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襄阳都市圈怎么建三年行动方案来了

Admin - admin 于2023年04月27日发表  


【编者按】
3月中旬,《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宏伟画卷徐徐展开!


为推动《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实落地落细,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近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提升城市能级、建设高效智慧基础设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体系、构建紧密协作城乡融合格局……根据《方案》,到2025年,襄阳都市圈作为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竞争力、吸引力、辐射力将全面增强。


汉江两岸澎湃发展的强劲动力,襄阳都市圈必将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指导思想


《方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培育阶段都市圈的特点,围绕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环境、做多人口,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带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协同共建襄南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全面增强襄阳都市圈的竞争力、吸引力、辐射力,打造汉江流域和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发展目标


根据《方案》,到2025年,襄阳都市圈作为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力争达到8000亿元。


中心城市的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显著提升,都市圈基础设施优势得到新彰显,创新驱动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美好环境共同缔造活动深入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开创新局面,协同发展达到新高度。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方案》如下
↓↓↓


全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提升人口集聚能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全面落实“1+7”人才新政。
推动湖北文理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等人才培养形成规模。
吸引人口回流及周边城市人口流入。

提升中心城区快速化交通系统
加快推进“一轴三环九放射”快速路网建设。
实施邓城大道光彩路口节点立交改造工程。
开通快速公交线路,完善襄阳东站公共交通枢纽和场站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岘山绿道、汉江滨水绿道等项目建设,改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条件,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持续优化“环洲四城”城市空间形态。

强化“一带一洲三山三城”魅力空间塑造,加强“一带一洲”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
提升“三江五岸”滨江地区风貌,塑造城市滨江活力地带。
持续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与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成管家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深化拓展“一网统管”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集中力量建设东津新区
以“两线四城”为重点,加快把东津新区建设成为“襄阳城市新中心”。
高标准规划总部新城,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区域金融中心和总部经济聚集区。
完善“高铁新城”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推进高铁新城与科学城一体化发展,推动“站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高标准打造“文旅新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消费生态。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方向建设产业新城,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强化优质教育供给。

积极引导老城人口疏解转移至东津新区。



全力建设高效智慧基础设施


完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加快建设呼南高铁襄荆段,推进合襄高铁前期工作。
加快汉江梯级开发,建设新集枢纽。
加快现代化港口建设,实现汉江流域港口一体化运营。
推进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统筹推进枣阳、保康等一批通用机场项目。
有序新开民航航线、加密航班,适时开通全货机航线。

加快建设襄阳至南漳、襄阳至宜昌、襄阳至信阳、襄阳至南阳、老河口至南漳等高速公路。


畅通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公路改建工程,持续推进国省干线绕城绕镇段改造和提档升级。

推进国省干线扩宽改造工程,畅通跨区域瓶颈路
依托快速化公路布局公交廊道,开行城际快速公交。
推动长途客车向城际公交、城乡公交转型。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研究利用焦柳铁路、汉丹铁路等开行市域(郊)列车。


完善客货运枢纽建设
完善中心城区“三主两辅多点”客运枢纽格局。引导商务办公、科研教育、区域总部等功能围绕襄阳东站集聚。
疏解襄阳站货运功能至王树岗站,实施现状货场升级改造行动。
开展襄阳机场T3航站楼建设前期工作。
探索客运和公交枢纽场站综合开发。
以“两核三片”为重点,引领货运枢纽体系建设。
强化襄阳北公铁联运枢纽,加快襄阳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打造小河港水铁联运枢纽,加快建设小河港区至浩吉铁路疏港铁路。
壮大樊西公路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建设刘集航空物流枢纽及东津综合物流园。
支持东津新区冷链物流、襄州多式联运陆港、京东亚洲一号、韵达物流产业园、智慧电商物流产业园、余家湖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发展唐白河港区,作为小规模、专业化港区服务内河运输需求。


壮大枢纽经济
充分发挥物流枢纽综合效应,吸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
围绕襄阳北公铁联运枢纽,打造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基地。
聚焦襄阳南小河港铁水联运枢纽,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业。
依托樊西公路港,打造物流商贸产业集群。
围绕刘集机场,稳步发展空港经济。
发展东津综合物流园,集聚高端产业经济。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积极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优化多式联运经营模式,推行“车船直取”无缝衔接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
积极发展智慧物流与网络货运产业。
培育具备跨方式组织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承担全程责任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动平台公司建设。
推广“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次保险、一次结算、一单到底”的服务方式。
简化危化品运输资质申请程序,健全码头功能,增强危化品储运功能。


完善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县通”“煤改气”等天然气利用工程。
从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四大领域推进电能替代工程。
因地制宜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强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
推进都市圈煤炭物流储配基地建设,建设储能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加快推动襄阳市大数据与超算中心项目。
推动“汉江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千兆”网络建设工程。
实施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襄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应用推广。
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
推动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数字公共底座建设。
推动5G网络从市区向县区、镇区和重点行政村延伸。


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发挥襄阳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鄂西北地区对外开放、产业服务新高地。

积极拓展产业链创新链,加快形成以产业生态系统参与区域及国际经济竞争的新优势。

共建共享农产品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加快襄阳外向物流大通道建设,打造引领“襄十随神”对外贸易集疏运中心。



全力打造创新驱动产业体系


建设创新平台
加快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正大(中南区)研究院。
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

加快构建“144”现代产业集群,树立链式发展理念。

扎实推进全产业链打造工程和全产业生态培育工程,培育新的增长点。

坚定不移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携手共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
提升区域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等核心产品研发、生产与制造能力。
培育发展智能网联综合应用场景和业态,积极推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
依托丰富的磷硅钒矿资源,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
积极推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
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基地,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推动物流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
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集群化发展,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价值链。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扛牢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能力。
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持续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50亿级、100亿级龙头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头部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实施“双品牌”战略,形成“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
优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布局,加快打造全国性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以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为重点,建设集展示交易于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有机谷商贸平台。


促进服务业发展
培育七大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集疏运物流体系,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
高质效运行深交所襄阳都市圈培育中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提升房地产行业管理水平和物业管理制度化、智慧化水平,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全力构建紧密协作城乡融合格局


推动襄宜南一体统筹发展
发挥襄阳铁路优势,推动干线铁路、市域高速、港口等建设,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强化襄宜南一体统筹地区产业核心引领作用,襄阳中心城区作为战略性及创新性产业中心,推动宜城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谋划南漳作为有机及循环产业基地。
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襄宜南地区医疗协同发展。
推进流域综合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区内汉江段、蛮河、长渠等水环境整治。
加快实施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积极谋划为襄宜南地区补水。
加快推动襄南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项目。


推动河谷城市组群建设
实施丹江口至襄阳段汉江航道提升工程,建设三级航道。
推进老河口陈埠和谷城喻家湾码头建设。
建设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推进328国道河谷汉江二桥及接线工程。
推进汉丹铁路电气化改造。
推进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循环产业、食品饮料、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推动老河口循环经济产业园提档升级,支持建设陈埠临港物流园;推动谷城高铁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业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建设。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推进汉江堤防加固工程,协同建设滨江绿色休闲步道及绿地。
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汉江流域联合治理与修复。
加强跨区域领导协调机制建设,成立相应工作专班。

支持谷城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

打造丹河谷政务服务“跨市通办”示范点。


加快提升枣阳市发展能级
加快打通东翼交通大动脉核心节点,建设东津至枣阳快速通道。
推进枣阳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推动工业强基和实体经济发展。
打造制氢及氢能源特种车、商用车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钒液流电池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食品化工、日用化工、数码印染、金属表面处理等产业。
建设全省硅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积极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
重点发展飞机改装与维修、无人机制造等通用航空产业。
建设国家级摩擦材料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动有机硅中试基地建设。
积极融入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新高地。
加快建设基于北斗系统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建成枣北黄牛活体保种基地。
支持建设现代畜禽产业园。
打造车河、随阳国营农场高标准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组织优质学校派驻精英管理团队进驻、枣阳籍优秀教师回枣支教。
加快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落实“随枣一体化”跨区域协作机制。
提升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协调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枣阳市分水口配套工程建设。
积极申报省级国土绿化流域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中央及省级财政生态保护修复金融支持项目,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补齐县城城镇化发展短板,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积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共体、养老服务综合体。
推动县域供电、供气、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建设和管护一体化。
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
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提高农民进城务工收入。



全力优化便捷高效公共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湖北文理学院“双一流”建设,支持湖北文理学院加快建成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加快推进湖北文理学院迁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示范城市。
支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申办职教本科,支持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双高”院校中争先进位,支持襄阳技师学院申办高职高专。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教联体建设质效,大力推进县域高中振兴。
补齐公卫体系发展短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推进公共服务互认共享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深化基础教育合作,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推进临床用血供给、医疗急救服务等资源互享互惠。
建立户政登记工作“同城化”服务标准,落实户口迁移迁入地“一站式”办理机制。
推进电子身份证(凭证)互通共享。
开展应急救援合作,健全完善毗邻地区110接处警协作机制,试点探索毗邻地区120跨界救援服务。
强化热线资源共享,实现“跨域通答”。
推进汉江流域城市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支持老河口市和南阳邓州市“跨省通办”等示范点建设。
推动跨域重大项目并联审批集成服务、招投标跨区合作及区域金融服务、市场监管一体化等改革稳步深化。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人才资源、就业信息共享,联合举办创业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

推动人才评价协同和结果互认,完善区域劳务协作机制。

建立区域内劳动关系领域执法联动机制。


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统一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和流程,实现跨域通办,加快推动都市圈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社保“一卡通”应用。
积极探索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推动人员行为轨迹数据共享,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业务通办、结果互认,建立工伤认定协查、劳动能力鉴定互认制度。
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提升优化都市圈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医保转移接续“快办”“即办”。
全面落实困难人群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待遇。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实现住房公积金归集和提取业务互认互通、贷款业务互认互贷,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
升级民政救助“鹰眼核对”工程平台功能,探索建立跨区域信息核对机制,建立残疾人事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文化优势。
积极开展各类文旅品牌创建行动,全面提升襄阳文旅品质。
创新打造更多城市书房、民间博物馆等新型文化空间;加快培育建设一批“文旅夜秀场”,开发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围绕“三国文化、荆楚文化、汉水文化”等主题,打造多条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城市形象歌曲创作、城市文旅宣传口号及LOGO标识等宣传推广工作,将襄阳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全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提升新建一批城市完整居住社区
城市新建社区按标准同步配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老旧社区利用空地、荒地及存量房屋资源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实现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推进城镇建成区更新提质
改造完成一批剩余城镇老旧小区。
推进一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共享实施便利。
完善一批居住小区物业服务改革。
推进一批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
精致打造一批城市微空间改造设计。
专项整治一批城镇背街小巷。
增设一批城市公共停车位。
试点探索符合都市圈特点的城市更新经验,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留改拆”结合和改造融资新模式。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开展农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回头看”,推动所有集中居住村组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遴选、确定一批重点村,重点做好农旅、文旅融合文章,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全力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开展生态治理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加强对红线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和改善。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开展重要支流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防治,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推进水安全和水生态协同治理
守牢水安全底线,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山洪灾害防治。
共建区域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共享联动机制。
系统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统筹开展汉江和唐白河两个流域片区综合治理与系统修复。
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改造。
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重点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推进大气污染协同防治
加强商品煤质量监管、散煤销售监管和油品质量监管。
基本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力度。
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过程监督管理。



全力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



加强城市群空间统筹与设施互联
先行推动随枣、河谷、十郧郧、神保房竹等城镇组群一体化发展。
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共筑汉江生态廊道。

加快汉江航运建设。

疏通交通出行堵点,打通都市圈“断头路”、瓶颈路,串联循环路。
加强城市群物流企业沟通协作,建立区域物流企业联盟。


推动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
树立链式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共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等产业,共同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力争在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与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发挥区域农业优势,共同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创新推进平台开放共享,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打造城市群技术交易大市场,合作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推动城市群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培育一批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和生态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主题娱乐、城市休闲、文博展览、夜游演艺等业态。
推出三国文化线、寻根谒祖线、中华武侠线等精品线路。
谋划推出“‘襄十随神’旅游PASS”卡,推动形成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联合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加强文化旅游案件协查协办。


探索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试行居民服务“一卡通”。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推进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产教联合体,推动四市高校联合办学,搭建教学科研平台。
共促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一体化,加强文化交流和赛事共办。
探索跨地区涉市场主体司法保护机制和涉法涉诉问题联动处理机制。
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健全区域衔接、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机制。
探索组建区域性政策银行,探索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组建。
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和征管协调机制。

加快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全力深化区域合作


共建襄南双城经济圈
襄南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建“南襄盆地大粮仓”;依托南阳张仲景中医药科创园、中医药产业园,共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加快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建设,推动瓶颈路提级改造。

推出南襄盆地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办好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实施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增强两地公铁水一体化联运能力。

修复南阳伏牛山、丹江口水库生态源地、襄阳鄂北生态区,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探索唐白河流域跨区域协同治理,探索建立襄南一体化生态保护管控体系。


加强与宜荆荆都市圈协作
促进纺织、磷化工、汽车等制造业产业协作,推动与宜荆荆都市圈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拓展文化旅游合作,加强各类文体活动项目、文旅品牌建设推广合作。

加强与宜荆荆都市圈大气协同治理,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建立襄阳、荆门、荆州等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会商制度。
定期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联合会商,强化南襄荆三地应急联动。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跨区域专项执法检查,实现常态化跨区域联动执法。
承接五大省会/直辖市都市圈辐射
重点承接武汉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襄阳区域性科创中心与武汉国家科创中心的对接;加强与西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及成都都市圈对接科创及人才交流合作。

主动承接五大都市圈的产业辐射,携手与武汉共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加强与西安合作,完善襄阳都市圈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探索与郑州、重庆及成都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河口区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苟增杰一行来滨海精细化工产业
  2. 关于对2021年第十二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查意见的公示
  3. 退休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事项
  4.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到山东省宣讲解读新测绘法
  5. 区委常委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现场教育活动
  6. 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心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7. 国庆节里坚守岗位
  8. 河口经济开发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9. 经济发展局窗口开展港区企业摸底调查
  10. 新户镇农业龙头企业架起增收金桥
  11. 蓝天幼儿园2019年秋季招生简章
  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到省黄三角农高区考察
  13. 滨海精细化工产业园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助推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4.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关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互花米草治理项目A包的受理
  15. 中国石油大学石大科技齐鲁交通来我区考察推进项目
  16. 2018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招聘编外工作人员报名情况统计表
  17. 河口经济开发区常青树胶业公司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18. 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召开
  19. 我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会议
  20. 区统计局有条不紊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21.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组到我县视察三网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东营市垦利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23.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企业6s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24. 全市两打一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展(河口站)举行
  25. 东营市多举措促橡胶轮胎逆势前行
  26. 广饶县小康文明村建设蔚然成风
  27.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19年第
  28. 滨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召开在产企业质量计量座谈会
  29. 民建莱芜市莱城区支部来我区考察学习
  30. 东营市恒昌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张刚口腔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领公示
  31. 我市多项老龄工作获省表彰
  32. 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提醒告诫书
  33. 省四进攻坚行动组来我区进行督导检查
  34. 2021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示
  35.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获得批复
  36. 消防救援大队严查消防控制室安全关
  37. 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和友视察城建工作
  38. 关于发布东营港散流物体运输企业名录(20182019年度第一批
  39. 郭声琨以更高站位谋划推进政法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回应人民群众
  40. 中亚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凯来我区考察
  41. 财政金融局督导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42.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关于年产5万吨聚乙烯管材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决定公示
  43. 我区2015年度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班开班
  44. 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
  45. 仙河镇老骥伏枥焕发文化青春活力
  46. 市邮政管理局组织学习国家邮政局党组关于贯彻的实施办法
  47. 河口区新户镇东鲍井村喜获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48. 我省ETC累计发行量100455万个
  49. 龙山路街道念好三字诀助推全国文明城创建
  50. 区一中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51.  关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序号二十)整改结果销号公示
  52. 我区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网上投票推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53. 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3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公示
  54. 新户镇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55. 我县打造广饶制造高质量内核
  56. 我省各市县机关把主题教育与推进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57. 东营科颜医疗美容有限公司科颜医疗美容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领公示
  58.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公开
  59. 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一行来我区参观考察
  60. 东营市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代表队组建完成
  61. 赵豪志到中心城部分重点工程项目现场观摩
  62. 区纪委监委机关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
  63. 第六届市乡村之星人选名单公示
  64. 东营市安委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东营市2018年安全生
  65. 我区上半年外经贸工作运行平稳
  66. 我区召开全区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
  67. 全区老干部暨社会各界人士情况通报会召开
  68. 我区赴华泰集团王道村参观学习
  69. 齐村镇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
  70. 大王镇趟出和谐发展路
  71. 区一中隆重举办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
  72. 省黄三角农高区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73. 化工循环水杀菌除藻领域添新军
  74.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
  75. 广饶县商贸业短腿渐拉长
  76.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第一批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
  77. 专项债券为东营港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78. 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聘请专家进行第二季度安全检查
  79. 合作社架起致富桥
  80.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关于12万米隔水管表面处理项目的审批决定公示
  81. 2019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落幕
  82. 东营汇智达职业培训学校变更公示
  83. 全市调研工作会议召开姜杰申长友致信
  84. 河口经济开发区强化非公企业党建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85.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召开企业防汛工作会议
  86. 孟庄镇多点发力筑牢防汛安全墙
  87. 关于专利电子申请的规定
  88. 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89. 河口经济开发区强招商重建设加快转型升级
  90. 广饶县两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
  91.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建设推进会召开
  92. 中海油渤海湾原油上岸东营港终端项目签约仪式在我市举行
  93. 东营市政府开放周东营港专场直播活动举行
  94. 区政协党支部开展4月份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
  95. 公安分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中秋节期间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96. 消防救援大队持续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97. 东营港东营港区南港池1316泊位改扩建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
  98. 东营港5000吨级精细化工码头工程选址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召开
  99. 我区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努力打造秀美宜居家园
  100. 我市欢送出席山东省第十二次妇代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