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菏泽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28日发表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后来居上”目标,全力推进“四个突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六稳”“六保”落地,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7亿元,可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3.9亿元、同比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16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2%,5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增速居全省第3位。货物进出口完成568.2亿元、同比增长30.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619.7亿元、3457.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80.37亿元、435.03亿元。

(二)动能转换成效显著。一是淘汰出清落后动能。关停30家化工企业和2个煤电机组,分类治理351台工业窑炉,全部完成第一次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二是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滚动实施1000项高水平技改项目,高端化工产业链提质扩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领军企业分别新增2个和3个,个数均达到7个。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港四园”集群发展格局,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其中现代医药港进入收获期,成为新的增长极。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鲁西南大数据中心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大唐5G项目成为中国信科集团覆盖全国的5G网络运营和设备生产总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

(三)项目建设提速加力。全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27个,数量居全省首位。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及回头看,强化***监测督导,113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8%;1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24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201亿元,128个债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6.8亿元。牡丹机场、菏泽东站、鲁南高铁菏泽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用。顺利完成总投资150多亿元的黄河滩区迁建这个菏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14.6万滩区群众告别“水窝子”、开启新生活。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市落地过亿元项目270个,累计到位资金377.8亿元。

(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城市发展提质增效。率先获批设立省级鲁西新区,我市第一次在争取先进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市区100项城建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建成投用,整修雨污管网280余公里,新改扩建市区道路46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9个,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迈出坚实步伐。二是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个增长”,全年粮食总产157.54亿斤、居历史第2位。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三是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21个,新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2个;乡村“七改”工程持续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800公里,建制村通公交率达93%。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122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2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完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开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污染防治攻坚新格局。稳步推进“五湖十河”水系治理连通工程,万福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初显,洙水河环境治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竣工投用,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8、9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11.1%、7.0%;SO2、NO2平均浓度全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严格实行“河长制”“湖长制”,8个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达87.5%。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六)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9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持续开展“归雁兴菏”行动,领办兴办实体4.13万家;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1所,新增学位4.9万个。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牢牢守住了疫情防输入、防扩散、不反弹的底线。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菏泽市立医院脑科院区等36个医疗项目竣工投用。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5家、养老服务站101处。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送戏下乡7930场、送电影下乡6.6万场。成功举办“两会一节”,期间开展各类活动134项。我市运动员在十四届全运会勇夺3金2银4铜奖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居民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9%和46%。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国防动员、人防消防、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更是奋力开创突破菏泽、后来居上新局面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从国际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世界经济有望保持恢复性增长,但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多,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进程分化;西方国家超发货币、流动性风险输入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乏力,外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高位波动;中美博弈更趋长期化、常态化、复杂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从国内看,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内循环堵点卡点仍然较多,去年以来发展要素制约加剧,供需两端恢复不平衡、不协调,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企业经营更为艰难,部分领域风险可能加速暴露,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微观政策、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结构政策,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从我省看,一方面促进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瓶颈制约,部分“两高”行业压存量控增量压力并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技术引进能力不足,环保倒逼绿色转型压力加大等,经济发展稳中存忧、进中有难。另一方面黄河重大战略纵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蓄力突破,九大比较优势深度挖潜,山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黄金期”。我省谋划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全力推进“七网”等重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发展稳中向好的势头将更加强劲、进中提质的态势将更加凸显。

从我市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交织叠加,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经济持续高位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领先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发展要素约束加剧,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短板;发展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疫情防控等方面隐患不容忽视,等等。

同时,更要看到,我市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聚集、潜在动能已经形成、政策机遇窗口期仍在延续。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和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战略持续赋能,特别是鲁西新区获批建设,省将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重利好政策交汇叠加,我市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黄金期”。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现,金融环境重塑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落后产能淘汰出清,传统动能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空间持续拓展,我市内生动力十足。三是我市进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水运时代,对外交流通道全面打开,返乡创业、来菏投资、内外循环更为便捷。债券资金撬动作用凸显,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一批在建拟建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我市发展后劲正在加速集聚。同时,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前所未有,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两个转变”持续深化,“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信心明显增强,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气场持续升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更加澎湃。总的看,今年发展总体平稳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稳中有进的势头将更加强劲、进中提质的态势将更加突出。

综上分析,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视察菏泽***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四个突破”,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积极合理区间,努力让发展质量更高、发展速度更快,在真正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全力打造富强、活力、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菏泽。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高质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绿色生态。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社会民生。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安全保障。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煤炭产量稳定在1530万吨左右,政府综合债务率和银行贷款不良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上述目标中,生态建设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要力争全面完成。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紧扣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入落实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方案,推动“231”特色产业发展质速并提,锻造菏泽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一是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壮大引导基金,引进前沿成果,优化产业生态,依托“一港四园”,吸引更多的“链主型”龙头企业落户,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力争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抓好中信国安、旭阳化工、圣奥化学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支持东明石化2000万吨原油加工基地和旭阳集团尼龙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向高质高端高效转型升级,力争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千企技改”三年行动,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先进工艺集成应用,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在规模体量、产业层次、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石墨烯、特种金属功能和新型无机非金属等高端材料,突出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发展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精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新兴产业膨胀规模、提质增效、做优品牌,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实施“三个一百”培育计划,推动我市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七网”等省“扩需求十大行动”,精心策划、论证、储备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争取更多纳入国家和省盘子,尽快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坚持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集中开工等机制,强化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重点抓好润华药业生产基地、国宏中宇微粉和辉耀智佳机器人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突出抓好劲海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新芯威智能科技和天厚5G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抓好简道制药口服液制剂、和诺倍康创新药品制剂和维尤纳特生物科技精细化学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确保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力争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强化银企对接,最大限度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同时,抓好产业、园区和专业等招商,力争引进过亿元项目28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三是持续完善园区功能。实施园区改造提升行动,增强鲁西新区、省级化工园区及各类产业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抓好交通通讯、供电供热和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金融保险、科技咨询和商贸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抓好精细管理、一体运作和高效服务等软件设施建设,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着力提高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和产业聚集度。创新“飞地”“飞企”模式,推动菏泽经济开发区与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合作建设联动创新区。

(二)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蹚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菏泽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扩大牡丹、芦笋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强化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供销”新模式,让农特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快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和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32.2万亩,推广使用先进农机装备,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等综合治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以上。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建设,所有安置区全部搬迁入住。加快补齐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发展短板,让乡村更加干净整洁、充满温度、富有活力。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等总体稳定,健全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发生。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深化产业项目、稳定就业、内生动力“三项提升行动”,让脱贫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做“工人”,并做好滩区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

(三)紧扣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实施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高质量完成市、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行“规划一张图”,统筹规划交通通信、生态廊道、能源供应等,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二是畅通城市交通脉络。进一步扩大牡丹机场通航范围,增加鲁南高铁菏泽段通行班次,优化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加快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雄商高铁菏泽段、郓城新河航道和济广高速菏泽段改扩建等“1条高铁、2条航道、5条高速”工程;加快建设阳新高速、地方铁路专用线等5项工程;积极推进菏徐铁路、牡丹机场二期和单县通用机场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同时,新建长江路快速通道、医药港园区道路等11条道路,提升改造黄河路、上海路等10条城市道路,进一步畅通城市路网通行能力。三是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万福新城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统筹市政设施规划布局,抓好垃圾处理、供热供气、公交站点等市政设施建设,新建新能源充电桩2000个。实施城市增绿、水环境质量提升和雨污管网建设等工程,完成污水管道清淤170公里,打造生态海绵城市。积极推进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建成并开通5G基站2000个。建成棚改安置房1.5万套,改造老旧小区90个项目、3万户。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打造精致、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四是高标准建设鲁西新区。全面启动交通提升、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等“发展八大重点工程”,锚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建设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外向型保税产业园和大学城产教研产业园等,不断夯实新区发展基础。把起步区建设作为带动新区发展的突破口,重点实施创新能力补板、美丽城市建设和发展机制优化等,力争新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5%左右。同时,加快推进20个市重点镇和31个“两新”融合试点镇建设,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

(四)紧扣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效能革命,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客商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重点改革任务,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瘦身提质增效。开展“营商环境突破攻坚年”行动,推动数据创新应用突破,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新增100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一网通办”。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为市场添活力、为发展添动力。全面落实信用体系发展规划,强化信用主体联合奖惩,加快打造“诚信菏泽”。二是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好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三是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全面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便民高效、相互制约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监督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不断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保障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五)紧扣内外协同联动,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坚持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畅通内循环促进消费,提升外循环推动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努力扩大市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谋划“惠享菏泽消费年”“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家电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实体零售创新发展。加大消费载体建设力度,开展菏泽金街、郓城水浒好汉城各福里商业街等示范创建活动,试点建设第二批市级示范步行街,并争取1条省级步行街试点。加快建设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华夏部落文化旅游区和浮龙湖野生动物欢乐世界等重点文旅项目,高质量办好第31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第18届中国林交会等特色展会。大力培育“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打造区域消费新增长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积极孵化新消费品牌。二是推进外经外贸稳中提质。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出口品牌化等战略,着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对接RCEP市场,持续巩固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加快开拓拉美、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强化10强重点进口企业和50强重点出口企业***服务,扩大“鲁贸贷”“订单贷”等覆盖面,实现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充分利用世界牡丹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海进博会等平台,全方位引进外资,确保实际利用外资量稳质升。三是推进电子商务提档升级。开展“互联网品牌创建年”活动,着力培育20个“互联网+品牌”。支持品牌农产品“触网升级”,实施“名品包装推介”工程,加快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天猫企业购等B2B平台降本增效,鼓励特色产业集群入驻电商平台,支持企业自建平台,创新交易、营销、物流和管理模式,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电商交易中心。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力争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同时,举办有影响、有带动、有口碑的直播带货促消费活动,发展“直播+企业”“直播+店铺”“直播+品牌”等直播新业态。四是推进开放平台功能提升。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和菏泽广源陆港等运营水平,支持东明石化原油保税仓库增强原油储备、转输运能力,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

(六)紧扣科技平台建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全面创新,强化成果转化,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集聚地、转化地。一是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院士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菏泽现代中药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菏泽离岸(上海)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区域创新龙头、重大创新载体和重要科研阵地。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积极争取技术转移补助资金,推进科技成果孕育创造。依托中原技术交易市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在中原技术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举办中原技术交易大会,推进科技成果在菏及周边区域转移转化,力争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00项以上。三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强化源头孵化培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超过400家。四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投入主体作用,强化研发财政补助支持,落实好省、市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的财政补助资金。继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创新探索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七)紧扣环境质量改善,着力建设绿色生态菏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系统推进生态工程。实施国土绿化七大攻坚行动,统筹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和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等,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防治,推动生态环境污染向纵深治理。实行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入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突出“三水”统筹,持续抓好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等建设,加快建设魏楼水库、太行水库、伯乐湖水库等,开工建设巨野赵王河、单县太行堤河上游段治理工程,完成东台寺拦蓄工程和鄄郓河、牡丹区安兴河等河道治理,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达到87.5%以上。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沿黄县区工业项目进区入园,严控“三高”项目建设。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落实能耗减量替代制度,努力降低煤炭消耗比例。推进产业绿色升级,鼓励企业开展低碳行动,升级更新用能设备,抓好交通、建筑和公共服务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加快推进山东绿能东明储能电站、华润电力鄄城源网储一体化和煤矿塌陷地光伏等项目建设,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障能力。

(八)紧扣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持续推进“归雁兴菏”行动,完善提升市、县两级返乡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双创平台功能,实现新增返乡创业就业5万人。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强镇助基”行动和“强校扩优”计划,巩固“双减”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0所、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4.5万个,招聘教师3000名。统筹推动菏泽大学筹建工作,支持菏泽医专升本科,加快菏泽职业学院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三是提升健康服务水平。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流调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治未病示范区、国家级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快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市立医院东院区和市中医医院等六大项目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人员社保医保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以上。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完善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达标率达到100%。五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6000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6万场。实施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城乡书房、数字文化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争创国家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六是抓好平安菏泽建设。持续做好“一村一警务助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防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前瞻性防范化解金融和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开展“守护舌尖安全”专项整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县乡村三级矛盾调解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高水平的平安菏泽。


***:菏泽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doc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何伟在平川区调研农民工欠薪整治和疫情防控工作
  2. 市领导督导会宁县疫情防控工作
  3. 尹俊武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坚守一线工作人员
  4. 苏君在会宁县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政银企对接会上强调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5. 靖远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第十一次调度会议召开
  6.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
  7. 白银市靖远县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8. 市领导督导调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9. 景泰县组织收听收看白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10. 景泰县四会合一安排部署全县当前重点工作
  11. 广州市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在穗就业创业
  12. nbspnbsp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访谈专栏—龚场镇
  13. 发改委发布节约用电倡议书
  14. 关于平川区拟推荐选树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对象的公示
  15. 财政局市财政局举办2022年度市级部门财务负责人培训班
  16. 莱芜农商银行口镇支行业务促发展活动助营销
  17. 疫刻不停会宁县科学有序推进线上教学
  18. 清廉之风拂校园用心育人谋发展莲花学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暨主题党日活动
  19. 梧桐湖新区召开环卫管理工作培训会
  20. 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靖远县统战民族宗教工作
  21.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第十九次调度视频会议
  22. 靖远县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召开
  23. 市企业联合会建筑业会员企业座谈会召开
  24.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25. 市交通局开展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宣讲报告会
  26. 我县召开2021年甘肃省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白银市分会场筹备会
  27. 市领导在靖远县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28. 靖远县公安局靖远县交通运输局靖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322线殡仪馆口段施工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29. 金口河区司法局组织召开我区乡村人民调解员提能培训会
  30. 平川区给排水公司供水水质公示(2020年第三季度)
  31. 红十字会亲子共学急救安全与邻童行
  32. 平川区红会路街道举行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主题演讲比赛
  33. 赞飘扬在疫线的那抹红
  34. 会宁引水上旱塬百业有支撑
  35. 夏帆检查乡村旅游安全
  36. 关于全县2020年边缘户入股情况的公示
  37.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第十次调度视频会议
  38. 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六驻点指导组督导靖远县回头看工作
  39. 一核五化新城区发挥一核五化网格作用凝心聚力筑牢疫情防线
  40. 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考察组来靖远县考察
  41. 刘美华到创城网格进行督导检查
  42. 市领导在景泰县调研防汛救灾工作
  43. 金沙江未来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来景泰县考察调研
  4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23:02:58
  45. 广州飞北京航班陆续增加
  46. 安陆市总工会组织收看中国梦劳动美全省职工(网络)宣讲比赛决赛
  47. 区农业农村局三加强强力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48. 国家卫健委2月21日新增确诊病例39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0659例
  49. 工信局我市新增16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
  50. 全市电子政务应用工作培训会在我县召开图
  51. 县领导带队督查全县疫情防控工作
  52.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荣获2021新甘肃十大必去红色景区
  53. 众志成城守护家园——会宁县以硬核举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54. 毕节市医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度贵州省国有企业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活动面试公告
  55. 靖远县委十五届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56. 率先垂范立榜样移风易俗有落实
  57. 粤北首笔基础设施基金落地韶关
  58. 天宁街道文明我先行幸福伴我行
  59. 景泰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六次会议
  60. 靖远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召开
  61. 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聚力服务中小微融资需求
  62. 景泰县交通运输局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
  63. 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大营水村牙条沟一沙河河道采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64. 关于广州市南沙区2021学年民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教津贴初审
  65. 张甸镇关于沙梓村采购有线电视机顶盒询价的公告
  66. 市领导带队在会宁县调研生态建设工作
  67. 会宁县补充招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公告
  68. 蔡和林到太和镇检查国庆节安全生产工作
  69.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日调度会议
  70. 郑钰在县信访接待中心接访
  71. 县领导调研刘川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工作
  72. 专项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
  73. 庄悦群到化州市调研月饼产业发展情况
  74. 景泰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75. 景泰县召开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议
  76. 广州市2022年城镇国有建设用地标定地价更新成果听证会公告
  77. 乐山市局来峨眉山市指导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工作
  78. 广州三件作品角逐群星奖
  79. 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张春燕公示材料
  80. 白银市中心医院举行晋升三级甲等医院揭牌仪式吴震杨恭揭牌
  81. 县残联调研各乡镇残联换届工作进度
  82. 会宁换频道共课时艰
  83. 尹俊武到东沟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创新专题调研
  84. 东沟镇开展九九重阳节深深敬老情志愿服务活动
  85. 复工复产进行时会宁餐饮业有序复工营业
  86. 毕节市乌蒙云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公告
  87. 何彬副区长带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88. 靖远县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召开
  8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11:27:29
  90. 景泰县召开传承保护宽沟古城文化座谈会
  9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23:02:58
  92.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白银报告会
  93. 接官乡头脑风暴推进试点创建工作
  94. 景泰县2022年第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公示
  95. 甘肃省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省级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指导意见
  96. 持续高温天气血库库存紧张期待更多爱心人士撸袖献血
  97. 郝效冬主持召开平川区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
  98. 莱芜22位农民拟获评中高级职称
  99. 战疫我们牵手迎着光
  100.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提醒非必要非紧急不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