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鞍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10日发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全面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加速经济隆起、建设和谐鞍山的战略重点。根据《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的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加速发展。2005年,农业增加值实现56亿元,年均递增3.2%;农村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29.1亿元,年均递增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62.1亿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50元,年均递增5.7% 

1、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4.8%13.1%14.3%2005年,全市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占全市比重3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030万美元,占全市比重58.1%;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6.5亿元,占全市比重43.6%

2、现代农业的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投入20亿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18%,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增长5.5%;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引导政策,2005年投入1000万元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比2000年增长5个百分点;建成了10个省级、10个市级、72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订单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成为农业发展基本模式,农产品出口创汇额2005年达到3920万美元,年递增15%。

3、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三年累计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3亿元;落实中央三补政策,共发放补贴资金1.1亿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68个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进行了改制。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数量由86个减少到65个,行政村数量由1158个减少到848个。全面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二轮土地延包确权到户率达到99%,承包合同签订率和承包经营权证发放率达到98%

4、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特色产业比较优势逐渐形成。农村二、三产业完成改造升级。冶金、采矿、服装、钢铁、精细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建成台湾纺织工业园等8个现代工业园区,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农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同步优化。畜牧产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凸显。2005年实现产值66亿元,比2000年增长69%,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奶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存栏量达到1.2万头;我市已成为东北最大的蛋鸡饲料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南果梨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初步建成南果梨产业开发带;食用菌、花卉、观赏鱼、反季蔬菜、优质稻米等生产初具规模。农产品品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2个,比2000年增加一倍;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6个,200511月正式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5、龙头企业生成集群优势,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其中1家企业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企业跻身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农业产业化链条拉长,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235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4000多人;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农贸市场达240处,年交易额270亿元。

6、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初显成效,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南台、西柳等14个卫星城镇建设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有28个乡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48.6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9%。农村普九成果明显,农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果。建立了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造林保存面积4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4%,比九五期间增长1.2个百分点;新型农村能源建设得到全面普及,千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示范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2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4个,减少贫困人口0.8万人。

(二)主要问题

十五时期,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缓。2005年,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相对滞缓。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确立。虽然近两年我市农民收入的速度增长较快,特别是去年出现两位数增长,但仍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目前,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繁重,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多数农民增收仍然依赖第一产业,农产品附加值低,存在增高不增收现象,农民增收的基础薄弱。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有效地转向非农产业,减少农业人口的渠道不畅,制约农民增收。有的地区虽然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农业产业化经营缺少突破,产业集中度不够。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特别是旗舰型龙头企业的规模与鞍山的经济位次不相称;农业品牌竞争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农业产业内涵的手段相对单一。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相对偏低。   4、农业外向度不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全市的外向型农业虽有较好基础,但入世后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农业基本上还是以内生型为主。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特别是出口创汇产品的开发上,各自为战,缺乏合力,难以形成大的规模,招商引资缺乏吸引力。由于招商引资难,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难以做强做大成为强势产业,导致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

5、农村管理体制转变不到位,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县乡机构工作职能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不强,难以适应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6、农业投入不足,缺少加速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撑。十五期间,我市对农业总投资的增长幅度尽管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但这些资金除了用于国家和省扶持项目的配套之外,用于引导产业发展,特别是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比重较低。

二、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环境分析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三个机遇。一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全面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跨国协作、资源整合、市场分工成为必然趋势,国际财团、跨国公司将对我国农业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我市农业也必将面临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国内国际两大资源的发展空间,特色产业、优势资源进入国际竞争的通道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视野不断拓宽,用国际成型经验、先进发展模式改造我市传统农业的机遇不断增加。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机遇。***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发展的新阶段,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措施。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村屯向现代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农业发展进入了高投入、高增长、新内涵的转折期,借助工业强市的有利地位,我市农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机遇。区域发展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区域化是十一五期间我们必将面对的两大趋势,板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三个经济板块的崛起,辽宁在板块经济划分中,已经自我定位为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鞍山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连接带,在区域经济中参与分工协作,主动接受沈、大辐射,有利于整合资源,聚集要素,特别是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到2006年底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国外大量的农产品将以低于国内产品的价格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传统农业将面临发达的市场农业的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以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强大压力,我市的农业传统产业优势将被削弱。同时,国内发达地区农业的比较优势对我市农业的挑战也日益加剧,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二是农村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加剧的挑战。当前,我市农业仍以资源型、原料型为主,农村工业的产品档次依然较低,生产与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无序开采、粗放经营衍生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对发展循环经济造成严峻阻碍。在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升级尚未全面完成之前,不仅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三是城乡统筹发展与体制政策矛盾犹存的挑战。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也是加速经济隆起,建设和谐鞍山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之间政策和体制壁垒难以短期内消除,加之城乡之间在生产、经济、社会条件方面形成的差距较大,因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速经济隆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坚持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方针,坚持工业兴农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要把全市建设成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确保农村经济总体实力位于全省第一集团、第三位次,进入全国农业强市的行列。

1、县域经济发展要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市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海城市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前移,力争保持全省第一的位次;台安县、岫岩县、千山区的位次要移居全省前列。

2、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达到沈阳、大连的水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5%;农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71%,年均递增11%;畜牧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67.7%,占农村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62%,年均递增14.9%。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一倍,年均递增15%。

3、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或超过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0元,年均递增10%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3900元,占人均收入的50%以上。

4、农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山东发达地区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南果梨生产交易加工基地、全国闻名的食用菌出口基地、北方最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观赏鱼生产交易中心、全省重点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和东北最大的饲料生产销售基地。

5、城乡一体化进程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市农村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各项公益事业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增强,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四)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使改革效益、政策效益、发展效益惠及百姓,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稳定家庭经营为基础,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2、坚持项目牵动的原则。以农业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共同打造亮点,打造旗舰型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以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为契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各县(市)区之间、各镇村之间资源、技术、经济的融合,推动城乡空间一体化、人口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

三、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开发农业。推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变股权,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要加快城市近郊二、三产业发达地区推进步伐。

2、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巩固合乡并村成果,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单位资源,精简机构,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继续精简20%。

3、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方针,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出售、分拆出让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形成粮食订单生产、收购、储备、加工、运输配送、贸易等一体化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4、继续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县域经济管理自主权,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和完善村务管理,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居民在户口、身份、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差别。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低保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生活保障上享有同等的待遇。

(二)坚持工业强市方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1、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壮大农村第二产业。农村三次产业比重要达到106525。海城以稳固、提升钢铁、轻纺、菱镁矿、滑石产业为重点,壮大西洋、后英、峰驰和鑫容等骨干企业集团,加快西柳、感王纺织服装镇、南台箱包镇建设。台安要重点突出石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博达化工园为重点,加快新兴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地域农业资源优势和基础,建成辐射周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岫岩重点突出以玉石、镁石、方解石加工、轮胎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建设新甸轮胎镇、偏岭菱镁镇、哈达碑岫玉镇。千山区形成以钢铁、板材制造和深加工为主的重工业产业集群。

2、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在汤岗子畜牧总场的基础上,二期规划土地1.5万亩,按照高标准、高投资密度、高科技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产业集团,在十一五期间,把该基地建成以农产品加工和农事为主导的、在区域经济中有较大作用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示范基地,全省一流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15亿元,产业投资5080亿元,解决2万人就业,带动农户10万户。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加快一大基地、五大产业建设,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为主的粮油产业;以肉食畜禽鱼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以粮、菜、果、蛋、鱼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到2010年,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其中10家达到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20家达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速供销社系统改革进程,把各级供销社改造成为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龙头,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50个。

4、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按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三分之一、发展二、三产业吸纳三分之一、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域外就业三分之一的目标,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应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域外转移的要求,加强对农民非农技能的培训,全面实施 阳光工程,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到2010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7%

(三)坚持以城市理念改造农村,加速乡村城镇化进程

1、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中心镇为重点,形成县城、中心镇、建制镇三个层次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县城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逐步提高规模档次。加快千山区与市区融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镇村建设要与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搞好中心镇和建制镇建设。南台、西柳等11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心镇建设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平,一般建制镇要达到省级建设水平。

2、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及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推行农村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提升有形市场,拓展隐形市场,支持农事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城市超市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实现城乡市场融合互促。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网络。到2010年,初步形成农产品、农村消费品和农资产品三流合一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3、加快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计划。逐步实行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到2010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海、台、岫各新建一所高标准高中,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或9+X职业教育。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坚持引导自愿相结合原则,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实行大病统筹,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致贫、返贫问题。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农村,使农村的医疗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

(四)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按照环境生态化、设施装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经济运行国标化的标准,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5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其中玉米6万亩,水稻4万亩,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面积达到50万亩。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完善农机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生产作业、管护维修、产品销售、安全生产、管理指导、科学研究八大服务体系建设。到201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15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15%,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提高15个百分点。

2、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加强5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市园艺所要建成能指导带动全市科研、开发、引进、示范、推广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四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要突出地方特色,发挥示范功能;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性与公益性剥离工作,整合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实行区域建站。到2010年,畜禽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业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其中超级水稻面积要达到5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7%。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成日光温室升级改造30万亩,占总面积的6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3、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善市农业信息中心建设,80%的乡镇、50%的农事企业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40%的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大力推行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全面推广海城农民800电视互动点播频道的做法,应用辽宁金农热线电话开展农业声讯服务,使农业的信息化服务贯彻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4、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建设三大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在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加快制订和实施地方标准。到2010年,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要达到40%以上;检测检验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的原则,加强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完善4个县(市)区检测中心的功能,建立30个乡镇检测站。到2010年,基本形成市、县、乡上下联动、互为补充的检测网络;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贯彻落实《鞍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按照循序渐进、源头控制、稳定为先的原则,以蔬菜、果品、水产品为突破口,逐步向粮油、畜产品等品种延伸,到2008年,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5、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治理大河险工险段、砂基堤37处,建设蓄滞洪区2处,堤防防洪要达到50年一遇标准,治理中小河流1000公里,防洪达到10年一遇标准,重点段达到20年一遇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更新改造排水站50处,完成农建土石方2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要达到30%以上。建设农村饮水工程。解决4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总数的66.7%,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55%以上。

6、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加快林业发展。完成适林荒山荒地造林30万亩,治理沙漠化面积20万亩,营造百万亩优质丰产林基地,加快海岫生态脆弱带恢复进程。实施高标准村屯绿化工程,绿化村屯300个。到2010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4%,比2005年增长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720万立方米,增长14%。全市生态养殖水域达到15万亩。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要从量的扩增,转变到提高标准、扩大项目规模和发挥综合效益上来,重点加强四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户和大型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市沼气生态模式户达到3.9万户,解决2万户7万人的生活用能问题。

7、着力推动农业大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实施农业大项目1***个,规划总投资额3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111个,总投资额35.5亿元。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8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37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通过大项目牵动,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位次。

(五)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的目标。

1、确立建设标准。要制定体现鞍山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成果的地方建设标准,标准体系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基本标准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标准的生活用水,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有集中的排水沟渠和水塘,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有安全卫生的住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得到基本保障,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分类实施项目。一是实施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的基本方针。二是实施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或准公益类建设项目。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方式。三是实施农户自主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示范,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施。

3、实行目标牵动。到2010年,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70%以上的村庄和90%以上建制镇道路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40%以上村庄的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治理程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60%以上的村庄实现信息化、网络化;40%的村庄和60%以上的建制镇实现太阳光电能源、生物质燃气、风能和沼气等多种形式的生态、生活能源基本自给;30%以上的村庄住宅和80%以上的建制镇有上下水设施,需要进行污水处理的30%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新城食药所开展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检查活动
  2. 聊城市东阿县客人来我区交流学习
  3. 李干杰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
  4. 我区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工作任务
  5. 全区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召开
  6. 全区农机工作会议召开
  7. 我区举行市直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欢迎会
  8. 金山镇村(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开始了
  9. 临淄区家庭医生签约开始啦您知晓吗
  10. 齐乐梨园戏曲票友大赛决赛举行
  11. 稷下提高扶贫精准度做足扶贫硬功夫
  12. 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新优势
  13. 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刘春霞永葆赶考初心厚植
  14. 桓台县公证处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巧解诉讼取证难题
  15. 市重点办主任王其华来我区召开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
  16. 宋振波到金山镇调研视察工作
  17. 整治餐饮点源292家
  18. 桓台融媒直播带货新业态助力消费市场回暖
  19. 稷下干字当头稷下正在美起来
  20. 2010和谐临淄金秋菊展开幕
  21. 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召开
  22. 河南长垣县客人来我区考察蔬菜产业
  23. 荆家实现整建制旱厕改造
  24. 省调研组来我区调研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25. 市考核组来我区对2013年度民族宗教工作进行年终考核
  26. 流动博物馆我们想把文化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27. 我区部署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工作
  28. 我省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29. 田庄镇旬西村村民文仕才手工DIY变废为宝精彩创意低碳生活
  30.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31. 临淄区阳光社区行门球联谊赛行走十五社区推进示范镇街创建
  32. 省纪委监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
  33. 县残联开展全方位技能培训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
  34. 打造多彩小团课堂
  35. 我省四百九十六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36. 临淄环保分局推行环保审批代办一条龙服务
  37. 果里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公告
  38. 全程机械化晒粮不靠天
  39.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开幕
  40. 我区进一步调度南部山区综合整治工作
  41. 县人社局分管负责人带队访慰问人社系统部分退休老干部老党员
  42. 全区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43. 仙境海岸领潮蓝色休闲2021海岸休闲论坛成功举办
  44. 流星铁花与城区市民见面
  45. 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46. 区委办公室学习贯彻区十一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47. 我区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48. 区卫生健康局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进校园
  49. 炼化行业建立违规建设行为公开举报制度
  50. 省级媒体采访团来我区集中采访
  51. 新城镇崔楼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采取三定措施
  52. 敬仲镇举行近期重点项目竣工剪彩仪式
  53. 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张敬帅心无旁骛干事业努力完
  54. 荆家镇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
  55. 起凤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完工污水变净水环境更优美
  56. 235路开通城区公交实现全覆盖
  57. 点点温情润童心
  58. 少海社区展演太极显风采共庆建党百周年
  5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参观临淄足球博物馆
  60. 周村区考察团来我区考察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61.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62. 2011年临淄区篮球比赛举行
  63. 网上竞价采购背靠背更公平
  64. 巩曰锋参加凤凰镇代表小组审议
  65. 王秀荣六一走访慰问
  66. 临淄区垢皋林场帮注临淄云志愿宣传活动
  67. 区健身操(舞)协会成立
  68. 临淄区统计局多措并举助推统计信用体系建设
  69. 荆家镇吴元村600亩秋葵喜获丰收基地种秋葵致富好路径
  70. 朱台镇盛世欢歌唱给党再鼓干劲铸辉煌
  71. 齐文化博物院面向社会聘任专家讲解
  72. 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在济南开幕
  73. 村容靓环境美村风好
  74. 索镇工业和三产项目齐头并进
  75.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分享会举办追忆过往共话未来
  76. 省功勋荣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77. 桓台县局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78. 县水利局到村庄和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79. 2021对话山东—德国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开幕
  80. 刘慧晏参加临淄代表团审议
  81. 真心实意为民谋福利
  82. 我区举行反邪教斗争形势报告会
  83. 熠熠纪念章灼灼向党心——桓台县融媒体中心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84. 毕荣青宋振波调研教育工作
  85. 巩曰锋参加凤凰镇代表组审议
  86. 孟祥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区举行
  87.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来我区调研
  88. 全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
  89. 山东试行设立特级技师岗位
  90. 基层党建有创新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更便民
  91. 百年传承马踏湖畔的赵家油粉还是那老味道
  92. 临淄区仲裁开放月第一批活动成功举办
  93. 桓台县千名干部进名校专题培训学思践悟提升能力助力桓台高质量发
  94. 县科技局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新时代新理念新担当大讨论活动
  95. 全省现代水网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96. 全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会议召开
  97. 工伤保险知识微信竞答抢红包开始啦
  98. 马桥镇信用小积分激活乡风文明治理一池春水
  99. 朱台镇助力精准扶贫——人社政策送***
  100. 我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