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龙华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01日发表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4日在龙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龙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雷卫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绩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龙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以非常之举全力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坚持以第一位任务周密组织抓防控,迅速建立严密指挥调度责任体系,及时组建重点场所防控、重点物资企业服务、富士康复工复产等多个专班,第一时间创新实施城中村“硬八条”、物业小区“铁五条”等最严防控措施,仅用17天时间就控制了疫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大浪街道至今保持“无确诊、无阳性、无疑似”记录,北站社区荣获全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善用科技武器抗击疫情,开始抗击疫情不久就在全市率先开发运用“疫查通”APP,率先在高铁站运用红外智能测温系统,率先在入深交通卡口运用无人机助力扫码通行,率先搭建“溯冻链”平台解决“物传人”流调难题,不少经验做法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云校教育平台、蓝牙物联网体温监护系统还获评“科技战疫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略,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创新推出“安心陪伴”集中隔离模式,每天安排2100多名工作人员,以最严格的举措、最暖心的服务,持续奋战在18个健康驿站;同时,创新构建跨境司机“五个一”管理服务闭环,精心策划“安心留龙华”活动,推出总额2千万元数字红包等10项礼包,尽最大努力动员居民留深过年、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精准推进复工复产,出台“政采贷”“助企十一条”等纾困惠企政策,在企业最困难时期开展四次“百万口罩助企行动”和多场“春风线上招聘活动”,举办龙华购物节、区领导直播带货等促销活动,减免企业税金134亿元、社保费39亿元,返还失业保险费6.4亿元,发放消费补贴近1亿元、防疫补助4000多万元,政商携手减免企业租金超过5亿元,政银合作为200多家企业融资输血,以最快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级各单位履职尽责,各行各业扛起责任,300多万居民默默奉献,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新闻工作者、驻区部队官兵英勇奋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积极出力、奉献爱心,共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要特别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积极配合参与防控的广大群众和企业家们,向关心支持龙华疫情防控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快速回升。坚持密集开展经济运行研判调度,及时出台稳增长系列措施,安排产业扶持资金27亿元,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比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经济实力排名全市各区第五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4000多亿元,总量均居全市前列;税收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富士康稳居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百强榜首,“非富”百强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举办“国际通”首站英国站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成立区产业资本投资公司,设立园区股权投资基金,我区成为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城区。全面修订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完成首批职业经理人试点选聘。商事主体净增4.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32家、利润总额增长31%,我区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1位。

  这一年,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强劲迸发。出台高新园区发展专项政策,编制梅观创新走廊空间及产业规划,发放科技金融扶持贷款近5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近百亿元,专利授权量增长38%。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引进高性能触摸屏、光电连接器、安防无人机等领域高端研发机构,省级创新载体新增28家、增长5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总量达2734家。政企合作建成美团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运营中心,泰衡诺数字化工厂获评国家创新应用案例。锦绣、银星获评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工厂达11家,总数全市第二。成立区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发布人才大数据报告,新引进院士2名,省市创新创业团队增至24个。

  这一年,我们注重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更有保障。成立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稳投资和审批服务专班,出台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修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等办法,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中开工4批次12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117亿元;发行专项债44亿元,增长3倍;提前两个月建成6千多个5G基站,在全市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579亿元;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72个,新增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5家、上市企业7家、总部企业9家。新增大型建筑业企业4家,新建商品房成交124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增至294亿元,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南部赛事、区块链加速器全国产业对接会。完成9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新增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

  这一年,我们聚焦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城区功能品质稳步提升、日益完善。北站片区完成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二层连廊规划设计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红山六九七九商业中心开业,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鹭湖片区西侧产业园开工,九龙山片区纳入市级重点区域,龙华商业中心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获批,大浪时尚小镇成功举办国际时装节等行业盛会;观澜文化小镇古建筑群入选全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版画博物馆获评省一级美术馆。国际化建设步伐加快,红山国际服务中心、观澜国际化街区服务中心启用。地铁6号线、4号线三期开通,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建成外环高速龙华段等22条道路,新增道路里程2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40公里;打通断头路10条,完成拥堵点整治10个;燃气管网覆盖率提高至91%,综合管廊任务完成率全市第一,充电桩数量全市第三。城市更新供应土地38公顷,任务完成率达380%,居全市第一;完成征拆补偿超30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入库超200公顷;拆除消化违法建筑445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二。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城区面貌持续改善、更具魅力。深化“龙华清洁日”活动,创新实施社区、城中村“双环境长”制;城中村综合整治圆满收官,优秀村数量跃居全市第二。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PM2.5年均浓度值降至22.8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欧盟标准,垃圾分类处理量增长8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13个大型公园,环城绿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杰出奖,“阳台叠翠”段获评深圳十佳健身步道。“智慧龙华”完成一期建设,数据账户应用规范成为全国标准,物联感知设备接入数全市第一,我区跻身“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前五强。

  这一年,我们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民生福祉不断增强、量质齐升。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近14亿元用于民生领域,教育、医疗、文体支出增长47%,扎实办好40件176项民生实事和1000多件民生微实事。获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增公办学位近1.5万个;公办幼儿园增至126所,增长17倍;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润泽学校开办,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社康中心15家,高层次医学团队数量增长42%;建成全国首个妇女儿童健康主题馆、全市首个市民健康生活主题馆、全市首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新增城市书房18个、社会足球场51个,2家民办博物馆获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引进开心麻花等文艺品牌、姜昆等文体名家,中国围棋甲级联赛深圳宏发队、华南首个风洞飞行项目落户龙华。开工筹集公共住房近7500套,供应3300多套。观澜街道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聚善家园”项目荣获鹏城慈善奖。建成全市首个消费扶贫特色街区,圆满完成扶贫开发考核任务,龙华—紫金扶贫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职工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这一年,我们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大局和谐有序、安定团结。破获涉黑恶案件171宗,八类警情下降27%;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获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完成景乐南北片区综合整治,特别防护期安保维稳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表扬。理顺区、街道应急管理体制,完成48个应急专项预案修编,组建无人机应急巡查力量;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满分通过验收。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建成全国首个“社工村”。区级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机构获评全国示范中心(站),征兵工作、专武干部评比考核全市第一。

  这一年,我们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运行务实高效、规范廉洁。深入学习贯彻*********和***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提案154件。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2%,实现430多项“不见面”审批、200多项“秒批”、360多项容缺办理。财政管理改革工作获***督查激励通报表扬。成功举办全省民法典学习宣传推进活动,在全市率先开通行政执法投诉专线,合作制公证处建成营业,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创建工作获司法部高度肯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口径发文减少41%、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压减11%。实行“两令一书”激励机制、红黄绿挂牌督办机制,整改完成117项历年遗留审计问题,政府工作提速提效。全力配合省委巡视工作。审计、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台侨、人防、仲裁、档案、史志、双拥、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突出表现为:

  两个历史跨越:龙华这座正在崛起的中轴新城,经过近五年有质量的快速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功能新区到行政区、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区的历史性跨越,整体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实力跻身全市第五、全省十强。

  三个明显转变:一是产业结构从以加工制造为主向“三个为主”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44%,优质增量有效对冲大企业依赖,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形成引领态势;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76%;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在三产占比上升10个以上百分点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提升至63%。二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长143%,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专利授权量增长2.6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6倍,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增长2.9倍,国家级创新载体实现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增长17倍,省市创新创业团队数稳居全市第三。三是开放格局从高度外向依赖向内外并重转变。外贸依存度从289%降至142%,下降1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内销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至43%,内外销结构更加优化;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3%,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五个重大突破:一是重点片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北站片区投资强度全市领先,九龙山纳入市级重点区域,两个特色小镇成为世界级小镇创建试点,鹭湖片区、龙华现代商业中心建设全面提速,现代都市气息日渐浓厚。二是治水提质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投资174亿元,新建雨污分流管网近1千公里,完成2千多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全面消除23条黑臭水体和131条小微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实现“厂网河库”一体化运营管理,全区水环境达到建区以来最好水平。三是城区面貌改善取得重大突破。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至96%,建成环城绿道44公里、北站绿廊62万平方米,公园数增长48%至150座。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60多公顷,土地整备入库800多公顷,每年超额完成考核任务。拆除消化违法建筑1870多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三。投入近百亿元,完成所有33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获评市优秀率达60%以上。四是民生事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广深港高铁、有轨电车示范线、地铁4号线、6号线全线开通,轨道首次贯通6个街道,龙华成为直达香港最便捷的区域之一。新增公办义务学位4.7万个,总量翻了一番;新增幼儿学位2.9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增长34倍。建成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圳书城龙华城作为全国首个5G智慧书城投入运营,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翻番。开工筹集公共住房4万多套,增长67%,安居工程考核排名跃居全市第一。五是政府服务效能提升取得重大突破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许可实现即来即办事项翻两番,办理时限整体压缩90%以上,80%的法人事项和95%的个人事项实现“指尖办”,服务窗口管理模式获***网站推广。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跃居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获“金秤砣”奖,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过去一年,我区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直各部门、各兄弟区和驻区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规模不够大、集聚度不够高,经济增长受特大型企业影响明显。优质产业空间供给不足,招工难、租金涨、融资贵和“二房东”违法违规等问题企业反映较多,部分企业出现产能外迁。工业投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重大项目储备不够,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顶尖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偏少,企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国际专利申请量偏少,研发投入占比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还有体制机制障碍。三是城区功能品质有待提升。违法建筑量大面广,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空间资源制约趋紧。城市精品建筑不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国际化水平不高,与都市核心区的定位还有较大差距。四是管理治理能力尚未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生产经营、道路交通等领域事故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教育、劳动、房地产等领域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市容乱象容易反弹回潮,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排名不理想。五是民生改善距离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学位紧张、交通拥堵、垃圾处置、噪音扰民、道路反复开挖等难题尚未根本解决。六是政府自身建设仍有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部分单位服务意识、行政效能不高,执法不规范、工程项目建设慢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还存在腐败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宏伟目标、龙华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关键五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龙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长期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从国内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展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敏锐把握时代大势、深刻回答时代之问,作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并进一步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深刻阐明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开启新征程提供了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的科学指引,也为我们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构成“十四五”时期龙华发展环境的主基调。龙华作为产业大区、外贸大区,经济总量大、产业配套齐、市场机制活、开放水平高,领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把***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回首龙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历程,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经历着一次次深刻的历史变迁。1979年宝安县撤县设立深圳市,随后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经济特区,龙华作为建市之初的6个管理区之一,从边陲小镇走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97年二线拓展区设立,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龙华成为特区“后花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2011年龙华新区成立,二线关全面拆除,特区一体化强力推进,龙华成为特区改革发展主力军,实现了第三次飞跃。2017年龙华挂牌成立行政区,管理层级、管理体系、管理能力全面升格,龙华获得了更大发展自主权,实现了第四次飞跃。2020年龙华被市委赋予新使命,踏上了建设深圳都市核心区、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的新征程,迎来了第五次历史性飞跃。新阶段龙华如何科学谋划未来、实现新腾飞新跨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要想交出优异答卷,必须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从龙华实际出发,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以下五个关系。

  辩证看待先与后的关系,高位求进再燃创业激情,把后发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有人说,龙华建区时间有点短,资源投入不足,加上以往规划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占得发展先机。但是,后发也可先至。龙华经过四次历史性的飞跃发展,体制机制更健全,机构运转更高效,陈规旧制羁绊少,居民普遍年轻有活力,干部普遍年轻有朝气,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后发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轻装上阵、大胆探索,借鉴先进地方的经验,避开别人走过的弯路,以都市核心区的更高定位,乘势而上、后发赶超,真正把地理区位的中心,变成城市发展的中心,争先进位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辩证看待大与强的关系,数字赋能提升产业能级,把产业大区转变为产业强区,建成新兴产业高地、时尚产业新城。有人说,龙华的产业整体档次不够高,一企一业独大对经济运行影响明显,超过1.5万家的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小散弱”,大部分处在价值链中低端。但是,正是这些数量庞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才孕育催生出巨大而强烈的转型升级需求。我们要充分把握引导好这些需求,抢抓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理念,以生态主导型企业牵引产业链、产业集群为抓手,以培育细分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石、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呈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局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辩证看待旧与新的关系,规模更新重塑城市功能,把高密度建成区转变为高品位都会区,蝶变再造一个“新龙华”。有人说,龙华的城区看起来有点老,城中村、旧建筑随处可见,跟原关内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65%,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紧缺,空间资源紧约束凸显。但是,破旧正可立新,龙华具有巨大的城市更新潜力,目前全区城市更新计划项目已有139个,总量全市第三。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全域谋划、区块推进、数字转型的思路,有序连片开展城市二次开发,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凸显人的体验与感受,实现整体性转变、创造性重塑、功能性蝶变,打造数字化未来城区,充分彰显新都市核心区的独特魅力。

  辩证看待富与美的关系,和谐共生护航持续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营造山水为伴、诗意栖居的和美胜境。有人说,龙华的游玩打卡点有点少,在快速城镇化、特区一体化进程中,不缺的是生硬单调的厂房建筑,缺少的是唯美多彩的“诗和远方”。但是,只要细心探寻,就不难发现龙华也有充满魅力的生态与人文之美,比如,拥有全球各界精英所钟爱的观澜高尔夫球会、全球艺术名家云集的观澜版画村,以及国家5A级景区观澜湖度假区、4A级景区山水田园、深圳八景之一“阳台叠翠”,还拥有观澜河这条全市唯一贯穿市辖区全境的生态景观河流。这些都让不少到过的人感慨,想不到龙华这样的产业大区,还有这么美丽、这么迷人的地方!我们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依托生态资源实现“一河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依托人文底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促进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青工文化、奋斗文化在这里精彩演绎,展现“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绿韵画卷。

  辩证看待短与长的关系,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政府工作由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有人说,龙华的民生欠账有点多,公共服务供给赶不上需求增长,补齐民生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树牢“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的理念,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府就抓什么、推什么;政府工作干得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群众评判。我们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劳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征程波澜壮阔,新图景令人向往。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区一届五次党代会上,区委王卫书记作了题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 加速建成中轴新城 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坚定扛起市委赋予龙华都市核心区的战略定位,系统提出了建设“三位一体”数字龙华的战略路径、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布局、分“四步走”的战略步骤,为新时代龙华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努力把目标愿景转变为美好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精神,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深入践行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到2025年达到4200亿元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牵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石、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立区不动摇,以数字化赋能为路径,持续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区块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文化、时尚创意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基五大工程,深化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持续办好“区长质量奖”,保持制造业比重处在合理区间,到2025年实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坚持服务产业化和制造服务化并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和现代商贸等四大服务业,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到65%。强化产业空间保障,严守40.72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以平方公里级产业空间整备为重点,力争五年内,政府、区属国企自持产业用房分别新增60万平方米以上、39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好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以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打造全市产业创新主力区。强化高端创新载体建设,建成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力争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5个以上、省市创新载体175个以上。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新增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瞪羚企业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0家以上;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在人工智能、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实施科技人才“攀登者计划”、“深二代”留学人才回流创业计划,新增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

  以组团式特色化发展为原则,加快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坚持组团集聚、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球万亿级数字经济圈。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专业化园区为支撑、区块化发展为路径,将北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数字经济区块,通过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实现数字产业驱动城区高品位发展,加快建成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的世界级数字经济圈。打造深圳中央活力区。强化商务、商业、商住、休闲等功能,重点把北站片区建成国际商务区、龙华国际商圈建成市级核心商圈、梅林关片区建成南部门户枢纽,将38平方公里南部区域建成深圳的中央活力区。打造大湾区都市走廊。强化与河套地区、东莞松山湖等地的联动,推动华为、富士康上下游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将梅观快速沿线建设成梅观创新走廊。联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带动深莞制造业创新升级,将龙澜—福龙沿线建设成龙澜智造走廊。推动山水风光与城市交融,促进生态品质与文化活力互动,加快建成观澜河生态走廊。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通用航空区域枢纽,构建“北站+鹭湖”铁路枢纽,完善“四横六纵”地铁网络,健全“九横九纵”干线路网。优化交通微循环,融合非机动车道、环城绿道、碧道,打造更高品质、多元连续的慢行系统。到2025年,路网密度提升至8公里/平方公里。

  以全周期管理为核心理念,统筹推进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域探索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打造引领示范型数字城区。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实施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区开发,力争五年内新增土地供应210公顷以上,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00公顷以上,整备土地入库500公顷以上,违法建筑保持“零增量、减存量”,如期完成市下达考核任务。塑造地标式城区精品。对标世界一流,打造龙华超级商业中心、龙华大道、中央公园等一批新地标。实施“通山达水”计划,建成环城绿道135公里、北站绿廊65万平方米,新增30座以上精品特色公园,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样板城区。绣花般精细化管理城区。扎实做好环卫指数测评、环卫设施改造、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统筹抓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健全城中村长效治理机制,努力建设“全国最干净城区”。建设智慧治理示范城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职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推广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优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排查治理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建成智慧龙华“城市大脑”,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让城区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针对制约龙华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积极争取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落户龙华,并主动谋划上报试点项目争取纳入新一批授权事项清单。聚焦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城市空间统筹、基层治理、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龙华经验。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加工贸易高端化发展,做强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国际化街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展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成果。

  以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着力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依法优化政府职能体系,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实行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文体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文化创新引领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做好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文体设施体系,高标准建成三大市级场馆和十大区级场馆,新增城市书房100个以上,人均文体设施面积增至1.9平方米。高水平办好一批国际品牌活动、本土品牌活动、大众品牌活动,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龙华特色的精品力作。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体育运动、高端工艺美术等四大文化产业,支持电竞、马术、围棋、冰雪运动、风洞飞行等运动发展,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打造特色文化之旅加强文旅产业规划和文旅品牌塑造,串联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现代工业、时尚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四大文旅精品路线,力争到2025年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

  以民生“七有”为目标,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幼有善育”,实施儿童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国际一流儿童友好型城区,五年内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新增幼儿园75所、学位2.5万个。聚焦“学有优教”,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公平发展、民办教育优质多元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五年内新增义务教育学校57所、学位9.7万个,实现规模翻番;新改扩建高中9所以上;力争引进2-3所国内外知名大学。聚焦“劳有厚得”,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病有良医”,完成5家医院新改扩建,力争4家医院封顶,五年内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实现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三甲医院零的突破。聚焦“老有颐养”,构建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长者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聚焦“住有宜居”,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构建“4+2+2+2”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城市更新及棚户区改造,五年内筹建公共住房3万套,供应1.6万套;巩固提升城中村整治成果,分类整治老旧小区,持续改善居住环境。聚焦“弱有众扶”,健全分类施救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救助和保护,加快建设无障碍城区,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面对逆风逆水,我们必须把牢正确航向,开得稳“顶风船”、经得起“回头浪”,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全面建设数字龙华,朝着打造都市核心区的宏伟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起航。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任务。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扭住关键,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防输入防反弹,科学精准、慎终如始、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地持续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两张网,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健全常态化向应急及时转换的指挥体系。坚持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正面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强化重点人群防控严格落实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全覆盖,落实中高风险地区来龙华人员、跨境货车司机信息核查和全流程健康管理,加强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弱势群体等人群的安全防护。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加强社区小区管理,抓好高铁站、汽车站、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防控。严密做好学校、养老机构、福利机构、母婴服务机构等场所防控措施,优化集中隔离场所、健康驿站管理服务。充分发挥零售药店、私人诊所、社康机构等“哨点”作用,实行发热门诊分区分级管理,坚决杜绝院感事件发生。强化重点环节防控。推广“溯冻链”平台,加强对入境物资的全链条监管。针对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增强防控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着力强实体促升级,确保经济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做强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落实“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实施“链长制”和“五个一”机制,以十大集群为抓手,启动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要推动三一云油平台等项目落地建设,提升工业企业“上云率”,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互联网产业高地。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要支持开展熄灯工厂、离散制造等试点,打造省级智能工厂、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3D打印设备、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龙华品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要推进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创制及中药现代化发展,搭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消费互联网产业集群要探索打造直播基地,大力发展“直播经济”,引进培育优质第三方交易平台和消费互联网品牌。区块链产业集群要推进区块链先行试验区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区块链产业联盟、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园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要推动关键设备研发量产,促进8K与工业制造有机集成、高度融通,创建超高清综合应用示范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要建立行业数字化转型联合体,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产业园区。时尚创意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高端业态,塑造本土设计师品牌,推动服装、珠宝首饰等行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集群要推动“数字王国”、清湖文化产业园、龙华传媒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速陶瓷、红木、版画等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全市数字出版影视制作基地。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搭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和区域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龙华特色的产融结合示范区。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黎光、骏星等物流园项目建设,以及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加快软件产业园、设计产业园建设,推动设计、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高端发展。发展壮大现代商贸业,打造地铁4号线商业活力带,构建以市级综合商圈、区级特色商圈、夜间经济示范街为主体的龙华商圈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体、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办好龙华购物节等系列活动。探索智慧商店、无人超市等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社区电商和线上经济、网红经济。

  (三)着力聚资源提能级,加快培育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实施重大平台建设提速工程。提速梅观创新走廊建设,加速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加快释放沿线潜力用地,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企业。提速龙澜智造走廊建设,开展产业和空间规划,推动深华福龙立交建设和龙澜大道北延开工。提速国家高新区龙华园区建设,统筹园区产业空间、商业空间、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搭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新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4家以上、创新服务平台5家以上。实施科技金融融合计划,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引进培育一批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加大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创新产品力度,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应用。

  实施创新载体人才培育工程。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900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123”行动,深化“龙舞华章计划”,出台“深二代”留学人才回流创业扶持政策,设立市人才研修院龙华分院,建设“人才大数据、人才街区、人才绿道”三大工程,打造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环观澜湖科教文人才创新圈。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职业技能三年提升行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成立运营区工人文化宫,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筹建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探索建立大国工匠博物馆。

  (四)着力优供给扩需求,推动供需两侧有效对接双向发力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安排政府投资近150亿元,撬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形成投资项目“前期谋划一批、成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局面。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推动美团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善技改奖补政策,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以上。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对内经济联系,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大市场。加强质量、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龙华制造向龙华智造、龙华产品向龙华品牌转变。支持企业对供应链进行国产替代,鼓励外贸企业创立内销品牌,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制定新一轮外贸稳增长政策,实施“国际通”欧洲站等项目,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成立全球发展(深圳)研究院,建设涉外管理服务综合平台。

  做优服务抓项目促招商。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稳商浓厚氛围。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绘制全球招商产业地图,力争引进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十亿级企业15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成经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企业诉求办理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开展“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支持专项行动,开展租金乱象专项整治,全面取消用水用电中间层,持续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五)着力破藩篱添动力,以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

  全面建设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创建司法部基层联系点,有效发挥基层法治建设“试验田”“观察哨”作用。实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完善法治建设评估激励制度。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企业容错纠错机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两法衔接机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制,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引进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构建优质高效便捷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普法阵地,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启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综合授权首批事项,统筹推进34项改革试点自主开展项目。探索建立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制度,打造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利用创新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率先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开展物流无人机运营制度规范改革试点,探索制定无人机飞行报备标准及流程。建设“数字人民币+”服务平台,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普及。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建立“一企一策”业绩考核机制,强化产业培育引导和完善城市功能作用,加快解决国有土地“以租代售”等历史遗留问题。优化综合监管平台系统,增强股份合作公司造血功能。探索重点片区GEP核算、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等其他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华经验。

  深化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开办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推广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审批模式,加强工程建设事前指导和全程监督,促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探索科技成果专利权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设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搭建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落实全市第六轮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转移支付补助规模稳中有升。

  深化民生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规划,探索公共服务混合用地供给模式,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探索未来教育实践模式,推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改革,创建一批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探索政府公配物业利用、特殊工时管理等新机制,开发“社区生活智能服务供需地图”,全面强化民生服务有效供给。

  深化城市空间治理机制改革。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机制,推动在建设用地地表、地上、地下分设使用权,推动与东莞、紫金等地发展“产业+居住”合作新模式。推动下放重点片区规划权限,探索将片区空间规划和法定图则编制成果,作为过渡期城市开发建设依据,并吸纳到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深化总设计师制,修订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六)着力强功能提品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切实强化源头管控作用。

  全面提速重点片区建设。北站国际商务区要完成枢纽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成果整合深化、法定图则修编,推进片区专项规划及精细化设计,开展跨留仙大道空中连廊、跨梅观快速空中连廊项目前期,建成天马总部大厦等重点项目。九龙山数字城要推动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完成法定图则修编,力争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项目。鹭湖中心城要争取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编制开发建设综合规划及实施方案,完成东西轴线活化设计,加快湖西产业用地出让,推进公共服务及大数据中心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公共建筑群。龙华国际商圈要优化产业空间和综合交通规划,开展人民路立体空间综合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商业综合体。大浪时尚小镇要启动小镇客厅、时尚酒店、时尚学院等项目建设,办好深圳时装周等国际时尚活动,建成运营时尚街区。观澜文化小镇要开工建设小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观澜老街空中走廊、牛湖水碧道,建成运营产业服务中心,完成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保护性开发工程,推进版画基地的活化利用和市场化运营。梅林关片区要完成片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和法定图则修编,塑造南部门户枢纽新形象。

  内畅外通链接大湾区发展。推动樟坑径直升机场规划建设,探索建设无人机远程作业基地。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推进深茂、深汕铁路和深大、深惠城际线建设,力争深广中轴城际线在鹭湖设站。推动17号线延伸至九龙山片区,力争18、22、25号线等线路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小运量轨道交通大浪时尚小镇线。推动侨城东路北延、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观天路西延、石清大道一期等道路,新增道路里程13.8公里。开通“大站快车”“小镇微巴”等特色公交线,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30条以上。加大慢行系统建设力度,新建非机动车道40公里以上,有效解决观澜大道等道路拥堵、翠安路等道路人车混行问题,打通7条以上断头路和5个以上拥堵点。

  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统筹加快饮用水管网改造、高压管线下地、综合管廊建设等工程进度。完成22个小区优质饮用水改造和18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现居民区自来水改造全覆盖。完成143个城中村燃气改造,实现符合条件的城中村燃气改造全覆盖。加快16个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新增海绵城市6平方公里,实现28%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七)着力精管理优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龙华

  建设高端精致美丽宜居家园。坚持“城区即景区”理念,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工5个公园,建成8个公园,新增环城绿道6公里以上,塑造一批花景大道、花园路口。编制观澜河生态走廊专项规划,建成观澜河碧道示范段,新增碧道25公里以上,顺利通过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验收。深化“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力保PM2.5年均浓度值持续优于欧盟标准。建设章阁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开工龙华能源生态园项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启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2个省级循环化改造标杆园区。

  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市容环境。试点“城市管家”模式,完善环卫全覆盖巡检考评机制,推进11个重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系统整治户外广告、城市立面、横幅标语、交通护栏、人行天桥等各方面市容问题,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分类,确保环卫水平跃居全市前列。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公厕15座以上。深化“三化四有”建设,统筹治理反复开挖、随意占道、乱设围挡、噪音扰民等乱象,让城市管理既更加规范有序,又更有温度、包容度。

  深化“智慧龙华”品牌塑造。全面铺开“智慧龙华”二期、三期建设,年内完成16个项目建设。搭建“政务网”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智能运算能力平台,健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系统,夯实“智慧龙华”底座。面向全球发布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计划,吸纳国际高端资源参与数字龙华建设。探索未来社区、未来学校、未来医院、未来工厂、未来园区等一批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平台,提升城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八)着力挖存量扩增量,强力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土地整备入库1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总结、推广福城观澜产业地块土地整备经验,创新全区土地整备新模式,树立全区土地整备新标杆。重点继续强力推进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特别是九龙山高尔夫、大浪横朗、观澜黎光、福城南等平方公里级产业空间土地整备。提前谋划轨道22号线等重大项目征拆工作,征拆补偿建筑物60万平方米以上。

  拓展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工改保、工改M0,鼓励工改工和工业区原址提容。制定产业用地发展计划,出让产业用地10公顷以上。探索政府主导的旧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推进英泰等工改工项目,新增产业用房65万平方米以上。引导市场主体开展产业空间综合治理,提升产业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新建、购买、长租整治等方式筹集产业保障房,购置产业用房1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行政划拨产业用地2公顷以上。探索建立产业保障房精准对接招商引资机制,实现项目“拎包入驻”。

  城市更新新增体量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规划引导,有力有效有序加快城市更新,化解安全隐患,塑造城市形象。探索贡献公益用地复合开发模式,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0公顷以上。

  违建减存量80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每周拆除、集中拆除、专项拆除”相结合,深化科技巡防机制,滚动建立“拆除清单”,在确保违建零增量的基础上,实现减存量800万平方米以上。统筹推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置,推进“烂尾楼”改造便民停车库等项目。建立已批未建土地动态清理机制,如期完成闲置用地处置任务,进一步释放空间潜力。

  (九)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民生建设和保障力度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政协委员协商制,扎实办好168项民生实事和800项民生微实事。

  新增公办学位2万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启动“名师领雁工程”,全面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涉及教育的土地要优先供应、资金要优先保障、项目要优先审批。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建成学校7所,新增学位超过1.4万个;组建幼教集团和公民办幼儿园学区联盟,新增幼儿学位6千个以上。成立龙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龙华区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开办港澳台子弟学校。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提速9所大型医院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龙华行动,强力推进医院建设、就医环境改善、健康促进政策优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进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等9所医院项目建设,力争平安龙华医院、区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区中心医院西区外科大楼主体封顶,区中医院、民治片区综合医院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推动社康服务体系扩容提质,大力发展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增社康中心5家、医疗急救站3家。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强化急救知识宣传,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塑造文化惠民品牌。深化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探索文明行为正向激励机制,丰富“闪亮龙华人”等品牌内涵。实施红色文脉回归计划,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开工建设市文化馆新馆、区大剧院、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大浪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加快建设市美术馆新馆、市第二图书馆、龙华文体中心、观湖文化艺术体育馆,建成观澜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新增一批居民家门口的文体设施。深化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丰富“书香龙华”等大众活动,擦亮龙华区文化音乐节、龙舟文化艺术节、阳台山全国实景山歌赛等本土品牌。办好国际高尔夫大师赛等高端赛事,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引进国家航空运动飞行营地、省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实施民生兜底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为辖区企业提供充沛优质人力资源,千方百计保障重点人群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区公益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及产业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劳务派遣管理。开工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4千套,供应1千套以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开工建设区颐养院,建成3家以上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开展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建成区青少年宫。建设区救助服务站,完善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体系。开工建设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公益慈善工作。

  (十)着力促融合守底线,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严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机制,严打各类刑事犯罪行为,确保总警情持续下降。加快“8所1中心”、章阁基地和56个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推进视频门禁、“雪亮工程”、高空视频云防等项目建设。健全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劳动、房地产、环境、金融等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建立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机制,打造网上“阳光信访”新模式。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制度,深入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探索开展联合接访,深化“暖心接访月”活动,设立群众权益服务中心,让来访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建立职业化调解队伍,创建一批金牌调解工作室。

  健全大安全大应急大救援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禁摩限电、营运车辆管理,坚决遏制交通伤亡事故。加强建筑领域安全监管,开展10个以上C类边坡隐患整治。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推进智慧化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三库合一”物资储备仓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灾害防治能力。建成市级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智慧农贸监管平台,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化“多网合一”网格化机制,探索城中村全周期管理模式,健全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畅通社会治理公众参与途径,深化非户籍人口融合共治实践,健全志愿服务和心理服务体系,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稳妥有序推进社区分设,打造6个星级居委会示范样板。推进区基层治理学院建设。

  四、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切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认真开展好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全方位打造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六型”政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持续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学习型政府。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完善一读二看三讲“三步学习法”,及时跟进学习领会******最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虚心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内外有益经验学习。全面增强“七种能力”“八种本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打造创新型政府。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落实的“第一道工序”,做到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坚决克服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坚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打造实干型政府。坚持使命导向、目标导向,放眼全球、对标一流,努力让龙华的“优势更优,长板更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注重调查研究,践行“一线工作法”,加速补短板、强弱项。坚持责任导向、过程导向,倒逼工作闭环落实,做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和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用心用情用力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始终做老百姓和企业可信赖、可依靠的公仆和贴心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务管理和服务。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政企沟通“直通车”,健全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做到“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

  打造法治型政府。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干事创业、解决疑难杂症。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的监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强化审计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打造廉洁型政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区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净干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坚决杜绝大手大脚、奢靡浪费等现象。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满怀敢闯敢试的创业激情,破除“老框框、老套路”的重重束缚,披荆斩棘、风雨无阻,以“归零”心态开启龙华建设新征程;树立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安逸心态,中流击水、勇立潮头,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以“冲刺”姿态勇当先行示范新引擎;发扬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破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状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临战”状态扫清改革发展障碍;强化埋头实干的拼搏韧劲,破除“浅尝辄止、夸夸其谈”的漂浮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驰而不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我们一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言必行、行必果,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用工作体现忠诚、用发展体现担当、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全力实现区委绘就的发展蓝图,兑现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远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附:名词解释

  1.跨境司机“五个一”管理服务:组建一支轨迹管理队伍,规划一条出入路线,设置一套每日一报轨迹台账,签订一份承诺书,建立一套预警机制。

  2.八类警情: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纵火、投放危险物品、爆炸、强奸、抢劫、绑架等警情。

  3.两令一书:区委区政府任务令、嘉奖令、批评书。

  4.红黄绿挂牌督办机制:根据督办事项进展情况进行挂牌,对推进滞后的挂红牌,对推进缓慢或存在问题困难的挂黄牌,对推进正常的挂绿牌。

  5.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

  6.瞪羚企业: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并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快速成长期的企业。

  7.“四横六纵”地铁网络:“四横”指轨道5号线、18号线、21号线、25号线;“六纵”指轨道4号线、6号线、6号线支线南延线、10号线、22号线、27号线。

  8.“九横九纵”干线路网:“九横”指外环高速、机荷高速、观光路、悦兴路-高尔夫大道、观天路-环观南路、石清大道、宝鹏通道、留仙大道、南坪快速;“九纵”指龙华大道、梅观快速、龙澜大道、福龙路、人民路、龙观路、五和大道、坂澜大道、清平高速。

  9.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重心下沉,搭建区、街道、社区、重点单位“四级一体”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在家门口解决群众诉求。

  10.“4+2+2+2”住房供应体系:市场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0%、20%、20%、20%。

  11.“五个一”机制:一位区领导挂点、一个工作专班、一份产业地图、一套产业政策、一片产业空间。

  12.熄灯工厂:全部生产活动通过电子计算机和工业人工智能进行控制,无需配备工人,不用亮灯就可以全自动完成整个生产流程的工厂。

  13.离散制造:制造业按其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特点,总体上可划分为连续制造和离散制造。相对于连续制造,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最终加工装配而成。离散制造是数字化工厂的主要应用场景。

  14.人才发展战略“123”行动:“1”指优化升级“龙舞华章计划”,“2”指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环观澜湖教科文人才创新圈两个人才圈,“3”指“人才大数据、人才街区、人才绿道”三大工程。

  15.GEP:即生态产品价值,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水平。

  16.“城市管家”模式:把城中村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整体作为一个管理对象,引入高水平专业物业公司统一管理。

  17.“三化四有”建设:树立“标准化、智慧化、规范化”的城管执法形象,建设“人有精神、事有规范、权有约束、责有担当”的城管执法队伍,努力打造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模式。

  18.8所1中心:龙华区看守所、龙华区拘留所、油松派出所、上塘派出所、民新派出所、观澜派出所、龙华派出所、民治派出所和龙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大楼。

  19.“多网合一”网格化机制:在基层网格治理中,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安监、公安、市监、住建、卫健、民政等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打造基础网格和行业网格资源力量“一张网”。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1 14:23:03重新编辑
深圳公明镇下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合水口文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北环路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金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光明农场柑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元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李松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下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红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南庄新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蓢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成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石围油麻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南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长圳村长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明镇根竹园大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马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带岭区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2. 连云港企业可手机上办理税务业务
  3. 2016年11月23日拟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公示
  4. 农业局 新北区农业局举办2017年市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申报管理培训班
  5. 做大做强工业企业
  6. 连霍高速新墟互通新增匝道工程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从港城大道至连岛节省20分钟
  7. 鹤壁市区城市公共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公告
  8.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助残慰问活动
  9. 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领导到英山指导防汛救灾
  10. 武穴市场监管在行动疫情防控不到位这些门店关停整改
  11. 33计划启动大力度为全市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12. 金山屯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系列盗窃案
  13. 教育局首届中国基础教育新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常举行
  14. 昆明排查燃气安全隐患
  15. 区卫健局多举措推进卫生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16. 市档案局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文化活动
  17. 新蔡县集中约谈风险隐患企业和单位
  18. 2012年大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9.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促进地下水有效保护
  20. 关于进一步严格群众生活物资采购、配送工作的通告
  21. 宣城市退役士兵安置服务事项一单清来了
  22. 汝南县踏着时代的脚步奋力前行
  23.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领导调研区文旅局各条线工作
  24. 我市投资4000万元在央视做旅游宣传
  25. 市人防办调研邢店村脱贫攻坚工作
  26. 青岛市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圆满结束
  27. 常州大剧院家门口的世界一流
  28. 即墨区华盛绿能获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29. 市委四月份工作重点
  30. 朗乡局图书馆表彰优秀读者
  31. 市森防指对朗乡局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检查
  32. 市文管所加强田野文物巡查筑牢安全防护网
  33. 薛家镇 薛家镇人大第四小组开展人大代表专题学习会
  34. 暑假学党史——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党史教育五个一活动
  35. 2019年防汛抗旱信息第10期
  36. 遂平做好科学防控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37. 新北区妇联 粽香飘起时幸福树成长常州市妇联结亲薛家镇叶家村共庆端午
  38. 河海街道2017年1月份信息录用通报
  39. 全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会议召开
  40. 文化黄冈耀鄂东
  41. 赣榆吕洁调研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
  42. 我市收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暑期集中行动电视会
  43. 23地来宜人员须申报
  44.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工作例会
  45. 我市3月份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揭晓
  46. 宜荆荆恩农业科技学术交流会召开推动农业科技实现能级跨越
  47. 改扩建后的常州机场先睹为快
  48. 团委 魅力新福娃活力新舞台——记童心向党阳光成长六一艺术节闭幕式暨关工委系列活动
  49. 遂平公安热血战疫为抗击疫情再出力
  50. 市商务局领导对大型商超和分包路段创文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1. 西平县水利局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疫情防控工作
  52. 香河县上演新版农家乐一亩三分地农事体验园搭舞台
  53. 市文广旅局我市端午假日期间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54. 邓光侠副局长一行到葛嘴线、东大线等线路进行调研
  55. 我市召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56. 全城5000元以下楼盘大搜索
  57. 市科技局走访慰问我市高层次科技专家
  58. 连云港市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会议
  59. 双丰局林业中学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
  60. 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召开动员会
  61. 王立马泽江与武汉大学校友暨楚商代表团座谈深化校地企合作合力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
  62. 全市累计募集和认捐慈善基金达到1732亿元
  63. 抬高标准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64. 常工院跨出新步伐创办三个校外流动图书馆
  65. 平舆县疫情防控和国土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会召开
  66. 市财政局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67. 我市启动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68. 灌南我县部分城市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69. 汝南昂扬奋进新时代实干创造新辉煌
  70. 团风县多措并举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71. 应急管理局茅山旅游度假区多举措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72. 宣城市组织观看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云启动仪式
  73. 天宁街道率先出台酒店式星级服务
  74. 市机关事务局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75. 即墨区9名青年获评市乡村好青年
  76. 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局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77. 2016年11月23日拟作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的公示
  78. 市人防办召开2018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会议
  79. 战疫情少出门——市文化馆线上数字资源伴你行
  80. 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召开严肃工作纪律"以案促改"专题会议
  81. 我市练江河1号液压升降坝通过单位工程验收
  82.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市深化5大项目
  83. 李雪同志荣获美溪区家乡美老少同乐演讲比赛一等奖
  84. 美吉特集团资助青龙实验小学200万元
  85. 市文广旅局市图书馆新馆即将投入使用
  86. 遂平县阳丰镇疫情防控不松手国土绿化不停歇
  87. 新北区疾控中心来武进参观交流慢病防控工作
  88. 坚守人民立场着力创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
  89. 浚县粮食局积极开展2018年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
  90. 市卫健委组织开展全市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县市区交叉互查
  91. 市应急局守好安全防线筑牢平安宣城
  92. 市防洪博物馆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
  93. 宣城环境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再创佳绩
  94. 智慧宣城专项推进组召开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
  95. 市生态环境局对中心城区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监管
  96. 周省时在北京天津招商周调度会上强调创新开放招商形式做大做强引资成果
  97. 遂平县委书记再查漏洞补齐短板守土尽责
  98.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八次主任会议
  99. 文安实施环境兴县打通发展高速路
  100. 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扩大)集中学习会议聂瑞平主持并作总结讲话马誉峰等市领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