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第二十四篇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1月25日发表  

概 述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经过军事接管,1950年7月,成立杨浦、榆林两区人民政府。1954年7月,举行首届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翌年9月,在区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区人民委员会和区长、副区长。至1965年共举行五届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五届区人民委员会。第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由于“文化***”的原因,会议未能如期举行。1966年由市任命区长、副区长,组成第六届区人民委员会。1967年1月,区人民委员会被“造反派”夺权,同年9月,成立区革命委员会。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80年8月,恢复区人民政府建制。至1990年,经过换届选举产生七至十届区人民政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1956年,区政府作为上海市分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是围绕巩固人民政权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执行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坚持以生产为中心、为大工厂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组织安排市各主管局的业务工作在区境内实施。区政府在此期间,先后开展了反轰炸斗争和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禁毒禁娼运动;废除***保甲制度,建立里弄群众自治性组织;进行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完成对1057户私营工厂、1528户私营商店和1991户手工业业主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劳动就业登记,安置社会失业人员2.74万名,解决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1957年,实行市、区分工,市府明确区人民委员会是一级国家行政机关,但由于许多事权高度集中在市,财政统收统支,区无机动财力,故除完成市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外,区内发展其他事业主要依靠社会力量。1958~1960年,在“大跃进”和“大办城市人民公社”时期,区委、区人民委员会根据境内工厂多的优势,依靠大厂支援设备、培训技术、安排劳动力,新建街道工厂66家,举办各类集体事业单位1823个;组织妇女筑路队伍,修建铁路、填筑沟演,拓宽、延伸一批道路;依靠社会集资,兴建控江文化馆;组织社会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赴崇明围垦,围地1.1万亩,发展农业和副食品生产。“文化***”期间,大批干部受迫害,各项工作被搞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7年开始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改组区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政府从1985年开始将部分事权陆续下放到区,1988年实行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明贵放权,区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断扩大,为发展区属经济和各项事业增添了活力。“七五”期间,全区新增商业网点1739个,新辟专业特色商店34家。1990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9.81亿元,比1985年增长135%,年平均增长18.6%;区属工业总产值7.74亿元,比1985年增长240%,年平均增长28%;区级财政收入3.97亿元,比1985年增长101%,年平均增长20.3%。城市建设有较大发展,管理得到加强,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区境内有88个严重积水和危旧房棚户地区得到改造,住宅竣工面积达398万平方米;新辟绿地133万平方米,获1986年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区财政用于文教、卫生、体育、科技的总投入为3.11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139%,实增1.8亿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市政府进一步放权,区一级政府的职能继续扩大。为振兴和发展杨浦,区政府正在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十四篇 区人民政府第一章 组织机构第一节 机构沿革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政府上海市第二十区(杨树浦)、十九区(榆林)两个区公所。6月3日成立杨树浦和榆林两区接管委员会。1950年7月3日成立杨浦和榆林两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两区接管委员会。区长、副区长由市政府任命。1950年 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区人民政府试行组织规程(草案)》规定:区人民政府为上海市分区的行政机关,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遵照市人民政府政策、方针、法令、规程,主持区域内市政府规定的行政事宜;按市政府各主管局(处)的业务规定,领导与组织所属各科室工作的进行;定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常向市政府反映市民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兴革方案。1955年9月,杨浦区和榆林区分别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区人委)。1956年12月、1958年10月,两区又分别举行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第三届区人民委员会。1960年1月,杨浦区和榆林区合并为杨浦区,撤销榆林区建制。两区合并后,干1961年9月和1963年11月先后召开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第五届区人民委员会。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由于“文化***”的原因,会议未能如期举行,1966年由市任命区长、副区长,组成第六届区人民委员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区人委的工作职能几经变动:1957年实行市、区分工,明确区人委是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令、区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市人委的决议、命令,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发布决议、命令,指导、负责人民代表选举,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领导街道办事处等各项工作。1958年11月,根据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党政不分的原则,区人委不再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和行政会议,区人委各局、直属科直接向区委相应的部门请示报告工作。1962年起,区人委恢复了区长办公会议和行政会议制度,党政不分有了改变,政府的职能作用逐步得以发挥。19***年4月28日,市人委决定撤销吴世区建制,其辖境划归杨浦区领导(1980年10月30日恢复吴淤区建制)。1966年“文化***”开始后,区人委及各工作部门先后被“造反派”夺权。1967年9月成立了杨浦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包揽全区党、政、财、文大权,政府的正常工作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8年4月,市委决定对“文化***”期间建立的区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进行改组,任命了区革委会新的领导班子。1980年8月,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恢复区人民政府建制,选举产生区长、副区长,组成区第七届人民政府。之后,在1984年3月、1987年5月和1990年4月又相继召开第八、第九、第十届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区长、副区长,产生了第八、第九、第十届区人民政府。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政府将部分事权陆续下放区政府。1985年以来,先后下放了城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部分事权,1988年以后又实行了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明贵放权,商业的人、财、物也全部下放到区,使区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断扩大,也为发展区属经济和各项事业增添了活力。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从上海解放至1990年的41年间,经上级直接任命和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杨浦、榆林两区(包括合并后的杨浦区)共有历届区长(主任)14人,副区长幅性任)45人。名单如下:第三节 部门设置接管委员会时期,杨浦、榆林两区分别设有秘书室、民政股、文教股、户政股、调解股和上海市公安局杨树浦和榆林两个分局。1950年7月,两区人民政府建立后,民政、文教、调解改为科的建制(榆林区未设调解科),户政工作移交给公安分局,同时,新建卫生科、工商科和税务分局。1952年,秘书室改为办公室,调解工作并入区人民法院。新建人事科、劳动科。同年7月,为加强“对私改造”的领导,建立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统计科。1954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工作的开展,增设财政科和手工业管理科。1956年建立粮食科、宗教民族华侨事务科、体育运动委员会、商业科、工业科,文教科分为文化、教育两个科。1957年,根据市人委关于“市区分工”的精神,两区的工作部门再一次作调整:新建建设科、房地产管理科;教育科升格为教育局;卫生科升格为卫生局。随着“对私改造”’的完成,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相应撤销(榆林区财委于1956年9月撤销),同时撤销统计科和手工业管理科。1958年工业科改为工业办公室,新建服务科。同年12月,区商业科升格为商业局,同时撤销粮食科、服务科,业务划归区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科隶属于商业局。1959年6月,区财政科与区税务分局合并为区财政局,建设科升格为建设局。至1959年底,区人委的工作部门有办公室、人事科、民政科、文化科、劳动科(榆林区劳动科干1959年改局)、房地产科、宗教民族华侨事务科、工业办公室、教育局、卫生局、财政局、商业局、建设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安分局等15个工作部门。1960年1月两区合并至“文化***”前,又有若干工作部门调整,撤销了商业局(19***年)和工业办公室(1963年),建设局改为建设科,劳动科升格为劳动局,财政局改为税务分局,房地产科升格为房地产局。新建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财贸办公室、财政科、粮食局、交通运输管理局、手工业局、工商行政管理科、人民防空办公室。19***年4月吴湖区并入杨浦区,划入吴淤公安分局,其间曾设立地区工作办公室(1962~1965年)、供销合作社(1962~1963年)和工业局(1960~1962年)。“文化***”时期,1967年9月成立杨浦区革命委员会,下设八组一室,即:政宣组、组织组、工交组、财贸组、教卫组、地区组、政法组、群运组和办公室,后又增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办公室和城建组。区税务分局、粮食局、房地产局、手工业局、体委和公安分局均成立革命委员会。1968年2月,公安分局实行军管(1974年1月撤销)。此外,在崇明建立杨浦区“五七”干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区革会的工作机构作了适当调整,1977年后陆续恢复了劳动局、民政科(1978年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科(1979年改局)、商业局(1979年12月撤销)、城市建设局(1979年改为城市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科(198年改局)、人民防空办公室、侨务政》事)办公室、人事科(1984年改局)、财贸办公室,新建集体事业管理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和环境保护办公室。1980年8月,恢复区人民政府建制后,又新建一些机构。同年建立民族宗教事务科(1984年改局、1986年改为宗教民族办公室),1981年建立司法科(1984年改局),1984年建立审计局、物价局和住宅建设办公室,1985年建立档案局和计划经济委员会,1986年建立编制委员会,1987年建立监察局和台湾事务办公红1990年建立农业办公室。同年6月,区城建系统的机构作了调整:撤销城市建设办公室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建立区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局、环境保护局、规划土地局、房产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局,住宅建设办公室退出政府系列,改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至1990年底,区政府所属共有38个工作部门: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和法制办公室(与政府办合署办公)、人事局、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人事局合署办公)、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宗教民族事务办公室、华侨事务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财政局、税务分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劳动局、公安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财贸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人民防空办公室、粮食局、计划经济委员会、司法局、计划生育委员会、物价局、档案局、集体事业管理局、审计局、监察局、农业办公室、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局、环境保护局、环境卫生管理局、规划土地管理局、房产管理局。区政府除设置工作部门外,还按新村、地区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90年底,共设有16个街道办事处和五角场乡、镇两个基层政权。第二章 主要政务第一节 对私改造一、对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杨浦、榆林两区均是工业区,私营工厂比较集中,1950年工商部门统计,区境内有私营工厂578家(不包括手工业),职工29308人。解放初,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的“二六”轰炸,部分资本家抽逃资金,许多工厂缺电、缺原材料、缺流动资金,停工半停工增多。区政府根据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方针和有关政策规定,支持市有关公司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银行贷款、职工监督等措施,帮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厂,摆脱困境,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私营工厂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底,对解放前官商合办的启明水厂、中机一厂、中机二厂、中机远东厂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7月和11月,新丰印染厂、光中印染厂经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业部批准,分别实行公私合营。同年,中华造船厂厂长杨俊生主动申请公私合营,表示“愿把一身老骨头献给政府”。1952年2月,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揭露不法资本家“五毒”行为,普遍进行一次守法经营和团结资方、峦愫蒙慕逃俳松缁嶂饕甯脑斓慕獭J悄辏谢齑А⒖品⒁┏А⑸虾5缁敌泄胶嫌V谢齑Ш嫌螅蚊羁∩Сぜ孀芄こ淌Γ钤凇度嗣袢毡ā分某┨腹胶嫌挠旁叫浴?BR>1953年,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区境内一些工商界代表人士坚决拥护,纷纷申请公私合营。10月,两区工业生产委员会对区管16人以上的私营工厂派遣干部,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年底又有华东钢铁建筑厂、新业电工机械厂等4家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是年,私营工厂接受加工订货等业务的占73%。1954年2月,贯彻市委对私营企业分批推开公私合营的指示,两区政府制订了私营工业分批改造的实施规划,正泰橡胶厂、恒丰纱厂、荣丰纺织厂、中国电工厂、益中瓷电厂等24家企业先后被批准公私合营。同年9月,国家对棉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私营棉纺织厂产销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原杨浦区16人以上私营厂收购包销、加工订货产值已占私营工业总产值的97.93%。1955年新增公私合营厂52家,至此,区境公私合营工厂达到用家。1956年1与,在全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两区设立工业改造办公室,派出工业合营工作组92个,干部440人(不包括非脱产人员),批准公私合营工厂968家(包括16人以下小厂),全区私营工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私合营后,进行‘精产核资”、“走股定息”、经济改组和人员安排,有403名私方人员由市任命为中心厂(独立广)的正副经理或厂长,4名任专业公司副经理,3名保留企业负责人职称,77名任科长,43名担任理监事等职务。私方人员对定股定息、量才录用、高薪不动的“赎买”政策表示满意。公私合营后,由于生产关系变革,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积极性高,各企业及时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力发展。1956年原杨浦区和榆林区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34.72%,大多数工厂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盈利增加。1967年初,公私合营工厂全部转为国营。二、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0年8月,区境内有私营商业4715家,职工6331人,“夫妻店”约占商店总户数的54%,分散于工厂附近,里弄周围。解放初,党和政府扶持私营商业户度过经济难关,并适当发展国营、合作社商业,稳定市场物价。1954年粮、油、棉统购统销后,境内26家私营布店全部实行经销,***家私营粮店和261家私营油酱店实行经销、代销。7月成立区商业改造办公室。9月对私营批发商改造,煤炭批发业务由市煤建公司经营部代替,私营煤球厂产品全部归市煤建公司收购。区政府支持市公司对经营有困难的私营棉布、百货、南货、新药等4个行业采取让出合作社网点、安排货源、降低起批点、发放贷款以及扩大代销、经销、批购等措施,扶持私营商业增加销售额。1955年底,原杨浦区棉布、新药、橡胶、无线电等7个行业49家商店批准公私合营。1956年1月,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两区政府按照行业建立100个商业改造工作组,派出干部580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许多商业资本家纷纷申请公私合营。1月初,粮食行业率先实行公私合营;接着百货等11个行业141家商店实行公私合营。至年底,区内有1528家私营商店,6661名从业人员被批准参加合营,清产核资金额345万余元(燃料、土产、五角场综贸公司未列入统计之内)。百货、物资回收利用、副食品3个行业小店、摊贩中的531户,652名从业人员试行组织起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股金36000元。在人事安排上,两区42家区店、6个批发部(站)、2个菜场管理所及1家小额质押贷款管理所,共安排55名私方人员担任区店经理、副经理,51人任正副股长。1958年,在合作化高潮中,有商贩7523户,从业人员9296人参加共负盈亏的大合作,股金***15万元。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两区政府建立商业科(后改为商业局)和行业区店(后改为区公司),加强对合营和合作商店的领导管理。三、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据1950年9月普查,区境内有个体手工业539家,成员1242人。解放初,手工业发展较快,至1954年9月,原榆林区3人以下手工业发展到1932家,从业人员 3603人。1950年,组织生产小组。在此基础上,1953年建立第一家引翔港棉织生产合作社,建社后,月产值由第三季度13万元,第四季度增加到22万元,从业人员从92人发展到 225人。1954年又陆续建立竹器、棉织、车水、白铁、圆木、油市伞、纺织品等17个生产(供销)合作社,增加社员545人。1955年10月,两区人委设置手工业管理科,与市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区办事处合署办公,负责个体手工业和已组建的100人以下生产合作社(组)的生产和行政管理。1956年,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中,除一部分单位(3人以上,资金2000元以上)由工业和商业部门归口参加公私合营外,两区手工业1991家4400人全部实现了合作化。至11月底,共建成新老生产(供销)合作社(组)88个,其中高级社(统负盈亏)56个,占63.***%;生产组(部分统负盈亏)11个,占12.5%;低级社(自负盈亏)21个,占23.86%。建社后,经营管理加强,合理调整生产网点,生产得到发展,社员收入明显增加,生活福利待遇得到改善,一般疾病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57年10月,合作社分别划归市各专业联社管理。11月,区手工业科撤销。联社区办事处工作延续到1958年底结束。第二节 安排人民生活一、劳动就业上海解放前夕,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不少民族工商业被迫停业倒闭,官僚资本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外商离沪回国,造成大批工人被解雇。境内失业问题严重。解放后,为缓解失业工人的生活困难,1950年10月,区政府就开展了失业工人的救济安置工作。1952年9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区政府组成以区长为主任的劳动就业委员会分会,抽调干部428名,按街道办事处组成14个劳动就业工作队,以居委会为单位建立失业登记委员会。至翌年1月,共有259万名失业人员登记。委员会采族介绍就业和自行就业相结合的办法,至U1956年止有2.74万名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解决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广大家庭妇女要求走出家门,参加社会集体劳动。为适应形势需要,区委、区人委抽调干部分别到眉州路街道普爱访居委会和平凉路街道景星路302弄居委会进行试点,组织家庭妇女进工厂当临时工、参加筑路工程、运输,以及在街道、里弄创办食堂、托儿所、服务站挛幕镜燃迨乱怠V?959年,全区参加社会集体劳动的家庭妇女达4.6万人(其中2.5万人进厂当临时工)。1960年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区委决定建立城市人民公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机关、市属大工厂抽调干部500余人,派往各街道开展城市人民公社准备工作,加强街道生产、生活、服务等集体事业的领导管理。当年共创办生产组、食堂、托儿所、服务站等集体事业单位1823个,参加劳动2.5万人,凡具备劳动条件的家庭妇女,基本上都参加了各种社会集体生产劳动。1961年,工厂企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辞退了一批里弄工、临时工,大部分进厂的家庭妇女分担国家困难,离厂回家待业。19***年国民经济好转,就业人数激增。一部分辞退回家的家庭妇女,重新安排进工厂劳动。进入60年代,劳动就业主要对象是未升学的社会知识青年。除大部分安排进厂当学徒工外,每年都要根据“面向农业,面向外地”的方针,动员一批人去参加江西、安徽、新疆等地的工农业生产建设。至1966年,全区共安置社会知识青年10.9万人。“文化***”开始后,除68、69届中学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外,其余各届均按“四个面向”z“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勾分配,1968~1978年,全区共安置中学毕业生29.1万人,其中安排本市12.7万人,外地工矿企业0.5万人,各类培训2.6万人,上山下乡13.3万人。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锻炼,同时也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从1971年起对因病不能在农村劳动和生活的,批准“病退”回沪。1973年起,对已下乡的独生子女作“特困”调回。1971~1977年,共安置“病退”、“特困”知识青年1万余人。1978年下半年,全区下乡知识青年4万余人陆续返城,要求回沪安置。为维护社会安定,1979年,区政府根据***关于“统筹解决好知识青年问题”等有关文件精神,对“文化***”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病退”、“商调”和“顶替”等办法回城安置,当年就安置回沪知识青年7万人。对“文化***”前支疆青年,1981年根据市政府与新疆自治区政府共同商定的《关于解决新疆垦区农场上海支边青年的具体规定》,依靠各街道办事处和里弄干部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大多数支疆青年稳定在新疆的前提下,对少数确有实际困难的,经过批准按政策回城安置或去市属海丰农场。对已上调在当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至今未婚或婚配对象在沪工作的,通过“商调”办法回沪安置。至1990年,全区下乡知识青年回沪得到统筹安置的共10万余人。1979年开始,劳动就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初次实行社会招工。当年,全区有1.5万人参加招工考试,招工单位考核录取9594人。1981年试行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拓宽了就业门路。1986年全面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根据“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停止一切内部招收和退休顶替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1979~1990年全区社会招工6.8万余人。二、市场供应解放前,区境商业基础薄弱,网点主要分布在平凉路八填头、定海路、长阳路辽阳路、高郎桥、杨树浦路松潘路一带,多数为小型分散的夫妻店,供应居民日用生活品。1950年7月,区政府根据“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支持粮食部门开设国营粮店,委托私营米店代销,在部分工厂组织工人消费合作社,以低于市场零售价格供应职工日用生活品。1952年7月,区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区委书记、区长分别兼任委员会正副主任(1957年11月撤销),对私营工商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情况进行政策性调查研究,沟通工商、财政和金融情况,并组织协调。1953年结合“两万户”工人新村建造,配置以“开门七件事”为主体的商业网点30多家(1958年改建为鞍山、控江、长白3家大型综合商店)。1954年,区政府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食油、棉布计划供应工作的领导,支持市有关公司成立区的组织,批准区内351家私营粮店、油酱店、棉布店全部成为国家计划供应商品的经销、代销店。1956年4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区人委建立商业科(1958年11月改为商业局),各主要行业成立区公司,商业计划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为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1957年市政府投资60万元,在平凉路沪东工人文化宫对面建造1座商业楼,1959年开设有5400平方米的杨浦百货商店(现上海市第三百货商店)、杨浦酒家、大庆食品店等7家国营商店,成为区内解放后第一个新建街市。同时,对合营合作商店实行调网措施,合理安排市场供应,方便居民就近购买,并教育商业职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同年10月,控江综合商店和大有丰烟杂商店以优质服务被评为全国财贸系统先进单位,并派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1959~1960年,农业连遭自然灾害,区委、区政府为战胜困难,发动商业职工平方百计组织货源,抓蔬菜和豆制品供应,开放集市贸易,保证居民基本生活。同时根据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积极开发副食品生产基地。1959年投资50万元建立青浦饲养场。1960年由区长担任总指挥,组织1支以工人为主体、社会各行各业轮流参加的万人围垦队伍,在崇明岛北部围滩造田,至1961年6月,围地11000亩,建立畜牧场。1961~1963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市场供应状况逐步好转。1963年10月,区商业人事、财务、物资管理权划归市专业公司后,区政府撤销商业局,成立区财政贸易办公室,发挥规划指导,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协调服务作用。“文化***”期间,全区公私合营商店全部转为国营企业,集市关闭,凭券供应商品增多,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政府把安排好市场,关心人民生活,作为稳定经济、稳定社会、安定人心的一件大事。结合新区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利用公建配套房屋配足商业网点,方便居民购买。财贸系统1984~1986年新建扩建商业网点600多家,1987~1989年又新增网点166家,增加商业用房4万多平方米,重点解决延吉等新村地区的网点配套。积极扶持“黑”(民用煤制品)、“白”(粮食)、“绿”幅消品)行业,保证全区100余万居民主副食品、燃料正常供应。1988年区政府在对副食品行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让利返税200多万元,鼓励菜场制订管理责任制,扩大采购渠道,是年虏晒旱母笔称氛嫉蹦晗圩芰康?0%左右。1989年8月,为贯彻朱铝基市长关于抓好“菜篮子”的指示,区政府又拨款480万元,用于改善菜场经营条件,建立切面工场、煤饼工场以及浴室的更新改造。在保证市场大众化商品供应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在控江路等主要路段,先后开设天府楼酒家、环球食品自选商场、松年参店、松鹤中老年服装店等63家专业特色商店,满足不同层次居民消费需要。三、社区服务社区服务起源于1958年街道里弄创办的一大批生活服务集体事业,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区政府为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的后顾之忧,从1986年开始,坚持以“双福”(福利生产、福利事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区、街道、里弄三个层次,从幼到老,全面关心的一条龙社会福利保障服务网络。区政府依靠市属大厂和区属单位赞助,一座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的社会福利院于1986年动工兴建。由街道(镇)举办的11个敬老院、1个居委会敬老所、7所伤残儿童日托站和里弄建的871个孤老包护组,服务活动相继开展。辽源、龙江、昆明等街道成立了社会福利保障委员会、福利基金会和社区服务中心。1987年,中央在武汉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议后,区政府选择五角场镇镇东居委会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试点,创建了400多人参加的老年服务队、家务劳动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残疾人服务队、青少年服务队等12支服务队,创办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社区服务队的建立,方便了居民生活,优化了社会环境,改善了人际关系,也促进了地区工作。同年10月,区政府在镇东居委会召开发展社区服务现场会议,总结推广镇东经验。1988年7月,区政府组织17个街道(镇)的领导,赴武汉考察学习。同时组织***个文明居委会主任去镇东居委会参观取经。全区形成了一个“远学武汉,近学镇东”,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的热潮,形成了在同一社区内,既有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经济,又有社区福利保障、社区集市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体系。1989年,区政府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先后总结50个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提出了“以区为指导,以街道为中心,以居委会为基础,重点抓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的方针。为实现社区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区政府决定建立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协调组织,区成立以分管区长为主任,有关部门参加的社区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镇)成立以办事处主任(镇长)为主任,有公安派出所、房产管理所、粮食管理所、环境卫生所、工商管理所、菜场、医院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参加的街道(镇)社区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居委会成立以居委会主任为组长,有民警、房管员参加的社区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这些组织到1992年全部组成)。许多成员单位参加协调组织后,变被动为主动,变份外事为份内事,出人、出力、出钱支持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的有专职服务人员4889人,兼职服务人员4748人,志愿者服务人员14483人。1986年以来,投入社区服务的经费共72.4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4.62万元,至1990年,全区17个街道(镇)中有15个街道(镇)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络化。429个居委会普遍开展了社区服务,拥有老年人服务、幼少儿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婚丧服务、残疾人服务、拥军优属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等8大系列。由单一的为民政对象服务,发展到为全体居民群众服务的112个项目,体现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相帮助”的作用。第三节 城市建设一、住宅建设解放初,区境劳动人民住房简陋,大部分是旧式里弄,还有相当数量的棚户简屋和“滚地龙”,居住环境恶劣。解放后,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缓解住房困难,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在区境(原江湾区和北郊区)控江路以北,统一规划设计建造“两万户”型工人住宅,共530幢1000个单元,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翌年建成控江、长白、凤城、鞍山4个新村。1958~1959年,区人委组织上棉十二厂、上棉十七厂、梅林罐头食品厂等单位,联合征地并贷款给职工,利用翁家宅等自然村基地和农田2.92万平方米,自建公助建造二三层楼住宅358幢,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安排居民792户2922人。1974年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对长阳路明园村棚户危房进行成片改造,区成立改建工作组,负责前期工程,动迁居民1096户,拆除旧房910幢(间),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由区房地局设计、区房屋修建公司和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施工,至1979年全部竣工,建成五六层混合结构楼房23幢,47个单元,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方针,1984年4月建立区住宅建设办公室,作为区政府直属工作部门,加强住宅建设工作的领导。先后制订《杨浦区“六五”“七五”期间住宅改建规划》、《杨浦区1985~1990年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点》,把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紧密结合,改变过去单一由国家统建统分模式,采取国家统建、系统自建、联建公助、开发商品房等多种途径,加快住宅建设步伐。1981~1990年10年间,全区住宅开工总面积743万平方米,竣工583万平方米,其中旧区改造建房458万平方米,占竣工总面积的78%。后横济、胡家宅、引翔港、集成坊等122个危旧房和严重积水的棚户简屋地区相继得到了改造,2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居。凌家木桥是区内最大的棚户简屋区之一,1984年3月区政府以联建公动形式进行重点改造,采用居民集资、单位帮助、优惠出售、产权属私的办法,由住宅建设办公室组织上海航道局等34个单位参建,投资3400万元,动迁居民1304户和9个单位,拆除旧房42985平方米,1985年9月开工,1987年底竣工,建成六七层职工住宅43幢139个单元,总建筑面积达148341平方米,是全市最大的联建公助基地之一。二、市政建设解放41年来,区境生产发展迅速,人口大量增加,道路交通日趋繁忙。市、区政府采取新建、延长、拓宽和提高路面结构等多种措施,形成全区性交通网络,使道路等级逐步提高。1952~1990年为新住宅区配套、治理臭水供、建造轮渡站而新辟的道路有50条;为疏解交通,将道路延伸至新建住宅区的有26条;因主要交通干道车运量大幅度增加,原有路面跟不上客货运输需要而拓宽的道路有39条。全区现有道路209条,全长205 8公里。1959年为缓解区内一些大厂货运矛盾,区委决定由区长负责,组织妇女筑路队伍,奋战40天,在华东建筑机械厂、上海冶炼厂和上海机床厂的支持下,填平兰州路到引翔港的周塘洪;如期完成长阳路拓宽任务,保证货运车辆畅通,增添了大块绿地。解放前区境排水管道稀少,大都靠河道泄水,每当台风暴雨季节,江潮倒灌,积水严重。解放初,1949年7月24日,台风暴雨突然袭击上海市,区境不少低洼地区积水1米,毁房1017间,死8人,伤9人,5300余人受灾。区接管委员会立即会同军警及有关单位紧急抢险救灾,成立救济委员会,及时收容和救济灾民,帮助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为防汛排涝,增强抗灾射力,保。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年在新建长白、控江、鞍山等新村时,配套敷设下水道。1959年6月区政府成立防汛指挥部,区长任总指挥,城建、公安、武装部等部门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对沿江1.2万米土提进行加固,兰州路小木桥以北地区新建110米混凝土挡水墙,发动沿江企业修筑防汛堤坝。同年开始改自流排水为泵站排水,设立飞虹、定海港和周塘换三座泵站。1962年增建长阳路、惠民路、龙江路、杭州路4座泵站。控江地区是区境低洼地区之一,每逢雨季,常成泽国,1985年8月1日,区领导陪同市委、市府领导芮杏文、江泽民、吴邦国、黄菊、孙贵湾等到现场视察水情,慰问灾民,并召开紧急会议,要求迅速排除积水,并决定投资1000万元建设大型排水工程,埋管7.7公里,新建控江泵站,翌年汛前竣工,根治了控江及毗邻地区的大面积水患。整治复兴岛严重积水,列入市府1987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区政府积极组织实施,重理地下管道2.4公里,连管1.1公里,新建泵站一座。1959~1987年止,全区共建造泵站21座,1987~1990年沿江单位和城建部门改建加高防汛墙22517米,提高了全区排水抗洪能力。三、市容环境建设杨浦、榆林均是老工业区,全区有工厂1000多家,炉、窑、灶6500余台(眼),昼夜黑烟翻滚,危害居民健康,群众要求绿化,改善居住条件呼声强烈。解放后,历届区人民政府根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先普及后提高的办法,积极发展园林绿化建设。1950~1981年,区政府发动各单位和居民群众植树种花,种植行道树3.34万株,辟建街道绿地和单位专用绿地195.7公顷,居住区绿化25.06公顷,新建杨浦、惠民等公园6座,占地38.9公顷。其中1958~1963年,在控江路、长阳路等干道开辟三八广场、跃进广场等开放和封闭式街道绿地15处,2.36公顷。80年代,通过综合治理,调整规划等措施,把零星绿地连片成带,将有条件的封闭绿地改建为开放式绿地。1984年,区政府执行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加快绿化,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议案,把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绿化事业,作为改造和振兴杨浦的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区情实际提出点(公园绿地)、线(道路绿地)、面(居住区及单位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绿化网络,全区绿化有较大发展。1985年7月~1986年5月辟建翔殷路绿化带,全长2000多米,面积3.7公顷。花带中配置亭、廊、花架、假山等15处。至1990年底,全区绿地总面积已达6***.***公顷,人均绿地6.13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125.4公顷,绿化覆盖率18.88%。1986年杨浦区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杨浦区逐步建成市容整齐,道路清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1982年10月,区政府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创建平凉路卫生一条街,对平凉路进行整治。1984年6月开展创建文明街活动,以市容卫生绿化、市政建设、交通秩序、监督管理“四好”为标准,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理整顿,同年10月市有关部门批准平凉路、控江路为上海市市容交通、卫生文明街。1986年4月,市政府颁布市容环境“两禁”和“门前三包”通告,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带领部、委、局机关干部201人,分头到街道对“两察三包”签约和市容薄弱环节开展调查研究,年底前全区4863家沿街单位中有4813家签订了“两禁三包”责任书,增强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意识。12月,长阳、四平等4条道路被命名为市级文明街。1987年4月,针对新划入的五角场地区市政设施上存在的“脏、乱、差”状况,区政府发出创建五角场地区(四平路、邯郸路全段、黄兴路北段、翔殷路环岛到二军大)文明街的通知,并列入当年十件实事之一。以城建部门为主成立创建工作组,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该地区空间大的优势,确定以绿为主的治理方针。在沿路工厂、商店、大专院校和部队的支持下,投资208万元(其中共建单位集资110万元),于11月底建成。共修筑路面2875平方米,铺设下水道120米,动迁私房16户,新辟绿地39.3亩,种植名贵乔灌木75000株,铺草坪7000平方米,地皮植物40000公斤。1984~1990年全区建成市级文明街14条,全长36公里,并先后建成110个优美新村和洁美里弄。自1982年开展建设基本无黑烟区工作以后,监督和帮助各工厂先后完成6505台(眼)炉、窑、灶改造和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项目,以及杨树浦发电厂建成热网管道,压缩燃煤型工厂等措施,治理合格率达96.08%;降尘量由1979年79.30吨/月·平方公里,至1990年下降为27.28吨/月·平方公里,基本实现无黑烟区的目标。第四节 发展经济一、发展区属工业区属工业兴起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当时因解放妇女劳动力,区人民委员会发动街道、里弄因陋就简办起了一批生产组。60年代初,在“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依靠国营大厂支持,又发展了一批街道工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1963年,区人委成立区手工业局,管理街道工业。当时有街道工厂66家,职工43***人,年产值720万元。同时,区建筑材料公司也相继兴办建材一厂、建材二厂(后合并为杨浦区建筑材料厂)、杨浦合作煤渣砖厂和综合利用加工厂。“文化***”初期,区属工业也受到冲击,部分工厂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69~1972年,为进一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区手工业局44家工厂新建扩建厂房面积49387平方米,并对几十个因加工任务减少,原材料供应不足,厂房危险,以及与周围居民矛盾突出的生产组和小厂实行撤并。1976年全面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工业总产值达到1265毛5万元,完成利润2413万元,技术革新250项,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后,区手工业局已拥有:机电、仪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4 14:14:04重新编辑
龙华民治东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宝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街道华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上早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康路口民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清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龙股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赖屋山村三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街道建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桃苑新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龙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赤岭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村水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大浪同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钓鱼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民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2019年9月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制工作人员面试公告
  2. 车陂街召开四月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3.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笑娟调研龙口西小学(穗园校区)
  4. 西村街开展建设美丽增埗河争当治水先锋人河长制主题宣传活动(图)
  5. 黄村监管所党支部召开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会议
  6. 无毒青春全民禁毒——冼村街开展来穗人员融合行动系列活动之禁毒宣传活动
  7. 区两建办荔湾区搭建五个一平台提升两建五大效能
  8. 白鹤洞街慰问送温暖服务送到家开展2019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图)
  9. 白鹤洞街简讯(20160406)
  10. 团区委传达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11. 白鹤洞街鹤建里社区开展迎国庆守初心主题系列活动(组图)
  12. 区委副书记调研冲口街平安创建工作(图)
  13. 沙东街组织妇女代表开展三八节庆祝活动
  14. 石牌街石东社区开展义卖捐赠帮扶家庭慈善活动
  15. 猎德街召开垃圾分类法规意见征询座谈会
  16. 昌华街计生协开展幸福工程安康母亲慰问(组图)
  17. 天园街机关党支部召开学习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
  18. 区卫生局领导慰问荔湾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图)
  19. 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开展国庆节前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20. 智慧广州示范区(天河智慧城)示范工程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21. 海龙街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召开述职报告会(组图)
  22. 羊城晚报荔湾区大手笔花989万元改造20座公厕
  23. 沙河街召开防御艾妮云台风紧急工作会议
  24. 口腔骨科三所医学科学中心落户天河
  25. 区国土规划局组织召开2017年度全天候遥感土地卫片整治工作会议
  26. 元岗街开展来穗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
  27. 副区长到荔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图)
  28. 西村街召开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图)
  29. 龙洞★文明龙洞街育龙社区大搞卫生迎亚运
  30. 长兴街开展环保行动月宣传咨询活动
  31. 华林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开展警示教育(组图)
  32. 茶滘街召开2020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及部署会(图)
  33. 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天园街幸福社区建设工作
  34. 区教育局举行部分中学副校长竞争上岗面试(组图)
  35. 区委常委张文胜到凤凰街调研指导推进巡察整改工作
  36. 逢源街耀华社区召开2014年上半年居民代表大会(图)
  37. 区督导组到兴华街督导考评2011年出租屋管理工作图
  38. 五山街执法队依法拆除新增违法建设
  39. 车陂街西湖社区矫正人员主动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
  40. 长兴街中心组学习注重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陶冶党员干部情操图
  41. 荔湾城管执法分局开展巩卫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月活动
  42. 关于天河区辖内批发市场复市的告知书
  43. 抓住机遇共同推进财税收入组织工作——天河区召开财税工作联席会议
  44. 文化站组织参加天河区首届健身排舞展示大赛两支队伍均获三等奖
  45. 五山街出租屋管理员全力以赴抓好创文工作
  46. 区安委会第三考评组开展2017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工作
  47. 区民政局区政协委员到金花蟠虬逢源耀华社区进行考察调研(图)
  48. 中南街开展火灾隐患整治电影进社区活动(组图)
  49. 天河区教育局关于天河区有照有证校外培训机构的公告
  50. 天河南街南一路社区慰问计生困难育龄妇女
  51. 南源街区政协副主席方施明到街道指导依法治街工作(组图)
  52. 信息时报荔湾已离岗赤脚医生有望领补助
  53. 区人社局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廉政教育党员活动(组图)
  54. 区审计局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图)
  55. 五山街白石岗社区小小亲子游戏运动会
  56. 新疆五家渠市政协与我区政协联合举办投资环境推介座谈会
  57. 村西为民忙游园明月浩荡迎中秋——黄村西社区开展中秋游园活动
  58. 棠下街专业消毒队到荷光东社区喷药消杀蚊虫
  59. 元岗街开展整治废品收购站专项行动
  60. 江绍强副区长视察天河客运站春运情况图
  61. 信息时报老西关蜕变交织时尚与情怀(组图)
  62. 广州日报荔湾力争2020年GDP达1500亿
  63. 区安全监管局举办第二期安全生产巡查人员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
  64. 天河区猎德街人大代表接访公告(5月份)
  65. 石牌街瑞华社区召开年终考核会议暨党支部创先争优群众评议会图
  66. 前进街召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
  67. 关于委托专业机构申报沙面西堤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询比中选单位公示
  68. 沙面街区政协主席吴辉文到沙面街开展周末卫生日督导工作(组图)
  69. 龙洞★文明幸福生活其乐融融——龙洞街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举办庆游园活动
  7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11:43:21
  71. 中南街开展2021年上半年两代表一委员疫情防控专题调研活动(组图)
  72. 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倪全宏一行调研新三板华南基地(组图)
  73. 西村街开展2018年打击两非行为专项行动(图)
  74. 政府报告实实在在发展规划令人鼓舞
  75. 天河南街召开城管工作座谈会
  76. 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行政许可听证公告(2020)天文许听公字第(3)号
  77. 海龙街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到海龙街调研(图)
  78. 区供销联社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79. 我区召开2011年全区统战(对台)工作会议
  80. 关于征集2019年第二批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试点的通知
  81.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区疾控中心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七个一主题活动
  82. 谢伟一行调研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83. 天河区新塘街防毒反毒人人有责禁毒知识讲座
  84. 区公安分局中南街主要领导到荔湾区公安分局走访座谈(图)
  85. 石牌街召开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主持人培训大会图
  86. 棠下街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潘晓铃小朋友获7万元资助
  87. 岭南街成立中共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党支部(图)
  88. 华林街街道领导赴连州星子镇周联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调研
  89. 金花街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胜利70周年活动(图)
  90. 桥中街参观学习出租屋管理经验(图)
  91.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花地街道城管执法队坚决打赢百日攻坚战净化明心路市容景观(图)
  92. 中南街海南联社监察站新一届监事会召开2021年第一次联席会议
  93. 区委党校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图)
  94. 区卫生局区妇幼保健院携手东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妇幼保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图)
  95. 陈副区长走访两家区内重点企业
  96.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到荔湾区调研社区精神病人康复管理工作(图)
  97. 林和街组织开展端午节前出租屋清查整治行动
  98. 黄村街荔苑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三月踏青
  99. 员村街程界东社区成功调处劳资纠纷
  100. 荔湾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十五届人大第六十四次会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