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16日发表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

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现将《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8日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20年)

 

  佛山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示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佛山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佛山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孕育着重大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系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支撑和引领佛山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是佛山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根本出路。

  为有序推进佛山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等文件,编制《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佛山毗邻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地缘优势明显。随着“广佛同城化”进程的加快,为实现广佛的紧密联系、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港澳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以香港、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粤深港“创新轴”进一步由东向西延伸和辐射,佛山具备了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世界科技和经济互动合作与发展的客观条件。

  经济实力较强。佛山经济规模居全省第三,工业规模全省第二,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名城和产业强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0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91,500元,年均增长10.4%;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8:63.6:3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45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788元,分别增长12.7%和13%。良好的经济实力,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佛山是“创新型国家十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十一五”期间,全市专利授权量由8,704件增至16,946件,增长94.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由132件增至681件,增长了4.2倍,增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82%。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9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的14%。

  创新环境日趋完善。先后出台了《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印发佛山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印发佛山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佛山市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支撑和引领能力不强是制约佛山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依靠区域优势、政策环境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获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环境、资源、人口等发展要素的多重制约,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匮乏,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缺乏,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不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尚未扎根,严重挤压了佛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成为佛山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的重大瓶颈。

  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自主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关键作用。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也分别确定了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的建设目标。国家和广东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等,为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效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

  (三)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系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佛山意义重大。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佛山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只有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环节跨越,抢占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佛山城市升级的必然要求。城市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只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和综合集成,才能有效带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的创新,推动城镇化向城市化转变,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佛山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要求。再创佛山发展的新辉煌,必须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产业升级,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资源,支撑城市升级;只有城市升级,才能更好地承载高端创新资源,带动产业升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产业和城市升级,是增创佛山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全面统筹、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原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佛同城的地缘优势,全面构建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一流的创新人才体系,一流的环境支撑体系,着力实施十大创新工程,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实现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双转型、双升级”,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创新基础扎实、创新体系合理、创新机制灵活、创新绩效突出、创新环境优越、具有鲜明岭南特色和强大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战略定位

  国际高端制造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引领佛山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打造若干最具创新活力、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全面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高效集聚和配置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打造国家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全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实验区。先行先试,全面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创新链条、产业链条的紧密结合,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水平,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构建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越、内生增长、绿色和谐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

  (三)发展目标

  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社会文化、人文环境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队伍激情灵动、创新政策集成配套、创新体系完备合理、创新效率全国领先、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建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和强大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研发人员达到8万人,万人口研发人员密度达到80人;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00个;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达到6,000件,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

  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

  统筹创新要素的布局与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符合佛山禀赋需求,具有创新性、开放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佛山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引领支撑佛山实现科学发展。

  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针对佛山制造业基数巨大、创新资源不足的条件,立足佛山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需求,加强并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原始和基础创新在外、集成创新及应用创新在内的“内外兼修”发展模式。主动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科学规划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突破创新资源制约瓶颈,促进形成集资源聚集、知识承接与扩散、集成创新、产业培育、服务经济、支撑城市升级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佛山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迁徙”的最佳落脚点和目的地,跻身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依托创新平台配置创新要素,提升区域持续创新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统筹推进国家、省、市、区级创新机构的科学布局,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聚集和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作用,力争形成一批创新领军人才,打造一批高端创新团队,形成关键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力量,提升佛山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资源进一步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应用受益的主体,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共建专业研究院,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研发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科学布局和构建全市科技型企业梯队。

  探索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能。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机构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区域创新效能。推广和完善联盟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增强创新效果。利用广佛同城优势,推动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二)构建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市场化、工业化和制造业优势,丰富、提升“院市”、“校市”产学研合作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的功能和水平,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战略谋划和科学布局,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核心企业构建产业创新链,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链条。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大力发展数控装备,促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高端化。

  发展高端服务业。面向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空间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外包、动漫游戏等新兴服务业。加强与香港、台湾、广州、深圳等地高端服务企业合作,规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三)构建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设,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提供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的支撑性服务,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培育一批优质的融资担保机构,设立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和政策性融资性担保公司(科技再担保公司),鼓励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加大对科技项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贷款。将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纳入我市拟上市企业梯队重点培育,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支持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一批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或生产力促进中心。吸引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大中型企业到佛山建立技术扩散、成果转化、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兴办企业孵化器或生产力促进中心。选择有区域优势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机构等,在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导政策调研、软科学研究等事业单位转变运行机制,在服务政府决策的同时,面向社会提供科技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

  (四)构建一流的创新人才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系。实施创新型佛山人才计划,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大力推动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有全球知名度的平台品牌,吸引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等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支持社会力量兴资办学,扩大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模,创新培训模式,探索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加强与市外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以户籍、编制、分配、激励、流动等方面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加强各级人才政策的协同配套和贯彻落实。全力打造“无门槛”的引才政策品牌,推动建立从审批制向准入制转变的“绿色通道”流动品牌,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环境,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优势。

  (五)构建一流的环境支撑体系

  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行政文化创新为抓手,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成效,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

  让创新发展成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建立自主创新协调领导机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行政决策功能,转变行政管理观念,破除行政管理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促进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统一。加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引导国内外高级生产要素向佛山集聚,形成自主创新合力。坚持“五区一城”创新发展一盘棋,将各区自主创新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纳入全市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特色,避免重复建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强化国家、省、市联动机制,加强与中央、省级各部门的沟通互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创新项目落户佛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加强科技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强化各区科技管理部门职能,从编制、预算等方面倾斜支持各镇街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将科技咨询纳入全市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完善科技创新评价评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促进科技创新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四、重大工程

  (一)企业创新主体提升工程

  提高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或工程实验室,实现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全覆盖,使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决策与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和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走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合作体制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运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行动。运用政策引领、财政扶持、资源调控等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建立政务服务、技术支持、投融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加快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传统制造业创新升级工程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延伸,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支持企业增加产品应用设计投入,采取数字设计技术,应用新型功能材料,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支持企业参与开发多功能集成产品,并应用智能化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人机交换技术等,推动产品的优化升级。

  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支持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挖潜改造、工艺创新,提高企业整体技术能力。支持发展高速加工、精密加工、复合加工、智能化加工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环保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手段,治理高耗能、高污染,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升级。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经营管理,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子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质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企业管理流程优化和再造。

  (三)新兴产业培育提升工程

  围绕光电产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技术攻关力度。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骨干企业培育成长。培育一批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做强一批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研究制定财政、金融、人才培养与引进、土地使用等政策并向骨干企业倾斜,积极辅导骨干企业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空间集聚,通过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载体集聚,通过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集聚环境,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加速集中集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并努力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产业聚集提升工程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建设创新创业要素完备的科技产业载体,集聚创新资源,使之成为区域经济中培育创新发展的源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和创新基地。以“平台+孵化+产业”的互动运作模式,聚合政府与各种中介社会资源,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创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发挥示范“点”效应,带动科技、金融和产业“面”的融合发展,促进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利用旧厂房和旧物业改造,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使我市城市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城市发展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步推进。

  全面提升专业镇建设。充分发挥专业镇作为经济发展主要载体和平台作用,按照“市场引领、创新支撑、平台提升、品牌带动、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实施“一校一镇,一院一镇”行动计划,推动专业镇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全面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提升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

  (五)产业创新链条重点突破工程

  围绕产业创新链条引进一批产业链重大关联项目,重点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组建一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链向研发、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引导和布局。

抓好产业链重大关联项目的引进。引资的重点转移到建链和补链环节,实行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弥补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特别是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LED、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选择若干对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加强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和项目储备,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建设产业重大创新平台。继续深化与中科院、省内外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组建一批大型综合研究院,引进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在佛山设立分支机构。依托专业镇,加强行业性、区域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为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提供动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设重大研究开发平台,整合创新资源,针对产业发展加强前沿技术应用开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六)创新人才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专业技能人才为骨干、经营管理人才为纽带的创新人才体系,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进一批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重大项目”的方式引进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中科院育成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培训机构等载体,给予高层次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能人才。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统筹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动态对接机制。构建完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公办、民办和企业三种培训资源,建立起多层次、全方面的培训体系,开展贴近产业、贴近企业、贴近前沿的技能人才培训。

  打造一批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大在信息、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与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掌握世界一流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关心爱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建立市领导与企业家沟通联系平台,构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经验交流平台。

  (七)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工程

  高标准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鼓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与佛山高新区开展战略合作,推动PE/VC等机构与佛山中小创新企业的项目对接,把金融高新区建设成为辐射亚太地区、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技术优势突出、智力附加值高,与全球金融业同步发展的现代金融后援产业集群、创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区、资本市场交易平台和中国最佳私募创投及风险投资聚集区。同时,依托金融高新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金融创新平台及珠三角强大的产业基础优势,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成广东产业金融中心。

  积极创建广东省产业金融试验区。紧紧围绕加快产业金融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按照“一个核心区、若干辐射区”的思路,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成为“一个核心区”,充分发挥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的核心功能,建成“广东产业金融中心”,推进佛山金融城、佛山火炬园、中德工业服务区等若干辐射区建设,构建金融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服务功能强大的产业金融资源集聚区。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吸引和建立一批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信托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发行平台落户佛山,打造华南地区创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区域中心。大力发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培育一批优质的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加大对科技项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贷款力度。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搭建一批高水平的公共金融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风险交割、分期交易等创新交易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和保险业务,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八)科技服务网络培育工程

  以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为创新市场服务的市场化骨干科技服务组织,形成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手段现代化的科技服务网络。

  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加强机构建设,培育队伍,大力促进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打造区域技术展示转移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人才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基础性、多元化、综合性的科技服务。

  促进社会化研发服务机构发展。依托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工程中心,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电器、光电子、家电、机械装备等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社会化研发服务机构。加快发展设计服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培育知名品牌的工程设计机构,引导条件成熟、具备一定品牌和规模的机构向集团化发展。

  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技术评估、科技信息咨询、创业投资等现代科技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发应用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社区、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九)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落实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知识产权强省决定,出台专利资助办法,加大保护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升创新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作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水平。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的改革探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研讨交流活动,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业务水平。大力开展商会、知识产权联盟、产业集群、国内外会展等知识产权涉外应对工作,探索建立快速响应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提供指导服务,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增强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能力。支持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发明专利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把知识产权转化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与国内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方面进行辅导和培育,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发展长效机制。强化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服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审查和评议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度公共服务产品。

  (十)科技惠民工程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升级为主线,坚持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示范工程相结合,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幅提高科技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

  加快人口健康科技发展。强化地方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突破一批早诊早治技术、规范化诊疗方案和个性化诊疗技术,加强综合防控方案的应用推广,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诊疗技术以及医疗器械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全民健康保障能力。

  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完善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公共安全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带动公共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一批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的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以环境监测与预测、污染控制、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为优先发展方向,突破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协同、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全面统筹和协调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各区整合大部制改革下的相关科技力量,配强配齐科技部门,突出科技的主角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

  (二)资金支持

  按照政府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未来5年市、区财政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企业研发机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等工作。完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事业、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

  (三)政策保障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法规,对佛山以及各区扶持科技与创新的政策进行梳理,并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突出重点,强化落实,避免流于形式。加大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企业享受政策提供业务咨询和辅导。各区政府和市有关职能部门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分别牵头制定专项配套政策。

  (四)评估考核

  建立健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考核制度,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考核纳入佛山市各区年度经济社会工作任务考核,并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市科技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向领导小组报告结果。

  (五)营造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推进《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各项政策的实施,扩大政策落实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创新政策的推进机制和监测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以全市“科技进步活动月”和“专利周”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工作,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弘扬“和谐、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全民关心创新、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实现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际氛围以及“简化手续、强化质量、诚信有序”的服务环境,让文化的力量注入全社会创造力和凝聚力,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精神动力,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2 09:31:50重新编辑
龙华油松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上横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鹊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下横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英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水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河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村华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村科惠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水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华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治村宝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针民治东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横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白石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水斗河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水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英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龙华村石观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罗明远主持召开县人民政府第十七届第129次常务会议
  2. 政协营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3. 罗明远督导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4. 黄金盛深化川渝合作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5. 星级门店受表彰同心协力建四城
  6. 惠民演出庆五一载歌载舞谢党恩
  7. 乱扔垃圾损市容美丽家园需共建
  8. 黄金盛明确责任抓住关键确保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
  9. 谭永波打铁46载仍在坚守
  10. 黄金盛罗明远等县领导巡考2018年普通高考
  11. 中共蓬安县第十二届纪委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12. 王涛到双流镇沿山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13. 城东路小学学生手制贺卡献给老师妈妈
  14. 营山县档案馆关于2021年营山县档案馆搬迁项目竞争性磋商更正公告
  15. 营山县民政局关于营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等6家社会组织标识为志愿服务组织的通告2021年第1号
  16. 我县扎实推进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建设
  17. 政协营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18. 营山发展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公开竞租拍卖公告
  19. 县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庭审进万家活动
  20. 黄金盛督导渌井济川两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问题整改情况
  21.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风清气正蒲国主持召开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
  22. 何鹏深入工业集中区开展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环境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专题调研活动
  23. 我县开展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
  24. 申请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公示
  25. 营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军之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在绥安街道北观社区会议室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补
  26. 南充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部分已发布公告有关内容的通知
  27. 柴火灶改燃气灶助力改善营山大气环境
  28. 关于公布营山县2018年下半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及考察事宜的公告
  29. 县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被任命人员进行2019年度述职测评
  30. 我县文艺宣传协会演出团队走进明德乡干洞村
  31. 我县召开营山县村(社区)纪检员专题培训会
  32. 直升机施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33. 黄金盛督导东升镇脱贫攻坚工作
  34. 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明远参加营山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动员大会
  35.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
  36. 借力展销活动公益协会举行义卖捐赠留守儿童
  37. 政协委员视察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
  38. 熊建春调研我县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39. 城西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40. 营山县2022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拟入库项目的公示
  41. 营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营山县西桥镇明铨辉果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培训果树栽培工的培训
  42. 营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暂定名)分配结果的公告
  43. 营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第一季度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情况公示
  44.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鞠波到营山调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45. 我为群众办实事情暖特困老人心
  46.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县农业农村局医疗保障局工作评议结果为满意
  47. 罗明远督导调研项目建设
  48. 营山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
  49. 我县志愿者举行国际志愿者日无偿献血活动
  50. 吴群刚在营山调研时要求奋力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县开创脱贫攻坚营山模式
  51. 我县及时传达贯彻中省市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52. 黄金盛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第一次调度会
  53. 提升路政执法强化治超保畅
  54. 我县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财金互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信贷担保合作协议
  55. 罗明远到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现场办公
  56. 罗明远等领导调研嘉引工程建设情况
  57. 唐方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58. 黄金盛主持召开县委第十三届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
  59. 文化惠民乡村行翻身百姓笑开颜
  60. 营达高速新店枢纽建设加快推进
  61. 罗明远深入四川天府臻信粮油贸储物流园进行现场办公
  62. 我县安排部署脱贫攻坚调度暨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工作
  63. 南充市国税系统税务文化建设暨廉政文化示范单位建设现场会在营山召开
  64. 黄金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
  65. 营山县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暨脱贫攻坚专题督导工作汇报会
  66. 杨荣甫调研我县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67.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68. 我县20个家庭荣获蓬安县最美家庭称号
  69. 张光全督查党代会会前准备工作
  7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05:25:44
  7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52:20
  72. 疫情速报南充无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15例
  73. 营山县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公示
  74. 踏上新征程展望新未来——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75. 我县多措并举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76. 市政协副主席黄雪梅到我县调研思凤溪河(营山段)河长制工作
  77. 罗明远调研顺蓬营一级公路营山段建设情况
  78. 全力攻坚战疫情战一线
  79. 我县设置5处熏制点规范腌腊制品熏制行为
  80. 营山县举行路政杯广安——营山中国象棋少儿对抗赛
  81. 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推进会召开
  82. 我县开展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动员培训
  83. 营山县2019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名单
  84. 央视聚焦我县教育扶贫工作
  85. 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
  86. 全市关工委立德树人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罗明远出席会议并致辞
  87. 思想武装头脑学习激发活力
  88.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南充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第三十五次工作会议暨五一期间安全稳定工作
  89. 河长管河水清岸绿景致美
  90. 建好农民工服务平台让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91. 营山县安排部署2017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
  92. 县纪委派驻纪检组筹备组长任职见面会召开
  93. 一环路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施工路段禁止乱行
  94. 杨荣甫到玲珑片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95. 黄金盛在县城饮用水源工程输水管道开工建设仪式上强调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全力打造百年工程
  96. 黄金盛深入消水双流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97. 查漏补缺消除隐患严防燃气安全事故发生
  98. 县政协党组(扩大)会议暨第34次主席会议召开
  99. 我县积极收听收看市第六次党代会电视直播盛况
  100. 营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南充启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在悦中乡三合村培训(家禽饲养工)培训补贴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