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29日发表  

 

主动公开                    南府办函〔2017214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有关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反映(联系电话:86226127)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531

 

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粤发〔2015〕1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6〕232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函〔2016〕877号)和《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员会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区的决定》(南发〔2017〕3号)有关精神,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区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分工协作的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慢性病分级诊疗为试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促进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二)任务要求

2017年初,制定我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2017年底,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0年,分级诊疗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次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形成。

(三)具体目标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5%

    2每万名居民至少拥有2.2名以上全科医生

3完成远程医疗平台软件开发、硬件采购、系统部署工作

    4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覆盖100%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6三级和二级医院向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10%以上

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8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70%

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10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11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同类机构之比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贯彻《佛山市南海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强化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全区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架构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区直三级医院为主建设区级综合(专科)医疗中心,构筑医疗高地。将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区第五人民医院规划建设为区级综合医疗次中心,将其培育为三级医院,提升所在片区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镇管社区”模式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桂城街道、西樵镇、狮山镇、大沥镇、里水镇至少布局有1所三级医院。重点控制公立三级医院单体规模,建立以病种结构、服务辐射范围、功能任务完成情况、人才培养、工作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床位调控机制。各镇(街)重新规划、调整完善布局,按每个镇(街每3—10万居民区域建设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5千—1万居民区域或一定服务半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东部人口密集的镇(街)可考虑设置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需求可考虑将部分镇街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慢性病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发展慢性病医疗机构。促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精神卫生、传染病、儿科、妇产、***专科或慢性病医疗机构,支持民营医院建设及扩大床位设置,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护士开办个体诊所、护理站。支持发展医生集团、名医诊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2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提供差异化的诊疗服务。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资源。争取到2020年,做强三级医院,培育一批高水平医院,均衡布局在南海的东部、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或次中心。做精镇街医院,发挥其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做实社区卫生,各镇(街道)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3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南海区人民医院集团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集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属地镇(街道)医院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规划,按照交通便利、功能互补原则,通过托管、合作等方式,构建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一定数量的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体,协同开展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以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为重点探索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整合型医疗联合体或以学科发展为基础的专科联盟。医疗联合体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发展定位和责权利关系,建立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专科团队对口帮扶机制、专家下基层指导和服务机制、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评估机制、基层人员进修培训机制等。整合利用医疗联合体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血液净化机构及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并向其他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医疗机构联合组团议价采购药品、耗材、设备等医用物资,以进一步降低价格。促进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粤东西北地区医疗资源共享。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独立的第三方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血液净化以及消毒供应机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4加强医疗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依托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自动更新和共享调阅,确保转诊信息通畅。建立家庭医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签约对象管理、优先预约挂号等服务及工作质量考核。建立分级诊疗管理平台和转诊信息系统,实现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在线办理门诊、住院等转诊业务。建设网络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健康咨询指导等服务,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数据统筹局负责)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我区卫生紧缺人才目录以及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机制。加快培养全科医师及儿科、精神卫生、康复治疗、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逐步壮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队伍三年达到至少万分之八的配置标准,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2.2名以上。建立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优先招收基层临床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专业本(专)科学历人员。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定向培训制度,结合实际选派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或新招录医学生参加培训。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健全在岗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特别是专家、名医到基层多点执业、开办医生工作室名医工作室。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到2018年,基本实现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加强能力建设。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科学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服务区域,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加强内涵建设,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基本医疗重点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临床检验检查服务能力,按需求配置基本医疗、康复护理病床。保障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时间不得低于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总时长的60%,深入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逐步拓宽服务覆盖面。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完善与二、三级医院慢性病治疗用药配备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比例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非基本药物,探索多种形式满足常见病患者及下转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恢复期)患者在基层用药需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8年,在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特色浓厚、技术适宜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扶持基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加大对财政投入。一是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经费的投入,建立逐步提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待遇的长效机制,保障的正常运营及其工作人员收入水平,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待遇不低于所在镇街医院同等同类人员;二是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保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提升软硬件建设经费(如基建、场租、医疗设备购置、网络信息建设等)。(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政局负责)

4.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和扶持区、镇街医院建设医学重点专科、临床特色专科,提高住院病人区域住院率。区人民医院继续成为全区综合医疗技术的龙头医院,承担对全区高精尖医疗技术的提升与推广,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医疗人才主要聚集地;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区中医药发展的技术牵头单位,建成以综合医院运营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争取到2018年,跻身全国先进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列;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全区妇幼卫生发展的技术牵头单位,完善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内涵建设,组织开展全区优生优育工作;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国内领先、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高水平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里水医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资源优势成为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区第四人民医院(西樵医院)通过整合提升成为西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扶持区第五人民医院(大沥医院)创造条件,以“大专科、小综合”模式进行提升发展。(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5.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要优化就诊环境,改善服务品质,体现人文关怀,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规范使用标识,统一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整洁、舒适、温馨。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检验检查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100%成为无烟单位。(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

    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1.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南海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医生团队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与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等组成,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以及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并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规范服务收费,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组合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2.引导群众基层优惠就医。家庭医生团队担当居民健康“守门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执行一般诊疗费,减少群众医疗费用。在保障医疗安全情况下,签约医师可为慢性病患者延续大医院处方,延长处方用量。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在基层出诊、查房指导。推广家庭病床,由家庭医生团队对康复期病人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提供有特色的临床专科和中医药服务。对超出医疗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的病人,及时提供转诊服务,上级医院要为基层预留门诊号及床位,患者在上级医院可获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3.规范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完善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双向转诊标准。修订完善病人转诊管理办法,规范转诊流程,对于超出医疗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的病人就近转到上级医院、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康复期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到下级医疗机构。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设置全科医学科,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转诊服务,将双向转诊制度落实情况纳入业务科室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逐步扩大推行分级诊疗的常见病种。2017年底前选择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为试点,结合患者需求推行在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建设为抓手,探索区域协同救治及多学科协作医疗服务模式。(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4.落实急慢分治制度。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巩固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果完善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逐步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不断提高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建设兼具医疗、养老资质和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的服务能力。(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5.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推行日间手术、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为签约的下级医疗机构和转诊病人开放专家预约号源、实行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建立抢救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平台、区域救治体系。建立完善慢性病诊疗临床路径,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出具适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维持治疗的治疗方案。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远程医疗等服务,探索部分检验检查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病人。2017年起逐步在医疗联合体内推进分工合作的日间手术模式,上级医院将术后稳定康复患者转往下级医疗机构,建立术后患者随访制度,指导下级医疗机构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四)建立完善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1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区、镇(街)两级政府承担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聘任、绩效分配、监管机制等,逐步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专项补助建立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等,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性。在区编制总量范围内,按省的标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也可实行人员控制数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编制使用率。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经费定项补助,补助项目包括基础建设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策性亏损等,探索建立“以费养事”投入机制。制定保障和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的政策,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可按特设岗位给予聘用,发放相应的岗位补贴。(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2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严格执行市级医保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按市的统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总额预付、按单元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等方式。建立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进一步拉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逐步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医保报销,逐步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总量控制、月度结算、年度清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与各承办医疗机构进行结算管理。统一参保人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门诊报销药品目录,并将普通门诊药品目录扩大至住院目录,建立门诊慢性病种,鼓励慢性病在基层诊疗。扩大基本康复服务项目和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提高家庭病床医保基金结算标准。一个保险年度内,因病情需要转市内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经治疗医疗机构开出转院证明并且是年内第一次办理转院手续的,转入医疗机构即时结算的不计算起付标准。病人在高等级医疗机构治疗病情稳定,从三级或二级医疗机构转往一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的,转入医疗机构即时结算的不再计算起付标准。按规定转诊和未经转诊到市外定点医院就诊的参保人实行差别支付的办法。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推动商业医疗保险。探索开设针对特定人群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

3建立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保障机制。制定南海区卫生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完成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基层专科能力提升工作任务的医疗机构给予专项财政补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对派驻情况的审核,派出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情况纳入医务人员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派出医疗机构应保证派出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与在职人员相同,报销往返交通费用,并给予相应的下基层服务经费补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在晋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4.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市级医疗服务价格规定及有关政策。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

5.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机制。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机制,以国家确定的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开展日常监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本区域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等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定期评价各公立医院控费目标达标情况。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定期公示机制。将医疗费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财政投入、等级评审准入、新增床位审批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的重要依据。(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

6.落实医务人员多点执业政策。执行我省执业医师、护士多点执业管理政策。鼓励执业医师、护士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全职和兼职聘用制度。鼓励兼职执业医师开办诊所、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兼职执业护士开办护理机构。医务人员在学术地位、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等方面不受多点执业影响。(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7.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公立医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执行分级诊疗管理制度、完成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任务等落实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成员职责分工,定期开展与医务人员薪酬分配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建设卫生强区的重要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形成合力。要兼顾人民群众、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各方责权利,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等方面的保障和监管责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细化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性,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2017年年初完成我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二)实施部门联动。各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成员单位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抓好贯彻落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主动牵头协调解决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要进一步细化分级诊疗配套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贯彻落实上级价格部门差别化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实施全民健康素质促进行动,大力开展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大力传播科学就医健康教育十大核心信息,加大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疾病防治知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及分级诊疗秩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疾病能力,树立科学就医理念,培养“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等科学就医行为,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

(四)加强督导考核。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区的工作任务的检查考核。卫生计生部门要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通过调研、督导、评估等多种方式,指导各部门制定和落实配套管理政策,督促各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执行分级诊疗制度。总结推广经验,鼓励创新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分级诊疗考核评价指标。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4 09:16:08重新编辑
深圳松岗街道碧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潭头西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方村大田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红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洪桥头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横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蚌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沙浦村欧洲之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街道沙浦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山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沙埔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朗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碧头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沙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燕川塘屋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楼岗大道大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方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碧头第三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碧头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蚌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燕川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方第2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碧头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街道大田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燕川北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检查组到鄠邑区督导检查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
  2. 南泉镇团结村重温入党誓词
  3. 西村街广雅社区开展感党恩跟党走迎七一系列活动组图)
  4. 区文广旅体局组织召开荔湾区文物保护工作专题培训会议
  5. 广州首颁3块保税加油牌照均落户南沙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7. 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问题反映渠道
  8. 这群崇明人把米食变美事
  9. 智慧水利让城市更美好
  10. 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战疫一线添力量
  11. 阜新市全面启动2022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守护百姓四大安全
  12. 本周气温波动大前半段最高温18℃
  13. 米亮主持召开十三届县委第44次常委会(扩大)会议
  14. 细河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
  15. 新时代民爆(辽宁)股份有限公司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16. 作风提优服务提效文旅提质区文旅局优化营商环境促市场主体满意度
  17. 成德眉资医疗健康同城化专项合作第六次联席会议召开完善协同会商工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协作
  18. 荔湾区卫生健康局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制控烟监督员成绩公告
  19. 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征求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
  20. 赤岗街道关于公开招聘雇员的公告
  21. 云东海街道举行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
  22.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官洲街道办事处关于招领燃气瓶的公告
  23. 广州羽毛球教父傅汉洵让羽球的种子在广州发芽壮大
  24. 广州瞄准新人文电影
  25. 关于公开遴选北京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承接机构的公告
  26. 越秀区商务局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7. 关于调整通信行程卡査询结果覆盖时间范围的公告
  28. 区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精神
  29. 小规模学校成个性化教育试验田
  30. 新村乡召开市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测评迎评工作会议
  31. 市应急管理局推进风险监测预警实现企业动态监管
  32. 刘江义杨家佳就彰武920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进行调研
  33. 泰州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演绎富民强村美好乐章
  34. 阜新市太平区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
  35. 阜新市2022年口袋公园项目揭榜挂帅结果公示
  36. 泰州市科协昨来靖调研
  37. 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体育项目开赛德阳市代表队频传捷报
  38. 荷景路道路改造工程监理询比文件询比公告
  39. 花地街花地街道召开党建联席工作会议
  40. 江南中街道环监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41. 花地街安全生产花地行——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42. 中共南石头特别支部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43. 拉花凿花光花刮花广州木雕镂月裁云
  44. 到2022年每55万人一座图书馆
  45. 7月5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46. 全市9家重点保供企业已分别在白云越秀设立53个和16个临时供应点
  47. 广东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降为Ⅳ级
  48. 崇明清水蟹又夺全国金奖
  49. 李政在长兴调研要求全力做好防疫保障工作
  50.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崇明这项民生工程完工
  51. 公nbspnbsp示
  52. 阜新市召开稳信贷促增长相关货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53. 岳池县经济合作中心开展我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
  54. 2020年太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合同制工作人员公开招聘
  55. 花地街花地街道纪工委检查花地联社监察站工作开展情况
  56. 站前街道关于购买道路交通秩序维护服务询价公告
  57. 广州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2021年度会计中级资格考试广州考区考生疫情防控要求的
  58. 区卫生健康局贵州惠水和龙里县红会办到荔湾区开展学习交流
  59. 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广州市海珠区用户水龙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的通告
  60. 南洲街区俊东副主席到南洲街海珠客运站调研核酸检测工作
  61. 南粤先贤馆再现祭月
  62. 广州拟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青年创新创业
  63. 关于公开邀请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公告
  64. 关于选聘峨眉山市乡村植保员的公告
  65. 坚定信心连续作战织密扎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长兴社会面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举行
  66. 广州从化从万山红遍中走来在绿水青山间奋发
  67. 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最美崇明人
  68. 阜新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行政许可办理事项三公开
  69. 辽事通APP为企业和群众办事送便利
  70. 岳池县做好首批高职扩招退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71. 海州区太平区部分街道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
  72. 河南再增疫情阜新市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
  73. 区人大社会委三项措施锻造过硬队伍
  74. 德阳市促进工业企业新入规政策措施正式出台鼓励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75. 金花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植文龙到金花街道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76. 彩虹街区总工会领导到彩虹街道走访调研新业态企业
  7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19 05:52:58
  78. 区纪委集中学习新华社关于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推动作风建设的综述文章
  79. 海珠区召开区委十三届第26次常委会(扩大)会议
  80. 光影广州兰台存迹——广州市档案馆馆藏声像档案展图片选
  81. 红色史迹精神家园融入城
  82. 4月5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83.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越秀区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
  84. 便利春雨润苗暖企行动为小微市场主体助力
  85. 关于崇明2021年星级房车营地评定结果公示
  86. 崇明消防立体构建冬防消防宣传体系
  87.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文艺巡演来到城桥镇
  88. 阜新市水利局召开创建文明城暨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会议
  89. 关于纳入彰武县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项目库的公示
  90.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91. 彰武县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宣誓承诺活动抓好安全生产确保长治久安
  92. 彰武县长杨家佳检查督导核酸检测工作
  93.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教师资格认定审批再提速服务再升级
  94. 全省检察机关办案工作区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德阳召开
  95. 荷景路道路改造工程检测询比文件询比公告
  96. 区市场监管局与区税务局签署以信惠企以税利民合作备忘录
  97. 关于对2020年度海珠区民办学校年检结果进行公示的通告
  98. 关于鹤洞路华丽苑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招标代理的询比中选单位公示
  99. 华洲街道关于公开招聘雇员的公告
  100. 立新社区微改造项目招标代理单位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