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中共汉川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17日发表  

2020年12月20日***汉川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汉川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汉川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孝感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立足汉川实际,把握发展大势,顺应群众期盼,就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

1.汉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汉川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洪旱灾害等多重考验,市委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省委和孝感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冲刺全省十强、争创全国百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依托武汉、一江两带、促进西部发展路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9年达到677.6亿元,增长8.4%。脱贫攻坚成效显著,9620216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年度累计达标,汉江小河、汉北河新沟闸两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涵闸河二期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完成了1121户拆迁还建;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汈汊湖三退,共投入资金13.3亿元,完成汈汊湖三退面积73050亩,占目标任务的125%,提前一年向国家、省交账。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债务率处于绿色等级;扫黑除恶、全民禁毒、打击电诈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三农工作基础稳固,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5%以上,社保五险参保超过160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汉川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评孝感市县市区目标考核优胜单位第1名;2016-201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8—2019年连续两年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位居全省一类县市区第10位,被确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17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98位、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85位、第二十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73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97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92位;荣获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汉川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以及到二三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总遵循。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确立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蓝图、制定了施工图孝感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和主城崛起、两带协同、汉孝同城、多元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谋划和推动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决策部署、省委和孝感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推动汉川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和具体行动。

3.“十四五时期汉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五年,我市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市域治理提升期。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全国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不遇重大疫情碰撞叠加,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汉川将迎来一个机遇叠加的全新发展时期。从全省来看,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一主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汉川位于武汉城市圈重要节点位置,与武汉同城化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全域协同就是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做大做强块状经济。汉川作为全省十强、全国百强县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省政府加快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将有利于我市加快补齐交通、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生态环境等方面短板。从我市来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汉川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以市经济开发区为引领的两区五园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一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跨越赶超。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汉川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严重腿短,创新动力不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全市上下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新时代汉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4.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二三五年,汉川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中等城市。

——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强市。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基本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汉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平安汉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汉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基本建成生活美好的幸福家园。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市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汉川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韧性,实现汉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对外开放打造竞争优势,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市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

全面对接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孝感市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坚持依托武汉、一江两带、促进西部发展路径不动摇,着力把汉川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滨江园林城市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坚定不移依托武汉发展,抢抓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孝感市推进汉孝同城的战略机遇,发挥汉川与武汉地域相连、产业相融、人文相亲优势,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同城化推进的思路,全面推进与武汉规划等高对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融互补、科技人才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共建。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形成对接武汉半小时通勤圈。积极推进汉川汉江经济长廊与武汉共同打造汉江大湾区,加强与武汉各区(功能区)合作,着力建设园中园”“托管园,打造武汉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

——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突出汉川在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汉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百里汉江绿色生态长廊。持续推动一江两带发展,以汉江为主轴,以荷沙、刘北两条经济带为支撑,推动产业向两带聚集、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特色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深化与汉江流域城市区域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前列,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以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创建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促进西部成效显现,市域范围内中东部与西部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均衡、可持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一类县市区平均水平,实现全国百强、全省十强争先进位,勇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江汉平原滨江园林城市。坚持以江(汉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打造一江两岸城市风景线。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念足字经,做活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强城市生态长廊、绿化景观、人文景点、休闲绿道、郊野公园等设施建设,推动山、水、林、田、湖与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滨江园林城市。

8.“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全面加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改革开放造新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进一步擦亮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金字招牌。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果,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倾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之城。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加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不断完善,居民住房条件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极大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市域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三、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市域均衡发展

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注重战略留白,预留发展弹性空间,构建一主两副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

9.升级主城区。按照再造一座新城,改造一座旧城,升级一座工业城,嵌入一座文化旅游城的思路,推动主城区跨江发展,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汉江新区;抢抓沿江高铁汉川东站建设契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抓好汉江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涵闸河景观工程和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泵站河综合整治,打造江汉平原滨江园林城市和汉江特色风情城市。推进要素集聚,不断完善主城区功能,建设功能完备、设施齐全、产城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

10.做强副中心。进一步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将马口镇、沉湖镇打造成襄南区域、西部区域2个城市副中心。襄南区域,以马口双弦小镇为龙头、马庙工业园为基础,依托长飞电力线缆、楚天实业等龙头企业,加粗延长光通信产业链。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中国制线名镇。按照产城一体思路,提档升级北河工业园,壮大园区服装产业集群。依托天屿湖、桐木湖、黄龙湖、许家赛湖、南河古渡,打造襄南休闲度假旅游区。西部区域,以沉湖子午小镇为龙头,大力发展金属制品、无纺布、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支持沉湖镇开展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

11.做优多节点。结合乡镇区位、产业、资源特点,推动一批口子镇、中心镇走差异化、特色化竞相发展之路,形成一乡一品城镇发展格局。发挥节点乡镇连接一主两副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向西部乡镇倾斜力度,推动全域协同、均衡发展。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全方位社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1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为契机,加强政策激励,支持企业原始创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向产业、向企业集聚。发展市场化创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工程,加大科技金融信贷投放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争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市。以光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及传统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推动应用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13.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入更多头部企业、终端产品企业延伸产业链创新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贯通创新。建立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打造一批高科技和行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全力支持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14.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市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产学政研用合作,加大院士专家(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产业创新联合体、检验检测中心、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建设、市场运营模式,加快创建一批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湖北衣谷等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15.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坚持人才强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科技带头人制度,积极争创技能强省示范县。用好汉川人才18政策,强化柔性引才,设立周末工程师,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优人才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市域经济发展底盘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16.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规模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滚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力争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着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选取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税收贡献大、发展潜力足的企业,分别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头部企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行业竞争力。建成全国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金属门窗生产基地、全国童车重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全省食品加工产业重要聚集地。抢抓5G建设机遇,引进光纤光棒、光电元器件、平板显示、光存储等上下游企业,建设百亿光通信产业园。

17.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紧盯武汉光芯屏端网、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开展配套合作,深度融入武汉产业链、供应链。抢抓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机遇,创新军民融合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坚持把文旅康养业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加快推动天屿湖国际休闲社区、中辉汉江古城、黄龙湖国际生态城、蓝城南河古渡等一批百亿级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致力打造武汉市民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华中旅游目的地。

18.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面对接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打造一批高端城市综合体。鼓励股份制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私募基金,风投、创投资金进驻汉川,增强金融服务业保障,完善金融投资服务环境。推进互联网+网络货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医养、康养为重点,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武汉及其周边健康养生养老新基地。

19.建设“数智汉川”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强化数字赋能,落实省数字经济13,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六、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投资、消费、对外开放三管齐下,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20.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之以恒上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注重招大引强,突出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行业龙头。加强项目谋划和立项争资,对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项目库,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和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项目三库

21.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支持大型商超、电商、快递进农村,畅通城乡消费循环。大力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支持零售业加快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落实汽车消费政策,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扩大节假日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22.加大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深入开展区域间科技、项目、投资和商贸合作,加强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打造经济走廊。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支持汉川企业抱团出海,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全力创建皮草、童车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支持纺织纱线、生物能源、医疗防护用品、钢丝绳、特色农产品等加大出口,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和外贸服务企业。加强与友好城市协作共建、交流合作。

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发展难题。

2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30,全力营造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崇商重商的人文环境、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健全完善保姆+保安式服务,深化企业投诉服务平台建设,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常态化开展百家企业评部门和优化营商环境问政活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法治成为汉川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4.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全力保护投资者权益。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做到非禁即入,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严格执行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各要素资源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25.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马口、沉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仙女山街道办事处、汈东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健全政府债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统筹推进司法、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养老、民兵调整改革,适时推出一批***发展瓶颈的重大改革举措,努力形成一批改革经验、改革亮点和汉川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我市由农业产量大市向农业产业强市转变。

26.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发展壮大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四大优势主导产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化种粮支持政策,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确保粮食年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田园综合体。加强农产品二品一标认证,唱响汉川莲藕汉川河蟹等区域公共品牌。全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农业互联网+”旅游+”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7.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负面清单,统筹市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整合资源、分类分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大力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支持马口镇、沉湖镇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小城镇。大力开展环汈汊湖综合开发利用。聚焦乡村基层治理,强化组织、能力、制度、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建设,塑造文明乡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8.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建立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推动科技人才进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29.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九、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坚持以优化提升、协同联动为导向,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0.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引领,着力建设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消防、智慧旅游等建设。

31.健全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枢纽一体衔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大循环、畅通内循环、沟通微循环,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汉川段、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汉川段、武天高速汉川段、分(水)北(河)一级公路等重要交通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武汉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公交线路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无缝对接。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汈汊湖环湖公路。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汉川综合港,新建跨汉江大桥。

32.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除险保安、排灌结合、生态改善、功能提升原则,实施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推进重点河湖综合治理,抓好汉江、汉北河堤防除险加固,办好汈汊湖调蓄区湖底清淤省级试点,更新改造大中型水利设施,提升江河湖渠防洪保安能力。实施一江(汉江)一湖(汈汊湖)三河(汉北河、涵闸河、泵站河)水系连通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建成襄北水厂,新建襄南水厂。开展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33.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树立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强化全周期管理意识,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标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及截污治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化公共停车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34.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清洁煤电、热电联产、新能源和储能发展。支持汉川电厂发展新能源、拓展热电联供范围和新上四期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能生产、安全使用和管理能源新风尚。

十、提高文化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强市。

35.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巩固全市人民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新时代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宣传,提升全民国防意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诚信建设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36.打造特色地域文化。深入挖掘汉川汉江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内涵,擦亮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文化名片;加大汉川善书、马口陶等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项目申报,抓好汉川民歌、汉川楚剧、汉川汉剧等传统剧种及二河三蒸、汉川荷月、榔头蒸鳝鱼等特色饮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汉川特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唱响千年湖乡、水韵汉川旅游品牌。建强文艺工作者队伍,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传播汉川好声音,讲述汉川好故事,展现汉川好形象,为汉川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37.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文化惠民,积极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开放图文博新三馆,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着力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市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发展主流媒体舆论主阵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争创全省体育模范县市。

38.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省级文化和旅游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文旅融合品牌。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培育一批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农旅融合示范点。

十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汉川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汉川。

39.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践行两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开展空气面源污染防控,强化扬尘污染治理,严控烟花爆竹燃放,建立秸秆露天禁烧长效机制,确保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空气优良率稳步提升。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全面实施汉江、汉北河汉川段十年禁捕,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湖泊保护规划,全面完成湖泊三退任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行林长制,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市。

40.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推广新能源汽车,培养公民环境意识,促进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等方向转变,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加快建设集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工业固废、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于一体的汉川静脉产业园。

十二、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和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42.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深入推进人才服务超市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全市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实施我选湖北·活力汉川计划,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吸引各类人才扎根汉川就业创业,唱响要上班、到汉川品牌。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突出抓好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43.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迁建市中职学校,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城市挤、农村弱问题,全面消除大班额”“大校额。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严格按政策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各项待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具有汉川特色的现代教师成长体系。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有序引进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校的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来汉川办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在线教育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

4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全民参保覆盖面,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老有所医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动态调整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养育救助标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完善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机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健全市、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45.推进健康汉川建设。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深化大健康理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落实“1+1+N”政策体系,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努力建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示范区。组建汉川市急救中心,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市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新建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迁建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康复医院、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视和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动中医中药发展,加强市中医医院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卫生需求。

46.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年轻人流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发展普惠型和互助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城乡社区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扩大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十三、加强平安法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平安汉川、法治汉川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47.深化平安汉川建设。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防范自然灾害、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能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健全落实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妥善处置敏感舆情。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毒品犯罪、新型网络犯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48.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全面贯彻***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汉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提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质效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推动守法普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高质量实施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4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认真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双考评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建好用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选优配强社区两委成员,落实中心城区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社区工作者的选聘管用。探索互联网+党建+服务模式,强化网格化管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十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50.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决策部署、省委和孝感市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健全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推动纪律、监察、巡察、派四项监督有机贯通,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51.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坚持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最大限度聚合各方面力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市人大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加强市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党管武装,提升国防动员能力,深化军地双拥共建,迁(改)建市民兵训练基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52.营造发展强大气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成事不出事、遇事不怕事,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以上率下,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落实举措,谋定后动,蹄疾步稳,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把十四五规划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53.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根据市委建议,科学制定汉川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坚持党的统领作用,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社会主体作用,树立客观、实践标准,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综合考核体系,确保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实现汉川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7 22:06:40重新编辑
观澜镇桂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新田新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松元向西新围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富莱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哈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福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桂花村庙溪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库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锦鲤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桔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田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马坜村新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中心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富士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澜镇新田村君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横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供销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富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君子布菱屋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松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伯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梁相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梁相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镇君子布大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镇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牛湖龙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农村信用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理论研讨会举办
  2. 温县开通绿色通道方便慢病患者购药鉴定
  3. 提醒转阴后要知道的10件事
  4. 未央区让商在未央赢在未来成为共识
  5. 应急科普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小贴士
  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39:18
  7. 疫情防控黄桂林主持召开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6
  8. 周乃翔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
  9. 走访园区企业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0. 我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318万剂次
  11. 蓬南开展老少牵手温暖童心暖冬慰问行动
  12. 县住建城管局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巡查力度
  13. 百布堂入选湖北省十大文化产业品牌
  14. 喜报襄州区行政审批局荣获全国数字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先进单位
  15. 高县未来72小时天气预报
  16. 高县未来三天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17. 评论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
  18. 蒋文定参加共青城市代表团审议
  19. 市财政局多措并举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
  20. 县行政审批局企业办事不出园政务服务暖民心
  21. 宜宾市翠屏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招租公告
  22. 未央区百姓家门口的14个发热诊室全部启动
  23. 我市设置9处黄码核酸采样点
  24. 市局督察支队到武进公安分局新城派出所看望慰问因公负伤民警
  2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31:59
  26. 山东展团将亮相深圳文博会
  27. 年终岁尾花都海事处持续发力船舶安检工作
  28. 关于2020年兴文县市级财政奖补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复
  29. 政协枣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30. 各地多措并举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打实服务心贴心
  31. 高县多措并举做好信访工作
  32. 安全无小事双堰街道开展冬季安全用火宣传
  33. 武汉疾控医学服务中心可提供这些接种服务
  34. 市青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35. 关于开展邻里胜远亲互助留温情文明实践行动的倡议
  3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在湖口县宣讲
  37. 大观楼街道125国际志愿者日暨清华社区志愿服务表彰大会
  38. 合水乡音传党音宣讲入人心
  39. 尖草坪区非公企业党委送学入企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40. 安龙县工科局开展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调研
  41. 安龙县工科局调研食用菌科技项目实施情况
  42. 山东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43. 111月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44. 独家专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你最关心的防疫热点答疑
  45.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组织召开九龙湖湾区中旅世界项目设计
  46. 前锋区召开三届区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
  47. 蓬溪经开区召开干部大会
  48. 关于调整增补政协枣阳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的决定
  49. 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50. 大方公路管理段多举措应对凝冻天气确保道路有序畅通
  51. 新冠特效药能否自行服用痊愈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权威回应
  52. 我市130户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55亿元
  53.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防疫礼包暖人心
  54. 连云舆情网格为基层治理赋能
  55. 南河街道三举措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6. G309线西合公路冬季不停工项目建设提速加力见实效
  57. 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升级服务项目询比采购公告
  58. 薛埠镇镇领导走访慰问一线医务工作人员
  59. 智云天工获评第十六届通信产业榜工业互联网100佳
  60. 207个乡镇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61. 我省将推行科技成果分类评价
  62. 高新区新经济组织党工委组织联合党委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党
  63. 汕头建筑行业第一个地方标准实施
  6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48:31
  65. 众志成城战疫情刘猴镇送苗***全力推动老人接种
  66. 众志成城战疫情刘猴镇为特殊群体送上健康爱心包
  67. 织金县化起镇冬种马铃薯助农增收添薯光
  6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50:31
  69. 社区核酸检测站变身发热诊疗站
  70. 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看无锡活动启动
  71. 海州我区全力以赴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72. 孟州市谷旦镇政府扎实开展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行动
  73.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来电来信举报受理情况公示表(2022年12月19日受理)
  74. 张勋图调研乡村振兴和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工作
  75.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庆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76. 关于尖草坪区移民村村民春节慰问品项目选取中介机构的
  77. 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邮寄行政许可公示(2022年第14号)
  78. 市民政局全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79.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80. 远光软件入选珠海市幸福企业试点单位
  81. 我市认定4家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
  82. 县审计局对标赶超助力乡村振兴
  83. 夏溪乡三重三强全力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84. 金融纾困保主体稳经济
  85. 崔长领参加峪山代表团分组审议
  86. 张艳副县长到庆岭派出所督导相关工作
  87. 高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四色心级服务
  88.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89. 市人民医院增设孕产妇核酸采样通道
  90. 廖奇志参加濂溪区代表团审议
  91. 110个基层发热诊室1043个家庭医生团队首诊第一道防线守护群众健康
  92. 天气降温降雨天气消息续报
  93. 黄强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多建睿智之言广谋务实之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智慧和
  94.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未央分局关于2022年12月19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95. 北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R机房防护及装修工程成交候选人公示
  96. 西太湖再添一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97.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明年重点要抓好六方面工作
  98.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99. 优化竞争软环境铸就企业发展硬实力
  100. 汕头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