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20日发表  


各镇(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有序、科学、务实提升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保障建设“强富美高”新溧水再上新台阶。按照国家、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南京市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等法规文件,统筹规划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溧水区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化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强“五大体系”建设,强化“九大领域”监管,推动“三大工程”实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通过“一年小灶”专项整治、督导巡查工作,安全红线意识、风险防控效能、安全管理能力、事故防范效果、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末下降,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完善

领导责任进一步落实,将安全生产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形成区委常委会成员、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细化,调整充实区安委会及9个专业委员会,推动安委会办公室实现实体化运作,厘清了全区43家党政部门(单位)和属地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实现责任体系“三级五覆盖”。修订《区安委会工作规则》,推动安委会及专业委员会议事决策规范化。出台安全生产巡查、警示约谈、督查督办等一整套刚性约束规范。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细化分解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和工作任务,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规上冶金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

2.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更加严密

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风险防控机制,依托南京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和二维码地址标牌系统,在全区组建应急格102个,安监格1104个,开展城市风险源普查辨识建档和监管责任厘清确认组网行动,给城市风险源“上户口”,形成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出台一系列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制度措施,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深刻吸取“3.21”响水事故教训,深入开展27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整改隐患12530条,责令停产停业29家。扎实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累计排查24495家,排查发现“小化工”10家,全部按照“四个彻底”要求完成关闭取缔、断水断电,彻底拆除设备、彻底清理厂房和原辅材料,移送司法机关5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线不断筑牢,30家重点规模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过验收,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有效提升

从执法监察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执法行为、执法保障四个方面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标准化建设。全面应用应急管理执法办案系统,现场执法运用***机、执法记录仪等数字化设备,执法中全程留痕,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流转,杜绝“体外循环”,确保公开透明公正高效。通过综合督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通报、督办、处罚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应急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印发《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区减灾防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的通知》和《南京市溧水区应急委员会关于调整南京市溧水区应急委员会组成的通知》,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修订完善了1项总体预案,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预案55件。265件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区消防救援大队为主力军,大金山地震救援队、区红十字救援队、区森林消防救援队为支撑的3支专业救援队。

5.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

建立健全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实现了全区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林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购置新型森林消防水车1辆,采购串联式水泵8台、森林防火巡查无人机1套。五年来,建设防火通道26公里,新建消防蓄水池10座。在无想山等重点林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点36处,设置防火智能语音播报器10处,持续强化森林防火巡查检查,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完成辖区破坏性地震灾害的重点危险源数据库更新并报备,完成了开发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通过省地震局验收审核;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及改善我区新体育场地震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新建应急避难场所8处;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选定800平米应急救助物资仓库,投入143万元落实47种防护装备和生活救助物资采购。

6.应急宣教能力凸显成效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扎实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学习宣讲活动,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常态化主题宣教活动。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安全培训进企业、安全体验进社区、安全知识进校园、安全宣讲进人员密集场所等一系列形式活泼的宣教活动。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突出体验式、沉浸式安全文化教育,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三五”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

1.重大风险隐患防控任重道远

随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宁杭合作试验区加快建设,平台更大,机遇也更大,但同时带来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叠加,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日趋严峻复杂,使得我区在“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

2.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问题突出

部分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缺乏内在动力,过于依赖监管部门“保姆式”检查;安全经费保障不够,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投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推进滞后;部分企业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作业现场缺乏有效安全管理,动火、有限空间、检维修等重点环节安全管理还不规范。未经设计和安全论证、超设计产能生产、未经合规手续擅自变更生产工艺和产品种类、危化品超品种超量储存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未杜绝。少数企业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严不实,职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个别职工有章不循、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3.安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随着新常态下安全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应急管理系统的人员数量、素质能力与监管执法需求的矛盾逐步显现。具备专业背景的监管人员偏少,“检查不过来”和“检查不出来”的现象并存。少数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不够明晰,还存在一定的条块分割、交叉或脱节现象,安全监管的合力还有待加强。一些负有安全监管执法职能的部门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执法力度不足,未有效震慑违法企业。

4.应急管理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上级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

5.应急管理机制体制仍需完善

应急管理体制尚未成熟,各项机制有待磨合完善,尚未形成一体化的高效应急指挥体系,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应急联席会议、情报会商等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系统性评估制度尚未健全,存在重预案编制,轻预案演练的现象,未有效开展演练后评估和预案修订等工作,未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6.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待提升

辖区内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及固有抗灾能力等科学系统的数据不完善,灾害信息准确及时的预警能力以及预警信息在城乡高效发布的能力尚需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难机制规划建设和宣传落实不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所有权、资金维护和业务管理指导分属不同部门,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日常维护的运行机制未有效建立,日常演练未能按要求开展。救灾物资政府和民间联合储备、长效运行的机制还不成熟。

(三)面临形势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而言,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1.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开展“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升安全风险防控效能,给城市安全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关于制定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了目标。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智慧溧水建设扎实推进,依托政务网、互联网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安全监管数据共享,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智能化水平,为智慧应急提供强大的支撑。

2.面临挑战

我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各类安全风险剧增。“十四五”期间我区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省级以上制造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多,各类专业会展活动举办多,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轨道交通建设、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及管网优化等一批重大城市更新项目将持续推进,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涉及的环节多、时间长、空间广,坍塌、高坠、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聚集。二是新产业新业态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挑战。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给城市建设、管理、运行带来新问题、新风险,存量风险和新增风险交织叠加并日趋复杂,应急救援需求以高危行业为主向其他行业领域不断延伸,对处置过程的专业性、时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三是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灾害防治形势严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增多增强趋势明显,多灾并发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高温、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长期来看,我区的应急救援能力与城市可能面临的突发灾害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目前,全区主要依托区消防救援队伍对各类型灾害、事故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掣肘于人员数量、素质、装备配置等原因,尚未打造出一支“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有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列***精神,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推进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重点解决制约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共性问题,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溧水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建设“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安全发展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的领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树立风险管控理念,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全方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牢牢把握灾害事故应对主动权。

2.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治理原则

推动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全面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健全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应急保障等机制。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专业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突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3.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原则

通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落实灾害治理工程、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隐患治理的力度、开展多层级、多角度的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全面压实防救并举,实现应急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应急能力。

4.坚持社会参与、共享共治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强化政策导向,持续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构建城市安全运行支撑保障体系,开展国家级、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健全公共应急服务体系,引入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及社会各方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以政府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为核心,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为辅助,以志愿者、社会公众他救自救力量为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

5.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效能原则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客观实时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数据库系统,完善应急响应决策指挥调度智能化平台,加强先进的适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的经验技术,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建成统一领导、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提升全区重大安全风险的防控水平。守牢安全生产基础盘,到2025年,建成与高质量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应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防灾减灾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防控和响应体系,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社会公共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高,企事业单位事故防控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社会整体安全意识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灾害防控及减灾救灾能力位居全市前列,全面建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核心指标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核心规划指标

序号

规划指标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指标

2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下降15%

约束指标

3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位于南京市各区前列

约束指标

4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位于南京市各区前列

约束指标

5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0.5%

预期指标

6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预期指标

7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

预期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

1.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完善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根据发展需要更新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明确细化党政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将安全发展纳入“一票否决”项,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执法监督机制、事故调查处理机制、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加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和各相关部门行业监管的关系,明确和落实综合监管和各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完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力。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企业严格执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五到位”。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行业领域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规上生产经营单位全部配备安全总监、注册安全工程师。提升各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安全标准化企业“能上能下”动态调整机制。危化品生产、使用、构成重大危险源储存经营企业,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以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进一步通过对企业专项检查督查、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等行动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

2.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对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传统高风险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更新,通过资金奖补、兼并重组等途径,引导安全保障能力低、长期亏损、扭转无望的低端企业主动退出。

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安全风险评估完成率100%,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风险评估和动态管控,科学研判管控新能源充电桩、景区存量及新增高危游乐设施、无人机、网约车等增量风险,强化建设施工等领域变量风险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应对举措。深化冶金有色、高温熔融金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生产、使用或研发企业的安全管理,加强区内仓储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将企业和小型场所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水平结果纳入“安全信用脸谱”。推动工业企业严格落实《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定期开展风险辨识,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风险报告,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鼓励企业委托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技术、管理服务,探索实施“企业负责,中介管理”的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第三方托管模式。结合安全目标和过程控制的绩效考核,加大经济激励和惩戒的力度,激发企业全员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原动力。探索建立安全风险社会分担机制,继续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聚焦聚力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把安全生产隐患全部排查出来,全面整改到位,切实完成“2专题+9专项实施方案”,推动企业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自主开展全风险管控,积极完成日常自查自纠。

专栏1 “十四五”时期专项整治工作

序号

分类

主要任务

1

危险化学品

开展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提升整治行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行动、化工医药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督导行动、燃气管道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七项专项行动。开展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许可“回头看”专项行动、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2

非煤矿山

严密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对非煤矿山进行专家会诊,督促企业进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完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

消防安全

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疏散设施综合治理。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建立健全专兼职消防队伍。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等突出风险,升级改造消防设施,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建设。推行消防大数据管理,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成消防数据库。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消防宣传“十进”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和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推广使用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开展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治理,强化电气安全“全链条”监管,加大对电气产品全流程以及电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快推进电气安全动态监测设备、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和简易喷淋等产品的推广安装进度。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持续加大对违规进楼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广建设先进适用的集中充电设施。

4

道路运输

进一步加强客货车安全源头整治,推动建立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开展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深化“百吨王”专项整治。加强旅游客运、专用校车、工程运输车安全监管,推动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信息化支撑、全链条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防控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净化道路运输秩序。全面排查道路安全风险,加强重点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加强公路安全风险监测与管控。

5

交通运输

开展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专项治理。对安全隐患突出行业短板进行重点整治,开展邮政寄递安全综合治理、水上交通领域专业化治理、水上游览区游船安全整治、水上涉客运输安全治理、港口领域专业化治理。

6

城市建设

持续开展老旧失修的城市危险房屋和老楼危楼排查整治工作,努力实现房屋危险早发现,房屋隐患早治理,优化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危房治理机制,保障危房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公共设施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的行为。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工程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建筑市场违规行为,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

7

危险废物

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各环节转移联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控制危险废物流向,建立形成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动态监管。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探索建立“废平衡”监管体系。实现企业产生的属性不明固体废物鉴别鉴定率100%,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率100%。

3.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

完善监管执法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明确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限,完善行政案件办理审核流程,加强行政执法协调衔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系和程序。利用高新技术完善数字化监管平台,根据行业风险、危险源特性、隐患整改状况、历史监管执法情况等信息,科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实现精准监管执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双随机”和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公开执法权力事项。充分运用移动执法终端、电子案卷等手段提高执法效能,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加强镇(街)和开发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严肃事故调查处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完善执法公告公示制度,大力推行安全许可和执法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机制,切实发挥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工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

完善执法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执法机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条件,全面落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备标准,保障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必要的办公场所、车辆、通讯、执法监察、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等设施装备。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水平,配齐个体防护、执法保障、执法过程、测量侦检方面通用装备和危化、工贸等方面专用装备。完善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深入推进基层安监网格化建设,对网格员从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做到网格化安全监管全覆盖、无死角。

4.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制订完善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诚信等级评估标准和考核细则。完善与相关征信部门建立诚信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守信联合奖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逐步构建完善企业诚信数据库,提升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和动态管理的效能。对发生安全事故和有安全生产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安全生产遵章守纪企业实行“红名单”制度,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自律。全面推广南京市企业(小型场所)“安全信用脸谱”系统使用,通过数据建模、智能分析,刻画出企业和小型场所(单位)的“安全信用脸谱”。对安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免除检查、停限产豁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激励优质企业在行业领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安全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和小型场所(单位),加大执法检查和随机抽查频次,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用地等,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完善信用修复及“安全信用脸谱”更新相关细则,促使企业积极提升安全生产信用。

5.促进安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和科技信息化手段,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监管监察的效能。积极参加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监管数据和应急资源,借助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综合平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效能。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诚信、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专业人才、行政许可、监测检验、应急救援、事故责任追究等信息共建共享,实现安全监管机构与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控信息交换,构建各级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信息化共用共享系统支撑平台及保障体系。

促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投入机制,大力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以科技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鼓励企业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运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和产业整体安全水平。

(二)应急管理

1.深入优化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全面融合发展,健全灾害事故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优化调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防灾委员会组织架构及职能,强化灾害事故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应对能力。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落实灾区统一指挥事故救援、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应急处置责任。落实镇(街)、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积极构建科学高效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2.持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应急委、安委会、减灾防灾委统筹协调作用,健全成员单位协调运作机制,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及工作规则,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联合执法制度和信息互通机制。完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制定组织机构之间的横向、纵向协调管理办法,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完善应急协同调度、综合研判、指挥联动、辅助决策等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制度,完善应急联席会议、需求专报、情报会商等制度。推进风险研判会商机制。根据各类监测监控预警信息、安全生产稳定状况、各类隐患治理情况、监督检查反馈信息等,建立工作规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研判工作,发挥各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及时研判风险、预测趋势,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推进区域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应急救援区域合作,推进重大风险联防联控和重大灾难联合救援处置。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统一指挥的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完善重大安全事故、灾害事故调查评估机制。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公布事故原因和整改措施,加强事故根本原因的分析,通过科学的统计、评估,推进从政策、标准、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整改提升,切实增强事故防控能力。完善应急管理目标的考核机制。针对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目标的考核机制,突出事故灾难预防环节及自然灾害事件救援环节的考核。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考核办法。

3.全面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以区智慧平台为依托,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将气象、地震、汛情、森林火情、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危险源等监测、预警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并逐步完善大数据中心,综合汇集全区应急物资装备、预案、队伍等信息数据,并完善相关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打造集应急信息数据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一体化的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应急决策指挥的效能。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值守,规范值班值守工作制度,优化信息报送流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快速决策和分级响应机制。推动镇(街)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第一响应人”工作机制,缩短应急响应的链条。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和公益应急救援组织入驻社区,不定期组织社区应急骨干、应急队伍和应急志愿者开展应急业务知识轮训,提升基层先期处置能力。健全应急响应社会动员机制,发挥社会公众在信息报告和协助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建立宣传员、舆情员队伍,提升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健全舆情快速反应处置一体化机制,提高精准排查和科学处置水平。

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全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做好区总体应急预案和南京市应急预案、区专项应急预案和区总体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主管政府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全面增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简明扼要指导一线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处理初期事故。

增强应急演练的效果。按照应急演练指南和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科学的应急演练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加强各个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磨合应急指挥中心和各应急响应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处置效能,提升镇(街)、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能力。针对重点防控的企事业单位和场所,推行盲演,寻找问题、弥补差距,注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提升初期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创新演练方式,拓宽演练场景,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虚拟场景的数字化演练。强调应急演练的效果评估,通过效果评估,完善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应急准备工作,实现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5.加强应急队伍力量建设

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及专业性救援队伍的建设。加快推动消防救援队伍向“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作战职能转型升级的建设,优化消防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常态化开展联勤联训联战,提高队伍应急响应实战能力。建立统一调度指挥体系,构建一点受灾、多方响应的救援网络体系。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出台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划,组建区级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公用事业保障等应急救援保障队伍。推进基层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镇(街)、社区基层警务、医务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及物业保安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救援经验的人员,建立健全“一队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专家队伍及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覆盖全区各行业的应急专家队伍。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应急响应技术支撑和日常技术咨询、隐患排查、风险研判的作用。完善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日常专业培训、基本功训练和综合演练,提高志愿者队伍组织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健全应急志愿服务表扬激励机制,推动应急志愿者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6.加强应急综合保障能力

建设区级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将大金山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打造成区级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并积极协调省、市应急部门的支持,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等方式,建设大金山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和应急队伍实训基地。

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建设。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各级、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库、储备点,根据辖区易发多发灾害类型,编制本地储备物资的目录,合理确定储备物资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坚持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推广协议储备、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备等多元储备方式。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备、紧急调拨、配送、回收、报废、定期检查更新、日常监管等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各应急物资储备点及储备的物资品种、规格、数量、有效期、维护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形成充足、完备、合理、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系统。完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燃气场站等重点企业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标准并加强日常监管。针对大型救援装备,兼顾政府储备和社会外协,健全紧急调拨征用社会应急资源的机制。完善救灾物资社会捐赠和监管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能力。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通信保障预案,全面提升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专业素质与技能,提高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能力,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为现场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保障指挥中心和突发事件现场及各级应急响应单位、队伍之间通信畅通。提升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

加强应对重大灾难事故下的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完善交通运输保障预案,明确指挥部及各应急小组的机构及职责。实行交通管制,为抢险救灾相关车辆开辟绿色通道。面对大面积道路破坏、封堵的情况,应制定优先打通的基干路网,组建快速攻坚队伍,配备相关工程机械及保障物资,保障迅速打通相关道路,为抢险救灾开辟生命通道。健全抢险救灾车辆加油、加水、餐饮、车辆维修等服务保障工作。

增强预警信息发布效能。完善各类监测数据的预警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基于5G等新型通信技术的一体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应急值班,整合、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信息发布网络,完善智能手机数字预警信息发布的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多渠道、无盲区、实时有效全面覆盖。

7.加强恢复重建体系建设

提升灾害现场恢复能力。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快速反应机制,保证灾后24小时安置和救助措施基本到位。重点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紧急抢修和临时转移安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加强灾害现场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与处理设备,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

加强恢复重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灾情损失评估机制,完善报灾核灾流程和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恢复重建和发展规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有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建立健全救灾减灾协调会办机制,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健全重大灾害快速拨付机制和财政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制度和恢复重建资金监管制度。

健全调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机制,规范调查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建立灾害评估专家会商制度,探索建立依托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团体和企业的第三方专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规划能力建设,开展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等调查评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机制和突发事件案例库,落实事故灾难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8.加强应急宣教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将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纳入党校干部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增强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持续注重企业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职工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100%培训合格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特别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和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多形式的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普及,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健全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提升应急科普宣传效能。完善面向社区和公众的应急科普宣教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继续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馆、大金山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避险逃生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拓展应急宣教手段,推动公共安全与应急知识宣传片、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制播,推动应急科普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五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

(三)防灾减灾

1.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领导能力

进一步完善区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厘清成员单位职责,完善运行机制、运作程序。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效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各项职责,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解任务并落实到位。形成统一指挥,部门各司其职,全覆盖、网格化的防灾减灾新模式。同时加强防灾减灾考评体系的建设,对各项防灾减灾目标、任务、防范措施、应急准备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2.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按照南京市的统一部署要求,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建立区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全区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对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或受灾后果严重的防护对象进行重点隐患排查和治理。形成灾害风险“一张图”。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台风暴雨等灾害影响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防震、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汛等的防控力度。

严防汛旱风灾害。全面推进辖区水库除险加固,提升水库防灾减灾能力。推动辖区积水隐患路段防洪排涝整治。系统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水系统、城市防洪排涝三位一体的城市防洪减灾综合体系。结合城市更新、环境提升等专项工作,全面提升河道、山水截滞体系、城市雨水管网等设施的防洪能力。开展强台风影响下建筑及其玻璃幕墙等附属件破坏因素及风险预警阈值研究,提高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抗风能力。推动抢险救援物资、救援设备下沉街道、社区,提升基层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森林火灾风险治理。突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生物阻隔带等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构建森林防火的快速反应通道网络。对林缘三十米防火区和业主进行登记、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加强山顶观景台、半山公园带、山林健步道等徒步旅游区管理,重点加强林区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灾。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分年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隐患点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辨识和治理工作,推进地质灾害制度和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确保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主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基于现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测数据,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推进安全韧性城区建设。大力开展国家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优化城市各类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构建契合安全韧性需求的城市肌理,提升综合防灾能力。“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4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防灾规划和现状条件开展分析评估,复核避难容量,优化避难场地布局、疏散路线及时限,充分利用公园绿地、民防工程、大型场馆和学校等设施融入应急避难功能,做到一场多用、一建多能,至2025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2平方米以上。加强对场地内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在各小区、路口明显位置设置应急避难引导标志。全方位、多维度逐步打造安全韧性城市。

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水平。构建全区统一的应急物资装备综合管理平台,推进物资仓储库建设,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建立健全物资政府采购、收储轮换、调剂调用、物流配送机制。根据本地区易发多发灾害类型,编制区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优化储备方式,坚持政府储备为主,推广协议储备、依托企业代储、家庭储备等多元储备方式。推进多灾易灾镇(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实物储备为主,委托储备(协议储备)为辅,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建设,以提高应急救灾物资调运、分配和发放时效。

专栏2 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工程

序号

分类

主要任务

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普查工作。包括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经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等工作。

2

自然灾害重点隐患治理工程

在全区范围自然灾害易发区域、重点区域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的建设。实现城乡危楼、危房治理率100%、避险移民搬迁率100%。

3.提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将气象预警、汛情监测、地震监测、森林火情监测预警等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构建并逐步完善灾害预警大数据系统,为减灾救灾提供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预警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加强气象、防汛、地震等监测站网的建设维护,提升预测预报水平。加强台风、浓雾、暴雪、暴雨、极寒、高温、冰冻、冰雹、闪电等恶劣天气的动态预测预报和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智能森林防火体系,通过引进智能感应报警、定点***监控、无人机航拍巡查等科技手段,实现对林区多维度立体监控。整合完善灾情速报员网络体系,规范灾情信息报送,建立灾情速报网络长效运行机制。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整合、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推进个人智能手机终端数字预警信息发布及城乡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信息发布网络。

4.增强地震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地震监测与速报预警能力。应用新技术,完善和更新台站监测设备,建设高精度地震形变观测网,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1.5级。新建深井观测,提高现有观测手段抗干扰能力,提高我区地震监测能力。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对我区工作要求,增强面向政府应急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和重要工程的地震预警能力,提升地震烈度速报速度与预警能力。

提升城乡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严格执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依法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提升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抗震防灾能力,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开展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新建项目符合抗震要求,加强抗震设防要求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开发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区域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及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完善地震灾害风险源数据库并动态更新,开展房屋设施抗震能力调查,建立完善抗震设防信息定期动态报送机制。

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按照《基层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加强预案编制工作培训,指导开发区、街(镇)、社区重点单位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推进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响应能力实训,提高地震应急管理队伍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每年不少于4场次。中小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率持续保持100%。加强“破坏性地震危险源基础数据库”更新工作,将地震灾害应急基础数据纳入区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内容。利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结果,提出规避、降低、转移地震灾害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四、重点工程项目

(一)建设区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中心

建立全面感知、集中管理、智能应用和机制完善的“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中心”平台,构建区应急管理数据资源中心,畅通硬件、应用、数据的连接渠道,实现物联网智能自动监测和传输、数据资源统一接入与监控、应用系统统一管理、建立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高效应急救援指挥和安全综合监管。一期预算300万,2021年6月底完成。二期预计投资500万,预计2022年初完成。三期预计投资900万,预计2022年末完成。

(二)建设消防站点提升应急救援网络

规划新建14座消防站,其中,开发区新建5座消防站,分别是群力站、幸福路站、会展中心站、团山站、城中1#站;永阳街道新建1座消防站,是城南2#站;其他乡镇地区新建7座消防站,分别是白马站、周园站、晶桥站、石湫站、东屏站、遇园站、明觉站;新建白马廻峰山四类森林站,保障溧水森林消防安全。依托本区消防救援力量,加强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消防特勤救援队、派出所保安消防队、企业消防救援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建设建筑灭火救援、洪涝灾害救援等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形成应急救援力量网络。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三)重点林区实施智慧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区林场森林防火区级融合调度分中心投入运行。新建前端热成像森林防火监控系统20套,并统一接入区智慧城市指挥系统,预计投资2000万元,计划建设期为2022-2023年,2024年底正式投入运行。规划建设完成无想山林区(景区)核心区消防通道,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消防栓覆盖10000亩,预计投资750万元,计划于“十四五”末完成建设。

(四)实施重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

加大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治理投入,重点实施洪蓝街道力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西侧山体滑坡(2021-2022年度)、区林场水墨秦淮南侧山体滑坡(2021-2022年度)、永阳街道观音寺禅院区滑坡(2021-2022年度)、石湫街道鸡冠山废弃宕口地质环境恢复(2021-2022年度)、溧水东庐山秦淮源头二期项目区域地质灾害治理(2022-2023年度)、洪蓝街道渔歌狮子山崩塌地质灾害(2022-2023年度)、开发区昌久采石厂(野山凹)废弃宕口(2023-2024年度)等7个工程治理项目,恢复山体功能,改善地质环境。

(五)地震观测井建设等防震减灾重点项目

全面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和地震安全医院工程建设。推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抗震隐患消减工程、结构健康监测诊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的中小学校舍、大型公共建筑按防灾避难场所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改善灾后极端天气的避难条件,“十四五”期间建设避难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为加强地震观测,投资280万元,新建一口水温(TDL-36)、水位(TDL-15)流体综合观测井,井深不低于1000米,井径大于250毫米,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

(六)全面建设完成公路生命安防系统

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县道和通镇村公交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改造,加强对干线公路重要桥梁的日常巡查。省道204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预算500万左右,2021年计划投入120万元提升改造,2022年完工。

(七)建立燃气经营配送安全监管平台

依托南京市“智慧燃气平台”,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改善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完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配送安全监管平台,预计“十四五”中期完成,一期项目计划配套投入50万元,完成继续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及安装燃气报警器的工作。

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作为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将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工作项目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加大规划实施推进力度,组织精干的实施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确保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落实资金保障

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本部门重点规划内容和年度实现目标,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统筹编制年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资金使用计划并纳入部门年度预算,建立资金使用台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注重宣传引导

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多频次地就安全生产、应急响应、防灾减灾救灾的目的、意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全民支持、践行并助力推进的安全文化氛围。全民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障。

(四)严格考核评估

完善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动态***检查,2023和2025年,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如期完成。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关解读:《溧水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解读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5 13:35:20重新编辑
深圳松岗山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下山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燕川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溪头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洪桥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合水口宏茂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马山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下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合水口文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北环路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金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光明农场柑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元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李松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下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红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南庄新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蓢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区政府办三篇文章抓实机关作风整顿第二阶段工作
  2. 子陵铺镇围绕五大问题周密部署清明节护林防火工作
  3. 两个千万项目嫁仙居
  4. 区委组织部三结合开展春节集训工作
  5. 居民为社区残疾青年送来爱心轮椅
  6. 关庙岗村生态生钱
  7. 简讯
  8. 掇刀新闻2015年9月24日
  9. 办公大厅涌真情
  10. 我区市民与城管人员换位体验执法
  11. 麻城镇开展电信诈骗防范知识宣传
  12. 东宝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不见面审批
  13. 京山市民政局来掇学习交流城市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工作
  14. 区城管系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15. 麻城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手抄报比赛
  16. 市人大检查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在我区落实情况
  17. 石桥驿镇水利建设有序展开
  18. 区妇联举办我的节日我最美随手拍摄影比赛
  19. 国家大幅度提高今年稻谷收购保护价
  20. 我区光伏发电促扶贫快车加速
  21. 我区巧引活水建新村
  22. 2022年8月16日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通报
  23. 160万元投建卫生新校园我区10所寄宿制中小学受惠
  24. 区城管系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25. 直通县市区9月21日
  26. 周友坤与白庙街道干部一同参加学习
  27. 新年上班第一天区委中心组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8. 掇刀开展美丽荆门从我做起学雷锋系列志愿者活动
  29. 石桥驿镇扎实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30. 专家谈学者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四)
  31. 区地税局举办税徽在我心中演讲赛
  32. 胡道银来我区检查调研畜牧工作
  33. 泉口街道党工委成员过考
  34. 区总工会召开春节集训专题讨论会
  35. 居民为社区残疾青年送来爱心轮椅
  36. 全国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37. 我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扶贫
  38. 掇刀新闻2015年10月8日
  39. 区卫计局开展医养融合系列宣传服务活动
  40. 我区市民与城管人员换位体验执法
  41. 喜迎十九大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石破天惊
  42. 军马场学校开工建设
  43. 沙洋县全面整改城区旱厕方便群众
  44. 麻城镇举办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
  45.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安排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工作
  46. 市人大检查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在我区落实情况
  47. 全区开展会风文风等四个问题专项整治
  48. 区委组织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49. 仙居要建成荆城后花园
  50. 我区低保对象核查引入第三方
  51. 区政府办三篇文章抓实机关作风整顿第二阶段工作
  52. 市交通运输局深学细悟笃行实干推动交通工作高质量发展
  53. 2007年春季电大系统全国统考中东宝成教中心百名学员顺利过关
  54. 市移民局举办爱岗敬业奉献担当道德讲堂活动
  55. 汤旺县加大对中元节期间野外用火行为管控确保森林资源
  56. 杨湾路社区举行秋季趣味运动会
  57. 区长牵线崇阳雷竹嫁漳河
  58. 五届区委召开第50次常委会议
  59. 我区半年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20万元
  60. 石桥驿百余新村官上任伊始学公报
  61. 麻城镇开展电信诈骗防范知识宣传
  62. 十里牌社区耄耋老人手抄党章颂党恩
  63. 区公路局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
  64. 麻城镇举办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
  65. 区粮食局筹资维修改造两个中心粮站
  66. 肖俊莉获荆门市十佳政法干警殊荣
  67. 四个坚持打造廉洁洋丰
  68. 名泉社区留守儿童共享快乐
  69. 泉口街道各社区扶贫帮困送温暖
  70. 七一桥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71. 喜迎十九大舞出新生活
  72. 永恒的军礼——钟祥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结果揭晓
  73. 七里铺社区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74. 区总工会为一线职工农民工送清凉送知识送健康
  75.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安排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工作
  76. 掇刀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
  77. 全区开展会风文风等四个问题专项整治
  78. 周友坤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走访市政协经济界别委员
  79.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掇刀区召开两学一跟学习教育动员会
  80. 我区低保对象核查引入第三方
  81. 区长何海对联系单位作风整顿提出五点要求
  82. 大滩镇持续推进禁捕护渔工作
  83. 区总工会开展职工维权日暨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
  84. 敲开那扇门——荆门公安机关开展一标三实采集工作纪实
  85. 昌邑区应急局开展加油站安全检查
  86. 郭跃进来我区调研综治及双创工作
  87. 官堰社区一污水沟整治完成
  88. 掇刀公安行业管理QQ群连通警民心
  89. 区教育局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90. 石桥驿百余新村官上任伊始学公报
  91. 掇刀石街道2017年夏季征兵送兵工作圆满完成
  92. 工商联扶助花屋场村送资金荐岗位
  93. 省安全生产考核督查组检查我区安全生产工作
  94. 月亮湖小学教师实行电子备课
  95. 区交通运输系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96. 我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拉开大幕
  97. 市招商小分队赴我区参观考察
  98. 区委组织部认真开展组织部门优良作风传统教育
  99. 区食药监局进名泉社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00. 七一桥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