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黄埔区文化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24日发表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实施《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切实增强黄埔文化旅游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特制定我区“十二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文化旅游事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回顾

(一)领导重视,保障措施到位。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事业纳入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给予经费保障。2007年,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出台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埔发〔2007〕1号文)。几年来,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文化旅游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强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有关领导也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工作,为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10年,区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达2739万元,是2005年的3倍。2009年出台的《黄埔区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后3年,区政府除重大的文化建设项目外,每年投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户外文化广场、文物设施等建设将不少于100万元,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每年安排8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

(二)以文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区大力推动区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文化站创建省特级文化站硬、软件建设及57个社区文化室全覆盖,实现了全区100%的街、社区建有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转制社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地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36个、“绿色网园”38个,全区基本实现“10分钟文化圈”,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是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黄埔文化中心建设分步推进。高标准规划建设黄埔文化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创意园和黄埔舞台等设施,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2006年完成了文化中心的首期工程——图书馆的建设,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925个,是广州市区(县级市)级图书馆中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图书馆。区财政年核拨购书费80万元,人均购书费4.06元,目前馆内藏书42万余册,加上“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藏书17.6万册,本地区人均藏书量3.03册,人均藏书量、购书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又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文化中心二期征地工作,稳步推进后续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有新飞跃,辛亥革命纪念馆项目建设提上日程。2007年对区文化馆进行装修改造,完善了各功能室和文化活动设施,同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区博物馆以南海神庙为依托,与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设有多功能厅、展览厅(廊)、民俗文化园、文化广场等,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配合省、市做好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工作,该项目投资近3亿元,将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时揭幕。

三是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上新台阶。全区9个街道文化站软、硬件条件基本达到省特级站标准,站舍总面积17811平方米,文化站评估入级率达100%。全区57个社区均建成“五个一”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地。2007至2010年区财政共投入111万元建成36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38个“绿色网园”,其中,南湾社区被评为广东省一级示范点。全区建成29个文化广场,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健全。全区共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街道基层服务点9个,社区基层服务点57个,区支中心和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覆盖率达100%。

(三)形成常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通过完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提升本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一是基层特色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各街道、社区积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内涵,以业余文艺团队为主体,打造“一街道(社区)一文化品牌”,政府搭台、团队唱戏、群众受益的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如鱼珠街的“乞巧节”、长洲街的“金花诞”、大沙街的“横沙会”等,植根于民,服务于民,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大型文化活动打响品牌。每年定期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综艺晚会、元宵戏曲晚会、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五一”文化体育嘉年华、“乞巧工艺”展演、羊城之夏、“十一”民俗文化游园会、中国广州黄埔杨桃欢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并逐渐形成品牌。其中,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累计吸引国内外游客370万人次。第四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更荣获中国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2008年中国十佳民俗节庆奖”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2010年,“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完成公示)。黄埔杨桃欢乐节被纳入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此外,还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大型专题文化活动展现黄埔文化独特魅力,先后成功举办“黄埔八景”评选、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穗、第十一届广州(黄埔)国际诗人笔会、迎接2009UCLG世界理事会会议暨广州国际友城大会客人参观南海神庙以及“珠水丝路”珠江日游首航仪式等活动,充分展示了黄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了黄埔的知名度。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坚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本地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放,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实施“免费看电影、免费看演出、免费借阅图书”等系列免费文化服务措施。共免费放映电影946场,免费借阅图书147万册次,免费举办各类重大节庆演出及专题文化活动933场,基本实现每一社区每月看一场电影,每月看一场演出。

四是文艺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全区现有各类业余文体团队240多支,协会近50个。文化馆下属业余文艺团队10个,区文联下属协会9个,会员达1000多人。各街道文化站均建立起20支以上的群众文体队伍,各社区文化室积极发展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五是文化艺术成绩有新突破。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群众文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各种文艺团队获市级以上文艺奖项365个,相继创作和公开发表了近2500件文艺作品,舞蹈《接送》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作品奖;在首届中国七夕风情文化节中,黄埔乞巧工艺作品荣获全国七夕女红手工艺大赛金奖,并入围“山花奖”角逐;歌曲《海不扬波》荣获广州文艺奖音乐类一等奖,广绣《波罗全图》、乞巧“农耕节气文化”荣获广州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作品三等奖;黄埔合唱团先后荣获第二届星海国际合唱节暨第十届中国合唱节混声组金奖、广州市“亚运歌曲大家唱”决赛合唱组的金奖及广州市第九届“百歌颂中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进社区”歌咏活动合唱大赛金奖等。2010年8月,省召开表彰会议,正式授予我区实施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荣誉牌匾。此外,组织创作出交响序曲《南海之神》、歌曲《哥德堡号你并没有走远》、《亚洲之路》等作品,《一起去长洲》、《广州等你来》、《生生不息》、《书韵生香》等原创歌曲被广泛传唱,编印出版了《广州考古大全——黄埔篇》、《南海神庙文化丛书》等。

(四)注重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文物保护组织和群众性的文物保护员制度,通过成立区、街道、社区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文物档案健全。每年安排文物专项经费30至50万元用于文物的管理和修缮,未发生不可移动文物破坏、损毁的重大责任事故。

一是认真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立了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文物普查队,落实文物普查经费、设备。发掘了陆受卿进士墓等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成了273处文物点实地调查,开始了数据录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区文物档案,增强了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彰显特色。一方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保护工作。成立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了波罗鸡、横沙乞巧、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富有黄埔特色的民间工艺得到较好的传承。“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完成公示)“扒龙舟”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花娘娘的传说”、“横沙会”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一方面,打造极具黄埔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除成功举办“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外,还成功举办了乞巧节、横沙会、端午龙舟赛和金花诞等民俗文化活动,形成了群众文化方面的特色品牌项目。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繁荣。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促繁荣、保稳定,实现文化市场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初步形成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成立了文化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立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落实举报措施等,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形成了社会齐抓共管文化市场的良好氛围。区文广新局、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防范重大安全事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及文件精神,将安全生产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区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文化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与网吧、娱乐场所等文化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安全检查和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保障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的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杜绝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突出特色,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区共接待游客699.***万人次,年均增长19.33%,旅游企业直接收入10.19亿元,年均增长17.40%,新增批准三星级酒店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目前,全区三星级酒店4家,纳入统计的旅游景点有6个,旅游宾馆、酒店8个,旅行社及分支机构13个,工业游景点2个。

一是着力促进长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洲开发建设的工作意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带动,整合长洲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整体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质量。通过争取省、市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了长洲旅游配套设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农家乐试点项目不断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了百年古荔路、农家菜地等特色项目,开辟了“珠水丝路”珠江日游,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工建设,多方筹资2400多万元基本完成黄埔军校周边环境整饰,展现了“将帅摇篮、文化长洲”的魅力。

二是推进南海神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我区通过制定南海神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启动南海神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2008年—2010年,积极争取省、市旅游局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定期召开南海神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协调会,编制南海神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月报,区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进落实南海神庙有关硬、软件设施整改项目建设。2010年3月,南海神庙游客中心正式向游客开放。2011年1月,南海神庙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是大力扶持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扶持办法,培育发展网游动漫产业,促进玩具、网游、动漫产业链的融合。充分利用“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落户黄埔的契机,带动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迅速成长,14家动漫企业进驻园区创业,注册资金近4亿元。

四是充分利用好本地文化产业资源,打造一批区域文化品牌产品。鼓励和扶持包括珠绣、乞巧工艺品、波罗鸡等在内的民间工艺发展,支持街道和社区建立乞巧工作室和国学培训室等,充分发挥本区民间工艺师的“传帮带”作用,将黄埔广绣、波罗鸡等系列产品作为推广我区民间工艺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探索批量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取得初步成绩。

(七)勇于开拓,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加强。

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采取招考选聘、外地引进等方式,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在全国公开招聘文化馆馆长,培训和用好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电影放映问题,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整体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不高,缺乏具有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的日益活跃与农村文化的相对贫乏之间的反差较大。

(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小、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区内旅游资源分散,资源整合仍需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海神庙旅游板块和长洲旅游板块,有待进一步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旅游产业化、社会化有待提升。

(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区住宿、餐饮、商业等旅游配套项目种类少、层次低、特色不明显,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低,不能有效留住游客在黄埔消费。南海神庙和黄埔军校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2011—2020年)》精神要求,围绕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突出特色、品牌带动”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大投入,统筹兼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着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交融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推动黄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十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深度发掘,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争创一批体现文明程度、展现城区活力的荣誉,建成国家文化先进单位,城区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港口优势,突出地方文化符号,重点规划建设“一岛一庙一街一中心”,将黄埔打造成为广州市文化旅游名区和海内外闻名的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长洲历史文化旅游区,积极推进南海神庙创建国家5A景区。

四、发展的具体任务及措施

(一)文化重点工程。

1.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工程

优化黄埔文化中心整体规划,完成征地工作,分步推进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市第三少年宫落户黄埔,形成反映黄埔区历史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符合国家级文化先进单位建设标准、黄埔区“东进”龙头城市定位,在省内具有示范意义和标杆作用的高水平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按期完成中国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推进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园建设,争取广州市中山公园落户长洲岛,充分整合、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辛亥革命纪念馆纳入长洲岛中山公园扩建范围,形成以辛亥革命纪念馆为主轴,向东、西逐步延伸,建成集休闲、文化、生态配套的纪念公园,以辛亥革命策源地和重要战场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提升长洲岛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2.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完善全区街道文化站(室)硬、软件建设,构筑起坚实的基层文化事业平台。完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绿色网园”的建设任务,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提高辐射面,使更多地区和人口受惠。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黄埔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多功能大型文化广场。在全区范围内,尤其是在南岗、荔联、姬堂等外来人口聚居地建设完善中小型文化广场,各街建设一个以上文化广场。2015年,全区街道文化站均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文化站站舍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年度业务经费不低于30万元,在编在岗人员不少于5个,每年举办街道性大型文化活动4次以上,单项型文化活动6次以上,民间艺术、文艺培训等其他活动10次以上,组织指导辖区社区居委会建立文化室、文化中心,图书室藏书不低于15000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文物保护工作落实。社区文化室建筑面具不少于2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2000册,报刊不少于2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种,电脑不少于2台,有一个文体小广场,有一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

3.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程

(1)发展网游动漫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根本、创新为支撑,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营造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网游动漫研发、生产、运营、培训和衍生产品开发的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三维、四维等技术领先的网游动漫企业,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充分发挥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黄埔园区的综合功能,积极培育动漫产业实体市场,促进玩具、网游、动漫产业链的融合,推动产业发展从黄埔制造向黄埔创造转变,力促网游动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发展文化创意休闲产业。结合临港城市游憩商业区RBD规划建设,利用毗邻大学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设集国际性、艺术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体验中心。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网上书市等图书电子音像、娱乐、发行、会展艺术品、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拓展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3)积极挖掘、保护和扶持民间工艺。重点做好黄埔广绣工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组建广绣工艺室。制定鼓励扶持包括珠绣、乞巧工艺品、波罗鸡等民间工艺的措施,支持街道和社区建立乞巧工作室和国学培训室等,充分发挥本区民间工艺家的传帮带作用。将黄埔广绣、波罗鸡等作为我区品牌形象推广的重要内容,探索批量化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4.推进文化艺术品牌工程

以“波罗诞”庙会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广州民俗文化节的内涵式发展。深入挖掘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内涵,承接国家、省、市大型节庆活动,提升和扩大南海神庙和“波罗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为题材,创作音乐、动漫等作品。重点扶持文学创作、群众合唱、地方戏曲、书画摄影、少儿舞蹈等项目,街道文化站每年组织创作、演出作品、节目8件以上;积极参加包括“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广州文艺奖”等国家、省、市级群众文艺奖项的创作和展演,力争每年都有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获奖,塑造黄埔文化名区形象。

5.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创新活动形式,突出地方特色,继续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利用我区体育场馆及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新年音乐会、春节综艺晚会、元宵戏曲晚会、乞巧节、横沙书香文化节、羊城之夏、民俗灯会、文化体育嘉年华等大型活动的文化品质,形成品牌。深入开展“一街一品牌”文体活动,确定1个常年举办的文化活动,坚持不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坚持开展“文化进社区”和“文化下乡”活动,重点办好社区“周周乐”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和街道“文化大篷车”巡演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馆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50场(个)以上,定期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书画展览、知识讲座、报告会、发布会、演讲会等,提高群众文化体育素养;提高图书馆窗口服务质量,以“一切为了读者”为服务理念,建立完善服务管理体系,每年举办各类讲座、辅导、培训、展览等活动不少于20个(次);每个街道文化站每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艺术活动20次以上;各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每年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群众读书活动4次以上。群众文化工作人员每年要有36天以上深入街道和社区开展培训、辅导、调研。

6.落实公共文化均等化工程

形成覆盖城区、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满足城区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覆盖全区,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水平实现。

7.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将更加注重对现有“波罗诞”、“扒龙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积极挖掘、整理、申报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一般规律性,系统深入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深度开发以“波罗诞”为重点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带动项目周边的城区规划与建设,结合当今市场化社会主题,使文化传统与现代相接续,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与当下生活的联系与意义,让更多群众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意义。发动民间社会力量,动用民间的资金,形成区域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寻找区域社会的文化认同,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生活,放之于生活情境中,从而达成保护动态的文化、保护变迁中的文化实践模式的可能。

在文物保护方面,将积极联系市文化部门,着重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南海神庙及古码头遗址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建设规划和保护工作。并推进文化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8.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集中力量,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好艺术精品的创作。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政府奖项,保证文艺创作的持续进行。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力求以崭新的姿态将我区的优秀文化深度挖掘、提炼、归纳、传播。

9.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加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在职人员政治和业务学习,形成一支廉洁高效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以法制管理文化市场,充分利用群众监督,不断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净化音像、出版物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旅游重点项目工程。

1.建设独具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洲历史文化旅游区

发挥长洲岛得天独厚的区位、自然、人文、交通和旅游优势,科学规划和整体开发长洲岛及其周边岛屿。凸显军事特色和生态岛屿特色,打造以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平台,以革命历史、军博军训为主题的军事体验基地,以会议休闲、水上娱乐为支撑的度假旅游胜地,以湿地景观、田园风光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胜地,把长洲岛全力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与岭南水乡的展示窗口和都市休闲旅游生态乐园,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城市商业与海港文化旅游互动的临港商务区,城市经济与文化符号充分融合的独具特色的商务区。

(1)加快岛上硬件设施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将长洲岛及周边岛屿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重点项目带动,每年安排2-3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和配合市推进长洲—鱼珠过江隧道建设,完成金洲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长洲的硬件建设满足旅游景区建设的需要。加快深井古民居购买和维修工作,完成深井高步岗文塔重建工作。充分发挥市协调驻长洲岛单位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寻求驻岛单位搬迁的突破口。引入高端商务休闲度假酒店,高标准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建配套设施。

(2)充分发挥黄埔军校的品牌效应。发挥黄埔军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推动在长洲岛举办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寻求专业公司合作,建立长洲旅游整体营销体系,统一包装、统一推介,逐渐形成便捷、完整的旅游路线。探索实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旅行社招徕客源的积极性,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整合岛内军训及拓展项目,打造军事主题体验乐园,进一步形成集户外拓展训练、军事参观、游玩项目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综合基地。

(3)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以广东省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以长洲岛旅游开发为动力,着力打造长洲、深井两社区的都市农业旅游景点,形成独具黄埔特色的都市农业旅游线路。

(4)推进国家级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借助长洲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按照国家级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战略目标,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做好前期研究和政策咨询工作,推动长洲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长洲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建成配套完善、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南海神庙民俗文化景区

学习借鉴外地旅游景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实施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与有经营实力的旅行社联合开发,逐步推进南海神庙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扩大南海神庙景区影响力。

(1)推进南海神庙周边环境整饰。加快景区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整饰,加快完善南海神庙广场及周边功能布局规划论证,推动南海神庙综合整治开发。加快推进电厂西路停车场升级改造和游客中心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2)积极争取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扎实推进南海神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把握市推进珠江游深度开发的机遇,做好南海神庙及海上丝绸之路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大“航海”主题,提升海丝文化和岭南文化内涵。

(3)策划海丝风情旅游区。利用河涌整治契机,推进南海神庙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南海神庙民俗文化景区和南湾水乡以水道相连。整合南海神庙景区周边旅游资源,完善周边环境整治,逐步恢复扶胥古运河风貌,加快完善南湾水乡风情景区的策划,疏通南海神庙景区与南湾涌西窖河水道,将水乡风情延伸至南海神庙。加快推进龙头湖等水系工程建设,打造以南海神庙为核心,以龙头山森林公园、南湾水乡为配套的集“山、湖、庙、江、岛”于一体的海丝风情精品旅游区。

3.全面推进,大力打造我区特色旅游线路

推进南海神庙、南湾水乡、龙头山森林公园的串联,推出祈福休闲游、海丝风情主题游;借助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以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军事博览中心等为主要内容,推出革命史迹游、中山足迹游,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以长洲生态、军事拓展为主要内容,推出长洲都市休闲游、绿道休闲游、军事拓展游;以“珠水.丝路”珠江日游为载体,打造水上珠江精品游;以区内工业企业、动漫产品、横沙书香街为主要内容,深化工业科技特色游、横沙书香修学游等。

4.推进服务功能强、综合效益好的文化旅游要素集聚

加强旅游要素建设,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的旅游产业链,增强可观性、可赏性、可玩性。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在临港商务区、长洲岛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档商务酒店,配套建设城市经济型酒店。打造“黄埔宴”等黄埔特色美食和丰乐北美食街。深度挖掘黄埔军校系列纪念品和南海神庙特色产品的商业价值,进一步丰富《黄埔特产》系列产品,培育我区特色旅游商品品牌。规划建设长洲岛和南海神庙景区周边旅游购物点或商店,展销我区特色旅游产品,并通过网络营销方式,扩大旅游商品知名度。

5.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丰富旅游促销手段

一步丰富旅游宣传资料,制作中英文版、设计精美的旅游宣传册、DVD等。发挥旅行社的市场作用,促进区内景点、酒店与旅行社的联动。继续办好波罗诞、杨桃节、乞巧节、龙舟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黄埔形象,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政策保障

文化旅游工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实行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政策。将文化旅游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扶持等措施,为“文化强区”、“旅游强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2.加大宣传整合,营造文化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民俗文化、工业文化、旅游文化等为重点,强化宣传推介,扩大黄埔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文物保护、文化执法等法制法规普及推广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自觉性,营造人人重视文化,关注文化,保护文化资源的良好的氛围。突出整体形象宣传,集中打造民俗、生态、文化、休闲、军事旅游品牌,完善区内旅游标识系统,突出宣传旅游线路,加强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密切合作,制作宣传片和各种宣传资料,积极组团参加旅游交易会,做好推介工作,全方位地宣传黄埔旅游。

3.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尖子人才,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现有文化人才的培养,扎扎实实地开展整治、文化、业务等项培训,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包括策划、表演、创作、研究、艺术教育、群众文化等方面的艺术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建设,完善黄埔旅游问询中心网点,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依托省、市旅游院(校)和就业中心办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景区管理、导游讲解、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培训班。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引进中高级导游,提高导游整体素质,培养黄埔的金牌导游,带动全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完善机制建议,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建立和完善资金融入机制,支持和鼓励文化旅游企业按规定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技术装备更新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资、融资机制。

5.依法行政管理,完善旅游市场行政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广州市旅游条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处理旅游纠纷和协调旅游投诉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旅游综合执法水平。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鼓励旅行社组织外地游客来黄埔旅游,并给予适当奖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做大做强。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让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2. 张家口桥东实施人才引进培养项目
  3. 5月份唐山房价环比同比双上涨
  4. 定兴县荣获全省绩效预算管理示范县称号
  5. 高新区特种设备催检模式保安全
  6. 市政协举办委员专题培训
  7. 我市七天查处610起交通违法行为
  8. 滦平县一户一策确保贫困家庭摘帽
  9. 邯郸县召开春季造林绿化暨两违整治观摩会
  10. 我市河湖管理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11. 市委书记杨慧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调度会
  12. 市建设局2017年亮点工作之二
  13. 张家口阳原县妇联多举措助力巾帼脱贫
  14. 双滦区发挥媒体优势提升扫黑除恶知晓度
  15. 秦皇岛开发区法院开展集中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6.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贯彻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17. 吕志成到衡水市武邑县龙店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18. 衡水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9. 火车站西广场将进行完善施工
  20. 营子城管局全天候上岗解难题
  21. 北戴河区督导检查2019年造林绿化工作
  22. 行唐县县长王彦芳看望慰问计生特殊家庭
  23. 学府路下穿京广铁路下月通车
  24. 秦皇岛市严查生猪市场屠宰检疫流程
  25. 遵化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紧擂战鼓
  26. 邯郸市政府与中科曙光东软集团签署智慧城市建设暨云计算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王会勇会见到访客人并出席签约仪式
  27. 公益广告赏心悦目于无声处成风化人
  28. 承德市专项检查劳务派遣用工工作圆满完成
  29. 智慧清西陵盛装迎五一
  30. 我市开展食品特种设备检查
  31. 我市铁路口岸被列入省陆路口岸发展规划
  32. 本市开通信息安全举报平台
  33. 柏乡县召开柏乡年鉴(2017年卷)启动培训暨柏乡县志(1979—2010年)修编推进会议
  34. 168个医联体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5. 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重点工作部署会推动暑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36. 市委市政府专题调度创城工作
  37. 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38. 巾帼助力旅发大会——昌黎县妇联举办葡萄小镇民宿女管家培训班
  39. 解放思想要落实到三实上
  40. 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
  41. 河间市创新三项机制扶贫增收
  42. 石家庄学府路下穿京广铁路下月通车
  43. 玉田检察官宋海健获河北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44. 省全民趣味运动城市对抗赛张家口站活动举行
  45. 乐亭城建交通三年计划成效彰显
  46. 201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启动
  47.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48. 秦皇岛开发区全面排查客运企业安全隐患
  49. 市科技局落实企业研发费税收优惠政策
  50. 新华区安监局四项措施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51. 以项目带投资以增量优存量在经济转型中闯出新路
  52. 陆建楼荣获石家庄市见义勇为模范
  53. 大名县地税局多举措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及风险管理
  54. 涞源县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会议
  55. 我市一农普研究课题成果获全省评比二等奖
  56.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论落实市委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57. 市政府召开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调度会
  58. 把清凉送到施工一线——张晓雁慰问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职工
  59. 正冬奥体育博物馆落户张家口下花园区
  60. 青龙县主要领导深入乡镇调研七项重点工作
  61. 定兴县召开迎接省级园林县城验收工作会议
  62. 正定新区加快建设五横四纵两快速路路网年内形成
  63. 贾利军到万全调研春播生产
  64. 定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局开展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会
  65. 卢龙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石家庄)推介会暨首届大美卢龙永平文化书画晋省展成果丰硕
  66. 永年区召开城区管理联席会议推进精细化管理
  67. 邢台宜居宜业的城市
  68. 廊坊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研讨会召开
  69. 临西县乡村医生开始在家上大学
  70. 小村大夫首演感动观众
  71. 昌黎县十二届县委第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72. 市委督导组来青督导检查三项活动开展情况
  73. 2018张家口羽毛球联赛——俱乐部争霸赛决赛及颁奖仪式今日举行
  74. 磁县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75. 保定日报社参加ZAKER融媒体城市群南京峰会
  76. 营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百千万示范超市创建培训
  77. 传承颜元思想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颜元思想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博野成功举行
  78. 真情助力成长爱心帮你圆梦——爱心企业向遂城镇大马各庄小学捐赠民族乐器
  79. 桥西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邱海飚调度龙岗片区(邢台新区)土地收储和新增土地指标相关工作
  80. 廊坊时评以狠抓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81. 2017年6月13日交通干道和其它点位扬尘浓度排名
  82. 轨道交通建设加紧推进1号线14个站点迁改管线
  83. 行唐县政府调研生猪及牛羊定点屠宰企业选址工作
  84. 秦皇岛市建筑市场劳务实名制将全面实施
  85. 迁西城乡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成效显著
  86. 张家口南菜园小学少先队赴京纪念张思德战友陈耀
  87. 解放西社区中秋佳节庆团圆
  88. 宁晋县我县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汇演活动筹备会
  89. 高阳县林业资源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
  90. 我市与京版十五社反盗版联盟签署合作协议
  91. 在三个努力建成的生动实践中唱响青春旋律——我市共青团近年工作综述
  92. 我市第十七批接收交办问题线索18件
  93. 我市中心区有了移动电子警察
  94. 毛全球主持召开全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调度会
  95. 我市开展骨灰海葬公益活动
  96. 监理中心开展我为单位发展献良策活动
  97. 任县组织收看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电话会议
  98. 顺平县教育局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99. 桥西区副区长李锋强到南召马村调研
  100. 张家口市上半年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比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