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2021年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5日发表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7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区长  刘晨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海珠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5年。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对广东***和***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1+1+4”工作举措,着力在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中展现海珠担当,着力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作出海珠贡献,“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较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经济质量显著提高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明显。

  经济实力日益增进。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元,达到2086.93亿元,同比增长2.8%;“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3%,均高于全市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高于经济增速。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2.5%。5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61.3亿元,税收总收入达105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0.7%、3.2%。

  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制定实施《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7%。都市型工业、数字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2.05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453.4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1.5倍、18.8倍,年均分别增长31%、7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千亿元,其中数字新零售销售额年均增长17.2%。保利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载体落成,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达133.6万平方米,是2015年的3倍。琶洲每年举办展会超200场次,占全市90%以上。《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世界5G大会等一批重要国际性会议成功举办。

  企业项目落地见效。“十三五”期间推动91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665亿元,已竣工33个。建立边来总部、边建总部、边育产业招商机制,引入重大招商项目415个,注册总资本超4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中国500强投资企业44家。经济活力不断涌现,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8.42万户、企业9.48万户,比2015年分别增长56.9%、122.8%;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559户,是2015年的2.8倍。市级总部企业58家,区重点企业196家,“四上”企业3849家,比2015年分别增长81.3%、54.3%、35.3%。

  (二)琶洲建设显著加快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化谋划、体系化推进琶洲建设,琶洲成为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市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影响力、显示度进一步提高。

  规划设计树立标杆。琶洲西区实行国内首创的地区总设计师制度,围绕打造紧凑型新CBD,对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形态、广场公园等进行设计审查把关,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完成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中东区概念城市设计,南区概念城市设计形成阶段成果。琶洲西区获评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区大奖特别提名奖。《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成为广州首个重点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十三五”期间24个琶洲新拍地项目建设加快,唯品会全球总部大厦率先入驻办公,阿里巴巴、复星(南地块)、赫基等3个项目竣工交付,国美、环球市场等16个项目封顶。广报中心、邦华、万胜广场等32栋写字楼投入使用,招租率90%以上。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营业收入达2690.14亿元,是2015年的2.9倍。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主体工程建成,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已动工,琶洲西区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等基础市政工程按计划推进。土地储备出让加快,琶洲西区累计出让41宗地块,完成中二区预征收签约、南区收地工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科技支撑持续加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省5G产业园。编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系列文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落地,首批科研团队入驻。琶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37家,是2015年的8.6倍。广州互联网法院落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

  (三)创新动能显著激发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厚植经济发展优势。

  创新载体规模初显。与中山大学校地联动打造创新平台,鹭江启动园区累计遴选14个科技项目入驻,科大讯飞A.I.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广州创新中心、进博会白俄罗斯国家馆落户。中大纺织商圈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获工信部评定“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3个。广州之窗商务港加快建设。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36家,其中国家级12家,各类创新载体超100万平方米。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个,入驻项目团队85个。

  科创要素加速集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1%,比2015年提升1.33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93家增至2020年的629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由3家增至8家。打造风险投资集聚区2个,入驻风投机构17家。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98张,评定人才424名。8家企业(组织)获各级政府质量奖。成立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区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年均分别增长21.3%、30.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8件,比2015年增长86.3%。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营商环境改革提升。国家营商环境评估所有18项指标均全面实现优化。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写入省民营经济十条。“政务湾区通办”等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建立全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最具标准化管理政务服务大厅。开展“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综合性政务改革,69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立即办理,整体审批提速率超75%。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广州(琶洲)速调快裁服务站。开展“扫楼”“扫园”,走访楼宇144栋、园区94个,服务企业1.6万余家。优化商事主体住所登记举措,率先实现0.5天可开办企业。

  (四)城区功能显著增强

  坚持产城融合,落实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加快城区软硬件升级,中心城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规划引领作用更凸显。编制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小洲村、黄埔村保护规划编制。龙骧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批实施。通过“多规合一”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用地,启动土地储备三年行动,实现红线储备约96万平方米、实物储备6.1万平方米,完成3宗以区为主体的地块出让。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九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全面铺开10年16个城中村、16个旧厂、49个旧街区城市更新改造;沥滘村、凤和村(新市头)复建房启动建设,赤沙村房屋动工拆卸,石溪村、赤沙村完成片区策划方案编制,红卫、凤和(康乐、鹭江)等10个村完成基础数据调查;完成6个旧厂改造、6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三旧”改造成效明显。“一场一策”疏解专业批发市场24家;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20个,其中纳入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8个;关停整治物流园17家,“三园”转型卓有成效。完成“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8411个;率先建立拆违费用追缴机制,拆除违法建设1048.3万平方米;15条黑臭河涌、4宗黑臭小微水体全面销号,“三乱”整治效果突出。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快推进道路、桥隧、地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征拆建设。新增市政道路7条、桥梁4座。环岛路新打通3段,贯通24.9公里。地铁10、11、12、18 号线全面动工,广佛线(燕岗至沥滘)、8号线北延段开通运营。改善广州大道(海珠北段)等地区交通微循环,完成工业大道南田路口等7个拥堵点整治,城区交通更加通达便利。“三路三片区”综合整治不断深化,阅江路、会展东路等28条道路实现品质化升级。

  (五)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上下功夫,展现海珠独特的江岛生态魅力。

  治水攻坚取得实效。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连续2年获评广州城市治理榜“河长履职奖”。有序推动截污纳管等44项重点水务工程建设。完成排水单元达标验收1093个。新建雨污管网598公里。省考东朗、市考猎德断面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年平均水质分别达到Ⅳ类、Ⅲ类考核要求。全区74条河涌Ⅴ类以上优良水体占比提高到94.4%,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蓝天净土有力保护。综合实施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重点排放企业整治,整体清退大干围片区印刷厂和污染企业1200余家。实现高污染燃料工业锅炉清零。规范餐饮业环保管理。空气优良率达89.3%,较2015年提升7.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0%,创历史新低。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部完成,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100%。

  生态品质不断增强。推进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程,阶段性完成“三门两线六景”改造。建成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通过水系清淤、管网截污、生物净化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主要生物种类从563种增加到1215种。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海珠湿地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代表国家参评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建成环岛碧道18.5公里、湿地碧道10.1公里、内河涌碧道10公里,在阅江路等区域增种花树,打造城市主题花景观赏点,生态廊道全面铺开。

  (六)治理体系显著优化

  坚持高标准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城区管理科学精细。制定实施环卫保洁“六定”标准。新建和接收各类环卫设施43座,393处临时生活垃圾收运点、20座垃圾压缩站周边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收运量超过280吨/日。落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184座公厕升级改造,探索“以厕养厕”管养新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城中村“三线”整治、道路等设施升级改造。加强综合执法,查扣“五类车”22.6万辆,整治“六乱”52万宗,城区运行更加有序。

  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推进“四标四实”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化。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完成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规范有序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居民议事决议落实率达96%。半数以上社区完成市级幸福社区创建。推进“三社联动”,社工服务站服务居民超300万人次。建成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3个,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安全保障扎实有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入开展全民禁毒工程。推进22个智感安防区建设,广州塔、中山大学等智感安防建设经验在省、市推广。全区110刑事治安警情连续9年下降,“十三五”期间年均下降13.3%,其中“两抢”、盗窃警情年均分别下降32.1%、17.7%。南华西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率先建立区、街两级调解中心,健全劳动争议多元预防调解机制,构建多层次人民调解网络。办理群众信访诉求1.7万件,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建成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20个,学校食堂全部实现“明厨亮灶”,率先建设区级药店药品监管分析平台。完成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生产安全事故数逐年下降,无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七)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改善民生事业,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约8成,支出总额比“十二五”增长72.7%,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低保标准从650元/月提升至1080元/月,“十三五”期间发放低保金2.84亿元,惠及32.9万人次。社会保险扩面圆满完成。新增就业17.3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98万人。新增养老机构14间、养老床位5606张。率先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建成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将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范围。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440宗。旧住宅楼宇加装电梯873宗,年均增长63.8%。完成4个城中村和1900户小区居民自来水供水改造。完成13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福泉市、瓮安县及黔南州49个深度贫困村、大埔县35个省定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丰顺、大埔产业共建稳步推进,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入选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案例。

  教育供给量质齐升。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新办和转制幼儿园区55个,总数达107个,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新开办中小学6所,增加学位9886个。优质中学建设稳步推进,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学综合质量均居全市前列。为来穗人员子女提供学位3657个。率先实现特殊儿童按需安置入学。组建教育集团5个、覆盖学校22所。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培育省级以上名师35人,引入教育高层次人才22人。

  健康海珠加快建设。引进广州和睦家等医院。启动健康促进区建设。打造区域医联体6个、专科联盟14个。率先试点医保定点一体化管理。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开展家庭医生优培计划。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5%以上。打造自助式健康小屋16个。新增社区护理站15间、普惠托育学位77个,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进一步规范。完成发热诊室(门诊)规范化建设23间。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由82.99岁延长到83.02岁。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建立全市首家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岭南书画艺术节、海珠湿地徒步大会等精品活动,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0余场。平均每个社区拥有2.05个健身设施点。顺利完成了广州美术馆、文化馆、科学馆的土地征收工作。新增文化分馆25个、图书分馆40个。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3A级旅游景区3个。创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增至3个,文化实力不断增强。

  (八)政府建设显著加强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法治政府深入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583件、政协提案629件。开展涉民法典等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3次。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前置审查、行政复议全面审查。深入推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超7.7万条。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获评优秀。

  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依法科学有序推动部分区级行政职权调整由街道实施。推出53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129项高频事项下沉街道办理。打造全国首个“无人值守”智能政务服务驿站,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审批平台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发出全省首张个人电子证明,1522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12345政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超40万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兴务实、高效、担当、作为之风,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项目支出。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开展项目审计87宗,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我区第七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国防动员、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贸促、科普、地震、人防、档案、保密、供销、修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六保”,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人物同防、环境同检,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成功打赢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等大仗硬仗。对全区541个物业小区、20个联社实行精准管理。加强入境人员防控十大闭环措施,高标准精细化做好入境人员服务超2.8万人。落实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措施,强化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全批次全流程闭环监管,细化完善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防控指引,持续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穗返穗人员排查管理。去年2月17日以来,全区没有发生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和输入关联的社区聚集性疫情,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

  二是“六稳”“六保”取得扎实成效。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政策措施,出台实施区惠企10条、惠企复产用工16条、中大纺织商圈锦绣10条,新增减税降费近50亿元,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49个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59.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3%。外贸出口206.3亿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5.55亿美元,增长8.7%。持续扩大就业,新增就业2.45万人;新登记市场主体2.89万户、企业2.2万户,分别增长20.5%、39.2%,创新创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三是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制定实施城市更新、土地储备行动方案和系列政策。以区为主体,完成2宗土地出让、6宗土地签约。环岛路沥滘涌至南洲路段、厚德路至海珠涌大桥段建成通车。官洲国际生物岛历史遗留建筑全面完成清拆。新化快速路北段项目基本完成拆迁。客村立交大修工程完工。广州塔、沥滘区域公交线网得到优化。

  四是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面达标。沥滘污水处理厂实现扩容提质。珠江堤岸防护工程完工。晓港湖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2019年度市河湖长制考核排名第一。全区住宅小区158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海珠湿地三期、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一期、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二期建成开放,城区绿化品质不断提升。

  五是民生保障取得良好成绩。强化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救助,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资金1.41亿元,为11.7万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新增发放租赁补贴469宗。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全覆盖。全市首个“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落户。实施中小学扩班工程16项。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129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址完成设计招标。区妇女儿童医院已立项。社区(联社)“两委”换届工作扎实推进。扫黑除恶重点清零线索办结率、命案及“两抢”破案率均实现100%,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5年,我们深切体会到,海珠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这也是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带领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有关单位、驻区部队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海珠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创新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营商环境改革还需持续深化,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三是城区功能有待增强,区域发展不协调,存量土地空间有限,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城市更新任务繁重。四是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大气、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成果仍需不断巩固拓展。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还有短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养老、公共文化等民生服务还有差距。六是政府作风还需改进,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推动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我们将直面问题和挑战,竭尽全力做好政府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努力在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海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一区一谷一圈”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营商环境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会展业办展数量和质量持续全球领先,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城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引领区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打造新标杆,以海珠湿地为生态核心、“江、涌、湖、林、园”为生态骨架的生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成为“美丽中国”的海珠样板。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平安海珠、法治海珠、幸福海珠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文化实力得到新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窗口。

  展望二〇三五年,海珠区要全面提升作为广州国际商贸门户、科技创新核心支点、教育医疗区域中心、水陆综合交通廊道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功能,琶洲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城区功能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经典魅力、时代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实施产业体系提升行动。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水平,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引擎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数字技术产业,推动数字会展、数字贸易、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金融科技创新等场景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实施发展能级提升行动。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聚焦“两新一重”,持续推动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和应急保障等重点领域投资。建设总部经济强区、现代服务业强区,用好琶洲、江南西等商圈资源,打造中心城区夜间经济带,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推进首席服务官体系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数字人才引进计划,以产业引才、协同育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建设人才强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

  ——实施城区功能提升行动。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开展城市更新,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突出老城区精细度和新城区显示度,优化提升西部老城区,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每年建设新增一批口袋公园、便民广场,提升打造一批品质路、示范路,丰富完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从垃圾分类、文明创建入手,促进居住环境整体提升。推进社会治理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把安全发展贯穿城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海珠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区之一。

  ——实施美丽海珠提升行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持续推进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以海珠湿地等重要自然资源为主体、水系和廊道为纽带,优化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建设生态强区。进一步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擦亮广州塔、广交会、海珠湿地、琶洲数字岛、中山大学、十香园等6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打造文商旅融合样板区,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区。

  ——实施政府效能提升行动。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使命担当抓落实,始终心系人民、情系百姓,竭尽全力把海珠改革发展的一件件事办好,把人民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利益发展好、期盼实现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务实、高效、担当、作为在全区蔚然成风。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们将迎来***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持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牢牢把握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擦亮海珠最亮眼的创新底色。

  加快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完成琶洲中、东区城市设计深化和中二区控详规调整,启动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详规编制。力争阿里巴巴、复星(南地块)、环球市场、赫基等4个项目投产运营,国美、小米等15个项目竣工验收,腾讯、广商中心等5个项目封顶,三七互娱、丸美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琶洲西区地下空间及配套设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及细分领域研究,推动“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完成琶洲西区产业用地招商,启动南区招商。组建服务专班,对已进驻的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导入,对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产业招商,引导企业做大集群规模。用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推动更多改革创新试点在试验区实施。建立琶洲智库,探索琶洲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运营模式。

  加快琶洲实验室建设。全方位支持琶洲实验室基地建设,推进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引进更多更高更强的科研带头人和核心团队,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实验室。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推动琶洲实验室与我区企业对接合作,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海珠转化。

  加快创新平台打造。开展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空间与产业规划研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中山大学建立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整合区内科研资源,建立科研院所资源库,打造新港路科技创新带。依托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广州创新中心,发挥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势,建设一批创新载体。

  加快创新生态提升。引导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构建“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研发+场景应用+金融”产业生态集群。推进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有序开发开放,做好自动驾驶测试路段在中心城区率先运营工作。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争取省人才优粤卡审批权限下放,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区2个,逐步实现人才服务驿站全覆盖,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人才、紧缺人才,打造人才集聚港湾。

  (二)围绕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

  深化对内经济联系,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构建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发展布局。在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高端集聚、场景融合应用、科技创新提升、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在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全面推动环中大、环湿地区域城市更新、创新迭代、产业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和生态休闲特色空间。在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推进洪德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实施“一街一品”,以修旧如旧模式建设文商旅融合特色体验区。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聚焦补链稳链强链控链,开展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新主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组建数字产业发展联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多领域应用。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强化基础研究支撑,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新跃升,发展以会展为龙头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提升咨询、会计、法律、广告、人力资源等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完备打造新集群,依托信息技术“赋智”“赋能”,发展都市型工业、总部型建筑业、纺织时尚产业。提升现代商贸业,优化“线上+线下”“到店+到家”双向融合等模式创新。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政策供给,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做好惠企政策精准服务。落实安商暖企“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化首席服务官体系建设,打造全区统一的在线企业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好企业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营造尊重、支持、关心、关爱企业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优化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助力龙头企业“扩体量”、重点企业“扩增量”、规模企业“提质量”、中小企业“增数量”。

  全力培育区域消费增长点。以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制定商圈发展规划,分类提升高端时尚、都市文旅、专业展贸商圈,培育品牌经济、时尚经济、夜间经济、美食经济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江南西传统商圈,推进江南西路商业街综合提升,强化与周边商业载体、文旅资源的联动发展,优化业态布局,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商圈形象。发展琶洲新兴商圈,谋划建设更多商业综合体。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布局优化、平台进化、环境美化,开展专业市场“一场一策”综合提升试点,打造国际纺织时尚中心。推广消费行业直播电商模式,建设全市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激发西部老城区商业活力,全面挖掘商贸、文旅资源,加强整体规划,开发配套商贸项目,推进太古仓—金沙路美食街区等项目建设。提升珠江琶醍等网红打卡点,形成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积极扩大优质项目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攻城拔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城市更新等六大类243个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年度投资超500亿元。大力推进5G基站、智慧灯杆建设,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齐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短板。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驻外招商工作站,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持续开展以商招商、靶向招商、榜单招商,引进更多世界500强企业、“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项目。

  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重大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加快推进广交会展馆四期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引入更多国际性、高规格展览会议和企业,助力广州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增强国际商贸和对外交往功能。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三)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创新驱动新局面

  积极推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举措,破除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落实营商环境4.0改革措施。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提升商事登记效能。探索推动大湾区政务一体化,力争实现更多事项跨城通办。探索新产业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完善琶洲会展和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推广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规范资产配置、使用等各环节管理,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国有企业结构,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和产业链条,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业绩薪酬联动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实施多项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基层积极性。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街道体制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走深走实,整合基层网络管理和指挥平台,赋予街道更多的行政职权、管理权限和执法力量。

  (四)围绕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打造中心城区新面貌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坚持产城联动发展模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方式,加快城区扩容赋能、提质增效。

  全力推进旧村改造。按照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目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征拆力度,确保改造按节点推进。重点推动沥滘村首期安置房主体结构完成80%,凤和村(新市头)完成基坑支护和土方施工,赤沙村、石溪村、凤和村(康乐、鹭江)完成实施方案报批并动工,五凤、联星(南箕)等10个村完成合作企业招商,三滘、东风等6个村开展片区策划、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方案编制,土华村、瑞宝村完成基础数据调查,全年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在全区形成重点突出、梯次推进的城中村改造态势。

  全力推进旧城旧厂改造。加快草芳围二期等2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施工,推动直管公房混合改造项目征拆。继续推进小区连片成片加装电梯。深化海珠桥南广场片区城市设计和概念规划,启动改造前期工作。坚持产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市区联动、国企参与,开展广纸片区规划设计、土地整备、建设运营,实现广纸片区连片整体开发。采取储备+旧改模式,推动琶洲中、东区旧城旧村改造。做好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快已动工的10个旧厂改造进度,进一步核查全区旧厂房情况,结合城市更新和土地储备推动升级改造。

  全力推进土地储备。突出土地供应的基础支撑作用,按照三年工作方案,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今年完成9宗地块44.3万平方米出让目标,倒排进度、一地一案、强化执行,实现土地盘活。着力***轨道交通、环岛路和重点产业项目等的征拆瓶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供应。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琶洲西区双塔路、海洲路、西片区和南片区路网。继续推进环岛路(石岗路至大干围、大干围至南洲路、三围油库至南沙港快速路段)、琶洲西区东片区路网建设。完成新化快速路、广州塔南广场珠江景观桥、洛溪大桥拓宽工程。推动海珠湾隧道、鱼珠隧道等7条隧道开工。继续推进车陂路至新滘东路隧道工程(一期)建设。完成地铁10、11、12号线18个站征拆,推动地铁18号线、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建设。完成东晓路(仲恺路至昌岗路)、小港路(南华东路至江南大道北)、江南大道北(南华东路至市二宫)、磨碟沙路(双塔路至新港路)等4条道路品质提升。推进东晓南路、昌岗路道路大修工程。治理5个交通拥堵点。完成海珠桥南广场、广州塔周边、科韵路等重要节点和路段的绿化美化提升。完成江湾路等18座人行天桥微改造。加快区文化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环境品质提升推进8万平方米村级工业园整治。完成6家专业市场转型疏解。盘活提升已关停的17家物流园。深入开展扬尘、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治理。加快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按照“开敞绿化+活动空间”思路,建成同福西路地铁口等5个口袋公园。立足水系连通、三道贯通,高标准建设阅江路等示范段,新建碧道28.5公里,打造公共配套完善的滨水休闲空间。推进31项水务工程建设、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继续实施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工程,启动国际湿地馆建设,进一步完善海珠湿地运营管理机制,建设湿地监测、管理智能化系统,更大发挥湿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

  (五)围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新典范

  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和谐、更安全。

  提高城区管理实效。进一步推动环卫作业机械化、现代化,持续抓好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优化生活垃圾全链条管理,加大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力度,加强工业布碎分流处置。坚持常态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开展“六乱”“五类车”“散乱污”场所综合治理。拆除违法建设350万平方米以上。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健全党建引领民主议事规则,试点开展清产核资。推进4个社区治理创新示范点建设,创建20个和谐社区。加强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深化出租屋第三方管理模式,加强来穗人员融合关爱服务。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海珠模式,深化多元协同调解工作体系。注重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城区,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一盘棋”应急响应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社会治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加快智感安防区建设,推动打击防控“数智化”发展和大型安保联勤联动,加强社区、校园等公共场所安全防护。推进派出所警务改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综合施策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传教育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城区安全运行。

  (六)围绕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打造幸福海珠新样本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发展民生事业,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用足用好援企援岗政策,举办11场促进就业专场招聘会。稳步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强化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帮扶,低保、低收、特困、临时救助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好户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专项提升。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18间。创建7个星级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启动广州大桥西侧地块配套小学及幼儿园、广船机械厂地块配套小学、沥滘村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等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珠双语学校、南武中学附属初中、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等学校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同步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楼重建、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教育设备完善项目。推进海珠区实验小学等2所学校改扩建,完成6个校园微改造,启动8所学校用电增容改造,完善75所学校安防设施。增加更多优质学位供给,实施20项中小学扩班工程。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区管校聘”,创新教师培养机制。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实施健康海珠行动。探索海珠医疗集团化运营管理,构建区域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址、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完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选址。做优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牌,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抓好常见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控,推动老年病、慢性病精细化管理。完成海珠智慧医疗平台一期工程。做好健康促进区省级评估验收。

  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开展庆祝***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历史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推动粤剧粤曲、广彩广绣等文化精粹绽放时代光彩。新增一批社区运动健身设施,完善10分钟文化圈、健身圈。扩大潮流文化周等品牌影响力。推进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建设,推广精品旅游路线,打造集创新创意、都市潮流、工业遗产、革命历史、岭南生态于一体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布局。

  (七)围绕务实高效担当作为,打造人民政府新形象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落实落地,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扎实做好《民法典》普法宣传。持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深入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全面增强行政服务按照务实、高效、担当、作为的要求,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化解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历史遗留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清理证明事项,加强权责清单梳理调整。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12345政务热线联合督办机制,提高办理实效和群众满意度。探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新模式,优化“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体验,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折腾、少跑腿、更舒心。

  全面改进政府作风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强化关键领域审计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各位代表!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奋力打造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成立100周年!

相关新闻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4 11:47:49重新编辑
    深圳龙华宝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下油松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墩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松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民治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上塘西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民治东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宝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街道华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上早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康路口民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清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龙股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赖屋山村三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街道建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桃苑新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龙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赤岭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村水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大浪同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钓鱼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民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8-30 00:18:29
    2. 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七次(扩大)会议
    3. 静安南京路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4. 市林业局局长李景全到我区调研
    5. 千佛山街道四项措施维护节日期间城市管理秩序
    6. 区科协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工作会议
    7. 市中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创业补贴的公示(20191
    8. 副区长孟庆顺部署济南东火车站返济人员疫情防控工作
    9. 全区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
    10. 强化法治安全至上兴隆街道办事处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11. 舜玉路获评全国社区服务先进街道荣誉称号
    12. 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小网格织出幸福大民生
    13. 静安青联共话城市公共安全
    14.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创建节约型机关集体学习
    15. 中国人口出版社社长陶庆军到我区调研人口计生工作
    16. 区科技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17. 市中区白马山街道开展保健品专项检查行动
    18. 区旅游局开展爱泉城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旅游宣传活动
    19. 区档案馆组织全体人员观看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
    20. 曹家渡街道举办社会管理创新专题讲座
    21. 市专项督查调研组来我区督查调研棚改和征收拆迁工作
    22. 市中区六里山街办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圆满结束
    23. 舜耕街道办事处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活动
    24. 副区长孟庆顺带队检查有关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
    25. 大观园街道办事处开展512国际护士节疫苗接种点走访慰问
    26. 党建引领为网格化赋能大观园街道办事处三个一助力基层治理再升级
    27. 玉函北社区居民向六里山街道党工委赠送旗帜
    28. 抓考核重提升丨魏家庄街道办事处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
    29. 陡沟街道办事处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30. 舜玉路街道办事处开展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健康防护培训
    31. 国家部委领导视察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
    32. 六里山街道办事处深入推进三小一堆治理行动
    33. 于红参加舜玉路街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34. 谢堃区长会见中软国际客人
    35. 关于公布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行政执法权力事项清单的通告
    36. 燕山街道消防安全打出组合拳
    37. 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三举措助推辖区经济发展
    38. 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四举措加强辖区财源建设工作
    39. 文化东路街道紧抓三点打造山师东路安全商贸一条街
    40. 深耕普惠经济当好银企摆渡人大观园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组
    41. 解放路街道三项措施着力改善服务民生
    42. 低保救助暖人心精准服务显真情——区民政局为困难群众解决办理低保难题
    43. 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拟设置济南市铭德护理有限责任公司市中护理站的
    44. 智远街道五项措施积极做好文明统计站创建工作
    45. 泉城路街道三个加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中队标准化建设
    46. 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开展重精筛查义诊活动
    47. 我区召开扬尘治理与渣土整治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专题会议
    48. 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撤销山东黎尉盛贸易有限公司设立登记的听证告知
    49. 区人大领导到陡沟视察禁烧等工作
    50. 大观园街道办事处挑灯夜战突击整治占道经营露天烧烤
    51.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勤光到文庄指挥部调度征迁工作
    52. 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兽药GSP合格企业的公示
    53. 我区举办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研讨会
    54. 建新街道三举措加大对辖区困难群体关爱力度
    55. 市中区小微企业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统计表(2019
    56. 关于转发市工信局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国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
    57. 静安中医中药社区行暨都市白领冬令养生科普行
    58.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天桥水务雪中送服务
    59. 关于印发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权责清单的通告
    60. 抗击疫情解民忧舜玉路街道办事处为民办事不打烊
    61. 固化证据讲策略打违除患求实效
    62. 区委书记孟庆斌视察我区河道整治道路建设情况
    63. 区委书记孟庆斌察看我区开放式小区整治工作
    64. 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加大对食用废油脂的管理整治力度
    65. 用心用情服务魏家庄街道办事处为退役军人找身份
    66. 区政协侨界委员与环卫工人共庆环卫节
    67. 泉城路街道四措并举关爱空巢老人
    68. 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立波到区疾控中心调度工作
    69. 姚家街道三项主题活动助辖区老年人欢度重阳佳节
    70. 文化东路街道1234圆满完成双实信息采集第二阶段工作
    71. 燕山街道对设备安装公司宿舍安全隐患进行整治
    72.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区红十字会开展双报到活动
    73. 省委第三巡视组到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建新社区调研
    74. 燕山街道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75. 开办创业意识培训讲座
    7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8-30 00:18:35
    77. 2021年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
    7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7 02:12:52
    79.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一行到我区调研
    80. 龙洞街道五项措施扎实推进2014年就业困难群体援助
    81. 市中区王官庄街道计生科举办妇女常见病及预防知识讲座
    82. 东关街道三好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83. 大观园街道办事处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84. 市中区人社局2022年春节放假期间公务用车封存情况登记表
    85. 市中区七贤街道办事处三结合提高计生随访服务水平
    86. 市中区法制办组织开展2018年度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工作
    87. 静安区积极参加第二届上海市中学生民防知识竞赛
    88. 全区第一季度工作现场察看会召开
    89. 文书见素养案卷现真功
    9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7 01:49:03
    9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8-30 00:18:33
    92. 市中区城市管理局2021年五一劳动节公车封存情况
    93. 曹家渡街道顺利完成第三季度流动人口执法检查暨谷泰饭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分会揭牌
    94. 大赏之夜星光耀静安颁奖典礼戏剧最主角
    95. 感念党恩回馈社会慕名而来共筑品牌——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接受上海皮皮狗毛纺织有限公司党旗馈赠侧记
    96. 兴隆街道办事处严防严控两手抓巩固铸牢防疫线
    97. 馆内小读者元旦读书忙——区文旅局图书馆开展学生阅读体验活动
    98. 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开展律师进社区法律咨询活动
    99. 汛期将至行动启杆石桥街道办事处三到位筑牢防汛安全网
    100. 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撤销济南遁炬商贸有限公司设立登记的听证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