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菏政发〔2019〕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菏泽市医养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28日发表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直各单位,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菏泽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已经2019年8月2日第***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菏泽市人民政府
2019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菏泽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


***、***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先后印发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支持医养健康产业适应新时代要求高起点、大步伐发展。我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之一,提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并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设立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基金。为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推动健康菏泽建设,打造国家级、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菏泽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方案》等精神,结合我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有利条件。
1.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我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区位优势独特,自古以来水路、陆路交通均较发达,目前更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地处黄河下游,境内有6条主要河道,流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全市地处中纬带,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大部分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市旅游资源丰富,现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0个、2A级景区10个、A级景区1个。拥有牡丹观赏园、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水浒好汉城等众多著名风景旅游区。作为“中国牡丹之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曹州牡丹园及中国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主要牡丹观赏景区,以及曹州书画院等旅游景点,牡丹栽培面积达48万多亩,已形成九大色系,千余个品种,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出口基地。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菏泽东明金银花健康旅游观光园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有30余个各具特色的多元素文化新型小镇融入全市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全市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药材植物81科、265种,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丹皮、白芍、半夏、地黄、红花、枸杞、木瓜、山药、草决明、麦冬、香附、槐米等,享有盛名。
2.医养结合工作扎实。菏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入选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先后规范建设了枫叶正红老年养护服务中心、湖西医养中心、为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唐塔老年公寓等多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探索出医院转型式、联合运营式、资源整合式、托管式、嵌入并轨式等5种医养结合发展模式。牡丹区、定陶区、曹县、单县等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区,菏泽医专附属医院养护中心、成武颐康护理院等被确定为首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牡丹区枫叶正红老年养护中心、曹县医养福利中心、单县湖西医养中心被确定为第二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据统计,全市目前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17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18家,民办养老机构54家;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数达53万余张,护理型床位12万余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其中,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到52家,196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组建医联体。
3.医药企业拥有显著实力。生物医药产业位居我市五大主导产业之首,占全市产值一半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16户,已形成以中成药加工、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后建成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省创新药物(菏泽)孵化基地、省科学院中试基地、泰山学者工作站等科技研发平台。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睿鹰·润泽制药、山东方明制药和山东华信制药4家企业设立了独立研发部门,专兼职研发人员351人,占从业人员的44%。全市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有12项传统医药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菏泽步长丹红注射液获得中药行业唯一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基本建成以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信制药等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制剂生产到流通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以海王、华润医药物流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销售物流基地,初步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为一体、产业链条趋于完整的医药产业集聚区。
4.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全民健身设施项目62个,其中,全国体育设施改善条件扶助项目5个、社区健身中心10个、体育公园设施4个,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项目23个;县级移动式全民健身馆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个、农村社区建设工程项目10个。全市5042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组织,配置了健身秧歌运动器材,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体育总会组织全覆盖。村级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十个一”工程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村级文体活动站4285个、文体活动办公场所4235个;建设文体广场3932个,配备建设路径器材4436套。秧歌队或广场舞队已实现村级全覆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先后筹办2018“皇家学府杯”全国青年男子篮球邀请赛、2018碧桂园·菏泽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东明石化2018年菏泽(东明)黄河生态马拉松赛等市级以上规模全民健身活动400余项次,“十大联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次,引导带动200余万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5.政策条件较为完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将养老服务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民生项目考核。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菏泽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菏泽市创建国家级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措施,加大了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在项目建设补助方面,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市财政每个床位补助1700元和700元的基础上,新(扩)建、改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000元和900元;在项目运营补助方面,对入住医养机构的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高补贴标准,从平均每人每年180元,改为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助为900元,半自理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助为600元,自理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助300元。对本科、专科毕业生从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给予奖励,与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实际工作满3年后,在省级分别给予2万元、1.5万元一次性补助基础上,市里分别再给予2000元和1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近两年,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大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都在建设和试运营中,撬动民间资本投入10亿余元。菏泽被纳入中原城市群、济枣菏都市区,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突破菏泽”战略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为菏泽实现换道超车、科学发展、后来居上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遇。
二)问题挑战。
1.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菏泽老年人口多、占比高,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8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年增加8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接近200万人。目前全市纯老年人家庭数约31万户49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近13万人;农村老年人口126万人,约占全市老年人口的70%,医养比较困难。
2.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菏泽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经济条件差、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养老保障水平与先进地区比较也相对不强,与广大老年人医养需求差距大。全市老年人90%以上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100%的患有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养老机构“医”的问题格外突出,医养结合成为养老机构的客观需求,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大、困难多,是医养结合普惠化的重点和难点。就机构养老而言,机构中面向失能失智老人设康复护理的床位一床难求。社区养老基础设施仅限于基本的医疗设施、健身设施,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受局限。
3.专业医护人员严重匮乏。专业医护人员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虽然近些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仍严重匮乏,而且由于社区服务机构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无法与大型医疗机构相比,难以吸引优秀医护人员到社区工作,导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满足未来大量居家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家政服务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主体,不仅可以在医养结合的“养”方面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也可以在“医”方面提供一定的康复护理等服务。但目前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还局限于生活照料,在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和临时护理等方面还相当欠缺。
 4.医养服务保障能力低。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少、规模小、配套差,工作精细化程度不高,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疾病谱系、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经济状况等信息了解不够全面,离以需求为导向提供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5.医养健康基础薄弱。我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健康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还不健全,支持保障政策分散,未实现有效衔接。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所需的跨界复合型人才短缺,新技术新业态的应用不够。工资待遇较低,难以招到所需合格的医养结合跨界人才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健康菏泽建设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完善医保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前提,以培育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为目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全省“突破菏泽” 战略的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加强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扩大政府购买范围和力度,引导医养健康产业规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医养健康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力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2.坚持创新引领、平台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现医养结合领域相关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链条环节,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全科医生全科护理人才培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信息平台系统,促进医养健康产业实现规模集聚、可持续发展。
3.坚持产业融合、特色发展。加强区域间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和产业配套,做强做优特色领域,促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协调快速发展。以点带面,通过发挥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实施项目拉动和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地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和建设项目,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整合“医养康健游”资源,构建“五位一体”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综合竞争力凸显的医养健康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高新区大健康产业集群”为龙头,发挥“头雁”带动效应,促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三) 发展目标。
2019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智慧健康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健康养老、中医医疗、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业态快速发展。
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建立符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在医养结合、健康旅游、智慧医疗、第三方服务、健康食品等领域,建设一批医药产品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集休闲、养生、旅游、娱乐、康体等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体,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养老需求,医养健康产业成为支撑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2022年,服务智慧化、主体多元化、队伍专业化、流程标准化、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覆盖,全面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充分发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旅游”、“健康+体育”、“健康+食品”、生物制药等产业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力争建成5个医养健康特色小镇、5个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基地)、20家医养健康产业骨干企业和一批医养健康重大项目、一批医养健康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并培育一批医养健康产业人才,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医养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医养健康示范城市。
三、空间布局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充分发挥各县区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基于空间集聚、产业联动、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整合区域内医养健康产业资源和发展要素,进一步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一)一核。
依托主城区公共服务中心地位及其在医疗、生物医药、人才、文化、旅游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以牡丹区为核心,联动高新区、开发区、定陶区,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以生物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为重点,加大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推进鄄城国药养生文旅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现代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打造菏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质医养健康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中医中药、健康教育及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产业,加快公共医养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成为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二)两带。
一是中医药康养产业带。依托曹县、东明县及鄄城县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发挥牡丹产业在中医药健康领域的“龙头”引领效应,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养老结合,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内外优质资源,整合区域内部中医药产业要素,高标准建设规模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大力支持中医药研发,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文化传播,高起点规划建设鄄城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加快形成集中草药种植、加工、研发、流通等产业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产业集群,打造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基地。二是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带。依托郓城县、巨野县、成武县和单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牡丹之都”、“好汉之乡”等品牌优势,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理念,大力发展文化健康游、健康中医药游、生态休闲游等健康旅游产业。同时,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着力打造一批以牡丹文化、水浒文化、伯乐文化、黄河文化、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和生态观光等旅游精品点,打造辐射菏泽周边乃至全省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三)多点。
牡丹区加快建设枫叶正红养老服务中心、玫瑰园健康小镇、中达健康城、宏洲健康养老基地、健康养生产业园、龙元万福河商贸物流片区棚户区改造(智能养老),集中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社区服务中心示范点和现代医药商业物流中心。开发区构建以一类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生物制药、特医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康养等产业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格局,建设专科型医院,以佃户屯西南片区、陈集金硕农业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旅游。高新区以步长制药、睿鹰制药、华信制药、方明制药为骨干,重点支持医药企业研发生产。加速推进菏泽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菏泽启迪创业孵化器、菏泽创业大学、菏泽九为产业园等创业载体运营创新,打造一批标志性的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育成中心。建立菏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信息情报服务平台。建立区域性高技能实用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筹建鲁西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定陶区支持润鑫产业园发展,积极推进天津医药、湖北人福医药、海南普利制药等项目落地建设,全力争取复星集团在定陶布局建设抗生素新药项目和全国医药销售中心,发展中药材观光基地。曹县重点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建设商都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曹县人民医院医疗康复中心、曹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八里湾文化生态旅游养老项目、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牡丹种植基地及牡丹产业生产车间和设备,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项目,山东格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0吨医药新材料项目;发展曹县八里湾风景区、黄河故道生态湿地公园、芦笋文化风情小镇、曹县环城游憩带、红色旅游项目。鄄城县建设鄄城医养健康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医养健康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医养健康示范县。建设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重点加强县医院新院区、县二院新院区、县中医药改造升级、县妇幼保健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等。东明县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综合生态旅游产业园区、金银花中医药旅游观光园项目,加快推进马头镇富硒食品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中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市医药城”,加快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建设。单县重点建设成辐射鲁苏豫皖四省的健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医药康养综合体、大健康体检中心等“大健康+”产业项目,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武县打造伯乐故里城湖一体的旅游生态文化名城。重点建设抗氧剂系列产品项目,环保型医药中间体项目,新型一次性静脉输液器项目,医疗器械系列产品项目。重点建设县社会福利综合中心、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项目。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升级,构建村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和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县中医院病房楼、县卫生学校业务培训楼建设,推进乡镇医院门诊和病房综合楼、村级卫生室、合惠养老康复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程、人防工程建设。巨野县加快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综合经济区建设,抓好百维药业、新利康、银峰等医药项目建设。创建省级养老、旅游示范基地、医养健康特色小镇。郓城县重点推进中医院医养结合体项目和县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鲁西南(郓城)大健康产业园,打造鲁西南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施“健康+”工程。
四、重点发展领域
(一)医疗服务。
1.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稳步提高、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内涵、鼓励转型、提高效能”的思路进行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和配置。市级和部分有能力的县级医院着重提升服务能级,致力于建成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其在技术、科研、人才方面的优势,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支持市立医院、市三院扩建新建。县级医院要适当控制床位规模,优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诊疗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内涵发展,重点加强县办公立医院重点科室和薄弱科室建设。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稳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根基,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加强县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提升康复护理的诊疗水平。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鼓励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症状监控、心理辅导及临终关怀等支持性和照护性服务。加快精神、***、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积极拓展预防医学、检验医学、康复医学、医学美容等现代医疗服务业。通过组建医联体、医共体,促进人才、技术、科研、管理等资源向基层有序纵向流动。同时,引导住院者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打造“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和就医格局。
2.强化发展高端医疗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加强与省内外医学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省级各大医院的对接互联,组建优势学科团队,开展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及成果转移转化,***医养难题,提供先进医疗技术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高端医疗服务和医养健康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构建高端医疗服务完整产业链。支持开展***生物治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风湿免疫、慢性病毒性肝炎、损伤性疾病等高端诊疗以及抗衰老、医学美容、基因检测等特色诊疗服务。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推进重大疾病尤其是恶性***精准诊断治疗技术的联合攻关,积极推广精准诊疗方案。优化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快精准医疗服务临床质控体系建设。积极提供规范化、一站式的高端医疗服务,增加医生出诊、专家预约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内容,引入国内外名医名家挂牌坐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3.推进多元化办医。重点完成“三个一批”:即“发展一批”,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省市县级合作办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打造国际一流医疗服务综合体。“扶持一批”,探索采取社办公助方式,通过支持学科建设、派出管理技术团队、组建医疗联合体等形式,扶持一批基础较好、有一定技术优势、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社会医疗机构。“转型一批”,支持城市二级医院以托管、合作和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向康复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老年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转型。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社会资本以联合、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4.开展优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梯度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在市级和县级层面,推动成立具备医、教、研、防、管为一体的老年医学中心和老年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基地;在镇街层面,发挥镇街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老年护理机构、护理站的作用,开展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服务。努力提高综合性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完善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指南,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药目录、延长配药量、药品配送、延伸处方。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实行分类救治。充分发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等院校技术专业优势,落实招生计划,大力培养临床、康复、老年、家庭等多层次复合型护理紧缺人才。落实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备,着力解决医护比例失衡问题。
5.加快发展“互联网+医养健康”服务模式。继续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医养健康体系深度融合,初步建成一个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医养健康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医疗三大业务信息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医疗信息系统、村卫生室医疗信息系统)和医养健康系统的有机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诊间(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以医疗智慧化推动医院业务向高效益、集约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推动创建智慧医疗服务品牌。
专栏1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建设内容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和医联体建设;加强市立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成武县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巨野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富鲁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曹县华升安泰医院项目、郓城县医院和中医院新院区项目、定陶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定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院区项目、牡丹人民医院七里河医养中心建设项目、牡丹区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的扩建新建;重点发展***生物治疗等高端诊疗及一站式的高端医疗服务;构建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
(二)健康教育与管理。
1.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以“人人具备基本卫生知识、人人掌握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素养,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镇街、村(居)委应认真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村(居)委会、居民区、居民休闲活动场所为主要阵地,以宣传栏、墙报、卫生标语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生活方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老年人健康保健、营养卫生、安全用药、传染病和多发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主流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定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大众传播医养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引领社会关注。组织举办“名医大讲堂”“长寿老人话养生”“护理专家谈护理”“身心健康大家谈”等专题讲座,科学、系统地向大众传播医养健康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涵养全社会关注医养结合、关注健康养老的文化氛围,将友善和智慧人生植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等信息平台,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大力支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利用“324”结核病防治日、“425”计划免疫日、“426”疟疾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专业人员在社区、主要街道、疾病高发人群聚集点等地举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利用媒体全程报导,广泛宣传,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发挥专业学术优势,开展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相关研究,并做好权威、科学健康信息发布,引领全社会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生命健康和社会进步。推广普及老年教育,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推动院校开发老年教育相关课程,引导老年大学进一步提高面向社会办学开放度,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
2.建立健全健康养老检测评估体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摸清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疾病健康危险因素水平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健康档案,为老年人享受福利补贴、接受居家或社区养老服务、入住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护理院等提供依据,同时分类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健康老年人标准和服务规范。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养老等服务资源,推动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设置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有条件的镇街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养老需求综合评估站,为社区老人提供综合评估服务。同时,加强评估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工作监测评价机制,对重点工作进展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定期发布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关信息。
3.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健康管理。鼓励健康保险公司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如:大病保险、特殊疾病保险,特殊人群(老人、婴幼儿)保险,城镇职工、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护理保险、工伤补充保险,住院津贴、意外伤害保险等,推动多元化保险服务。参与健康管理,从客户健康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维护、健康风险评估到健康干预的全流程管理,建立“病前健康管理、病中诊疗监控、病后赔付核查”三位一体的医疗风险管控机制,全面参与医疗过程管理,控制过度医疗风险,提升医疗资源效率。通过制定医网(网上医院、医生)、药网(网上购药系统)和信息网(会员制客户信息)的“三网”战略达到便捷服务。通过全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社保管理部门、定点医院的系统对接,完善后台资源共享的理赔服务模式。
4.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以二级以上医院为依托,组建由家庭医生与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优先满足老年人签约服务需求。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签约服务包,为辖区内居家老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的居家养老服务(五保障: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的专业医护团队,一份老年人健康档案,一次年度健康体检,一份年度健康管理方案,一个慢性病长处方;四优先:优先就诊、优先转诊、优先预约专家、优先保障用药)。在此基础上,对居家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四项重点”***服务(四重点:家庭病床、家庭巡诊、长期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加快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进程,确保老年人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慢病有管理,保障老年人公平享有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健全服务规范和标准,制定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标准,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规范流程、路径、要求以及考核指标等。完善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指南,规范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药品配送、延伸处方等服务内容,制定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新增服务的收费和价格标准,提高家庭出诊、巡诊、建床等家庭诊疗服务项目标准。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可通过第三方保险、居民自费等方式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购买。
5.加强老年人疾病防控工作。完善老年人免疫预防服务,积极引导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和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等筛查和规范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推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专栏2健康教育与管理重点建设内容
强化健康全流程管理,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拓展商业医疗保险业务。支持东明县老年健康教育与管理中心、定陶区汇智体检中心建设项目、菏泽市健康养老需求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的扩建新建。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
(三)健康养老。
1.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同步”的工作思路,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产业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一是重点发展居家医养。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快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进程,优先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家庭病床,做实居家医养。二是深度拓展社区医养。鼓励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活动中心、托老所、幸福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医护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设立托老科、安宁疗护床位。三是规范扩展机构医养。发挥政府养老兜底功能,积极发展公益性养老事业,加快各级社会福利中心、镇(街)养老院、农村互助院建设,鼓励兴办民办养老公寓。支持改造一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非建制镇(街道)所在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老年慢性病诊治、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有条件的开设老年病科(区),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引导转型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积极推广镇卫生院与养老院、村卫生室与村幸福院“两院一体”模式。四是统筹养老事业城乡区域发展。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在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推动乡镇敬老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2.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已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根据医疗康复需求,与周边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鼓励不能自主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医疗机构要为合作的养老机构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具备规定条件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鼓励各地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民政、卫生健康、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统筹做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在制定规划时,要按规定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设立发展预留空间。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人寿保险机构和具有成功开发运营经验的相关企业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引导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扬长避短,通过开设老年医学科、介护科等特色科室以及兴办护理院、康复院、养老院等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发展养老事业。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疗养老管理集团。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社会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和专业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市级高成长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社会资本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
4.加强居家养老医护队伍建设。一是与医学院校和高端医疗机构合作,组织乡镇街道社区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任职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以利于组建由家庭医生与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面医护服务和签约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护服务。二是在详细社会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老年人医护服务标准,以此标准为据,组织举办老年人医护服务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医疗机构退休人员和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的人员积极参加培训,获取任职资格证书,为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医护服务,探讨“小老照顾老老”的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行模式。三是按照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医护需求和老年人的医护服务标准,组织退休和在职的医护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免费为热心从事医养健康护理服务的中青年提供受教育、长知识、增强能力的机会,通过学习全科护理知识,提升服务能力,为将医养健康专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储备人才。四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医护教育,与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以养老照护多方面需求结合,设置教学和实践提升体系,吸引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将养老医护服务作为理想的职业选择,为建设一支能胜任的新时代居家养老医护队伍,做出积极努力。
5.发展“智慧双养”服务。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健康养老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智慧养生、智慧养老服务。开发基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健康管理系统,试点网上预约挂号、电子档案查询、疾病自测、远程就诊、转诊平台、网上支付等医疗健康信息服务,重点发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养老、营养指导、运动设计、居家监测、健康实时数据采集、健康行为干预、急救管理等服务,与医疗机构共同打造基于大数据并融合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和中医药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研发无线定位求助、紧急呼叫、跌倒监测、老人行为智能分析、视频智能联动、门禁系统联动等功能。以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进养老金、护理补贴等社会保障性资金领取“一卡通”,实现老年人就医、购药、医疗项目记录、处方记录、实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金融机构联网在线金融服务等功能,推动医养结合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接入,推动远程医学影像、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医养结合机构延伸。扎实推进12349平台功能完善和提档升级,通过“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发具有主动关爱服务、失能老人防走失服务、高龄老人医疗护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和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12349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打造集居家养老、医疗救护、健康咨询、远程健康管理、亲情关爱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布设便携监护信息终端,随时监控居家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针对突发状况实施紧急救援和转诊服务。
6.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规划建设医疗养老产业园区,以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为支撑,融合发展老年医疗康复辅具、老年健康食品用品、保健理疗等研发、生产和加工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理疗器械、日常照护和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鼓励企业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化、低成本的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等康复辅具。着眼于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需求增加有针对性养老服务,包括养老地产、养老商业保险、养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托管托养服务、养老陪护家政等,以及围绕“以房养老”的金融服务、房屋评估拍卖、中介咨询等服务,加快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对于各类老年地产项目,各地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发展,做好项目建设指导和服务工作。开辟老人旅游娱乐业,提供旅游服务与陪同、***、运动和曲艺等场所及服务。
专栏3健康养老重点建设内容
着重推进曹县仁和堂御养中心、曹县康健养老服务项目、鄄城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项目、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鄄城县富春
居医养结合(老年公寓)项目、东明万康养老服务中心、东明恒世医养结合项目、诚信潘渡分院医养院、唐塔养老公寓、大谭医养院项目、佃户屯老年福利中心、岳程老年福利中心项目、定陶惠仁养老院建设项目、中达健康城建设项目、玫瑰园健康小镇建设项目、南山松健康小镇建设项目、菏泽德智国际医养园建设项目、单县银色年华医养中心、永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楼镇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设。鼓励各类养老机构与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
(四)生物医药。
1.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借助高新区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级知识产权集群化管理试点区、国家海智工作基地、国家科协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天津审协知识产权菏泽实训基地的资源、地理和政策优势,构建“五基地一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中高端研发成果产业转化实现基地;中药和通用名药物生产基地;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功能食品生产基地;牡丹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性医药物流中心),形成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弥补短板,吸引聚集研发人才,加强研发投入和相关技术设施建设,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重点以普华制药、道中道生物制药、嘉同生物制药等项目为重点,打造生物制药产业板块。定陶区在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省级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新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建设中试研发实验车间,聚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力,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科学快速发展。郓城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定位为生物制药、原料药、化学药物等,重点生产肝素类药物,形成以肝素类药物、眼科药物、多肽类药物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承担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任务。
2.引进现代生物技术,推进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围绕大健康产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布局,瞄准国际生物制药前沿,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研发和产业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步伐。鼓励支持健民制药、华信制药、博济制药、步长神州制药、步长丹红制药等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和技术附加值,努力形成特色产品优势。通过外引内联提升普华制药、道中道生物制药、嘉同生物制药等企业技术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引进在恶性***、免疫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处于扩张产能的TNF抗体、***症抗体、胰岛素及类似物、炎症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和寡核苷酸药物的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及孵化期项目,重点引进在动物细胞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治疗性抗体研发和生产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二次创新”关键技术、多肽药物的大规模合成技术、核酸药物递送缓释技术等方面拥有独有技术的企业或研发单位,搭建并完善菏泽生物技术药的产业集群。
3.大力发展化学药制剂和原料药。在化学药制剂领域,鼓励并引导企业储备具有一定资源基础的心血管、***、风湿免疫、呼吸、精神神经等治疗领域到期专利首仿药物;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制剂生产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开发缓控释、靶向给药、透皮吸收、粘膜给药的新剂型、新产品。大力发展DDT输送技术,包括口服缓控释技术、口服和注射用微粒给药系统、缓释滴眼液技术、口腔速崩技术等。在原料药领域,重点引导企业采取包括国际合作在内的转向心血管、***、风湿免疫、呼吸、精神神经、孤儿药等领域的有较强优势的特色原料药。重点引导企业用酶法工艺来代替化学合成工艺,改良菌种和发酵配方提高抗生素发酵单位,提高收率及品质。
4. 培育发展包材及辅料子产业。在包材子产业方面,重点支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新技术的相关制药装备、美容医疗设备的大中型企业,重点引进或培育医药环保处理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进一步引进菏泽生物医药企业所需要的包材企业,以进一步协助菏泽生物医药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及时间成本,协助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在辅料子产业方面,重点引导及扶持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辅料,包括脂质体、透皮给药等新剂型、新系统及新制剂所需的优良新辅料;胃溶、肠溶、阻湿等包衣材料;优良的控释材料;可压性、流动性、抗黏性优良的填充剂、助流剂和抗粘剂;快速崩解材料及速释材料,优良的透皮促进剂及压敏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辅料、靶向制剂材料、无毒高效药物载体、无毒高效透皮促进剂与适合各种药物剂型的复合材料等。
5. 实施“互联网+”医药工程,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生物医药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在医药产品推广销售中的应用,支持医药电子商务与物流、支付、信用、融资等要素的集成和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智慧药房。建立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网络,提高远城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按照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推动优势零售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管理和品牌标识,提高连锁药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开药品价格、用量、质量、流通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
专栏4生物医药重点建设内容
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技术中心。
产业创新平台:菏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菏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菏泽新材料研究院等。
生物医药创新项目:聚尔美抗氧剂系列产品项目,谊源药业环保型医药中间体项目,奥赛特新型一次性静脉输液器项目、成武县谊源药业环保型医药中间体项目、曹县山东笑康制药项目、绅联科技制药项目、山东二叶制药项目、山东赛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羟基AD项目、山东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吨高端原料药项目、山东国润生物医药、山东健民药业、山东步长制药项目。
专栏4.
(五)中医药。
1.发挥牡丹产业在中医药健康领域的“龙头”引领效应。加强对牡丹产业向中医药领域发展的服务引导,加大牡丹产业的科技研发力度,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以牡丹成分为主题的中药价值宣传。依托全市19家牡丹科研机构、120家牡丹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日化产品、牡丹茶、牡丹食品、牡丹不凋花、α-亚麻酸产品等240多个系列高端产品,在巩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牡丹产品销售店和办事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进一步强化牡丹精细化工提取项目、牡丹医药加工项目、牡丹日用化工项目、牡丹“不凋花”工艺品生产项目等极具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充分发挥菏泽“中国牡丹之都”、著名“曹丹”道地药材产地、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牡丹主产区和发祥地效应,以牡丹品牌产品为依托,打造菏泽对外宣传的中医药文化特殊“名片”。
2.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支持中医药企业和医院科研能力提升,积极推动创新型中医类医院和中医药科研院所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中医药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中心或治未病科室,建立中医体质辨识和康复中心,积极推行综合医院“中医全科化”和中医医院“针灸全科化”诊疗模式,以老年人为重点,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和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市县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国家、省、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重点学科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设国医堂的基础上开展精品国医堂创建,村级开展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各级中医药服务能力。
3.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市级中医医院支援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一般乡镇卫生院,到2022年,对口支援覆盖90%的乡镇卫生院,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药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支持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定期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加强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强化中医药设备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4.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以发挥特色优势为核心,推进中医药与养老结合,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探索融医疗、养老、保健、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全面合作,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促进中医医养结合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发展,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养老需求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建设。在家庭签约服务中,针对老年人群设计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包。鼓励中医医师到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推进市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养老、康复、养生服务延伸,培育“健康+养老”“健康+体育”“健康+互联网”等健康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引导,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支持在岗或退休老中医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普及中医知识,推动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六进”推广行动。积极利用新闻媒体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养生与健康的关系,自觉将中医药养生融入到健康生活习惯。
5.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普及毕业后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新进中医临床医师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达到100%。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全覆盖,中医药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90学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获取学分达标率达到90%,重点提升中医药技术人员临床技能和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技术人员赴省内外研修学习,坚持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培养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中医药“高精尖缺”专业人才。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对全部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轮训。积极开展中医药职业技能人员培训,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做好菏泽市名中医药专家和优秀中医药人才的评选工作。
6.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文化传播。加强养老照护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及中医药、治未病、药膳食疗等科普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健康理念和知识方法,推进中医药体验式服务融入老年旅游、传统文化等主题项目建设,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适合老年人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养老全过程,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7.高标准建设规模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设立政企共建中药材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鼓励全市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发展一批中草药种植产业基地,如郓城县的半夏、鄄城县的金银花、曹县的麦冬、定陶区的玫瑰及覆盖各县区的丹皮、白芍等。在每个县区重点培育2-3个品种的种植,打造3个以上中药材种植小镇,形成全市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引导中药材深加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重点探索并制定牡丹、白芍、瓜蒌、山药、红花、白芷、半夏、丹参、金银花等道地药材的GAP规范,在继金银花、白芷、半夏之后,力争提出并成为丹皮、芍药、瓜蒌、山药、红花、丹参的国家标准起草者或制定者,提升菏泽道地药材的品牌影响力及竞争力。
8.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建设。围绕优势产品,实施大品牌战略,推动新老品牌同步发展。注重提升传统品牌实力,按照“主业突出、总体规划、逐步建设、自主发展”的思路,形成以步长制药、华信制药、健民制药为基础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提升传统品牌实力。进一步加强“步长”、“赛托”、“睿鹰”等现有商标的品牌建设,进行产品线延伸,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鼓励步长、华信等企业,开展资金、技术等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积极发展独家品种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加快形成一批安全有效的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药品。突出牡丹、芍药道地中药材名头,把“曹丹”“曹芍”的种植与旅游业充分有效结合,发挥牡丹种子园与种质资源库的基因储备效能,不断提高牡丹道地中药材的品质,使“曹丹”的品牌优势更加显赫。注重培育新兴特色品牌,围绕半夏、白芍等道地药材,统一生产标准和商标注册,搭建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创新品牌运作和营销推介模式,铸造独具菏泽特色的药材产品及商贸品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动道地药材品牌的创立。
9.高起点规划建设鄄城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利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好时机,努力做强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扩大中药生产、加工、销售和研发规模,建设区域性中药检验中心,形成中药材营销区、中药饮片加工区、商贸服务区、种植示范区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舜王城药材市场“中国绿色药都”名片,建设鄄城国药养生文旅小镇。继续完善舜王城中药材电商产业园的各项配套,把电商产业园打造成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收益可观的现代化、数字化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完善中药材仓储物流网络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将其打造成为中原地区中药材贸易的重要窗口;探索推进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统一验收、统一仓储、统一检验、统一包装、统一结算,促进中药材交易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在鄄城县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专栏5中医药重点建设内容
“生物医药产业带动、牡丹产业引领”为主题,创建国家级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现每个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至少有一个省(市)级重点专科。
实施中医人才培养工程和“3+3”乡村中医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推进一批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包括市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曹县山东鑫齐药业有限公司制药项目、单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体项目、巨野鲁润阿胶工业园项目、菏泽城建集团定制药园项目、中国步长医药城项目、国九堂山东阿胶项目、山东丹红制药项目、东明县沙窝镇卫生院中药饮片调剂、代煎配送中心。
建设一批规模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包括:武胜桥镇金银花种植基地;长兴集乡虎杖种植基地;沙窝镇玫瑰种植基地;陆圈镇麦冬种植基地;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专栏5.
(六)医疗器械与装备。
1.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支持企业面向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引导相关企业研发智能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向高端医用耗材、医疗监护器械以及家庭康复用品领域拓展。积极引进医学影象设备、临床检验设备、介入机械、居家养老护理器械等领域知名企业,以医疗激光器、光学内窥镜、PET/CT及磁共振设备、坤泰医疗器械、康德莱医疗器械、美中双合心脏支架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医疗设备及药品包装材料、修复替换生物材料等,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板块。
2.构建医疗器械产业生态体系。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积极引入处于扩张产能期的体外诊断试剂、外科植入材料、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医用胶原膜、特效医用胶布、介入性治疗材料、人造血浆、抑菌产品的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全面引进处于待孵化期的各类医疗器械及耗材项目,为入住企业提供集约共享的办公设施和生产场所,提供政策法律、财务金融、信息对接、生产仓储、人员培训、市场推广和产品配送等服务,降低医疗器械高新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和企业创业成功率,充分发挥专业医药产业园区基础配套完善优势,不断强链补链,逐步塑造完整产业生态。
专栏6〓医疗器械与装备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推进曹县菏泽卫美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项目、郓城山东上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郓城康美义齿有限公司项目、成武奥赛特精密医疗器械项目、定陶山东五洲医疗器械项目、山东清控润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项目的建设。
(七)体育健身。
1.大力推动体育设施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围绕市民广场、河岸、公园、街道两侧等资源,建设一批便民利民、有利于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城区15分钟健身圈。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免费发放体育器材。合理使用和改造现有各类体育场地,优化调配体育场地资源,增设社区老年人健身的场所和设施、器械,完善现有体育场馆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鼓励加大向公众开放力度。
2.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大力支持老年人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依托菏泽海峡两岸传统武术文化交流大赛,积极组织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开展体育活动,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门球、乒乓球、秧歌、广场舞、麒麟鞭等适合老年人的传统运动项目,每年举办太极拳表演、乒乓球比赛、健步走、广场舞等群众体育赛事。通过政策、资金、人员、场地等支持措施,引导体育协会、组织、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民办非营利性企业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村级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十个一工程”,在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增加老年人项目设置,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健身活动。
3.深入推进科学健身与医养健康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手段,整合卫健、组织、人社等部门资源,以体育部门为主导,建成以“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体育健身站点+医疗卫生单位”为支撑的全民科学健身大数据中心,实现科学健身智慧化大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进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推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依托市、县级疾控中心和镇街卫生院,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专项行动,推进融健康教育、体质监测评估与健身指导、慢性病早期筛查、健康自我管理、运动营养等为一体的社区健身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
4.打造户外运动基地。结合山水、生态特色,以体育健康为主线开展登山、越野、赛车等多主题健康体育竞技及大众趣味化体育活动,建设以龙舟、漂流、游泳等为主要内容的水上运动基地,建设以山地丛林线路、河流湖泊线路、历史民俗文化路线等特色徒步、探险运动基地,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运动健身需求。
5.开创“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网络媒体合作,建立体育宣传平台,研发“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和“医养健康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制作全市健身场馆电子地图和手机APP,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平台,为群众获取体育信息、交流运动经验、参加赛事活动、预约健身服务、选购体育用品等提供便捷服务。
专栏7体育健身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推进东明100千米健身步道项目、东明县南华公园标准足球场项目、郓城县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山东美森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人造草坪项目、菏泽市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定陶区汽车小镇项目的新建扩建。
(八)健康文化旅游。
1.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文化游。树立“大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与文化、养生、度假等有机结合,拓展旅游内涵,提高旅游层次。深入挖掘和整合“一都四乡”文化资源, 发展演艺娱乐和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文化创意等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牡丹之都”、“好汉之乡”等品牌优势,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着力打造一批以牡丹文化、水浒文化、伯乐文化、黄河文化、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提升改造一批以工艺品、书画和鲁锦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和生态观光等旅游精品点。依托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芍药赏花旅游节和中国(郓城)好汉节等,搞好兵圣之地、好汉之乡和红色经典等旅游线路的营销推介,强化与周边旅游景点的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传统民俗工艺技术,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支持郓城水浒好汉城打造国家5A级景区,推进牡丹文创小镇、菏泽华夏部落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建成区域性旅游节点城市。
2.依托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健康乡村游。充分发挥菏泽乡村旅游“平原森林、生态湿地、一县一品”三大资源优势,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乡村旅游精髓,使菏泽乡村旅游成为中原黄河生态旅游走廊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将菏泽市乡村旅游按照“一圈、一带、两廊、八县”的总体布局进行打造开发,一圈是指环城市乡村游憩圈、一带是指鲁西南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两廊是指黄河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和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走廊,八县指定陶区、东明县、鄄城县、巨野县、成武县、单县、曹县和郓城县。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全新主题旅游线路,让更多人走进菏泽乡村,感受菏泽民俗魅力。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外道路、旅游导示系统、自驾车营地、停车场和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努力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交通、食宿、娱乐服务。
3.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健康游。挖掘整合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中医药资源,坚持寓学于游、寓养于游、寓乐于游,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与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菏泽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旅游要素完善的名胜古迹、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生产企业、中医药文化基地有效融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范畴,鼓励星级饭店、A级景区等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整合各县区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菏泽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产品。择优推荐部分中药材种植、研发基地创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打造具有菏泽特色的中医药旅游品牌。
4.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健康旅游。充分利用曹县、单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以及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黄河生态旅游产业带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回归大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发景区森林浴、登山揽胜、天然氧吧、森林疗养等生态养生体验产品,以及避暑度假养生和生态夏令营项目;积极开发水上划船、垂钓、水上漂岛、湿地农庄、湿地木屋等特色产品。东明黄河旅游主要突出黄河湿地森林公园,展现黄河岸边森林公园特色,开发黄河休闲带,主做黄河休闲与滩区民俗旅游文章;牡丹区黄河主要突出黄河水工大观、黄河湿地林带景观及宗教文化旅游;鄄城黄河主要突出刘邓渡河红色旅游,包括革命文化展示、拓展休闲与参与功能等。单县黄河故道开发主要突出故道森林湿地和一个大型综合性旅游功能的湖泊—浮龙湖;曹县黄河故道开发主要突出湖泊,每一个湖泊分别进行特色定位,八里湾水库主要突出郊野特色与现代娱乐;万亩荷塘主要突出特色荷花观赏休闲;黄河故道景区主要突出水上休闲运动,逐步形成黄金生态旅游线路,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品牌。
专栏8健康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推进巨野县金山景区旅游小镇、水浒好汉城、宋江湖景区项目、东明县武胜桥镇金银花中医药旅游观光园、庄子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温泉之乡(中国定陶)医养健康小镇项目、山东同善同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康养小镇项目、玉兰花海健康旅游项目;17公里的菏曹运河南、东生态景观走廊项目的建设。
(九)健康食品。
1.推动健康养老+养生食品融合发展。按照市场化、特色化和优质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支持中药材、菌类和茶叶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大力发展食药同源农产品种植养殖,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粮食、油料、肉食、果蔬等传统保健养生农产品深加工,支持企业采用生物技术,食品保鲜等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高等级面粉、优质花生油、乳制品等产品。研究制定健康养生食品标准,扶持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开发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及方便食品。针对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开发一批面点、饮料、配餐等适老性食品。鼓励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推进药食同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一批整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业观光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滋补农产品基地。
2.推动健康养老+保健食品融合发展。围绕菏泽市中医药种植及产品加工研发,推进健康养老与医药、食品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减肥等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引导并扶持企业深度研发牡丹、芍药、山药、香木瓜、黑大蒜、芦笋、熟地、瓜蒌等道地药材和特色植物,挖掘其深加工价值,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开发抗辐射、抗免疫、降糖降脂类等保健食品。同时,以云南大学研发的虫草保健品、功能食品,北京谱元泰特医食品,国家疾控中心曾毅院士研发的特医食品,以及台湾的牛樟芝和姜黄素为重点,打造特医食品、保健食品产业板块。
专栏9健康食品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推进菏泽开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健康食品生产项目、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健康食品生产项目、东明县马头镇绿色食品和富硒食品产业基地项目、单县华福罗汉参健康养生食品项目、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公司系列健康食品加工项目、菏泽嘉宏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吨富硒营养速冻蔬菜项目、纳福尔牡丹食用油项目的建设。
(十)健康信息产业。
1. 加强智慧医养健康云平台建设。健康云平台是“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型模式,布局互联网+医疗线上服务,包括网上医院、智慧药房、智慧养老、慢病管理和***全程管理等。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创新手段,在养老领域推进医养健康“互联网+”行动,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的管理、慢性病监测与就诊流程、第三方检验流程、第三方影像流程与第三方医药配送服务流程,建立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电子保姆系统、居家养老和家政服务系统以及老人健康远程监控等系统链接护理、医疗等机构,为包括失智老人在内的失能老年人提供生理参数检测、防走失监测、远程会诊等服务。服务通过web门户、APP、自助查询机等多种方式提供居家或在院的老年人,以及老年人的家属信息,达到以健康管理云平台及远程急救为支撑,实现医养健康服务由一般服务向精准服务、急难服务、有效接续服务转变。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信息有效链接,实现政府、机构、社区和居民之间医养健康信息和资源的互通共享。以打造全息数字人为目标,依托菏泽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集生活起居、健康档案、诊疗活动、健康体检、科普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老年人健康养老信息平台。以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进养老金、护理补贴等社会保障性资金领取“一卡通”,实现老年人就医、购药、医疗项目记录、处方记录、实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金融机构联网在线金融服务等功能。
2. 促进大数据应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医养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实时在线系统,每日更新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信息,随时监控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功能监测,对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实施紧急救援和转诊服务。整合资源,实现老年人生活信息和医疗信息共享利用,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做到急症早发现、早救治。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视频和诊疗服务,探索可持续运营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养信息产业。加快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以及应用产业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健康管理机构与IT企业、网络运营商等,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建设、运营托管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发展智慧医养信息服务。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发展适用于医养结合服务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环境,研发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便捷、精准、高效。
专栏10健康大数据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推进菏泽市人口健康平台、菏泽市12349养老服务平台、定陶区“互联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的建设。
五、主要载体
依托全市既有相关产业基础,统筹医疗、养老等资源,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着力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龙头骨干企业扶持和产业重大项目实施,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园区、特色健康小镇、医养特色品牌,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一)引育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强化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加强领军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引进,进一步提升我市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各类人才能力和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快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人才海外高层次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管理人员。支持菏泽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家政学院、菏泽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本专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培训模式。发挥我市中医药优势,设置中医药研究基地,加强与省中医药大学联合创建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选拔一批医术精湛、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基层名医”,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扶持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大集团、大企业的规模集聚效应,示范引领,形成骨干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到2022年,在全市扶持医养健康产业骨干企业(机构)20家,涉及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领域。鼓励骨干企业跨领域、跨行业发展,支持步长、睿鹰先锋、华信、健民等企业进军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由传统的医药、医疗领域向养生、养老、康体等领域延伸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医养健康全产业链条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和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医养健康产业中小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园区。
充分把握我市创建全国中成药制剂与原料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发挥菏泽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优势,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产业园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医养结合产业加快发展,到2022年,在全市创建5个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基地)。高起点规划建设舜王城中药产业园、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全国中成药制剂与原料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重点建设菏泽牡丹种植产业园区、菏泽高新区生物医养产业园区、定陶生物蛋白肽产业园区。发挥菏泽市黄河旅游文化及红色文化等优势,打造集休闲娱乐、健康养生、旅游度假等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医养健康园区(基地)。
(四)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
充分发挥菏泽牡丹种植业特色和中医药、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着力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健康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2年在全市建成5个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优美、示范效应明显的医养健康特色小镇。同时,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依托鲁南药物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推进牡丹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成“中国北方医药城”。
(五)实施一批医养结合产业重大项目。
抢抓全省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发展战略和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契机,强化重大项目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业态培育,按照洽谈推进一批、签约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到2022年,争取建成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建立健全市相关单位协作联动的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项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配套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菏泽市发展的重点项目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给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保障项目落地建设;优化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家属安置等公共配套服务,吸引优秀项目和人才落地。重点推进投资17.4亿元的山东步长制药整体搬迁项目、投资8亿元的复星医药重组百瑞异地重建项目、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提升项目、投资1亿元的鲁润阿胶药品生产项目、绅联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希力药业异地GMP改造等项目。同时,协调促进葆年堂、斯瑞药业、格得生物尽快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研究落实培植步长制药、睿鹰·润泽集团、润鑫集团、华信制药、绅联生物、方明药业、尧舜牡丹等重点企业扶持措施,〖JP3〗确保2022年实现一个过500亿、两个过100亿、五个过50亿的目标。
(六)培育一批特色知名品牌。
聚焦发展需求,围绕优势品种,落实“品牌强市”战略,推动新老品牌同步发展。进一步加强“步长”“赛托”“睿鹰”等现有商标的品牌建设,进行产品线延伸,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鼓励步长、华信等企业,开展资金、技术等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积极发展独家品种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加快形成一批安全有效的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药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动道地药材品牌的创立。围绕半夏、白芍等道地药材,统一生产标准和商标注册,搭建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创新品牌运作和营销推介模式,铸造独具菏泽特色的药材产品及商贸品牌。
六、支撑平台
市委市政府紧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部署,把握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多维度、现代化、地域性、高质量的医养健康生态系统,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为菏泽市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 发展信息技术,搭建一批“互联网+”平台。
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养健康相关产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实施“互联网+医养健康”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医养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相融合。支持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实施“互联网+健康农业”行动计划,在绿色食品、中药材种植等领域,建设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提高远程监控、数据分析、测土配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保障支撑能力。实施“互联网+健康旅游”行动计划,建设定制旅游平台,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智能化健康旅游产品设计。实施“互联网+健康体育”行动计划,完善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倡导“运动处方”模式,积极开展慢性病运动干预,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着力提升医养健康服务水平。
(二)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平台。
充分发挥菏泽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六市之一、医药优势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加快有代表性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地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依托鲁南药物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推进牡丹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成“中国北方医药城”。
(三)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创新融资平台。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采取基金方式支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变“直接补助”为“间接引导”。搭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融资平台,鼓励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发行信托计划、引进私募基金、融资租赁、保险资金运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医养领域金融生态建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同时,设立菏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项目孵化、服务团队建设、招商引资、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扶持等。对初创期企业,通过成立中小企业孵化基金,孵化器专项资金等方式帮助企业度过初创期困难;对成长期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产业投资项目为主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进入快速良性增长阶段;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与企业集团,通过提供上市辅导等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打造“健康菏泽”城市形象,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搭建展示平台。
通过定期举办文化和行业会展推介,借助品牌文体赛事,例如菏泽传统武术文化交流大赛、“牡丹之都”花卉展览、“伯乐”文化论坛等国内外的文体交流,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提高城市知名度。通过策划举办医药科研成果会展和研讨会,宣传推介菏泽医养健康产业投资方向与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菏泽医养健康产业,吸引更多医养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在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方面交流洽谈、协商合作。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菏泽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名品、名牌、名企,塑造产业和产品核心价值,快速实现菏泽医养产业和产品对接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合作平台。
建立企业、产业联盟、教育机构人才培育合作机制,实现医养健康人才、技术、资源等领域的互补与共享。设立人才创新管理机构,提供专业化特色服务,给予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制定专门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建立贡献奖励机制,引入或孵化社会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高的项目领军人物,实行特殊奖励政策,鼓励创新,创造社会财富。积极争取国家和山东省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优先将菏泽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重点支持范围,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让先进的医药成果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经验传播出去。
(六)打造医养教融合新模式,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基础人力平台。
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教育先行。首先在职业高校增开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更多专业护理人才。利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素质。鼓励和支持相关院校,投入相应专项资金,开设养老服务等专业,为城市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服务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原有医养结合模式上,〖JP3〗整合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教学科研优势、毕业生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医疗、养老和人才持续输出之间的无缝链接,保证“医养教融合”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JP〗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进产业培育与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责任落实,明确卫健、民政、人社、医保等各部门职责,强化部门协作与沟通,统筹协调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保险养老、旅游等相关政策配套实施。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行业协会,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平台支撑。积极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招商工作,强化“双招双引”工作日机制,切实解决签约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各县区把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编制产业规划、制定实施意见或落实方案,形成多方联动、步调一致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合力。制定产业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对推动落实不力的单位和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约谈或问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
从市场准入、财政投入、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医养健康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土地保障力度,挖潜指标优先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完善财税价格政策,扶植医养健康领域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加大对医养结合机构市级配套补贴力度,增加养老机构责任险补助,深入开展职工护理保险,鼓励重点园区及企业争取省医养健康产业相关重大项目和基金支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医养健康产品公共服务目录,建立公开透明的医养健康产业准入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医疗机构和企业将研究重点与核心技术投向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领域,提升医养健康产业科技研发水平。
(三)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医养健康产业领域改革,加强制度设计,推动医养领域资源整合、布局优化。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流程再造,精简审批报备环节,打通医养健康产业“绿色通道”,对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者,卫健、民政部门要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制度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养老事业与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运行新机制。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JP3〗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等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动力。
〖JP〗(四)严格监督管理。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的联合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动建立医养健康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健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和行业自律机制,探索建立不良诚信企业(机构)黑名单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强制退出机制。完善医养健康产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医养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监测核算与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发布产业发展动态。加大医养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医养健康产业规范化水平。  
(五)着力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人才及领军人物新突破。推进人才流动,鼓励医疗机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对进入养老机构就业的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给予补助奖励。加强职业培训,鼓励菏泽地域内院校与养老机构对接,开设医养结合型护理专业,培养更多专业技能人才。
(六)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医养健康产业市场开放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完善多元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医养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促进社会资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进一步释放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活力。探索医养健康产业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吸引国外资金介入,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国际合作,促进医养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搭建健康宣传平台,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消费者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严格规范医养健康产品广告和宣传,加强监管,努力营造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日印发


【pdf版】菏政发[2019]12号,医养健康规划.pdf


查看对应政策解读文件:【解读】《菏泽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菏政发〔2019〕12号)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秦州区召开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新提拔调整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2. 沙头街开展禺山学堂番禺区文化馆公益培训活动
  3. 遇上倒春寒天水市蔬菜价格有所攀升
  4. 逯克宗参加张家川代表团审议
  5. 天水各界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实况
  6. 工信局天水市工信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7. 市市场监管局天水市全面开展甘肃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集中宣传
  8. 招商局天水市招商局瞄准五个制高点洽谈对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9. 交通运输局天水市交通运输局举办百人百课百讲系列宣讲活动报告会
  10.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天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全市粮食流通统计业务专
  11. 畜牧局天水市畜牧兽医局举办接放管服改革专题培训班
  12. 文旅局天水参加全省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推进会
  13. 卫计委2018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天水考点于5月5号开考
  14. 区人社局疫情防控不放松人才服务不掉线
  15. 放射诊疗许可公示
  16. 教育局天水市教育局深入双联点开展帮扶
  17. 国土局市国土局检查天水省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
  18. 机关工委市直机关工委举办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
  1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54:17
  2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19 05:38:18
  21. 麦积区组织开展易地搬迁安置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专项督查
  22. 2022年01月区街市直部门向政府网报送信息情况
  23. 雷鸣调研秦州区春季植树造林工作
  24. 市统计局天水市统计局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25. 张建杰调研秦州区文化旅游等工作
  26. 市发改委天水市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暨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
  27. 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28. 市场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
  29. 住房公积金加强公积金管理维护职工权益
  30. 市志办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听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1990—201
  31. 工商局市工商局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32. 环保局天水市环保局专项督查甘谷县污染防治十大工程进展情况
  33. 归仁镇监督走访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
  34. 交警支队天水市交警支队召开今年上半年全市交管工作总结会
  35. 民政局天水市开展送书画进警营活动
  36. 粮食局市粮食局召开直属机关党委选举大会
  37. 国土局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培训
  38. 开发区天水开发区积极做好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
  3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4 11:28:23
  40. 米易县聚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41. 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秦州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42. 纳雍县2022年公开考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缺科教师选岗工作通知
  43. 天水市计划招录116名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即日起报名
  44. 蒋晓强参加麦积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5. 天水市政协部署七届三次会议筹备工作
  46. 政务大厅天水市人民政府政务大厅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47. 市市场监管局抓实抓细抓具体创城行动再加力
  48. 粮食局天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49.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共天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
  50. 公安局天水公安以打开路加强禁毒工作
  51. 2021年12月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
  52. 林业局市林业局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
  53. 供销社天水市供销合作社参观学习市人防办机关党建工作
  54. 区统计局立足本职助力复工复产
  55. 民政局天水市扎实开展酷暑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56. 民宗委天水市民族地区林业生态工作成效显著
  57. 农业局天水市秋播药剂拌种工作全面完成
  58. 住建局秦州区住建局全力开展城区道路养护工作
  59. nbspnbsp湖镇东兴村荷花塘环境提升工程招标公告
  60. 省委第十一巡视组巡视梁子湖区公告
  61. 麦积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
  62. 7月4日全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疑似病例0例出院0例病亡0例
  63. 天水市交通运输扶贫见成效
  64. 市民政局天水市社会组织党委召开全市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提升工作推
  65. 天水市召开全市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动员会议
  66.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省第十
  67. 市文旅局一份温暖的旅游纪念——天水市麦积区文旅局慰问滞留游客
  68. 卫健委天水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参加全市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69.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天水市召开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
  70. 市场监管局天水市开展质量专家进企业公益巡诊活动
  71. 司法局天水市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全面开展
  72. 工商局市工商局集中开展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检查整治行动
  73. 济北街道新元社区开展共驻共建促和谐撒播真情送健康***体检志愿服
  74. 工商局市工商局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75. 东营市临时建设工程规划批后公布
  76. 工商局天水市积极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
  77. 运管局市运管局麦积分局组织退休职工开展重阳节健身活动
  78. 市卫校市卫校学生在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79. 沂涛镇着力打好群雁竞飞组合拳
  80. 西区水利局和巴关河社区共同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节约用水宣传活动
  81. 秦州区安委会召开2021年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82. 许晓鹏会见重庆竞成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合川一行
  83. 天水市委召开议军会议王锐讲话杨维俊主持
  84. 关于召开政协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
  85. 温利平调研省委巡视组反馈水源地保护等方面整改情况
  86. 招商局市招商局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87. 天水市人社局市人社局督导结对共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88. 招商局市招商局坚持四个注重提升四种意识推动工作上水平
  89. 卫健委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明调研我市卫生健康工作
  90. 供销社天水市供销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
  91. 规划局天水市规划局八项举措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
  92. 工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多措并举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93. 招商局天水市招商局召开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
  9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19 05:38:17
  95. 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4丁二醇项目即将投产
  96. 畜牧局天水市畜禽养殖收益总产值达71亿元
  97. 卫计委市卫计委督查全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98. 农业局天水市农业机械工作稳步推进
  99. 爱山东30——智能客服鲁小智互动问答更形象
  100. 关于开展殡葬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