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菏政办发〔2019〕21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8月28日发表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市直各单位,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修订后的《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2019年11月9日第7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5

1.1编制目的5

1.2编制依据5

1.3适用范围5

1.4工作原则5

1.5事件分级6

2  组织指挥体系7

2.1市级组织指挥体系7

2.2县区级组织指挥体系7

2.3现场指挥机构7

3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10

3.1预防10

3.1.1监测和风险分析10

3.1.2信息共享11

3.1.3风险预防11

3.1.4预防职责12

3.2预警13

3.2.1预警分级与预警发布13

3.2.2预警状态14

3.2.3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15

3.2.4预警支持系统16

3.3 信息报告与通报16

3.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16

3.3.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18

3.3.3信息通报19

4应急响应19

4.1响应分级19

4.1.1分级响应机制19

4.1.2分级响应启动19

4.2响应措施23

4.2.1期处置23

4.2.2现场应急处置24

4.2.3环境应急监测24

4.2.4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25

4.2.5安全防护26

4.3响应终止26

4.3.1相应终止的条件26

4.3.2相应终止的程序26

5后期处置27

5.1损害评估27

5.2调查处理27

5.3善后处置27

5.4保险27

6应急保障28

6.1队伍保障28

6.2资金保障28

6.3防护装备、物资保障29

6.4应急车辆保障29

6.5通信保障29

6.6技术保障29

6.7应急资源的管理30

6.8宣传、培训与演练30

7 附 则31

7.1预案管理和修订31

7.2本预案用语的含义31

7.3预案解释32

7.4预案实施时间33

***1 34

***2 37


1总则

1. 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和减轻、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以及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建设生态菏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菏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菏泽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菏泽市境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超出事发地县区级政府处置能力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市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地质环境突发事件除外)。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预防、预警工作,积极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1.4.2分级响应、分类管理。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和预警级别的等级划分,各级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超出本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针对不同原因所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各部门各司其职,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处置。

1.4.3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后果,并报告当地生态环境部门。

1.4.4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如果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4.5依靠科技,规范管理。积极支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1.5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详见***1)。

2组织指挥体系

2.1市级组织指挥机构

市政府是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依法设立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详见***2)。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和***、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关于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和要求;统一协调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指导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必要时,市政府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相关工作。

2.2县区级组织指挥机构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工作。

2.3现场指挥机构

事发地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或市政府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指挥工作,必要时,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设立相应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污染处置组: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水产服务中心、菏泽黄河河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进行技术研判,开展事态分析;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组织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等。

应急监测组: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水产服务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水文局、菏泽黄河河务局、市气象局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的布点和频次,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医学救援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伤员紧急医学救援;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应急保障组:由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指导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及时组织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经费。

新闻发布组:由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加强新闻宣传报道;通过多种方式,通俗、权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关知识的广泛普及;坚持事件处置和舆情处置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落实,及时澄清不实消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

社会稳定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参加。主要负责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并视情吸收事发地政府及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3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

3.1预防

3.1.1监测和风险分析

1.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市内(外)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例行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2.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高新区管委会及其相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信息监控。

(1)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2)港区水域外非鱼业、非军事船舶,港区水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3)市辖区内陆水域从事客货运输的船舶,港口水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4)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污染的预防预警由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水务、气象等有关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5)有可能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市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和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及其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3.1.2信息共享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监控信息在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上实现共享。

3.1.3风险预防

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风险防控措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要求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报备。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监督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工作。

3.1.4预防职责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

(1) 开展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普查。掌握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依法组织对容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加强源头把关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重点加强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审查,检查环评及批复要求的环境风险隐患防范措施和设施落实情况,以及针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变化的环境风险隐患防范措施补充完善情况。对已建成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凡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或已做过评价现已不可行的,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并加强风险评价;加强对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4)统筹协调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措施,防止因其他突发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5)统筹安排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6)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与预警发布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为Ⅰ级(特别重大、红色)、Ⅱ级(重大、橙色)、Ⅲ级(较大、黄色)和Ⅳ级(一般、蓝色)。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判,启动相应预警。

红色预警: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重大危害的。红色预警由省政府发布。具体由省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发布。

橙色预警:情况紧急,可能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大危害的。橙色预警由省政府发布。具体由省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发布。

黄色预警: 情况比较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较大危害的。黄色预警由市政府发布。具体由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发布。

蓝色预警: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或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公共危害的。蓝色预警由事发地县区政府,市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发布。具体由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市开发区、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发布。

当一个流域或者两个以上县区同时发生或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危及环境安全时,市生态环境局研判相关信息后,向市政府提出预警发布建议。

当环境质量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发生严重环境污染时,事发地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密切监测污染状况,及时启动预警系统。

涉及跨市突发环境事件直接由市政府发布预警信息。

3.2.2预警状态

发布预警进入预警状态后,事发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响应;

(2)发布预警公告,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将预警公告与信息报送到上一级政府;

(3)责令有关部门及时收集、报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

(5)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6)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当发布红色、橙色预警时,还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根据预警级别,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或部门可以对排放污染物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停运、限产、停产等相应措施,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调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依法采取的预警措施所涉及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义务。

3.2.3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

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的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已发布预警的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预警期,并解除相关措施。

3.2.4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支持系统,重点进行环境污染的警源分析、警兆辨识、警情判定、警度预报、警患排险工作,为预警发布提供技术支持。

(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系统。

(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

(3)建立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损益评估与修复系统,建立突发环境事件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3.3信息报告与通报

3.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相关信息。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县区或者环保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市生态环境部门接到县区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县区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时限应在2个小时内。

对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同时上报生态环境部。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市生态环境部门或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市级或者县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

(4)有可能产生跨省影响的;

(5)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6)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上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先于下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获悉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可以要求下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核实并报告相应信息。下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依照相关规定报告信息。

3.3.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3.3.3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接到通报的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分级响应机制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根据预警级别的划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响应,由省政府组织实施;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响应,由事发地设区市政府组织实施;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响应,由事发地县级政府组织实施。

4.1.2分级响应的启动

4.1.2.1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由省政府启动Ⅰ级响应、Ⅱ级响应。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在及时做好紧急处置工作的同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部署,组织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等情况。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1)开通与事发地县区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2)及时向省政府、省生态环境厅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

(3)根据应急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启动具体行动方案,事发地政府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4)组成应急专家组,分析研判情况。根据专家组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事发地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5)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其他组成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根据各自职责采取以下行动:

(1)启动并实施本部门预案应急响应,及时报告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2)成立本部门应急指挥机构;

(3)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出请求。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县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调集相关应急力量,在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1.2.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市政府负责启动Ⅲ级响应。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在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上报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部署,组织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等情况。Ⅲ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1)开通与事发地县区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向省政府、省生态环境厅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2)及时向省政府、省生态环境厅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

(3)市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根据应急需要,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启动具体行动方案,事发地政府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4)组成应急专家组,分析研判情况。根据专家组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事发地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5)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县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其他组成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根据各自职责采取以下行动:

(1)启动并实施本部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2)成立本部门应急指挥机构;

(3)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出请求。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县区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调集相关应急力量,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1.2.3 Ⅳ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由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启动Ⅳ级响应。各县区政府或者县区政府授权县区生态环境部门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报告事件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市生态环境部门为事件处理提供协调和技术支持,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情况。Ⅳ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1) 事发地县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根据应急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市生态环境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

(2)市生态环境部门保持与事发地县区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情况;

(3)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分析情况,准备相应救援力量随时待命。必要时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与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并为县区环境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4.2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4.2.1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按规定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相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负有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实施和调整应急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4.2.2现场应急处置

根据规定成立的突发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依法及时公布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决定、命令;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通讯等方式告知单位和公民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7)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受到威胁的人员的疏散和撤离的时间和方式;

(8)按照本预案规定及时报告信息。

4.2.3环境应急监测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并负责指导事发地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环境监测工作,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职责为: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情况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水文和地域特点,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和浓度;

(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人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技术支撑。

4.2.4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适时发布初步核实情况、事态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市政府或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或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由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做好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信息发布形式按照《菏泽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4.2.5安全防护

4.2.5.1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严格执行环境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的程序。

4.2.5.2受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

受威胁人员的安全防护由组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政府统一规划,设立紧急避险场所。

(1)履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统一领导职责的政府,应当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

(2)根据事发地的气象、地理条件等,疏散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的紧急避险场所。

4.3响应终止

4.3.1响应终止的条件

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应当终止。

4.3.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决定终止应急;

(2)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向组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响应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应根据市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5后期处置

5.1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费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5.2调查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政府或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事发地县区政府组成调查组,配合上级政府,及时对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

5.3善后处置

事发地县区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制定补助、补偿、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受害人员的安置等善后处置工作。

5.4保险

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单位,应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可能引起突发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为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应急保障

各级政府要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加强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应急能力要达到一级标准,县区级生态环境部门应急能力要达到二级标准。

6.1队伍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各级政府要加强环境应急队伍的建设,提高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市、县区要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常备应急力量;要对各地所属大中型化工等企业的消防、防化等应急分队进行组织和培训,形成由省、市、县(区)和相关企业组成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网络,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消防部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力量。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专家组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6.2资金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根据本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的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涉及中央、省、市级财政投资安排的,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各级财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给予有力支持,促进应急工作的开展。

6.3防护装备、物资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及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和监测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检验、鉴定和监测能力建设。建设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设备库,装备应急指挥车辆、应急处置设备、快速机动设备、通信设备和自身防护装备,储备应急物资,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的能力,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6.4应急车辆保障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做好应急车辆的保障工作,市、县区生态环境部门至少装备一辆环境应急指挥车和一辆环境应急监测车。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

6.5通信保障 

充分发挥12369环境举报电话和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做好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信息畅通;各级通信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通信畅通,必要时在现场开通应急通讯设施。

6.6技术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现场处置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工作,建立科学的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污染评估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应急专家信息库的建设,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7应急资源的管理

建立环境应急通信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和信息库,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各地应急物质储备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突发环境应急物质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讯器材等物资,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对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6.8宣传、培训与演练

6.8.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常识,编印、发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公众防护“明白卡”,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6.8.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各组成部门应有计划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重点基础设施等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6.8.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各组成部门,按照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参与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或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不同类型的环境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7 附则

7.1预案管理与修订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预案管理。市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市政府的要求及相关规定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县区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政府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完善。

7.2 本预案用语的含义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环境应急,是指为避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果,所进行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行动。

先期处置,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事发地第一时间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

后期处置,是指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得到基本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恢复正常状态在事件后期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经济损失,包括环境污染行为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账面价值,为防止污染扩大以及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本预案中对数量的表达,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3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7.4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2.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及部门职责


***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者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2

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及部门职责


指挥长: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市政府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副秘书长

组成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确定危害范围和程度;负责自然生态系统(除农、林外其他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授权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预报预警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的紧急调度;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协调救援物资、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在应急救援时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疏散、撒离;参与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

市民政局:负责事发地突发环境事件中遇难人员的遗体处理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经费保障及管理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伤亡人员按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支付工作;负责对在突发环境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临时避难所、现场指挥部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辖区内陆水域、港区有关船舶污染突发环境应急处置;组织公路、水路部门为处置本预案规定的环境事件提供运输或机具设备支持。

市水务局:负责配合做好突发水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并监督实施重要河流湖库及跨县区、跨流域环境应急水量调度。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和协调工作。指导城市饮用水紧急供水方案的制定并协调实施。

菏泽市水文局:监测并发布相关水文水信息,对突发环境事件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及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突发环境事件(属于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其他公害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事件除外)、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资源破坏、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责组织评估确定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农业损害程度,并向责任方提出索赔,组织开展农业生态修复。

市水产服务中心:负责对突发环境造成的渔业水域生态损害进行评估,并向责任方提出索赔,组织开展渔业水域生态修复。

市林业局:负责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资源破坏处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责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市商务局:负责协调组织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协调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并及时为相关卫生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医学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开展职责范围内食品、饮用水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组织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参与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全市消防突发环境应急抢险救援工作。负责指导、协调事发地突发环境事件中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及对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受灾困难群众进行基本生活救助。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期间供应的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督检查,打击囤积居奇。

市地震监测中心:负责地震监测和震情预测工作,及时提供震情信息。

菏泽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有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必要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区域进行加密可移动气象监测,提供现场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并根据天气形势演变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市委网信办:负责网络负面信息监控工作,指导协调网络媒体舆论引导。

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工作。

菏泽黄河河务局:负责配合菏泽黄河干流范围内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黄河应急水量调度,提供水文等相关资料。

武警菏泽支队:负责组织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警戒、安保、抢险和救援等工作。

菏泽火车站: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提供必要的铁路运输保障。

国网菏泽供电公司: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电网侧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建立完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对公众进行环境应急宣传和教育,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和救援队伍的建设,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任务等。

各成员单位职责中未列事宜,由市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安排;非成员单位根据市应急指挥机构安排,组织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查看对应政策解读文件:【解读】《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菏政办发〔2019〕21号)

【word版】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docx

【pdf版】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pdf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8 07:28:26重新编辑
深圳公明镇田寮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南庄新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蓢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成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石围油麻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南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长圳村长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明镇根竹园大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马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怡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东坑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圳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万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塘尾莲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杏花路旁道路及配套改造工程规划许可申请事项批前公示
  2. 坪山区坪山社区组织开展青少年青春教育讲座活动
  3. 汕头市海滨长廊物业管养项目(项目编号PZH019A001)招标预公告
  4. 坪山区参加2017年全市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培训
  5. 我校近三百人队伍参加春天交响2019年汕头元宵群众欢乐汇文艺巡游活动
  6. 汕头经济管理干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及配套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7. 严守校园安全高压线常态化疫情防控再落实——龙湖区召开区委书记专题会议
  8. 濠江区召开安海路建设方案两代表一委员咨询汇报会
  9. 坪山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举办2018年第二场坪山区服务贸易业务培训及资金政策宣讲会
  10. 汕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钟挥鄂一行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期间察看市国土局办事窗口工作
  11. 汕头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环卫作业车辆采购项目(采购编号PZH011A070)的中标公告
  12. 在深圳买了商铺或写字楼可以申请安居型商品房吗
  13. 坪山区六联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志愿者培训活动
  14. 汕头市国省道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第一期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15. 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捐助公益事业逾亿元
  16. 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综治维稳办公室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手工课活动
  17. 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开展退役军人新春座谈会
  1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30 00:15:57
  19. 我市2012年选聘大学生村官报名踊跃
  20. 南澳大桥开始挂索施工
  21. 华银集团申请出具11街区综合楼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事项公示
  22. CUBA男篮四强校园行活动在坪山举行
  23.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
  24. 深圳市坪山区2020年9月面向市内外公开选调公务员考察公告
  25. 坪山区民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6. 坪山区龙田街道开展2020年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
  27. 省侨办蔡伟生副主任莅汕开展侨务工作深化改革专题调研
  28. 2018年2月24日坪山区马峦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简报
  29. 潮南区委书记陈武南带队调研污水处理厂建设
  30. 预约式服务助推节前工作清零
  31.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办事处值班应急与智慧管理指挥分中心2020年度部门决算
  32. 社会团体成立后能否对外投资
  33. 坪山区石井街道开展我为李屋创建无疫小区代言活动
  34. 转发做好2016年度民航在广东省招收高中毕业生飞行学员工作的通知(汕招办〔2015〕139号)
  35. 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定制专属核酸码卡为辖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20220402
  36. 潮南区命名20所学校为文明校园
  37. 李锋拜会香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
  38. 市民政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39.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执法队查处一处黑煤气窝点
  40.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坑梓社区开展社区儿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活动
  41. 坪山区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组织学习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
  42. 坪山工业和信息化局赴深圳村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健康生活拒绝毒品宣传活动
  43. 濠江区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投资评价审核咨询机构备选库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44.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到对口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及走访慰问
  45. 学校召开大会总结2013年工作提出2014年工作思路
  46. 坪山区坪山社区义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资源回收宣传活动
  47. 汕头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荣获2017年度无线电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48. 金平区科协举办迎新春科普文艺送温暖进社区活动
  49. 汕头仲裁委员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日活动
  50. 以巾帼风采谱写地税形象用文明服务传递窗口精神
  51. 汕头市澄海区博物馆室内二次装修项目(空调恒温恒湿系统)公开招标中标公告
  52. 微检察平台系统招标公告
  5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13:35
  54. 我市接受政府工程预选承包商报名申请
  55. 提高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我市举办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培训班
  56. 坪山区土地整备局听取法律专家有关土地整备工作事宜的汇报
  57. 汕头市环境保护局龙湖分局关于2018年6月16日至6月30日作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公告
  58. 关于补发2018年金秋助学帮扶金调标差额的通知
  59.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黄小玲莅南澳岛开展调研
  60. 龙湖区全力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61. 水警黑夜下海搜救轻生男事发海滨路段肇庆籍男子被救起后及时送医
  62. 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上村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开展扫黑除恶净化环境共建平安坪山主题宣传活动
  63. 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持续推进较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工作
  64. 坪山水质改善连续5期全市第一
  65. 广东省社保局赴汕头市社保局濠江分局开展社保经办风险管理三年专项行动检查验收工作20180524
  66. 坪山区坪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公益体检服务
  67.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日常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68. 汕头市旅游局制作播放高铁列车电视宣传片的竞争性谈判第二次废标公告
  69. 广货网上行媒体采访团报道我市发展电商成功经验
  70. 市人社局窗口积极准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71. 深圳户口挂靠到亲朋好友上可以申请公租房吗
  72. 深圳市企业经营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如何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商务(S)签注
  73. 坪山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开展机关食堂消杀防疫工作
  74. 坪山区田头社区工联会举办职工居民联欢活动
  75. 夯实责任狠抓进度市住建局召开中山东路东延工程建设推进会议
  76. 潮阳区组织收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会议
  77. 安心行动∣坪环社区系列活动关爱青少年成长
  78. 关于对刘金一等7位新引进人才申领博(硕)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补助的公示
  79. 坪山区六联社区开展巧手生花多彩生活手工丝网花制作活动
  80. 坪山区坑梓街道办事处坑梓社区开展亲子阅读点亮温暖六一主题讲座活动
  81. 汕头市千村整治整治规划—金平区岐山街道陇头社区规划公示
  82. 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开展坪山区重点道路慢行综合提升(一期)工程立项审批工作
  83. 坪山区完善城中村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84. 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汕自然资公〔2019〕103号
  85. 市社保局金平分局关于张丽明等5人的意外伤害公示(20201217)
  86. 汕头保税区道路和园林综合管理项目中标公告采购编号PZH017B052
  87. 简讯|市委政法委到我局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工作
  88. 坪山区碧岭街道办事处网格管理大队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及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说明会
  89.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发言摘登(一)用好特区立法权推进科学发展
  90. 地税窗口组织新进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试
  91. 关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外出招聘普高毕业生的公告
  92. 坪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给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93. 潮南区仙城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工程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94. 我市圆满完成春运各项工作任务
  95. 我市积极做好抗击台风鹦鹉各项准备工作
  96. 坪山区坪山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讲座
  97. 省自然资源厅召开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98. 潮汕环线榕江特大桥过渡墩桩基顺利开钻
  99. 潮阳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100. 潮南区区长陈俊峰主持召开第二届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