贵州也感动了贵州……

  ——青年农民李进进城打工,靠勤劳和诚信当了小包工头,攒了五十万元。想到小时读书难,他想为家乡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可父母还住着茅草房,他问父母,这笔钱为老人家盖新房还是捐建小学?父母说,我们才五十多岁,还能干活儿,给村里孩子们建小学吧。五十万元全捐了,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昂然崛起……

  在贵州,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文朝荣”,都是高山上的一棵松,大地上的一面旗。他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辽阔广大。他们的决战意志像大海一样涌动不息。他们用汗水足迹,在大山里书写着“老人与海”的壮丽人生。

  2014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听取了贵州代表团的讨论发言。之后,他重温了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1985年的批示,并动情地说,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那里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干部一定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才能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的常态,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不可阻挡的必由之路。在贵州,老支书文朝荣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正在激励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向着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呼啸猛进;在中国,海雀村变为“花园村”的壮丽史诗,将更大规模地书写下去。

  那时,落地生根的“中国梦”,一定是一片花海啊!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3 17:58:09重新编辑
坪山镇埔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江岭路赤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汤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江边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福安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区横岗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2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3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6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9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3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龙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银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三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横坪东路935号大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旱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樟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四联排榜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公安部调研兴仁综治工作
  2. 顶效开发区四大措施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3.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琼到新房子村调研
  4. 狭道变通途
  5. 兴仁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6. 迎国庆保安全――望谟县消防大队进行拉网式消防安全大检查
  7. 望谟县开展夜间错时检查确保两会期间消防安全
  8. 兴义市300余名党员参与向阳社区义务巡逻
  9. 兴仁县田湾乡四招抓党建促发展纪实
  10. 晴隆国税去年减免税费780万元
  11. 兴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世霖带队开展元宵节消防检查
  12. 兴义各小学举行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演讲比赛
  13. 晴隆县建成两家社区微型消防站
  14. 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15. 州人防办新年工作突出早和实
  16. 普安县青山镇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17. 普安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会
  18. 州委组织部对州安监局领导班子及州管干部进行考核
  19. 粪便倒入排洪沟被处罚款60元
  20. 兴仁建行举行答谢客户会
  21. 兴仁加大种草养羊扶贫政策宣传
  22. 望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活动
  23. 兴仁县举行新增事业人员面试考前培训会
  24. 安龙县木咱镇高产竞赛引导农户向科技要增收
  25. 兴仁放马坪肉羊原种场建设项目建成投用
  26. 鹧鸪园村乡村旅游示范点进入实质性规划期
  27. 组织专题讨论查摆四风问题
  28. 今年兴仁西瓜收获喜人
  29. 省民政厅副厅长刘忠平到我州慰问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
  30. 册亨县开展工贸行业专项检查
  31. 州民宗委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2. 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外嘉宾盛赞兴义美景
  33. 王天洋在创卫工作调度会上要求迅速掀起创卫工作新高潮
  34. 普安县罗汉镇开展草地畜牧业疫苗注射现场培训
  35. 全国妇联授予兴义市妇联2015年度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称号
  36. 册亨县国税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考评验收
  37. 安龙县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38. 黔西南州举行宁波阳光早餐万人助学爱心捐赠发放仪式
  39. 兴仁开展2008年第四季度整脏治乱检查
  40. 兴仁财政收入突破四亿大关
  41. 册亨教师假期充电忙
  42. 望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43. 兴仁县召开第四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
  44. 安龙积极备战多彩贵州小品大赛
  45. 兴仁5万余亩苡仁米年产值上亿元
  46. 顶效开发区煤炭流通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初见成效
  47. 提升素质强化内功
  48. 安龙县注重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49. 黔西南州消防支队参加全州石漠化山头绿起来植树造林推进活动
  50. 兴仁五坚持五着力确保践行宗旨教育活动见成效
  51. 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班
  52. 安龙县政协成为滇黔桂三省区政协联谊研讨会成员单位
  53. 兴仁电信启动2009年防盗护线献爱心宣传活动
  54. 册亨县抗大旱保民生促和谐促发展再动员暨捐赠仪式圆满结束
  55. 南京台办台协到兴仁参观考察
  56. 兴仁启动2010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57. 县纪委书记深入基层调研新农村建设
  58. 兴仁县未来一周内将持续阴雨天气
  59. 望谟县委宣传部率文体广电等单位到边饶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60. 省人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到兴仁县检查
  61. 安龙县召开电子商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
  62. 晴隆县严格把关规范政府采购
  63. 州卫生局集中收看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64. 普安县审计局开展集中学习提出四风问题查找着力点
  65. 民主选举州商务和粮食局机关党支部委员会委员
  66. 州卫计委副主任胡顺金率队赴扶贫点开展帮扶活动
  67. 2万干群13天奋力抢险20多万群众年前见光明
  68. 七年来黔西南州消防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69. 安龙县加强烤烟生产培训工作
  70. 纪检监察简报(第六期)
  71. 我县召开第二轮脊灰疫苗暨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会议
  72. 省州人大代表到兴仁视察
  73. 兴仁收看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报告会电视电话会
  74. 兴仁县水利局积极抓好抗旱工作
  75. 兴仁迎新春趣味体育活动精彩激烈
  76. 兴仁实施三下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77. 普安县工商局多措并举开展年检验照工作
  78. 省政府检查组到兴仁督促检查春耕生产
  79. 兴仁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圆满结束
  80. 州审计局为扶贫联系点免费发放4000余只鸡苗
  81. 州人社局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82. 安龙县举行扶贫日现场募捐活动
  83. 黔西南州消防支队举行庆八一升国旗仪式
  84. 安龙县消防大队1000张消防贺卡传递新年祝福
  85. 省州检察院到县检察院督察科技强检业务
  86. 全州少数民族双语培训班在州行政学院和兴仁开班
  87. 兴仁县桑维亮到该县部分受水灾乡镇视察灾情
  88. 心结统战缘情系统战心――退休干部助推教育实践活动
  89. 贞丰县即将实施内环路富民路改造
  90. 州工信委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91. 联防组织显神威首创全年零发案
  92. 兴仁县李关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基本结束
  93. 兴仁筹资751万元启动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94. 兴仁六措施应对当前旱情
  95. 兴仁对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进行烹饪培训
  96. 册亨县领导深入村组查看受灾情况
  97. 兴仁开展降消项目及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98. 省委帮县联乡驻村督查工作组赴打尖乡督查
  99. 贺登祥检查兴仁县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筹备情况
  100. 强化廉政教育筑牢反腐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