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光明新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09日发表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光明新区2010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新区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光明新区跨越式大发展。下面,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光明新区成立以来第二个完整工作年度,是难忘的一年、拼搏的一年,也是工作富有成效、不断取得突破的一年。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金融风暴,我们积极应对,提出经济发展“产业第一、扩大内需、投资拉动”三项原则,扎实开展“三保”各项工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工作充分肯定,刘玉浦书记称赞我们“在机构高度精简、人手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稳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实现了良好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荣代市长来光明新区调研时,给予了“为光明新区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振奋,并为新区干部创业、创新激情而深受感染”的高度评价。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实现 “四个突破”,总体实力明显提升。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新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取得突破。全年GDP突破200亿元,预计达到220.36亿元,同比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预计达到101.6亿元,同比增长3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4%,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3%,国地两税同比增长16.5%,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0%(降幅比全市低4.6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项目成功启动,深港联合招商首个重大产业项目——杜邦太阳能薄膜正式投产,研祥智能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户或动工建设,美盈森成为新区首家上市的本土企业。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新区成立后第一批动工的5条主干道顺利推进,光明大道、华夏路基本建成通车,光侨、松白等一批骨干道路加快建设,新区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取得突破。“整体拆迁、统建上楼”、木墩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等长期困扰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总投资4.3亿元的茅洲河三大泵站投入使用。投资10.5亿元的三大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动工。

  第二,招商选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09年,光明新区认真落实“服务年”各项措施和要求,积极开展“百家企业”服务活动,深入企业调研256次,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161个。创新服务方式,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在“项目入驻、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几个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保姆式、贴身式、***式”服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本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电子信息和优势传统产业“六大集群”,产业集聚优势初步显现。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81.27亿元,同比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9家,增长44.1%。得润电子等22个项目已投产。九洲光电、托日新能等一批项目即将建成。去年以来通过土地“招拍挂”方式新引进的研祥智能、星源材质等13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世界第二大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龙邦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用地,易方数码等10多家优秀企业以租赁厂房形式进驻。成功参加第11届高交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区确定的重大产业发展思路。苏宁物流、深圳烟草、沃尔玛等30多家重点企业有意落户,华侨城“创想新城”项目已完成概念规划设计,香港城大“生物和动物医学中心”、韩国AMM水上乐园项目进入选址阶段。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基地挂牌成立,并与天源迪科、腾邦票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天虹商场已进驻,今年5月可正式开业。成功举办新区第三届绿色旅游文化节,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是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内衣、模具、钟表三大基地入驻企业30余家,雪仙丽、铭锋达等10家企业顺利投产,精瑞机芯等7个项目通过“招拍挂”获得用地,部分已动工。总部功能区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积极落实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订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拟订了《光明新区企业升级创新首期项目协议书》,相关工作正积极推进。

  第三,城市配套建设扎实推进,新区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坚持科学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先行,各层次规划加快编制,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推进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新区成立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快建设、大投入,“九横八纵”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已完成33条主次干道前期工作,总长度73.21公里,总投资67.29亿元,第一批新建的5条主干道加快建设,光辉大道等14条市政道路全力推进。华夏路等9公里“地下共同沟”基本建成,并在部分重要道路下设计再生水管道。

  二是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光明污水处理厂已完工,光明、燕川排污干管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甲子塘、木墩等重点片区市政配套设施基本完工。规划新建的9座变电站全部完成选址,凤凰变电站已交付建设。万丈坡小区垃圾气力输送系统试点工作已启动。市一号屠宰场在公明建成开业。牛山科技公园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

  三是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与市住建局联合制定了《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等6个示范点,以及60余个市政道路、住宅、厂房等重点项目正按绿色建筑指标要求抓紧建设。光明大道、华夏路和观光路在全市率先采用LED照明。新区被列为全国三家雨洪利用示范区之一,有关工作正抓紧进行。

  四是征地拆迁和土地整备工作强力开展。全年征(转)土地194万平方米,拆迁房屋面积16.7万平方米。顺利完成了广深港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拆迁工作。完成“两规”处理违法建筑912栋,总建筑面积101.3万平方米。成功拍卖两宗商业用地。全年实现地价收入12.69亿元。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学习苏州、重庆等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筹建光明新区城投公司,目前组建方案已上报。

  第四,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城市与社会管理明显加强。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着力构建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辖区和谐稳定。

  一是信访维稳局面稳定可控。落实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度,全面加大调处力度,全年接待群众上访268批2268人,同比分别下降36.8%、70.1%;集体上访事件下降51.6%;排查出重大矛盾纠纷68宗,已成功化解62宗,原光明农场幼儿园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等2宗重信重访问题得到解决。公明、光明办事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成功运作。国庆60周年等重大节庆期间,没有发生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没有发生较大群体性事件。

  二是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平安光明”行动、“围村”整治行动和“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新区接报总警情同比下降10.1%,刑事、两抢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4.2%、32.4%。查处“黄赌毒”案件2529宗,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推广光明办事处社区治安联防队“五统一”经验,对公明社区治安联防队进行整治整合,已取得初步成效。新建围合式小区19个,安全文明小区5个。“禁摩”行动全面开展,查扣无牌无证、非法营运等各类摩托车6556辆,涉摩违法犯罪大幅减少。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面推广《光明新区工商业出租屋安全管理办法》,实行“出租者、经营者、监管者”三者责任捆绑、责任追究。2009年下半年集中开展安全生产“1+3行动”(1个月消防整治、3个月安全生产整治),排查企业3698家, “三小”、“三合一”场所9835家,整改各类隐患9081处,并定期进行“回头看”,巩固治理效果。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人,低于市下达控制指标,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

  四是查违和“清无”工作成效明显。制订《关于依法追究违法建设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暂行办法》,坚持查人与查事相结合,坚决遏制违法抢建行为。采取三维立体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新增违法建筑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全年拆除永久性建筑212栋,面积3万平方米;拆除临时性建筑480处,面积42.3万平方米,确保了违建“零增量”。大力开展“清无”行动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查处无证经营单位2517家,取缔“黑网吧”699家。

  第五,民计民生不断改善,“社区发展年”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是光明新区“社区发展年”,新区财力7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居住、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得到一定程度解决,民计民生不断改善。

  一是文教卫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11所原村小改造项目4个已建成,其余7个主体工程已完成,今年8月底可投入使用。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解决186名临聘教师编制待遇问题,临聘教师比例下降到19.7%,低于特区外各区、新区的水平。中高考成绩明显提高,综合教育水平不断提升。6个社区综合服务楼、14个文体服务设施等固本强基项目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基本完成,圳美社康中心投入使用,新区公共卫生大楼破土动工。甲流防控工作有力开展,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新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47‰,自然增长率为8.99‰,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另外,新规划11条公交线,春节前将开通6条,一定程度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和荣誉共186个,其中国家级荣誉4项。

  二是 “三业工程”顺利推进。大力实施“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全面推进居住证就业登记工作,举办32场公益性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资金300余万元。85%的社区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创新就业培训方式,与天虹、比亚迪等企业实行“定单式”培训,解决了262名户籍人员就业问题。公益性岗位重点向户籍人口倾斜,帮助600多名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是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光明新区慈善会,募集资金1300多万元。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下的1330户4233人全部纳入低保,发放低保1826万元。解决8791名居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缴费问题。459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配租,共发放金额234万多元。积极创建“和谐侨区”。开展对口帮扶贵州荔波、河源龙川和湛江东里镇工作,投入帮扶资金320万元。

  第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执政能力和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根据市委要求,扎实开展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出台整改措施163项,解决制约新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73个。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指标满意率达96%以上。在全市率先启动编制党建规划。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党群共建一体化”加快推进。建成光明翠湖、公明薯田埔2个社区党建示范点,展辰达等2个企业党建示范点正抓紧建设。

  二是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成立60周年和“三保”等主题,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唱响“和谐歌、兴旺歌”。成立新区精神文明委员会,顺利完成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新区新闻发布机制,组建了新闻发言人队伍。通过市、区级新闻媒体,全面加强新区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行政效能不断提高。顺利完成管委会机构优化整合,实现人员和机构职能平稳过渡,体制机制运作正常高效。试行“并联审批”,重大项目审批时限从130多个工作日缩短至70多个工作日。创新电子政务平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有序推进。积极参与“民心桥”、“直通车”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信访和网络举报的作用。

  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新起点、新使命、新形象”主题宣传教育。以制度审查为重点,“制度年”建设全面开展。建立监督对象信息库,对4400余名党员干部个人信息进行动态录入。强化对干部使用、基层执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开展清理“小金库”行动,对违法违纪案件予以了严肃处理。社区股份公司财务监管得到加强,基层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探索推行“审计外包、协同审计”等新模式、新方法,累计完成130个重大项目审计,核减资金1.88亿元。

  2009年,光明新区建设发展成绩斐然,来之不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搞好新区建设,促进新区发展,必须做到“四个始终坚持”:

  一是要始终坚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区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对新区发展高度重视,无论是项目安排、资金保障,还是政策倾斜等方面,都给予了光明新区极大的支持与帮助,这是推动新区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是要始终坚持既“快”又“好”,确保新区超常规发展。光明新区发展相对滞后,正处于开发建设起步阶段。必须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始终突出“快”,抢抓机遇,加大投入,趁势而上,在一个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变新区面貌。

  三是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永葆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展开,各种制约因素逐渐凸显。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难办的事情,越需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大胆求新求变,以极大的创业勇气、昂扬的创业斗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凝聚新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新区各级干部的团结和拼搏,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必须把民生改善,作为基础性、根本性工作,通过加快土地历史遗留等民生问题的解决,纾民忧、解民困、聚民心,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区建设的热情,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2009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繁重的建设与管理任务,新区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向市委市政府、向新区群众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新区各部门,市驻新区各单位,各办事处和社区,以及广大关心、支持新区开发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辛苦了!

  二、形势与任务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也是光明新区成立以来的第三个完整年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年年有变化、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努力做到“三个接近”:一是今年经济总量比新区成立之前“翻一番”,GDP接近30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缩小与兄弟区差距,经济总量接近行政区的规模;三是加快城市配套建设,强化核心片区开发,城市形态明显变化,接近城市副中心的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确定重点,提振信心,为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必须客观分析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区成立两年多来,我们坚持产业第一,推进了一大批企业和项目落户;我们坚持加大投入,高强度、快速度推进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实现了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新区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区正处于大投入、大建设、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一批城市配套设施的开工建设,一些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

  一是土地清理整备严重滞后。城市化收转地过程中大量的遗留问题,土地后续管理薄弱,致使目前基本没有连片的干净土地,这已成为制约新区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瓶颈”。

  二是高新园区配套严重滞后。园区产业聚集度不高,特色不明显,园区形象远未树立,园区规模尚未形成,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任重而道远。

  三是城市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企业入驻、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的需要,只能通过修建临时设施解决眼前问题。

  与此同时,民生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历史遗留问题依然较多,社会管理压力较大;等等。这些都是下一阶段必须重点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是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必须牢牢抓住新区发展的难得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光明新区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玉浦书记要求光明新区建设“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和谐新城”;王荣代市长来新区调研时特别指出,光明新区要“坚持科学规划先导、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打造现代化绿色新城”,并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要求我们加快新区的开发建设。这也是新区成立以来,我们反复向市里争取的政策,以解决新区大规模土地整备、高强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政策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体制创新的要求前所未有,快速发展的期望也前所未有。这是“真关心、真支持、真帮助”,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形势、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机遇!

  同时,深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的试点,未来三年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为光明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形象、启动新城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还要看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等,也为新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也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市委、市政府对光明、坪山两个新区给予了同样的政策支持,王荣代市长在多个不同场合,对两个新区在建立投融资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完善城市配套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要求两个新区要相互竞争,争当示范区。2009年12月31日,在去年最后一天,王荣代市长来光明新区现场办公,再一次强调,要下决心加强土地整备、完善配套。因此,能否抓住机遇,在事关光明新区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争取主动,确立光明新区的示范作用,是我们最大的压力、最大的考验。

  第三,必须进一步明确新区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王荣代市长对新区的指示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规划先导、城市配套、改革创新”三种意识,强化“土地整备、开发建设、招商选资、城市管理、社区发展”五种能力,突出“创业、创新、创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只争朝夕、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奉献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尽快改变新区城市面貌,造福新区群众。

  概括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是,“快增长、促转型,整土地、强配套,建园区、创亮点,重民生、保稳定”。

  快增长、促转型,就是要针对新区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实际,始终坚持“产业第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层次,保持经济增长既“好”又“快”。

  整土地、强配套,就是要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抓手”,创新土地整备模式,强力推进大规模、连片土地整备,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留足空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

  建园区、创亮点,就是要以建设现代示范园区为目标,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加快光明高新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发展,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尽快形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树立园区新形象,打造新区的“窗口”和“名片”。

  重民生、保稳定,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加快社区经济发展;高度重视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使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新区发展的成果。

  三、2010年主要工作

  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结合新区实际,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三种意识”,强化“五种能力”,坚持“产业第一、强化配套、加大投入”的经济发展原则,强力推进土地整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配套建设,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市面貌明显变化,民计民生持续改善,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新城”,实现新区跨越式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2010年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进出口总额增长5.0%;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 15.0%;城市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0.6%,水耗下降4.2%,能耗下降2.9%。

  具体来说,我们将以加快发展为核心,努力实现“一个突破”,牢牢抓住“三项重点”,切实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以土地整备为突破口,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充足空间。

  我们要把土地整备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号工程”,尽快构建有利于加快推进土地整备的运作模式,实现土地大规模连片整备,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促进产业聚集、优化产业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打下基础。

  一是强化土地整备组织领导。新区各级要把土地整备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新区、办事处、社区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土地整备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任务分工,把土地整备作为硬指标、死任务,强力推进。

  二是明确土地整备重点片区。要以“整体拆迁、统建上楼”为契机,以华星光电项目土地整备为“龙头”,确定重点整备区域,明确整备时序,创新整备方式,拓宽安置渠道,统筹安排,限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片区开发顺利进行。

  三是加快土地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光明新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特别是与土地诉求相关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是开展大规模土地整备的基础性障碍。要积极推动城市化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抓紧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迅速启动实施。加快三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征地拆迁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努力形成“突破一点,带动一片”的土地整备工作新局面。

  四是积极探索土地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已征已转国有土地的后续管理,尽快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体制,避免二次补偿。要对已征未用、已圈未用土地予以全面清理,对长期只占不用的,坚决收回。对土地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第二,以招商选资为重点,调结构,促聚集,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园区发展水平。

  要围绕“六大产业集群”,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核心,立足“高、大、新”,瞄准产业链的高端和关键环节,主动出击,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互联网产业,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大项目、高端项目,培育一批大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

  一是尽快打造光明高新园区的全新形象。按照现代示范园区标准,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对塘家东、甲子塘、木墩等重点片区,在加快土地整备、完善配套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LED光电等特色园区,尽快形成光明高新园区的“新特点、新标志、新形象”。全力推动华星光电、研祥智能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达产。积极推进项目用地“招拍挂”工作,对等待入驻的200多家企业,要争取更多项目落地。

  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门户区”开发建设,积极吸引重大服务业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数据中心等后台支持功能,大力发展创意、服务外包等“2.5产业”。总部基地、软件园、光电加速器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要争取水上乐园、沃尔玛等项目尽快进驻。争取吸引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落户新区,积极培育和引进发展势头良好的电子商务企业,并引导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与辖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融合。

  三是积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要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尽快制定企业转型升级计划和发展循环经济草案,从政策、技术、融资等层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继续推进三大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发展,按照“宁缺毋滥、集约用地”原则,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创维、美盈森式的纳税大户。

  第三,以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建设施,打基础,尽快形成新区建设的新亮点。

  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以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尽快形成和新区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功能设施与发展环境。

  一是尽快确定新区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尽快明确主干规划,尽快实现法定图则对新区建设用地的全覆盖。加快完成新区整体城市设计,以及重点片区的详细蓝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工建设。强制实施“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建筑精品。

  二是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多上项目、快上项目。我们要充分利用未来三年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坚持“新建”和“更新”并重,“商业”和“工业”并举,充分准备,尽可能多报“更新”项目,为新城建设和新区未来发展争取空间。要以光明圳美、北山牛场等工业项目升级改造为试点,加快公明陶瓷厂、光明商业中心、公明商业中心和旧村、旧商业区改造,切实改变原有厂房“三来一补”为主的状况,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企业进驻,为社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基础,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与服务。

  三是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施工组织,加快工程建设,光侨、观光、松白三条重点道路要确保年内完工,东长路等一批新动工项目要实现部分道路年内竣工,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积极推动公明污水处理厂、光明水厂建设,加快建设截污配套管网。积极推进茅洲河清淤工程及其支流河道整治工作。配合做好光明LNG项目建设。加快中央公园和公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和高层次人才住宅项目规划建设。继续大力推进轨道交通6号线前期工作。

  四是尽快形成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形象。利用优越区位条件,突出产业发展,强化门户地位,以发展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加快“门户区”周边市政设施配套建设,为项目进驻创造条件。重点引进华侨城“创想新城”、招商局“知识城”等重点项目,争取在企业总部、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会议功能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未来三到五年内形成高端要素聚集奠定基础,打造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高端配套服务区。

  五是加快建设牛山科技公园周边综合配套区。牛山科技公园周边约4.75平方公里区域,已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要以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抓紧完成城市规划设计,明确建设要求,全力推进牛山公园、大型居住社区、五星级酒店及教育文体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观光路、光明大道景观塑造,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把这一片区打造成为光明高新园区的综合性配套服务区。

  第四,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抓改革,促创新,不断增强新区开发建设的动力与活力。

  一是加快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把投融资改革,作为加快新区发展的根本手段,着力增强开发建设能力。目前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利用政府土地融资的模式已受到限制,我们要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城投公司尽快成立并高效运作。要积极争取市里在土地保障、税收分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城投公司具备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具备“造血”功能。要发挥资本运作“杠杆”效应,以少量融资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财政和办事处体制改革。结合新区两年多来的运作情况,对制度进行梳理,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利用新区创新型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推广“一站式”服务、“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探索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和办事处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主动配合做好市区第四轮财政体制改革,为新区发展争取更大的财力支持。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办事处层级改革,为全市行政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着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土地资产确权,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尽快规范光明水务公司、光明新区经发公司运作。稳步推进光明集团改制,支持卫武光明、晨光乳业等上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社区股份公司发展,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实际支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第五,全面加强民计民生工作,夯实社区发展基础,统筹协调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快速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相关生活配套建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配套服务水平。继续推出十大“民心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同富裕安居工程等住宅项目建设。推动固本强基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继续做好甲流防控工作。

  二是继续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加强同富裕工业园管理,增加同富裕收入分配。积极开展特殊群体就业帮扶行动,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归侨侨眷实现就业。积极扶持大学生、集体股份公司青年创业。切实关注农民工切身利益,坚决打击欠薪逃匿等不法行为。

  三是大力发展文教卫等社会事业。确保7所原村小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力推动新区高级中学二期改造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深圳市第十高级中学前期工作。积极推动新明医院规划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公明医院扩建、光明医院住院大楼续建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加强文教卫体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六,全面加强城市与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一是大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快推进新区信访大厅建设。继续完善办事处维稳信访综治中心功能。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和包案工作,切实抓好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完善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机制,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打黑除恶”、“围村清理”等专项行动。更加重视两抢两盗、敲诈勒索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进一步加大防范打击力度,增加群众安全感。年内尽快完成保(治)安员队伍整合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禁摩”。强化科技强警,重点构建电子防控、预警系统联防等体系,全面提升新区治安防控工作效能。

  三是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和查违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继续推行安全生产托管和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应急逃生能力。持续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侵占市政道路、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用地和国有土地、生态控制线土地的顶风违建行为,确保违建“零增量”。

  四是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新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5亿元用于市容环境提升。要用好该笔资金,以迎接特区建立30周年和“大运会”举办为契机,按照“把握节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原则,扎实开展“刷新光明,扮靓新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重点对龙大高速、南光高速公路两侧等重点路段和重点片区进行景观升级。高水平做好城市绿化,积极做好城市管理服务等工作,确保新区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加强交通管理,重点打击蓝牌车、摩托车、三轮车等非法营运。

  第七,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良好作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继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加强后备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关心爱护广大干部。

  二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点社区责任制,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继续加强“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建设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尤其要在征地拆迁、查违、安全生产等工作上,增强社区干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两个规定”,全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深化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管,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力保障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进一步整合各种监督资源,推进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

  同志们!光明新区开发建设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新区上下的共同心愿、共同期盼。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创新进取,为实现光明新区跨越式大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新城”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区土储中心积极落实储备土地疫情防控工
  2. 市规划资源局杨联萍到我区调研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街道规划参与权社区更新等相关工作
  3. 深化先进性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杨浦区全面推行区委工作评议制度
  4. 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配合中央
  5. 区召开打击医托整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
  6. 杨浦2002年形势与任务报告会举行首讲
  7. 杨浦区召开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8. 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9. 延吉社区公益基金会资助开展为家人学照护公益服务项目
  10. 区委常委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11. 区知识产权局发挥优势培训经济园区企业
  12. 区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
  13. 国康基地科技创业楼开工
  14. 杨浦区专用绿地管理网络图
  15. 专业善良精心呵护老人
  16. 抓紧抓早全面推进——区各系统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高潮
  17. 蛇年生肖邮票将在我区5个网点出售
  18. 区政协委员视察科文卫体工作
  19. 华联又一城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 五角场社区经济发展探索新模式
  21. 杨浦区领导国庆走访慰问一线职工
  22. 同济建筑设计院庆45华诞
  23. 五角场街道专家为求职者支招
  24. 我区举行机关第四届运动会
  25. 江浦街道启动房屋编码管理工作
  26. 寻访伟大开端汇聚奋进力量——杨浦区规划资源局机关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27. 杨浦区财政局积极落实特殊家庭灾害事故保险经费
  28. 杨浦区科级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工作顺利完成
  29. 区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30. 长白街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31. 区教育局开展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
  32. 区数千志愿者在五角场环岛为民服务
  33. 杨浦区2006年寒假工作敲定
  34. 区委召开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35. 同济研制的新能源汽车将整体亮相工博会
  36. 殷行街道加大社区***症病人关爱力度
  37. 长白街道开展彩虹行动为随迁子女送上关爱
  38.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毓静走访调研齐一
  39. 新江湾城街道分级分责化解信访矛盾
  40. 区领导走访慰问抗震救灾医院的医护人员
  41. 统战部部长董鑫旺调研杨浦教育统战工作
  42. 区工商联组织百余名企业家姑苏论道
  43. 平凉街道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44. 平凉街道推进群租整治
  45. 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实习汇报会举行
  46. 我区举办高血压宣传日暨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活动
  47. 我区召开区校挂职工作总结交流会
  48. 我区路口交通文明综合指数名列全市第三
  49. 区文化执法大队严厉打击非法报刊
  50. 大桥街道——居委物业业委会共筑平安
  51. 我区开展地毯式消防普查
  52. 区政府召开街道(镇)促进就业专题会议
  53. 长白新村街道开展老伙伴计划公益项目
  54. 区召开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55. 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56. 定海街道加强杨浦区中心医院周边环境整治
  57. 控江街道成功创建市社区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示范单位
  58. 区迎世博社会动员指挥部办公室成立
  59. 全力以赴完成促进就业目标   
  60. 我区加强电子文件归档
  61. 我区首次开展的职工计算机三项技能活动成功落帷
  62. 我区启动2008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
  63. 平凉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
  64. 区政协调研工作卓有成效
  65. 副区长王浩实地走访区域在建教育工程
  66. 劳动合同期不满一年试用期不能超过一月
  67. 区防汛工作会议部署防汛防台工作
  68. 我区召开迎世博600天城市管理工作专题会
  69. 睦邻采摘一家亲居民乐融金上海
  70. 我区选手世界赛场捷报频传
  71. 区领导与国企领导座谈话发展
  72. 坚持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抓重点
  73. 新年清洁周2000吨垃圾被请出区
  74. 区房地局着力培训房屋协管员
  75. 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周海鹰调研规划资
  76. 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77. 区劳动保障局区总工会联合开展劳动用工情况监查行动
  78. 长白街道举行胃肠健康主题讲座
  79. 控江街道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
  80. 长白街道扎实推进社区平安建设
  81. 筑起施工防疫墙守住工地安全线——杨浦
  82. 四平路街道积极做好侨务工作
  83. 控江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共建自治
  84. 四平街道再获全国安全社区称号
  85. 大桥街道积极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
  86. 我区15网吧监管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87.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在沪东的传播及海机器工会的成立
  88. 庄少勤出席配套商品房规划方案评审会
  89. 上音杨浦学校将创立
  90. 江浦街道深入开展夏令期间为老服务
  91. 江西吉安市人大代表团来我区考察
  92. 区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93. 诚信主题广场辩论赛举行
  94. 同济联合广场奠基
  95. 规范家政中介市场
  96. 为赴京抗非典勇士壮行
  97. 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基地动迁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98. 五角场成立精神文明战士巡访团
  99. 我区整体推进大学生婚前期教育
  100. 领略西班牙斗牛的雄壮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