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揭阳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4日发表  

揭府办〔2017〕1号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揭阳市

“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揭阳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五届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实施中如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3日  

 

 


揭阳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揭阳是粤东古邑,历史悠久,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全球范围看,区域竞争越来越注重综合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为铸就区域竞争力的深层动因。在国家、广东省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揭阳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揭阳城乡文明程度、激发社会创新活力、锻造揭阳综合竞争力、推动揭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为进一步促进揭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使揭阳文化发展规划与揭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协调,形成文化建设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现根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揭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揭府〔2016〕3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揭阳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揭阳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第一章 揭阳市文化发展总体情况

 

  文化启迪民智,文化凝聚共识,文化激活创新。近年来,揭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提升揭阳文化软实力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为揭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十二五”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文化设施建设上新台阶。“十二五”之初,按照我省总体工作部署,揭阳市加快完善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制发了《关于下达2011-2015年揭阳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具体任务和指标,并及时跟进与指导各地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工作的落实。至“十二五”末,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 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及博物馆等三大馆的场馆建设工程。至2015年底,揭阳市图书馆已正常开馆,市文化馆(即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尚未完成内部装修,暂未实行对外开放。

—— 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至2014年末,揭阳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三馆一站一室)面积为856.73平方米。全市图书馆6座,其中三级馆以上5座;文化馆6座,其中三级馆以上5座;博物馆6座,其中三级馆以上2座;乡镇综合文化站88个,达标率100%;农家书屋1446个,村级(社区)文化室1621个,达标率100%。

(二)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彰显。揭阳是潮剧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潮剧、潮乐、潮曲等地方特色文艺创作与传统艺术的传承卓有成效。

——持续开展文艺评选活动,鼓励文艺原创。先后创办“中青年潮剧演艺大赛”“少儿潮剧演艺大赛”“民间潮乐演奏比赛”等特色文艺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相关赛事。2010年,潮剧《还官记》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得国家最高政府奖“文华优秀剧目奖”;2014年,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创作的潮剧《若蕖》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戏剧评选活动,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及优秀音乐创作奖、编剧奖、导演奖、舞台美术奖等8个奖项。

——“乡乡乐起来”和“欢乐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突出。其中“乡乡乐起来”群众性文化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评为“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省社工委选定为“省第二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

——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揭阳”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岭南流动书香车”百车下乡服务活动,培育人们爱阅读的社会风尚。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每年数次组织潮剧演出团体赴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地演出,有效增进了海外潮籍侨胞的家乡认同。

(三)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基层文化消费、信息资源共享、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免费开放工作有序推进,确保文化发展成果能够无差别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顺利开展,超额完成省里每年下达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指标。

——广播电视“村村通”及“渔船通”工作稳步推进。扩大了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卓有成效。

——“送戏下乡”等巡回演出工程形成良性机制。组织潮剧团体送戏下乡活动形成常规化机制,形成了广东省群众文化精品巡演活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活动来我市巡回演出的申报机制,确保我市群众共享全省优质文艺精品。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效突出。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及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有1714处。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5处;全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8个、市县级52个。此外,还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做好文保单位“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四有”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单位的规范化管理;主动作为,依法解决了将军第、天后宫等文保单位遭破坏的历史遗留问题。

——重点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编制了全市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及修缮计划,先后完成进贤门城楼及广场的修缮、天后宫门牌坊的修建、商民协会旧址等文物修缮工作;推进揭阳学宫修缮工程;完成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故居)勘察及修缮设计方案编制,推进丁氏光禄公祠修缮工程建设。

——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积极配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信息登录工作。至“十二五”末,共完成文物藏品登录6292件(套);组织评审命名了我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4个;做好“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7个、传承人43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展演、培训工作上新台阶。组织我市非遗项目参加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服务进社区、广东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活动,扩大了揭阳“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协助省文化厅举办粤东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提高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培训组织能力。

——协同有关部门推进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市文广新局与市旅游局、县区政府协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联手打造“古城文化游”项目,指导和协助各县(市、区)旅游景区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含量。

(五)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积极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硬件搭建、业务培训及基础数据采录工作,提高文化市场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抓好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的管理工作,强化监管,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综合整治行动,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网吧、娱乐市场呈现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至“十二五”末,全市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02个,连锁网吧机构1家,营业收入10156.3万元;娱乐经营机构180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营业收入28724.3万元。

——演艺市场方面,形成了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演艺市场主体结构,演出市场逐步向个性化、品牌化方向转变。至“十二五”末,全市共有演出经纪机构1家,艺术表演团体21家,其中国有5家,民营16家,演艺从业人员队伍1000余名,营业收入3000万元。

——数字影院、出版物发行网点方面,新型娱乐消费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至“十二五”末,全市有多厅数字影院7家,银幕数32块;出版物批发商5家,零售224家,年销售收入7028万元。

(六)文化产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成为揭阳经济发展的亮点和重要增长点。迄今为止,我市已拥有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4家,挂牌文化产业园区9个,园区总占地面积约1566万平方米,园区文化企业1866家,初步形成了涵盖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工艺美术品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等在内的较为丰富的文化产业结构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2011年19224.1万元,2012年24303.7万元,2013年26533.5万元,2014年46919.7万元,平均年增长达到37.3%。

    (七)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持续推进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文艺管理、经营、表演及编创等优秀人才;通过加快市艺术学校建设,强化了我市特色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拓宽农村文化人才渠道,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课题研究、项目对接等方式,充分发挥高级人才传、帮、带作用,在全市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能力较强的文化人才队伍。截至“十二五”末,市文化广电新闻系统在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已基本达到专业人员总数的50%。

二、“十三五”发展机遇与面临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五年。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发展动能面临新旧转换,文化、旅游等新型消费需求越发旺盛。在此背景下,揭阳文化发展机遇与压力共存,应当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推动揭阳文化跨越式发展,凸显文化软实力在揭阳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和动力功能。

(一)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发展备受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启动了系统性的文化体制改革,出台了系列文化法规和扶持政策,这些都为我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发展的战略路径由此更加清晰。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也为揭阳文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是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为硬指标,文化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有望得到有效纠偏,揭阳文化发展水平有望得到整体提升。二是经济发展的“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共识,代表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将获得空前发展机遇。三是揭阳区域发展定位日渐清晰。揭阳要成为能够带动粤东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带,除了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推进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外,揭阳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是题中之义。

(二)面临挑战。揭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富独特性。但另一方面,揭阳作为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模式及“重经轻文”价值观念影响,文化建设总体而言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文化资源零星分散,历史欠账较多,无法形成整合的力量,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制约和不足。

——对文化建设在区域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但人们对于文化在区域竞争中的作用程度、作用方式、实现路径等缺乏系统化、深度性的认识,文化建设有流于口号化、形式化的危险。

——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长期以来揭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效能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制约揭阳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不容忽视。

——文化资源保护与整合利用面临巨大挑战。揭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存量,但一直以来面临着文化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整合效应的问题,如何尽快改变文化管理中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是揭阳“十三五”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的挑战。揭阳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建设揭阳经济强市的过程中,文化如何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乳交融的共生局面?这是揭阳文化建设接下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发展总目标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揭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揭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发展富有活力等优势,建设文化事业完善、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软实力强大的文化高地,推动揭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民生优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摆在文化发展的优先位置。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服务大局。加强文化发展服务于中心工作的能力,围绕揭阳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着力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求作为,构建揭阳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文化揭阳”建设。

(三)创新发展。强化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识、能力,推动揭阳文化跨越式发展。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文化部门能够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持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提升文化生产和管理效能,加快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转变;大力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突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文化+金融”“文化+时尚”发展方向,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发展业态等的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造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揭阳文化。

(四)统筹协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提高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统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强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活态民间文艺;统筹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建设,共同推进揭阳文化建设;统筹全市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促进文化产品的有序生产与传播,以存量促增量,实现揭阳文化永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揭阳文化发展的总目标是:围绕揭阳到2020年建成粤东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不断提升揭阳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揭阳”,将揭阳培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城市,使揭阳成为粤东重要文化中心、集中展示潮汕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以及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实现全市居民文化素质整体较快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第三章 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公民文艺素养

 

一、优化创作环境,推动各文艺门类协调发展

(一)加强对文艺事业的宏观管理。建立扶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投入,强化导向功能。完善相关制度,扶持、资助和奖励优秀文化机构和个人,支持优秀艺术作品创作和优秀文艺人才培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优秀文艺创作生产导向。

二、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扶持原创性作品

(一)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广大文艺创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通过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美术创作精品工程、文学原创精品工程等重点项目,推出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不断增强文艺院团、美术院馆、“非遗”传承基地等的创作演出展览能力,全面提升揭阳文化品位。

(二)加大传播力度,形成品牌带动作用。重视媒体传播的作用,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多样媒体形式,对文艺精品和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推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揭阳精品”和“揭阳文艺名家”,提升揭阳文化艺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公民文艺素养

(一)大力提升公民文艺素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文艺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普及国民艺术教育,提高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培养全民热爱文化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志趣和文化氛围。到 2020年,全市每年参加 3 次以上文化活动的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0 % 。

(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开展“书香揭阳”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基层文化站(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数字多媒体阅览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阵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学习服务平台。

 

第四章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创新文化投入方式。培育社会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标准化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完善市、县、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城乡、普遍均等、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将文化广场的建设纳入建设规划,稳步推进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到“十三五”末,所有社区都因地制宜建成文化广场,全市形成高质量的社区文化广场公共群艺活动空间网络。启动文化场馆的提标工作,完成揭阳市群艺馆、博物馆新馆的装修开馆,到“十三五”末,全市县(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80%。加强“公共文化+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强多网、多终端间的整合与传输服务能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行政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基本建成全市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二)互联互通,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协同联动。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水平。结合揭阳实际,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升中心城区、中心镇、示范区对周边及农村文化建设的辐射和帮扶能力。建立以市级馆为中心馆,县(市、区)级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加强协同运作。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联动机制,整合组织、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教育、科技、民政等部门资源,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结合揭阳文化发展现状,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培训,建设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服务规范、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绩效考核、奖惩措施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提供高效的免费开放服务,确保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一)点面结合,发挥示范区(项目)引领作用。完善农家书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选取基础较好的县(区)作为试点,集中优势资源,按照省的统一部署,高标准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及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评估考核,确保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在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到2020年,力争培育和建成至少1个省级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项目,3-5个市级示范区、5-8个市级示范项目。

(二)重视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供给上新台阶。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培养创作名家和领军人物,鼓励和推动艺术创新,优先扶持潮剧、英歌、木雕、玉雕、青狮、木偶戏等反映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继承,鼓励创作集地方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努力打造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受市场欢迎的精品佳作。培育和扶持民间创作力量,通过优秀作品展演、评奖等形式,激活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

(三)文化配送惠民,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完善公共文化配送体系,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送到群众中。开展艺术惠民巡演展演,继续做好“中青年潮剧演艺大赛”“少儿潮剧演艺大赛”“揭阳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等市级品牌活动。继续办好“乡乡乐起来”“欢乐进万家”等活动品牌,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世界阅读日等,创办“揭阳新年民俗汇演周”“揭阳非遗文化展”、揭阳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公益性文艺院团、社科联文联组织所属协会、社团等送戏、送书、送电影到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艺术普及、阅读欣赏、体育健身、科普法治宣传等活动。鼓励基层乡镇、村(社区)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建设乡村文化俱乐部和文化特色村镇。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探索和完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

三、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创新文化投入方式

(一)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拓宽社会供给渠道,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结合揭阳实际,针对公益性文化体育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承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民办文化体育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内容,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及具体购买目录,形成指导性目录和具体购买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探索在基层社区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运营。

(二)倡导文化慈善,丰富文化服务渠道。引导发动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私营企业和个人积极捐资捐赠支持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建或自建公共文化设施。倡导文化扶贫,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双到”、乡贤反哺工程等。鼓励支持企业等社会化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四、培育社会力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发展公共文化辅助队伍,培育民间文化社团,实现农村文体协管员行政村全覆盖,鼓励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使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力倡导文化志愿服务。持续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让市民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和文明素质。打造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服务品牌,到“十三五”末,全市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和基层文化普及活动有文化义工或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 ,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 1 万人次。

(二)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手续,优化管理服务,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专栏1   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

 
 

1.文化场馆升级工程

 
 

到“十三五”末,全市县(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80%。

 
 

2.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工程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行政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基本建成全市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3.农家书屋提升工程

 
 

完善农家书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力争将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示范)项目。

 
 

4.  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化工程

 
 

打造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服务品牌,到“十三五”末,全市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和基层文化普及活动有文化义工或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 ,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 1 万人次。

 

 

 

第五章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快提升文化创意与传播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及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加强文化产品中介服务,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文化消费新模式。

一、结合揭阳实际,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律服务,建设有利于文化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组织架构、绩效和薪酬考核、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资产监管运营、干部人才管理等改革,探索建立富于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开放文化服务市场,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我市文化产业领域。

(二)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信息服务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以及会展业、文化旅游业、中医药健康养生业等七大文化产业类型。推进印刷企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印刷业,力争将绿色印刷业发展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争取到2020年形成6-10个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集团或品牌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信息服务业、创意设计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生业的跨越式发展。鼓励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和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门类齐全、优化资源配置的中介组织体系,助推揭阳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参照《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揭阳市域“一主两副四城四轴多点”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合揭阳市文化资源分布及文化产业现状特点,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发挥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确定“一核四圈九园区”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一批资源集聚、优势突出、发展后劲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体现揭阳山水特色、历史人文风貌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经济效益好的文化企业。

(一)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区。发挥中心城区文化资源多元集聚及人才、技术、资本优势,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信息服务、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及高端休闲文化核心区,重点发展工艺美术业、创意设计业、新媒体与数字信息服务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会展业及高端文化消费市场。依托中德金属生态城,大力培育工业设计集群,将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成为揭阳设计业产业集聚区。

(二)四圈: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圈。依托揭阳地理空间和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圈层。

——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圈。打造以榕城区、揭东区、蓝城区、空港经济区为基本范围,以榕城古城为中心,以揭阳学宫、进贤门、城隍庙、丁氏光禄公祠、榕城古榕武庙、双峰寺、中山路-打铜街-西马路骑楼街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等为基本节点,以青狮、木雕、玉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揭阳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扎实推进古城保护建设,实现揭阳古城文化游国家4A/5A级景区建设目标;结合揭阳中心城区水网四通八达、两江四岸桥梁众多、风景优美的资源优势,强化水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修复岸线生态景观,建设一批示范性休闲客栈、农业生态园、特色村镇等休闲体验式精品旅游项目,打造揭阳“岭南水城”旅游名片;依托揭阳民俗博物馆、揭阳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场馆和群艺文化活动、节庆活动、会展平台,培育特色艺术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揭阳演艺娱乐、会展、非遗展示展播集聚区;升级中心城区购物休闲娱乐集聚地,布局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于一体的超级商业中心(Mall),融汇揭阳潮汕特色饮食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要素,提升餐饮、购物、娱乐、慢行、街道景观等配套系统,拓展特色文化市场空间,培育中心城区高端文化消费市场。

——普宁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圈。擦亮普宁“全国首个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名片,依托普宁中药材市场在全国的品牌效应,以康美药业等中医药龙头企业、英歌山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基地及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等为节点,丰富基于中医药知识传播、展示及中医药养生服务业链条,融汇德安里民居群、普宁虎头埔古窑群、农垦热带庄园、华侨文化产业园、潮汕文化产业园及普宁英歌文化节等特色资源,打造以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为主打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圈。

——揭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充分利用揭西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坚持“生态旅游为主、文化旅游为辅”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依托黄满磜瀑布旅游区、京明温泉度假村、大北山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三山国王祖庙、棉湖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资源及***东征旧址、大北山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绿色、古色、红色”三大主题的揭西文化旅游品牌。融入潮剧、客家山歌、木雕、擂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生态旅游与非遗展演、民俗展示等活动有机融合,丰富生态旅游文化内涵。

    ——惠来滨海文化旅游圈。整合惠来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惠来滨海文化旅游圈。继续完善大南山侨区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与项目,突出侨区八国风情的异域文化特色,提升景区观赏品质与接待能力。整合虎头岩寺、永福寺及西天佛寺等佛教文化资源,做好沿海景点海蚀崖、海蚀柱、海滩等海洋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龙泉山庄风景区、百花尖风景区、黄光山风景区、铭湖岩、仙井岩、清水岩、神泉的海角甘泉、海市蜃楼等重点旅游区域和景点制定专项开发规划,擦亮揭阳滨海旅游文化名片。

(三)九园区(基地):依照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信息服务业、创意设计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中医药健康养生业等重点发展的七大文化产业,布局阳美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南山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揭西京明度假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普宁市盘龙湾温泉度假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古乔珠宝白玉城(创意)基地、揭阳市木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揭阳市孙淑强狮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揭东万竹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揭阳市老百姓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重点扶持和培育的文化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和园区(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健全市场体系,繁荣文化市场

    (一)发展文化产品市场。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改善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提高上网服务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上网服务场所丰富经营业态,鼓励书吧经营与上网服务业结合,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和发展演出市场、出版物发行市场、印刷市场。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动漫游戏、著作、软件、影视等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消费市场。扶持艺术品市场、古玩市场发展,加快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收藏品交易中心。

(二)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文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完善文化行业社会组织与中介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交易类中介组织,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推行资格认证制度,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文化产品与服务生产体系、流通体系、要素体系、行业组织和中介体系、文化市场监管体系间良性运行关系。

(三)培育特色文化市场。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扶持民间剧团发展,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兴办农民书社、农民艺术团、电影放映队等,丰富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开发富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木雕、石雕、根雕、镶嵌(嵌瓷)、剪纸、漆器、绘画、陶瓷、泥塑、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四)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培育社会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鼓励文化产品生产单位注重社会效益,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价格合理、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与服务,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强化文化执法,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产品价格监管,建立和完善文化产品消费投诉、受理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专栏2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重点工程

 
 

 

 

1.引导文化企业上市工程

 
 

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到2020年,争取有1-2个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集团或品牌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上市。

 
 

2.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工程。

 
 

鼓励上网服务企业连锁经营,到2020年,形成1-2家连锁经营的企业;鼓励上网服务场所丰富经营业态,重点推进书吧经营与上网服务业结合。

 
 

 

 

3.特色文化市场培育工程。

 
 

扶持民间剧团发展,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兴办农民书社、农民艺术团、电影放映队等,丰富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开发富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木雕、石雕、根雕、镶嵌(嵌瓷)、剪纸、漆器、绘画、陶瓷、泥塑、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第六章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推动特色文化建设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分别从城市整体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古迹层面,探索建立适合揭阳实际的多层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工作制度,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转化机制。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强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做好揭阳学宫等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快德安里民居群、靖海古城墙、澳角炮台、太史第建筑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和双峰寺、百兰山馆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推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申报工作。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将文物管理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成立揭阳市文物信息与研究中心,继续推进全市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在全国文物普查和全市非物质文化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与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先进的科研机构与文博单位交流,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形成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的动态监测、研究与评估体系。

(二)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区建设。做好集中连片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历史建筑、特色街道、骑楼街、道路系统、水系空间格局等保护控制,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完整性与空间格局特色。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街)、历史文化名村的普查命名工作,继续做好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街)、历史文化名村的新增申报工作,推动惠来靖海镇等条件较为成熟的街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

(三)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县(区)四级保护名录项目,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进行分级保护。挖掘、整理揭阳历史文化、乡土风情、口头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支持和鼓励民间开展以彰显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化活动。建立、规范“非遗”保护地区、保护单位、传承人的认定和培训机制,完善和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项申报、审核及命名机制,加快建设集“非遗”保护、展示、传习、研究、信息数据库等功能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基地。到2020年,完成国家第9批、广东省第8批及揭阳市第8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认定,成立不少于10个非遗传承基地。

(四)大力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扶持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博物馆、行业博物馆。扶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载体功能,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保护。由住建部门牵头,协同相关部门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做好榕城区中山街道、西马街道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保护。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传承传统街区、传统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切实保护好老城区长期发展形成的地方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二)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规章体系。通过制定规划和规章体系、普查建档、保护修缮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体系。

(三)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工作。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申报的经费投入,确保日常保护管理、主题宣传、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等经费保障。

三、鼓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加强特色文化建设

(一)挖掘和梳理文化积淀,深入研究、传播揭阳特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挖掘和研究,重点围绕揭阳作为潮汕文化重要发源地、“国画之乡”“小戏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华侨之乡”等所积淀的文化资源,展开分类研究,推出并转化利用一批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梳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众多揭阳藉国画大师的绘画成就,深入研究自晚清以来揭阳民间绘画传统,使之成为中国画艺术尤其是近代以来揭阳籍国画名家艺术创作成就研究及交流展示平台。加强揭阳非遗文化研究,组织人员整理和编写揭阳潮剧发展史。加强揭阳特色文化梳理,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人员编写揭阳乡土文化读本,推动揭阳特色文化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完成揭东华侨博物馆升级工程,做好华人华侨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升揭阳华人华侨历史研究与对外交流展示水平。

(二)结合揭阳发展需要,推动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在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的基础上,加大优秀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揭阳文化精华,融入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创作,丰富文化活动的传统内涵和本土气息。发挥市场化和高科技手段的作用,改造提升木雕、石雕、根雕、镶嵌(嵌瓷)、剪纸、漆器、绘画、陶瓷、泥塑、编织等传统工艺制作,积极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品牌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提升和改造建设特色商业街,重点提升中山路-打铜街-西马路骑楼街、揭阳学宫-城隍庙-进贤门周边古建筑群体,将榕城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打造成揭阳“岭南水城”的新地标,使商业街区成为反映揭阳城市活化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景观,营造榕城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适宜购物旅游、休闲娱乐、求知体验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形成有较高档次、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点商业街。依托中德金属生态城“广东省商务生态旅行示范区”,在万亩森林文化公园、中德(欧)购物节、旅游节等平台融入潮剧、英歌、青狮、木雕等“非遗”文化展演展示。保护和开发著名的商业老字号,把老字号品牌纳入特色文化旅游内容,扩展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弘扬揭阳潮汕特色饮食文化,擦亮“食在揭阳”品牌。

       

 

专栏3  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程

 
 

1.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强化工程

 
 

做好揭阳学宫等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快德安里民居群、靖海古城墙、澳角炮台、太史第建筑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和双峰寺、百兰山馆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进行分级保护。加快建设集“非遗”保护、展示、传习、研究、信息数据库等功能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基地。到2020年,完成国家第9批、广东省第8批及揭阳市第8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认定,成立不少于10个非遗传承基地。

 
 

 

 

3.揭阳特色文化挖掘和整理工程

 
 

围绕揭阳作为潮汕文化重要发源地、“国画之乡”、“小戏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华侨之乡”等所积淀的文化资源,展开分类研究,推出并转化利用一批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梳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众多揭阳藉国画大师的绘画成就,深入研究自晚清以来揭阳民间绘画传统,使之成为中国画艺术尤其是近代以来揭阳籍国画名家艺术创作成就研究及交流展示平台。加强揭阳非遗文化研究,组织人员整理和编写揭阳潮剧发展史。加强揭阳特色文化梳理,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人员编写揭阳乡土文化读本,推动揭阳特色文化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完成揭东华侨博物馆升级工程,做好华人华侨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升揭阳华人华侨历史研究与对外交流展示水平。

 

第七章 推进媒体融合,提高新闻广电传媒

现代化水平

推进媒体融合,加快传统广播电视及报业转型发展,提高主流媒体传播能力。打造“广电+”生态链,推动广播影视行业全面战略转型升级,推进宽带广电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全面增强广播影视融合媒体传输覆盖能力。大力提升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新闻广电版权事业快速发展。

一、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一)加强对媒体舆论管理,提高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传播的法治环境,加强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舆论的指导。完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基本建立广电融合媒体统一监测监管结构化体系,提高面向广电融合媒体的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管理,完善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二)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把揭阳广播电视台和揭阳日报社建设成为拥有多媒体传播手段和较强传播能力的区域性主流权威媒体,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重点加强和改进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揭阳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加强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广电媒体服务能力

(一)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广电媒体融合水平与节目制播能力。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推进县区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实现县区广播电视台节目制播平台的网络化、数字化,到2020年,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双向升级改造,基本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城乡全覆盖。建设广电骨干网核心节点,设立广电宽带网交换中心,建成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心。

(二)发展广电新业务,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有线广电网络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大力发展基于有线广电网络固定终端及移动终端的视频点播、高清电视、在线支付、互动游戏、网络教育、综合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等数字化信息服务。

(三)推进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摸清市场容量,积极推进县镇级现代化多厅数字影院全覆盖工程,到“十三五”末实现所有县区及有条件的乡镇数字影院全覆盖的发展目标。

三、推动出版物数字化发展,提升传统媒介服务水平

(一)提升出版物编辑水平,发挥传统出版物的知识传播与信息服务功能。提升出版物(包括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编辑出版水平,发挥出版物在信息交流、工作指导、文化积累等方面的作用。

(二)建设和完善在线平台,培育在线阅读需求。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在线阅读市场开发,以便利化、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培育在线阅读市场,推动报纸、期刊、图书等各类出版物在线阅读。扶持“潮汕文化云阅读”建设工程,争取将该工程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大对重点网站的扶持力度,鼓励重点网站通过互联链接、内容供应等方式与国内主流网站合作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鼓励发行服务业的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出版物发行业现代化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培育连锁民营发行单位,支持“揭阳作家书城”建设项目,支持新华发行集团和大型民营书刊发行企业的服务网点向基层延伸,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出版物发展网络。争取到“十三五”末,全市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四、推进版权保护与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版权保护体制机制

(一)创新版权服务,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版权市场监管,净化版权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逐步形成有较强辐射力的文化市场。实现版权管理工作重心向重服务、重规划转变,版权保护工作做到“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园区、进学校、进社区),推进版权示范基地及单位的创建工作,争创版权示范城市。

(二)加强版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版权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与咨询,重点做好揭阳青狮、阳美玉雕、钱坑木雕等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的版权保护工作,力争创建“中国玉都”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加强版权作品及计算机软件登记工作,争取实现作品登记量每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版权宣传教育、版权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版权意识。

         

 

专栏4  新闻出版(版权)广电重点工程

 
 

1.广电传输数字化工程

 
 

发展节目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

 
 

2.“潮汕文化云阅读”建设工程

 
 

争取将“潮汕文化云阅读”工程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

 
 

3.出版物发行业提升工程

 
 

支持“揭阳作家书城”建设项目,支持新华发行集团和大型民营书刊发行企业的服务网点向基层延伸,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出版物发展网络。到“十三五”末,全市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4.版权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

 
 

重点做好普宁英歌、揭阳青狮、阳美玉雕、钱坑木雕等地方特色文化及产业的版权保护工作,加大省级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创建“中国玉都”国家级版权兴业示范基地。

 

 

第八章 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揭阳

文化影响力

 

一、打造城市文化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一)梳理城市文脉,推进揭阳文化地标建设。进一步升级榕江北河、榕江南河两江四岸景观,修缮标志性历史建筑,保护和重建榕城老城区“水上莲花”“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的传统风貌。全面梳理揭阳中心城区城市传统中轴线中轴线和揭阳新城市中轴线的资源特征、文化价值和功能意义,整合揭阳学宫、城隍庙、进贤门城楼、双峰寺、岐山塔等传统标志性建筑和黄岐山森林公园、晓翠路、揭阳日报社、青年文化广场、音乐喷泉、东湖路、东湖公园等现代标志性建筑与景观,构建揭阳传统内涵、本土特色与现代气派相结合的多层次城市文化景观体系。深入研究揭阳中心城区空间格局现状,开展城市整体风貌设计,因地制宜划分特色风貌区,精心布局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装置、照明工程等,打造城市公共视觉艺术系统,提升城市魅力。

(二)强化设计含量,构建揭阳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围绕“岭南水城”“水上莲花”的城市形象定位,创设代表揭阳精神的、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加强城市系列外宣品的制作和投放,培育城市文化形象代言人,吸引文艺名家创作以揭阳为主题或背景的精品力作,提高揭阳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城市大型会展、节会活动平台,争取举办各种国际性、全国性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会展活动,办好中国(揭阳)玉文化节、揭阳中青年潮剧演艺大赛、普宁英歌文化节、揭阳潮声潮韵文化节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高揭阳知名度。

(三)加快推进揭阳文化中心平台功能建设。推进揭阳文化中心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推动文化中心设施功能的优化整合,合理布局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职能,丰富相关场馆内容展示和活动吸引。加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将揭阳图书馆建设成为全市的中心馆;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购买一批重要的数字文献库,方便市民查阅使用。力争到“十三五”末,将揭阳文化中心培育成揭阳文化对内对外信息传播的核心平台。

(四)加强揭阳楼“文化会展活动平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揭阳楼的展览展示功能,通过揭阳群众文艺精品展、揭阳“非遗”文化展等品牌活动,到“十三五”末,将揭阳楼打造成大型文化会展活动的核心平台,成为展示揭阳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完善城市形象传播媒介体系,提升揭阳社会凝聚力

(一)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党管媒体,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在舆论引导中的核心作用,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唱响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流舆论。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发挥不同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引导舆论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建立网上新闻中心、网上民意征集平台,加强舆情研判,提高新闻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培育民众的揭阳城市认同。

(二)加大城市形象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介优势,加大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人际传播上,通过“文化节”“文化周”文化论坛、艺术展览、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现揭阳文化风貌,培育文化认同。在大众传播上,有效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精心制作揭阳城市形象宣传片、纪录片,传播正能量,塑造揭阳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揭阳认知度和美誉度

(一)提升揭阳文化交流合作的区域地位。加强宣传、经贸、外事、文化、体育、旅游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整合、开发各种渠道资源,推动揭阳文化对外交流与融合发展。发挥揭阳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以文化交流为手段,推动揭阳与潮州、汕头、梅州、汕尾等兄弟城市的文化经贸整合、交融与互动。

(二)加强揭阳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发挥揭阳“华侨之乡”的资源优势,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揭阳经济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整合榕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与美食资源,打造揭阳对外文化旅游展示平台。

(三)鼓励文艺院团与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支持文艺院团开拓海外商业演出与展览市场,推进演艺业、美术业海外推广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拓展东盟、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做大增量。

 

       

 

专栏5  文化传播功能平台建设重点工程

 
 

1.榕城区城市景观提升工程

 
 

深入研究揭阳中心城区空间格局现状,开展城市整体风貌设计,因地制宜划分特色风貌区,精心布局城市雕塑、公共艺术装置、照明工程等,打造城市公共视觉艺术系统,提升城市魅力。

 
 

2.中德金属生态城文化提升工程

 
 

在万亩森林文化公园、中德(欧)购物节、旅游节等平台融入英歌、青狮、木雕等“非遗”文化展演展示,打造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平台的揭阳文化交流和展示窗口。

 
 

3.揭阳文化中心平台功能建设工程

 
 

优化整合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揭阳剧院等场馆职能,丰富相关场馆内容展示和活动吸引,到“十三五”末,将揭阳文化中心培育成揭阳文化对内对外信息传播的核心平台。

 

 

 第九章 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围绕揭阳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制订文化人才发展计划。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文化行业人才库、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以各领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为龙头,加大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建设“文化揭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文化管理人才、新闻广电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按照各领域文化人才队伍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推进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文化管理人才队伍。以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熟悉文化工作的高素质文化管理人才队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规范文化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工作,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人才交流,推进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加强优秀年轻文化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后备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和针对性培养方案,加强动态管理。

    (二)新闻广电人才队伍。以媒体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为核心,加强新闻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编辑、记者、主持人队伍,重点是抓好新媒体复合型人才、跨媒体人才的培养。强化新闻广电从业人员的培训轮训工作,抓好媒体负责人、业务骨干和一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培训,加强基于新媒体工作环境的全员培训,开展网络舆情研判培训。

    (三)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以艺术素养和原创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门类齐全、业务精湛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依托舞台艺术、工艺美术、“非遗”传承、文学创作等重点工程与项目,加大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力度,形成人才梯队,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继续深入推进文艺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围绕潮剧、英歌等戏剧曲艺及玉雕、木雕、青狮等体现揭阳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健全特色艺术专业人才保障机制,加大文艺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文艺人才引进机制,探索短期工作、项目合作、文艺名家“驻揭工作室”等制度,吸引优秀文艺人才助力揭阳文艺发展。

    二、加快高层次文化人才开发

    高层次文化人才是城市文化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是文化揭阳的核心指标之一。把高层次文化人才开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采取系列措施,推动文化人才结构优化,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一)文化人才引进工程。将文化专业创作、管理、经营和研究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范围,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我市文化职能部门、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我市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采取咨询、讲学、聘任制、签约制、项目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有较高学术影响和知名度的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主持人、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文化研究专家等专兼职高层次文化人才,以带动更多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二)文化名家资助计划。舞台艺术、工艺美术、文学创作、新闻广电、文物保护等领域实施“名家资助计划”,推出一批成就突出、影响广泛、能代表揭阳文化发展水平的名家,对其承担的重要演出、创作、课题、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发挥文化名家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文化领军人才开发计划。扩大领军人才开发的覆盖范围,把新媒体、新业态、基层宣传文化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优秀人才纳入开发范畴,文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重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通过举办专业研修,组织考察、采风,资助专著出版、举行作品研讨、举办成果展示,提升文化领军人才创新创作能力、团队组织能力。重视文化领军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每年选拔一批专业成就突出、具有发展潜质的文化人才进入领军人才后备队伍,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培养、资助机制,确保领军人才后备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英才,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培养等措施,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持续不断地脱颖而出。依托文化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园区、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等,建设一批青年英才培养基地,鼓励青年文化人才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给项目、配导师、搭平台,形成推动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健康快速成长的机制。

    三、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形成有利于基层人才的政策导向。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完善基层文化单位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二)改善基层文化人才的职称评审环境。采取措施改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职称进阶环境,帮助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打破职业提升的“天花板”。

    (三)加强基层乡土文化能人的发现和培养。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人才发展,有利于各类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宽松环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提高行政效能,为优化文化人才开发提供政策保障。

    (一)营建风清气正、甘于奉献的价值导向。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加强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在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中增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内容,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努力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二)优化文化人才管理体制。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全面发展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素质过硬、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以文化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文化人才总量,优化文化人才结构,提高文化人才素质。改善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推进揭阳市文化产业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工作,优化专业设置,将其打造成培养本土文艺人才的摇篮。建立可持续的专业文化管理与经营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形成文化专业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实施文化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全市文化行政部门、基层文化站(室)、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企业及文化类社会组织人员。

(四)加大文化人才激励力度。建立年轻优秀人才、文艺成果奖励制度和杰出专家津贴制度,完善对突出贡献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制度,大力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专栏6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1.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高端文化人才引进计划,推动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2.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程

 
 

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对全市现有社区、乡镇专职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队伍进行系统培训。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思想保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在构成。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文化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予以统筹安排,保证“文化揭阳”建设的各项工程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与协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揭阳文化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站在揭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确保将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繁荣市场和加强监管的关系,更加注重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正确处理加强管理和营造良好创作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搭建公共平台

严守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做好市场“守夜人”和“市场失灵”环节的公共品提供者角色。做好文化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的政策体系建构,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做好公共平台的搭建工作,建成信息交流、产权交易、“非遗”展演展播、文化投融资服务、数字化传输等系列文化发展共享平台,为揭阳文化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支撑。

四、加强资金保障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耐心的培育和引导,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样不可缺少。根据实际需求及地方财力状况,按照避免重复建设、有效投入的原则,合理编制投入计划,形成文化投入增长机制,确保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形成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多层次文化发展基金体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揭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各新闻单位,中央、省驻揭单位。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3日印发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2 20:39:41重新编辑
平湖嘉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山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大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鹅公岭世纪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鹅公岭坪垅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上古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上木古宝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白泥坑横东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白泥坑宝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大皇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禾下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任屋路台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万福路王其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新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凤凰大道凤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新木老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坪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南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华南国际工业城劳务派遣公司      平湖镇天鹅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北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沙头角太平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免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富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鹏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盐田区田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田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      深圳圆岭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      深圳南园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      深圳华富怎么招装卸搬运临时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佛山市三水秀文纸品厂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2. 何绮红常委深入大塘开展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调研
  3. 西南街道文锋西社区党委开展乐享福寿全浓浓党员情5月长者生日会
  4. 2016年乐平镇绩效目标责任书(蓝皮书)
  5. 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涡仔底奋基督大地大地北鱼塘招租结果公告
  6. 2012年艾滋病宣传活动
  7. 清华北大状元博士励志学习报告会到白坭巡讲
  8. 前锋区创新1234解纷模式搭建平安和谐连心桥
  9. 区安监局乐平分局开展粉尘涉爆企业执法警示专项行动
  10. 召开住建板块工作推进会
  11. 云东海街道召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药品废弃包装以及医疗费属处置规范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12. 三水区参加2012佛山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活动
  13. 大塘村村委会鹅寮村及李家庄巷道排水设施改造工程
  14. 我局举办农村财务监控平台培训班
  15. 局长骆永强带队调研乐平镇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项目及路网规划建设
  16. 区镇联动开展情暖大塘关爱计生家庭中秋国庆慰问活动
  17. 党群先锋聚爱大塘服务活动走进六一村委会
  18. 西南街道举办迎元旦书画即席挥毫活动
  19. 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批前公示云东海街道旅游经济区内32号之五
  20. 大塘镇LED显示屏营造良好计生工作氛围
  21. 招租公告
  2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59:49
  23. 云东海加大力度宣传分片包干防控登革热
  24.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三水区生态环境督察整改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会议召开
  25. 方小兵副区长到河口敬老院进行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26. 云东海街道机构改革挂牌仪式
  27. 2016年西南街道工会杯篮球赛完美收官
  28. 截至5月20日24时广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nbsp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6例
  29. 区妇幼保健院举行第二届护理金点子征集汇报会
  30. 大塘镇开展新春义务植树活动
  31. 关爱困境家庭儿童心手相牵助成长
  32.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
  33. 西南街道五顶岗开展节后安全生产暨消防安全巡查工作
  34. 市妇儿工委督导组检查我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监测评估工作
  35. 陈必田常委慰问区殡仪馆等单位
  36. 佛山市三水三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受理公告
  37. 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日群诊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38. 三水区举办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讲座
  39. 芦苞镇垃圾分类宣传走进校园
  40. 三水区卫生局档案目标管理晋升省一级单位
  41. 副市长王玲带队到三水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42. 白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43. 解读惠企政策共享政策红利
  44. 最新通告5月21日起广安区划定封控区管控区
  45. 芦苞镇召开退役军人八一座谈会
  46. 大塘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47. 云东海派出所联合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48. 2014年云东海街道餐饮单位量化分级情况公告(6月份)
  49. 强化基层培训打造和谐园区——三水工业园区乐平镇总工会举办第二期培训班
  50. 大旗头建威第维护评标结果公示
  51. 南山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726***精神
  52. 芦苞召开通过三旧改造促进工业提升发展工作会议
  53. 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召开纪律教育学习班
  54. 西南街道召开扬尘整治工作会议
  55. 加强地质灾害巡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6.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获区领导肯定
  57. 招租公告
  58. 区农林渔业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员微服务活动
  59. 桥头社区开展中秋情意浓嘉赢献真情中秋联谊晚会活动
  60. 大塘镇莘田塘西线至新涌电排站砼路工程招标失败公告
  61. 白坭突击查缴无证照经营烟花爆竹一批
  62. 我区举行区城管办暨区创文办挂牌仪式
  63. 三水区召开区直属学校校长竞争上岗动员大会
  64. 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nbsp养了美羊羊村民生活喜洋洋nbsp
  65. 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安全检测综合能力提升检测设备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66. 西南街道召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会议
  67. 莘田太婆寮村土地项目发包公告
  68. 区农林渔业局开展七一慰问困难党员活动
  69. 南山镇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
  70.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下坑股份合作经济社二队赤花坑鱼塘等发包公告
  71. 乐屋(广东)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
  72. 省农业厅到我区拍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专题片
  73. 关于选取2021年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纵向协同专项)三水区评审组织机构的公告
  74. 我局联合三水海事处开展以整治河道采砂和砂石运输船舶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75. 我区获迎亚运佛山首届千人广场书法活动团体第一名
  76.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区邦敏到我街道开展国庆节前安全检查
  77. 芦苞镇接受省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验收
  78. 七一慰问送真情党的关怀暖人心
  79. 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前排正里面保养维护工程等项目选用中介服务单位的公告
  80. 1到2月份重点项目动工投产
  81. 2008929芦苞镇召开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大会
  82. 大塘实验幼儿园隆重举行落成典礼
  83.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助力创文迎国检
  84. 佛山市民政局慰问大塘镇敬老院
  8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到三水开展调研
  86. 广安市选举产生出席***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87. 文锋西社区获得佛山市第一张社区居委会统一信用代码证书
  88. 芦苞镇妇联组织辖区妇女参加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
  89.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党建工作简报(2020年第17期)
  90. 大塘镇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91. 乐平镇机关工业园区干部职工才艺比赛昨日举行
  92. 鱼塘项目发包公告
  93. 芦苞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古村活化升级工作先进经验
  94. 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培训基地揭牌
  95. 区安委会督查小组到云东海街道进行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综合督查
  96. 三水区开展农村地区药械安全检查
  97. 大塘镇举办六一亲子游园活动
  98. 我区综治大行动工作受到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99. 建设联动平台共破用工难题
  100. 三水区委政法委机关党支部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