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7月03日发表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929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民以食为天,政以食为首。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物资储备是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本规划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引领,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立足于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以及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的市情粮情,以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兴粮、人才兴粮”为支撑,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通过坚持立足国内、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坚持精准调控、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个坚持、五个统筹”,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完善、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增强南京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为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再出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名城、高品质生活的美丽古都”发挥压舱石作用。

依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此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粮食收储、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市场监管、国企改革、物资储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粮食收储工作有序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科技水平。粮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2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对本地区的粮食做到应收尽收,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累计收购粮食总量达305.7万吨,市外调入粮食总量1972.2万吨,调出粮食总量1729.72万吨,实现了结构合理、余缺调剂、供需平衡的粮食安全目标。为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企业发展经营需要,大力开展粮食产销合作,与东北、河南、安徽、福建、浙江、苏北建立长效、固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围绕基本口粮安全,在淮安市建立5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落实10万吨原粮与2万吨成品粮的应急保供规模,夯实了粮食应急保供的基础。

粮食供应稳定有序、价格平衡、安全有效,平均库存量始终维持在85万吨左右,保证满足作为销区6个月以上的粮食日常供应量。地方储备粮按照“政策性储备、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原则,完善轮换架空期的粮食储备制度,实行最低库存制度,保管费、利息和轮换费定额补贴包干使用,建立储备粮轮换收购贷款共同担保基金,创新动静态相结合的成品粮储备模式和散装、小包装相配套的成品油储备方式,全面夯实粮油日常供应和安全保供基础。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63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3家、粮食应急配送企业5家、粮食应急运输企业2家。组织开展省、市、区、企业联动的粮食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建立粮食调运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军供政策,推进军供市级统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军粮应急供应演练,增强军粮供应保障能力。

(二)粮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

粮食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践行国家“产业兴粮”战略,持续推动粮食产业由“收原粮、卖原粮”向“全链条、高质量”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六合区、溧水区建成“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区。粮食产业龙头企业聚集效应显著提升,18家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产量和产值均占南京市总量的2/3。二是大力推进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仓容34.89万吨,完好仓容达132.69万吨。其中,平房仓仓容达120.56万吨,绿色储粮新技术应用仓容占比达85%。三是大力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湫湖”大米畅销浙江、上海市场,“富硒”优质稻米深受广东、福建居民欢迎,“晶润”“远望”“道好”“晶健”“鱼米香”“鱼水情”等品牌产品在南京市场家喻户晓。入选“苏米核心企业”数量4家,占江苏省总数的8%。四是坚持“五优联动”。将订单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累计实现订单收购稻谷45.70万吨、小麦13.36万吨。

(三)粮食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不断加强粮食市场建设,2020年南京市粮油产品销售收入总计111.5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年均增长率达8.8%,服务民生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打造区域粮食批发市场。新港粮油食品市场、溧水沙塘庵粮食批发市场、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总量占南京粮食口粮总量的80%以上,有效支撑成品粮油供应体系,满足南京城市居民基本口粮消费需求。二是健全粮食零售供应网络。依托苏果等大型超市以及私营个体粮油专卖店发展放心粮油经营网络,粮食供应网点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城乡基本覆盖,满足城乡居民购粮便利化的需求。三是围绕新型销售模式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互联网+粮食流通”“互联网+放心粮油”等贸易新模式,基本实现优质品牌粮食网上采购。

(四)粮食流通监管成效显著

粮食流通监管全面加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粮食流通市场、库存管理和质量安全总体稳定。粮食流通监管方面,制定公布行政监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面开展诚信守法信用评价、分类监管和联合惩戒,创新应用手机APP移动执法、“互联网+”智慧监管,宣传引导12325热线等社会监督,深入开展以政策性粮食和库存检查为重点的各类监督检查活动,粮食流通监管水平和成效显著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方面,实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2920万元,新建和改造1个市级质检院、5个区级检测中心、18个企业化验室,制定地方储备粮出入库主要食品安全强检指标,出台《南京市超标粮食处置实施细则》,常态化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和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以及库存原粮、政策性成品粮油、放心粮油等抽检工作,确保口粮市场消费安全。

(五)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

持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发挥稳市场、保供应、促发展、保安全的重要载体作用。一是深化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市粮食局并入市发展改革委,实行管办分离,更有利于宏观调控手段的加强。二是深化央企、省企、市(区)企合作,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打造中央、省、市(区)调控平台、产业联盟,共同保障南京粮食安全。三是进一步理顺市级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打造集收储、加工、批发、零售、电商于一体的多业态的粮食集团。南京粮食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粮食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跨江发展,成为南京粮食安全保供的重要载体。四是整合小散粮食经营主体,促进国有企业更具规模。溧水、江宁、浦口整合小散国有企业,使其进一步规模化,调控手段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引进社会资本,整合资源,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助推粮食流通产业化、集团化。

(六)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建立

理顺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和机构职能,于2019年将粮食和物资储备纳入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机构职能。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加强应急救灾物资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物资储备保障工作,按照储好、管好、用好储备物资的三级应急响应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印发《南京市市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救灾物资应急预案》,落实市、区、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主体责任,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对接,推进市、区两级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和改造。制定印发《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理顺关系,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各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2020年,改造建设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3780平方米并投入使用,启动了包括毛毯、棉大衣、单帐篷、救生衣、雨衣、折叠床等9类物资轮换采购,16个品种生活类通用物资已全部入库。

二、面临形势

(一)面临挑战

1.国内外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当今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因素影响,全球生产、消费、贸易、投资等普遍放缓,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遭受重大挑战,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国内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油料、饲料作物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大麦、高粱等调剂性品种进口持续扩大,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影响国内粮食市场,危及粮食安全保障。

2.南京粮食自给能力下降。南京市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常住人口由824万人增至850万人,而同期粮食种植面积年均下降达3.8%。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预计至“十四五”末,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1000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万亿元,南京将从特大城市转变为超大城市。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南京粮食自给率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粮食消费需求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粮食消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粮食安全已由重点关注数量安全转为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重,这对南京粮食安全、健康、营养的高质量供给提出了新要求,粮食安全保障面临新的考验。

3.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不足。“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对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的现代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十四五”期间,南京市粮食流通仓储设施需新增仓容40万吨以上。然而,南京现有符合现代化标准要求的仓容仅占总仓容的68%,且各涉粮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小、散、远、旧、闲”库点仍然存在。小散库点储藏条件差、储存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粮食损耗大,需要加以整合改造,而目前受限于土地流转条件,加之粮食行业资金投入不足、比较效益低下,难以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客观上阻碍了“小、散、远、旧、闲”库点的整合和重组。

4.粮食和物资储备专业人才紧缺。“十四五”是粮食和物资储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支撑至关重要。随着数字粮食、智慧粮库、网上交易、现代化储粮、检测技术等现代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技术的广泛应用,南京市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凸显。专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从业人员“青黄不接”,人力资源储备存在滞后和断层,无法满足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020年,粮食行业年龄在45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占36%;受教育水平在中专、高中以下的从业人员占46%,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16%

5.粮油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系统不完善。粮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多渠道等经营模式加大了粮油检测监管难度。“十四五”期间,亟待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的粮油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以应对如“呕吐毒素”等突发的社会危害性极高的粮油质量安全问题。

6.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有待健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是储备体系的核心,是南京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坚实保障。救灾物资储备职能原来隶属民政部门,2019年才成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新职能,客观实际导致现有体系存在弱项和短板。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储备能力调查制度、储备动态调整机制、收储轮换机制、物资储备大数据平台等尚未建立,物资储备管理中储备布局、监测预警、指挥调度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提升。

(二)发展机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高度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并首次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公布了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在“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上下功夫。江苏省近年先后发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等。市政府发布了《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各级政府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统筹全市一盘棋,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提供了重要契机。

2.粮食和物资储备区域合作日益深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明确南京都市圈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型城市,南京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特别是在苏皖浙赣交汇区域,具有无可替代的辐射功能和中心地位,其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对长三角地区提升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下,南京持续深化宁淮、宁连、宁扬、苏皖等长三角区域合作,为南京发展现代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提供了广阔空间。

3.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为粮食安全宏观调控分析预测、粮食仓储绿色发展、粮情感知、远程监控、数据协同处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聚焦智慧管粮、数字储粮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构建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一体化平台,推动数字赋能粮食供应链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打造稳固的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在长三角区域及南京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扣“双循环”“一体化”“都市圈”“高质量”四个关键,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五个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和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为推动南京市“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提供切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底线思维

聚焦粮食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强化改革创新,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守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保护粮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下的市、区长负责制,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筑牢南京粮食安全的底线和防线。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粮食生产、流通、购销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政策精准供给,积极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粮食安全模式和粮食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引、多方参与的“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3.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南京市要素充裕、市场完善、产业配套的优势,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培育壮大的核心动力,以粮食优质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作用,将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紧密连接;以利益共享为纽带,形成粮食产业紧密协作、协调发展的经营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

4.集聚集约,绿色发展

充分考虑南京市特大型城市的产业特征和生态环境要求,把集聚集约作为粮食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发挥粮食龙头企业和物流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粮源等有效集聚和供给,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提升粮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5.开放发展,互利共享

充分利用南京市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有利条件,把开放发展作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统筹省内省外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布局,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全球配置,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粮食产业经济,全民共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南京市社会经济及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争取到2025年,形成粮源稳定、渠道顺畅、储备充足、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应急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转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推动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发展目标包括:

——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稳步增长。主动适应南京市人口变化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完善粮食储备品种和结构,形成精准调控机制。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打造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整合优化。提升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加强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新建高标准仓房40万吨以上,高大平房仓仓容达120万吨;优化布局,整合现有库点资源;推进仓储物流设施升级改造,政策性粮食储备库点信息化覆盖率100%

——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三链协同”“五优联动”,重点加强粮食品牌建设。2025年,粮油加工业产值达140亿元;大力培育地产品牌达20个,增强优质品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苏米核心企业达6家;着力打造高水平粮食产业园区4个以上;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研发应用,推动实施一批粮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粮油产品营销方式。

——粮食应急保供能力优化升级。粮食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日应急加工能力超5000吨;优化应急供应网点布局,实现3小时应急响应全覆盖;推动集仓储、配送、检测、研发等服务于一体的应急保供中心项目建设。

——粮食流通监管力度持续强化。主动适应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制度和方式,着力推进粮食流通监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打造和强化集检验检测、科技研发、质量认证、知识产权等领域一站式支撑粮食监管的区域化综合服务平台。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增强监测检验能力,推进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节粮减损工作体系加快完善。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立法修规,强化依法管粮依规节粮。加强体系建设,全方位持续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成果。大力弘扬节俭美德,营造爱粮节粮舆论氛围。

——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市、区、镇三级联动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的主体责任,加快建设救灾物资储备智能化管理平台。科学制定救灾物资储备品种、结构、规模,形成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多元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完善救灾物资采购、调拨、轮换、报废等制度;加强信息技术在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中的应用。

1 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2025

属性

粮食仓储设施水平

1)高大平房仓仓容(万吨)

81.7

120

预期性

2)综合型物流产业园区(个)

2

4

预期性

3)政策性库点信息化覆盖率(%

90

100

预期性

4)低温、准低温粮库数量(个)

80

100

预期性

5)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

85

90

预期性

粮食产业发展水平

1)粮食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106.5

140

预期性

2)“线上+线下”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9.6

10

预期性

3)地产品牌(个)

15

20

预期性

4)苏米核心企业(个)

4

6

预期性

5)“江苏好粮油”产品(个)

5

10

预期性

6)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个)

0

2

预期性

粮食应急保供水平

1)日应急加工能力(万吨)

0.35

0.5

预期性

2)应急保供点(个)

363

363

约束性

3)粮食应急配送中心(个)

3

3

约束性

粮食流通监管水平

1)粮食质量检测中心(个)

6

6

约束性

2地方储备库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比例(%

0

100

约束性

救灾物资储备水平

1)储备库建设规模(平方米)

3800

13400

约束性

2)储备规模落实率(%

3

100

约束性

(四)发展布局

十四五”时期,按照“精品项目、精品工程、精准施策、精益求精”的要求,基于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综合优势,南京市紧密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的功能定位,整体布局、突出重点,着力形成以沿江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产业集聚带为主轴,以江北、江南建设为支撑的“一轴两翼”总体布局。

1.沿江主轴

一轴”依托国家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布局南粮集团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粮油仓储设施项目、南粮集团石埠桥粮库提档升级项目、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以及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形成现代化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产业集聚带,确保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

2.北翼片区

北翼”包括江北新主城和北部粮源基地,依托宁淮、宁徐等高速公路以及宁启铁路向北延伸。其中,江北新主城重点布局浦口区骨干企业配送中心、浦口区功能粮食科技创新平台、浦口区救灾物资储备专用仓库项目以及江北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围绕“建设江北新区”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做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扩充粮食储备规模,提升仓储科技水平,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并辐射苏皖区域。北部粮源基地重点布局南粮集团灵山粮食基地粮油配送中心项目、六合区江北粮食物资产业园项目、南京远望富硒新建研发中心项目以及六合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加强粮食仓储和救灾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加工转化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3.南翼片区

南翼”包括中心城区、江南主城和南部田园,依托宁高、宁杭等高速公路以及宁芜、宁杭等铁路向南延伸。其中,中心城区紧扣沿江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产业集聚带及各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增强综合调控能力,确保中心城区粮食安全和应急保供。江南主城重点布局南京江宁彤山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南京江宁首山粮食储备库功能提升项目、南京江宁粮食产业园项目以及江宁区索墅粮库物资储备库项目,推进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构建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区域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南部田园重点布局2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3项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1项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2项物资储备建设项目以及1项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大力推进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文化科普教育,提升粮食供应和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推动区域粮食文化事业发展。


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发展布局

四、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标准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1.提升粮食仓储基础设施

一是按需适时新建高标准仓房。根据市、区粮食储备仓容需求,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推行分品种分等级分仓储存方式,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成品粮应急储备低温库建设,加快高效配送设施设备的配套。二是合理优化仓储设施结构。针对收纳、中转、储备等不同仓储需求合理选用仓型,推广适合散粮中转储存、机械化程度高、用地成本低的立筒仓、浅圆仓、楼房仓等仓型,优化仓型结构。三是提升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仓储”与“智慧仓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全面提升仓储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优粮优储”。

2.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一是促进仓储资源合理分布。调整现有仓储资源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匹配,完善各区仓储设施布局,鼓励粮食仓容缺口大的地区新建扩建仓储设施,提升仓储能力,满足仓储需求。二是整合现有仓储资源。对规模小、资质差、缺乏流通优势的“小、散、远、旧、闲”库点进行有序淘汰和资产置换,对不宜储存粮食的库点进行改造,向物资储备库功能转型。三是统筹协调市级库点与区级库点建设。通过市级库点和区级库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两级储备粮的共用共享共保,提高粮食收购、储备、保供的综合能力。对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拆除的万吨以上仓库实行“拆一还一”、异地补偿。

3.打造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一是加快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合力打造江南、江北各具特色的粮食物流产业园,更好地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带动粮食产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与融合。二是建设区域粮食物流网络。依托南京都市圈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在沿江、沿河、沿铁路线上,依托物流产业园,形成具有基础设施支撑,且能够提供多样化物流服务的粮食物流枢纽。三是全面提升物流装备水平。坚持系统化、标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广配备现代物流装备,推广平房仓散粮快速进出仓设备使用,完善粮库以及粮食加工企业散接散卸设施装备。

(二)建设高质量粮食产业发展体系

1.构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一是优化上游粮源供给结构。在严守本地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拓展外部优质粮源基地,深入推进毗邻地区产销合作,探索发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向上游建立产业链利益主体长期稳定紧密联结机制。二是提升加工环节效率。支持企业开展升级改造,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三是适度向下延伸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培育粮食产业经济新增长点,统筹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推进主食产业化,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谷物“吃干榨净”加工比重,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一是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需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引进社会资本,持续壮大基础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的粮食加工企业,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粗放式、质量无保障的落后产能,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推动粮食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形成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按照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要求,加快推动粮食企业向粮食产业园区集聚,提升园区粮食仓储、粮油加工、粮油物流、粮油质检、电子商务、科技研发以及后勤保障服务等综合功能,推动粮食企业转型升级。

3.提升地方粮食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借助“水韵苏米”“金陵味稻”公共品牌建设项目,利用“中国好粮油”评审的契机,开发优势产品,大力宣传和培育“晶润”“湫湖”“远望”“道好”“晶健”“润军”“鱼米香”“鱼水情”等地方粮食名优特产品,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生态优质的粮食品牌。二是加强品牌推广。依托“放心粮油店”、军粮供应网点、应急供应网点、农批商超、主食厨房和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支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网点建设,构建地方粮油产品营销体系。鼓励地方粮油品牌直销,开展地方品牌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食堂的“四进”工程。三是引导合理消费。加大力度向公众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健康消费认知水平,引领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三)建设高效率粮食应急供应体系

1.完善粮食应急保供机制

一是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资源、市场运作、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构建市、区两级保障、层级响应、统筹协调、调配有力的应急保供体系。二是完善粮食应急保供预案。根据市情粮情变化,完善南京市粮食应急保供预案,细化应急应对措施,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适时开展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应急保供运作水平,保证应急预案科学高效。三是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加强对粮油和重点物资价格实时监控,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建立预警预报制度,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2.优化粮食应急保供网点

一是科学布局粮食应急保供网点。按照布点合理、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战时应急的原则,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加强与大型商超及农贸市场的合作,确定应急保供骨干企业和应急商品投放网点,打造形成以应急配送中心为核心,加工企业、应急储运企业、保供点、电商平台为支撑的应急供应网络。二是加强应急保供网点监督检查。落实市、区两级联合共管机制,建立承储企业“诚信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度,科学开展轮换工作,管好、用好地方储备粮油,保证随时处于“备战”状态。三是加强粮食应急网点的平台管理。增加必要的应急设备,健全应急指挥制度、流程等档案资料,确保应急响应及时、信息畅通、指挥灵活、保障有力。

3.夯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

一是厘清成品粮油需求情况。根据南京市人口发展趋势和分布情况,以及国家对36个大中型城市需确保可供市场15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的要求,适时调整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规模。二是完善粮食应急储备能力建设。依托大型粮食批发市场、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储备库、大型商超等单位,合理布局,建设成品粮应急储备准低温仓容,充实成品粮应急储备库存。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市、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为应急调度、供应保障和信息发布等方面提供支撑。三是采取本地储备优先和异地储备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调整市级储备粮品种结构及储存布局,确保粮食应急供应安全。

4.加快搭建军粮供应平台

一是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构建平战结合的南京军民融合应急供应体系为目标,整合现有军粮供应站点资源,创建集军粮供应、粮油收购、粮食储备、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综合型军粮供应站。二是推进军粮综合保障中心建设。提高军粮供应智能化管理和服务部队的水平,创新军粮供应方式,做到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精准配送,构建保障有力的军粮供应服务新体系。

(四)建设高水平粮食流通监管体系

1.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

一是优化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把年度考核与日常监督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协调解决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关键节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做好考核各环节工作。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经得起检验。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把问题整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全力督促抓好考核。四是持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放大考核效应,树立鲜明的重实干重实绩导向,督促推进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工作

一是健全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优化明确监管事项、权力、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并实行粮食流通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为依法监管提供保障。二是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监管信息化、现代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持续完善“两库一单”和抽查细则,实现全程规范、留痕、可追溯;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手段,全面应用APP移动执法检查,依托“智慧粮食”平台探索推行远程在线监管,推进监管平台纵向与横向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12325监管热线作用,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有序推进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粮食经营者信用评价、信用承诺和分类监管、联合惩戒等相关制度办法,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四是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活动。密切关注、研判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新形势,聚焦粮食收购市场、地方储备粮油、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粮食质量安全等重点难点热点,及时调整检查重心,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检查,突出问题整改,严肃执纪问责,加大涉粮案件查办力度,依法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五是加强政府物资储备监督检查。依据省、市物资储备管理法规制度制定实施情况,加强物资储备监督检查配套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物资储备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完善物资储备监管工作体系机制。

3.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开展粮食经营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督促粮食经营者完善检验条件,健全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政策性粮食入库质量标准,严格规范超标粮食管控处置工作,压实质量安全管理企业主体责任,严防库存粮食发生质量等问题,杜绝不合格粮食进入政策性粮食库存或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二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以收获粮食、当年入库新粮、市级成品储备粮油、军供粮、放心粮油等为重点,制定实施南京市年度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突出质量、品质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的监测检验,认真分析、研判质量调查、安全监测结果,为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和促进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持续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粮食质量检测政策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区、企三级粮食质检体系支撑保障作用;紧跟粮食质检任务要求和技术装备发展,适时推动快检设备升级换代,提升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四是大力推动粮食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导向,加快优质粮油产品、绿色加工技术等地方或团体标准的研究制订、推广实施,形成覆盖粮食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五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为载体,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发建设,结合智慧粮食平台建设和数字化粮食管理,建立完善从“入库”到“出库”全过程的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探索延伸至“订单收购”等生产环节,逐步实现重点骨干库点的全覆盖,确保库存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建设全方位节粮减损工作体系

1.强化依法管粮节粮

一是加快南京市粮食立法修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强化依法管粮,促进节粮减损,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二是组织制定完善粮食企业信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深入落实储粮质量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措施,加强粮食加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推进适度加工等相关标准修订,以标准制修订促进节粮减损。三是实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助推节粮减损。压紧压实各级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收购监管,维护储运环节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推进信息化监管和信用监管,强化监管实效,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权威性。

2.减少粮食产后多环节损失

一是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二是指导和帮助农户提高科学储粮水平,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三是持续推广现代化储粮新技术,实行绿色环保储粮,减少储粮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四是防止粮食过度精细加工导致粮食损耗浪费,提高稻麦的出米率和出粉率。

3.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成果

一是推广粮油适度加工技术成果,推进低温升、立式等碾米设备,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脂加工成套装备、小麦磨粉新装备广泛应用。二是持续推进适度加工技术研究,鼓励内源营养加工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谷物蛋白、米糠油、生物材料等技术开发和应用。三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线路优化水平,降低运输周期。开发粮食产业链溯源技术,推广避免成品粮储运管理出现压货临期管理问题,提高供应链减损保障能力,探索粮食物流新商业模式。

4.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

一是全面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观念,引导市民形成健康、节约的粮食消费习惯,增强危机意识和健康意识,杜绝粮食浪费。二是组织爱粮节粮主题活动。开展“节约一粒粮”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酒店、进食堂等行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发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倡导“光盘行动”消费理念,推行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向消费者普及节粮减损知识。

(六)建设高效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1.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制

一是理顺救灾物资储备部门职责。按照“三定”方案,进一步完善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二是健全应急救灾物资供应保障体系。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原则,统筹市、区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形成全市一盘棋。三是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动态监管。依托南京市“181”应急管理平台(应急管理“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信息化系统,简称“181”应急管理平台),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和信息端口对接,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平台。

2.规范救灾物资储备运行制度

一是明确救灾物资储备品种、结构与规模,按照市应急响应需求清单,科学确定储备方式,确保物资储备库存真实、有效、安全。二是优化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布局,建设形成“1+12+N”的市、区、镇三级救灾物资储备格局,即1个市级通用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库、12个区级通用救灾物资储备库和若干个镇(街道)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的建设规模原则上应满足本级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所需救灾物资储备需求。三是建立多元化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推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储备模式,稳步增强实物储备,积极倡导协议储备、能力储备和社会储备,探索推进军民融合储备。四是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救灾物资购置、调拨、使用、轮换、报废等相关制度,明确更新周期、轮换原则、费用补贴标准等要求。

3.建立区域救灾物资联保联供机制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实现应急救灾物资保障资源共享共用、联动联保。建立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机制,统筹完善应急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通过建立区域应急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打造信息畅通、关系稳定的长三角一体化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供应链。

五、重大项目

(一)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南京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共7项,新增仓容19.5万吨,占地总面积195.4亩,总投资合计33540万元。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见表2

2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新增仓容

(万吨)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1

南粮集团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粮油仓储设施项目

建设仓容8万吨,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

8

50

10000

2

南粮集团灵山粮食基地粮油配送中心项目

占地约37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2.4

37

6000

3

南粮集团石埠桥粮库提档升级项目

消防安全、库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管理设备设施全面智能化。

1500

4

南京江宁彤山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

建设4栋高大平房仓及相关配套设施。

4.6

32.5

7500

5

南京江宁首山粮食储备库功能提升项目

打造绿色环保粮库,改善粮库环境,提升机械化水平。

33.4

540

6

溧水区罗古墩二期库点项目

新建2万吨高大平房仓及其配套设施。

2

20

5000

7

高淳区顾陇储备库扩建工程

新建仓容2.5万吨及其配套设施。

2.5

22.5

3000

合计

19.5

195.4

33540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以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为重点,完成南粮集团石埠桥粮库提档升级项目、南京江宁彤山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南京江宁首山粮食储备库功能提升项目、溧水区罗古墩二期库点项目以及高淳区顾陇储备库扩建工程。

2024—2025年,全面完成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到2025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新增仓容达19.5万吨,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达90%以上。

(二)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南京市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共5项,新增仓容28.4万吨,占地总面积1020亩,总投资合计149150万元。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一览见表3

3 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新增仓容

(万吨)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8

南京江宁粮食产业园项目

建设规模以上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及其配套的烘干房、低温仓、消防、质检、办公等工程;建设粮食加工专业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批零结合的销售平台。

12.9

100

51150

9

六合区江北粮食物资产业园项目

建设粮油仓储、加工、物流、电子商务、科技研发以及后勤保障服务区。

8

600

80000

10

溧水区秦淮河市级航道粮食专用码头项目

在秦淮河四级航道沿线选址,建设粮食专用码头,配建一个3万吨级中转库,打通苏北主产区和苏南主销区水路通道。

3

100

8000

11

溧水区沙塘庵粮食物流园二期项目

新建仓容2万吨及其配套设施。

2

20

5000

12

高淳区粮食和物资物流产业园项目

建设一座仓容2.5万吨的粮库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2.5

200

5000

合计

28.4

1020

149150

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建设完成南京江宁粮食产业园项目和溧水区沙塘庵粮食物流园二期项目;按照区位合理、交通便捷、空间充足的选址原则,完成六合区江北粮食物资产业园项目和溧水区秦淮河市级航道粮食专用码头项目的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完成高淳区粮食和物资物流产业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设计。

2024—2025年,全面完成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三)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

南京市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共3项,包括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溧水区农产品应急储备库项目以及浦口区骨干企业配送中心,占地总面积111亩,总投资合计100300万元。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一览见表4

4 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13

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

建设应急信息平台、现代化物流配送设施、成品粮油储备、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应急军粮保障综合设施。

71

80000

14

溧水区农产品应急储备库项目

建设智慧农超、中央厨房、批发市场、冷链库房、零售及商铺。

40

20000

15

浦口区骨干企业配送中心

续建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

300

合计

111

100300

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完成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初步设计等工作;建设完成溧水区农产品应急储备库项目与浦口区骨干企业配送中心。

2024—2025年,全面完成粮食应急保供建设项目,建设高效率粮食应急供应体系。

(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

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共3项,包括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质粮油标准认证体系以及高质量检测服务平台,总投资合计1700万元。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一览见表5

5 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16

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对南京市“智慧粮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500

17

优质粮油标准认证体系

研究制订优质粮油的地方、团体或企业标准,配套建设标准认证和品质检验体系。

200

18

高质量检测服务平台

对现有粮油质检机构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满足“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要求。

1000

合计

1700

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政策性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优质粮油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完成60%;现有粮油质检机构提档升级。

2024—2025年,全面完成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建设项目,到2025年,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覆盖,全面建成满足粮食安全监管和优质粮食工程产业服务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

(五)粮食科创文化建设项目

粮食科创文化建设项目共3项,包括南京远望富硒研发中心项目、浦口区功能粮食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占地总面积3065亩,总投资合计9450万元。粮食科创文化建设项目一览见表6

6 粮食科创文化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19

南京远望富硒研发中心项目

建设研发中心大楼,面积12000平方米。

15

3600

20

浦口区功能粮食科技创新平台

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富硒水稻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做强富硒大米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培育好品牌。

3000

850

21

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

依托大运河文化,建设洪蓝街道仓口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

50

5000

合计

3065

9450

粮食科创文化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完成南京远望富硒研发中心项目、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完成浦口区功能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前期建设,开发功能性、特用性的粮油产品。

2024—2025年,建设完成南京远望富硒研发中心项目,加大对仓储、加工、物流、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等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完成浦口区功能粮食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以及南京粮食历史文化博物馆项目。

(六)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共7项,占地总面积70.58亩,总投资合计4880万元。各项目按照市级综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每个区建立1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标准进行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一览见表7

7 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22

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

建设5000平方米库房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配套设施。

10

1000

23

六合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

建设物资库、信息化系统、管理及生活设施。

10

1200

24

浦口区救灾物资储备专用仓库项目

建设物资储备专用仓库1000平方米。

19.3

600

25

溧水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

建设孔镇救灾物资储备库。

3

600

26

江宁区索墅粮库物资储备库项目

清洗、烘干及通风,信息化、附属用房、电路、消防等升级改造,购置叉车、货架等。

16.3

330

27

高淳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

除湿、烘干通风,信息化、装卸配置、货架货柜、管理及生活设施。

12

1150

28

江北新区及主城各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相应建设江北新区及主城各区共7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每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合计

70.58

4880

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2021—2023年,统筹整合救灾物资储备资源,持续优化救灾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布局,完成南京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初步建设;建设完成六合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浦口区救灾物资储备专用仓库项目、溧水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江宁区索墅粮库物资储备库项目以及高淳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江北新区及主城各区每个区建设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每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

2024—2025年,全面完成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资源共享、集中调配”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政同责,建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南京市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设立工作办公室,协调推进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发展有关工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强化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合力推进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发展。统筹推进,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明确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建立项目实施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强化督查考核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落实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

保障项目用地,对粮食流通与物资储备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确保重点项目的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市级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筹用好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有关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减免增值税有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为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用好南京市地方储备粮收购贷款共同担保基金,防范和化解储备粮收购贷款风险,大力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发展。

(三)加强科技支撑

建立粮食科学技术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抓手,以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积极整合粮食科技创新资源,长期合作,开发新的储粮技术和粮油产品,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粮食科研成果,努力培育新的粮食产业经济增长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产学研结合为推手,以粮食企业为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参与粮食行业重大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粮食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粮食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探索建立市级粮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面推进科技兴粮、科学管粮,开创南京粮食行业新局面。

(四)加快人才培养

建设人才智库。凝聚粮食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其他组织机构等多元主体的行业专家,加强行业重大问题研究,为南京市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健全激励机制。理顺粮食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和薪资待遇,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开展举办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引进青年科技人才。针对粮食系统“青黄不接”人才队伍断层、断档问题,实施粮食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定期组织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老员工或高技能人才与年轻员工结对,形成师徒传帮带效应。加强人才培育。依托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粮食院校、科研院所和南京市质检院等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培育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检验监测、高技能技师等各类型、各层次人才。

(五)推进任务落实

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聚焦重点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工作步骤、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梳理,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形成责任清单,以清单式、指标化促进工作落实。要求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切实担负起各自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工作时限,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每年年底对重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开展综合评比,对标找差,评比结果作为后续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解读:《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解读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区扶贫开发局合理规划扶贫资金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2. 三江镇四加强筑牢冬季防火安全防线
  3. 一杯热水消怨气一条板凳拉距离
  4. 我区创新机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5. 清江镇开展消防演练提升逃生技能
  6. 区文广新局四个加强促进川剧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
  7. 化成镇树立安全理念加强安全生产
  8. 杨坝片区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
  9. 区教科体局店子小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10. 周亚伟同志带队调研督导我区河涌两岸拆违情况
  11. 区发改局创新举措整治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
  12. 鼎山镇多措并举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
  13. 同心共筑中国梦老区人民绣党旗
  14. 我区扎实开展货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15. 玉堂街道办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
  16. 我区召开十六登高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
  17. 我区12月政府采购项目成交41个节约资金5361万元
  18. 金碑乡务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19. 力争把盘兴物流园区做成西部样板商贸区
  20. 枣林镇三抓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1. 区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客运市场乱象治理
  22. 大和乡三个要求学习传达区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23. 区扶贫移民局完成2018年第一季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
  24. 回风街道办切实做好农业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25. 水宁村产业扶贫农民按股分红
  26. 区农业局强化督促检查提升扶贫成效
  27. 巴州区荣获四川香樟之乡称号
  28. 杨波检查森林和城乡防火安全工作
  29. 我区一季度乡村旅游收入242亿元
  30. 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扎实开展节能宣传周主题活动
  31. 区财政局扎实开展乡镇财政管理考核工作
  32. 我区举行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33. 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抓实四项服务力促农民工返岗就业
  34. 区人社局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春季帮扶大攻势
  35. 区财政局推动一卡通变成一卡统让糊涂卡变成明白卡
  36. 我区五制合力强化责任监督
  37. 我区构建网格化医疗服务新模式
  38. 市扶贫开发协会成立
  39. 政协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换届纪律学习会
  40. 巴州区1人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41. 寺岭镇五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42. 杨波带队督查创文和环保工作
  43. 区人社局巴州区三驱合力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44. 清江镇多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45. 区统计局多举措扎实推进创文工作
  46. 省考评组来巴州区检查考评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
  47. 杨波主持召开区长碰头会
  48. 李映调研国控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
  49. 我区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14次(扩大)会议
  50. 我区加快养老院建设
  51. 区招商局三加强关爱脱贫攻坚干部
  52. 巴州区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53. 何光平调研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
  54. 区旅游局切实抓好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
  55. 市人大常委会到我区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56. 区财政局强化财政监督提升使用绩效
  57. 余斌主持召开区委六届第4次常委会(扩大)会议
  58. 玉堂街道办深入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
  59. 区旅游局积极推进廉政机关建设
  60. 侯军检查校园安全工作
  61. 区房管局积极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62. 我区创业形势持续向好
  63. 盘兴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64. 区扶贫移民局四个一批确保扶贫领域作风治理实效
  65. 巴州区三措并举推进乡村戏曲繁荣发展
  66. 回风街道办事处五强化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67. 区公安分局四最并举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68. 区国资局巴州区深入开展银企合作***项目融资瓶颈
  69. 区行政审批局9月份巴州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万余件
  70. 我区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
  71. 区气象局72小时天气预报
  72. 省妇联副主席施克玲莅临我区调研妇女儿童工作
  73. 巴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建设
  74. 我区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
  75. 区扶贫移民局长滩河村三大措施拨穷根
  76. 区交通运输局社会各界献爱心众志成城抗疫情
  77. 区商务局创电商示范区铺增收致富路
  78. 区农业局巴州区推广绿色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79. 区政管办六项举措抓好依法治区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80. 我区建一平台两机制规范烟草市场
  81. 巴州区多措并举提升计生执法水平
  82. 张平阳主持召开区委五届第80次常委会议
  83. 区水利局长江委到我区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调查
  84. 梁永镇多措并举抓实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85. 刘嘉肯定我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工作
  86. 回风街道办三个三工作法抓实村级班子建设
  87. 梁耀钧督导检查社区企业疫情防控工作
  88. 鼎湖区2020年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公开选聘结果公示
  89. 黄建平到四会市精细化工工业园调研产业招商落地工作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90.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玉器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强调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稳步有序推进玉
  91. 高要诚信宣传高要区发改局前往活道横石粮食加工厂开展315诚信建设宣传进企业活动
  92. 关于对鼎湖区2019年减船转产项目已报废拆解渔船拟发放补助资金的公示
  93.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力抓好第四季度各项工作
  94. 大湾镇一门式一网式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办事指南
  95. 李伟忠督导检查经营场所和出租屋疫情防控工作
  96. 关于肇庆市鼎湖区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机关雇员笔试的通知
  97. 关于复退军人蔡志鹏申请创业经营场地租金补贴情况的公示
  98. 市残联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送光明
  99. 蛟塘镇禄栏村和三江村土地利用规划(20192020年)成果公告
  100. 李伟忠现场督导检查环保治理问题确保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