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凌海市右卫镇西网东网村村庄规划(2020—2035)说明书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03日发表  

凌海市右卫镇西网东网村 村庄规划2020—2035)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总则1

1.1.规划背景1

1.2.指导思想3

1.3.规划原则3

1.4.技术路线3

1.5.规划依据3

1.6.规划期限与范围4

第二章现状概述4

2.1.区位条件4

2.2.现状基础4

第三章村庄定位与发展目标6

3.1.村庄定位6

3.2.发展目标7

第四章产业规划8

4.1.产业发展现状8

4.2.产业引导8

第五章人口容量分析9

第六章村域总体规划9

6.1.村域发展布局9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10

7.1.对外交通10

7.2.村内交通10

第八章公用设施规划11

8.1.供水规划11

8.2.排水规划12

8.3.供电规划13

8.4.通信规划13

8.5.供热规划14

8.6.燃气规划14

8.7.环卫规划14

8.8.能源规划14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15

9.1.防洪防涝规划15

9.2.消防规划15

9.3.抗震规划16

第十章环境与景观规划16

10.1.生态环境规划16

10.2.景观系统规划17

10.3.建筑风貌规划17

第十一章居民点用地规划18

11.1.居民点用地18

11.2.中心村用地统计19

11.3.开发强度控制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20

12.1.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民主决策20

12.2.健全管理机制,控制引导并用20

12.3.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20

12.4.尊重村民意愿,强化公众参与20

12.5.强化长效管理,力促永续发展20

12.6.建设项目21

第一章总则

一.1. 规划背景

一.1.1. 政策背景

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际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关于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和提案,从十九大的中央一号文件,到两会期间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在一步步地深化和落实,成为指导村庄规划重要的政策依据。

(1)2018年1月2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文件中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2018年2月5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的问题,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计划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文件中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3)2018年3月5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对2018年政府的工作建议中强调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该报告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方向。

(4)2018年9月26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以******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5)2019年1月,五部委《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意见》

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明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村庄分类;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6)2019年5月23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7)2019年5月29日,《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力争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8)2019年6月2日,《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集中力量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一.1.2. 任务背景

“新常态”下的村庄建设需要按照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的原则,创造性的设定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促进凌海市村庄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指导和规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农业部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指标分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和支撑保障五个类别,每个类别又包含若干项子目标,并提出了明确的达成标准(具体内容详见下表)。其中在生活舒适的目标指导下,对美丽乡村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综合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包括村庄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相关内容。

表1.1农业部关于美丽乡村创建体系

分类目标

分项目标

达成标准

产业发展

产业形态

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1~2个主导产业

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

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在本县域处于领先水平

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生产方式

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

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

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

资源利用

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经营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骨干力量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作用明显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服务到位

生活舒适

经济宽裕

集体经济条件良好,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发展良好,农民收入水平在本县域内高于平均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的愿望强烈且具备一定的投入能力

生活环境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乡村景观设计科学,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

生产生活实现分区,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安全达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完善,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居住条件

住宅美观舒适,大力推广应用农村节能建筑

清洁能源普及,农村沼气、太阳能、小风电、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适宜地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省柴节煤炉灶炕等生活节能产品广泛使用

环境卫生设施配套,改厨、改厕全面完成

综合服务

交通出行便利快捷,商业服务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用水、用电、用气和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维护到位,村民满意度高

民生和谐

权益维护

创新集体经济有效发展形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安全保障

遵纪守法形成风气,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无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生产和火灾安全隐患,防灾减灾措施到位,居民安全感强

基础教育

教育设施齐全,义务教育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能满足需求

医疗养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健全,基本卫生服务到位

养老保险全覆盖,老弱病残贫等得到妥善救济和安置,农民无后顾之忧

文化传承

乡风民俗

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理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

农耕文化

传统建筑、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生产生活习俗、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文体活动

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有计划、有投入、有组织、有设施,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

乡村休闲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性挖掘,民间传统手工艺得到发扬光大,特色饮食得到传承和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休闲娱乐得到健康发展

支撑保障

规划编制

试点乡村要按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规划

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健全、班子团结、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土地承包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选举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科技支撑

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到位,村有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

职业培训

新型农民培训全覆盖,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国家政策提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重点既要打造景观美,更要创造生活美;尊重村镇原有格局,避免大拆大建;以整治民居建筑、整治街区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主,避免一味建新村新镇;以民为本、打造生活中心,避免以形象为本、打造行政中心或工业中心;保持和塑造村镇特色,避免盲目照搬城市模式;保护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拆旧建新、嫁接杜撰;努力实现绿色低碳,避免贪大求洋;尊重民意,居民参与,避免代民做主,强行推进。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管理和服务,建立运行维护机制。

一.1.3. 规划

本次规划的上级规划为《右卫镇总体规划(1999-2020)》,西网东网村位于镇总规确定的绿色水果示范区,是镇总规中确定的重点村,人口规模为2000人以上。

一.2.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环境整治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相结合,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统一,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城乡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一.3. 规划原则

一.3.1.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根据各村庄自身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村庄的具体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提升村庄整体发展水平。

一.3.2. 设施完善,统筹规划

完善村庄环境卫生水平,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维护相结合,坚持设施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

一.3.3. 注重特色,历史传承

注重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等历史特色的传承与发扬。

一.3.4. 以人为本,尊重农民

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4. 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从村庄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入手,认识新时代村庄建设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村庄的现状条件,分析村庄空间形态特征和产业发展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和导致因素。

在此基础上明确村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分析村庄未来人口容量,对村庄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对村庄中心村进行整合。此外,重点对中心村的建设制定详细的方案,统筹安排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防灾减灾、环境与景观等内容,引导村庄合理建设。

一.5.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镇规划标准》(GB50188)

《村庄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村[2013]188号)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2013年3月)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12号)

《锦州市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2016)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凌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凌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调查资料以及镇、村相关部门对编制本规划的有关经济、社会、村庄建设发展意图和其他具体意见。

一.6. 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6.1. 规划期限

村庄建设规划期限2020年-2035年。

一.6.2. 规划范围

西网东网村村域总面积为8.53平方公里,作为本次规划的规划区。

第二章现状概述

二.1. 区位条件

二.1.1. 村庄位置

西网东网村位于凌海市东南部,东经121.54,北纬41.15度,村域面积8.53平方公里,隶属于右卫镇,距离右卫镇区驻地3.9公里,距离凌海市中心城区直线距离15.2公里。东邻赵木村(盘锦市),南邻右东村(镇区)、苗屯昌盛村,西邻小马东张村,北邻大康村。

二.1.2. 交通条件

村域西部有县道X712(右五线)向南部通往右卫镇政府。


县道X712

二.2. 现状基础

二.2.1. 气候条件

西网东网村与凌海市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9℃,,最高温度36.5℃,最低温度-31℃。年降水量440-700毫升,平均年降水量为550毫升,集中在七、八月间。无霜期160—180天,冻土深度为1-1.2米。年日照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寒暑温差悬殊。春、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有风天数平均可达200天,最大风速为17米/秒。

二.2.2. 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1)经济现状

西网东网村现状产业特点明显,村域范围内产业以一产为主,沿右五线分布有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农田面积较大,并有部分设施农业大棚,主要农作物有西瓜、土豆、白菜。

(2)人口现状

西网东网村域范围内有4个城乡居民点,分别为:西网、东网、西树林、东树林。

西网村为村委会所在地、现状人口1635人。东网村现状人口618人。村民的家庭构成以三口之家和四口之家为主。部分村民农闲时外出务工,大部分村民以从事村内农业为主。

二.2.3. 村庄建设情况分析

(1)住宅现状

村民住宅多为一层建筑。大部分村民住宅的主体结构比较完整,采用砖石等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也较完整;少量住宅有一些破损情况。村内各家院落的围墙和大门多数比较完整,形式多样,但个别出现破损情况。

现状普通宅基地单元内部功能主要为住房建设用地、附属用房、厕所、园田地、柴草或杂物堆放场地等。

(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西网东网村中心村现有村委会1处,包含村委会、党建工作室等功能。


村委会

结合村委会,有一处活动广场。


活动广场


商业

(3)公用设施现状

给排水设施——

现状居民用水以地下水为主,村委会有一处水源井,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雨水自然散排,地面沿地形坡度自然排放至附近水体。

村庄没有集中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污水自然散排。

供电、通信设施——

现状无35kV以上的变电所,中心村用电引自右卫镇二次变电所,通过10kV变压器为中心村供电,现状供电规模基本能满足生产及生活需要。供电线路主要架空设置。

供热、燃气设施——

现状无集中供暖设施,村民用自备火炉、火炕等装置取暖。

现状无集中燃气设施,主要燃烧原料为煤、秸秆或柴草。

环卫设施——

村内现状无砌筑的垃圾收集点,现状生活垃圾自然散放。

防灾设施——

村内结合村委会等公共空间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第三章村庄定位与发展目标

三.1. 村庄定位

三.1.1. 定位分析

(1)宏观政策指引

上级指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政策导向——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自身发展优势

特色资源——

村域内部有县道X712(右五线)经过,交通便捷,土地比较平整,现状有一定交通配套,产业发展条件比较便利,适宜相关产业招商发展。

发展导向——

利用村庄资源及交通优势,扩大右五线集聚效应。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传统种植业拓展产业,将村庄由第一产业联动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对于现有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3)环境因素需求

环境需求——

村域内地势平坦,现状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设施配套——

严格管理河道水体等范围内的各项内容,必须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妥善处理农业种植等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力度,对基础设施的配套进行修复和完善,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1.2. 规划定位

从实际状况出发,秉承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与基础条件分析,将西网东网村打造成为:

生活设施便捷、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全面经济繁荣的全镇重点集聚提升型村庄。

三.2. 发展目标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各项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配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建设充分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四节”原则。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探索特色村庄发展建设的新模式。

通过西网东网村村庄全面规划和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建成具有完备的生活功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现代服务体系的生态新村,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把西网东网村建成结构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

(1)村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加快推进西网东网村特色产业项目,引进符合条件的新产业,丰富村庄产业层次;巩固农业基础,完善产业配套设施,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2)村庄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整合西网东网村村庄生活居住空间,做好乡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

(4)村风民俗倡导“新风尚”。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村庄社会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村民。

(5)村庄治理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整洁西网东网村、和谐西网东网村。

第四章产业规划

四.1. 产业发展现状

四.1.1. 村庄产业现状

西网东网村现状耕地10245亩,农业以大田种植为主,主要作物有土豆、萝卜、白菜、西瓜。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农闲务工等。

四.1.2. 主要问题

第一产业主要为传统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与其他产业联系不够紧密。

第二产业受到空间限制,发展规模小,对村庄发展带动作用有限。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很小,沿过境交通两侧的产业形态比较散乱,不利于统筹管理。

四.2. 产业引导

四.2.1. 第一产业

巩固种植业基础,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

对传统粮食种植业进行优化升级,大力开发设施农业,引进农业发展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效率,巩固第一产业基础,扩宽农业增收渠道。

在村域基本农田等农业用地巩固种植片区。依托现状农业发展基础,探索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依托设施农业集聚效应,提升村庄农业生产力及农副产品质量。

积极巩固和发展设施农业,建立新的生产技术体系。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采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并进一步开发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需要的光波,以及良好的防尘抗污功能等。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高标准建设管理,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径,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创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创建农产品品牌。

同时注重保护村庄环境,严格控制过量农药等面源污染,做到绿色发展,避免破坏村庄地下水、土壤等宝贵资源。

四.2.2. 第二产业

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周边环境控制。

结合村域交通等区位条件,依托现状的建设用地条件,在与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不冲突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并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把控工业入住标准,不得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打造绿色、无污染的工业生产特色区。

四.2.3. 第三产业

发展交通配套服务,完善生活必备服务。

在村庄生活方面,配套完善的商店,鼓励村民利用自家住房混合商业,供给村民日常生活所需。以村庄为主体建设网上电商平台,能够使人更直观和快速的了解村庄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农作物的外销起到宣传效果,并方便村内企业的货运和村民的生活物流配送。

第五章人口容量分析

西网东网村现状村域内共2253人。根据西网东网村近年来的人口变化趋势,结合近期国家的放开二孩政策,统筹考虑区位优势带来的外来人口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取0.1%;机械增长率按照年均增长10人估算。

人口发展预测公式:

Q=Q0(l+K)n+P

Q---人口预测数(人);

Q0---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根据Q=Q0(l+K)n+P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预测规划期末西网东网村人口规模为2437人。考虑部分村民的分户情况,容纳户数预计为696户。

第六章村域总体规划

六.1. 村域发展布局

六.1.1. 村域中心村体系

整合村域内4个现状居民点,形成“一主一副”的居民点体系。

西网居民点作为中心村,按照集聚提升型进行重点建设;东网居民点作为基层村,适当集聚作为村域内的辅助居民点;西树林、东树林作为基层村,由于规模很小、距离主要居民集聚区较远、交通条件相对不便,不适宜进行统筹设施配套,因此控制其空间发展。

西网作为中心村,人口集聚主要在西网,人口规模预计在1819人;基层村东网、西树林、东树林,人口规模预计仍维持在618人。

六.1.2. 村域空间规划

根据村域自然环境、适建用地分布、对外交通状况及现状产业特点,将村域主要划分为: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建设空间,共3个大类功能分区。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建设空间共同构成了国土空间的整体。

农业空间是以提供农业生产、产出农产品和农业相关产品为主要功能区域,农业空间是村庄产业功能的基础。用地性质主要为农林用地,主要以粮食种植等农业活动为主。其中的重点为基本农田所在的区域。是全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生态空间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空间是以提供居住、生活和公共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城镇、村庄从事开发建设的空间以及区域的配套设施空间等;建设内容包括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产仓储等,建设空间作为城镇和村庄居民日常居住、工作、休闲和活动的主要承载空间。

表6.1 国土空间与村域内用地性质的对应

分类

内容

农业空间

旱地、水浇地、水田

设施农用地

果园、园地

田间道路、田坎、灌渠

生态空间

乔木林地、灌木林地

草地

自然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

其他非建设用地

建设空间

村民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

村庄内道路和交通用地

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工业用地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六.1.3. 公共服务设施

(1)公共服务设施

保留中心村中部现状村委会,使用村庄建设用地。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党建活动室、卫生室结合村委会设置。对卫生室设施及其卫生环境加以优化,为保障病情处置创造条件,完善医疗设施和药品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强化职业道德。同时在卫生室内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救治区域。

村域内不设置学校,少年儿童集中前往右卫镇或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就读小学、初中,结合规划公交车站设置校车乘降点。幼儿园根据村民自身情况自发设置,使用村庄建设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部门相关要求使用兴办幼儿园。

(2)商业设施

商业设施主要在沿主街道两侧的位置进行设置。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七.1. 对外交通

七.1.1. 对外交通现状

村庄现状对外交通以南北向县道X712和向东通往盘锦市石新镇的村路为主。X712向南通往右卫镇政府,现状已形成硬化路面,路面存在一定破损,部分路段会车仍有困难。

七.1.2. 对外交通规划

(1)道路类型

规划对外交通仍以X712县道和向东连通石新镇的村路为主,加强对路面修复和养护。

(2)路面形式

规划建议对村道进行路面硬化及拓宽和设施完善。村道的具体红线宽度、路面宽度、断面形式、建筑退线、出入口等要求应按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公路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规范要求进行落实。X712可参考右卫镇总规采用红线24米的断面;通往石新镇的村路可以参考采用红线12米的断面。

(3)公交站点

结合村庄现状主要出入口路口处,设置2处公交站点和校车点,方便村民出行和儿童上下学乘车。

七.2. 村内交通

七.2.1. 村内道路现状

村域内主要路面已经硬化,但是部分路面存在一定破损情况,并且仍有较多支路为土路非硬化路面

七.2.2. 道路分级

村内道路分为:村庄干路、村庄支路。规划中均采用沥青或水泥材质进行硬化,村内宅间小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水泥路面。

村庄干路承担村庄内重要方向上的交通,红线宽度为6.5米,其中硬化路面为5.5米,硬化路面两侧各预留0.5米的空间,作为路肩和附属设施的空间,沿路单侧设置路灯和垃圾收集点。向东通往石新镇的村路也同时兼具村内道路功能。

村庄支路承担村庄各个地块内部的交通,其红线宽度4.5米,硬化路面宽度3.5米,两侧各预留0.5米的距离,作为路肩和附属设施的空间,沿路单侧设置路灯和垃圾收集点。

七.2.3. 道路设施

(1)排水边沟

近期可根据实际条件,干路双侧设置,支路设置单侧边沟,支路可在道路北侧设置,有条件时可以采用盖板的形式。远景条件成熟时可以采用地埋式排水管线。

(2)路灯

干路和支路单侧设置路灯,干路路灯设置间距为25米;支路路灯设置间距建议30米。

(3)绿化

干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植株间距6米左右,可不设树池;根据实地条件,可以选择种植行道树或其他高度较低的乔木或灌木;地面可以种植草本植被。

(4)停车场

结合村委会前广场等开敞空间等,设置外来车辆临时停车区域。居民点生活空间严格控制大货车的停放。

七.2.4. 竖向

村内道路设置横坡与纵坡,横坡坡度为0.5%~3%,纵坡坡度为0.3%~2%,道路标高应低于宅基地标高(除过境公路以外)。

场地适宜坡度:广场0.3~3.3%,停车场0.2~0.5%,运动场0.2~0.5%,绿地0.5~1.0%。

第八章公用设施规划

八.1. 供水规划

八.1.1. 供水现状

现状有一处水源井,位于村委会以南广场上,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八.1.2. 用水量预测

影响用水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现有水源情况、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村庄规模、设计年限等,综合参考《农村给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等内容,按照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提出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建议值,确定生活用水标准:远期为70L/(人*d),供水普及率为100%,则村庄总用水量为171 m³/d。

八.1.3. 水源规划

规划近期共设置1处水源井,采用集中供水的方式。西网居民点继续使用现状村委会水源井,对供水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完善;东网村中部规划1处加压设备,水源引自西网水源井,主要为东网居民点供水。

远期从与南侧镇级水源地统筹引水,按量计费,禁止使用生活用水灌溉田地。近期设置的水源井作为加压设备和备用水源。

八.1.4. 供水管网规划

村庄给水管网分为干管和支管2个级别。干管将水送到村庄内各个地块,支管连接干管与各个村民用户。给水管网采用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置形式。给水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按用水主要流向延伸。给水干管管径按照不小于DN150沿主路进行设置,给水支管管径按照不小于DN100沿支路进行设置。

给水管道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并在道路下的覆土厚度不小于1.2米。

八.2. 排水规划

八.2.1. 排水现状

现状村内无排水边沟排放雨水。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自然散排,对环境安全和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

八.2.2. 排水体制

采用分流制排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应结合实际的经济和发展情况进行逐步实施。近远期统筹考虑,逐步建立完善的排水体制,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

八.2.3. 雨水排水规划

依据村内现状排水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存在问题,为节省投资和便于管理,村内的雨水排水系统近期采用明沟方式,必要时可加设盖板,在条件较好的道路设置双侧边沟,一般道路单侧边沟的形式,将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或农田。

远景条件成熟时敷设地埋雨水管道,既可以结合现状减小投资,又可兼顾村庄管理特点便于系统维护。根据地形地势,结合规划道路,村庄建设用地的内部则根据地块排水方向,在主路双侧、支路单侧设置雨水管渠。

雨水边沟系统的主要排水对象为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雨水;村民居住用地内除屋面外,均为家庭种植用地或透水性材料铺砌的道路与场院,雨水可全量下渗土壤作为地下水补充。

八.2.4. 污水排水规划

(1)污水成分

村内生活污水主要为淘米、净菜、洗衣等生活污水。

(2)污水处理设施

近期洗衣净菜污水可与雨水合流排放,但应经常清理排水沟渠,防止污水中有机物腐烂,影响村庄环境卫生,规划近期推广化粪池的更新完善。

条件成熟时在西网村以东方向和东网村以东方向各建设1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生活污水由地下管道排放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统一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形式,建议使用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也可以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选用:①构筑物呈封闭环形沟渠的氧化沟;②生物膜法派生的生物接触氧化池;③喷洒在滤料上进行净化的生物滤池,等形式,并按照相关专业人员的设计和施工,采用地埋、保温等必要方式进行防寒。

无动力多级厌氧复合生态处理系统基本原理:该系统主要由2~3格厌氧池和1格表面积较大的砂砾石、细土等为基质的复合生态床组成,其中各池之间靠管道连通,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7天。生活污水经过厌氧处理,生活污水中悬浮物可以沉淀,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复合生态床表面可种植水生生物。

工艺流程:

污水——污水收集系统(管道)——三格厌氧发酵处理池——复合生态床

技术特点:该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简单,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无需采用人工曝气、污泥回流、混合搅拌等措施,也就不存在大型的处理机械和复杂的操作控制系统,所以运行工作极为简单,不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操作管理人员,非常适宜目前我国农村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节能、技术先进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

八.2.5. 厕所污水

继续利用现状有公共厕所。各企业、村民各家各户自备卫生厕所。规划厕所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卫生厕所形式。远景条件成熟时,可因地制宜普及水冲式厕所,接入污水管道。

现状民居旱厕可改为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三格化粪池厕所、预制化粪池厕所等卫生厕所。

“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其主要由漏斗形便器、前后两个瓮形粪池、过粪管等部分组成。其粪便主要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沉淀虫卵、利用微生物拮抗作用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达到粪池粪液的无害化标准。漏斗形便器一般由陶瓷制作,保证表面光滑;前后两个瓮形粪池由不透水材料砌筑,可防止渗漏;过粪管起到连接两个瓮粪池的作用。

三格化粪池设计的基本卫生学原理包括:中层过粪、沉淀虫卵、厌氧发酵降解有机物、降解产物的杀卵作用。粪便在化粪池中经过上述作用后,基本上已经不含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最终达到无害化,经处理后的粪液可用于农田施肥。


双瓮漏斗式厕所示意图


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示意图

八.3. 供电规划

现状电源引自右卫镇区变电所,通过10kV电力线接入村内10kV变压器作为村庄生活电源。

八.3.1. 供电现状

现状在西网居民点以南有1处66kV变电所,10kV配电电源由变电所架空引出,通过10kV变压器变压后以380/220V电源供给附近各居民点。

八.3.2. 用电负荷预测

依据辽宁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村庄供电工程建设与改造已完毕,可满足负荷发展要求。远期用电负荷,参照相类似发展中的村庄规划用电水平,远期用电量按照6kW·h/人·天计算,规划期末总用电负荷为515kW。

八.3.3. 电源规划

依照规划标准,村庄供电电源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市域供电规划为依据。因此确定,沿用现状变电站,10kV电源仍由现状的10kV架空线路供给,必要时对现状变压器进行扩容升级,根据实际需求在必要的地块内补充设置10kV变配电设施,10kV变压器供电半径按照约300米。

沿村域内35kV及以上电压的高压线,按电力相关规定设置高压走廊控制区。

八.3.4. 线路规划

规划区内10kV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路。村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路,远景条件成熟时可以采用地埋线路。

(1)村庄的供电设施进行改造,应充分利用现状,根据规划需要,对现有的供电线路应进行局部调整和改造。须按规划路径,逐步调整影响发展建设及跨越民房的局部供电线路。

(2)根据用电负荷的增减各变压器台区的配变电变压器容量,应适时更换变压器容量。

(3)规划在主路上参考间距50米、支路上按间距80米设置太阳能路灯,不使用电力。

八.4. 通信规划

八.4.1. 电信

拓展村内现有的通信线路和无线通信容量,满足村庄内电话用户的需求。

结合电信企业设计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在必要位置结合建设用地设置无线基站,确保无线信号覆盖面和稳定性。

八.4.2. 有线电视

现状村庄内广播电视信号引自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信号在建并已开通。规划逐步使用有线电视信号,加强有线电视线路管理和维护。

八.4.3. 邮政

根据邮政快递业务实际需求,可结合商店设邮政快递代办点。各居民点的报刊杂志订阅及快递业务,均由邮政局发送到邮政代办点,各户到代办点领取。

八.5. 供热规划

八.5.1. 供热现状

目前农村居民大部分采用暖炉和火炕取暖,平均热效率低,能源浪费较大,污染环境,影响了村庄环境质量。

八.5.2. 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近期村庄住宅仍然采用分户采暖方式。建议结合民宅改造工程改进建筑围护设施,增强保温隔热功能,并通过使用吊炕、电暖地板等方式满足不同住宅需求。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建议使用燃气锅炉、生物质(垃圾)气化等方式实现清洁能源供暖,同时建议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生态节能等措施。

远期在中心村中部建设1处供热设施,作为条件成熟时的村庄集中供热设施空间。集中供热可以结合村庄自身发展情况灵活选用清洁能源锅炉、热泵等形式。

八.6. 燃气规划

八.6.1. 燃气现状

目前部分居民使用电炊具,部分居民仍采用秸秆、原煤等用于炊事。

八.6.2. 燃气工程规划

逐步使用清洁能源,以达到节约资源,净化空气的作用。近期规划仍使用液化气罐作为村庄燃气源,远景可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质气化、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代替秸秆、原煤解决村庄燃料的污染问题。

八.7. 环卫规划

八.7.1. 环卫现状

现状生活无集中收集点,基本散放,影响周边环境和村容村貌。

八.7.2. 环卫规划

按照7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后集中至村域以南右卫镇区的垃圾转运站,村庄按自身需要配备环卫垃圾收集车、挖掘机、铲车等设备。

生活垃圾运往垃圾转运站,远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一分选、气化,分选为可燃垃圾、塑料垃圾、有机垃圾、建筑垃圾、金属垃圾;在根据分选后的生活垃圾特性,通过转运、集中等方式进一步加工,实现综合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地目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固体物大幅减排的目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八.7.3. 公共厕所规划

在西网、东网居民点结合活动广场各设置1处公共厕所。

八.8. 能源规划

八.8.1. 节能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优质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以现在城市能源供应和消费的模式来满足未来农村的能源需求将是我国能源基础设施不能承受的,也是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所不能承受的。要解决农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必须树立生态、低碳的观点,强调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集成和开发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农村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这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村的自然能源有:生物质秸秆、人畜粪便、风能和太阳能等。这些多能源系统的选择就是一个供能系统优化问题,技术上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设备,经济上又要合理,投资费用可承受,运行费用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当前,较先进的生物质利用技术有:1.生物质集中供热,即用较大型的生物质燃烧锅炉代替小煤灶,生物质集中供热技术的热效率为80%;2.生物质集中供气,即生物质先气化,然后通过供气管网实现对各个家庭的供应,生物质燃气的使用热效率为50%,生物质集中供气的最终热效率为40%;3.生物质液化,即用生物质制取生物油,生物质的液化率为70%,生物油便于储存,使用方便;4.热电联产技术,热电联产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总热效率达于80%。此外,人畜粪便主要用来产生沼气,沼气利用供气管网输送,沼气的使用热效率也为50%。

目前,农村多能源系统的各个分技术如:生物质集中供热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沼气技术、风能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等发展较为成熟,但因地制宜的供能系统优化选择和应用,仍需要研究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同时,农村的建设需要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因此如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结合建筑的位置、形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实际情况来研究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冬季采暖地区的建筑,冬季采暖是此类建筑的主要耗能方式,故室内供热方式的优化是能源利用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初投资、运行费用、对环境的影响等)获得人们可以接受的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小也是本规划主要考虑的问题。

八.8.2. 能源探索方案

(1)可燃垃圾供气

此项供应方案为推荐方案。可燃垃圾供气技术是一个生物质能源转换系统,以镇或者村为单元,包括可燃垃圾气化机组、燃气输配系统、户内燃气系统三部分。可燃垃圾气化的效率在70%~75%,使用燃气的效率可达50%~60%,因此将可燃垃圾气化后使用总效率可达35%~45%,而直接燃烧秸秆的炉灶效率最高的也仅有12%~15%。此项技术工程应该配合生活垃圾分选工程,将分出出来的可燃垃圾进行深加工、循环利用。

(2)沼气集中供气

沼气集中供气系统是以村为单元的小型燃气发生和供应系统,系统规模为数十户至数百户。该系统将沼气经净化除湿后通过管网输送和分配到农村居民家中,用作炊事燃料。但是当地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大,产气率变化较大,在冬季不产气或者产气少,如果选用此项技术工程,应该采用适当的保温技术,保持池体温度适宜并且恒定。

(3)太阳能供热

太阳能供热是指通过太阳能加热系统给室内供暖系统供应热量,并提供热水。太阳能加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及其他部件组成,并输送热能至户内。太阳能加热装置是新住宅建设过程的一部分,推荐在住宅建设过程的早期考虑太阳能加热系统的纳入。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九.1. 防洪防涝规划

九.1.1. 防洪规划

村域内无重要防洪设施,村内水系能够满足泄洪功能需求。

采取“治河以整治河道为主”的综合原则。对村内沟渠采取疏浚措施。

九.1.2. 防涝规划

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加快推进边沟和河道疏浚,提升村庄排涝能力。在现状河塘和道路较高地势侧设排洪通道,加强防洪功能。

九.2. 消防规划

九.2.1. 综合消防

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切实将强本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村庄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全局,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村庄火灾抢救依靠右卫镇消防站。

九.2.2. 消防用水

近期消防用水主要由消防水池储水,远景随着村庄供水系统的逐渐完善再设置消火栓。消防用水按发生火灾次数按照1.5次/日,用水时间均持续1小时,用水量10L/s。

近期结合取水井设置消防水池,将生活(生产)用水的取水口与消防用水取水口进行分隔。条件成熟时,在给水工程中考虑配设消防用水量及水压要求等,并在主路的给水管上按有关规范要求按间距不大于120m配置消火栓。

九.2.3. 消防通道

村庄内消防通道的布局应符合《农村防火规范》等要求。消防车的通行范围及火灾扑救的及时性。定期检查监督,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消防通道主要利用村庄主路和支路,切实保障通道的畅通无阻,保证消防车的通行。

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必须在建筑外部设置必要的消防通道和消防车补救场地。

配电变压器与柴草等易燃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建筑物与柴草等易燃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村民燃料的柴草堆置也应考虑防火要求等。

整治消防通道的净宽、净高均不得小于4米,以保证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过,硬化路面宽度不足4米的支路,路肩强度应满足消防车通行需求。

九.3. 抗震规划

九.3.1. 抗震标准

规划村庄属VII度基本烈度地震区,按地震基本烈度VII度设防。对村庄给水、排水、供电、燃气、电信、交通等“生命线”工程设施按照VIII度进行设防,确保它们具有较强的运营保障和应变能力。

九.3.2. 抗震系统规划

对已建工程,抗震加固工作要进行规划。首先重点加固公建,其次为管线工程,再次为工业建筑等,同时应尽早提醒村民增强忧患意识和准备,对自家住宅建筑等要考虑抗震要求,特别是新建、翻建、迁建住宅建筑务必按VII度基本烈度地震设防。

以村庄对外主路作为对外联系的疏散通道,道路两侧的建筑退后红线一定距离,以保证地震建筑物倒塌时道路畅通。小广场作为地震时临时疏散场地。

防止次生灾害,由地震一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滑坡、火灾、有害气体造成的灾害等。村庄内严格控制次生灾害源的建设。

做好抗震防灾宣传及教育工作,健全抗震防灾指挥体系及通讯和警报体系。

第十章环境与景观规划

十.1. 生态环境规划

以恢复培育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实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村域内的工业企业必须妥善处理好自身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环境污染物,在满足环保部门相关要求达标排放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

十.1.1. 生态系统规划

(1)生态延续

使村域内的生态要素与区域水系及景观带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施等人造景观,应当尽量与植被、水系等自然开敞空间相结合,最大限度将村庄融入自然。

(2)结构整合

强调保护和建设并进,提升村庄景观风貌和环境质量,使村庄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增加村域内干路两侧道路绿化,形成绿廊,将周边的活动空间、水系绿化等相衔接。

完善村庄小广场、出入口标志、街边小品等景观绿化设施,补充和丰富村庄内部的生态景观元素。

十.1.2. 生态景观控制

在西网东网村村庄规划过程中,注重对田园风光的保护利用,从“村、水、田、林”四个方面下功夫,打造“秀村、露水、融田、造林”的乡村风光。

村:将村庄内街道空间融入自然元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等,民居形成绿植互动,打造自然生态、整洁美观的新型村庄。

水:在保护现状沟渠、水体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和利用滨水区域,作为休闲和景观空间,实现经济、水景、生态三位一体。

田:充分利用村域内农田景观,形成良好的眺望效果,并将田间路作为村庄田园景观的一部分。

林:重点工作为林地区域的生态修复,加强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美化环境和防灾减灾的作用。

十.1.3. 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防治

改变落后的燃烧方式,适当发展生活垃圾/秸秆制气,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废气排放达标率,创建村庄无烟控制区。村庄内企业应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村庄绿化率,对道路两侧及闲置地进行绿化,充分利用植物截流粉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村内工业企业必须妥善处理自身产生的废气,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

(2)水环境保护

提倡节约用水。目前村庄污水量小,尚不具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的条件,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近期提倡每户使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渗水净化井。生产企业需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村内工业企业必须妥善处理自身产生的污水、废水,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

(3)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相关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使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提高固体废物的利用率,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化的进程。村内工业企业必须妥善处理自身产生的废渣、固体废弃物,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

(4)噪声污染控制

交通噪声是村庄噪声公害的主要来源,建筑后退道路一定距离,在道路两侧种植乔木、灌木等植被,减轻交通噪声对村庄干扰。村内工业企业必须妥善处理自身产生的噪声,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

十.2. 景观系统规划

(1)宏观渗透

村庄总体景观基调,是村内不同的功能形成的风貌景观在相互作用下确定的。通过周围田野的烘托,使村庄的景观在宏观层面表达出开敞和通透。

(2)景观要素

景观节点——把村庄入口、村庄公共空间(小广场等)作为重点,塑造高标准、特色化的村庄景观。如亭台、雕塑、绿植的地标景观,球场、器械等体育健身休闲景观,儿童设施的亲子互动景观,以及通过合理布局组织树木种植和车辆停放的秩序景观等,复合起来发挥景观节点的作用,让人对村庄景观留有深刻印象。

景观风貌带——分别塑造3条特色景观风貌带,包括:沿进村主路塑造乡村生活风貌带,体现美丽乡村生活;沿主街道塑造村内景观轴,体现发展效率;沿河道塑造滨水生态风貌带,体现绿色生态。

十.3. 建筑风貌规划

十.3.1. 住宅

建筑色彩以浅灰、石板灰、白色三种颜色为主色,点缀褐色、砖红色、土黄色。建筑形式宜突出北方特色,可以在局部的细节上采用传统民居风格,增加景观效果。

住宅以多层住宅为主,一层应充分利用住宅之间的场地设置院落,院落内划分单元式空间供居民共同使用。建设过程中对重建的房屋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同时,应选择省、市有关村镇房屋建设通用设计图纸进行建造。

十.3.2. 围墙、大门

规划对新建的农民社区进行围墙、大门美化,做法采用半通透式或封闭式砖混结构,墙面材质主要采用方砖、仿古砖石和灰毛石等。围墙的外部装饰不遵循千篇一律的风格,要突出温泉旅游等地方特色,墙面装饰墙画和宣传标语。


图11.1围墙大门示意图

十.3.3. 标识系统

建设一套导视系统,在村庄出入口设置地标式景观小品,在通往村庄的道路上、村庄主要道路交叉口等位置设置指路标识。采用简洁形式的标识,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形态、材料和色彩。

除去不必要的导视、标志,对老化的无法解读的标示、标志进行替换。在进行标示、标志的整理整顿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一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十一.1. 居民点用地

十一.1.1. 住宅用地

村庄住宅用地,是村庄辖区范围内各形式的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一类住宅用地(V11)——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低层住宅用地,及其附属设施、户间间距、进户小路用地。

混合式住宅用地(V12)——兼具小卖部、小超市、农家乐、民宿等功能的村庄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村民日常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十一.1.2.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是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21)——包括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民俗、宗教等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村委会(含文化活动室等)。

村庄公共场地(V22)——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包括小广场、小绿地等。

十一.1.3. 村庄产业用地

村庄产业用地,是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

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V31)——包括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小超市、小卖部、小饭馆等以及集贸市场用地。主要用于沿过境交通的商业设施等。

村庄生产仓储用地(V32)——用于工业生产、物资中转、专业收购和存储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手工业、食品加工、仓库、堆场等用地。主要用于村集体的生产或仓储空间。

十一.2. 中心村用地统计

表11.1 中心村(西网)用地统计表

类别名称

代码

细分

现状


规划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公顷)

(%)

(公顷)

(%)

村民住宅用地

V1

49.59

82.12

49.28

81.60

住宅用地


V11

49.59

82.12

48.15

79.73

混合式住宅用地


V12



1.13

1.87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V2

0.28

0.47

0.48

0.79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V21

0.09

0.16

0.14

0.23

村庄公共场地


V22

0.19

0.32

0.34

0.55

村庄产业用地

V3

2.74

4.54

2.48

4.11

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V31

1.07

1.78

0.88

1.46

村庄生产仓储用地


V32

1.67

2.76

1.60

2.65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V4

5.37

8.89

7.05

11.68

村庄道路用地


V41

5.37

8.89

6.77

11.21

村庄公用设施用地


V43



0.29

0.47

村庄其它建设用地

V9

2.40

3.98

1.10

1.83

村庄用地总计

60.39

100.00

60.39

100.00

表11.2 基层村(东网、西树林、东树林)用地统计表

类别名称

代码

细分

现状


规划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公顷)

(%)

(公顷)

(%)

村民住宅用地

V1

24.58

86.51

24.34

85.67

住宅用地


V11

24.58

86.51

23.55

82.88

混合式住宅用地


V12



0.79

2.79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V2

0.35

1.23

0.33

1.17

村庄公共场地


V22

0.35

1.23

0.33

1.17

村庄产业用地

V3

0.36

1.28

0.34

1.21

村庄生产仓储用地


V32

0.36

1.28

0.34

1.21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V4

2.14

7.53

2.54

8.95

村庄道路用地


V41

2.14

7.53

2.39

8.40

村庄公用设施用地


V43



0.16

0.55

村庄其它建设用地

V9

0.98

3.45

0.85

3.01

村庄用地总计

28.41

100.00

28.41

100.00

十一.3. 开发强度控制

村庄内各地块开发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宅占比须符合村庄建设控制规划图所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宅占比和容积率控制为上限;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了保证开发强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控制下限。允许开发强度在片区范围内进行总量平衡,即允许在开发强度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地块之间的增减。

1.容积率的控制

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是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控制容积率可以更好地指导村庄未来发展,有效控制各地块的开发强度,为村民提供一个高品质、宜居的生活空间。

2.建筑密度控制

建筑密度是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单位:%),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3.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限高(建筑控制高度)是指地块内建筑(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简称建筑限高(单位:米)。

表11.3 村庄建设控制指标表

用地类别

类别代码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附属绿地

建筑限高(米)

住宅用地

V11

≤1.0

≤35

≥25

≤11

混合式住宅用地

V12

≤1.0

≤35

≥25

≤1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V21

≤1.4

≤42

≥28

≤20

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V31

≤1.4

≤42

≥28

≤20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十二.1.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民主决策

在城市、乡镇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在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中建立村庄建设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等制度中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内容,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庄建设中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完善程序,配套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十二.2. 健全管理机制,控制引导并用

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村民参与相结合,建立运行维护常态化管理模式,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配备合理数量的保洁、清运、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人员,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各类人员管理维护区域、责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指导各项建设活动,把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内容,贯穿于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并将更多内容其纳入村规民约中,从而使各项建设取得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将规划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变成农民自觉行动,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建设幸福家园。

十二.3.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合理落实和支出各项资金,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探索政府帮扶、企业支持、农民出力的模式,按照村企共建等方式,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多元化支持及参与的模式,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造血”功能。

十二.4. 尊重村民意愿,强化公众参与

通过召开各种座谈和村民代表会议,使村民了解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以及规划实施的意义,鼓励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使村民享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护村民的各项权益。规划内容以解决村民需求为导向,深度能指导项目实施为标准,突出规划的公共性。

十二.5. 强化长效管理,力促永续发展

镇政府、村委会是村庄发展的掌舵者,也是村庄建设规划落实的执行者和村民利益的保护者,在规划实施与村庄发展中,需要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生态环境不破坏,经济发展健康稳定。同时,将规划实施管理列入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做到有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经费、运作机制、监督措施。

十二.6. 建设项目

表12.1村庄建设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近期建设目标

费用单价

预计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建设时序

备注

1

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

完成村庄段河道清理及护坡改造。

——

10

政府补贴

2030~2035


2

基础设施

道路硬化

补充道路硬化8000米。

200元/米

160

政府补贴

2020~2035

道路硬化率实现100%

道路亮化

完善居民点道路亮化,增加路灯80盏。

2000元/盏

16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0~2035

居民点道路亮化率实现100%

供水设施

配置供水设施,敷设供水管网

——

200

政府补贴

2030~2035

集中供水普及率实现100%

边沟整治

疏通现状排水通道,加设盖板、护栏等

200元/米

40

政府补贴

2025~2030

居民点边沟覆盖率实现100%

污水管线

完善村庄污水管网铺设

——

150

政府补贴

2030~2035

居民点污水处理率实现100%

污水处理设施

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氧化沟、氧化塘等)

50万元/个

100

政府补贴

2030~2035


有线电视

对现状凌乱电信线路进行整治,修缮倾斜线杆及破损线路

——

10

政府补贴

2020~2025

有线电视入户率实现100%

垃圾处理

补充垃圾分类收集箱100套

200元/套

2

政府补贴

2020~2025

近期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线90%

公共厕所

规划结合公共活动空间,改进公共厕所。

1万元/座

2

政府补贴

2020~2025


卫生厕所

逐步普及村民卫生厕所形式,改建村民卫生厕所300户

2000元/户

60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0~2025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公交/校车站点

对公交站点设置遮雨棚及休息座椅

1万元/处

2

政府补贴

2030~2035

公交通村率实现100%

3

公共服务

文化广场改造

现状广场增加建设内设施及必要的照明设施

2万元/处

4

政府补贴

2020~2025


卫生室改造

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及服务人员

——

10

政府补贴

2030~2035


老年活动中心

增加老年人活动中心场所和设施

——

5

政府补贴

2030~2035


图书室改造

增加儿童科普、农业指南等新书

——

5

政府补贴

2030~2035


4

环境整治

景观节点

在村庄入口及重要地段打造景观节点共2处。

1万元/处

2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5~2035


道路绿化

对现有道路绿化进行修缮、补漏。

——

15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0~2025


围墙大门修缮美化

对村庄大门、围墙进行粉刷、整治。

——

50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0~2025


民房修缮整治

对现有破损建筑进行维修、整治

——

100

政府补贴、村庄自筹

2020~2025


5

投资总计

943




  • ***【03图纸西网东网.zip】已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4 14:46:15重新编辑
福田区上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福田区沙咀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福田区沙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福田区竹子林越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科技园麻雀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山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北环路龙井高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白石洲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马家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蛇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蛇口南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油登良路天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油天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大冲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大冲阮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鼎城启动打击取缔非法加油站点专项行动
  2. 草坪镇举行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
  3. 鼎城区举办2014年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
  4. 鼎城旅游创刊
  5. 王群调研江南沅江风光带建设
  6. 鼎城区再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7. 王直华调研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工作
  8. 朱金平督查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情况
  9.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来鼎城区走访看望省市人大代表
  10. 鼎城区科技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11. 鼎城区政府办党组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12. 鼎城强力推进新农保续保扩面
  13. 常德画墙壁画画稿作品展召开新闻发布会
  14. 杨易调研常德画墙建设工作
  15. 鼎城交警开展酒驾和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
  16. 一男子无证驾驶校车被拘留
  17. 鼎城交警大队举行健康讲座
  18. 鼎城区组织森林防火指挥员培训
  19. 鼎城区司法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20. 鼎城区公路局举行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21. 鼎城药监局开展乡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工作
  22. 鼎城区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调度暨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
  23. 鼎城区举行首届体育运动会资格审查工作专题会议
  24. 洪振坤调度鼎城清剿火患战役工作
  25. 鼎城部署消防工作
  26. 鼎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27. 鼎城区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28. 朱金平就突出环保问题约谈相关负责人
  29. 国网鼎城电力公司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状
  30. 湖南省宗教局办公室副主任钟扬到鼎城区调研
  31. 村民掷石块毁坏机器赔钱又判刑
  32. 熊辉督导检查春运安全工作
  33. 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参会人员来鼎城视察
  34. 涂碧波来鼎城督导禁燃工作
  35. 鼎城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
  36. 鼎城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
  37. 区委组织部集中学习十八大精神
  38. 鼎城卫生系统干职踊跃献血传递爱心
  39. 区卫生局医疗卫生专项整治我们在行动
  40. 区妇联驻韩公渡镇立新村扶贫工作队点村送温暖
  41. 善卷中学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星级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42. 鼎城区召开人民防空袭方案修编工作评审会
  43. 湖南省农信社财务管理系统上线部署暨培训会议在鼎城举行
  44. 鼎城部署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45. 中建一局洽谈阳明湖板块投资开发事宜
  46. 鼎城区政府党组民主生活会召开
  47. 邓碧波官桥坪村上党课并慰问党员
  48. 鼎城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获省督查组好评
  49. 杨易督导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
  50. 梦想暴富贩卖毒品夫离子散悔之晚矣
  51. 鼎城茶油即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注册
  52. 黄土店镇突出四性狠抓整改
  53. 鼎城区开展重点场所拖拉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54. 鼎城以美好生活为导向大力改善民生
  55. 鼎城区城管局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
  56. 鼎城交警查获一涉牌涉毒违法驾驶人
  57. 鼎城一中记录成长足迹展示学子风采
  58. 私家车擅装警报器违法交警截获收缴并处重罚
  59. 鼎城区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活动
  60. 鼎城药监局开展学校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61. 善卷小学吕辉君获2014年常德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特等奖
  62. 鼎城区调度控违拆违工作
  63. 鼎城区人大常委会深入乡镇走访座谈
  64. 鼎城区狠抓两项整治工作
  65. 刘新远双桥坪镇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66. 鼎城区人民政府十七届二次常务会议召开
  67. 韩才渊点村调度脱贫攻坚工作
  68. 杨易调度阳明湖板块开发建设
  69. 常德高新区前三季度95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1224亿元
  70. 15年借款终收回古稀老人诚谢法官
  71. 桃花源机场扩建工程13天拆迁103户
  72. 朱金平谨防森林火灾过平安祥和年
  73. 鼎城农机化提升工程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74. 鼎城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75. 鼎城区渔政监督管理站整体联动打击非法捕捞
  76. 市规划局鼎城分局抓好四个重点打造廉洁规划
  77. 鼎城获饮用水监管全省先进
  78. 朗州城投三措并举全力推进路改工作
  79. 区商务局聚焦四风深剖析揭短亮丑互鞭策
  80. 鼎城区卫生监督所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监督执法检查
  81.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廉政风险防控会议在蒿子港镇召开
  82. 鼎城区政协八届十九次主席会
  83. 区领导夜查江南城区街面大巡防工作
  84. 朱正权督导检查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工作
  85. 鼎城区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治理活动
  86. 鼎城区政府办举行迎新春联欢会
  87. 市四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评
  88. 鼎城部署2017年武装工作
  89. 鼎城集中约谈突出环境问题执法处罚和整改不力责任单位
  90. 鼎城区疾控中心开展满意度调查活动
  91. 鼎城区以技术培训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92. 熊辉慰问春节期间值班人员
  93. 用十九大安保精神努力开创鼎城公安工作新局面
  94. 钟科程除夕夜督导禁炮工作
  95. 鼎城区农业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秋冬农业生产
  96. 鼎城区公安局开展禁赌突击行动
  97. 鼎城区精神残疾人的幸福
  98. 留守儿童闹市走失执勤女警热心相助
  99. 鼎城区司法局组织参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电视电话会议
  100. 区城管局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