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新区自贸区合作区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17日发表  

  光明新区

  【概况】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8月,是深圳市第一个功能新区,总面积155.44平方千米,下辖公明、光明、新湖、玉塘、凤凰、马田6个办事处31个社区。截至2017年底,实际管理人口120万人,常住人口59.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万人。该区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为深圳市规划建设的西部高新组团、深莞穗中部产业发展轴组成部分,是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通便利,区内南光、龙大2条高速路北连东莞市,南接福田区、南山区。在建的大外环高速贯穿深圳东西,东连惠州市、西接中山市。在建的地铁6号线(光明段)北与松岗11号线相连,南至科学馆。广深港客专、赣深客专在该区设站;新区与福田区、南山区、大空港均处于“30分钟交通圈”。该区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3%,基本农田面积占全市44%,公明水库水面面积超过6平方千米,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资源。该区是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单位,华南地区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国家“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区域,是田园风光与现代都市深度融合的绿色城区。至年底,已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经济发展】2017年,光明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4.49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89亿元,增长13.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371.56亿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1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额739.49亿元,增长1.2%;全口径税收收入126.67亿元,增长1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5亿元,增长12.1%。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每平方千米实现GDP产出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万元GDP能耗下降4.2%,水耗下降6%。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42.9亿元,占新区GDP40.3%。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4家,总数达614家;卫光生物、三利谱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上市,上市企业总数达20家;科陆、国信通等4家总部型企业落户。年内,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深圳市欧菲光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大奖”。产业创新动能强劲。新组建华星光电国家工程实验室、铝镁钛合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1个。石墨烯、新型显示2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市十大中心;华星光电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年内,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2个、院士3人;累计拥有“孔雀人才”2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13人、市后备级人才112人。出资10亿元成立新区首只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设立1只子基金,募集资金规模3亿元。有效发明专利3865项、增长42%,专利创造水平完成值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重大项目集聚效应明显。光明凤凰城完成投资252.7亿元,华星光电G11、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小镇、光明云谷等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华强创意公园一期、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日东光学、美盈森等7个项目主体封顶;天王、典邦等23个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世成电子、开立科技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工业投资208.6亿元,增长18%;完成技改投资34.5亿元,增长39%,增速全市第一。

  【民生事业】2017年,光明新区坚持民生为本,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实施“强基惠民”工程,以社区为主体,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社区道路、公园、停车场等问题,开展“短平快”项目1022个,两年累计投入8.4亿元。教育医疗事业长足发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快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全力推进,全年新增学位4830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5所;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组建医疗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即将投入运营,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动工建设。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推进万丈坡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基本形成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低保救助金1152.2万元,全区低保人数较上年下降32.5%,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1%左右,“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扎实推进西藏察隅县、广西田林县等3个对口帮扶地区扶贫工作。

  【重点项目土地整备】2017年,光明新区全力推进重点重大项目土地整备,为新区抢抓发展机遇积蓄动力,推动新区大建设、大发展。

  华星光电G11项目 该项目选址总面积101.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50万平方米已在2016年完成整备移交及土地出让,项目如期施工建设。2017年,华星光电G11项目一期用地土整备项目获2017年度“光明新区质量奖”项目奖。项目二期用地整备涉及红坳村整村搬迁问题。占地面积13.22万平方米,涉及建筑物366栋计828套、建筑面积24.39万平方米。6月,该区合力推进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510户被搬迁人全部签约、房屋全部“腾空交房”,创造深圳土地整备新速度。

  中山大学·深圳项目 该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分别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中山大学附属配套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扩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50万平方米,需拆迁建筑物约350栋,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该项目是第一所扎根光明新区的高等学府,对新区未来人才资源聚集及城市水平提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校区预选址用地314.3万平方米。该项目涉及住宅片区、东森教练场、荣和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佳益包装厂、林地、果园等节点土地整备,2017年共整备土地110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00余栋计13.85万平方米。中山大学附属配套设施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中山大学附属初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人才保障性住房(一期)。总用地面积13.6万平方米,其中需整备用地面积11.4万平方米、需搬迁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主要涉及同富裕工业园、兆赫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俊伟兴实业有限公司及深圳市江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4个工业园,已完成外业测绘、清点评估、收集权属资料、业主诉求等系列土地整备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扩建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其中已移交入库1.2万平方米,需整备用地面积约14.3万平方米,主要涉及美华美工业园拆迁问题,项目需搬迁建筑物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已完成外业测绘、清点评估、收集权属资料、业主诉求等系列土地整备工作。

  外环高速公路项目 该项目途经光明新区田寮、玉律、红星、长圳、凤凰、白花等6个社区,全长15.3千米,占地约193万平方米,需拆除房屋面积24.5万平方米。7月,新区召开外环高速公路项目土地整备攻坚动员会,细化86项攻坚任务节点,倒排工期,推进完成84个节点任务。全线累计移交用地约169万平方米、完成率约90%,拆除房屋面积13.8万平方米。

  鹅颈水库项目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86.43万平方米,是继公明水库后新区又一大水资源储蓄库。在红坳村整村搬迁全面完成后,该区立即转移工作重心,全力攻坚该项目,按照市政府督办时限要求10月中旬100%完成征收补偿工作。

  【“三大战役”推进】2017年,光明新区坚持项目引领,提升发展品质,致力于打好交通大会战、山水大文章、民生大福祉“三大战役”,为下一个10年快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交通大会战。全年打通“断头路”14条,另有8条“断头路”完成土地整备,正在抓紧施工;地铁6号线完成全线土地整备,6号线支线动工建设;外环高速86项攻坚任务完成76项;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至福田站实现捷运化服务,每日开行车次增至24对;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批次共60条,新增公交线路17条,新建公交场站4处、新一代公交候车亭59座及充电桩253个,完成942辆公交车纯电动化更新工作,公交覆盖率94%;投入共享单车2.8万辆,编号划定自行车停放区634处;完成田寮片区等231个慢行系统整治项目。

  山水大文章。马拉松山湖绿道一期开工建设,建成凤鸣街心公园等21个社区公园和6个花漾街区,美丽深圳绩效考评全市排名第五。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全年完成治水投资15.43亿元,新建成污水管网265千米、整治入河排污口535个,分别超年初计划37%、77%、26%;茅洲河干流(光明段)等5条河流黑臭水体治理如期完成,实现“不黑不臭”;打响“小散乱污”歼灭战,全年立案查处违法企业336家,处罚金额4065万元;总投资15.82亿元的全市首个“海绵城市”PPP项目开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年度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民生大福祉。教育、医疗等九大类民生支出共115亿元,增长60%。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招收首批研究生;新区外国语学校等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830个;市第十高级中学加快建设,马山头学校等5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开工建设。组建光明新区医疗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动工建设。ITF深圳国际网球元老赛、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次走进光明,农科大观园成为新区首家国家AAAA级景区。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1.06万套、配租7300套,分配产业配套宿舍3634套;举办公益招聘会80余场,劳动仲裁调解结案率连续2年全市第一。年初向社会公开承诺的60项民生实事已完成58项,公明汽车站选址等2项工作正全力推进。

  【“城市品质”提升】2017年,光明新区通过系统性、连续性、密集型投入,以点带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提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升级核心区域规划,实现法定图则全覆盖。启动综合交通、慢行系统、综合管廊等市政专项规划修编。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开展交通大会战,地铁6号线(光明段)进入施工阶段,赣深高铁(光明段)线位基本确定,广深港高铁捷运化有效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打通“断头路”工作顺利推进,427条“两不管”道路纳入日常管理。城市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推行三级“河长制”,新增污水管网265千米,“1+4”建成区黑臭水体提前消除黑臭,茅洲河干流(光明段)水环境明显改善。推进绿化景观提升工作,按照高于原特区内标准,打造光侨路等一批特色景观道路。推进城市管理创新试点,重点抓好“城中村”综合整治、社区“三线下地”、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等工作,“城市品质”和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高标准完成光侨路、观光路等15条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在全市率先对99座公厕和52个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提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5个。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完成6个试点社区“三线下地”和9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7个示范“城中村”、25个达标“城中村”完成验收。累计建成无线热点924个,基本覆盖新区重点公共区域。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四大行动34项重点攻坚,新区交通等文明指数明显提升,晨光乳业公司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红坳村整村搬迁】201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重大决策部署,为华星光电G11项目二期整备土地。光明新区周密部署和安排,仅用36天签约510户、搬迁4574人,整备土地13.22万平方米、拆除建筑24.39万平方米。创造土地整备新速度,为深圳重大项目土地整备作出有益探索。红坳村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49万平方米,建设房屋3424套,其中拆迁安置房570套、人才住房2854套。该项目于12月5日完成场地移交,12月15日进场实施土地平整,12月18日启动基坑开挖运土。为推进红坳村整村搬迁拆迁安置工作,出台《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过渡安置房安排方案》,由新区住房和建设局组织开展红坳村整村搬迁过渡房选房工作。7月19—21日,110户终审合格申请家庭顺利选房,为红坳村整村搬迁赢得时间。

  【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光明新区实施“三强化”,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资金供给,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资金供给渠道为改革目标,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EPC(总承包制)、代建制等投融资模式改革。推出全市首个PPP工程项目——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5.82亿元,在社会资本运营的30年合作期内,预计为新区减少静态实际支出约20亿元。强化土地供给,深化城市空间拓展机制改革。开展违法建筑全面管治、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建设用地清退、城市更新等“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全年拆除、消化违法建筑约240万平方米,开展房屋征收及土地整备项目224个,完成土地整备286公顷;梳理新区国有产业用地家底。定期更新可出让产业用地库,囊括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创新产业园区、木墩片区、甲子塘片区及钟表、模具、内衣三大产业基地,预计可出让产业用地47万平方米;盘活存量低端旧工业园空间资源。以宝塘工业区、同富裕工业区和美林工业区为试点,引导社区推进旧工业区综合提升。转型升级后可提供新型产业空间5.3万平方米。创新土地整备工作动员模式。以红坳村整村搬迁工作为试点,实施“指挥部+工作组+谈判小组”组织调度机制等五大土地整备工作机制,36天促成红坳村510户居民全部签约,21天完成所有住户和商户腾空交房。强化项目供给,探索大型城市边远地区跨越式发展新模式。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和“三大战役”,在道路交通、环境品质、民生福祉等方面加大项目供给力度,推进一批投资力度大、辐射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华星光电G11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正式签约,马拉松山湖绿道子项目开工、光明云谷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实施“强基惠民”工程。以31个社区为主体,筛选老百姓最关心的社区道路、公园、停车场等项目,2年安排专项资金9.9亿元,项目建设效率显著提高。以“短平快”项目提升基层社区城市面貌,巩固城市安全和环境治理成果。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施“强基惠民”项目3批1022个,已完成837个、完成率82%。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2017年,光明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创新“海绵城市”发展理念。4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开展2016年度(第一年度)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考核,光明新区在第二批14个国家试点城市中名列第一。打造5种类型79个项目“全海绵”系统。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将试点区域打造成为涵盖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系和水污染治理5种类型,包括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和润家园、新城公园等79个项目的海绵系统。创建24项“全标准”技术体系。出台《光明新区“海绵城市”方案设计专篇编制指南和审查要点》等,率先创建覆盖海绵城市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绩效评估等24项技术体系。探索“全模式”厂网一体化建设。在国内“海绵城市”实践中率先采取“厂网一体化”模式,推进光明水质净化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预计建成覆盖周边区域982千米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天。该试点项目被住建部专家评为国内首个水质、水量双提升的“厂网一体化”排水项目。完善治水提质工作机制。探索黑臭水体治理机制。完成茅洲河(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水、楼村水和新陂头河等五条河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干流(楼村段)水质首次达到Ⅳ类标准。健全污水管网建设机制。先后完成茅洲河光明新区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包、光明水质净化厂PPP项目包招标,全速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工作,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创新正本清源工作机制。全面排查市政和“城中村”、工业区管网、建筑等情况,光明厂服务范围排查36平方千米共350千米市政管网并启动设计,开展松岗厂范围排查摸底,完善一片实施一片。探索“河长制”管理模式。创新水务工作机制。以“河长制”统领新区水务工作,制定“一河一策”,狠抓源头减量和管理控污,严控工业源和面源污染,成立9个专责小组,以“日协调、周报告、月评价”形式,连续组织攻坚行动,确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筑牢三级责任体系。出台《光明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安排11名新区领导担任15条河流河长,光明、公明、玉塘、凤凰、马田等5个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及新湖办事处副主任担任办事处河长,31个社区书记担任社区河长,23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构建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完善媒体宣传机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宣传报道,提升市民环境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流治理。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探索】2017年,光明新区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建立全市第一家“医养融合”机构——光明护理院。该机构融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于一体,满足辖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解决养老服务和医院看病的空间分离问题。推进老人家庭病床服务改革,探索老年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模式。新区家庭病床建床患者平均年龄72.9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81%。建立健全社康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为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和养老需求。新区实现60周岁(深圳市标准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100%覆盖,社康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养老机构设施31个社区100%覆盖,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31个社区100%覆盖。加快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探索光明福利院PPP项目模式,引导和鼓励民间专业机构进入新区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基本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探索公明福利院“公建民营”模式,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将其改造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管理有效、服务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社区基金会与养老服务互动模式。在社区基金会推出“社区长者生日会”“幸福老年驿站”“梦想角”“金色朝阳”等养老服务公益项目,免费为老年人庆祝生日、提供健康体检。建立健全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养老服务“线上”模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养老终端,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管理。推动养老消费券由纸质向“虚拟电子货币”形式转变。探索养老服务“线下”模式。区级为老服务中心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输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需求。探索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循环系统。建立“养老善德银行”机制,推广互助式社区志愿服务,解决养老服务供应问题。

  大鹏新区

  【概况】大鹏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辖区面积600.32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95.32平方千米,约占全市1/6;海域面积305平方千米,约占全市1/4;海岸线长133.22千米,约占全市1/2。下辖大鹏、南澳、葵涌3个办事处25个社区。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4.61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94万人。有不可移动文物点98处,其中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1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渔民娶亲”“舞草龙”等民风民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撤纪念亭、东纵司令部旧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好,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有价值村落19个,半云天村被评为“广东省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大鹏所城、东山寺、较场尾、玫瑰海岸、杨梅坑绿道、西涌海滩等。辖区内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岭东核电站、LNG液化气接收站、东部电厂、东部油气库等重点能源项目。

  【经济发展】2017年,大鹏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5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5%;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385.2%;外贸进出口总额12.2亿美元、增长19.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淘汰转型低端企业15家。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1.2%。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30.6亿元,占GDP比重69.2%。“减船转产”工作取得突破,减船318艘,占新区在册海洋捕捞渔船55%。修订形成“1+N”产业政策体系,扶持产业项目59个、扶持资金1827万元。招商引资引智亮点频现。举办国内外招商推介活动10场次。新落户24个生物及生命健康领域项目,累计聚集97家国内外知名生物及海洋企业,市级以上创新载体达21个。与以色列库克曼集团签订协议,设立1亿美元生物医药类创新发展基金。新设立内资企业934家,注册资本总额83.5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3家、千万元及以上企业118家。引进中高层次和紧缺人才728人,认定“鹏程计划”优秀人才16人。高端绿色产业加速集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1家。专利申请量321件、专利授权量138件,分别增长44.6%、40.8%。深圳因诺免疫有限公司获得“深创赛”企业组总决赛第一名。生命科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海洋生物产业园二期完成改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成立全国首家社区旅游学院。接待游客1079.9万人次、增长3.9%,其中境外游客10.5万人次、增长6.7%,过夜游客157.7万人次、增长5.8%;旅游业总收入52.9亿元、增长8.4%。

  【社会事业发展】2017年,大鹏新区九大类民生及公共安全支出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486个民生微实事全部完成。促进户籍居民就业再就业4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0.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61万元。发放低保救助金189.86万元。深入实施“一区一策”,补助资金4934.4万元、增长29%。社区集体经济整体盈利增长16%、净资产增长14%。完成12.67公顷保障性住房土地出让,西涌、鹏城、岭澳等社区未建房户统建楼落地取得显著进展。组建大鹏巴马扶贫协作工作队,对口帮扶河源市源城区精准脱贫任务基本完成。全年投入两地财政帮扶资金6300万元。加快推进马歇尔国际胃肠道疾病诊疗中心等56个项目建设。完成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可研和环评报告。公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通过率100%。公办幼儿园比例全市最高。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发放补贴2800万元。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满意率分别达96%、99.8%。举办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舞草龙、渔民娶亲等本土民风民俗文化内涵不断深化。葵涌客家山歌《客家人系有料》登上央视。启动修编全市首部官方村志。大鹏新区科学馆(昆虫馆)揭牌。大鹏展台首次亮相文博会主展馆,总成交额23.2亿元,增长8.5%。启用全市首个“户外穿越报备系统”。发布国内首份地区性户外运动发展白皮书。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品牌升级,“Hobie”(霍比)帆船锦标赛、大鹏新年马拉松等赛事圆满完成。“中国杯”帆船赛获“市十大(本土)体育赛事”和“市十大(高端)体育赛事”称号。举行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引进市级以上水上运动基地8个。举办南澳龙舟邀请赛暨首届旅游美食节。新区文体旅游局被授予“广东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大鹏新区新增“建立自然岸线保护制度”“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6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规划2020年完成的52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指标38项提前达标。完成大鹏半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初步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完成2016年度生态文明综合指数(DPI)数据采集、核算和发布。完成2016年度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建成水头、葵涌两座污水处理厂,完成14个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全面实施治水提质,建立以“党政领导+志愿者”为核心的河长制。成立大鹏排水有限公司,全面承接668千米排水管网运营管养工作。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242家,查处环境案件36宗。完善海洋监测机制,与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共建东部海洋监测站。严格执行海监“三巡”制度,拆除违法用海面积1300平方米。完成22个片区污水支管网建设,新增污水管网***千米,全面纳管459个入河排污口,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6.1%。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征转133公顷。清理移交10条河流整治工程施工作业面62万平方米。近岸海域6个监测点水质基本保持国家Ⅰ类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新区所有公共机构LED照明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创建任务完成率100%。举办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投放珊瑚礁20座,种植珊瑚苗4000株。南澳办事处获评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2017年8月27—30日,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在深圳市大鹏新区举行,论坛以“让更多人认识海洋”为核心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强中国海洋公益领域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由大鹏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在论坛上揭牌。该基金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慈善机构受托的慈善信托,以及首个由社会捐赠的专项基金和慈善信托两部分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

  【大鹏新区人才安居项目开工】2017年12月29日,大鹏新区人才安居项目集中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46亿元,可提供5600多套人才住房。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为大鹏08—13地块人才住房项目,位于大鹏坪西路东侧,占地面积12万多平方米,建设住房3050套。该项目自带大体量文体配套和教育资源,打造宜居生态高端活力社区,塑造大鹏未来面向精英型、高端型人才的住宅社区品质标杆。其次是葵涌22—07地块人才住房项目,位于金葵东路东侧,规划建设住房1189套。该项目结合新区生态资源文化,以及自身丰富的商业、休闲娱乐配套,打造城市中高档品质型生态综合社区。另外两个项目位于坝光,分别建设住房531套和841套,均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启动区首批人才安居工程之一,服务于片区生物、生态和医疗等领域人才。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工】2017年2月4日,大鹏新区举行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2017年首批项目开工暨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和监督委员聘任仪式,24名专家受聘担任咨询和监督委员。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30个,包括生物谷坝光人才公寓、核心启动区智能交通系统、银叶树湿地公园、白沙湾公园、海滨公园、江屋山郊野公园、中心广场、坝光文化中心、坝光综合体育中心和环坝路、核坝路等12条道路等,总投资36亿元。启动仪式上,副市长艾学峰和大鹏新区领导为受聘的24名专家、学者颁发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和监督委员聘任证书。24名专家委员分别从事建筑、规划、法制、媒体和环保工作,其中部分委员担任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此次聘任专家咨询和监督委员,旨在倡导环保低碳建设理念,推广绿色文明建设,建立坝光核心启动区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核心启动区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同时对生物谷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中的生态保护等实施监督。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揭牌】2017年6月23日,大鹏新区与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医疗集团框架协议》,全市第一个市、区两级共建的医疗健康集团——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揭牌。副市长吴以环,市政协副主席、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主任王大平,大鹏新区领导王京东、李勇、姜红等参加揭牌仪式。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概况】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前海合作区实现增加值1528.09亿元,蛇口自贸片区实现增加值502.17亿元;实现税收344.98亿元,增长2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83亿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44.48亿美元,增长16.9%。新增制度创新111项,关检自贸通等42项制度创新在全国首创或领先,累计推出制度创新319项,属全国首创或领先131项,其中全国复制推广8项,全省推广49项,全市推广31项。全年新增注册企业4.44万家。其中,世界500强新增设立企业60家,内地上市公司新增投资设立企业71家,新增标杆企业(标杆企业指纳入国家统计的深圳“四上”统计企业、前海总部企业、一行三会持牌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内地上市公司投资设立企业、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144家。至年底,前海注册企业开业运营6.68万家,开业率40.5%;前海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及其他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注册企业增加值占83.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累计注册港资企业7102家;全年注册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比2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实际利用港资43.3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97.4%。全年前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83亿元,增长10.8%;投资强度为每平方千米15.28亿元,是全市水平的5.92倍。至年底,累计实现175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含1.5级开发建筑45栋),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100栋190万平方米(含1.5级开发建筑45栋15.5万平方米);累计通车23条(段)道路,8横2纵“外联内畅”交通及以前湾一路与梦海大道为骨架的“中轴线”市政道路景观廊道格局形成。

  【前海法治指数发布】2017年9月27日,前海发布国内首个自贸区法治指数——“前海法治指数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数是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主要标志和标识,被评为中国自贸区十大法治事件,并纳入国家法治指数之一。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数百个四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涉及规则制定、法治政府、司法建设、法治社会、监督保障等。通过前海法治指数评估,实现对前海法治状态客观、全面、准确评价,并对前海及其它地方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样本效应。

  【前海知识产权法庭与金融法庭成立】2017年12月26日,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在前海揭牌成立。两法庭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广东省政法委书记何忠友共同为两个法庭揭牌。两个法庭的成立为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经验,为促进深圳科技、产业创新和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企业服务】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定《外商投资备案审批流程指引》,建设外商投资“一窗口受理”平台,推进跨境数字证书互认应用试点,实施港人、港企香港电子签名证书认证。实行片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选取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四大产业中示范性好、创新性强的代表性企业,由局领导挂点调研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自贸片区2017年“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方案》,标准化事项审批,优化企业专属网页等;建设e站通政务服务新平台,为片区企业提供经营许可、涉税服务、资金申请、信用查询、政策解读等服务。企业专属网页新增企业所得税优惠认定申报、高端人才认定及个税优惠申报、总部企业认定、统计季报申报等,年内开通专属网页企业16万家,激活用户1.4万家,日均访问用户数超过200家。所得税优惠产业认定企业61家,优惠税额3.***亿元。

  【前海蛇口自贸区规划】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借鉴香港规划体系,建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单元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年内基本完成各层次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围绕建设城市新中心,会同市规土委、市交委在强化前海城市新中心功能与要素等对规划进行优化,并组织专家咨询会,完成前海(城市新中心)规划优化成果。《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规划》完成草案;《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完成修改,《前海人防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灯光环境专项规划》完成中间成果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组织完成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初步方案研究;协调市交委等,支持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新城立交等方案设计;协调平南铁路改造沿月亮湾大道东侧方案推进;协调优化轨道5、9号线出入口等。开展《前海合作区综合管廊详细规划修编》,首次在规划阶段引入BIM技术,衔接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地下通道、地下管线等地下空间和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制定《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汇编》《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引及常用图集》《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运行、维护指引》等。年内,《深圳市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前海合作区地下空间规划及重要节点周边地下空间概念方案设计》获市第十七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前海产业发展】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和未来经济等产业集群,推动片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结构从上年22∶78优化为16∶84,第三产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对片区经济增长贡献率99.3%。其中,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及其他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比重占83.3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引进总部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等3家标志性港企在前海落地。突出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前海兴邦金融租赁、招商局仁和人寿等9家总部项目引进前海。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揭牌,平安银行国际总部、香港建滔集团中国区总部、中旅集团南方总部等项目取得推进;中海外融资租赁、中原金控、泰东融资租赁等注册资本超10亿元融资租赁公司相继落户;顺丰、东方嘉盛等供应链行业上市公司落户前海,中国首家供应链行业独角兽级企业越海全球供应链在前海诞生。“全球中心仓”、保税+实体新零售、黄金深港通、深港陆空联运改革等项目启动。

  【前海产业扶持】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有序出让产业用地,全年公告挂牌出让用地3宗,总建筑面积32.47万平方米。研究制定《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人才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完善现代服务业扶持措施;完成第八批42个项目第三方评审等,复核后拟定19个项目约1.79亿元扶持计划,拉动社会规模总投资19.05亿元。引进总部企业,新增认定总部企业10家,对新认定总部企业落户扶持资金5200万元;全年接受所得税优惠产业认定申请企业82家,为企业减轻所得税负3.***亿元。落实人才住房配租2842套;启动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修订,完成2016年度第一、第二批境外人才个税补贴发放,向139名境外人才发放个税补贴5070万元;扶持留学人员创业项目,向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推荐申报78个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补贴项目,约占全市30%。

  【前海标杆企业】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标杆企业1921家,实现增加值1541.01亿元,占自贸片区比重75.9%。其中,833家深圳“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注册增加值1046.26亿元,占51.53%。

  【前海金融业】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金融业企业近8000家,比上年增长15%;至年底注册企业5.8万家,占片区注册企业40%。其中,新增持牌机构(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17家,占全市50%,总数220家。实现增加值711.27亿元,占比35%;纳税134.***亿元,增长41%,占前海合作区48.8%。企业开业2.43万家,开业率42%。从业人员13万人,占前海从业人员33%。

  跨境金融 前海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金额371亿元;新增区内银行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11笔、金额54.94亿元;区内企业办理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业务33笔,签约金额13.11亿美元。跨境双向资金池,有14家跨国企业集团办理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备案,涉及成员企业346家,应计所有者权益5118.8亿元;区内企业集团申请办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池业务,跨境收支门槛由1亿美元降低至5000万美元,有13家跨国公司集团参与试点,涉及境内外成员企业563家,跨境流出入总规模159.61亿美元。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累计外商股权投资企业数(QFLP)124家、占全市84%,累计认缴规模328亿元、占全市96%;获得QDIE试点资格管理企业41家,其中首批8家获批额度9.61亿美元;成立基金25支,规模8.8亿美元。跨境不良资产转让在全国率先试点,落地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不良资产转让项目,金融资产交易所完成不良资产跨境交易额45.86亿元。

  金融创新试点 全市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试点(WFOE)在前海实施。片区研究制定相关办法,会同市金融办修订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制度,率先重启QDIE业务,额度15亿美元。推进本外币合一账户管理体系制度设计,对FT账户、OSA账户和NRA账户进行对比研究,向省、市政府上报账户建设方案,获省长批示,形成在前海建立跨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上报省政府。制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行动计划》《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优秀金融创新案例23个,两年累计发布44个,覆盖深港合作、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风险防范等领域。

  重点金融项目 汇丰前海、东亚前海、招商仁和人寿、兴邦金租等17家持牌金融机构落户片区,新增数量占全市50%。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设立并注册,制定《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监管。推进百行征信(信联)、亚投行资金拨付中心等项目落户片区。建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重大金融项目库》(27项),其中确定落户6项,未来落户可能性较大15项,***争取6项。

  金融风险防控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市金融办、南山区金融办完成辖区重点P2P机构和未经前置审批要素交易平台现场检查。其中,P2P机构61家,涉及贷款余额1154亿元,发现违规行为较为普遍,贷款余额规模大,有潜在金融风险隐患;检查未经批准要素交易场所37家,上报市金融办,要求其变更名称和经营范围,并将其中失联、无实际经营地址、不配合检查的14家企业名单报市金融办协调市市场监管委核实后列入异常名录。现金贷企业排查37家,股票配资企业排查35家,转来信访投诉核查11家。开展科技监管,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与工信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建立合作,搭建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启用前海金融风险监控系统,实现前海辖区内互联网金融企业事前摸底、事中监测和综合风险评估能力,市公安局经侦局领导给予“是目前所见到过的最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系统,建议扩大到全市”评价;与深圳证监局合作,优化前海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增大对备案私募基金覆盖面,平台发现存在异常指征机构116家,累计开展核查工作60家次,其中涉嫌违法犯罪机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5家。

  【前海现代物流业】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物流业企业9997家,注册资本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68.2%;至年底片区注册企业3.14万家,注册资本9447亿元;实现增加值569.66亿元,占比28.1%。年内,片区企业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普路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腾邦国际商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供应链行业上市公司齐聚前海;全国首家供应链行业独角兽级企业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在前海诞生,前海成为国内供应链行业高地。

  深港贸易航运合作 前海成为香港船舶管理和海员外派基地,支撑香港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全球第三大船舶管理公司——香港华林公司旗下管理各类船舶近30艘,并通过前海在全国招募海员100余人。深港陆空联运试点改革,通过叠加跨境快速通关和“跨境一锁”,将香港机场空运打板理货服务前置到前海湾保税港区。位列全球黄金现货交易市场前五的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将前海作为拓展内地黄金市场第一站并正式签约前海。前海葡萄酒交易中心、大昌洋行等深港合作项目先后落地。

  港口航运 “中国前海”船籍港获批,并于11月22日签发第一份“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证书。太子湾邮轮母港实现“双船同泊”,进出旅客流量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创历史新高。招商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创纪录,海内外港口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3亿标箱,首度突破1亿标箱,增长7.5%。

  跨境电商 进出口货值23.3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货值增长近30%,国家重点鼓励B2B出口增长144%。前海跨境电商率先全国开展深港陆空联运,率先打造全国领先的前海全球中心仓试点,率先全国开展保税+实体新零售改革试点,率先全国开展跨境电商B2B“特殊区域出口”业务,保税港区成为全国唯一将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成功运作并实现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全国在跨境B2B与B2C支付结算、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新零售供应链金融和跨境电商保险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前海制度创新】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1项,其中投资便利化27项、贸易便利化20项、金融创新14项、事中事后监管5项、法治建设创新41项、体制机制创新4项。至年底,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19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131项。不断完善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六大板块为主体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

  投资便利化 首创跨境缴税完善多元化缴税平台,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BIM技术应用,改善投资环境;研究出台《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反垄断工作指引》,发布国内自贸区首个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完善投资管理体制。

  贸易便利化 深港陆空联运改革为打造以前海为中心的出口贸易生态圈创造条件;“关检自贸通”“原产地智慧审签”及邮轮母港智能化旅检通关,提升通关效率;“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

  金融开放创新 推动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国内首单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微众银行首个区块链跨机构金融、国内首家区块链图书馆应用落户前海,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全国首个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在前海上线运行,构建防范金融风险屏障。

  事中事后监管 发布前海廉洁指数,对前海廉洁状况进行科学、系统和前瞻性评价;发布《前海管理局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与国际接轨方面进行探索。

  法治建设 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审理民事案件,探索涉港案件当事人送达制度,深化深港法律合作;

  创新司法行政 管理机制,实施审判精品战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入驻前海,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实施单元一体化开放模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开展土地整备,完善区域开发开放机制。

  【《前海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管理办法》印发】2017年12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制度创新载体管理暂行办法》,有效期三年。该《办法》将制度创新载体分为制度创新基地、中心和实验室三个层次;规定制度创新载体认定对象为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行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党政机关、市场机构或智库机构,认定标准包括已有创新成果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创新成果评定等级分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影响及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标志性创新,在国内具有首创或领先性及在特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突破性创新和通过流程、技术、业务模式等方面改进推广应用具有明显成效的改进性创新;创新潜力分为三个等级,主要从候选机构在相关领域中的地位、可推动的创新范围及可推出创新成果的等级进行评定,主要分为已推出1项及以上标志性创新成果并具有在相应创新板块中推进标志性创新潜力制度的创新基地,已推出2项及以上突破性创新成果并具有在相应创新板块方面推进突破性创新潜力制度的创新中心,已推出2项及以上改进性创新成果或1项突破性创新成果并具有在相应创新环节推进改进性创新的潜力创新实验室;申请程序,自贸片区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上发布征集公告,各相关机构自主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管委会提出候选名单,并组织专家学者评审评定提出推荐名单,经管委会同意后在官方网站发布、公示,评选认定有效期2年,期满后重新评定。

  【前海科技创新】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挥“双自联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编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高端科创服务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等六大任务,培育以发展科技创新为增长极的新动能;推动原联控公司转型为科控公司,突出科技创新业务;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合作,储备优质科技项目;引进恒昌国家信息安全检测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支持中集海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科研产业化应用,由中集海工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首次成功实现“可燃冰”可控试采,得到***、***高度肯定;推动瑞银前海财富管理、众安科技、腾云科技等金融科技机构落户前海。

  【前海协同创新】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先后印发《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动协同创新实施方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制度创新载体管理暂行办法》,研究起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评估激励实施方案》。推进制度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建立包括制度创新基地、中心、实验室等多种层次载体,集成创新推进、推广、宣传、展示等,初步形成协同创新格局。拓展开放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管委会领导带队赴英国、俄罗斯、科威特参观访问,就推进自由贸易开展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联系,WTO副总干事易小准到访,与WTO合作开展政府采购协定专项培训。加强智库建设,推动前海创新研究院改革创新,打造“小核心、大网络、前瞻性、国际化”创新网络,汇集国内外智慧资源为前海蛇口片区制度创新提供支撑。

  【“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2017年3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和深圳海事局历时3年推动,交通运输部批复设立“中国前海”船籍港,深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船籍相当于船舶“户口”,船籍港则相当于船舶“户口所在地”。在“中国前海”船籍港项下,可以对全球国际航行船舶和港澳航行船舶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包括船舶所有权、船舶国籍、船舶抵押权、光船租赁等,获得船舶国籍和悬挂国旗,拥有航行权。2017年11月,深圳迅隆船务有限公司“台山”轮获得深圳海事局签发首份以“中国前海”为船籍的船舶国籍登记证书。在“中国前海”船籍港政策带动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所在的西部港区远洋航线拓展,对外开通拉丁美洲线及南美线、欧洲线、亚洲及中东等国际航线158条。全年深圳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20万标箱,其中西部港区完成1250万标箱,占50%。

  【前海深港合作】2017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至年底,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7102家。全年注册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比2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实际利用港资43.3亿美元,占比97.4%。完成向***上报前海合作区扩区方案、前海深港金融创新政策,扩大深港紧密合作物理空间和政策空间。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前海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议稿》,部分建议被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契机,举办首届深港合作论坛、“寻根追梦·同心同行”青年论坛、前海深港设计创意展暨深港创意设计产业园开工启动活动。组织开展世界青年创业论坛前海站、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海外院士前海行等系列活动。推动港人港企网上办事跨境电子认证服务平台上线,为国内首个支持香港数字证书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完善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生态圈,推动前海YOU+青年创业社区开业,新增培育香港青年创业团队81家。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被省港澳办评为优秀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2017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入具备优秀运营能力和管理机制的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梦工场平台,与香港、澳门青年创业机构合作,引入香港X科创平台、清华力合等孵化机构;促进YOU+青年公寓人才驿站开业;建立与港澳科技协会、青年社团、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全年新引进港澳创业团队81家。截至年底,梦工场累计孵化团队304家,其中港澳国际团队158家。梦工场成为首批10家深圳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并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前海国际合作】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挥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叠加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与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英金融科技城”;推动中科自贸产业园区合作,促进深圳与科威特在产能、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全年接待包括英中贸易协会总裁、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葡萄牙工业国务秘书、南非代表团、津巴布韦代表团、美国国会助手团、国际城市管理协会理事会主席、印尼高级外交官代表团、越共高级干部考察团、伊中友协青年委员会、新加坡教育部长、韩国京畿道议会代表团等30个国家和地区来访团组219批约5000人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对外投资审批管理、国别贸易投资指南、境外项目信息数据、主权信用评级、跨境投融资服务、境外法律税收服务、快速通关服务、纠纷调解和快速维权服务等功能。截至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36个国家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投资设立企业262家,注册资本121.2亿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15个国家直接投资设立企业(机构)3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21亿美元。

  【前海自贸新城建设】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前海片区完成384.78亿元,增长29.3%;蛇口片区完成46.0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打通梦海大道、前湾一路等4条断头路,开通桂湾四路(东段)、前湾三路、前湾四路、11号路,建成通车4.5公里道路,增加3个对外出入口,外联内畅交通格局形成。产业开发。推动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前海世茂金融中心、嘉里一期公寓、顺丰总部大楼、前海冠泽项目等11栋塔楼主体结构封顶,实现27栋100米以上建筑封顶。其中,前海第一栋300米塔楼——前海世茂金融中心封顶,刷新“前海天际线”高度。绿色生态,完成梦海大道、前湾一路等15条道路景观提升,建成前海石公园、演艺公园等5处景观节点,完成约110万平方米土地覆绿。安全质量管理,坚持值班制度,全年巡查2016项次,专项安全检查24次,发现隐患6116个,发出整改建议书1711份,整改回复率99%以上;举办各类安全质量活动213场次,人员1.62万人次;前海54个在建项目中,获市级以上质量安全嘉奖项目21个,其中国家级表彰2个、省级表彰8个。引入国际先进的BIM、CIM等现代信息技术,前海BIM监控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前海BIM平台获全球基础设施Be创新大奖。

  深汕特别合作区

  【概况】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南中国海,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由原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和圆墩林场组成,海岸线长42.5千米,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7.65万人。区内坡度25度以下土地面积约245平方千米,综合考虑土地适宜性、生态等多种限制因素,可建设面积约145平方千米。该合作区是珠三角经济区连接粤东地区及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厦深高铁、广汕高铁、已规划的深汕高铁和深汕高速、潮莞高速、已规划的深汕第二高速、G324国道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区内有山、林、湖、海、湿地、温泉,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2017年,***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主持调整合作区体制机制,将合作区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深圳按照功能新区要求全面主导建设,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合作区五年内迅速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树立标杆,努力将合作区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9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机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将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深圳全面主导建设,成为深圳第“10+1”个区。全年特别合作区实现生产总值47.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增长28.6%,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发展态势良好,在政治建设、顶层设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建工作】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出台《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在全区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举办宣传宣讲活动,邀请专家辅导培训1000多人次,发放《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章程》和《***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资料1000多套,使每个党支部都有学习角,每个党员都有“口袋书”,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下沉一级指导区机关和“四镇一场”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带动各级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合作区《关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实施意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合作区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区班子成员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广大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全面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人才服务中心,面向全国选招一本以上优秀行政事务员39人,吸纳实习生57人,引进智慧研究团队20人,博士学历4人,与大学合作建立实习生基地,重点打造管理和运营两个团队;成立产业新城建设办公室和海港新城建设办公室,服务项目建设;成立区属国企深汕城投公司和深汕智研院,将深汕城服公司调整为区属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机构运转效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组织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组织开展深圳第二批选派干部任职廉政谈话,签订“五条严禁”承诺书,制定出台“六个不准”;强化效能监督和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金额约3.47亿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顶层设计建设】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结合新形势、新目标,开展深入调研,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确立以“依托深圳、联动汕尾、立足深汕、实干兴城”为发展理念,以“深圳总部+深汕基地”为发展模式,以“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综合服务链,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为发展思路。发展规划更加完备。在2015年省政府通过的《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市政工程、产业发展、低碳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和鹅埠、小漠、赤石、鲘门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鹅埠片区。发展举措更加有力。认真研判发展机遇和挑战,出台全区工作要点,明确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产业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建设、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实施“1234”系统工程。体制机制更加明朗。认真调查研究,深刻剖析原有体制机制存在的“四个严重脱节”问题;打破僵局,狠抓建设,坚定省委省政府加快合作区发展的信心,推动体制机制调整工作;起草符合合作区发展实际的体制机制调整方案。9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正式确认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成果。

  【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项目建设】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省委省政府“聚焦鹅埠、聚焦产业”要求,开展“产业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和“奋战三十天全面提速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活动,全年供地产业项目59个,其中,前期项目16个、桩基施工项目11个、主体施工项目21个、竣工项目1个、投产项目10个,盛腾、中瑞等先期投产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集聚初具规模。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综合服务链,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速产业集聚发展。鹅埠片区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聚。

  【深汕特别合作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80个,总投资218.74亿元。路网建设加速。计划建设道路58条,总长141.24千米,总投资94.73亿元。重点推进区内深汕大道、发展大道、红海大道和创新大道、通港大道等城市主干路网建设,协调推进厦深高铁、广汕客专和深汕高速、潮莞高速、河惠汕高速等外部交通路网建设。实现通车15条,里程47.7千米;动工23条,里程71.21千米;开展前期工作20条,里程22.33千米。鹅埠片区基本形成纵横连通、相互衔接的市政路网。配套设施加快。在建公共配套设施22个,总投资123.74亿元。赤石220kV变电站、南门河综合水系治理工程、生活中心3个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邻里中心、鹅埠垃圾转运站、鹅埠污水处理厂等8个项目开展主体施工,东部大厦、辉煌1号、振业时代家园、鲘门站前广场及交通场站等4个项目进行桩基建设;完成燃气中压管网铺设6696米,开通区内公交1号和3号线,天威视讯有线电视网络开通运营,深汕简阅书吧建成并对外开放。

  【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收储】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推进土地征收、场平、出让、监管等为交点,向汕尾市海丰县下达征地任务书89份,征地面积30.89平方千米,累计实地移交6.33平方千米。机制转变后,优化土地征收方式,直接委托四镇开展征地,按土地类别制定补偿标准在鹅埠镇和小漠镇实施征地。强化土地管理力度。采取强硬措施,打击圈地行为,收回7宗已供地但未按时动工的国有建设用地,面积41.6公顷;征缴3宗因企业自身原因闲置的土地闲置费并限期开工;等价值置换1宗土地,实际收回用地43734.5平方米(占原用地75%);驳回1宗以变更股权方式非法囤积土地申请。完成11批次土地组件报批,全年新供地50宗,面积1.82平方千米。全面从严管控违法建设。增加保安力量,强化巡查监管力度,对违法抢建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积极配合汕尾市和海丰县开展“拆违集中整治行动”,拆除违法建筑和地基112处。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南山区委书记李小甘走进深圳新闻网直播室与网友互动交流
  2. 珠海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10月1日起实施覆盖82万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无需个人垫付
  3.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莅珠调研珠海气象工作获肯定
  4. 农庄门前能不能圈地收停车费市发改部门接连回复三宗停车收费投诉
  5. 王电波调研员率队赴前山河大型水浮莲拦污栅重建工程现场开展质量与安全综合检查
  6. 福田区教育局2019年6月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已审核认定人员名单公告
  7. 横琴新区少儿免费学英语
  8. (已废止)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实施工业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珠府函〔2017〕168号
  9.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珠海系列活动昨启动逾50万人次感受非遗文化
  10. 我市举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11. 我市启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猪粪处理日产日清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
  13. 马兴瑞狠下功夫补齐短板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14. 大浪街道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视察活动
  15. 深圳市空气质量日报AQI(20171228)
  16. 金湾彩车横空出世别出心裁
  17. 王广泉带队赴京拜访中国航展各相关单位畅叙深厚情谊展望十届航展
  18. 斗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香海大桥留用地项目)的草案公示
  19.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地铁12号线左炮台站工程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20. 邓维龙会见日本麒麟麦酒株式会社副社长浅野直道一行
  21. 斗门镇妇联三八妇女节慰问特困疾病妇女
  2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05:03:48
  23. 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关于公示拟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有关情况的公告
  24. 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传捷报现场陈述获全市第一
  25. 香洲区召开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比赛总结大会
  26. 党员职工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进园区七一主题党日活动5万元扶贫产品被抢购一空
  27. 深圳市空气质量日报AQI(20170404)
  28. 俞栋仙中医内科诊所设置的公示
  29. 珠海市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2011年2月14日珠海市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30. 转发深圳海关关于罚没财物委托拍卖信息2015第45号公告
  31. 明珠交金鸡路口明起封五个月广珠城轨施工
  32. 关于吉力水性新材料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公告
  33. 金湾10月23日金湾区村居平安指数
  34.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公开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
  35. 昨日珠海供电负荷创纪录错峰用电时间将减少
  36. 日清5800盆废弃年花香洲区园林部门全力以赴开展免费服务
  37. 斗门长途客运站节后迎来旅客返程高峰日均客流1000多人次
  38. 香洲区福宁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献爱心联欢活动
  39. 多部门联动筑牢海上疫情防线767名港澳流动渔民及内地渔工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40. 对基金会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12个月内未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处罚是什么
  41. 龙城街道垃圾转运站及公厕新建改造示范点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42. 珠海妇女维权站成为全省首个实训基地妥善调处法律维权案150宗
  4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11:41:52
  44. 金湾区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结果出炉7月10日家长须到报读幼儿园审核资料
  4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27:39
  46. 罗湖区领导开展挂点服务企业活动
  47. 万山村跻身国家队为珠海市首个全国特色旅游名镇名村10月14日获授牌
  48. 航空工业通飞创新再创新
  49. 2014年龙城街道计生协管员招聘公告
  50. 省军区司令员张利明率工作组来珠海调研征兵工作加强宣传动员确保新兵质量
  51. 工程建设管理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52. 金湾10月29日金湾区村居平安指数
  53. 金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抗日民众夜袭盘古庙暴露日军秘密机场
  54. 福田区南园街道关于开展2019年元宵节社区活动的意见征集
  55. 斗门区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揭牌启用为市民健身提供免费检测指导
  5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7 00:43:07
  5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12:01:04
  58. 大鹏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开展养老机构端午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59. 上百工人日夜奋战工地过年广珠城际快轨明珠段工程初四复工
  60. 深圳市空气质量日报AQI(20220212)
  61. 斗门白藤街道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活动
  62.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19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
  63.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64.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地铁1号线新安站C出口地下人行通道项目工程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65.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光明局正式揭牌成立
  66. 转发关于评选表彰全国特色学校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的通知
  67. 香洲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严格公务消费管理春节期间从严控制接待宴请
  68. 金湾金湾区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6次会议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将于本月26日召开
  69. 深圳小一学位申请启动各区报名时间略有不同
  70. 金湾抗战胜利日200余名群众参观三灶侵华日军暴行史料展
  71. 高栏港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
  72.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亟需换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担保企业名单公示
  73. 金湾金湾交警大队航展首日报平安
  74. 珠海市2017年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主题队日活动暨红领巾文化节圆满闭幕
  75. 香洲区春泽社区举行平安春泽智能门禁系统启动仪式
  76. 福田区社会建设推出12个重点项目
  77. 关于印发珠海市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系列标准的通知
  78.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地铁12号线流塘站工程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组织的通告
  79. 黄志豪专题研究一老一小工作
  80. 高新区公共建设局招10名合同制人员
  81. 珠海市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情况通报(201914)
  82.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举办2019年度光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班(第四期)
  83. 香洲2014年珠海市防灾减灾日综合灾害救援演练活动在珠海九中成功举办
  84. 福田区梅林街道召开道路交通发展联席会议
  85. 市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党总支召开换届选举大会
  86. 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结决算审核中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的公告
  87. 龙岗中心城与宝龙工业区排水管线更新改造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88.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的通告(2020年第十二批)
  89. ***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2021年12月29日***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
  90. 交通部门及早动手保障航展交通安全
  91. 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联合横琴新区多部门深入澳大工地施工现场开展劳资纠纷隐患排查工作
  92. 关于申报市财政支持第二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布展和产品运输费补贴经费有关事项的通知
  93. 广东省召开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全省企业诉求响应系统正式启动上线
  94. 315消费者权益日珠海市设立23个咨询宣传会场
  95.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通报批评深圳市大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龙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决定
  96. 我市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世界社工日珠澳社工携手同行传递爱心
  97.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98. 广州市增城区区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安保服务采购项目需求公示
  9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6233852
  100. 2021年112月深圳工业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