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20日发表  


各镇(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编制《溧水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溧水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保障溧水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意义重大。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进行编制,是今后五年溧水气象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溧水气象改革发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对气象工作***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断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持之以恒推进溧水气象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气象监测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完成国家站双套运行自动备份气象仪建设,自动观测系统集成了云量、云高、天气现象及固态降水等传感器。完善区内气象灾害监测站布局。迁建三高中、天生桥等5套区域气象站,新建2套交通气象站、6套区域气象站。截至目前,全区共布有气象灾害监测站24套,大棚小气候站1套,土壤水分自动站2套,合理布局各镇街。建成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完善大气电场仪组网,建有1套柏油和水泥路面温度观测站,建成天生桥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完成东庐、白马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加强应急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新增2套应急气象观测仪,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应用培训,开展突发状况气象业务服务应急演练。升级气象网络通信速率到100M,气象灾害监测数据传输率年均达99%以上。在湖区等特殊区域自动站布设实景安全监控系统,升级青梅花期和草莓物候实景观测系统。气象观测业务更加完善,观测布局进一步优化,观测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

2.气象预报系统日趋精细

升级气象远程会商系统。熟练掌握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和南京市强对流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应用,尝试开展突发灾害性天气落区精细化预报。完成集多源气象探测系统、智能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综合服务产品制作发布系统于一体的智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试点建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基地气象物联网系统。基本形成精细化无缝隙短临到短期预测的预报产品链,预报准确率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明显延长。无缝隙、精准化预报产品链形成。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达80%,短期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5%,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到82%,分域提前预警平均时效延长到40分钟。公众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率为98%。

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传统媒体以及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作用,实现至少有一种渠道将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到镇村和社区。与电视台、电台、校讯通等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多媒体气象预警终端覆盖各镇街、部门、社区(村)、学校、特色旅游景点,气象短信服务覆盖全区种养殖大户,创成国家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开通“溧水天气”微信订阅号,研发决策气象服务终端应用系统APP,气象信息发布接入“智慧溧水”APP。全区各镇街按“四有”标准完成基层气象预警传播功能配置,分别调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图。全区网格员纳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库,依托区网格化管理快速扩大基层预警服务范围。气象灾害预警传播被纳入区应急广播体系。

4.气象科普覆盖面不断拓宽

借助“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纪念活动,组织气象科普志愿者开展“四进”,印刷并发放各类气象科普手册5万余份。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中开设气象科普专栏、专版,不断普及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在市民之家七楼建成溧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馆,场馆布展面积约2600平方米,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为宗旨,围绕灾害防御主题,布设了灾害下的生存危机、认知灾害、多种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多种灾害下的生存与智慧、综合逃生自救体验及5D风云剧场6个展区、35个展项。展示了各类灾害的定义、成因、分类、危害和防御措施,集中呈现气象、消防、地震、地质、环保、人防、医疗救助等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覆盖率达98.4%。已创成“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5.防灾减灾应急气象能力建设不断强化

建有气象灾害数据库,编有暴雨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数据接入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集中交汇,建成三个城市积涝监测点,完成天生桥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景监控系统升级。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办〔2017〕166号)文件要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业务运行,相关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全部接入平台。拓展对接各类发布媒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我区白马、永阳、东屏、洪蓝、石湫先后创成全国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协助我区金谷、恒大等社区创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社区。升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完善人影作业流程,适时开展人影作业。完成市级课题5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智慧气象保障平台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发表期刊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

6.气象社会化管理更加规范

完成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有效落实,防雷技术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向社会开放,社会多元参与气象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施“不见面审批”制度,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健全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录库,易燃易爆重点单位和防雷安全检测中介机构行政检查全覆盖。对查出问题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定期排查,确保防雷重点企业安全运行。防雷安全监管纳入区对各镇街的安全专项考核。实施禁止施放氢气球制度,常态化开展施放气球巡查。落实 “放管服”改革举措,将防雷图纸审核纳入到区多图联审,将防雷验收纳入到区综合验收。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件时间,施放气球审批和开具气象证明调整为即办件,在气象窗口,实行“前场后店”一站式服务。气象财政经费保障全面落实,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表一:“十三五” 气象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序号

指 标

规划目标值

完成值

气象观测

1

气象观测网建成率

≥90%

93%

2

气象观测自动化率

≥90%

94%

3

区域性气象灾害监测率

≥98%

96.5%

4

观测设备稳定运行率

≥99%

99.97%

5

观测数据可用率

≥99%

99.99%

6

观测环境综合评分

85分

98分

气象预报

7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

≥90%

90.5%

8

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

≥82%

82%

9

气象灾害分域预警平均时效

≥30分钟

40分钟

10

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

≥80%

80%

气象服务

11

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

≥98%

98%

12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备率

≥85%

95%

13

区气象科普馆建成率

≥95%

100%

14

基本气象信息社会共享率

≥90%

90%

15

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程度

≥80%

84%

16

气象服务满意度

≥88%

90%

气象科技

17

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投入比重

≥80%

85%

18

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

≥73%

85%

19

气象科技人力资源水平

≥85%

85%

气象管理

20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00%

100%

21

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到位率

≥95%

100%

22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个数

≥1个

1个

23

基本现代化综合指标

≥90%

90%

24

基本现代化各单项指标实现程度

≥90%

90%

(二)存在的不足

“十三五”时期,溧水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事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1.综合观测水平离监测精密仍有差距

气象监测精密度不足,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间分辨率需进一步提高,天地空一体化协同观测能力需要加强,气象观测站网布局需要优化。新型探测数据应用需要加强,综合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和对天气预报的技术支撑能力还有待提升。满足农业、交通、环境、旅游等行业气象服务的气象观测能力还存在短板。

2.预报预警能力离预报精准仍有差距

智能网格预报需要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亟待提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精准预警、分区分类预警能力还不足,高影响天气的落区、量级预报的时空分辨率、准确率、提前量需要提高。

3.气象服务供给离服务精细仍有差距

气象服务供给有短板,与人民美好生活和新溧水建设需求有差距,融入防灾减灾、生态文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还不够充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的覆盖面和时效性还需提高,针对性、个性化、智能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气象改革、科学管理还达不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气象行政权力运行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气象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溧水秉持“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的发展定位,“十四五”期间将努力在深化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改革开放、提升营商环境、落实乡村振兴、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人口集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全国百强区排位冲刺前20强、常住人口达到100万的核心目标,加快打造南京南部片区“新兴增长极”和重要的人口承载地,使溧水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机遇和挑战并存,溧水气象必须坚持以******关于气象工作***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推动溧水打造“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

1.保障城市安全发展,气象工作面临新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大气环流变化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难度增大。随着溧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单位面积受损率增加,潜在风险和威胁加大。气象工作在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保障城市安全发展方面面临新挑战,需要加强气象精密监测,加强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精准预报,开展各行各业的精细服务,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推动高质量发展,气象工作面临新要求

气象高质量必须具备强大的业务能力和科技内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赋能社会浪潮下,气象科技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溧水气象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协作,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气象核心业务能力,实现溧水气象高质量发展。

3.建设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气象工作面临新需要

经过“十三五”建设,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已具有较为先进的水平,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气象业务服务很多领域还有差距。要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有水平、更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适应溧水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形势要求,需要进一步***发展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协同推进、提质增效。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对江苏工作、气象工作***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扬优良传统,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溧水擦亮“五大名城”城市名片,建设令人向往的“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支撑。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 时期,溧水气象工作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对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精神,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溧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紧跟气象科技发展前沿,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开放协作融合,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努力提升科技对气象发展贡献度和支撑力。

——坚持需求牵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和溧水重大发展战略、保障改善民生、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提升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气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溧水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坚持系统思维。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益导向,结果导向,统筹兼顾发展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安全,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气象在“避害”与“趋利”、防灾减灾与应急救灾、治理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在内引外联、统筹资源、集智聚力中深度融合。

——坚持开放融合。坚持开放融合发展思想不动摇,构建更加开放的气象事业发展格局,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气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气象部门资源与社会、市场的充分融合与共享,使人民群众共享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省市气象发展战略相协调,适应需求、系统完备、开放融合、保障有力,具有溧水特色的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和科学高效的气象治理体系,形成气象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程度显著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率稳定在98%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服务、科技贡献、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水平等在全市保持前列。

具体指标:

气象监测精密程度显著提升。气象监测业务自动化继续提高,面向服务需求的地面气象观测体系更加完善,大气天基、空基、地基相结合的立体三维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稳定在98%以上。新型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多源观测数据质控和融合加工业务,观测基础数据对预报服务的支撑力明显增强。气象通讯网络继续优化,信息网络与观测设备监控率在95%以上,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提升。

气象预报精准水平显著提高。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网格化预报进一步完善,气象预报时空分辨率稳步提高,气候趋势实现月尺度滚动预测,中短期天气预报可用天气预报时效达10天,7天内天气常规要素预报产品精细到社区(村)级。气象预报精准率稳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高5%以上。气象预警产品可用性、防御措施针对性稳步提高,基于影响的气象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基本建立,灾害性天气分域预警时效提前到45分钟以上。

气象服务精细供给更加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多元供给格局逐步形成,基于位置的普惠精细的随行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气象服务覆盖基层社区和城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单元。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内涵更加完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基本实现公众全覆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专项气象服务系统更加健全,气象大数据信息共享更加广泛。公民气象科学素养明显增强,气象灾害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城乡普及。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备。研究型气象业务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提升,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的贡献度显著提高。气象人才素质稳步提升,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集聚优秀青年,培育本土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争创发展优势,重点领域高级工程师增加1名,进入市级气象创新团队人数增加,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增长5个百分点。

气象依法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全面落实,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气象依法行政,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互联网+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关联领域协同监管机制更加流畅,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表二:“十四五”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目标值

气象观测

1

气象观测网建成率

≥95%

2

气象观测自动化率

≥96%

3

信息网络与观测设备监控率

100%

4

观测环境综合评分

≥98分

5

区域性气象灾害监测率

≥98%

气象预报

6

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

≥91%

7

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

≥84%

8

可用天气预报时效

10天

9

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均时效

≥45分钟

气象服务

10

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

≥98%

11

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程度

≥86%

12

气象信息社会共享率

≥95%

13

行业气象服务满意度

≥95%

14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90%

15

科技成果转化率

≥82%

气象科技

16

新增高级工程师职称人才

1个

17

气象科技人力资源水平

≥87%

气象管理

18

气象改革事项落实到位率

100%

19

基层气象预警传播功能配置率

100%

20

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个数

1个

21

气象基本现代化监测指标

≥95%

三、主要任务

(一)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成覆盖到所有街道(镇)、社区(村)、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职责。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员工作。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防御责任人和社会治理网格员培训内容。继续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森林防火、人工增雨、防雷减灾、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防范应对专家队伍建设,提高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

2.完善气象灾害联防工作机制

落实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能。制定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动态更新区有关部门、街道(镇)、社区(村)、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网格员名录库。完善气象与应急、水务、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间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应急联动机制,面向长江、水阳江、秦淮河等流域防汛及城区内涝防御等需求,强化气象灾害联防、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和中小流域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联防联控水平。

3.加强城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信息库。发展基于风险普查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健全基层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创建全国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持续提升防灾减灾知识科普普及率,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能力

进一步落实《南京市溧水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溧水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实施细则》。规范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应急广播、公共发布媒体渠道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基于新型通讯技术,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及时性和精准度。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社区、城市社会治理网格、重点服务对象点对点推送机制。完善城市积涝监测预警,服务防灾减灾、交通监管、污染防控、城市治理、水电气调度、全域旅游发展等重点领域。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减轻暴雨、台风、暴雪、强对流等气象灾害风险。

(二)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水平

1.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发展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气象观测业务。加强气象高影响区域和高敏感行业气象监测能力建设。发展智能观测、协同观测,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微波、激光等手段,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发展多源资料融合技术,推动新型资料融合,提升新建大气垂直观测系统建设整体效益。发展观测数据在线质控及误差分析订正技术,建立全链条质控业务,实现基于要素关联分析的天气实况智能判别和观测质量诊断。完善气象探测设备保障体系,强化气象探测设施维护,严格执行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确保探测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探测数据的有效性、稳定性。

2.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

加强气象综合分析与预报预测业务一体化平台和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应用。完善以数值预报释用为基础的无缝隙、网格化、定量化的现代天气业务,强化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应用,提高时空分辨率。应用多波段天气雷达数据产品,强化台风、暴雨、强对流、暴雪等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客观化、概率化预报预警业务。协同市级开展多源观测资料融合三维实时分析,建立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指标。应用城市内涝、大气污染、地质灾害联合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模型,提升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和预警时效,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45分钟以上。

3.提高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开展普惠、多样化、适应需求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形式,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完善气象信息共享和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改进居民生活、健康、出行气象服务指数产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公众气象服务需求热点自动感知技术,实现对象分众化、服务随行化、产品多元化。促进重点领域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发展行业安全保障气象服务技术。完善气象服务融媒体矩阵,推动气象动态信息融入“智慧溧水”建设,嵌入社会治理联动大平台,实现气象信息全接入。发挥溧水气象在南京南部中心的气象协同观测、气象服务联动联防、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升级改造气象主干通信网络,促进气象专网与互联网安全高效对接。增强预报预警系统计算资源支撑、数据共享、应急备份能力。完善覆盖气象业务内网、政务网所有硬件设施、主要业务软件网络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重要设施、重要数据隔离备份区,提升气象数据可靠性和防篡改、可追溯能力,保障气象信息安全。

(三)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1.深化全域生态气象服务

持续开展大气CO2、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加强水碳通量、植被、物候等要素观测。分析温室气体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为温室气体减排路径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治理提供气象支撑。配合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和风险预警,加强生态气候承载力、城市热岛、城市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推动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城市等特色气候品牌创建。探索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新型作业技术应用试验,提升服务抗旱、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火等能力。

2.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延长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测、重污染天气预警时效,提升预报准确率。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开展输入型大气污染物***监测、区域传输预警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推进大气污染防控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加强细颗粒物、臭氧等污染的气象条件基础研究。提升人工增雨作业能力,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空气质量。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气象决策服务,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3.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强化区域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建立健全规模性种养殖品种、休闲观光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体系,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应用。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四)全面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1.推进气象业务发展

围绕业务与服务需求,提高气象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水平和对业务发展的贡献度。应用智能协同观测及多源资料融合实时分析、主客观预报最优融合等技术,支撑气象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精细化服务业务发展。应用台风、暴雨、强对流、暴雪等高影响天气以及重大气候事件、气候异常的客观化预报预测技术,提升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水平。加强部门间合作,利用气象条件对城市水电气调度、立体交通运行、大气污染防控、卫生健康等影响评估及风险预警技术,建立灾害性天气高影响行业气象敏感条件阈值体系。

2.搭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业务发展需求,以创新团队为主体,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推动业务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大与应急、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协作,推动专业气象服务跨部门联动发展。

3.建设更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充分运用国家、地方科技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基层一线优秀人才支持力度,为溧水气象高质量发展做好梯队式人才储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工作,持续深化气象技术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强化聘用管理。

(五)深化气象治理体系改革

1.加强气象治理能力建设

立足城市智能化、精细化治理要求,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气象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及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开展气象法律法规执行落实情况检查评估和短板弱项整改。加强气象依法行政,强化气象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围绕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加强气象法制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执法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依托“互联网+监管”技术,大数据赋能气象服务,提高依法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党建和气象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气象精神。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经常性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仰信念。丰富气象文化载体,开展文明创建和文体活动,进一步打造具有特色的溧水气象文化品牌,营造深厚气象文化氛围。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放专业气象服务市场,促进专业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气象服务供给格局。继续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事权,提高智慧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气象数据的归口管理,厘清气象数据管理及共享的职责边界。全面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任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气象治理创新,依法履职。完善监督制度,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

3.提高气象安全工作水平

加强气象行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识别、服务治理水平。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防雷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防雷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健全防雷安全政府领导责任、相关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防雷安全行业管理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区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和综合执法检查体系。完善“互联网+监管”工作模式,建立防雷重点单位监管名录动态更新机制,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管理措施。推进防雷安全、气球施放等气象关联领域协同监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把防雷安全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信用奖惩制度,开展联合惩戒。

四、重点工程

围绕“南京南部中心 健康活力新城”建设和推进溧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规划,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提出建设“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建设工程”“智慧溧水建设气象保障工程”“美丽溧水气象防灾减灾工程”等三项重点工程。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目标。

(一)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建设工程

1.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升级改造区域自动观测站,新增远程监控设备;更新国家气象站探测设备和软件,实现智能控制;建设地铁交通室外沿线的10米风温湿压等要素监测站,拓展地铁高架线路覆冰、能见度监测;补充完善镇街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在高架路面建设路面结冰、路面温度等传感设施;增加积雪深度自动感知监测站;实施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网智能化改造,建设中国交通气象环境模拟实验室;增加布设利于空气污染溯源、通风廊道等环境领域的边界层风和太阳基本辐射分量观测。根据服务需求在农业“三区三园”、白马农高新区建设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低空飞行服务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拉曼米激光雷达及气溶胶、臭氧等垂直观测设备;建设雷电观测设备,布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设备,实施水碳通量、植被、物候等要素观测。升级改造市—区气象主干通信网络,换代升级网络设施,建设满足发展的信息存储处理软硬件系统,畅通信息交流与共享,保障探测信息快速收集;升级网络安全设施,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建立重要设施、重要数据隔离区。

2.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升级强对流短临监测、突发暴雨人工智能预报预警、城市内涝积水深度仿真模拟、冬季积雪深度动态预测、重污染天气溯源与扩散分析等业务系统,整合集成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平台,强化分类强对流自动***预警功能。建设本地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极端气候事件诊断系统,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实时研判的能力。建立全流程、全时效、全预报产品链精细化预报检验和误差反馈机制,提高预报产品订正和精准预报能力。协同市级将气象综合分析与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升级至3.0版,满足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交互制作、检验评估、自动发布等业务需求。协同升级迭代南京智能网格预报系统,网格预报智能订正产品更新时间缩短至30分钟,网格格距细化为1公里,重点区域500米,可用预报时效到10天。

(二)智慧溧水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1.智能制作多元气象服务产品

充分利用省市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和产品表现,探索制作应用于交通监管、水电气调度、全域旅游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学习运用气象遥感监测信息、本地监测数据制作生态气象监测和风险预警影响评估产品,制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和生活气象指数产品;开展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城市等特色气候品牌创建。

2.完善气象服务信息供给

加强部门间、行业间信息互联互通,根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规范,扩大公共气象信息共享范围,保障气象大数据开放共享;研发完善与公众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生活气象指数产品;优化“智慧溧水”APP气象接入模块,实现天气实况即时显示、要素预报定位提供、生活指数适度感应,满足市民气象服务需求;继续在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街(镇)、重要场所布设气象信息多媒体终端。

3.拓展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细化气象服务需求,建立到街道(镇)、社区 (村)、家庭、个人的气象服务渠道,扩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绿色通道”;共享行业、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广播电视、多媒体显示终端,传播气象数据可视化产品;完善气象信息与应急广播接入平台,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发布机制。

4.完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

完善水稻、小麦、特色农业种养殖品种等关键农时气象条件预报服务产品体系,加强茶叶、果蔬等气象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开展溧水五莓(梅)等气候品质评价;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应用上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完善全域旅游、重要景区气象信息显示服务系统;升级地面人影设备,更新人影作业车辆和发射装置,增建增雨烟炉,提高人工增雨作业能力。

(三)美丽溧水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1.完善气象风险评估业务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完善暴雨、暴雪、大风、高温等常见气象灾害及其次生、洐生灾害风险要素信息库,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及气象防灾减灾数据集;结合承灾体分布及灾害性天气分布情况,开展气象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调查和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绘制数字化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应用省市级气象灾害动态评估模型,开展灾害性天气影响动态评估业务。分析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影响,完善城市积涝、地质灾害、大气污染等风险预报预警系统;建立精细化重点行业气象灾害影响风险预警与服务系统。推动气象灾害影响风险预警在轨道交通、城市防洪、电力调度、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火、全域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气象决策服务能力。

2.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科普馆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功能,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与教育系统合作,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气象科普宣传纳入义务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打造与教学内容结合互补的教育活动项目品牌。建设网上数字气象科普馆和气象探测历史沿革馆,打造特色气象科普示范园,升级改造溧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馆。培养一支高素质气象科普讲解员队伍,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科普基地,提升科普基地服务能力和水平。编制具有本地气象灾害防御特点的气象科普书籍、手册及影像作品,丰富科普形式和内容,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广覆盖。

3.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平台

开展多部门联合演练;完善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的新一代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秒级靶向发布;拓展发布渠道,完善面向社区网格员、气象灾害防御基层责任人和重点人群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直通式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应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督促易燃易爆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提升雷击灾害防御水平;更新气象应急移动服务综合保障系统,建立具有现场气象监测、数据收集处理、预报预警、指挥调度与服务应急功能的移动气象站,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救助气象现场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贯彻落实******关于气象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作为检验做到“两个维护”的标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需求和气象防灾减灾实际,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科学部署,落实规划责任和主要任务。气象部门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将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分解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筹推进实施,确保规划目标、指标任务落细落地落实。

(二)加强协同协作

气象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创新部门间合作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机制和合作模式,双向赋能落实好本级本地区实施任务。要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将气象事业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三)加强监督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管理,严格重点工程项目及设备采购、验收程序,严格建设质量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建设效益。区气象局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与重点工程项目投入资金的绩效考评,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情况监督。要根据年度进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短板,确保工作进度和上级气象工作一体推进。

(四)推进开放共享

继续加强和深化相关部门、行业、高校、科研业务机构、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全区、全市、省内全域、长三角区域的开放合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及社会资源力量,创新气象协同发展机制、合作模式,完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共建共保共享机制。推进气象多元化服务,促进规划实施高水平、高起点,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更加有力保障,作出气象贡献。


相关解读: 图解:《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新区举办第一届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暨我签约我服务——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
  2. 抗击新冠肺炎松山检察在行动
  3. 我市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4. 新区对南站广场附近违章建筑实施强行拆除
  5. 凌南街道办事处开展防震减灾日宣传活动
  6. 北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强制性认证监督检查
  7. 古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
  8. 改制使稻香村更香
  9. 北镇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1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3 11:45:25
  11. 北镇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张宏伟走访调研驻村工作
  12. 锦州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2年6月30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
  13. 关注古塔区召开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推进会
  14. 锦州法院执行工作现场会在北镇市法院召开
  15. 锦州滨海新区红十字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接受捐款(物)的公示
  16. 迎接两节|锦州高新区(松山新区)多举措扩大消费促进市场回暖
  17. 明晚7点惠享松滋消费券开抢日期
  18. 区农发局指导农民抢墒播种
  19. 果园社区召开扫黑除恶工作培训会议
  20. 审批局落实项目管家制度
  21. 锦州市司法局领导到敬业司法所视察工作
  22. 区动监办迎接市畜牧局检查指导工作
  23. 铁岭电缆有限公司交联电缆生产项目投产
  24. 柳家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25. 市考评办来新区开展2016年上半年绩效考核工作
  26. 贠建民朱涛与部分商会及企业代表座谈
  27. 三城联创王德佳一行深入古塔区督导检查三城联创工作
  28. 北镇市司法局走进安置帮教阳光基地
  29. 关注古塔区开展大棚房整治行动
  30. 锦州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2年6月30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
  31. 关注古塔区召开常屯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推进会
  32. 锦州滨海新区2019年第三季度生活饮用水末梢水检测数据公示
  33. 滨海新区开发区环保局2020年12月30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34. 市委常委会会议召开传达学习部署这些工作……
  35. 多地出台最严禁酒令公职人员下班也不能饮酒
  36.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公示
  37. 区领导到锦州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38. 铁岭在沈阳经济区发展中大有作为
  39. 新区召开党工委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全会精神
  40. 宣传创城文教系统在行动
  41. 古塔区人社局双随机一公开事项清单
  42.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推出7项服务新举措
  43. 我为群众办实事包裹不翼而飞民警急人所难
  44. 杨卫新一行深入古塔区现场调研三城联创工作
  45. 古塔区召开关于提高锦州通利用率落实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
  46. 北镇市检察院召开检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贯彻落实公诉案件无罪裁判复查工作
  47. 锦州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2年6月30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
  48. 关注古塔区发挥职能机关作用送法进企业
  49. 三城联创士英街道小区村屯整治环境美管理引导到位万象新
  50. 关于2021年锦州市松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笔试成绩查询的通知
  51. 关于滨海新区疑似污染地块的公示
  52. 人大之声盘山玉带穿城过日期
  53. 区综合执法分局开展城市管理法制宣传周活动
  54. 新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第四季度企业家座谈会
  55. 锦州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2年7月20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56. 南站产业区全面开展园区企业普查工作
  57. 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东北三省分会场设在铁岭
  58. 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召开廉政教育党员大会
  59. 古塔区环保局环境监管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60. 区卫生局召开河套沿岸及沿岸居民区灭鼠工作会议
  61. 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古塔区召开贯彻落实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
  62. 关注敬业街道工学社区举办相亲相爱幸福驻我家春节联欢会
  63.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确认疑似污染地块排查情况的函
  64. 北镇市教育局机关支部积极开展双千帮扶活动
  65. 滨海新区开发区环保局2019年9月24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66. 高新区(松山新区)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定兵会议
  67. 滨海新区开发区环保局2021年10月15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68. 滨海新区开发区环保局2019年2月25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69. 锦州滨海新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公示
  70. 新区开展补种花卉活动
  71. 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熊本成等领导到我区市果树农场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卡点工作
  72. 铁岭晚报与市暨银州区劳动和社保局联办下岗失业人员求职招聘会和专场文艺晚会
  73. 松山街道办事处专题学习锦州市关于严禁弄虚作假的若干规定
  74. 区领导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园区基础设配套问题
  75. 北镇市农业农村局举办2021年农机安全生产培训班
  76. 古塔区司法局双随机一公开
  77. 铁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为全市人民打造安全的质量环境
  78.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北镇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79. 献给建党99周年
  80. 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春季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显成效
  81. 北镇市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年建设即将开展六项专项整治
  82. 北镇市总工会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展颁奖暨职工文艺晚会
  83. 锦州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2022年7月4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84. 北镇市发改局组织开展反垄断法宣传活动
  85. 滨海新区(开发区)环保局2022年3月4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的公示
  86. 潮涌新乐乡③风起大江畔日期
  87. 高新国税分局开展2017年网络安全培训
  88. 新区党政领导和全区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迎接全国文明城国家测评
  89. 锦州市果树农场全体党员干部齐上阵助力创卫工作
  90. 缪徵阁陪同市长于学利到上海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考察
  91. 松山新区经贸团赴江苏考察新闻标题
  92. 区农服中心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活动
  93. 让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有力
  94. 北镇市卫生健康局举办2021年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
  95. 北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举措为中高考生保驾护航
  96. 庆阳市审计局强化审中督察严肃纪律作风
  97. 北镇市教育局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学校活动
  98. 北镇市市监和消防部门联合开展消防器材专项检查
  99. 北镇市监局大力提升小作坊规范化制度化监管水平
  100. 北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国庆期间市场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