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气象业务发展规划(20142016年)的通知珠府办〔2014〕43号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17日发表  

 

珠府办〔201443

横琴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珠海市气象业务发展规划(2014-2016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气象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2月25

  珠海市气象业务发展规划(2014-2016年)

  1 形势分析

  十一五以来,珠海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成了功能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气象业务和服务体系,气象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当前,珠海正紧紧围绕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全力构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珠海气象事业发展处于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深化气象体制改革、实现《***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步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提升四个能力、实现四个一流的攻坚时期。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围绕提供一流服务的发展宗旨,我市的气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气象现代化考核形势严峻。按照广东省政府建设气象现代化试点省的要求,珠三角城市在2015年底要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即考核分数达到90分以上。在全省气象现代化20122013年初评中,我市以80分位列全省第三(深圳第一,东莞第二),2013年全省气象现代化考核结果,珠海被广州超越,以83分位列全省第四。位列第五的中山(82.1)和第六的佛山(79.9分)与我市的分数也十分接近,稍有懈怠就会被赶超,我市气象现代化考核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在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中,气象预报水平造福社会能力两项内容是核心,所占比重也最大,均占20%。目前,我市的气象预报水平位于全省中游水平,与气象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该项指标得分79.5分,相比去年74.6分有所提升,但仍落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全省平均分从去年72.1分提高到今年79.8分),其中暴雨、强对流和晴雨的预报准确率均未达标。造福社会能力落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该项指标81.5分,位列珠三角九市第六位,与排名第一的中山相差近9分。

  1.2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建设及今后运营畅顺安全对气象服务提出挑战。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连接港珠澳三地,所处的伶仃洋海域,是全球气象灾害的多发、重发区域,多种灾害性天气都对大桥施工和运营畅顺安全造成威胁。港珠澳大桥三分之二的长度位于珠海辖区,安全管理责任重大。目前港珠澳大桥所经区域气象探测资料匮乏,海洋预报预警能力薄弱,且港珠澳三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意义、发出条件和时间,以及恶劣天气下桥梁的交通管制运作模式皆不尽相同。在灾害性天气下,如何保障大桥建设和运营安全,及时、准确地为大桥提供气象监测及预报预警服务迫在眉睫。

  1.3低空空域飞行对我市航空气象服务提出新需求。珠海作为第一批低空空域管理开放的试点地区,随着首条低空航线试飞成功,对优质、准确的低空航空飞行的气象信息服务需求也尤为迫切。低空飞行要求对3公里以下低空域的各种气象要素有更精细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尤其是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必须有准确的预报预警,亟需提高我市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4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对城市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作为我市发展的战略决策,所涉及的城市文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承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构筑等各个方面,都对天气、气候的监测、精细预警、防范应对,以及气候环境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强城市生态观测力度,为节能减排、新能源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5珠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生态示范市对海洋气象保障服务的新需求。珠海作为海洋大市,发展海洋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经济总量,建成环境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力推进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海域气象探测薄弱,只有几个零星的自动站,海上大风、大雾、风暴潮等海上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不足,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形势极不相称。

  1.6城市应急减灾对气象预报预警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城市不断的新建和扩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综合防灾能力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防御气象灾害作为城市防灾减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城市环境与气候发生很大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亟需全面提升气象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1.7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对气象科技支撑的新需求。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推动珠海低碳经济及示范区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均需要气象提供气候环境监测、气候资源(风能、太阳能、水资源等清洁能源)利用等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服务。

  1.8大产业、大交通发展对针对性气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横琴开发、珠海港建设、有轨电车等大型项目工程的上马,对气象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2 发展规划

  2.1 规划原则。

  坚持以需求为引领,以服务民生、造福社会为宗旨,以完成广东省政府气象现代化考核任务为抓手,大力加强和优化气象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港澳合作平台,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服务理念,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科技成果为保障城市安全、推动绿色经济、惠普广大民众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2 总体目标。

  2016年底,力争珠海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到2018年底,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接近港澳地区同期水平。依托珠江口海洋气象探测网、城市生态气候监测网等完善珠海综合气象探测体系;开发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珠海实时台风预报、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系统实质性提升预报预警能力;通过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低空空域飞行气象服务平台、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平台和城市气候服务平台构建新型气象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突发事件预警中心和珠澳气象研究中心,强化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促使我市气象监测布局更合理、气象信息管理和使用更高效、气象预警预报更精细准确、气象信息服务更及时便利,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支撑能力大幅提高提升。

  3 气象探测

  3.1 珠江口海域气象探测网。

  利用港澳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提升我市海洋气象探测能力,建成我市沿海、沿岸从东面的淇澳岛,至东南的东澳、外伶仃等,至南的横琴,一直延伸到西南面荷包岛的探测线。基于珠澳共建天气雷达的成功合作,201312月,市气象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正式签署《珠澳共建珠江口气象探测网合作方案》,将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我市辖区内的珠江口海域的东澳、外伶仃、庙湾、高栏、荷包岛等岛屿建设港珠澳海洋气象综合探测站。该方案已列入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2014年重点工作之中。初步估计,澳门在该项目中将投入气象探测设备约4000万澳门币。目前,已经启动东澳岛的建设,其余四个岛的立项工作也将在今年内完成。珠澳共建珠江口气象探测网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对发生在珠江口海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下一步依托珠江口探测网建立以外伶仃、东澳、淇澳、横琴、高栏、荷包岛为点的沿海、沿岸探测线,建成全天候、多层次,要素齐备的综合探测网,进一步完善我市气象基础探测条件,并以气象探测设施的共建,带动新设备、新技术的共研共享,人才队伍的锻炼培养等,满足港珠澳大桥通行运营安全以及珠江口海域航运、珠海发展海洋及沿岸经济带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

  3.2 城市生态气候监测网。

  建设以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为目标的国际宜居城市,是珠海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创新实践。珠海作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在气象宜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城市热岛、雨岛、灰霾等城市生态气候方面的问题开始凸显。近年来,市气象局在温室气体监测、空气质量预报等方面逐步开展工作,但城市生态观测站网不完善、城市小气候观测及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大气成分探测尚未建立、环境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亟需加强城市生态气候观测力度,强化气象数据服务能力,研究分析灾害性天气和城市热岛、灰霾等城市气候问题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原因,对于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强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为珠海市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建立城市生态探测站,开展大气成分探测。以横琴新区为试点,建立PM系列颗粒物探测、生物舒适度、太阳辐射等探测。初步建成全市一体化的城市生态气候监测站网,实现行政区和功能区全面覆盖,建立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及分析业务,开展对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宜居指数、城市雾霾天气等多项生态气候方面的特征和成因研究,业务化定期发布各类监测公报。

  二是建立农业气象探测。为做好三高一特中特色现代农业的服务,以斗门为重点部署建立2个农业气象探测站,其中1个作为综合探测站建设。

  三是建立气候资源探测站。收集本地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的观测数据,为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建立微气候探测站,加强微气候监测。一方面可以依托珠海气象现有观测站点,布设大气成分探测仪器,对灰霾天气、温室气体进行动态监测;另一方面可在高层建筑、信号塔(大于20米)安装温度、风等气象要素探测设备,研究城市建筑及下垫面变化对城市温度廓线、风廓线等微气候和局地大气环流的影响,并建立统计分析和评估模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构建城市建筑物的朝向、间距和布局,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构筑适应宜居城市的微气候系统。同时,在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应实施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项目工程建设对微气候和碳排放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气候承载力及影响评估体系。

  近年来,珠海市大气探测设备不断增多,但探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及人才配置未能同步发展,造成了探测数据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数据服务效率较低、数据深度分析挖掘不足等的问题。为加强探测数据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气象探测的作用,应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气象资料同化融合技术在大气综合探测业务中的研究应用,建设大气探测资源综合平台,提升大气探测资源管理能力、信息化支撑能力与安全运维能力,满足珠海市十二五气象事业对探测业务发展的要求,逐步实现智慧探测的战略目标。针对气象业务应用特点和面向服务的特性,将信息和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分离基础数据集与服务数据集,实现服务产品的模块化构造和应用。建立高效的检索和编码体系,在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提供统一的数据信息访问接口,向政府和社会分级分类开放气象数据和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3.3 航空气象监测网。

  珠海作为第一批低空空域管理开放的试点地区,正在紧抓机遇。目前,以珠海航空产业园为载体、以中航工业通飞为龙头的通用航空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航空制造和服务产业体系,已经成为珠海高端制造业海陆空齐头并进格局的重要一环。2014529日,我国首条低空航线珠海-阳江-罗定航线试飞成功,标志我国低空空域开放迈开关键性一步。优质、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是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首要的就是要建立适应需求的航空气象监测网。

  天气条件是制约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一般大飞机的正常飞行高度都在主云层以上的平流层中,大气系统较为稳定,只有起降时才对天气敏感。而通用飞机一般在3公里以下飞行,3公里以下的大气对流层是天气要素剧烈变化的区域,因此可以说通用飞机整个飞行期间都受天气影响。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灾害包括:大风、雷暴、强降雨、大雾、灰霾、低空风切变、下击暴流等。必须对3公里以下低空域的各种气象要素有更精细的观测和预报预警,尤其是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必须有准确的预报预警。因此,加强对通飞机场以及飞行范围内的气象探测十分必要。为建立我市航空气象监测网,计划依托位于航空产业园附近的珠海市大气探测外场试验基地和珠海市气象局天气雷达站,与航空产业园合作,引进低空域航空气象所需要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套、GPS/MET观测仪1套、能见度仪10套、云高仪1套等探测设备,开展低空域航空产业所需的气象探测,为航空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基础。

  3.4 港珠澳大桥气象监测网。

  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连接港珠澳三地,所处的伶仃洋海域,是全球气象灾害的多发、重发区域,台风、暴雨、雷暴、风暴潮、季候风、海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都对大桥施工和运营畅顺安全造成威胁。港珠澳大桥预计2016年正式建成通车,为满足大桥气象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服务的需求,亟需建立港珠澳大桥气象监测网,实现对大桥桥体及周围海域气象灾害全天候,立体监测。

  目前,我市建成的大部分探测站点和探测设备都布设在陆地上,海域内仅有几个零星的海岛站,且探测手段单一,远远不能实现对影响大桥的气象灾害的监测,而现有的港珠澳大桥气象探测设备的布设方案仅按照技术规范的最低要求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港珠澳大桥的特殊性,远不能满足大桥气象灾害的监测需要。港珠澳大桥所处海域气象条件的复杂性远大于陆地,多种气象灾害容易同时并发或交替出现,一年四季都有可能致灾,尤其暴雨、雷暴、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局地明显、生命史短的特点,监测预警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监测种类与监测站点密度加强港珠澳大桥的气象监测,以保障港珠澳大桥运行畅顺安全。

  为推进港珠澳大桥气象监测与预警服务,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于20134月共同成立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工作组结合港珠澳三方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桥梁交通管制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制定了《港珠澳大桥气象探测设备布设方案》。该方案拟在港珠澳大桥主桥上共增设7套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加上原有3套,使得主桥桥面自动气象站观测密度达到5公里以内;在每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之间增加1套风向风速计,共8套,将大桥沿线风力监测加密至3公里以内;在九州、江海、青州悬索塔各安装1套梯度风以及大气湍流观测系统,以加强垂直方向的气象探测;安装一套天气照相系统(共10部探头,分5个点位,每个点位南北方向各1部)监测天气现象变化;在拱北人工岛和西人工岛上增加垂直方向的风力探测设备及用于监测风暴潮的浪高潮位雷达。港珠澳大桥周边海域的气象监测将借助珠澳共建珠江口气象探测网实现。20144月,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港珠澳大桥气象探测设备布设方案,会议决定大桥人工岛新增设备方案由珠海市政府研究后上报三地委;主桥新增设备方案由港珠澳大桥跨界通行政策协调小组研究审议,并原则上同意将气象预警服务纳入大桥跨界通行政策研究。

  4 预报预警

  4.1 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系统。

  充分开发珠澳共建天气雷达数据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用3-4年时间逐步建成珠海市灾害天气和城市精细化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实现晴雨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8%,暴雨预报准确率提升至55%,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提升至1小时,台风路径、强度预报误差低于官方发布值。

  完善珠海短时临近预报集合系统。充分利用国内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的资料,融合已引进省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具有先进水平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自主开发包括双偏振天气雷达定量降雨估测子系统、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子系统和天气雷达数据同化分析子系统等多个基础性模块,有效改善1-6小时的短时定量降水预报水平,使得1小时短时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达到95%3小时定量降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

  4.2 实时台风预报系统。

  充分发挥市政府聘请的国际宜居城市建设顾问王玉清教授及其团队技术力量,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时台风预报系统(RTFS),在2015年建成珠海台风路径、强度、结构和降水实时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切实提高台风预报准确率,力争达到热带气旋的平均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路径预报误差分别为92129233公里;强度平均误差以2分钟平均近地面最大风速分别为6.9m/s9.8m/s9.8m/s。二是在将RTFS本地化和取得较好应用的基础上,在2016年进一步开发适用于暴雨的预报系统,改进暴雨预报水平,实现暴雨的落点、时段和雨强的客观实时预报,三是预计用3-4年左右建成一套空间分辨率可达到2公里左右的无缝隙灾害天气和城市精细化预报系统。

  4.3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系统。

  充分利用与澳门共建共享的双偏振S波段气象雷达,建立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业务系统,发展定量降水预报和强降水短临预警。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分辨率1km×1km。该系统小时降水估测误差约40%,过程降水量的估测误差小于20%;雨量计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时段越长,降水区域越大,降水估测的精度也越高。未来几年,依托卫星资料、雷达资料质量的提升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算法的不断改进,该业务系统和精度将不断改进,为短临预报、定量降水预报以及专业气象预报的开展提供前端数据和有力技术支持。

  5 公共服务

  5.1 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依托精细化数值预报技术,完善公共气象信息发布体系,引导向气象信息服务便利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一是面向决策,提高气象灾害信息发布能力。继续完善决策信息发布手段,确保气象预警信息10分钟到达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各级防灾责任人;逐步实现预警信息分区发布向镇(街)、村(居)延伸,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二是面向行业,提供个性化和互动服务。针对不同行业对气象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产品,实现气象个性化服务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率到90%以上。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电力、水务、港口码头(高栏港)、交通运输(轻轨、港珠澳大桥、航运、有轨电车)等城市生命线行业运行提供决策支撑。三是面向公众,开展均等化、互动化、分众化的公众气象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继续完善面向电视台、电台、珠海气象官方网站、“12121”应急气象电话、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媒介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针对各种媒介的特点,制作各具特色的气象信息服务内容,使公众随时随地都有1-2种方式便捷的获取气象信息。形成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分时段、分人群、分区域、分行业、分要素的五分预报产品体系,基本消除城市预警信息盲区。实现10分钟内完成公众气象服务所有渠道的信息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平均达到90%以上。

  在公共气象信息发布体系基础上,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兼顾日常发布突发预警功能。市政府已批复在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加挂珠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牌子,为此,要依托现有公共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扩建其信息收集、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的绿色通道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的一键式分发。实现发布平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向是指突发事件平台能与国家、省、市、区四级平台连接;横向是指突发平台与市政府、市应急委、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等突发事件发布主体单位的信息连接,实现多部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发布。

  5.2 低空空域飞行气象服务平台。

  利用珠港澳合作,借鉴服务技术和经验,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港澳地区的航空气象服务均是由气象部门负责,没有设置专门的机场(航空)气象局(台),尤其是香港,每天大量的航班进出,因此气象部门具有非常丰富的航空气象服务经验和先进的服务理念。借助珠港澳气象合作平台,可以引进其较为成熟的针对航空气象服务的预报方法,通过有计划的人才交流学习其服务方式和做法,切实提高我市航空气象的专业服务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建议借鉴港澳地区的做法,将市财政供给的珠海机场民航气象台与市气象局进行整合,一方面将气象设备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全市气象探测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一方面将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整合后既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有利于我市气象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5.3 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平台。

  为满足港珠澳大桥气象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服务需求,亟需建立港珠澳气象服务平台。一是提升我市海洋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气象探测是预报预警的基础,海洋探测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对海上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的系统研究,因此目前我市还缺乏海上大风、大雾、风暴潮等气象灾害较为成熟的预报方法和系统。二是港珠澳三地气象预警机制差异影响大桥跨界通行。大桥涉及港珠澳三地,然而港珠澳三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条件和避灾措施,气象探测设备、监测指标等条件,以及恶劣天气下桥梁的交通管制运作模式各不相同,如何统一协调,避免引起混乱,是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亟需将气象预警服务纳入大桥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之中,在应急救援政策研究中完善和加强气象预警有关内容,尽快制定统一的制度和机制,以便在灾害性天气下,港珠澳三地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协调,提前部署,保障大桥通行畅顺安全。

  借助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学习港澳先进服务理念和做法,携手做好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一是提升桥梁安全运行气象服务能力。港澳地区在桥梁气象服务方面开展得早,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桥梁交通管制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携手服务,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提升我市在港珠澳大桥及其它桥梁安全运行的气象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引进港澳地区雷暴、风暴潮等较为成熟的预报方法和模式,提高我市对海上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也培养和带动一批人才队伍。

  5.4 城市气候服务平台。

  开展城市气候服务。按照中国气象局《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围绕珠海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规划建设、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了解和掌握全球气候变化总体趋势下珠海气候变化特征,为节能减排、智能电网建设、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新能源产业、绿色出行方式、绿色建筑、绿色消费工程、绿色家园建设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城市气候服务。

  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按照中国气象局《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针对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重要设施遭受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提供气候资料共享。强化气候信息在政府决策、行业规划、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分布全市的自动站气象数据,综合利用GIS数据、分布式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加工生成不同的气候信息产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气候数据(降雨、气温、风、日照等,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分区暴雨强度公式)服务平台和细网格气候资源信息(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查询平台。

  6 保障措施

  6.1 人才需求与解决思路。

  6.1.1 人才需求。 

  人才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随着珠海气象业务的发展,新型探测设备不断上马,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是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产品的开发(包括海洋气象服务和航空气象服务)亟需专业性人才;二是高新气象设备如珠澳合作天气雷达、风廓线、温室气体数据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亟需高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珠澳雷达作为国内最先进的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应用人才更是短缺;三是天气预报预警、气象综合探测网的维护、网络通信维护管理均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值班,全市80个自动站、天气雷达站、温室气体探测网、珠江口海洋探测网相继建设、风暴潮监测网的规划建设,探测网维护和管理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目前人员的工作量。

  6.1.2 解决思路。

  一是解决预报预警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根据《关于印发<珠海市市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珠机编〔201410号)中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机构职责的优化整合的精神,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整合航空气象服务业务。目前我市气象航空服务由珠海机场民航气象台提供,其归属民航中南珠海空管站,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由市财政供给,航空服务所需的大范围雷达观测、跑道的垂直风廓线资料等由市气象局提供,将机场民航气象台与我市气象业务体系进行整合,将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解决科技型研究人员的需求。依托珠澳气象研究中心的共研平台,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招揽国内各类机构和计算机、数值模式等各专业的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通过项目带动切实提升我市气象软实力,既一定程度缓解人力压力,又实现了养人养事转变。利用聘请美国夏威夷大学王玉清教授为专家顾问的契机,每年派出1-2名业务技术骨干到夏威夷大学交流培训,开拓视野,切实提升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应用能力。

  三是解决新探测设备管养和研究应用人员的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分三年引进数学、物理等专业的3名博士和6名本科专业人才,每年引进1名博士2名本科人才,用于雷达数据分析、综合探测网数据开发应用等。

  6.2 发挥合作共享优势,强化资金、技术保障。

  6.2.1 成立珠澳气象研究中心,提升我市气象预报预警软实力。鉴于珠澳双方近年来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及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和深化,珠澳双方经商议,拟在珠海成立珠澳气象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共建、共享、共研的合作方式,每年经双方研究提出1-2个最为关注的气象研究或应用课题,采取项目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有能力完成的机构、公司或科研团队完成。运作模式为:澳方每年投入固定的中心运营经费,以及根据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投入项目合作经费;我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以及2名日常工作人员,负责中心日常运作,中心由双方派人共同管理。珠澳气象研究中心将进一步优化整合珠澳双方的优势资源,依托中心的共研平台可招揽国内各种机构和高端人才为我所用,解决珠澳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成果共享又可避免重复建设,是全面深化珠澳气象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希望能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6.2.2 充分发挥珠港、珠澳气象合作平台作用,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服务理念,通过合作共建,继续推进我市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提高综合气象探测水平;通过共同做好港珠澳大桥等气象服务,提高气象分析预报警示精细化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交流培训,培养和带动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6.2.3 借助航空产业园,合作共建我市航空气象监测网及低空空域飞行气象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我市航空气象服务能力。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8 12:15:38重新编辑
深圳沙井后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辛养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新田东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岗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沙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新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沙一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沙一村西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上南洪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大王山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大王山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共和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桥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桥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沙四村东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步涌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步冲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蚝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街道万丰大钟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和二鸿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南环路康达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马鞍山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树边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会
  2. 赫山区抢抓农时备战春耕
  3. 多企业捐赠防疫物资
  4. 杨智勇部署沅江市当前防汛工作
  5. 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坚决推进禁捕退捕
  6. 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7. 光盘行动看萌娃践行节约新食尚
  8. 2017年铜川市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举行
  9. 安化科协科技赋能产业新发展
  10. 资阳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培训班开班
  11. 益阳高新区专题讲座提升干部执行力
  12. 三仙湖镇部门联动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13. 资阳区禁毒宣传确实有声有色
  14. 非法占用林地被罚3万元
  15. 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16. 社区网格有力量
  17. 桃江县积极开展道路交通文明劝导
  18. 夏绪平茶旅文体康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19. 警方破获一起利用QQ群***案件
  20. 市人社局走访调研包抓扶贫村
  21. 资阳区防控疫情着力稳物价安民心
  22. 弘扬体育精神展现水务风采
  23. 赫山区向2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0余万元
  24. 铜川移动全力做好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服务支撑工作
  25. 资阳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气瓶安全监管工作
  26. 我市暑运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27. 强化主题宣传践行节约理念
  28. 铜川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举办读经典强素质—喜迎十九大咏颂红色经典活动
  29. 玉华宫管理局组织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30. 南县三下乡送新春大礼包
  31. 资阳区智慧渔政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
  32. 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救本领
  33. 铜川市扎实开展市属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查工作
  34. 社区治理有温度道德超市积分兑商品
  35. 桃江县百余名基层医生进城充电
  36. 闯出了一条好路子
  37. 12日9时40分起我市各高速路口恢复正常通行
  38. 大福镇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
  39. 毕生积蓄捐助教育八旬老人遗愿达成
  40. 以抢险速度保农业生产恢复
  41. 依托市长热线消除消防隐患
  42. 桃江业务办理不见面人社服务不打烊
  43. 绿色低碳祭扫别样清明情怀
  44. 学习榜样精神上好开学首课
  45. 抢修电路保防汛
  46. 大通湖民警集中接受警示教育
  47. 安化县中药材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48. 安化广播电台5G智慧电台开播
  49. 玉华宫管理局开展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安全管理专项检查
  50. 安化县开展党员和公职人员涉毒问题专项整治
  51. 笔架山乡织密春季防火安全网
  52. 赫山春运平安发送旅客超20万人次
  53. 明山头有个苗木村
  54. 共青团益阳市委扎实推进全市护河志愿工作
  55. 田庄乡政协为优秀学子发放助学金
  56. 打赢疫情防控战党外人士在行动
  57. 一棚作三茬种植效益高
  58. 天天学党史建功新时代7月31日
  59. 资阳公安快速破获一起妨害公务案
  60. 马路口资水特大桥施工取得新突破
  61. 赫山区人社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62. 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七一***精神宣讲
  63. 马迹塘镇加工企业发力贫困户挖笋获利
  64. 非法运输危险品29吨赫山交通果断出手
  65. 市教育局机关支部委员会开展9月份党组织生活日活动
  66. 茶盘洲镇查险处险措施硬
  67. 捐赠医疗器械帮扶尘肺病患者
  68. 桃江电力杆线迁改让道城市防洪工程
  69. 照金景区管委会召开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选举大会
  70. 滔溪镇保护耕地资源共建美丽家园
  71. 桃江县给万名党员上好新春第一课
  72. 露天焚烧垃圾资阳区一居民被处罚
  73. 资阳区300多个学生社团让校园燃起来
  74. 市教育工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辅导报告会
  75. 茶盘洲镇校车体检迎开学
  76. 铜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抽检
  77. 高桥镇加减乘除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78. 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玉华宫景区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79. 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温暖户外劳动者
  80. 安化县重拳整治马路市场
  81. 乐运成到资阳非公企业走访调研
  82. 铜川公路管理局秋季治超专项行动启动
  83. 沾溪镇帮扶干部帮卖猪
  84. 41所学校高三初三复学
  85. 市科技局召开保密形势报告会
  86. 桃江上岸渔民家门口找工作
  87. 南县启动国家稻虾生态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88. 安化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推进会召开
  89. 照金景区管委会工会召开第一届二次会员大会
  90. 衡龙桥镇一门式服务高质高效
  91. 安化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召开网络安全调度会
  92. 社区红马甲开启护学模式
  93. 桃江县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场会
  94. 欧江岔镇守护一卡通严禁惠民政策打折
  95. 市长热线1至5月疑难工单集中攻坚清零
  96. 市财政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20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益阳考区工作
  97. 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丽接待来访群众
  98. 安化县多措并举保障春运安全生产工作
  99. 邮储银行益阳市分行着力职工日常消费融资痛点
  100. 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农村家宴管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