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西安市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3月09日发表  

        “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新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安市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发展重点,是未来五年区政府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区全面贯彻《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成就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城市环境提升最快的时期,是城区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锐意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唐皇城复兴计划、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开发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解放路商圈振兴、地铁1、2号线建设等重点工作,狠抓区域开发、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管理和民生改善等工作,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魅力日益彰显,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价值加快兑现。“十一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26.0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3.8%,高于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36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高于规划目标6.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73亿元,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3%,高于规划目标1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0.14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8%,高于规划目标1.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53.5:46.5调整到2010年的40.6:59.4。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五强区”。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54元,是2005年的2.43倍。创业就业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6.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777个,发放小额贷款3871万元。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5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4万人。继续保持稳定的人口增长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疾病预防和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全区一直保持小学入学率、毕业合格率100%,初中入学率99.9%、毕业合格率98.6%,率先通过全省“双高普九”验收,教育教学质量稳居西安市前列。按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部署,接收企办学校31所,人员4488人,接收学校和人员为全省之最,实现了企办学校移交社会的平稳过渡。教育资助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投入3500万元,资助学生23222人。民政事业成效显著,创建六好和谐社区20个,建立51个社区星光老年公寓,100%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和低保工作站,95%的社区安装健身设施,88%的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累计发放低保金2.51亿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373.5万元。我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韩森寨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西光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东方社区被评为首批“全国先进体育社区”,西光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任务,完成租金补贴保障家庭2842户,完成实物配租460户,2008年获得省“廉租住房管理先进单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建立军民融合工作会商制度,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事业取得新突破,“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隆重举办,充分展示了新城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2010年10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开创了我区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深化项目带动战略,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32个,是“十五”的3.7倍,涵盖公共设施、工业以及商贸、商住、餐饮娱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是“十五”的5.96倍。西都大厦、达尔曼大厦、二十一世纪、华源商城等烂尾楼、遗留项目重新启动,新兴戴斯酒店、世纪金源大饭店等建成开业;民乐万达广场、大商新玛特、民乐新都会、西北商务中心、阳光国际大酒店、金海岸园林酒店等一大批商贸、酒店类项目开业运营;新东尚、新兴骏景园、华鑫学府城、华荣风景大院等房地产项目陆续建成;火车站南广场改造、解放路综合改造等两大工程大见成效。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力带动了全区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对我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理念,主动为开发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成功举办陕西省首届茶博会,积极参加“西洽会”、“港洽会”、“海峡企业合作论坛”等商贸洽谈活动,赴京津塘环渤海湾地区、上海、深圳、成都、延安、榆林等地,开展实地招商、回访活动,巩固和扩大了招商引资成果。先后促成香港恒基兆业、美国家得宝、大连大商、大连万达、海航集团、世纪金源、西成铁路客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业入区发展,与香港恒隆集团、台湾蓝天集团、南京1912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1.89亿美元,是“十五”的3.5倍;引进内资92亿元,是“十五”的7.7倍。根据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在全市率先开展“联办产业园”工作,新城高陵工业园顺利启动。不断加大向中央、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工作力度,共争取上级资金支持4.5亿元。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红星巷改造拉开了全市棚户区改造的序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开创了城北地区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07亿元,陆续实施了民乐园、炭市街、南郭上村、陇海路沿线等16处棚户区和八府庄、含元殿、石家街等8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累计完成拆迁面积376万平方米,是“十五”的8倍,腾迁土地5700余亩,安置拆迁群众15万余人,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群众的居住条件。着力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和绿地广场、公共园林等城市生态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四城联创”和“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年”活动,累计拓宽、打通和改造各类道路120条,建成绿地广场33个,新增绿地面积366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提升项目788个,提升整治街区面积255万平方米。全区路网格局进一步优化,水电气暖供应能力不断加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五大公司整合改制,相继建立政务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不断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正在形成。“十一五”期间共公开招录、引进优秀大学生、各类人才210名。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积极争取项目审批权限,做好10亿元以上基本建设项目备案和1亿美元以下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工作,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不断完善管理办法,理顺办理程序,强化后续监管,建立职责清晰、运转协调、顺畅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区属企业改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共改制企业14家。加强投融资机制建设,成立区基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城改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筹措资金3.7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40亿元,为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资金保障。

        七、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第一要务”与“第一责任”并重,不断深化平安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完善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矛盾纠纷。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矛盾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回顾“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区情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先后确定了“四带建设”、“三个转变、三个对接”的发展思路;“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的发展定位,“四突出,四优先”的发展思路和“三大板块,六个中心”的发展布局;到进一步确定了“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主线以及“做强六大产业”的重点任务,对区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理念不断升华,全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用解放思想焕发出的活力,用充分把握区情理出的思路,推动和引领“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工作。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全力以赴策划、包装、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三级管理责任制”、“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度”。勇于解决一些遗留问题,一批重大项目、片区开发、遗留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陆续启动、建成并投入运营,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狠抓招商引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将项目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尺度,项目建设中区街联动,各部门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全区上下项目意识、税收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三是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执政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切实做好社会保障,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投资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十一五”期间,累计向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全区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四是始终把推动旧城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挖掘资源、营造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发展中注重立足区情实际,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激活放大,转化为吸引外资、强化交流合作的增量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培育优势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是始终把“人才兴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干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新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转换,社会建设的方向向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的轨道转换。从省内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从市内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打造大西安产业格局、构建大都市城市框架的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新城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关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增强西部地区自身造血功能,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生态、人才帮扶等方面向西部倾斜,为新城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承担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历史使命,从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军民结合、军地结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对经济区的支持。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军工民品产业壮大等面临比较好的发展机遇。三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对于西安新的战略定位,将带动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水资源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信服务、人居环境等各方面都将大幅度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将进一步加强。四是我国继续深入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为具有内需主导型经济特征的新城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我区加快商贸设施升级换代、加快建设服务业基地提供了良好机遇。五是我区发展承载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随着大规模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为我区经济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园将为城北板块的腾飞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新城高陵工业园的规划和启动将为我区产业转移、拓宽发展空间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城东军工企业外迁将为我区加快启动9.5平方公里的幸福路综合改造,改善城东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扩大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六是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新城已积累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加之具有较为丰富的历史、人文、科技、人才、区位等宝贵资源,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新城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一是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通胀预期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紧缩,加大了我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二是重大发展建设任务对资源配给、环境承载的高要求带来的压力和矛盾。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形势下,我区必将面临重大的发展建设任务,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带来的矛盾,是“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三是经济社会要素较快集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压力和矛盾。经济发展对投资依赖严重,传统产业提升压力依然很大,非公经济的活力还未充分显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优势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是“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四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对新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服务功能等各方面与国际化大都市标准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快速缩小差距是“十二五”期间我区面临的重大挑战。五是随着城市骨架不断拉大、西安行政中心北迁、新的商业中心陆续建成、开发区以及兄弟区县的快速发展,对新城传统商贸大区以及中心城区的优势和地位带来冲击和挑战,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总的来说,“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要符合国家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一起来,在较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促进较快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带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富民强区。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使全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度。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集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瞄准一个目标,做强六大产业,打造四大板块”,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领先、产业布局明晰、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具有一定产业竞争力、投资吸引力、文化包容力、城市影响力的“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实现区域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确保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GDP达到1.6万美元左右,率先建成西部强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产业发展目标:调整二产布局,加快三产发展速度,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提高新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到2015年,二、三产业比例达到35:65,形成都市型工业、新型商贸业、建筑和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住宿餐饮和娱乐业等六大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园林式居住区”达到60%以上,“园林式单位”达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努力把我区建成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五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3%,COD和SO2排放量持续下降。

        公共服务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5年达到4.42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区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新城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年均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50 13

        2 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 16000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9

        5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6

        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

        7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65

        8 六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90

        9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 % 56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44200 15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

        13 符合政策生育率 % 98

        1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2

        15 五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 % 13

        16 绿化覆盖率 % 42.5

        17 绿地率 % 30

        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节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做强六大产业,重点推进服务业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加快工业调整步伐,做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都市型工业。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充分发挥驻区军工企业优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西安杨森、幸福制药、东方压缩机、昆仑汽车电子、黄河光伏、普天天线等企业做强做大,基本形成区域内科技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初步实现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孵化3—5个创新型企业,形成“新城区装备制造精密加工产业联盟”,推进精密加工型向精密制造型转变,打造跨区域的精密制造产学研联盟,形成以新城区统筹军工资源为核心,辐射全市军工科技资源统筹的良好局面。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推进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积极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园发展。未来五年,全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推动商贸业升级换代。坚持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条、增强竞争能力为核心,着力建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商业体系。加快商贸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区域商贸中心,不断扩大规模、做大总量,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解放路、长乐路等传统商贸街区提升改造,力促民生百货、民乐万达广场、轻工市场、大商新玛特和西北商贸中心快速发展,加快建设群光广场、爱家朝阳广场的同时,再引进5个以上的知名商业品牌,着力打造10大商业综合体。改造提升华东品牌服饰广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10大专业市场,并以此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全区商业经营层次,增强整体竞争力。高质量承办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提升金康路茶文化一条街、西一路婚纱摄影一条街、公园南路海鲜一条街、西七路纸张用品一条街等现有特色街区的档次和规模,再建设10条有影响力的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对五条以上商业街区注册域名商标。依托地铁1、2、3号线,做好地铁经济带的建设工作,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末,商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

       三、引导建筑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工业企业外迁,西安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关天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引导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方向,大力开发星级酒店、写字楼等商用项目,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具备国际4A、5A标准的智能化商务楼宇,为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提供载体,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楼宇品牌。“十二五”期间,提升新城广场金融商务总部聚集区、尚朴路电信总部聚集区、环城路供电企业总部聚集区、新城科技产业园总部聚集区的规模和档次,打造10大总部聚集区,建成1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档商住楼盘和 10大高端住宅区。到2015年,建筑和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0%。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生产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活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把我区建成充满活力的服务创新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投资增长要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速要高于GDP增速,到2015年达到GDP的25%以上。以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围绕商贸和都市型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会展咨询、商业管理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医疗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城区生活服务体系,增强对人才、资本、企业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五、旅游文化产业有新的突破。准确把握“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内涵,充分挖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旅游价值,加快配套旅游设施建设,突破我区旅游业发展瓶颈,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以茶文化一条街等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结合旧城改造,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功能现代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若干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位片区,促进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主动融入全市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加大旅游宣传和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力度,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企业,大力开发演艺、服饰等旅游文化产品,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依托军工企业外迁后原有厂区和幸福路地区改造,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策划包装“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打造我市新的城市亮点。发挥易俗社、新城剧场的文化平台作用,增加夜间演出时间和场次,展示地方文化。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步伐,提升七贤国际青年旅舍品牌。引进24小时影院、书店、便利店、茶秀、咖啡厅等,让新城的夜间经济再上新台阶,积极打造集旅游、文化、餐饮、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到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六、住宿餐饮和娱乐业迈上更高水平。以索菲特人民大厦、世纪金源大饭店、阳光国际大酒店、新兴戴斯酒店、万达希尔顿酒店为依托,促进餐饮业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相结合,使餐饮业向重特色、重文化、重品牌方向发展。加强餐饮业硬件设施建设,提升餐饮行业档次和水平,大力开发特色餐饮产品,加快娱乐业发展步伐,提升娱乐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十二五”期间,依托旧城改造腾迁出来的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打造10大五星级酒店、10大高档餐饮项目、10大品牌娱乐场所。到2015年餐饮娱乐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

        第二节 全力打造“板块”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城中板块

        ——新城广场区域。以新城广场及其周边区域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周边环境、扩大商务楼宇供给,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金融商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宾馆、酒店作用,到“十二五”末,将新城广场及周边区域建设成为区域性商务金融中心和会议中心。

        ——解放路区域。以解放路综合整治改造、商圈振兴为突破口,以“千年皇城商脉,西部时尚首街”为整体品牌形象定位,以民乐万达广场及万达希尔顿酒店建设为契机,组织实施一批标志性建设项目,突出发展中高档商品经营、品牌专卖、酒店住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以时尚化、个性化为特征的现代零售业和高档次服务行业,构建更具现代气息、更具开放特征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二、城东板块

        ——长乐路区域。依托地铁1号线,积极建设地铁经济带,以延长产业链为依托,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指引,加快发展商业贸易、餐饮娱乐、酒店居住、商务接待等产业。在长乐路沿线,高起点、高标准策划包装项目,加快专业市场提升改造步伐,积极推进长乐路—东二环片区改造、金康路片区改造、爱家朝阳广场、华东国际贸易大厦等项目建设,促进商贸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多元化、多功能、复合型的商贸、商务集群区,打造西安新的中央商务区。

        ——长缨路—华清路—东二环区域。按照“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要求,借助长缨路现有鞋类批发贸易中心、贝斯特、城东客运站、海纳物流等企业资源优势,依托东二环、华清路便利的交通优势,建立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长缨路—华清路—东二环区域打造成服务于商贸业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按照功能突出、布局合理的原则大力引进各类商业企业,以建设大型商贸设施为重点,培育日常生活消费和休闲型消费中心,在胡家庙地区打造区域性商业中心,改变我区商业中心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幸福路区域。充分挖掘城东地区环境资源和科教文化资源,结合军工企业外迁和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坚持“园区化承载、规模化生产、创新化驱动、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军工历史展示、国际商业零售连锁、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宜居新区和创意产业平台。依托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军民两用光机电技术产业示范园两大平台,加快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建设韩森寨商业中心,以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带动城东地区人居环境改善,使城东地区逐步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特色新区。

        三、城北板块

        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依托,积极发展房地产和商贸旅游业,将太华路、自强路、含元路地区建设成为集居住、旅游、餐饮、文化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休闲区。构建与曲江大明宫保护办联合招商引资新机制,借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城市名片效应,鼓励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核心区外围土地一级开发。在核心区周边加快实施商业、旅游和房地产项目,提升大明宫新城板块经济价值。加快八府庄园、南郭上村、博祥时代等项目建设步伐,建成1—2个五星级酒店,将该区域打造成具有浓郁盛唐文化特色、旅游服务功能集聚、现代商贸繁荣、高尚住宅集中的综合性新街区,逐步形成我区未来发展实现向北对接的重要承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黄金区域和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区的核心商圈。

        四、新城高陵工业园板块

        推进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区内传统制造企业迁入园区,积极引导外迁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进一步吸纳资源要素、做大产业规模、夯实发展基础。以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促进我区工业跨越式发展。在工业园区的整体建设中,紧密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轻工业园区、信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的布局和建设,到2015年“集生产、研发、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近郊区生态工业园”初现雏形。

        第三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把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和支撑,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增强项目竞争力。多主体、多渠道、多举措的开展集群招商和组团推介活动,主动为开发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提升利用外资层次,着重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好、关联作用大、品牌效应强、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龙头型大项目,提升产业档次,推进产业集聚,提高税收贡献水平,强化就业带动能力。“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7亿美元,引进内资累计达到160亿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四节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调整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对经济、环境、财税等方面的综合贡献,重点引进开发建设一批既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又有利于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的规模大、档次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以10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大项目建设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推行项目“产业链”发展布局,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形成“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激励机制,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重大项目在征地、拆迁、供水、供电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先协调解决,对重点建设项目审批优先服务,实行全方位的“绿色通道”制度。

        第五节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认真贯彻***《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努力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它公共服务领域,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和政策协调。整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培植骨干企业,强化大型企业的带动发展能力,推动全区非公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打造10大非公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GDP比例达到56%以上。

        第六节 加强税源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全面加快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承接拟外迁企业,巩固现有税源。加大招商引税、招商引企力度和吸引外来投资的激励力度,以效益为最终决策依据,引进能成长、潜力大、有市场、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项目,着力培植新税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十二五”期间,建成2—3幢税收过亿元的亿元楼,总部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加快餐饮娱乐业发展步伐,每年引进规模以上品牌餐饮娱乐企业10家,使服务业对区级财力的贡献不断提高。强化税源意识,落实税收奖励措施,形成增收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的管理提升工作,积极推进个体向企业“转性”,符合条件企业向规模化“转型”;强化市场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集中收银、网上申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第七节 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

        围绕“立足区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逐步完善”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路网结构,加大城区支路改造力度,建设一批标准高、起点高的示范道路,形成快捷便利、出入迅速的交通网络。完成经九路永乐路至八府庄段道路拓宽、公园南北路韩森路至华清路段拓宽、打通韩森路东延伸线至铁路桥段,完成重点城市干道、断头路改造,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增加十字道口立交桥建设,逐步建立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城市道路给排水、电力、热力、天然气管网等工程建设步伐,建立起与路网体系相匹配的配套设施系统。坚持把道路改建与土地储备、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年”的成果,推动“提升年”工作由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拓展,重点实施门头牌匾示范街、绿化亮化示范街工程。 “十二五”期间,实现辖区内公厕全面免费开放,背街小巷全部亮起来。

        2015年底前,完成辖区包括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在内的所有规模以上棚户区改造工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完成南郭上村、八府庄改造任务,提升城北地区整体品位。特别关注正在拆迁区域和已经拆迁区域城市居民生活过渡问题,保证其正常生活所需。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区域性气候改善,实施绿地广场、楼宇立体绿化、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完善生态体系,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优化城市面貌,使城区“天更蓝、草更绿、环境更优美”。

        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拓展管理内容,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进一步明晰区、街两级管理事权和责任,强化社区第三级城市管理网络,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空间全覆盖。

        到2015年,全区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历史文化气息更加浓郁,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凸显,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第八节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确保实现“三个明显改善”,全面达到“四个显著提高”。即:确保实现就业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明显改善、文化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全面达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人群住房水平显著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努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格局,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从事和创办各种经济组织形式,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2.2万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协调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支付、稽核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

        二、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健身场地和设施,完成新城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到2015 年,全民健身路径达到200套,保证每个社区至少两套,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500名。“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网络,繁荣社区文化,丰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把我区建设成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强区。

        三、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制定并实施好《新城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城教育优质发展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更高水平的普及义务教育,加快普通高中优质化进程,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实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依托、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到2015年,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全区省级示范幼儿园不少于15个。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在100%,优质小学总量不少于15个,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省、市标准化高中建设步伐,再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2所,逐步实现标准化高中全覆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建设1所职业教育中心,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规模。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努力构建适合我区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成人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覆盖率达到80%。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完成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和城东地区教育整体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全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四、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建立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卫生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同质同价,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疾病控制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卫生行政监管能力,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将新城区中医医院建成区域性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专科中医医院。到“十二五”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儿童“七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全辖区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拥有量13张,卫技人员1.42万人。

        五、实施住房保障工程。认真落实《西安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继续坚持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重点保障原则,将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任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探索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建设新模式,提高廉租住房保障能力。争取集中新建廉租住房项目在我区试点,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供给,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及拆迁户住房问题,加快保洁员公寓建设步伐。

        六、大力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范社区管理,严把社区工作准入关,设立社区工作服务站,整合社区资源,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文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到2015年,区级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每个街道分别建成不低于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标准和社会救助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全面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开展慈善募捐援助,实施分类救助,积极推进医前、医中、医后相结合的救助模式,实现医疗救助和居民医保的有效衔接,逐步将低收入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逐步提高救助保障能力和水平。

        八、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建立长效管理服务机制,加强人口目标责任制,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育龄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的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不断发展,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九、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切实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激化。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新城建设,建设指挥高效、信息畅通、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管理到位的社会治安“大防控” 体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贯彻《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关爱老年人、残疾人,关注弱势群体,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加快志愿者事业发展,深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加快新城区档案馆硬件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导

        积极落实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完善政府投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区域发展和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政策的统筹协调。根据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实际需要,制定出台一批针对产业发展、统筹城乡、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执行《新城区鼓励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实施办法》、《新城区税源建设实施方案》、《新城区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服务重点税源企业暂行办法》,制定《新引进品牌餐饮企业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给市场主体以正确导向,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优化发展环境

        紧紧围绕提高效能、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要求,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严格行政管理。规范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专项治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强化人力资源配置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新机制。一是完善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目标,实施“大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选拔、交流管理工作,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二是积极推进以“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按岗聘任、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岗位聘任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职务聘任向岗位聘用转变,切实增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三是完善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人才结构变化与人才引进的动态管理系统,加大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大人才队伍总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力争五年内选拔培养国家、省、市级技术拔尖人才20名,区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60名,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强化资金保障

        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强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持收支基本平衡,提高公共财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严厉打击逃款偷税行为,确保各项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增强财政保障和支付能力。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需要。控制行政成本,厉行勤俭节约。整合专项资金,规范使用管理,确保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创新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融资平台作用,为我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强化土地保障

        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协调市级土地部门,市区联动,做好土地储备工作,优先满足关系城市布局调整、功能提升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证生态建设用地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全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政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打造“阳光型政府”。强化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构建“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一体化。依托军民融合工作会商制度,加大军工企业与我区的合作力度,创新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新模式。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理顺规划管理的条块关系,使城市规划和管理职能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更加适应区域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工作的支持力度,以建立“职责明确、责权统一、依法行政、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街道管理新体制为目标,积极探索街道工作新思路,不断提高街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企业发展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努力营造社会稳定,政府高效服务,社会成员关系融洽,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发展环境。

        第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一、加强规划实施衔接

        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各类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加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相互协调。健全以五年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进度要求和具体政策导向,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各司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组织制定和实施专项规划,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全面落实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指标体系,按照稳步推进、分类管理原则加以分解落实。对规划实施情况全程进行统计监测,依据全区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结合新城发展实际,将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各街道、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继续完善发展规划的实施评估机制,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规划实施一段时期后,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区发展改革部门、统计部门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并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强化信息引导,面向企业和公众,积极广泛地组织好规划宣传,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信息,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规划修编机制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市相关要求,建立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的滚动编制与实施机制。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当宏观环境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实际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区人民政府可适时提出规划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6 14:12:32重新编辑
深圳福永镇富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天汇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国际机场骏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村同福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白石厦东区农电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峻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塘尾富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翠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华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新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怀德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三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星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发工业区老王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西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桥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桥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桥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共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沙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上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芙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nbspnbsp知荆州爱荆州兴荆州走进荆州楚文化融媒体宣传赫赫楚史威王兴楚
  2. 彭伟现场调度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3. 江夏区住建局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
  4. 顺德区杏坛镇龙潭股份合作经济社(三阳小组)基塘投包结果公示
  5. 关于公开武当山特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领域问题投诉举报渠道的公告
  6. 南蔡乡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
  7. 市中区卫生健康局召开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
  8. 东关街道三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9. 春联街道妇联柔肩担重任巾帼展风采
  10. 凭祥市多渠道开展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活动
  11. 峨眉山市五办添活力市场增信心
  12. 出租汽车是否可以异地经营
  13. 市人大代表祝塘小组开展专题视察活动
  14. 常州机场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15. 番禺区荣获广东省体育局20182021年度突出贡献单位奖
  16.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出击引导业主参与小区自治
  17. 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8. 19月份泗阳县预付生育定点医疗机构生育金额54050866元
  19. 2022年第三季度一般性岗位补贴公示
  20. 关于湖北小龙女蜜蜂园有限公司风险监测问题产品风险控制情况的公告
  21. 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
  22. 红安县总工会到七里坪镇督办脱贫攻坚和爱心驿站建设工作
  23. 2022年第三季度村残协专职委员工作补贴发放表
  24. 坪山区坑梓街道坑梓社区开展2022年传承奥运精神五社联动聚力社会组织风采展示活动
  25. 谌贻琴到毕节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26. 程学锋主持召开全区项目引建专题会议以快的节奏紧的状态全力以赴推
  27. ***章程
  28. 区公安分局四项举措扎实推进秋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28:39
  30. 一把手笔谈|在中国式现代化上展现金坛生动实践
  31. 失业金没发放怎么办大岗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帮到
  32. 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公示
  33. 10月27日荆州市疫情通报
  34.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5. 关于公开征求洪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意见
  36. 杏坛镇万亩农田美丽田园示范区项目主干道美化工程结果公告
  37. 特区太极湖学校举行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38. 樊城区2022年秋季学期学前教育资助名单公示
  39. 用气2022年11月4日停气通知
  40. 区政府党组召开第13次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
  41.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保姆式服务护航广东石化项目建设
  42. 攸县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
  43. 引进龙头加工企业推动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44. 大方全面恢复各学段线下教学
  45. 钢城区统计局开展重点能耗企业现场核查工作
  46. 杨军生深入社区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4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28:39
  48. 市发改委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49. 徐浩深入三甲镇调研
  50. 中国银行常州分行新时代新征程中淬炼国有大行本色
  51. 邻水生态环境局扎实做好生态环境领域信访工作
  52. 覃永利主持召开区十二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
  53. 彭伟到沭阳县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
  54. 珙县卫生健康局国家双随机监督检查结果公示
  55. 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停电公告
  56. 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武赴我县考察调研
  57. 宿城区召开低效产业用地清理盘活再利用工作推进会
  58.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59广东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59. 文化东路街道三举措扎实做好辖区安全生产工作
  60. 天元区残联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61. 凭祥市组织收听收看崇左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
  62. 巡察公告
  63. 区住建局数据跑腿按下城建项目快进键
  64. 与你有关国办最新文件这40项举措必看
  65. 违法建设告知书送达公告(穗埔长岭综执告〔2022〕第0091号)
  66. 关于开展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6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01 18:57:48
  68.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张湾这家企业开源节流稳增长
  6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43:11
  70. 沙市城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
  71.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全市政府网站检查情况的通报
  72. 梦溪街道多举措抓实抓细秋冬季消防安全工作
  73. 岳池县市场监管局聚焦民生关切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74. 陈栋调度全县项目入库工作要求招商引资项目应统尽统应入尽入
  75. 大洪村600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76. 保平镇开展非粮化整治验收工作
  77. 桥楼乡四进反电诈守护群众钱袋子
  78. 株洲公安提醒您自觉参加三天三检
  79. 韦平到象州督导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时要求强化依法履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80. 大方县羊场镇三个加强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工作
  81. 区领导走访慰问一线防疫人员
  82. 贵州省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李炳军会见董昕一行并共同见证签约
  83. 关于深圳市龙岗区应急管理局委托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行政执法的公告
  84. 区领导到辅仁高级中学调研
  85. 只楚街道楚新社区安装停车杆让进出车辆有章可循
  86. 荆川文化助力常州文化教育发展
  87. 邻水县应急管理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88. 随州市公布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专项整治第一批工作成果
  89. 喜报东宝这家单位获全国荣誉称号
  90. 新华日报泗阳县妇联抓廉洁促作风助推全县妇儿事业高质量发展
  91. 高县天气旬报
  92. 渠县召开思想产业效率能力四***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
  93. 系统推进争当先进高标准迎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9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36:18
  9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4-07 03:28:39
  96. 我市启动2022年安全生产巡查
  97. 李鹏程在高新区安全环保工作调度会上强调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园区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98.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关于横坪路3号幼儿园室外高压改迁项目(施工)招标的公告
  99. 市中区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
  100. 钢城区召开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