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关于转发襄樊市20092012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04日发表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襄樊市2009~2012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襄樊市2009~2012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十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内部结构的优化、劳动力的吸纳、贡献作用的提升和服务功能的增强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初步构筑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1、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步增强。

2003-2008年期间,我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62.34亿元增长为2008年的375.94亿元,规模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37.5%,比2003年提高5.25%,年均增长速度达11.06%,比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快2.07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我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旅游及邮政业成为支柱性服务产业;教育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相对提高;科技服务、卫生保障和社会福利、文体娱乐业等初具规模。

——传统行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处于增长保持稳定、比重相对下降态势。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2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2461万美元,分别增长24.8%和30.2%。全市货物周转量478375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80785万人,分别增长6.0%和5.9%。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4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6.***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2.3%。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67亿元,贷款余额373.35亿元,分别增长21.7%和18.3%。

——新兴服务业正迅速崛起。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繁荣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相对提高。2008年,我市房地产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投资增幅仍达25.3%;保费收入30.16亿元,增长49.8%;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67%。休闲、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电信业规模迅速扩张。基础电信业务营运已有电信、移动、联通和铁通四家公司,互联网用户达21.11万户。

3、吸纳就业作用明显,稳定社会效应凸现。

2007年全市服务业就业人员为96.5万人,比上年新增3.6万人,与10年前相比,增加40.6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28.7%增加到2007年的32.5%,上升3.8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服务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服务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从第一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稳定社会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4、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增强。

——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十五”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服务业设施,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铁、公、水、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一条汉江、一座机场、两条管线(天然气、输油)、三条铁路(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高速公路(汉十、襄荆宜、魏樊)、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和通县乡公路”是襄樊水、空、管、铁、陆立体交通网络的真实写照,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架构业已形成。

——市场建设和运营步入发展提高阶段。截止2008年末,市区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55个,总建筑面积50万多平方米;宾馆饭店实现了星级管理,已有37家宾馆饭店获得星级,居湖北省第三位;有国内旅行社56家,国际旅行社2家。国际商都、奔泰阳光城、中南天润、华中光彩等一批大型商贸市场相继建成。

——新型业态呈快速发展态势。引进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功能强的大型商业服务战略投资者,如华洋堂、沃尔玛、财富广场、现代城、武商和中商襄樊连锁超市、白马市场、汉江国际、名人城市酒店等,对提升襄樊城市商业服务业的档次起到了关键作用。商业业态由单一业态向多种业态迅速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超市便利店、仓储商店等新型业态比重提高,而最具成长性的连锁经营形式已涉足10多个行业。至2008年底,襄樊市区共有连锁企业20多家,门店100多个,连锁企业销售(营业)额30多亿元,连锁零售额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

5、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两轮驱动”格局初显。

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市工业经济出现“高增长、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态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劣势产业逐步淘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快速推进,为物流、科研设计、中介咨询、法律、会计、审计、金融、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成长拓展了广阔空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有力推进整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市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两轮驱动”的联动局面。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与基本格局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这个目标,以旅游和物流为龙头,立足资源条件,挖掘潜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先导型、支柱型、保障型服务产业,优先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服务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旅游、文化、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步伐,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进、布局优化、体制创新和外向带动,进一步壮大服务业优势行业,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效益高、辐射广、竞争力强、就业面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服务业结构现代化、服务功能区域化、发展模式开放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鄂西北地区和秦巴经济走廊现代服务业中心。

2、基本格局:围绕总的发展思路,构筑“一核聚能(即以襄樊市区为服务业核心发展区)、两带带动(即十堰—襄樊—武汉汽车产业带、南阳-襄樊-荆门能源化工工业带)、三线连接(即三国文化线、荆山生态线、汉江观光线)、四区辐射(即四大功能区)、六城拱月(即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老河口、谷城六县城)”的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加政府对服务业的宏观调控,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市场竞争促进服务效率提高,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2、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坚持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并举,针对当前我市服务业总量偏小的实际,结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总量规模;实行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双管齐下,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保持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

3、产业联动,优化结构。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大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强化先导型、支柱型、保障型服务产业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强化服务业内部的融合与集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同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融通、智力支持等服务功能和作用,促进各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结合全市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特征,突出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层次;充分挖掘“三国源头”旅游资源和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突破性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魅力城市”品牌,大力发展环保、绿化、社会服务等公共性服务业。

5、明确定位,科学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布局的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形态。以点带面,带动襄樊整体经济实力与水平的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预期目标

力争到2012年,我市服务业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90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35%以上。力争全市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100亿元左右。逐步构筑与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把襄樊建设成鄂豫川渝陕毗邻地区有较强活力的市场大市、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强市和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旅游城市。真正成为湖北省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鄂西北地区和秦巴经济走廊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三国源头”风景旅游城市,变旅游过境地为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努力实现我市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1、近中期目标(2009-2012年)

总量明显增加:至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90亿元,年均增长13%,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5%。

结构明显优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实施“7+5”框架,即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七大主导行业,培育发展职业培训、中介咨询、文化娱乐、会展经济、社会服务五大新兴行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布局逐步合理: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南城北市”特色优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园区生产性服务“四大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各功能区域快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机制逐步完善:部分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逐步由政府为主向由市场为主转变,适宜产业化的服务领域逐步由政府办转向由社会办,盈利性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非盈利性机构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市场体系。

2、远期目标(2013-2020年)

至2020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5%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显著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四)战略重点

围绕打造湖北省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鄂西北地区和秦巴经济走廊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以旅游、现代物流为龙头,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挖掘潜力,增强辐射,努力构建区域性筑旅游集散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核心商业服务区、现代商贸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以“襄阳古城游”、“三国文化游”和“荆山生态游”为龙头,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

1、发展目标

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围绕塑造“名城襄阳,源头三国,流金汉江,忘情山水”的旅游总体形象,倾力打造“襄樊旅游”名片,形成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汉水两岸为龙头的乡村田园风光旅游区。加强与十堰、洛阳、南阳等周边城市的旅游经济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到2012年,全市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合理,旅游形象明显提升,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旅游、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14.6%左右。

2、发展重点及方向

——深度开发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以襄阳隆中风景区为中心,全面打通古隆中与水镜庄、鹤子川、七里山等景区及七里山至承恩寺景区的道路,让《三国演义》120回中发生在襄樊大地上的32回故事,回回有景点,点点相贯通,形成区域核心旅游线,构筑三国文化旅游圈。

——深化“文化休闲之都”战略。深度开发“名城名江名洲”,构筑大襄樊旅游圈,打造城市黄金旅游线。以襄阳古城为中心,以市内名胜古迹、历史街区、人文景观、大道景观和文化广场为依托,以凭吊古城文化、工业观光、餐饮娱乐和购物休闲等为主题,形成襄樊汉水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和开发以汉江为轴线,以鱼梁洲为中心,连接梨花湖水上运动观光旅游区、太平店古镇游览区、茨河红色生态旅游区、冷集汉江水上运动游乐区、鹿门寺风景游览区、张自忠抗战纪念红色游览区、宜城楚皇城古都楚文化游览区等特色旅游区,形成以碧绿多姿的江水、风光绮丽的两岸、历史久远的古镇、内涵丰富的文化为特色的度假观光旅游区。

——合理推进原始古朴自然景观综合开发工程。发挥谷城、保康、南漳等县(市)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原则,宣扬当地的乡土文化,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和以谷城五山为龙头的乡村田园风光旅游区。以保康九路寨为中心,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开辟野外探险、植物欣赏、滑草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以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珍稀奇异的生物资源、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以谷城五山茶乡为载体,以农事体验为内容,以农家乐为突破口,以乡土文化为内涵,积极创建襄樊农业观光旅游圈。

——着力建设十个重点景区。要重点建设襄阳古城、古隆中、鹿门寺、水镜庄、香水河、薤山、南河小三峡、五道峡温泉、九路寨和白水寺等10个景区,着力打造精品,以其为依托,丰富、完善精品线路。

——推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开发“名校名企”、“市民宅居”、“农贸市场购物”、“老年休闲健身”、“老街探幽访古”等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积极推进会展产业发展。依托我市的产业特色、商贸传统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会展经济。积极争取四大主导行业的各类全国性年会、研讨会、展销会、博览会在襄樊举办。

加快会展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诸葛亮广场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金融、保险、商务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充分利用襄樊市体育场等场馆的设施条件,举办各类会展;努力改善会展环境,着力培育和壮大襄樊会展产业。

加快培育会展主体。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鼓励国际著名展览机构来樊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现有办展力量的资源整合,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壮大会展企业规模,争取到2012年,培植出2-3家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把襄樊建成鄂西北地区及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科技会展中心。

重点建设项目:

1、襄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恢复襄阳古城风貌。加大北街、荆州街建设整治力度,浓缩展示古襄阳街市文化特色,建成全国闻名的襄阳民俗风情街;建设襄樊战役文史陈列馆,逐步修复损毁城墙,复建东、南、西城门和荆州古治,;疏浚、拓宽护城河,建设水上运动中心;按古城复建需要,对城内单位(居民)逐步搬迁;改造主要游道环境,建设汉江旅游码头,建设和完善襄阳公园、老龙洲、滨江大道等景区和休闲场所,编制《梦幻襄阳》歌舞剧等。规划投资60~100亿元。

2、隆中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按照古隆中建设规划,整治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广德寺、植物园、黄家湾等资源,加大建设开发力度,增强隆中景区的带动与辐射功能。

3、“诸葛亮与襄阳古隆中”陈列馆:在“诸葛亮生平陈列馆”的基础上,建设“诸葛亮与襄阳古隆中”陈列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诸葛亮在襄阳三年及隆中十年的学习、生活、交友、成家、立志、出仕等活动。

4、高档酒店建设项目: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建设高等级酒店。形成高、中档、大众化相配套的服务格局,并通过高等级酒店的服务示范效应,带动酒店服务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建设主楼25层四星级宾馆、写字楼、面积1.7万平方米的金丽商贸园。

5、大薤山旅游度假区: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改造旅游公路、旅游码头、景区内停车场、旅游厕所、供排水工程等旅游基础设施,对景区林场工人、居民实施搬迁工程。

6、九路寨综合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加快道路、景点开发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7、香水河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投资1100多万元,修建景区至滴水峡瀑布的循环步游道,利用古农居改造成农耕文化陈列馆,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建成集观光、度假、探险、科考等项目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成为连接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线路上重要节点之一。

8、白水寺景区开发项目:突出“帝乡风光”和“刘秀文化”,建设刘秀祠组群、石牌坊、山门、报恩寺、汉文化展览馆、汉文化广场等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延伸开发区域内哑巴荡、扳倒井、藏兵洞以及无梁祖师殿等景点,带动开发九连墩景区。(二)以促进新型制造业基地形成为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发展目标

让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襄樊新型制造业的引擎,通过集聚一批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既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一、二产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又使其成为襄樊吸引投资的“磁石”,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进驻襄樊,带动优质新型制造企业在襄樊投资设厂,到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以上。

2、发展重点及方向

——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核心的第三方物流。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按照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基本格局,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构筑与襄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网络体系。(1)依托产业和基础条件,建立汽车产业物流园、物资转运加工物流园、粮食物流园3个物流园区;(2)依托运输手段,建设鄂西北综合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进出口产品物流中心、邮政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等5个物流中心;(3)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煤炭配送中心、棉花交易集散配送中心、区域性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等9个物流配送中心。(4)科学布局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商家,加强专业市场建设,争取培植2家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特大型批发市场,培植15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大中型流通企业,为襄樊商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快速通道和交易平台。(5)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到2012年,实现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8%左右,有较强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110家以上,实现物流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使襄樊成为鄂西北地区及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便捷的交通经济圈。

围绕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快城乡交通发展步伐。按照“121”格局加快公路、水路发展进程,即“形成一个环城高速路网,建设港站两大枢纽,新建一个信息中心”。大力支持加快铁路双线建设和改造,强化铁路枢纽地位。着力完善机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等级,建成航空口岸。

公路方面,坚持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并重,建成双沟——尹集绕城高速公路,大力支持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襄樊段、孟楼至房县高速公路襄樊段、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襄樊段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环二横二纵”“#”字型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成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大中城市一日交通经济圈;加紧建设市区高速出口路,完善国道干线公路主循环网络,实现市区到县(市)通达高速化、国省干道高等级化、县(市)到乡公路硬化、综合运输管理信息化,形成市域范围内1小时经济圈。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公共交通设施滞后、服务效能低下等问题。建设集运价、运力、货源、回程配载、安全保障、资料查询、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道路运输主枢纽信息中心,以适应客货运输市场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铁路方面,大力支持武汉至安康铁路二线、焦枝铁路襄樊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增加运量,提高时速。积极争取并大力支持十宜、郑渝等铁路专线过境建设,力争实现县(市)路网全覆盖,强化枢纽地位。进一步完善场、站、线建设,充分发挥铁路枢纽作用,大力推动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水陆空联运。

水运和港口方面,以“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积极推进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和滚动发展,依托汉江、唐白河航道,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和新集水电站,扩大和提升余家湖港口能力,构建襄樊水运主枢纽;加大对汉江航道疏浚、整治力度,建设汉江航道水运主通道,提高航运能力,实现江河直达、江海联运;改扩建沿江码头,加强主要港口集装箱等专业化码头建设和技术改造,建立汉江水系港口集装箱、石油及液化气、矿石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增加其吞吐能力。

航空方面,更新改造襄樊机场的保障设备和基础设施;完成候机楼改扩建,完善机场作业油库和中转油库等设施,提升安全服务水平。在稳定提高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航线、班次的基础上,增加航线,加密航班,提高运力。到2012年航空客运能力争取达到50-70万人次,建成货运航空港。

——完善金融保险体系,奠定区域金融中心基础。在充分发挥现有专业银行作用和组建襄樊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国内外其它金融机构的力度,争取有新的金融机构落户襄樊。在金融业集聚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周边地区的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服务网络,形成资金清算、拆借、贴现和外汇交易的中心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业务,投放新的金融产品。拓展***在商业、旅游、通信以及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债券。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国内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海外上市等多种途径上市融资。积极支持保险业加快发展,不断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商业性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

到2012年,把襄樊初步建设成为鄂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总体水平占据全省前列。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个宽带信息传输城域网、1个公用信息平台、10个应用信息系统、4个基础信息库工程,以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着力构建数字襄樊框架。实施政府信息化应用工程,搭建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信息平台。扶持行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证券、金融、工业自动化控制、数字电视等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培育1—3家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建设全市的征信系统和“襄樊市CA认证中心”,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设立2—3家中外合资信用服务企业。加快襄樊信息化进程。

到2012年,实现电子信息产品产值110亿元,电信业务总量达到30亿元,计算机普及率达到每百户15台,交换机总容量达460万门,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技术服务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技术服务业或改制为技术服务企业,重点推动和扶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攻关。以建立促进创业和成果转化平台为突破口,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以信息化为纽带,提升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着重推进技术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非盈利技术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引导非盈利服务机构建立企业化管理机制,面向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中介服务业中心。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科技、房产中介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会计、审计、房地产、高新科技中介机构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加快中介机构体制改制,推进中介机构市场化进程,实现中介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彻底脱钩,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服务企业。

到2012年使我市中介服务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项目:

1、以高新区内东风物流工贸公司、东风襄管物流、东风风神物流为依托,规划土地3000亩,建设与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配套、与汽车产业链相适应的汽车产业物流园区。

2、以余家湖火电厂、余家湖码头为依托,规划用地1000亩,通过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配煤中心和杂货装卸码头及相关设施,形成余家湖煤炭物流园区。

3、以天虹太子物流公司、铁路物流公司为依托,规划用地500—800亩,投资3亿元,建设与社会服务配套的第三方物流园区。

4、新建襄樊火车站东站。在襄阳区肖湾一带,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襄樊火车东站建设。

5、支持武安铁路二线、焦枝铁路襄樊段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并大力支持十宜、郑渝等铁路专线过境建设。

6、完善襄樊市区至市辖县市城关的干线快速客运网络,完善以县乡公路为依托,联结县、乡、村三级的农村便利客运网络,形成除保康外的1小时运输圈。重点完成40条700公里县乡道公路改造,通村油路(水泥路)确保完成5000公里,力争6000公里。新建客运主枢纽站4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3个,四级站55个,五级站420个,农村候车棚(招呼站)1731个;公路主枢纽货运站7个。

7、完善“一环二横二纵”“井”字型高速公路网络,重点加快尹东绕城高等级道路建设,以高档车辆和高速公路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市乃至武汉、荆州、南阳的高速客运网络,形成2.5-3小时运输圈。重点建设4条计36.2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7条9段229.8公里国省道改扩建,11条12段278.78公里国省道路面改善,新改建国省道桥梁22座2359.62延米,加固维修桥梁74座。

8、新建一条二汽襄樊基地至机场专线高等级进场公路;加厚、延长跑道;扩大停机坪,增加8个停机位;改造更新航管楼,塔台设备;建设航空综合服务大楼,改善旅客服务条件;创建航空一类口岸,开通香港地区航线。9、襄樊港改扩建码头及卫星港建设工程。

10、中心商务区建设项目:在樊城人民广场以庆德大厦为基础,以开放广场、财富广场为中心,加大商务服务业聚集力度,建设市级中心商务区。

11、建设一个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形成高速率、易升级、多节点、覆盖全市的宽带城域网。

12、建设一个具有统一网控中心作用的公用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10个应用系统。

13、建设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人单位等4个基础信息库。预计总投资5亿元。(三)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目标,积极发展涉农服务业

1、发展目标

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到2012年,涉农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发展重点

——打造以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市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良种繁育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支持农产品市场的检测检疫、信息网络、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设施建设。

——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商、粮、供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劳务市场、技能培训和依法保障的服务机制,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在农产品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专业批发、仓储加工整理基地,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从事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形成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销售网络。

到2012年,预计总投资15亿元,建成乡镇农家店140个、村级农家店2000个,在全市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流通网络。

(四)以“历史文化休闲之都”建设为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1、发展目标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彰显荆楚与三国文化、山水园林文化和汉江区域文化,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到2012年,我市以科技服务、教育、卫生、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组成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市民文化消费占生活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基本确立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2、发展重点

——科技服务业。依托襄樊的产业基础,培育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推进科技研发和科技应用,使科学技术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力支持。

加快国家级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的合作。建设好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促进高新技术的孵化和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发挥产业技术优势,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检验检测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构筑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完善技术市场,规范技术交易活动,培育技术中介和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探索分离企业科研机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合办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或科研开发实体和机构。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科研人员特别是国企科研人员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分配,参与所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幼儿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快非义务教育产业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发展教育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做大做强非义务教育产业。创新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动民办学校进入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领域,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育布局。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到2012年,建设10所示范骨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县级职教中心5所,其他中职学校5所)。以襄樊市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参与、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10个理工类区域性实训基地,优化实验实训基地配置,提高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互融通的专业布局,建立起适度超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劳动就业需求,优化技工教育结构,积极推进技工教育发展。

让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实现名校公共资源效应最大化,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名企”、“名校+弱校”等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院校来樊办学,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培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集团;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开放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充实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力量,实施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职业的针对性职业培训,满足高素质人才培训需求。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到2012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届初中生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5%以上。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城市、县城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每个乡镇建设一所规范化的中心幼儿园。

——广播影视业。鼓励社会资金建设广播影视创作、拍摄和制作基地,提升我市广播影视业整体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同行合作,引进健康的国内外卫星电视节目,适当增设外国语种电视节目频道,稳步推进财经、休闲类电视频道,促进广播影视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文化娱乐业。兴建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襄樊博物馆、保护和开发利用襄阳古城;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加强县区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的建设。整合传媒资源,成立市报业集团和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强化其服务功能,出精品版面、出精品栏目。深化市文化艺术院团体制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各类文化娱乐项目健康发展,积极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文化娱乐业品位和水平。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系列群众文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娱乐业,打造具有襄樊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

——医疗卫生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以治疗疾病为主向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并重的过渡,到2012年,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步伐,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业管理。推进国有医疗单位的股份制改造,支持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提倡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放开医疗服务价格。严格准入条件,加强行业监管,减少医疗、保健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医疗专科,培育新兴医疗资源,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引导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步伐。

——体育业。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尽早使我市具备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大力发展多层次、各类别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大力推进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投入渠道,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加快社会化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积极策划和组织重大单项竞技比赛或邀请赛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业。

重点建设项目:

1、新建一中学生公寓(征地24.7公顷,建筑面积96911平方米,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场、艺术馆、报告厅、外语楼、公寓等);

2、扩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

3、建设襄樊宜城实验寄宿制学校;

4、新建中医院病房楼;

5、建设市康达医院门诊住院大楼;

6、积极谋划襄樊学院迁建与古隆中的保护、开发工程;

7、筹建襄樊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五)稳步发展襄樊房地产业

1、发展目标

到2012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调控有效”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增强“宜居襄樊”的品牌优势。

2、发展重点

——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农民多层公寓和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开发、市场交易与物业管理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集团,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建设要在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房地产业科技含量。

——扶持品牌房地产企业,培育3-5家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提升全市整体房地产业发展水平。

——建立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建立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妥善处理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两者的关系,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档次。

(六)探索新型服务机制,大力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服务业

1、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基本建立起新型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会服务新局面。

2、发展重点

——加强社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服务。

——完善社区卫生保障网络,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老年服务水平,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村鳏寡孤独“五保户”社会管理体系,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普及老年人综合服务场所。

——加强社区信息化服务,建立“襄樊市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在市、区、街道和社区内建立四级联网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

——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吸引各种经济主体投资社区服务业;在社区服务业不同领域中,各培育2—3家品牌企业。

——积极构建覆盖社会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区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

——扩大市民求助中心覆盖面,完善社区帮扶救助站建设,扶持各类家政服务公司发展,建立健全从培训到介绍系统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和基地,兴建残托所和残疾人服务站。

——积极引入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保险理财、商业服务等目前相对欠缺的社区服务项目。

——深化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导向

按照“核心突出,结构多元,梯度集聚”的思路,结合我市城市发展规划、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在保持“南城北市”总体格局的基础上,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基本划分为旅游休闲服务、市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县域辅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园区生产性服务等四大功能区。

(一)旅游休闲功能区

旅游休闲服务业围绕三国文化旅游、荆山生态旅游、都市休闲旅游、汉江观光旅游、山村风光旅游,划分为五大旅游区。

1、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涵盖襄阳古隆中、南漳水镜庄、鹤子川、七里山、谷城承恩寺等多个景区。

2、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襄樊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中心,以市内名胜古迹、历史街区、人文景观、大道景观和文化广场为依托,以凭吊古城文化、工业观光、餐饮娱乐和购物休闲等为主题,形成城市文化观光旅游区。

3、以鱼粱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旅游区。以汉江为轴线,以鱼粱洲为中心,连接梨花湖水上运动观光旅游区、太平店古镇游览区、茨河红色生态旅游区、冷集汉江水上运动游乐区、鹿门寺风景游览区、岘山风景名胜游览区、张自忠抗战纪念游览区、宜城楚皇城古都楚文化游览区等特色旅游区。

4、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保康九路寨为中心,东接三国文化旅游区、南接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区、西接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北接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区。

(二)市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及县域辅助服务功能区

市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划分为“一主四副”,一主即以四官殿为中心的核心商业圈,四副即以民发商业广场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以华中光彩大市场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以长虹北路、三元路、中原路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以鼓楼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

1、以四官殿为中心的核心商业区(核心商圈):该区以人民广场为核心,以长征路一解放路一大庆路一中山后街为主轴,以桥北路—丹江路为两翼,丰富消费层次,保持错位互补。中山后街、解放中路区域以旧城拆迁改造为契机,以新建核心商业区为主,集聚都市购物中心、开放式休闲广场、室内步行街、商务写字楼、酒店公寓等新兴业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综合消费空间;人民广场区域以调整提升为主,发展餐饮、酒吧、演艺、广场文化等业态。长征路地段,依托华洋堂、襄樊工贸家电、武汉工贸家电和正在建设的武汉中商襄樊店,形成中高档家电、品牌服装街。

2、以民发商业广场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该区包括人民路与汉江路、长虹路交叉周边地区。结合襄樊饮食城的建设,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商务于一体的新型商业圈。

3、以华中光彩大市场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位于城北城郊结合部,南依邓城景观大道,北望东风公司襄樊基地,东接316国道,西与207国道相连,铁路干线交织成网,位于华中、西北、西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枢,是武汉至十堰,荆州至南阳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汇中心。依托华中光彩大市场、新世纪建材市场、天润汽车城、华中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建成辐射鄂豫川陕四省、集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发布、仓储会展为一体的超大型、多功能综合商贸批发基地。

4、以长虹北路、三元路、中原路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以现有的武商长虹路店和白马广场为基础形成二级商业中心。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体,合理配置百货店、专卖店、中西快餐、银行、通信、娱乐及现代生活服务业。实施亮化工程,开辟居民休闲娱乐场所。

5、以鼓楼为中心的特色商业区:以襄城十字街为中心,东、南、西、北街为轴线半径,改造鼓商集团、雅斯超市、武商东街连锁店等大型商业网点和襄阳北街、荆州北街,使其提档升级,增强功能,并在其周边增设一定数量的专业店、专卖店、健身和休闲服务区。

6、县(市)域辅助服务功能区。各县(市)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一县一品、对接园区、争创特色”的要求,发展壮大各自的强项,形成强有力的区块辅助效应。比如:宜城特色餐饮业服务区,南漳都市后花园休闲服务区等。同时,以争创特色乡镇为重点,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加强若干辅助功能区的划分,加大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开发力度,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要。

(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区

1、物流园区

——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汽车产业)物流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工业产业集群、襄北铁路交通枢纽为基础,以连接大武汉、辐射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为目标,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现有的基础较好的和潜力较大的物流企业,同时吸引全国各地的汽车及零配件物流企业参与,在汽车产业区襄新路和邓城大道以北建立汽车及零配件专业物流园区。到2012年,园区面积达到3000亩,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达到60家,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

——余家湖物流园区:以余家湖港、襄樊火电厂铁路专用线、国家粮食储备库及铁路专用线和国家352物资仓库、316国道、焦枝线为基础,以辐射华中、华东地区为目标,建立余家湖物资转运加工物流园区。重点建设1000万吨的配煤中心和杂货装卸码头等项目。力争到2012年园区占地1000亩,物流企业达到120家。

——粮食物流园区:在襄城岘山、樊城大庆东路一带,依托国家粮食储备库及其铁路专用线、汉江航运码头等储运资源优势和我市作为全省最大的商品粮主产区地位,通过吸引各县(市)区及全国各地粮油经销商进场交易,建设襄樊粮食物流园区。2012年,区内大中型粮食物流企业达到150家以上,交易额达到30亿元,成为全省第二大的粮食物流区域中心。

2.物流服务中心

——鄂西北综合物流中心:依托公路货运资源,以长虹太子襄樊物流中心、天虹物流、九州通物流、盛辉物流等为基础,在汉十、樊魏、襄荆高速公路交汇处,建设鄂西北综合物流中心。

——火车站铁路物流中心:利用铁路货运能力和物资集散优势,以襄樊火车站、襄北编组站、襄樊东站、襄铁物流为依托,建设大型铁路物流中心。

——进出口产品物流中心:在高新区内依托海关、商检等功能优势,加强公路和铁路口岸建设,积极筹建航空口岸,进一步提高通关能力,建成襄樊进出口货物物流中心。

——襄樊邮政物流中心:以目前的邮政公司及其网点为基础,建设襄樊邮政物流集散中心,使之成为鄂西北航空邮政基地和国际邮件、速递邮件处理中心。

——襄樊机场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场客、货运输服务功能,加大航空货运业务,使之成为鄂西北及其毗邻地区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

3、物流配送中心

依托商贸密集区,在襄城、樊城及所辖县市区或交通枢纽地带各建设一个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或大型区域性市场),启动襄樊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城乡物流一体化,为农产品顺利进城和工业品快速下乡建立起绿色通道。

4、商品批发市场。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创新交易方式,使传统市场向连锁经营、展览展示、购销代理、商品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的新型市场转变。

(四)生产服务功能区

1、科技研发服务区

——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在制造业发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人员,组建相应机构,形成襄樊高新科技研发基地,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使之成为襄樊先进制造业的发动机。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利用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优势,在襄城千山一带设立襄樊教科研和产学研基地,推进校企联合,大力发展应用技术研究,使之成为襄樊的应用技术研发基地。

——樊西生产性服务区。该功能区将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代理、转口贸易等,把研发、设计、广告、法律、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结合起来,为襄樊产业基地提供全方位生产服务。

——高新区汽车工业城服务区。区块西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部发展面向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加工工业服务;东部发展精细化工服务。通过邓城大道、长虹路与樊城区联成一体,形成未来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城服务区。

2、金融服务区

在汉江北路、长虹路一带,合理规划一定的地理区域,作为大力吸引异地金融和保险机构进驻、建设襄樊金融保险一条街的发展规划区域。“十一五”期间打好基础,“十二五”期间起步,至2020年实现该区域内金融保险企业达到10家以上,提供各类贷款达到400亿元,把襄樊建成鄂西北金融中心。

3、中介服务区

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在长征路沿线建设襄樊商务中心。完善相关措施,合理剥离企业内部部分中介服务机构和人员,大力吸引国内外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为企业开展咨询、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以及职业中介服务、办公服务、工程设计、租赁服务等各项中介服务。

4、信息服务区

以建华路的邮电大楼、檀溪西路的广播电视大楼为信息集散中心,加强宽带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全市、通达乡镇的宽带城域网,同时建设襄樊农业、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计算机交互网络体系,利用网络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各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发展现代服务业涉及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保障措施,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组织保障

1、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发改、商务、经济、科技、旅游、文体、教育、质监、银监、统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基础上制定实施意见,尽快推进服务业规划实施。

2、加强宣传,营造环境。引导广大干部提高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让广大市民了解我市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主要媒体要密切关注我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积极报道服务业发展中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先进个人,引导和促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将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逐年量化,明确每年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并将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把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

(二)环境保障

1、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制统一的政策规范,实现服务业发展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和国际标准接轨。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允许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类资本采取多种方式投入服务业发展。加强服务业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不当竞争和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逃骗税、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由政府牵头,发改、商务与工商、税务、金融部门联合,实施“信用襄樊”环境创新工程,加快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指导,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完善能涵盖所有经营主体的服务业商会、行会组织体系,推动服务业商会、行会组织健全行规行约,组织开展行业评议,强化行业自律。

2、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流程,为投资商提供快捷便利服务。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的作用,健全投资服务体系。采取坚决措施,杜绝政策多变、政出多头、因人行政等现象。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健全仲裁机制,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城市环境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服务业得以发展的硬件保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和畅通的信息传输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体制保障

适应WTO对服务贸易的要求,政府的工作重点从行政管制逐步转向营造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从微观干预转向宏观调控,进一步改进政府对服务业的管理方式,以集中精力抓好规划指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加大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以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推进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等行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运作。

进一步加强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放开服务业大部分项目的价格和服务收费。

(四)人才保障

高度重视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适应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我市服务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大力培养金融、信息、贸易、法律、社会中介服务、旅游等并精通外语的高级专业人才。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化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坚持我市人才引进好的传统和做法,改进和完善人才吸引方式方法,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较强、职业素质较高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我市开办高层次的服务业,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外向型发展水平。

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按照政府规范、社会评介、企业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创造一个人才冒得出、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

(五)资金保障

1、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开服务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业投融资体系,支持鼓励政府、集体、个体、外资等各方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多种形式投向服务业。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并按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在预算内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与国家和省支持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配套使用,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促进服务业的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2、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通过担保、贴息等形式支持招商引资,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对直接面向“三农”的服务业项目建设,以及国有服务企业改组改制中的债务重组和职工安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以及省以上出口品牌认定的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3、设立服务业产业投资资金。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及回报率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大型服务业项目。

4、实施规费和价格支持。对本市优先和重点发展的服务业,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规费减免优惠。积极推行价格公平原则,对重点服务行业用水、用气价格,逐步实行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并轨;对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价格,按非普工业用电价格执行,服务业照明用电价格,逐步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保障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对现代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

(六)基础保障

着眼于对接“长三角”,融入大武汉,辐射鄂西北及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大力发展对外交通,构筑以高速公路、铁路为支撑,以航空港、国省道为配套的立体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外向化发展。

以土地、水、电力、能源等要素资源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要素资源保障利用水平,基本缓解服务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所面临的要素资源瓶颈制约。

按照强化网络、完善功能、综合配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质量,优化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七)经营保障

1、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支持和鼓励服务企业争创服务业品牌,提高服务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大力创建品牌服务和品牌服务企业,形成我市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在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我市服务业的辐射能力,为使我市逐步成为区域性服务中心奠定基础。

2、壮大服务业主体。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和投资的多元化,形成产权明晰、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较长、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特别要推动有条件的“老字号”做优、做大、做强。政府指导、支持、委托有关单位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

3、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领域,加强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合作,降低对外商的业务规模、注册资金的要求,放宽对其业务品种、对象和经营地域的限制,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业态创新,推进服务现代化。同时,鼓励服务企业走出襄樊、走出国门,让有实力的服务企业进入湖北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在更大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

4、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服务业发展载体。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同时,逐步使城市功能由以生产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和服务业的升级。(来源:市政府网站)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5 01:44:46重新编辑
凤凰岗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麻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鹤洲佛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横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固戍南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航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银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崩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九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保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沙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固戍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黄麻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壮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西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宝源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镇九围村蔗园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勒竹角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西乡西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河西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坑梓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黄田东望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黄田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固戍下围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凤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桥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穗规划资源挂出告字〔2022〕2号)
  2. 龙穴街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
  3. 2020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公共法律服务领导干部接待日活动安排公告
  4. 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 沙螺湾村农贸综合市场出租项目中标公示
  6. 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三力齐发筑牢疫情防护网
  7. 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番禺区沙湾敬老中心床位费标准的批复
  8. 黄阁司法所组织人民调解员到花东梅花村司法所学习交流
  9. 广州南沙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关于2019年8月27日排污许可证受理情况的公示
  10. 区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到大岗镇开展大滘涌沿涌违建生活污水排入河涌乡村公厕等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11. 南沙发放稳岗资金配套补贴企业预计减负3000万
  12. 关于免除户籍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13. 龙穴街开展玫瑰公益第三期广州爱心妈妈计划幸福1N宣传活动
  14. 开展公共服务行业回头查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15.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南沙区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第三方造价评估预算编制邀请摇珠通知
  16. 海珠区卫生健康局一行到我区开展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调研
  17. 申领南沙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人员名单公示(2018年第十批机构)
  18. 南沙区环保水务局参加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培训及座谈会
  19. 东环街召开2019年工作务虚会
  20. 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教育局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21. 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22. 区环保局2018年12月16日至2018年12月22日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情况
  23. 广州科呈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高分子材料助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4. 1935
  25. 转发市科创委关于组织申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18年度项目的通知
  26. 区司法局领导到石碁司法所开展基层司法行政督导检查工作
  27. 区人社局关于就业资金补贴项目的公示(1月个人申请技能培训生活费补贴)
  28. 转发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推荐工作的通知
  29. 我区举办2018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图)
  30.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31. 榄核镇司法所组织召开2018年度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总结会议
  32. 关于尽快修缮番禺区化龙沙路炮台的建议
  33. 桥南街主要领导带队赴五华县福江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34. 广州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岗中船中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3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3 12:00:23
  36. 东环街开展创业政策指导服务
  37. 南沙街大岭界村举办第十七届敬老节活动
  38. 区人社局广州市从化区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2021年第二期公开招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39. 今年我区荔枝成花率达95以上(组图)
  40. 土地开发中心主任杜永洪带队前往广丰五期项目用地平整工程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41. 广州市南沙区民政局关于购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安保服务项目询价公告
  42. 龙穴街创文办走访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4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7021935
  4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05:34:39
  45. 土地开发中心召开2018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46. 横沥镇举行2021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专题讲座
  4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19 06:35:36
  48. 吴超副主任到榄核镇开展河涌检查调研
  49. 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检查验收组到钟村街进行检查验收
  50. 珠江街开展自我保护做得好远离登革无烦恼宣传活动
  51.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番禺区2019年度第十八批次城镇建设用地批复的通知
  52. 广州德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53. 万顷沙镇举办就业政策业务培训
  54. 陈明捷到石楼镇调研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55. 关于开展2020年度南沙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考核的通知
  56. 投诉处理结果公告
  57. 诚信建设万里行番禺区区统计局开展2020年统计法律法规宣讲暨诚信体系培训
  58. 大石街召开2020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59. 石楼镇切实加强中秋国庆双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6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3120027
  61. 纯演示性世界级速度马术比赛在从化举办
  62. 从化有颜值更有内涵投资环境受热捧(图)
  63.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关于广州市番禺区2019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第十六批建新方案的公示
  64. 南沙粤港澳创意中心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回执
  65. 广州市审计局举办法治业务培训促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66.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
  67.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2021年6月07日至2021年6月13日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情况
  68. 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关于转下达2021年度中职学生资助资金(奖学金资金)的通知
  6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11:39:31
  70. 番禺区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71. 龙穴街开展迎新春贺新年垃圾分类齐参与进社区活动
  72. 转发关于启用广东省职称电子证书的通知
  73. 我区召开发生疑似职业病企业监管处置会议
  74. 化龙大道(南大干线至虹秀路段)公路工程动工建设
  75. 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预告
  76. 2017年5月番禺区配套办法执行情况
  77. 区委巡察实现本届任期全覆盖番禺区委召开书记专题会议听取本届区委第十二轮巡察汇报
  78. 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2019年06月16日至2019年06月22日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情况
  79. 榄核镇结合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整治行动
  8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7143452
  81. 区残联2022年16月拟资助广州市民办残疾人社会服务机构申请明细
  8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05:19:12
  83. 番禺区政务服务办公场地公开求租信息
  84. 市委组织部温蔚调研东涌镇巡察整改情况
  85. 关于盘活中心城区农村集体闲置用地的建议
  8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05:15:50
  87. 关于南沙区人才公寓2020年第16批次符合申请条件人员名单的公示
  88. 11月1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89. 大岗镇开展违规安装热水器整治行动
  90. 南沙区司法局领导到榄核镇调研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91. 社区邻居节居民乐翻天——珠江街福生社区第五届邻居节圆满结束
  92. 施克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正风反腐中的获得感
  93. 区发展改革局到大龙街重点项目调研
  94. 广州市翰域水族用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95. 广州市南沙区商务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96. 土地开发中心党支部开展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党课
  97. 审计署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98. 5月21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99.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晋生到区农业局开展调研活动
  100. 20192020年度南沙区社工服务站专业评估项目询价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