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10日发表  

(2010年11月26日***鞍山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定符合鞍山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的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辉煌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市始终坚持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94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00亿元,年均增长36.8%。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农民实现户均一棚。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菱镁特色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光伏等产业,全市工业由过去钢铁一柱擎天实现五业并举。大力推进服务业集中区、精品路带和城市综合体的建设,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5.5:55:39.5调整到2009年的4.3:53.7:42。通过结构调整,鞍山正在实现由生产型城市向科技型、生态型、消费型城市的转变。

  3.城乡发展大格局全面形成。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完成新一轮区划调整,打破了城市环状封闭结构,城区面积由过去624平方公里向800平方公里全面拓展。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道路、排水、供暖、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民居进小区,城市的居住、就业、消费、生态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以腾达通海产业大道为主线加速打造鞍海经济带一带十区产业布局,四城三镇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展开。交通大格局全面形成,打造十横八纵五环十射道路交通大格局,全面启动沈辽鞍营城际轨道交通鞍山段建设,加速推进贯穿鞍山的东西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动脉,高标准建设腾鳌机场,鞍山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4.县域城区经济快速增长。设施农业得到大发展,总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县域工业全面发展,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6年开始一举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城区经济实现大发展,打开城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服务业,城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县域和城区经济总量和增幅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5.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钱从哪来,人往哪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企业搬迁改造、合资合作和资产重组,利用级差地租等获得收益支付企业改革成本,解决国企和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国有和集体壳企业,由政府出资解决两险一金等问题。坚持改革与保障并举、改革与就业并举、改革与发展并举,建立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实现职工再就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发展、就业、改革、保障八字方针稳妥推进鞍钢附企改革,推进企业职工转企就业,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市合作医疗。积极推进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改造城乡重点医院,全域基本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形成综合加专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市远程会诊信息中心平台,建立居民电子病历档案。大力建设公立幼儿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率先实现两免一补,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免费高中,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鞍山职教城,推进免费职业教育。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细化实化支农惠农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职能转变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依法行政逐步规范。加快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要素积聚和对外开放吸引力显著增强,资本洼地效应凸显,预计累计引进域外资金2343亿元,增长6.5倍;实际利用外资27.4亿美元,增长10倍以上;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01.6亿美元,增长2倍。

  6.民生得到切实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4元,年均增速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10元,年均增速14.4%,增幅位列全省前茅。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由5.86%降到2%以下,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一手抓商品房建设,一手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重点推进回迁房、动迁周转房、廉租房、公租房、军人之家和劳模大厦等六类住房建设,棚户区和危房区得到全面改造。在全国率先创建城市职工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提高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明显效果。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实施以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职教中心、卫生中心、公租房中心、养老中心等六中心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7.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纵观国际国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仍是基本趋势;国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均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中央进一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省两大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上下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激情,形成了更好更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未来五年实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条件完全具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自身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等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实现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8.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制定好鞍山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好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两大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继续按照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为重点,把鞍山建成世界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国家级菱镁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温泉城、中国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和中国东北钢铁物流中心,推动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加强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发展与民生协调,始终坚持用发展造福全市人民。

  坚持共享发展,大力推进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职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社会事业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统筹,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9.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围绕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人民生活、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提出如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城市前30名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位次前移。

  结构优化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以上;钢铁深加工率达90%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人均收入与GDP同步翻一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强。建立和完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达到新水平。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加速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省低碳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

  三、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

  10.打造世界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按照***世界前沿,瞄准终端需求,向产业高端发展的思路,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促进钢铁产业向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转变,努力扩大精特钢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精特钢、板材深加工、涂镀层板、钢结构、钢管、钣金加工、紧固件、钢丝钢绳制品、热轧型材深加工、冷弯型材深加工10个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把鞍山建成世界级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

  11.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菱镁特色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光电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能级,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重点发展矿山冶金成套装备、大型输变电装备、大型铸锻件等,实现产品系列化、成套化、大型化。大力发展菱镁特色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镁金属、镁建材、镁合金为代表的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电光伏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热源、新动力及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

  1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产业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任务,促进创新战略与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设计研发、中试检测、产品集成等专业科技服务。搭建咨询、信息、物流共享平台,畅通企业对市场及行业信息的获取渠道。搭建人才聚集和培养平台,为集群壮大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实施企业提升科技专项行动,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技术升级。培育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13.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抓好中国鞍山钢铁大市场、鞍辽路五金机电大市场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区。以城市综合体和精品商业路带为依托,以居民集中区为重点,集聚发展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住等消费型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为重点的社会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智力型服务业、创意型服务业和金融业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汤岗中国温泉城和千山文化旅游产业带等三带三城。

  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14.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手段武装农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设施农业比重,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按照设施农业、加工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四位一体,努力把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腾南线和沈西工业走廊鞍山通海大道五条设施农业示范带打造成设施农业示范区、精品农业集中区、农牧良种繁育区,建设全国设施农业强市和农民增收示范市。按照一县一品的要求,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打造海城四辣、台安鸭鹅、岫岩蘑菇全国强县。

  15.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提高投资强度和产业集聚能力,重点推进海城经济开发区、腾鳌经济开发区、台安九股河工业区和岫岩雅河工业区等十六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县域主导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海城市重点发展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镁铸造等镁制品深加工和化工塑料产业集群,台安县重点发展木业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岫岩县重点发展特石深加工及保健品产业集群。

  16.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大力实施县城改造,推进三县(市)按照未来发展定位,加速县城扩容改造和人口集聚,海城市区加快建设7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台安县城加快建设2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岫岩县城加快建设30万人口的生态宜居型山水园林城市。加快推进达道湾、汤岗、腾鳌、海西新城和牛庄、黄沙、雅河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尽快形成城际连接带上主导产业明晰、现代服务业发达、人口集聚能力强的现代化新城新市镇。

  17.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建设上,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共享发展,确保财政收入用于农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收入的二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形成共享式财政。推动城乡创新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按照失地农民全补偿、失地农民住新房、失地农民有保障、失地农民有工作的四位一体办法推进农民市民化,以公立为主体推进养老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寄宿制学校等建设。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土地复垦绿化和生态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健全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完善村财乡管等制度,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构建城市发展大格局

  18.全面推进城区全域城市化。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以区划调整为契机,落实发展新城,优化主城,突出特色,全面提升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形成西部工业区、中部生活区、东部生态区和南部新城区的城市布局。明确行政区和经济区发展定位,按照调整后的区划,四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达道湾新城重点发展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汤岗中国温泉城。

  19. 加快鞍海一体化发展。推进空间连接,加快建设十横八纵五环十射道路交通体系,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完善鞍海之间交通网络。推进产业连接,提高产业空间集聚度,把鞍海经济带打造成为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经济增长带、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之间重要的经济隆起带和产业聚集带。推进城乡连接,以新城新市镇建设为抓手,依托主城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促进产业集中度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主城和周边新城联动发展。

  20.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乡道路网络,建设高速铁路客运、货运专线,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空中交通,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加强能源供给建设,全力建设大型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岫岩核电前期工作,加大燃气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造提升城市供热管网,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完善城市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加强社区道路及地下配套设施改造。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安全系统建设。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和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加大政府对县域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实现政府由推动经济发展向推动经济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抓好社会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以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造更加良好的软环境。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落实三项制度,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支持鞍钢等中省直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2.加速两个融入。加速融入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鞍山与沈阳经济区在交通、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把鞍山打造成沈阳经济区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打造成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互动发展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把主体功能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与新城新市镇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23.提高全面开放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坚持通过多种利用外资形式,央企外企民企并重,产业、金融和民间资本并重,推动全方位招商引资,把投资鞍山推向新的高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五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注重利用外资由引进资金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兼并重组科技型企业转变,由引进一般企业向引进研发型和高科技企业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力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4.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强力推进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最大限度地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环节降低资源消耗。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按照森林城市、三河流域、东部山区、绿色村庄四位一体,实施废弃矿山景观生态恢复区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实现生产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工业再制造,推进煤焦油、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再生产,推广清洗技术、修复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26.建设省低碳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热源、新动力四新产业,实施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六项低碳经济示范工程。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建设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低碳化。

  八、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27.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推进以GDP为主的增长向以GDP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转变。积极推进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职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社会事业投入和农村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8.大力促进就业。以就业源建设扩大就业,大力推进工业、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就业增长点,创造就业岗位。以培训带动就业,积极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继续办好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退役士兵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以创业促进就业,完善全民创业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改善社会创业环境。以完善服务推进就业,建立健全多层次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9.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政府全额出资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低保标准和水平,实现低保标准增幅不低于GDP增幅,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一手抓商品房建设,一手抓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动迁周转房等住房建设,分层次、多渠道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30.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推进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教城同大专院校联合办学,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实行基本药品零加价,推进城市优良医疗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发展养老机构,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全面完成一场五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项目。

  31.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冶铁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注重将创意产业与我市制造业的传统优势相结合,将制造业和新科技与时尚消费、动漫等相结合,大力发展工业创意、建筑设计、科技研发、网游、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挖掘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

  32.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强化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舒适感。以民生民意作为重要导向,做到民生民意有所呼、党委政府积极办。以社区作为重要窗口,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意,使群众利益诉求得到迅速解决。以县域城区作为工作重心,下放管理权限,推进街道由以经济发展为主向以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转变。以社会资源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以低保信息、房屋产权信息、社会保障信息、户籍信息、企业信息、就业信息和健康信息七网合一为重点,实现信息共享。以基层社会组织作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事业作为重要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重要内涵,继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全力打造信用鞍山。

  33.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由过去的抓硬稳定转向抓软稳定,由事后抓稳定转向事前抓稳定,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办公室。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平安鞍山、安全鞍山、法治鞍山建设,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的基层基础建设,建设覆盖全城区的公共管理监控系统,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努力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安全感、更有保障。

  九、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34.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保障。以推进七项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三个一工程,全面实行四项回避,建设五大系统。全市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明确责任,统筹协调,确保中央和省、市委的方针政策、各项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在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展基层民主,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35.建设人才强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使用、引才聚才、激励保障机制。坚持人才标准以能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评价以效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突出引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服务政策,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36.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甘于奉献、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鞍山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动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助推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开展
  2. 市政府办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3. 市领导会见武进国家高新区客商
  4. 吴胜华带队到京津冀地区招商考察
  5. 龙长春到三都县调研并作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强调确保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奋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6. 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召开
  7. 黔南州成立全省首个地州级红领巾艺术团
  8. 省教育厅检查组到黔南师院调研校园廉政文化活动
  9. 全州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安排情况汇报会在匀召开
  10. 金海湖新区召开甘河街道办事处筹备工作推进会
  11.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做新时代开路先峰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
  12. 区文广新局召开2017年度述职述廉述法会议
  13. 金沙县五龙街道打造彩色龙木路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 大方县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15. 湖塘镇东方社区携手江苏银行走访慰问贫困家庭
  16. 孙志刚参加毕节代表团审议
  17. 常州科教城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记
  18. 深入学习贯彻***主席视察毕节***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19. 毕节市三强化全力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20. 武进区农业局召开2018年度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分解部署会
  21. 烈士陵园3月20日起免费接待社会团体祭扫英烈
  22. 2020年常州GDP超7800亿元增幅全省第三
  23. 贵州惠水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6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公示
  24. 我州召开2017年脱贫攻坚调度会
  25. 常州市金坛区加油加气及充电设施布点规划(20182035)通过专家评审
  26. 武进区侨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27. 区领导调研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28. 经省政府同意常州新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批
  29. 区水利局送学***党史学习教育不打烊
  30. 停水期间毕节这些学校将放假
  31. 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为幸福加码
  32. 城管局保障市容环境秩序欢度佳节喜迎新春
  33. 城管局两市五区大队全部通过三星级单位复查
  34. 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
  35. 三亚副市长戴玉明一行参观中以常州创新园
  36. 瓮安县发展特色养殖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37. 武进调整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38. 2018引凤工程第三届创新创业赛在武进国家高新区举行
  39. 黔南州文广新局树五风养五性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40. 黔西南州双险保障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41. 清镇市社保局多措并举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42. 引经据典讲传统追寻初心来阅读
  43. 国资委常州公交六项举措保障地铁施工期间市民出行
  44. 我县切实贯彻落实全州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大会精神
  45. 陈波到城区部分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点调研
  46. 农委市农技推广中心冒雨赴金坛指导粮油生产
  47. 市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督查组对我区节前市场进行安全生产督查
  48. 毕节市赫章县司法局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
  49. 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已超额完成13项
  50. 织金洞景区荣登十一旅游红榜获评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
  51. 三都县中和镇千亩白茶吐新绿不负春光不负民
  52. 经开区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现场督查会
  53. 农林局我区举办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培训班
  54. 黔南州红十字会应邀出席南州国际爱心义拍义卖送温暖暨春芽工程一对一精准帮扶活动
  55. 黔南州工信系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收看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直播
  56. 省交通运输厅要求贵阳黔南等市州加快推进2017年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57. 残联部署落实区委一学习两整治工作
  58. 新纶科技常州铝塑膜生产线投产暨首件产品下线仪式在西太湖畔举行
  59. 黔南州开展家庭教育巡回大讲堂模拟法庭开展普法
  6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17:46:07
  61. 武进区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62. 省纪委副书记周广智一行参观武进清廉馆
  63. 福州民天集团总经理江琦华赴毕考察蔬菜产业
  64. 中寨乡从三个方面加强干部管理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65. 织金县2018年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66. 七星关区举行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67. 广东企业家来黔西县洽谈对接红木家具合作事宜
  68.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技术交流会在武进召开
  69. 毕节市对接广州市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70. 副区长是峰调研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71. 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平塘多部门联合执法全力为创文加分
  72. 我州纳入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地区
  73. 绿博园最大展园贵州园通过竣工验收
  74. 市场监管局三举措做好新版营业执照启用工作
  75. 卫计局卫计相结合免费孕检落实处
  76. 信息化区块链常州百万液化气瓶加载安全码
  77. 全州金融工作座谈会强调增总量扩渠道降成本防风险推动全州金融工作迈上新台阶
  78. 州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项目观摩会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79. 常州市领导赴钟楼区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导
  80. 新年首场雪武进交通部门全力保畅通
  81. 活力经开经开区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82. 文体广电旅游局召开游泳场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83. 供销总社机关党支部获机关党建品牌评比三等奖
  84. 海事局被评为2014年常州市春运工作先进集体
  85. 扫雪除冰保通畅武进人社当先锋
  86. 安监局安全你我同行——金坛区全面完成客运车辆主动防控系统终端安装工作
  87. 龙里县委书记陈曦到龙里供电局调研
  88. 武进工会武进国家高新区总工会开展职工思政讲堂
  89. 毕节市编办五向五促五突破编制好2018年工作要点
  90. 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上工作岗位
  91. 全区宗教领域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举行
  92. 唐德智到都匀福泉调研部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推进及稳岗就业工作
  93. 罗甸加大高速公路超限整治力度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
  94. 黄平县多家部门联合开展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大督查
  95. 人社局举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公众开放日活动
  96. 公安局社会治安警情周报
  97. 镇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多举措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工作
  98. 州长表率推动领导接访制度有效落实
  99. 黔西南州着力抓好秋冬种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布局茶烟果药畜菌产业
  100. 发改委大唐金坛热电联产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