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Admin - admin 于2023年05月07日发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期间,******对我们永久免费开放象鼻山景区等做法,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实现双赢等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对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关心之深、支持之大、期望之高前所未有,极大地激励了全市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迎难而上、创新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据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1%,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位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面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总体要求和“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定位,凝心聚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及支持政策上报***,有关提案获全国政协主要领导批示,有关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自治区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将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列入重大专项,出台31条专门支持政策。开展11个专项规划编制和4大课题研究,“三规一标”基本完成。“四大定位”落实初见成效。统筹实施总投资约4500亿元的55个示范项目、113个重大项目和33项重大事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新国际会展中心、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灵渠博物院挂牌成立。靖江王府及王陵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桂林成为华南地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城市。阳朔西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东西巷、融创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遇龙河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平乐赛艇大师赛获评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桃花江文化旅游风景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旅游品质持续提升。新增国家4A级景区2个,龙胜大寨村成为我国两个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之一。我市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改革试点城市,文旅产业用地“桂林模式”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阳朔、兴安、灵川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州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资源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成功举办首届桂林艺术节,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国际展会圆满成功,桂林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坚持精准发力,“三大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振兴持续推进。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新18条政策措施,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1%、增加值增长7.1%,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7.8个百分点。强化项目投资带动,工业投资增长21.3%,实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48个、“千企技改”工程项目113个,开工建设大飞机轮胎生产基地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君泰福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等20个项目。强化企业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0家,均居全区第一;新增自治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6家。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2.8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32.2万平方米,收储土地7608亩。经开区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20.9%。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高新区及啄木鸟、鸿程矿山、国际电线电缆等自治区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加快推进。持续实施“物流网”三年大会战,桂林东站冷链物流园(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着力提振消费市场,拉动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28.1%、115.1%,成功举办首届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等系列活动,广西区域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初显。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实施工业数字化项目36个,16家企业获自治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认定,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产值达576.88亿元、增长3.2%,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乡村振兴走在全区前列。一产增加值增长6%,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实施“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1.45万名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筹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73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74亿元、惠及8428户。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100%,连续两年获自治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名,脱贫攻坚和后评估实现四连“好”。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出台稳粮食兴产业强农业扶持办法,粮食总产量178.24万吨,水果产量突破千万吨,蔬菜、肉类等农产品持续优化增长。新增绿色食品29个、有机食品1个,“荔浦砂糖桔”“永福罗汉果”等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永福福中福罗汉果基地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新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5个、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数量均居全区前列。灌阳、灵川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灵川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成功举办首届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暨第三届广西花卉苗木交易会、第22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94.61%,荔浦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

  科教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技强市三年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财政科技投入分别增长11.4%、97.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各2家,均居全区第一。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平台24家,其中广西重点实验室5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429家,获认定广西瞪羚企业11家。优化人才环境,建设运营全国首个商圈式人才自助服务平台,在全区首推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201名博士入驻服务181家企业,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在全区率先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8项,桂林橡胶设计院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我市零的突破。中电科34所、三金药业牵头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临桂校区开工建设。获评自治区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荔浦成为广西唯一通过国家验收的首批创新型县(市)。

(三)坚持融城带乡,城市“四宜”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要求,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城市品位品质品相加快提升。推进“畅通缓堵”工程,金雁路(一期)建成通车,净瓶山桥拆除重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21个、背街小巷393条,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1740套,城市主次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超过99%。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3.21公里、雨污水管网179.78公里,消除城市建成区漓江支流排污口62个,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强化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行共享电动自行车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机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化工作,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19个、示范社区53个。持续开展市容专项整治行动,治理违法建设46.29万平方米。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获国评组好评,第五次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自治区卫生县城全覆盖,市城管委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灵川、阳朔获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平乐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全面建成第六批11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有序推进灵川漓水文化、全州粉业等7个自治区特色小镇建设。新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33个、居全区首位,灌阳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四)坚持当好“二郎神”,桂林山水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环境治理工作获***督查激励。漓江保护探出新路。设立“漓江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米。加快推进漓江城市段10条支流治理,全面拆除漓江阳朔段“桂桂渔”渔船,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游船正式开航,加快漓江游览排筏纯电动力改造,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漓江生态保护执法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空气质量保持优良,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1.22%、居全区第一,污水处理水质合格率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锰渣无害化制砖技术全区推广,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攻坚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如期完成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小水电站清退任务。会仙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灌江、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双碳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做好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家,7家企业获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奖励。

(五)坚持项目为王,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把握政策“窗口期”,精准发力抓项目扩投资,自治区、市层面重大项目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7.8%、109.3%。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研究和巡回协调指导机制,实行“县区吹哨、部门报到,集约资源、全市统筹,优化流程、限时办结,应批不批、***问责”项目推进机制,精准解决项目推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项目储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获国家支持,补助资金超50亿元,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资金10.3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61.79亿元,项目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及要素保障,争取自治区项目前期经费2800万元,市本级统筹项目前期经费1亿元,新增建设用地3.35万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96亿元,南衡新高铁(柳州至衡阳段)纳入国家“十四五”建设规划,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段)建成通车,灌阳至平乐、桂林至柳州改扩建工程、桂林至钟山等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全州至桂林改扩建工程等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市乡镇100%通三级以上公路。完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40.28亿元,新疆煤制气桂林支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上桂峡水库扩容等项目加快建设,长塘水库列入水利部重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建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级试点县2个。新建5G基站27***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856个。

(六)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新组建集团公司6家,市属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全区领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考核全区第一,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高效统筹自有财力,募集资金101.61亿元,完成桂林银行第七轮增资扩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获批自治区直接下放或委托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15项,全面完成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推出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升级版,在全区首推现场勘验环节告知承诺制改革,开辟助企纾困新通道。落实落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及金融惠民政策,投放“桂惠贷”286.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49万户,降低融资成本5.76亿元,办理企业不动产抵押贷款303.95亿元。累计办理留抵退税近2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776户,小微企业享受占比超45%。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获全国政务热线服务企业优秀单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实施RCEP关税减让政策,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推进与北部湾跨区域联动,积极参加广西“千企开拓”活动,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84个,资金到位率居全区第二。

(七)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事业交出暖心答卷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民生领域财政累计投入超3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筹措资金110.19亿元,全面完成自治区和市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4%。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2%。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95亿元、特困资金2.58亿元、优抚对象抚恤金2.***亿元。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教育提质振兴发展,新认定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8所,新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1.78万个,入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城市,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市级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累计创建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18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开展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等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桂林演员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健康桂林建设扎实推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揭牌,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对抗赛,获评3A级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4个、数量居全区首位。发展环境安全稳定。持续推进平安桂林建设,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扎实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刑事警情下降30.97%,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三个不发生”,信访工作考评全区第一,象山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成功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积极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金融安全总体稳定。快速果断处置“11·13”等多起疫情,以最短时间、最少代价、最小影响实现社会面清零,为错开感染高峰、实现平稳转段赢得主动。成功应对历史罕见洪涝灾害,获***领导同志肯定;有效应对60年不遇严重干旱导致的森林火灾,得到国家应急部肯定。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推进清廉政府建设,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培育工作,开展析法用策、学法用法活动,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3项,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办复率100%。

  过去一年,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平战结合应急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桂林民族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曹艳群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退役军人、消防、外事、侨务、口岸、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档案、保密、供销、气象、水文、测绘、地方志、残疾人、宗教、接待、决策咨询、社会科学、公共机构节能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中直、区直驻桂林单位为我市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极其难忘,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结果比预期的好。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统筹之策应对变局之艰,以担当之举迎战非常之难,全市上下艰难困苦一起拼、千钧重担一起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给予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稳、进、新、好”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桂林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这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攻坚不言苦、克难不言退,默默坚守、勇毅前行,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是英雄,为大家点赞!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一系列***精神在桂林落地生根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和自治区驻桂林单位,向驻桂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桂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桂林最基本的市情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最主要的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型城镇化进程较慢,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最突出的短板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总量偏小,民生领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最根本的制约是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足、要素流通不畅,一些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质还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起步之年,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广西“4·27”***和对桂林的***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着力兴产业稳增长、上项目扩投资、防风险激活力、抓改革扩开放、聚人才促创新,加快推进“三大振兴”,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桂林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加力提速,铆足干劲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战略引领,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20字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四大定位”,在争取和落实政策、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引育世界级市场主体、提升城市品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动规划政策落地落细。加强沟通汇报,争取《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尽快获国家层面批复,细化分工方案,高质量推动规划纲要落地落实。编制出台《桂林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等11个专项规划,形成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体系。全力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在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大改革试点方面获国家支持。推动自治区31条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加快释放政策红利。

  持续推进“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推动山水旅游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升级,重点推进漓江、遇龙河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继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创建。加快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推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资源八角寨景区、龙脊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持续办好“两会一节”、桂林艺术节等重要展会,申办世界运河大会等世界级活动。加快建设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持续推进全州天湖度假区、灌阳户外冰雪旅游训练基地等项目,举办桂林马拉松、资源漂流世界锦标赛、阳朔攀岩节和铁人三项赛等重大赛事。加快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国际医美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医美产业园、医美时尚街区,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旅居康养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加大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招引力度,引进一批高端酒店、民宿、餐饮企业和购物中心,打造世界名品汇聚地。彰显“桂林米粉”“恭城油茶”等经典美食品牌魅力,推动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开设一批桂林米粉品牌形象店,提升一批特色美食街区,申办广西餐饮食品博览会,启动申创“世界美食之都”。

  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回暖复苏。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均增长6%以上。积极稳妥推动国有景区景点免费开放,统筹策划推出一批文旅节庆活动,持续提高桂林旅游热度。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亲子研学、团队拓展、健康养生及红色教育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露营游、云演播、“元宇宙+”等新场景新体验,打造一批“外地人想去必去、本地人愿去常去”的网红打卡地。引进国际国内旅游头部企业,支持旅投、旅股份等企业发展壮大,鼓励现有文旅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尽快恢复桂林至境外客源地直飞航线航班,力争在全区率先开通洲际客运航班,恢复或加密桂林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重点城市航班,恢复运营桂林至香港高铁。组团开展区内外营销推介活动,积极利用国际性旅游组织、境外新媒体等平台向海外游客推介桂林,深化华南五市、粤桂滇黔、粤桂画廊等文化旅游联盟合作。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持续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规范旅游秩序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诚信建设,人人争当“二郎神”,个个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全面展现桂林旅游新气象。

(二)科学保护漓江,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样板上勇担新使命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努力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全力守护最美漓江。编制出台《桂林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积极推进漓江整体保护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加快数字孪生漓江建设,建成数字漓江5G实时监管平台,筹建漓江生态文化数字中心。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米,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快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市区漓江支流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启动蚂蟥洲居民疏解搬迁及生态修复(二期)等项目,完善漓江干支流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漓江城市段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全面保护提升漓江两岸景观。加快建造新能源“绿色”游船和排筏。健全漓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机制,探索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基金,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推进大气面源、移动源污染治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3%。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全市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整治,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农村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滥采乱挖等违法行为。加强生态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林长制”,开展全域绿化行动,营造林1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全面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创建绿色工厂2家以上。探索引进市场化机制推进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建成绿色矿山18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快推进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推动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推进产业振兴,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持续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引优育强、孵新扶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工业振兴。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围绕智能终端、光通信、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补强薄弱环节,提升配套率。提质升级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行动,推动橡胶、冶金、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力争四大优势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升到56%以上。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居全区前列。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力争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30亿元企业2家;加大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狠抓工业项目攻坚突破。实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30个以上、“千企技改”工程项目100个以上。开工建设领益智造智能制造(二期)、桂林数字能源生产基地、格力电器(桂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莱茵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大飞机轮胎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鸿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打好园区“三大会战”。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收储土地1万亩,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市属三大园区,高新区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业飞地,经开区引进落地超亿元项目12个以上,高铁园实现花江智慧谷、光达云创谷常态化运营,努力把高新区、经开区打造成千亿元园区。推进平乐智能制造产业园、永福光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动粤桂深度协作产业合作示范园落地建设。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推动建立多元化园区运营模式。强化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激发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3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赋能,力争实施工业互联网项目10个以上,新增自治区级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6家以上。高水平建设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快京东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建设,打造元宇宙等一批特色场景示范。筹划布局数据要素市场。

  强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提质。力争三产增加值增长6%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抓好“五个金融”,加大“桂惠贷”投放力度,力争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加快自治区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力争实现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推进桂林储运等一批物流园区和快递分拨中心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联动发展,培育申报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进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与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科技服务业,强化4个自治区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发展。引进一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经济等项目,加快中国—东盟旅游商品交易基地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旅游商品等特色市场国际化升级。改造提升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加快盘活供销社系统资源,促进“桂品出乡”提质扩容。培育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等领域龙头企业10家。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服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强力推动消费市场升温。加快建设广西区域消费中心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升级,持续办好“漓江购物节”、消费券促销等系列活动,提振消费信心,力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2%、14%、15%、15%。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推进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5G等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激活本地消费,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区等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优化配置社区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支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活起来、火起来,人气旺起来,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更有人情味。

(四)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农业强市建设上开拓新局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好全区乡村振兴排头兵。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5.5%。

  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守住耕地红线,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建成高标准农田15.8万亩,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10.95万亩、产量178.38万吨。推进水果品种改良和多元化种植,抓好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稳定生猪产能,加快发展牛羊产业、特色渔业,实现稳产保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全面落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措施,持续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继续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消费帮扶,拓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渠道,力争有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脱贫户产业帮扶全覆盖、脱贫人口就业16.85万人以上;扎实推进防贫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健全产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落实龙胜、全州、资源等自治区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深化拓展粤桂协作和定点帮扶。持续抓好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罗汉果、桂林米粉等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6个超百亿元产业、4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个以上、力争成为全区标杆。贯通产加销。着力引进一批专精特新林业企业,大力发展竹木、花卉苗木、林下经济、金槐、油茶、月柿、森林生态旅游和康养等产业,力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60万亩,加快打造林业千亿级产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力源粮油、莱茵生物、桂柳家禽、吉福思等4家国家级,立腾食品等一批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鲜湿米粉产业,推动三养胶麦等企业整合提升、抱团发展。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做强阳朔金桔等2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持续办好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暨广西花卉苗木交易会。融合农文旅。持续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优势品牌,全面推广“新型城镇+美丽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示范村屯创建,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130个。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水、电、路、气及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以上,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6%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生态环卫一体化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完善“一约四会”,持续深化“百镇千村”文明创建行动,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五)推进科教振兴,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上构筑新优势

  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增长20%以上。建立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优惠待遇奖励挂钩机制,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全产业链实施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50个以上,集成应用一批产业关联配套技术。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以上。鼓励高端人才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重奖形成规模化生产或补链强链的科技成果。提升广西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桂林节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二次创新。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筹备设立科技创新与人才投资基金,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新培育认定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450家以上、瞪羚企业保有量25家以上,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加大创新平台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以上,重点奖励和支持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校企对接常态化,深化拓展高校与重点企业“结对子”“百名博士进百企”等活动,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50名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可持续发展环漓江示范带,推动恢复举办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

  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普职融通、科教融汇,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桂林新区职业教育校区等项目建设,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统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力争打造旅游服务等6个自治区品牌专业。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领军人才“头雁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青年人才“储备工程”、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国际文旅人才“汇聚工程”。加快自治区级人才城建设,推动桂林人才飞地、海创基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建立研发机构。高质量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持续实施大学生留桂林计划,加快拓宽青年发展平台,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引育一批青年人才,成就桂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六)提升格调品位,在建设世界级城市配套上展现新形象

  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市县联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新桂林。

  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更新。编制中心城区片区规划,优化新区老城布局,形成新老城区无缝衔接、功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的大桂林格局。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质品相。加快提升老城风貌,启动老城景区连线改造提升等工程,推进两江四湖夜游重要景观和重点区域亮化升级,把老城区所有水系改造成水清岸美的水系公园,年内建成泗洲湾等13个水系公园。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建成新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加快桂林体育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12个城中村整村安置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打造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城市景观小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的城市景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实施“畅通缓堵”工程,加快推进西城大道立交、环城南路立交等项目,打通一批“断头路”。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255个老旧小区、361条背街小巷。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新区机场路以北片区湖塘水系连通、机场路都督山景观节点及訾洲公园等海绵化改造、市区易涝点治理等工程,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示范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左右。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好城市管理“1+2+N”试点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启动龙门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推动环卫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2%以上。加强城市管理绩效考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国土空间“总规—片区控规—单元控规—地方”分级传导体系,有序推进城镇集中建设区控规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促进人才、教育、医疗等资源城乡共享。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支持各县(市、区)建设1个主导园区,主攻1—2个主导产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争创一批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和进步县。补齐县城城镇化短板,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加快县城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荔浦、全州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力。启动第七批11个新型城镇化乡镇建设,持续推进灌阳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灵川、兴安、全州、恭城自治区级示范县建设,推进第六批33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七)加快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再增新动能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千方百计争项目,主动作为引项目,提速提效推项目,努力将更多“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力争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资金争取。开展重大项目谋划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突出重点产业、新型城镇化及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领域,适度超前策划一批乘数效应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增谋划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占30%以上,三大工业园区、四大工业强县产业项目占本辖区项目60%以上,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实施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全力争取、高效使用中央、自治区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类资金(基金)。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强化“一把手”招商责任,市、县(市、区)、经济部门和园区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主抓,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突出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常态化“走出去”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举办50场“投资桂林”招商推介活动、签订200个以上产业合作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链核心项目,力争“三企入桂”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个,新签“四类500强”“独角兽”“瞪羚”及专精特新等强优企业投资项目60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新签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5%,其中制造业占比40%以上。

  强力推动项目落地。落实“月调度”“季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力争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80%以上。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电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300个,加快建设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项目500个,竣工榕湖饭店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100个以上。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继续实施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消化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2.7万亩。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和“拿地即开工”改革,探索开展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进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强化项目建设能耗、环保指标及水、电、气、路、通讯等保障,加强城市、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项目衔接,优先安排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强化政金企对接,用好用活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服务项目建设质效。

  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贵阳至广州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开展新桂林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概念性研究;建成灌阳至平乐、桂林至柳州改扩建工程、龙胜至峒中口岸(龙胜芙蓉至县城段)等高速公路,强力推进桂林外环、桂林至钟山等高速公路建设,开工龙胜至融安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全力推进省道202阳朔至平乐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湘桂运河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长塘水库建设、上桂峡水库扩容等水利项目,抓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加快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4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灌阳等抽水蓄能电站、灵川盐沙坪风电场等22个风电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千兆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充电桩2800个以上,加快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广西容灾备份、区域性或专题数据中心落户桂林。

  着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提振企业家信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支持民间投资项目优先纳入市层面统筹推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规范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效。

(八)深化改革开放,在增添发展活力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更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以零基预算改革为重点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盘活低效资产,打造社有龙头企业。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农业农村重点改革。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

  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自治区向海图强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积极参与区域交流合作。谋划举办桂林智造走向世界展会活动。抢抓RCEP机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强化五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参加境外经贸交流活动,加快推进荔浦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承接自治区级下放审批权限,开展经开区全链条赋权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推动政务服务“全链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建成项目审批在线监测平台,建立健全城市数字底座应用共享系统,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数字见证向智慧见证转型升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覆盖率。启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条例制定工作,持续推进审批执法全流程公开。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深入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提升市场监督效能,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开展不公平对待和扰企问题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

(九)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展现新作为

  始终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上心事”,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桂林父老乡亲。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新增高技能人才1200人以上。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重点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4%、97%以上。推进实施失业、工伤等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推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工作,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标准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户。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积极申报儿童友好城市。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保障新市民、青年人刚性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4万套、棚户区改造610套,筹集公租房409套。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23所,新增学位1.08万个。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完善高校集聚区配套设施,做大做强桂林学院,支持桂林医学院更名为大学、桂林师专升格为桂林师范学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持续推动“双减”工作,强力整治校园欺凌。积极开展校地、校校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学校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开展“漓江之声”、精品文艺创作和系列展示展演展播等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壮美广西·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村、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靖江王府及王陵大遗址考古、文物保护系列项目,加快甑皮岩遗址保护展示、桂林考古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推进健康桂林建设。加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临桂院区、市中医医院城北院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南溪山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建设,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加快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建成城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全域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桂林赛区赛事,积极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市。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上彰显新担当

  坚持底线思维,树牢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七大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大执法”,加快推进应急保障中心和综合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推动安全和灾害防御关口前移,提升乡村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一批规范化社区服务综合体,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法治桂林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成立军民融合工作专班,加强军地供需对接,促进要素融合和资源整合。持续做好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嘱托在心,使命在肩。我们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坚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和*********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有效落实。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法治桂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效率,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享乐奢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落实干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基层减负力度,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造敢想敢试、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

  加强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清廉桂林、清廉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全力维护和巩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持续营造清廉和发展同行、风气与山水共美的良好氛围。

  加强效能建设。统筹全市优质资源、强化政策协调配合,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协同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工作调度和督查督办,全面提升政府系统落实能力和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务实担当、感恩奋进,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桂林实践,为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10-02 06:15:54重新编辑
观兰(澜)镇镇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牛湖龙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农村信用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村丹坑润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樟阁村塘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茜坑新村百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路口富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日技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横坑村河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丹坑润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牛湖村大水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樟坑径村牛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黎光村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3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8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宝城28区华利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8区新安3路建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39区华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宝城41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3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5区富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9区河东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67区留芳路庭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74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82区裕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新安实业公司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光明街道东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光明农场柑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光明镇白花洞莲麻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光明农场圳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新民市1—9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2. 沈阳市政府办公厅节能处来我市指导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3. 沈阳市农业转方式促调整现场会在新民召开
  4. 正月十五来新民赏花灯
  5. 沈阳将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助企业战疫
  6. 民族社区喜迎元旦联欢会
  7. 兴隆镇召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8. 新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帮扶干部政策培训会
  9. 沈河区现代商贸园区开展项目服务周活动聚焦六稳六保深化项目服务工作
  10. 周鹏举到大柳屯镇调研设施农业工作
  11. 倡导文明祭祀共建美好家园
  12. 法库县2019年度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公示
  13. 医大一院帮学生提高心理免疫力
  14. 关于新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2号令的补充通知
  15. 湖北拟提拔重用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4名干部
  16. 沈河区教育局五强化一营造突出校医专业作用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
  17. 旅游局积极申报旅游集聚区等指标工作
  18.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19.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 新民市两样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现场审查
  21. 大红旗镇开展民主测评工作
  22. 我省多措并举助防疫物资企业增能扩产
  23. 东蛇山子镇举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共同缔造幸福新民专题讲座
  24. 政企互助战胜疫情
  25. 胡台镇人大视察全镇绿化及防汛工作
  26.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7. 新民市教育局召开311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推进会议
  28. 2020年2月29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9. 关于沈阳市中小学相关年级返校复学时间的通告(第1号)
  30. 国资保值增值企业轻装发展沈阳完成首例国企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
  31. 我省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九大任务加快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回暖消费回升
  32. 购买加工进口冷冻食品要戴手套口罩
  33. 大连我市入围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34. 我省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15亿元
  35. 沈阳市第二批援疆教师赴疆开展支教工作
  36. 团市委开展玖龙慈善温暖成长爱心捐赠公益活动
  37. 新民市树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38. 我市召开中共新民第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常委(扩大)会议
  39. 2017年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护理技能赛项在沈阳市中医药学校实验中心拉开帷幕
  40. 清理破损户外广告消除坠落安全隐患
  41. 驰援爱心共战疫情新民民企在行动
  42. 新民市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43. 疫情如令担当如铁
  44. 梁山镇魏壕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工作剪影
  45. 新民市审计局举行学习贯彻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46. 2020年1月30日9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47. 沈阳坚持防疫发展两手抓勇夺双胜利奋力拼抢推进振兴
  48. 沈河区人社局优化特殊工时审批服务助力企业用工复工
  49. 湖南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为企业减负
  50. 顶住压力中国外贸转正了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7
  51. 截至10月2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2. 截至1月2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3. 市房产局对全市住宅区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暗访抽查
  54. 新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2号)
  55. 市科技局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行动
  56. 5月4日市房产局对全市住宅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暗访检查
  57. 把握新常态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瞄准新思路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58. 省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检查组来我市检查工作
  59. 沈阳造币公司战疫情保发行
  60. 我省禁止组织承办各类群体性聚餐
  61. 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召开2014年民主测评会议
  62. 新民市审计局积极开展2015年度财政预算同级审
  63. 兴隆堡镇召开美食评选大赛活动策划研讨会
  64. 迎疫而上基层防控人员也很美
  65. 沈北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督导组对辖区42处重点点位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66. 新民市科技局组织开展清洁周活动
  67. 我省对重点税源企业等精准帮扶对侵害纳税人缴费人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68. 我市举办辽宁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论坛
  69. 交通运输部加强境外返回人员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
  70.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30675675例
  71.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37423660例
  72. 2021年1月26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73. 市司法局在全系统开展绩效考核评比活动
  74. 盛来运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
  75. 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启程
  76. 2014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四季游新民小梁山西瓜节开幕
  77. 新民市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78. 实施宜居乡村四大工程助推新民新型城镇化步伐
  79. 政务服务办召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会议
  80. 外省从高速入辽车辆需登记
  81. 沈阳市疫情监测指挥平台上线
  82. 市政务公开办检查指导工作
  83. 大红旗镇召开环境保护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
  84. 新民市司法局开展法治服务进乡村活动
  85. 1047名管理人员驻守安置宾馆
  86.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土地确权推进工作调度会
  87. 辽滨街道城南社区开展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宣讲活动
  88. 辽阳今年计划安排2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89. 2020年5月21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90. 香港新冠病毒普及社区检测计划首日共有约126万名市民接受采样
  91. 新一轮QDII额度发放配置境外资产更方便
  92. 关于公布法库县卫生健康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法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总成绩的通知
  93. 大连2022年全市文旅工作暨春节假日文旅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94. 全省各地开展文明祭祀新型祭祀缅怀逝者
  95. 国资委全面推进央企复工复产激发企业新活力
  96. 周鹏举实地调度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97. 国家林业局驻长春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领导到我市检查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
  98. 我市召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部署会议
  99. 新民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举行挂牌仪式
  100. 沈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地返沈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