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警方连跑17家旅店找到事主及时止损5万多元

近日,黄埔警方线上线下合力劝阻,快速赶在事主转账之前,成功拦截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为事主止损5万余元。
4月2日上午11时许,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永和派出所接黄埔区反诈中心紧急预警,称有群众疑似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永和派出所的刘警官立即拨打事主黄女士的电话,但电话一直占线,无法接通。深知时间越久,事主被诈骗成功的几率越高,刘警官立即动身,赶往预警地址寻找事主。但刘警官发现该地址是公司员工宿舍,经询问后得知,当天事主本在宿舍休息,可接了电话后神情紧张,急匆匆出门了。
在事主手机一直被呼叫转移无法接通且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的情况下,刘警官立即联系黄埔区反诈中心对事主手机采取紧急解除呼叫转移措施,并通过永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开展研判,结合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惯用手法,迅速研判出事主可能正在新庄小东路附近某时租日租房内接受诈骗分子的“保密讯问”。
刘警官对沿路旅馆进行逐一排查,终于在第17家旅馆的客房找到了事主,当即亮明身份,进行劝阻,制止了其与诈骗分子的通话,并对其开展法制教育。
经了解,事主当天在公司宿舍接到自称是老家派出所的电话,称其***涉嫌违法犯罪,要求清查账户并配合调查。因为对方能准确说出事主身份信息,事主相信了并根据指示来到安静无人的旅馆房间内,向对方提供了存有5万多元的***卡号,准备将验证码告知对方,以存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经刘警官耐心的安抚劝说和解释,事主才恍然大悟,意识到是遇到了冒充“公检法”的网络诈骗,激动地连连向刘警官道谢。
警方提醒,切记五个“凡是”。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某单位、某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帮忙”转接电话至公检法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对通话内容绝对保密,或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警官证”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公安人员要求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前往酒店等隐蔽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