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第2期(总第68期)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22日发表  


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总体规划

(2011年1月25日深圳市福田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1

  一、"十一五"取得成就   1

  (一)经济实力上新台阶  1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三)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2

  (四)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3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3

  (六)生态建设顺利推进  3

  (七)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4

  (八)民生福利稳步提升  4

  (九)城区管理日益完善  5

  (十)政府服务创新提效  5

  二、发展环境    6

  (一)世界经济格局面临调整  6

  (二)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  6

  (三)深圳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6

  (四)福田区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7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总体目标和定位  8

  三、主要发展目标    8

  四、发展战略    9

  (一)环境立区战略  9

  (二)双轮双翼战略  9

  (三)创新发展战略  9

  (四)民生优先战略  9

  第三章  构建服务经济体系    9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10

  (一)引进跨国集团区域总部  10

  (二)吸引上市公司总部集聚  10

  (三)培育内源型总部企业    10

  (四)营造深港总部经济洼地  10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

  (一)互联网产业    11

  (二)物联网产业    11

  (三)高技术服务业  11

  (四)文化创意产业  12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3

  (一)金融服务业    13

  (二)物流供应链    13

  (三)服务外包  14

  (四)商务服务业    14

  四、高端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14

  (一)现代商业  14

  (二)都市休闲旅游业    15

  (三)社区服务业    15

  五、稳步发展优势产业    15

  (一)高新技术产业  15

  (二)都市工业  16

  六、强化产业导向    16

  (一)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16

  (二)优化产业组织架构  17

  (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7

  (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17

  (五)建设现代产业载体  17

  第四章 推动城区协调发展 17

  一、完善区域功能布局    17

  (一)中心区片区    18

  (二)车公庙片区    18

  (三)福强南片区    19

  (四)福田保税区    19

  (五)上步片区  20

  (六)科技广场片区  20

  (七)八卦岭片区    21

  (八)彩田北片区    21

  (九)梅林片区  21

  (十)香蜜湖片区    22

  二、推进城市更新    23

  (一)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    24

  (二)推动城市立体空间开发  24

  (三)完善城市更新机制  24

  (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程  25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5

  第五章 建设生态低碳城区 26

  一、推进资源节约    26

  (一)集约利用土地  26

  (二)推动节能降耗  26

  (三)加强节水管理  26

  (四)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27

  二、促进清洁生产    27

  (一)确立清洁生产目标  27

  (二)完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  27

  (三)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27

  三、加强环境整治    27

  (一)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7

  (二)强化空气、噪音污染治理    28

  (三)开展环境污染防控  28

  四、完善人居环境    28

  (一)创建绿色家园  28

  (二)建设生态文明  29

  五、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9

  (一)优化政策环境  29

  (二)建立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29

  (三)建立专家咨询评价机制  29

  (四)创新环保监管手段  29

  第六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9

  一、推进现代化教育事业建设  29

  (一)高标准发展基础教育    29

  (二)高品质发展职业教育    29

  (三)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29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29

  二、完善卫生医疗和人口服务  29

  (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29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29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29

  (四)做好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    29

  (五)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29

  三、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29

  (一)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9

  (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29

  (三)推进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9

  (四)促进全民健身  29

  (五)提高竞技水平  29

  (六)发展体育产业  29

  第七章 健全民生福利体系 29

  一、加大民生福利投入    29

  (一)加快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29

  (二)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29

  二、推进社会保障均等化  29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29

  (二)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29

  (三)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29

  (四)完善老年福利体系  29

  三、努力提升就业水平    29

  (一)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9

  (二)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29

  (三)发挥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    29

  (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29

  (五)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29

  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29

  (一)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29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29

  (三)完善保障性住房租售管理    29

  第八章 强化社会管理体系 29

  一、保障公共安全    29

  (一)强化安全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    29

  (二)夯实高危行业安全保障能力  29

  (三)完善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机制    29

  (四)健全治安防控与综治维稳体系    29

  (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29

  二、提升城区管理    29

  (一)实施精细化城区管理    29

  (二)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29

  (三)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29

  (四)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29

  (五)优化城区交通环境  29

  三、强化社区管理    29

  (一)落实行政事务准入制度  29

  (二)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29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    29

  (四)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29

  (五)促进社工义工联动  29

  (六)强化社区服务机制  29

  第九章 完善辖区服务环境 29

  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9

  (一)转变政府职能  29

  (二)提高行政效率  29

  (三)加强制度建设  29

  (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9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29

  二、提升创新服务环境    29

  (一)构筑技术创新体系  29

  (二)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和创新平台    29

  (三)完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体系    29

  (四)加快推进"智慧福田"建设  29

  三、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29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29

  (二)激励人才发展  29

  (三)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29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29

  一、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    29

  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29

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圳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全方位打造"深圳质量"的重要阶段;是福田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重要时期。

  《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通过规划实施,推动福田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城市管理、社会建设、民生福利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建设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标兵区,全力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取得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国际竞争加剧、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形势下,面对辖区经济高平台、资源紧约束、土地零增长、人口高密度的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带领全区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倾尽全力,确保了"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福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高产田"特征更加突出,持续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初步统计2010年辖区GDP达1832.6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4.5%,五年累计增长72.6%,年均增长11.5%;人均

   生产总值达2.23万美元,六区排名第二;一般预算收入达69.3亿元,增长1.28倍;税收总额达515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1.74倍,各区排名第一;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达23.30万元/平方公里,税收地均集约度6.55亿元/平方公里,万元GDP建设用地为3.09平方米,稳居六区首位。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福田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末的0.01:32.29:67.70,调整为2010年的0.04:10.69:89.27,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1.5%、***.3%、8.7%、6.3%;金融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71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5亿元,增长2.8倍,占辖区GDP的比重达35.2%,金融中心城区已现雏型。经市认定的第一批180家总部企业一半以上集聚在福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77家,共投资法人企业127个,分别占全市的46%和28%;聚集了全市80%的创投机构、300多家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着全国30%以上的资本。

  表1-1  2005-2010年福田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3411651313152016231832.63
增长速度%10.914.012.710.310.110.6
2、第三产业占比%67.771.178.984.187.789.3
3、总部企业增加值*亿元383488570495577
4、税收总额亿元188210302404430515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205.01180.11170.11160.22168.34174.42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66.24525.98595.67694.71800.18930.93
7、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500.490.480.460.450.4385
8、年末常住人口*万人116.1118.2119.9119120.6122.5
9、城镇登记失业率%2.132.102.082.012.012.00
10、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2.382.***2.893.173.523.93

  注:1、总部企业增加值从2009年起统计口径调整为以市区认定的总部企业为准;

  2、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为预计数。

   (三)空间布局日益优化

  CBD与环CBD产业带成为福田区经济产出的主体空间,2010年实现增加值1165亿元,占辖区GDP比重达63.6%;围绕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打造了多个特色高端品牌,"南方手机检测中心"及"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落户上沙创新科技园,成为华南地区移动通讯行业的"吸铁石";"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荣获"最具影响力品牌"和"中国商业街最具公信力品牌"等称号;田面"创意设计之都"、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获"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雅昌艺术馆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四)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福田口岸顺利开通,深港轨道接驳,半小时可达香港CBD; "一卡通"直通车服务覆盖辖区570家总部企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工业贸易企业百人服务团"、"政策大宣讲周三面对面"、"下基层送服务促转变"活动;设立经济发展资金,出台9项扶持政策,迄今已为1378家辖区企业安排扶持资金9.67亿元,为205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推荐,带动银行贷款7.73亿元;修订科技发展资金扶持系列政策,出台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区科技发展资金逐年增加,2006-2010年累计投入科技发展资金约6亿多元,扶持企业近2000家;政府主导和资助的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共6个,面积增加到18万平米;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工作不断深入,集聚了专利代理机构25家,到2010年底累计资助企业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专利代理机构共计2041万元,五年累计取得专利数达14360项,较"十五"期间增长7倍,2009年被选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想方设法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50家,向辖区企业销售人才住房400套,提供人才租赁房275套。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结合中心城区特点,强力推进区内工商旅游等重点行业和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节能,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梅林燃机电厂和赛格三星等高耗能企业已关闭停产,南天电力由燃油电厂改造为天然气电厂,成为深圳市首个电力行业"油改气"项目。2010年预计单位GDP能耗达0.438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为全市平均水平的85%,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累计下降44.5%和30.8%,能耗水平和下降速度在全市领先,经济增长对有形资源的依赖程度显著下降,切实向低碳经济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六)生态建设顺利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区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76个,社区公园45座,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高达到98.6%,划定占全区总面积29.6%的生态基本控制线,2009年获得"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梅林一村"荣获"国际最适宜人居社区"银奖和"最佳健康生活方式"社区第一名,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成为全国首个获此荣誉的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旧城区环境治理和综合整治工程稳步推进,投入8.7亿元全面完成14个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完成了城中村水环境治理、华强北商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滨河路福田段"穿衣戴帽"工程以及市容环境提升工程等项目。

   (七)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配置更趋均衡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五年累计达62.24亿元,区属中小学已发展到78所,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6%,高考录取率稳定在96%;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3个,区科技特色学校28个,2008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卫生事业财政投入累计达18.75亿元,已有医疗卫生机构365家,其中医院22家、社康中心88家,基本实现"一社区一社康"的目标,获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辖区政策生育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连续五年获省、市表彰,2006年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7年区计生协会获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一公里文化圈"基本建成,文化设施形成较完整的网络,建成各类文化场馆所138个,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94%,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区"复评,150件优秀文艺作品获全国和省级奖项;福田区体育公园、莲花体育中心、黄木岗和景田网球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五年增长61%,80%的街道被授予"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街道)"称号,成功举办国际、全国性比赛6次,福田运动健儿在16届亚运会摘得3金1银、11届全运会上摘得3金3银、12届省运会摘得37金17银17铜。

   (八)民生福利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亿元,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0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4个百分点,促进2.6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建充分就业达标社区共94个,建成福田区技能培训创业园区,引进企业58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930多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逐步实现全民医保;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起困难救助和法律援助等平台,"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月"、"慈善日"、关爱劳务工等活动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建立健全妇儿工委组织网络,财政投入妇幼卫生经费0.54亿元,2007年被授予"广东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健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日趋规范,"六个老有"发展目标逐步实现。

   (九)城区管理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间,推动数字城管建设,建立街道综合执法"7+1"长效机制,率先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城市管理流程;通过了全国卫生城市复查,连续十二年荣获"鹏城市容环卫优胜奖";华强北商业街执法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并显著改善,2005-2008年荣获"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2007、2008年获评"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通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安全生产,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优化,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数下降71.25%,事故宗数下降52.38%,死亡人数下降54.95%,各类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数下降55.10%。

  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行居站分设,一站多居社区管理新模式。社区办公用房、服务设施和户外文体广场建设达标率分别为100%,97%和99%,成功开通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获评省、市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分别达到69个和84个。2009年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

   (十)政府服务创新提效

  持续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制定政府部门理财、物管、行政审批、执法、监督等73项管理规定,率先在全市实施区级国库集中支付,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强化统计监测、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政府采购、国资监管、政府物业管理和机关后勤服务日趋规范;完善领导、机关、社会"三层次"政务信息公开模式,建立"社区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区政府常务会决定事项督办制度,开展机关、街道单位绩效评估,建立区领导和职能部门夜间现场巡查制度,组织政府机关业务技能竞赛和部门业务首问制检查,促进机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新设立福田保税区、华强北等街道办事处,成立福田中央商务区和华强北商业街管理办公室,确保政府服务机制与时俱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出台《建立事权事务准入制试行办法》,为基层减负释压;实施弹性工作制,初步实现政府"管理全覆盖、服务全天候"。

  创建深圳市"电子政务试点区",五年累计投入约9亿元推进网上审批、执法反馈、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督等五大系统建设,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提供284个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2008、2009年"福田政府在线"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分别获第三和第二名,全省排名第一,其中"在线办事"指标全国第一;"福田区行政审批系统"和"福田区综合电子监察系统"荣获2009年中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优秀应用案例(区县级)"和"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区县级)"十佳优秀案例;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布的《2007年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指数研究红皮书》中,福田区排名第一。

   二、发展环境

   (一)世界经济格局面临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革和重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后危机时期,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国际产业转移将掀起新高潮,低碳经济和新兴战略产业将获得新突破,发展资源的国际竞争呈现出新态势,我国参与世界产业大重组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空前强化。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变革的环境,福田区应把握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谋划并参与国际产业再调整,为福田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为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示范。

   (二)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通过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将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调整从产业结构向需求、供给和要素投入全面结构调整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十二五"期间工作的重点;但社会建设所面临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矛盾和问题突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存在许多制度性障碍,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深圳将继续发扬特区先行先试精神,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福田区应围绕深圳中心城区的特殊区位,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社会民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标兵区,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三)深圳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深圳经过30年奋斗,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已经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具备了把握先机、调整路径、转变方式、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的条件和实力。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和特区扩容,深圳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十二五"是深圳新30年开篇谋局的第一个五年,对深圳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深圳将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社会民生,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福田作为深圳市的行政、文化、信息、展览和商务中心,经济、社会、民生、环境等各领域都将受益。

   (四)福田区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十一五"期间,福田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作为城市中心区在经济、城市环境和功能规划上,与周边城区相比具有较明显优势。但福田区所面临的挑战因素较多,中心城区发展处于资源和环境紧约束下的总体情况不可逆转。一是发展资源匮乏,资源能源紧张、企业营运成本增加、外贸依存度偏高等,特别是土地资源、发展空间受制约,将影响福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健全,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增强,掌握核心技术比例不高,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还需强化,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制约企业高端化发展;三是人口结构倒挂,流动人口比例较大,给社会维稳、治安、就业、交通等造成更大压力,城区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城市综合发展环境仍有提升空间,社会民生福利水平与百姓的期望相比还有距离;四是"十二五"期间全市集中精力推进特区一体化和重点打造前海新区,产业布局将发生新的变化,中心城区原有的竞争优势面临新挑战,发展和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以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福田"为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环境立区战略,确立服务经济模式,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双转型,实施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为主要平台的"双轮双翼"战略,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互联网、物联网、文化创意、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中心城区服务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标兵区";深化"环境立区"战略,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完善"硬环境",以社会建设为重点提升"软环境",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民生福利、社会管理"三大体系",促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二、总体目标和定位

  围绕"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核心目标,推动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转变,经济保持稳健增长,达到较发达地区水平,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建设质量、城区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服务环境质量全方位提升,全市行政、文化、信息、会展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持续强化,基本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企业集聚辐射区、金融中心城区、文化创意先锋城区、民生幸福城区。

   三、主要发展目标

  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5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3万美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1340亿元,年均增长8%;辖区税收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9%;进出口总额达到81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80亿美元,分别年均增长3.3%和3%。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接近3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90%左右,总部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5%,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金融业占GDP比重为38%,CBD和环CBD产业带增加值1800亿元。

  城区综合竞争力逐年提高。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8%,单位GDP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8%,地均GDP达到35亿元/平方公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取得专利数达16500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00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河流平均污染综合指数控制在1.67以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区域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7分贝以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

  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年均增长9%;辖区民生福利支出占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2%;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平方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人医生数达到44.5人;公共文化设施达3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保持0.96平方米;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数不高于0.021人;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数达10万个。

  详见***一。

   四、发展战略

   (一)环境立区战略

  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促进辖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全面提升,推动辖区城市更新,优化创新创业环节,突破空间、资源、人口等制约因素,吸引人才落户,落实产业布局规划,为福田区发展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赖硬资源向有效利用软资源转变、从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转变。

   (二)双轮双翼战略

  坚持科学发展,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双轮"、以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为"双翼",推动产业结构纵深调整,吸引总部企业入驻落户福田,突出现代服务业特点和亮点,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推动力,切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创新发展战略

  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支撑体系,营造创新创业优良环境;推进模式创新,促进新技术和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培育新服务和新业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实现政府管理体制优化和政府效能提升。

   (四)民生优先战略

  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务实为民,健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福利、社区服务等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区属医院卫生医疗综合服务,创新居民生活服务平台,打造和谐幸福家园,强化辖区居民的归宿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  构建服务经济体系

  确立服务经济模式,实施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总部企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提高总部经济辐射、带动效应,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夯实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根基,重点培育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消费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构筑服务经济体系。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团上市公司总部、培育内源型总部企业,总部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规模明显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以CBD为核心的总部集聚区逐步成型,成为高端总部经济基地、深圳总部经济核心城区、深港总部经济洼地。

   (一)引进跨国集团区域总部

   依托福田区中心城区的地域优势,实施"世界500强区域总部聚集行动",通过在海外开展精准招商和定向推广、借助国际性和全国性重点行业论坛、搭建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引进中介招商载体等方式,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功能型总部,鼓励跨国公司在福田设立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旅游和会展服务中心。

   (二)吸引上市公司总部集聚

  实施"上市公司总部扎根行动",打造上市企业深圳总部集聚区。完善服务,优化环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力保现有上市公司总部扎根福田

   实施培育"优秀企业上市行动",逐步扩大辖区上市公司总部

   规模;建设创业板上市企业总部基地,培育辖区创业板上市公司,支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基金

   ;规划建设"上市公司孵化大厦",吸引、集聚拟上市企业。

   (三)培育内源型总部企业

  推进"内源总部发展壮大"计划,引导内源型总部企业根植福田。吸引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各类企业来福田设立总部,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支持扎根福田、辐射全国,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经济活力,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生力军作用;重点围绕辖区国内百强企业、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兴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扶持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设在福田的财务中心、营销中心、设计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向大区域管理中心转型。

   (四)营造深港总部经济洼地

  充分利用新一轮CEPA协议实施、深港河套地区规划开发、未来深港基础设施对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培育建设深港总部经济洼地。重点引进高等教育、高科技研发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企业总部;发挥金融中心城区优势,推进深港金融总部落户,鼓励香港金融企业设立管理国内业务的区域

   总部或功能型总部,鼓励中资香港国际或亚太总部在福田设立后方基地;推进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打造深港创意合作产业基地和深港影视传媒产业园;积极引进香港知名物流企业,提升辖区物流企业水平,提高物流业竞争力。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文化创意、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

   (一)互联网产业

  以无线城市建设为契机,完善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宽带无线网覆盖全城区,探索和建设无线福田。

  高起点规划重大信息服务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IPV6、3G、数字电视等技术和使用,力争在"三网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支持网络增值服务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网、电子商务网、社区信息网、公众信息网、档案局域网,实现政务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落实《福田区互联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建设"福田国际互联网产业园",引领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争当珠三角"电子商务示范区"。

   (二)物联网产业

  抓住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的机遇,推进物联网产业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促进物联网应用市场形成。

  加快规划建设物联网支撑体系。扶持物联网企业、科研机构发展,建立福田区物联网产业联盟,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开展物联网行业的检测认证工作,聚集产业链高端,提高物联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行业应用市场,力争在新型支付、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危险源监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方面重点突破,建设物联网成果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各类物联网最新应用成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三)高技术服务业

  在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以及专业服务、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技术创新服务业。

  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信息传输服务,除互联网应用服务外,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推进三网融合;促进软件服务化,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服务,鼓励发展软件在线服务和软件咨询服务,建设面向软件外包的集成服务体系。

  鼓励发展研发服务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研发服务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营;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服务业,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检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等专业服务业,技术推广和转让、技术孵化、科技评估、科技风险投资等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鼓励和支持高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委托研究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生产性技术服务。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打造公共检测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公共研发和技术平台,建设孵化器网络、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技术贸易服务网络,实现高技术服务业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的产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深圳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发展,为企业构筑国际性展示采购交易平台,加快LED产业资源集聚,形成区域特色,参与国际竞争;配合深圳"中国创新驿站"建设,支持技术创新、创意服务以及机制的形成,为辖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四)文化创意产业

  以打造"文化创意先锋城区"和国际创意文化产业中心为目标,继续完善和深化"文化+科技"、"文化+市场"、"文化+品牌"、"文化+总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深圳特色的、与世界创意设计潮流和趋势接轨的创意设计流派。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装设计、IC和软件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品牌策划等创意设计业,动漫软件平台开发、动漫画和游戏软件、以动漫游戏内容开发的衍生产品和服务等动漫游戏业,多媒体视听产品、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数字音乐等数字视听业,教育类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图书、互联网音像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业。拓展创意策划、出版传媒、艺术收藏、装帧设计等创意性服务,提升高端印刷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和运作平台的数字化传媒产业,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产业链;加快推进田面设计之都建设"深圳国家工业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提升深圳设计中心、深港设计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的影响力,强化"深港创意合作产业基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作用,促成"深港影视传媒产业园"项目落户福田,逐步形成影视传媒产业链,支持在深圳文化创意园设立"黄金珠宝首饰创意设计总部",加快引进和建设世界模特***大赛组委会(全球总部)基地。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辖区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物流供应链、服务外包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产业融合,创新产业模式、服务方式和新业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扶持指数经济、虚拟经济、咨询经济、版权经济、检测认证经济等新兴业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新优势。

   (一)金融服务业

  结合深圳市建设全国金融中心的目标,巩固和强化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提升福田区作为金融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地位。

  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金融企业总部,协调服务好深交所营运中心、平安国际、华安保险等金融中心重大项目;深入开展深港金融业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吸引港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扩大在福田后台业务领域,吸引香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深圳及内地流动。

  创建"金融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引进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创投、基金、期货、担保及再担保等金融机构;创建"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初步形成金融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客服中心的区域聚集和产业、技术集群。

   促进私募基金发展。规划建设"私募基金产业聚集区",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逐步打造成为华南财富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深圳市福田区创新企业投融资联合会"联系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纽带作用,投资、培育、辅导、推助更多高成长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

   (二)物流供应链

   按照深圳构建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的定位,发展新型保税物流业务,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物流总部带动战略,创建"物流供应链总部基地"。以福田保税区转型为契机,加大对从事保税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扶持力度,集聚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较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商务运营能力的物流总部企业群,加大对供应链企业在融资、上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金融延伸,发展供应链担保和融资服务,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群。

   (三)服务外包

  以深圳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顺应国际服务产业转移,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引进知识密集、成长性好的全球服务外包企业,鼓励设立独立的服务外包法人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重点拓展系统和应用设计、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研发、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网络管理、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外包(ITO),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库、供应链管理数据库等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BPO),以及研究和数据服务、工程和设计服务、网络管理等知识流程外包(KPO)。

   (四)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包括法律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经济鉴证类服务、咨询服务、广告业、会展业等在内的商务服务业。

  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咨询服务,培育和规范培训行业,加快发展广告业,鼓励开展高端品牌、国际化展会。

   四、高端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转变消费理念、配套消费设施和营造消费环境,提升传统型消费、促进时尚型消费、扩大个性化消费。

   (一)现代商业

  建设国际化消费城区,创新商业业态,带动现代商业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吸引跨国商业企业的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总部落户,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快创新步伐,鼓励引进和支持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有序发展网上购物。

  合理规划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形成时尚品位的小型商街和大规模集中型商城相结合的多元化商业形态;将华强商圈、中心区、彩田南打造成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商业旺区,打造深圳商业品牌,增强对异地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外来购买力在本地市场需求中的比例;将岗厦河园片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超大型综合性"商业航母",发展大型的集中式商业;在福田保税区建设国际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和交易平台。

   (二)都市休闲旅游业

  以高科技、现代化、娱乐化为主,打造福田休闲娱乐服务业、都会旅游业。

  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打造集饮食、娱乐、休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休闲娱乐平台;整合辖区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资源,提高综合效益,以香蜜湖度假村、CBD、红树林等景点打造福田都市风情旅游;以传统的观光旅游带动会展旅游、商业旅游、创意体验旅游等都市特色旅游业,以深圳高尔夫等休闲场馆发展都市运动休闲旅游业。

   (三)社区服务业

  建立和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平台。

  鼓励发展社区经营性服务。增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通过直营、特许或连锁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便民、便利连锁网络建设,不断改善老居住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在新建居住区设置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商业服务点;鼓励发展家政、老年人护理等社区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水平高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

   五、稳步发展优势产业

  优化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工业,逐步建成适应福田发展的新型都市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创新、产业培育、产业提升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总部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延伸;发展服装业、钟表业等轻加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研究开发型的都市型工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高技术产业,打造科技总部企业集聚、新兴产业发达、产业布局优化的科技产业聚集区。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加快建设福田科技广场,为总部型科技创新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福田软件中心各园区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强化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为企业创新发挥更大作用。

  实施产业培育工程。鼓励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加强科技扶持资金管理,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服务、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的服务体系。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推进"知识产权优势提升计划",培育若干"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能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事实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联盟,抢占产业制高点。

   (二)都市工业

  都市型工业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产业为主,"十二五"期间,重点提升发展服装业、钟表业等都市工业。

   1、服装行业

  推进福田服装业向加工定制、设计、品牌和会展等中高端领域拓展,建设以时装设计为龙头,集加工、制造、销售、会展等为一体的一流都市时尚工业。积极引进以高级定制为主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新面料及功能性服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提升设计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和品牌运作,实现设计理念和营销理念国际化,抢占设计、品牌等产业链的高端,向附加值较高的时尚创意转型;以展览和时装节等形式带动服装加工,引领时尚潮流。

   2、钟表行业

  充分利用深圳钟表展、行业协会及中国钟表信息平台、深圳市钟表质量检验中心、钟表研究开发服务中心以及国内首家数字化钟表行业图书馆等一系列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影响力,改造提升钟表业。推动协作开发平台的建设和利用,推进业内设计软件的标准化,实现集中服务;鼓励企业加大石英表(钟)机芯以及电波钟表等新型钟表的研发;加强特种金属材料、特种合成材料、特种粉体材料和半导体发光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开发;充分利用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新型电池材料技术、IPG表面处理技术,提高高档产品生产技术和产能。

   六、强化产业导向

  按照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结合福田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引导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建设现代产业载体等措施,强化服务经济模式。

   (一)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以"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重点为导向,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优势产业。在市场经济主导下,通过运用科学的技术、用地、能耗、排放、效益等标准,引导企业发展。

   (二)优化产业组织架构

  构建合理梯度分布的产业组织结构。着重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知名品牌、主业突出、综合集成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集团,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扶持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工协作,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大力建设CBD和环CBD产业带,推动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产业置换,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支持建设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振兴、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努力将福田建成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集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增强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连锁经营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

   (五)建设现代产业载体

   支持建设"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深圳实验室"、"工信部电信院深圳移动终端开放实验室"、"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和"南方安防检测中心",

   推进"数字福田"建设,打造全覆盖的"信息化城市"和全方位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服务业载体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第四章 推动城区协调发展

  以城市规划为主导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通过CBD和环CBD产业带"双翼带动",推进城市更新,构建生态型、集约型、复合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区的发展布局。

   一、完善区域功能布局

  以中心区片区和环CBD产业带九大片区为重点,完善区域功能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区的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城市更新,高标准打造与深圳CBD相辅相成的高端产业发展平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按面向高端、集聚高端、服务高端进行改造,形成以CBD为核心环状分布的"环CBD高端产业带",全面提升土地能效和高端产业发展环境。

   (一)中心区片区

  福田中心区为深圳的核心片区,是市级中央商务区(CBD)和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了图书馆、少年宫、音乐厅等市主要文化设施,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达。"十二五"要继续强化其行政、商务、信息、文化和会展五大中心的功能,加快打造金融集聚区,结合莲花山及周边地区适当发展休闲和居住功能。

  以中心区规划为引导,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与五大中心定位相配套的金融、商务服务、高端商业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商业中心、购物广场和高级商务酒店等项目建设,把中心片区建成深圳21世纪的象征,全面展示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着力打造深圳CBD品牌,完善市区管理服务联动机制,实现服务优质化和管理精细化,争取市政府支持成立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中央商务区协调管理终决决策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好就餐、交通、物管三大难题。

  对福田中心区各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力争在功能和景观上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成为福田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配套;对周边旧居住区主要采用综合整治的方式,优化城市环境;旧工业采用厂房改造、产业置换的方式,发展文化创意等具有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立体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满足长远的发展需求。

   (二)车公庙片区

  车公庙片区将建设成为以软件业、电子通讯、手机产业为主的重要研发基地和生态型、智能型、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园区。以片区内深南大道沿线办公商务功能和天安、泰然工业区功能转变为核心,建设商务办公集聚区和创新型新兴产业园区。片区西侧地区(深南大道与滨海大道之间)主要建设成为滨水生态休闲带。

  片区内以天安数码城、泰然工业区和皇冠工业区为更新改造重点,采用功能改变为主、局部拆除重建为辅的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强调成片改造和产业功能提升,进一步挖掘片区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商务办公潜力,提升园区土地产出效益,改善交通系统、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完善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新兴产业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引导天安数码城厂房及公寓区改造。对厂房区进行梯次拆迁和重建升级,公寓区改造同步分期建设,全面优化园区要素;发掘园内现有企业的发展潜力,发挥产业优势;满足优质企业入驻需求,解决科技人才居住问题,进一步发挥民建、民营、民管的国家级科技园区的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打造总部经济与高端服务业相结合的创新科技企业总部基地和企业加速器。

  启动泰然科技园升级改造。通过局部改造与天安数码城相互呼应,升级为我区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优势制造业及企业总部聚集地;加快泰然金谷建设和招商,吸引研发科技型企业入驻。

  助推皇冠工业园改造。以企业为主体、以打造现代化生态科技园为目标推动"皇冠科技园"合作建设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入驻,提升园区土地效能和产出效率,扩大泰然科技园和天安数码城的辐射和集聚能力。

   (三)福强南片区

   福强南片区为福田区城中村改造重点区域,主要通过"厂房再造、产业置换"方式推动老工业区产业升级。以沙尾、金地等老工业基地产业置换为重点,引导片区土地、物业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特色都市产业园区,形成以数码科技、文化创意为主的深港合作创新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金地工业区整体改造。根据"深港创新科技园区"的定位,按照承接香港高端产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推动整体重建,打造深港创新圈内知名的品牌园区,争取纳入市政府深港合作重点项目。

  提升沙尾工业区文化产业项目影响力。找准工艺品广场市场定位,鼓励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思路,做好营销宣传策划,加强商家培育和市场开发,力争将项目建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艺品总部基地、展示基地、交易基地、研发基地和出口基地。

  沙尾、沙嘴、上沙、下沙等城中村,以成片规划改造为原则,以功能改变为主、适度拆除重建的方式,按城市更新规划分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

   (四)福田保税区

  福田保税区依托毗邻香港的优势,学习香港、合作香港、追赶香港,与河套地区的规划开发相衔接,推动转型发展,着力引进高附加值、智力密集型高新技术、金融、教育、创意设计产业,打造对外开放、深港合作、高端集聚的示范园区。

  积极协助福田保税区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结合区域内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深化绿色采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等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启动资源节约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建设成为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生态示范园区。

  片区周边旧居住区以综合整治为主实施适度改造,更新改造方向主要是发展中高档居住和商业配套功能,建设大型中高档配套居住区和多层次商业服务设施,合理协调居住与保税区就业功能的关系。

   (五)上步片区

  上步片区将建设成为以华强北商圈为核心,融合电子市场、商业街区、商务办公、科技园区以及居住配套等功能、多种业态共生共荣的综合型片区。

  对华强北及周边区域以创新的"城市更新单元"模式进行改造。通过更新改造营造舒适宜人的消费环境,适度发展电子产品研发、展销和交易功能;结合建筑物和道路改造,适当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和居住配套;疏导区域道路交通,改善片区内部交通微循环,立体拓展空间资源,结合轨道站点和沿线的建设,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构建立体交通系统;优先推动华强北路两侧8个街区、紧邻华强北的华强南地区、华新村等城中村和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地区产业发展、高端服务和居住功能,满足产业空间和功能拓展的需求。

  实施华强北商圈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按照"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目标定位,完善市政和物流等基础配套,优化电子交易和配套产业环境;进一步发挥"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作用,积极培育技术支持、生产性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高端服务形态,加快向中高端转型,逐步实现产品结构高级化、交易模式电子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交易范围国际化、交易过程透明化;利用中航城改造的契机,结合全国著名商业街区的优势,巩固华强北现代商贸和高端服务业航母地位,重塑国际化都市新形象;抓紧开展华强南片区的改造研究,科学论证如何为华强北提供更广阔的配套发展空间,推动"大华强北"向联动多元化业态转型。

   (六)科技广场片区

  科技广场片区重点打造"科技之芯、总部基地"和创意设计产业园。

  全力以赴推进福田科技广场建设。把科技广场项目建成优品、精品,细化定位、突出亮点,同时,抓好前期营运,积极筹备宣传和招商,搭建服务平台和科技孵化器,打造以科技研发、检测、金融服务、创意设计、国际商务资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型总部基地,形成全新的、更具活力的高端产业增长点。

  加快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二期建设。完善园区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积极打造增值服务平台,加快中小型企业的培育和孵化,积极促成设计成果产业化。

   (七)八卦岭片区

  八卦岭已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地和科技园区,通过更新改造,将发展为综合型都市产业集群。

  采用功能转变和综合整治为主的方式,分阶段推进八卦岭工业区规划改造。根据环CBD高端产业带整体发展要求,结合八卦岭产业现状和发展基础,提升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完善配套设施,为未来福田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储备产业用地;实行工商贸混合发展模式,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和商贸流通、商务餐饮住宿等生产生活服务业,鼓励原工业企业和一般商贸批发业向新兴产业和中高端商贸展销业转化,支持产业功能多元化发展;对片区内具备改造条件的小型工业区在区域专项规划指导下实行分区、分批滚动升级改造;在适度控制商住开发总量的前提下,配置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和中高档居住区。

   (八)彩田北片区

  彩田北片区为福田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将统筹改造和优化园区环境,并对部分园区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建设中小企业、创业板企业总部基地。

  推动赛格日立园区建设。支持改造主体围绕集聚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定位推进赛格日立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产业置换,集聚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高端服务业,打造上市公司总部基地。

  助推新浩工业区改造。以机器人高科技产业为主题,发展集光机电高端技术于一体的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特色产业园。

   (九)梅林片区

  梅林片区已由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多功能综合社区,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都市工业、文化体育产业、商贸业、社区服务业,结合片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及完善的配套设施优势发展中高档居住功能,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形成产业环境、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市功能片区。

  采用功能改变为主、局部拆除重建为辅的方式,针对占地较大、布局分散的梅林工业区进行统一规划、分期改造,以内部各工业小区为单位,面向承接新兴产业和适度发展集中式商业,提升梅林地区的土地单位产出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梅林燃机电厂拆除重建和多丽工业区产业升级,发展以航空航天和科技创业服务为主的科技产业集群。

  采用综合整治为主、部分拆除重建为辅实施城中村改造主要,提高片区居住环境质量,完善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满足片区产业和居住功能需求,重点推进上梅林、下梅林城中村更新改造工作。

   (十)香蜜湖片区

  香蜜湖片区是福田区旅游、居住和生态园区。适度发展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优化环境,形成与中心区相配套的高品质人居片区。

  依托安托山、香蜜湖、深圳园博园、塘朗山郊野公园等优质资源,加大文化娱乐设施的配置力度,提供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利用安托山区域重新规划的契机,打造博物博览馆群,为民间文化的收藏展示、文化创意和市民休闲创造新空间。

  推进原香蜜湖度假村地区的开发利用,启动南片区规划建设,鼓励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快红荔路西延段的建业、竹园等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工作。

  表4-1 主要片区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片区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项目
1CBD片区中央商务区,全市行政、金融、商务、信息、文化和会展中心,结合莲花山及周边地区适当发展休闲和居住功能。1、岗厦河园片区改造
2、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
3、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4、招商证券大厦
5、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
6、建设银行大厦
7、中信银行大厦
8、太平金融大厦
2车公庙片区建设以软件业、电子通讯、手机产业为主的重要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园区,形成商务办公集聚区和创新型新兴产业园区,片区西侧主要打造滨水生态休闲带。9、天安数码城厂房及公寓区改造
10、皇冠工业园改造
11、泰然科技园升级改造
3福强南片区以老工业基地产业置换为重点,引导片区土地、物业资源优化整合,建设特色都市产业园区,形成以数码科技、文化创意为主的深港合作创新产业集群。12、上沙创新科技园建设
13、金地工业区整体改造
14、沙尾深圳文化创意园
4福田保税区与河套地区规划开发相衔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打造对外开放、深港合作、高端集聚的示范园区。15、创建福田保税区示范生态园区
5上步片区以华强北商圈为核心,融合电子市场、商业街区、商务办公、科技园区以及居住配套等功能、多种业态共生共荣的综合型片区。16、华强北升级改造
6科技广场片区全新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大型总部基地和创意设计产业园。17、福田科技广场建设
18、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7八卦岭片区形成功能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型都市产业集群,适度开发商业配套和居住设施。19、荣生工业园改造
20、安吉尔设备研发中心
8彩田北片区创业板上市总部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21、赛格日立园区建设
22、新浩工业区改造
9梅林片区形成产业环境、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市功能片区。23、梅林燃机电厂旧址重建
10香蜜湖片区以旅游、生态、居住为主,适度发展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24、香蜜湖规划建设

   二、推进城市更新

  以十大片区为重点,超前规划国际先进城区,合理利用城市立体空间;探索和推进多家股份公司整体规划、连片开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新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打造兼备现代化特色、国际化容貌和中心区风范的城市品质。

   (一)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紧凑型布局"的建设原则,重视整体性和全局性,保护历史文脉,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将城市发展要求和百姓生活需求相结合做好城区规划,不断提高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改造优化配置区域的教育、卫生、文体、社区、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强化产业、城市、人口的联动发展,建设功能实用、配套齐全、环境宜居、产业现代的国际先进城区。

   (二)推动城市立体空间开发

  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使城市立体空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互为补充;提高规划与建设标准,注重抗震抗洪设施的配套规划与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地铁及轨道交通枢纽、中央商务区、商业功能区等大规模开发项目紧密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重点建设地铁等快速地下交通网,综合型地下物资流通、仓储网,地下商贸、娱乐、文体、办公等现代服务网及地下共同沟等市政设施网;建设一批地下以及地上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在城市更新区域,打通更新片区与地下空间衔接,丰富城市生活层次,创造城市商业活力;在商业旺区,对地上建筑适度改造,建立片区楼宇连廊。

   (三)完善城市更新机制

  推行城市更新单元管理制度。依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规定,"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以及旧村,都将以城市单元为基础制定目标、规划、策略和行动计划后,实施更新改造。

  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更新研究和评价机制。对旧城区文化遗产、风貌特色、环境容量、承载力等进行基础研究,制定评价与选定标准,组织对老城区进行普查,通过专家审议,确定改造项目或保护项目。

  建立利益相关者交互式参与机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倡导社会公平,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让政府、专家、公众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方案设计、实施到运营过程中采取协商互动模式,详细征求民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更新工作的法制化管理。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拆建开发项目的财政补偿评估审核机制,对于确因项目难度和规划限制不能取得基本开发利润的项目,通过评估审核给予适当财政补偿,构建市场化改造的利益保障机制;建立综合整治项目的评估审核机制,确定评估标准,确保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绩效;建立城市更新项目保证金制度,防止改造工程的"烂尾";研究设立城市更新改造基金,适当发展房地产信托和成立产业基金。

  构建高效的政府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协调、督导、检查,各相关申报和审批环节,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尽量缩减办事的时限。

   (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程

  城市更新工作采用多元参与、功能提升、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策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华强北、CBD及环CBD高端产业带地区,充分考虑建筑的社会性,探索建立公民建筑建设机制。除CBD区域内的城中村拆除重建外,其余以综合整治和功能配套为主。对于旧居住区,在建立起有效的旧居住区更新评估机制之前,除非该地段规划功能有重大调整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外,近期以设施改善和环境提升等综合整治为主,避免拆除重建。

  城中村更新改造项目:皇岗村、岗厦村、福田村、下沙村、上沙村、沙嘴村、沙尾村、新洲村、水围村、上步村、石厦村、田面村、上梅林村、下梅林村等。

  住宅区更新改造主要项目:华泰小区、龙溪花园、建业小区、华新村等。

  片区功能置换重点项目:上步片区3、7、14等三个更新单元、华强南西片区等。

  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福田燃机电厂拆除重建、赛格日立升级改造、天安数码城升级改造、金地工业区重新规划改造等。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着力打造一批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优势都市产业集聚区。利用中心城区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各类总部和服务机构,完善高端服务功能;利用环CBD产业带,推进建设专业总部、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都市产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产业布局重点是"一区一带一街"。"一区"即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央商务区,重点集聚总部企业,推动金融业和高端商业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发展;"一带"即围绕中央商务区的环CBD高端产业带,按"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对旧工业区实施更新改造和产业置换,通过"换笼换鸟",形成多个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创新总部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一街"即"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巩固其国内最具影响力并辐射海内外的电子市场龙头地位,创新电子销售业态,提升经营档次,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主题鲜明、多元业态混合、极具活力的高品质商业中心。

   第五章 建设生态低碳城区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按照建设宜居低碳生态城区的要求,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形成健康低碳的消费模式,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一、推进资源节约

   (一)集约利用土地

  在市规划国土部门主导下,加强土地资源需求调控和管理,严格限制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用地;合理规划和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条件成熟的片区实施"四旧"改造,提高既有空间的利用率;以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为重点,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

   (二)推动节能降耗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鼓励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利用设施, 既有建筑加强节能管理和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重点引导大型楼宇实施高耗能设备改造;开展区属市政公共设施改造工程,继续推进社区小公园、环保型公厕和垃圾站等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区属市政休闲绿地及生态主题公园等安装使用环保节能产品,现有户外公共设施照明逐步改造为太阳能供电,逐步提高辖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推广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鼓励宾馆酒店对能耗大、易污染的设备加快实施节能环保改造。

   (三)加强节水管理

  严格限制引进和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工艺和设备,禁止生产、销售落后的高耗水产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培养公众节水习惯,做好节水型器具在社区以及机关、学校、医院、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普及推广;从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环节推进中水利用,积极推动中水特许经营权的实施,出台在区环卫、绿化、景观等领域使用中水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市政道路冲洗和路面降温降尘推行中水利用试点,在区机关办公楼实施中水示范项目,为全区推广积累经验,将中水利用纳入更新改造计划,建设水环境利用示范区。

   (四)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规范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鼓励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的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鼓励社区自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居民家庭实行分类处置生活废弃物;开展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试点,逐步建立起规范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置体系。

   二、促进清洁生产

   (一)确立清洁生产目标

  逐步建立促进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机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后,经环保审批并持证排污率达100%;污染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企业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生产,研究开发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和平均排污量下降。

   (二)完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

  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深圳经济特区清洁生产促进条例》,配合全市"鹏城减废行动",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在辖区企业中全面推广清洁生产与审核工作,探索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推进污染防治方式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预防为主的转变。

   (三)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采取措施重点扶持辖区工业、商业、旅游业等行业实施符合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循环利用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清洁生产实施力度;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材料、能源消耗,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

   三、加强环境整治

   (一)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继续推进以凤塘河、皇岗河、福田河、新洲河的"四河"治理为重点的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紧开展凤塘河河口红树林修复工作和凤塘河二期工程;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福田河、新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做好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工作,对河流进行河底清淤、河道补水、河堤绿化等综合整治工程,使河流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加强市政排水管网的输送能力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顺畅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减轻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重点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合扩建滨河污水处理厂和建设福田污水处理厂,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出水水质。

   (二)强化空气、噪音污染治理

  消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防范酸雨、细粒子和光化学等污染隐患;确保大型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加强对流动废气污染源的防治,提高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加大对汽车尾气超标排放的整治力度。发展便捷清洁型公共交通,提高道路路面质量,推广使用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新型材料。

   (三)开展环境污染防控

  建立污染源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建立动态、共享的污染源管理动态数据库系统和环境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管理和应急能力;有效解决影响辖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空气、水源、噪声等环境质量指标考核达标;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强对排烟设施的检测和监督管理,保持烟尘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整治噪声污染源,做好现有八个噪声达标区的复查、复测和验收工作;加强保护区、控制区、达标区建设,养护集雨区内水源涵养林,清理果菜场地,减少水源污染,严防在梅林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出现新的污染源。

   四、完善人居环境

   (一)创建绿色家园

  福田绿道网建设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相结合,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交通建设相结合,与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相结合,与提升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相结合。2015年底,基本建成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形成绿道网络体系。

  以"绿化美化、造坡悬挂"等方式营造绿色环境,以现代化、国际化为标准提升绿化景观和规划改造街景,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连接小区人行道、市政道路、社区公园、办公场所、服务场所、运动场所的生态廊道系统;在交通隔离带进行增种补植,建设兼具艺术性、休闲性的道路公园带,推进垂直绿化,增加道路立交桥、人行天桥的绿化层次;推出屋顶绿化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业主开展阳台绿化、窗台挂花和屋顶绿化。

   (二)建设生态文明

  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建立教育引导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碳消费模式;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广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控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等浪费资源行为;区政府实施"绿色行政、绿色采购",带头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办公用品;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

  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酒店、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等创建活动,将环保工作渗透到各行各业,辐射到社会各界,拓宽到福田各领域,倡导节能环保行为,宣传绿色生活理念,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共同建设和谐环境。

   五、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优化政策环境

  依据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辖区相关规章制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制定资源消耗评价标准,建立建设项目的土地占用、能耗、水耗、污染排放综合评价制度,制定和落实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财税政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创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低碳经济园区和企业。

   (二)建立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出台福田区环境保护扶持政策,对污染防治项目、污染治理设施的优化升级改造项目、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项目、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节能减排降耗项目,低碳行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区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进行资金扶持。

   (三)建立专家咨询评价机制

  在区政府专家库中增加环保专家类,建立环保行政行为专业机构咨询评价制度,引入环保专业院所、法律服务单位等专业机构对环保部门实施重大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专业评估,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创新环保监管手段

  监管关口前移,加强与审批、监察、监测工作的良性互动,实施污染源分级管理制度,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管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环保行业协会作用,不断规范污染治理市场,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环保执法约谈制度,必要时对企业进行问责谈话;建立环保执法与其他职能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完善环保相关案件移送工商、街道综合执法等部门处理渠道,维护环保执法权威。

  第六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第六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整合公共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现代化教育事业建设,完善卫生医疗和人口服务,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一、推进现代化教育事业建设

  确保教育投入,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建成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区。

   (一)高标准发展基础教育

  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制定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方案,加强早教基地和幼儿师资建设,加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多渠道解决本辖区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学龄前儿童入园问题。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依法制定引导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全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检测体系,通过布局调整与资源重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实现均衡化。

  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坚持德育领先加强基础文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完善教师队伍民主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名校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名学科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新时期德育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打造以"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发展特色的,与"幸福福田"相匹配的"幸福教育"。

  关注特殊教育发展。新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校,对智障少年儿童实现"零拒绝",扩大特殊教育的覆盖范围,关爱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身心健康建设。

   (二)高品质发展职业教育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与高校深造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并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鼓励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快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性;建立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围绕市、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人才。

   (三)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强化政府职责,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区年度财政性教育投入确保做到"三个增长",即每年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的生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严格执行教育财务的预决算制度,强化教育投入及其效益的年度审计与监察公报制度,提高投入效益。

  健全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调整非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解决好困难学生助学贷款问题,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度,以及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保育费减免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发展高端民办教育,推动开办差异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民办院校,优化提升辖区教育环境和丰富教育资源。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和改进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合理分工、有效衔接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区教育部门会同各级文化、体育、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等部门,根据活动场所的不同功能和特点,统筹安排校外活动;中小学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使其经常化和制度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完善卫生医疗和人口服务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到2015年,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康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慢病防治服务能力、健康教育普及能力、卫生管理执行能力,保障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公卫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础设施、设备、人员的投入,完善辖区公共卫生网络,加强医疗科普与预防知识普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品质。明确界定职责和范畴,实行"保障基本、补助服务"的财政政策,突出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调控、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卫生服务。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抓社区全科医学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供需平衡、布局合理、注重科学、品质优良,体现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优化医疗技术,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等举措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区属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差异性发展,加强特色专科医院的建设与学科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人民医院后期建设、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区慢性病防治院综合业务大楼重建、区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大楼改造,以及老人护理院等项目。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社区卫生人才、中医药人才、公共卫生人才、临床社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引进优质人才,带动整体素质提高。

  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创建数字化医院,建设社区卫生信息化系统,构建福田区卫生信息网络(RHIN)。再造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推进惠及全民的电子医疗服务。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实现每个街道建1至2个区域性社康中心,形成机构设置合理、设施设备完备、服务功能健全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大力推进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签约到户,服务到人,形成以"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行"五个标准"统一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六进社区"工作,建立完整的全科医学学科架构,强化全科医师人才建设,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解决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问题,全面建立"分片负责、分类转诊"的片区责任制双向转诊体系,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制和全民医保为核心的分级医疗制度,使70%的基本诊疗服务在社区解决。

   (四)做好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

  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平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优化人口结构;普及婚育指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有序迁移和流动,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人口和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街道服务站全部达标,完成区计生服务中心改造。

   (五)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福田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在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同步规划好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利益保障,保障妇女儿童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三、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加大对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丰富中心区文体活动和服务项目,完善文体设施,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

   (一)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升级工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推进中心区、社区和群团组织活动设施建设,利用城市公园等空间,建设面向市民的户外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数字图书资源,升级图书馆,打造配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推进环CBD产业带配套阅读服务工程;推进档案馆建设工作,设立档案局域网,完善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增强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带动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功能,以社区文化活动为重点,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发挥区文联作用,整合区域内各种文化资源,发挥专业文化团体和文化人士的资源优势,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繁荣福田文艺舞台;鼓励创作反映福田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和历史变革等方面的文艺作品,激励人们更加热爱福田;打造地区文化精品,引进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名园,加强企业、校园、社区、村落、广场、家庭文化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

   (三)推进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的设施平台,继续深入开展常态文化服务,建立"文化采购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与文化需求"两个"双向选择平台",扩大文化采购力度,提供"菜单式"和"命题式"服务,年均举办演出、展览、公益电影、知识讲座、沙龙笔会等各类常态文化活动4000场次,开展"社区一家亲"等群众文化活动,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基本文化权利;引导城中村在转型升级规划中,做到产业转型、社会管理提升、富脑工程和文化建设同步提前切入,传承城中村文化根脉。

   (四)促进全民健身

  "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建设与周边环境和群众健身习惯相适应的场地与器材,抓好福田体育公园和莲花体育中心游泳馆改造工程,完善"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参与度,年均组织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500场次,国民体质测定覆盖率达1%以上,制定《关于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补助办法》和《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积极扶持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服务。

   (五)提高竞技水平

  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的普及和培养,"体教结合",探索建立符合新时期福田实际的业训机制,扩大和提升业余训练基地数量和水平,不断完善青少年常规赛制,年均组织青少年体育比赛1000场次,通过赛事杠杆作用,培养、输送更多体育苗子;做好备战2012年第八届市运会工作,争取实现"保一"目标。

   (六)发展体育产业

  挖掘体育资源,积极引进世界性、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和体育竞技项目入驻福田;培育体育赛事、健身、休闲、经纪等体育产业品牌;促进各类体育俱乐部发展,活跃体育产业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体育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第七章 健全民生福利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加快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确立公共管理与服务理念,加快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实施社会保障均等化,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一、加大民生福利投入

   (一)加快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政府财政投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将主要财力和精力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夯实公共财力基础,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做到"两降五增":即降低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和经济建设费比重,增加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救济和基础设施五大公共领域的投入;加快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推动社会领域改革开放,切实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困难救济、人口倒挂、劳务工医疗、弱势群体保障、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问题。

   (二)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综合参保率、社保费征缴率和社保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加强基金监管,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伐,提升管理手段,保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二、推进社会保障均等化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安全稳定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按照分类、分梯次、保基本、广覆盖、均等化的要求,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和方式。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少儿住院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继续实施"分类施保",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综合帮扶;完善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金年度增长的调整机制;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福利设施;结合福田实际制订双拥工作纲要,提高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水平,重点打造军警民共建"六个一"工程;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上学和就业,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继续发挥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作用,通过税收等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四)完善老年福利体系

  健全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探索成立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大力培育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和专业队伍,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朝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采取财政和公益金资助、政府购买床位和服务等方式,鼓励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促进福利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

   三、努力提升就业水平

   (一)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建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力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的促进就业机制,继续实施新增就业岗位计划,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扶持吸纳市民就业量大的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统筹全区新增劳动力就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整合形成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立面向全区劳动者的创业辅导、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规范发展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全区就业服务网络,筹建"就业通"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打造全信息化的沟通平台;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和监督用工单位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依法强化劳动监察和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逐步推行特殊岗位就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三)发挥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作用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购买和开发社会组织公益性岗位的力度,提高社会组织公益性岗位招用户籍人员和失业员工的比例,制定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指标。

   (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好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和资助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贴息贷款、贷款担保和财政补贴,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五)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运用公共财力创造或购买的就业项目和岗位,重点用于安置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就业;巩固政府补贴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率;加强就业政策与保障政策联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积极就业;建立关爱外来劳务工的援助体系,为劳务工提供形式多样的免费就业服务。

   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一)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租为主、租售结合,适度保障、循序渐进,注重公平、兼顾承受"的原则,建立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住房公积金等制度组成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采取租赁补贴为主、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确保户籍社会救助对象应保尽保;采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或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方式,对户籍低收入家庭住房予以保障;通过适当放宽购房贴息条件、建立租售并举新机制等途径,逐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低收入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拓宽住房公积金对住房保障资金的支持渠道。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开展住房保障总体需求调查,编制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制度,设立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通过城市更新、"三旧"改造等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模式,推进BT、BOT、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等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选择资信好、有社会责任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

   (三)完善保障性住房租售管理

  加强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基准租金和基准售价实行政府指导、分层定价;完善保障性住房日常登记和轮候管理,逐步实现保障性住房登记申请常态化,对审核合格的申请人,纳入住房保障分配轮候册,在轮候有效期内分批依次购租保障性住房或领取货币补贴;严格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程序,实行审核公示制度,完善动态***复核制度和退出机制。

   第八章 强化社会管理体系

  以社会管理体系为保障,推动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区公共秩序。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保障公共安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区发展软环境;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作用,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保障公共安全

  针对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性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强化源头治理、矛盾调处和基层基础工作,到2015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社会矛盾纠纷联合化解、安全生产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的工作机制。

   (一)强化安全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

  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健全安全预警体系。组织开展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公共安全隐患举报信息平台,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大力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落实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落实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控责任,建立拉网排查、挂牌整改、档案管理、追踪督办机制,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倡导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评估制度,重大隐患实行区、街道两级挂牌限期督办,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隐患实现100%查处,重大隐患限期整治率达到100%;开展长期性综合整治,深化治理与惩戒机制建设,修订完善相关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全力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夯实高危行业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夯实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废弃处置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依法整治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秩序;加快对辖区危险地段防撞护栏等设施建设,加大高危路段、桥梁等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规范建筑市场,加强招投标管理,坚决杜绝违规转包分包,严格建筑施工安全许可,推进建筑工地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城市消防规划,加强消防装备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集中开展重点楼宇、片区消防安全整治,对中心商务区楼宇逐栋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加强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对辖区十五年以上的老旧载货电梯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建立中小企业劳动保障资金资助机制,增强高危作业领域的事故伤害预防保障能力。同时,切实抓好旅游景区、各类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安全工作。

   (三)完善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机制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网络应急指挥、资源动员、社会治安保障等机制,推动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程序化、制度化;完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模式和紧急状态政府应急机制,明确公民、志愿者、专业团体、社会组织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维护安全秩序,深化全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提升专业应急队伍救援处置能力。

   (四)健全治安防控与综治维稳体系

  提升社会基本面的管控能力。以净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压缩犯罪分子活动空间为重点,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凭证租住"等措施,持续整治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全面推广"视频门禁"系统,推进"围合式"小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加强复杂区域、重点路段的路灯、制式岗亭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控重新违法犯罪率,狠抓路面防控,强化大巡逻工作,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加大高危人群监管力度,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科学规划布设电子探头,整合出租屋管理、物业管理、数字化城管、视频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等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网上网下互动、内网外网互联、现实虚拟互控的智慧警务社会管理新格局。

  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重点,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抓好源头预防,控制矛盾纠纷增量,着力清理积案,减少矛盾纠纷存量;健全区、街道、社区和企业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实现"一站式"接访、"一条龙"办理、"一体化"调处,把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健全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规范管理力度,创新监管机制和模式,提高检验监测技术手段,增强防范预警和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整顿工作,不断提升监管和整治水平;建立健全源头治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和诚信、行政监督执法、社会监督、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理、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食品质量监测、电子监管和信息网络化监管等8大体系建设,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二、提升城区管理

  学习引进城市管理先进理念和方式,提升城区服务水平,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城市标识景观,优化交通环境,建立具有福田特色的国际化城区管理标准体系。

   (一)实施精细化城区管理

  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加大城市经营力度,以新加坡城市管理和香港交通管理为标杆,借鉴先进理念、组织形式和操作模式,通过培训学习、引进管理团队、聘请专家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奖惩制度、考评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市民参与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中心城区的软环境实力。

   (二)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建立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信息库,以及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电子社区框架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领域重要信息资源数字化;依托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数据平台,建设覆盖道路建管、环境市容、房屋土地、防灾应急等领域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进一步整合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构建统一共享的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实施城区网格化管理,强化属地管理、行业监督,加强群众协同管理,探索疏堵结合,将全区分为严禁区、严管区和控制区进行分类管理;推动街道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行城市管理购买服务;整合城管执法协管员、数字化监督员、环卫市容监察等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持查违工作高压状态,实现违章建筑零增量的目标。

   (四)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城市雕塑景观,实施景观节点绿化改造,结合地域特点和建筑形态组织设计,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具中心区特色、优雅大气的区域性视觉中心和景观亮点,提升城市总体形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行动,建立户外广告牌招牌管理制度,对沿街门面招牌进行规范化治理;开展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大幅提高城中村环境安全和卫生水平。

   (五)优化城区交通环境

  根据市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建立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强与市规划和交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主动推动辖区交通改善和建设工作。加强公交设施、过街设施和人行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地铁、巴士和的士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转换,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拥堵点。开展重点片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改善交通微循环,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有计划地对现有街道声敏感点路段进行声环境综合整治。

   三、强化社区管理

  强化社区服务与管理,探索群众工作新载体,完善行政事务准入办法,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促进社工义工联动。

   (一)落实行政事务准入制度

  贯彻落实事权事务准入制,完善区、街道、社区运行机制,全面清理职能部门下放社区的各项管理事务,清晰界定将下放到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引入购买服务,切实解决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基层管理体制。

   (二)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按照"一区(社区)两警"或"一区多警"模式建立社区民警责任区和社区民警治安责任制;健全社区"一格五员"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社区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方便居民就近交纳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在区、街道、社区建设培训专业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的社区学校;改造、提升和丰富社区服务信息网,利用"96980"信息平台,联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资源,升级为"大管家"居民生活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和服务资源共享,融入公益热线、社工服务、居家养老、社会综合事务等服务内容,搭载市级公益平台和老人呼援等功能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元化生活需求。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形成财政支持为主、费随事转、***资助、联点扶建、有偿服务、社会赞助等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统筹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社区公益性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救助和优抚体系;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促进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社会化。

   (四)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动员辖区党、政、工、青、妇、残疾、民兵、治保、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业主委员会成员参与居委会选举,提升居委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鼓励居委会以民非企业方式注册社区服务站,避免居委会作用虚化、社区服务淡化、法定地位边缘化等现实问题;提高居委会社会地位,发挥其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体组织作用,探索居委会与业委会交叉融合,共同举办社区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

   (五)促进社工义工联动

  制定专业社工准入制度,建立社工数据库,实行专业社工持证上岗,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扩大社会工作覆盖范围;制定社区志愿者(义工)促进办法,壮大队伍,促其社会化;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构建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社区服务新格局,打造福田社工品牌和社区服务品牌。

   (六)强化社区服务机制

  制定社区服务资源共享办法,出台社区公立学校和公立组织非工作时间文体资源开放办法,使共商、共建、共享社区服务资源制度化、长效化;制定并发布社区服务优惠政策与社区公益项目建设指南,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制定社区服务认证办法、社工准入制度和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办法,促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制定星级社工、星级社区评价体系,每年开展五星级社工、五星级社区居委会、五星级社区工作站评选活动,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第九章 完善辖区服务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平台;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完善激励人才发展的制度。

   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转变政府职能

  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注重加强社会公共政策的研究设计,完善实施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维护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大对公共产品与服务、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步缩小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获得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建设区、职能部门、街道三级直通车,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密切与基层群众联系,解决群众困难,主动化解矛盾。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拓宽公开范围和渠道,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争议解决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社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建设和服务机制的重大改革,加快推进财政、政府投资等关键领域改革;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逐步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说明书制度;推进聘任制改革,对专业性较强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用制,拓展各类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配套管理制度,将公务员队伍管理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支撑体系,推进跨部门、集约化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业务协同办理和网上服务的工作格局;整合各类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数据库,通过政府网站、行政审批服务网站、社区服务平台和劳动就业信息平台等多渠道,让社会公众可便捷获取各类服务信息。

   (三)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前适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程序和备案制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大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部门职能、权限,全面理顺工作流程和职能关系,形成决策权、行政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各行政层级事权,加强各街道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责。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全社会法律素质。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工作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推进公正司法,树立法治权威,推进阳光作业,创新司法监督机制,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法律援助机制创新,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发挥其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各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强引导、扶持、管理和监督,强化标准化建设、资质审查、***指导和绩效评估,营造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事项的良好环境;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健全购买服务机制、政府资助及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重点培育发展惠及民生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

  二、提升创新服务环境

   (一)构筑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向关键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参与国家、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服务、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的服务体系;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本地化和产业化;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以企业为主体,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

  (二)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和创新平台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力量布局,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数字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信息平台,推进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深圳实验室、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和南方安防检测中心等各类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完善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创新载体的建设,继续做好研发、人才、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多种形式技术中介服务模式,形成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流动扩散和转化。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以重点人群为主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和工作创新,完善科普平台,培育创新文化;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信息网络等先进传播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创造尊重知识、探求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做好现有科普设施的改造和利用,建设一批新的科普设施和基层科普机构。

   (三)完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体系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鼓励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专利代理等中介机构,形成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扶持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发展,实现从保护为主向鼓励创造、强化保护和促进转化并重;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利用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监管系统及执法协作、涉外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引导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制订和修订,培育一批能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事实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联盟,抢占产业制高点。

   (四)加快推进"智慧福田"建设

  发挥移动、电信和联通等基础运营商的优势,实现宽带移动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效覆盖,重点区域的无线网接入普及。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城市光网络,宽带无线网覆盖率100%,普及家庭宽带互联网,推进手机支付消费应用、无线智能交通和智慧政务应用。

  开发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编制全区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立区级人口、证照和地理信息资源库,建设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加强公益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升级"福田文化网",统筹规划和建设区级教育资源平台,实现区属医院及社康中心的网络联通,整合政府网站、社区服务平台和社区政务系统资源,向居民提供各类民生和社会服务。

  三、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就业和创业并举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方式,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的领军型创新人才,重视培育本地高素质人才,形成长期、稳定和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优才中国行"活动,与国内重点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辖区企业开展现场招聘;实施"乐业福田"计划,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打造福田引才品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福田,不断扩充青年后备人才队伍规模,为构筑福田人才高地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激励人才发展

  健全人才选拔、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促进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培养、评价、选任、流动、激励和保障等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规范人才市场管理,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实丰富人才高地政策体系,解决人才的住房、医疗、配偶入户就业、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在科研经费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举办"福田区专家联谊会"活动,促进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信息、知识交流和技术合作,听取海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创新人才申报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和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逐步建立人才支撑体系,打造人才良港。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

  建立规划责任机制。依据"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考核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规划中的相关任务;加强规划定期检查,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建立规划评估机制。继续完善规划的实施评估机制,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建立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的滚动编制与实施机制,结合年度计划重点对规划指标进行定期评价和监测,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

  建立规划监督机制。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公众参与,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为重点,完善经济发展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投入的绩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环境。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财政保障重点向公共领域倾斜,加大科教、文化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优抚救济等民生领域投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财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服务经济指标体系,完善建设服务经济体系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统一。

  ***1 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表

  ***2 福田辖区"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


  ***1 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完成值2015年目标值年均增长%
发展实力1本区生产总值GDP亿元1832.63≥27509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30.93≥13408
3辖区税收亿元515≥8009
4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91.43≥8103.3
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330.16≥3803
产业结构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9.3≥90
6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2.2≥750.6个百分点
7总部经济占GDP比重%31.5≥350.7个百分点
8金融业占GDP比重%35.2≥380.6个百分点
9CBD和环CBD产业带增加值亿元1165≥18009
综合竞争力10人均GDP(预计)美元/人22417≥300007
11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23.3≥359
12单位GDP能耗(预计)吨标准煤/万元0.4385累计下降8%
13单位GDP碳排放吨/万元1.218累计下降8%
14取得专利数(五年累计)13000≥165004.7
1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350≥60011.5
生态环境16空气质量优良率%95≥96
17河流平均污染综合指数1.86≤1.67
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
19区域噪声平均值分贝57≤57
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460.2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3.93≥69
22民生福利支出占预算支出比重%70≥720.4个百分点
2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28≥290.7
24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3%
25万人医生数人/万人38.5≥44.53
26公共文化设施万平方米26≥324.2
27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人0.96≥0.96
28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数人/亿元0.0224≤0.021-1.3
29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30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数88000≥1000002.6

  ***2

福田辖区"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建设内容
一、基本建设
(一)城建交通
1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跨区)线路全长51.2公里,共设10座车站,其中换乘站9座。
2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跨区)线路全长25.25公里,共设24座地下车站。
3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跨区)线路全长29.8公里,共设26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2座,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4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段(含福田站及相关工程)(跨区)广深港客运专线线路全长115.769公里,深圳境内47.723公里。
5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为13.7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2亿元。
6彩田路北延段工程(跨区)南起彩梅立交,北至新区大道检查站,主线长3.25公里,城市一级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
7城市道路设施建设辖区次干道、支路和城中村主要道路、支路,以及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
8市政设施建设福田辖区(含城中村)的市政设施建设。
(二)环境优化
9城市绿色广场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建成深圳市城市绿色广场。
10绿化建设包括辖区公园、社区公园、文体公园、社区绿道网及高速路边等区域的绿化建设。
11农业科普城市公园占地面积42.4万平方米,位于福田区04-05片区,由香蜜湖路、红荔西路、农园路、侨香路围成的地块,建成深圳市农业科普城市公园。
12市容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建筑立面刷新、户外广告、花卉布置、环境卫生、旧住宅小区安全隐患改造等项目。
二、更新改造
13岗厦河园片区改造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定位为以高级办公、零售商业、休闲娱乐及中小户型居住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发展区;并完善福华一路、海田路建设及福华路改造等一系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4皇岗村一期食街拆除重建规划重建居住、商业及办公功能,主要作为皇岗村村民拆迁安置区。
15下沙村局部拆除重建以车公庙都市产业园区和红树林生态区为依托,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综合居住区。主要建设住宅、商业、商务公寓等。
16石厦村一期拆除重建承接福田中心区辐射,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中心区南部配套综合居住区。
17下梅林2-082-09一期地块完善福田中心区的服务配套,提升梅林地区的居住质量,形成次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以居住、商业为主的综合社区。
18上梅林村改造项目上梅林村位于北环大道以北,梅林片区东段,规划建成集居住、商业办公、商务公寓为一体的综合社区。
19龙溪花园城市更新位于香蜜湖街道农科中心片区,改造功能定位为居住区。
20华泰小区城市更新位于莲花街道景田南片区,改造功能定位为集商业、办公、公寓及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区。
21建业小区城市更新位于香蜜湖竹子林片区,整体重建为中高档商住小区。
22城市更新项目市政配套辖区城市更新过程中涉及的市政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保留政府产业服务性用房的建设,约5万平方米。
三、产业升级
(一)总部经济和高端产业
23中航城(二期)位于福田区深南中路、华富路、振华路及中航路之间,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建设集办公、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24中国移动深圳信息大厦位于福田区深南大道凤凰大厦旁,占地56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深圳分公司总部办公大楼。
25第一创业大厦位于福田区福华一路23-2-2地块。占地4,111平方米,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自用型甲级写字楼。
26东海国际中心位于福田区深南大道招商银行大厦旁,占地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建设集办公楼、酒店、商务、住宅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27深圳能源集团国际能源大厦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
28文博大厦用地面积5298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位于福田区新洲路与红荔路交汇处。
29新媒体文化产业基地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位于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院内。
(二)金融中心
30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位于福田区中心区32-1-1地块。占地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
31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位于福田区益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占地约1.9万平方米,建设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总部型超高层写字楼,其中办公楼面积约32万平方米,商业面积5.9万平方米。
32生命保险大厦占地8089.94平方米,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00米,建设公司总部办公大楼。
33深圳中国人寿大厦占地500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5万平方米,建设集经营业务、商业、办公于一体的5A级中国人寿深圳区域总部办公大楼。
34鼎和大厦占地82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48层,地下5层),含生产业务用房、研发中心、电力仿真实验室、营业大厅、办公用房、展览中心等。
35招商证券大厦位于福田区福华一路。占地4,848平方米,建设6万平方米的甲级金融企业总部大厦。
36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占地7,594平方米,建设1栋37层,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50米的自用型办公大楼。
37建设银行大厦位于中心区CBD,占地7,096平方米,建设1栋40层,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的自用型办公大楼。
38太平金融大厦位于中心区CBD,占地8,056平方米,建设13万平方米的总部型高档甲级写字楼。
39基金大厦占地7,260平方米,建设约10万平方米的基金管理办公大楼。
40中信银行大厦位于中心区CBD,占地4,400平方米,建设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的自用型金融性质办公大楼。
41华安保险总部大厦位于福田区福华一路以南。占地5,908平方米,建设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办公写字楼。
42国信证券大厦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455平方米,地面以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不超过180米。其中办公面积为6.8万平方米,商业为1.2万平方米。
(三)环CBD高端产业带
43远致创业园区对赛格日立旧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总建筑面积约63.8万平方米,打造上市企业总部基地。
44福田科技广场建筑面积为28.4万平方米,建成集科研办公、商业、配套公寓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建筑群。
45福田航电科技产业园对原福田燃机电厂进行升级改造,地上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打造以航空航天和科技创业服务为主的科技产业集群。
46新浩工业区对位于彩田北的新浩工业区改造升级,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的运营总部。
47安吉尔设备研展中心对位于八卦岭片区的安吉尔工业园改造升级,建成以安吉尔集团为龙头的饮水产业运营总部、产品研发中心和展销中心。
48荣生高新技术园(二期)对位于八卦岭片区的荣生工业园该着升级,建成创业产业及服务外包基地。
49上步片区3、7、14单元3单元将建成多元业态混合的商业中心和公共行政管理服务中心;7单元以电子产品采购交易为主,电子商务办公为辅的综合性单元;14单元以居住为主,集商业、办公、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配套小区。
50"田面设计之都"配套工程建筑面积为2.37万平方米,建设社会公共地下停车场及地上文体设施。
四、环保生态工程
51深圳美视电厂燃油改燃气工程(2#9E机组)位于福田区侨香路。建设一套S109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52环保监测监控基地建设监测监控大楼、实验室及监控系统。
53市政排水管网正本清源工程对区属物业及福田区住宅类、商住楼等进行清源改造。
54福田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远期规模60万立方米/日;一期工程规模拟定40万立方米/日。
55水库建设包括禾镰坑、莲塘尾等水库等小(Ⅱ)型水库蓄水工程及景观营造。
56河道综合整治包括皇岗河、新洲河等辖区河道的人工湿地、景观绿化。
57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改造3.9公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新建截污干道约6公里;新建污水泵站4.5万立方米/日。
58红树林科普公园项目用地约42公顷,主要包括红树林恢复、滩涂修复、科技体验馆等。
五、社会民生
(一)教育
59香安学校小学30个班,初中36个班,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60八卦岭中学36班/1800学位,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
61八卦岭小学36班/1620学位,建筑面积12960平方米。
62赤尾小学36班/1620学位,建筑面积12960平方米。
63保税区中学36班/1800学位,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
***南华中学拆建36班/1800学位,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
65益田中学校舍建设新建1栋6层综合楼4860平方米,两栋10层学生宿舍2***00平方米。
66福田中学学生宿舍楼新建学生宿舍楼33000平方米,回购原住宅楼两栋4667平方米。
(二)卫生
67滨海医院总建筑面积35.25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2000张。
68市儿童医院住院楼总建筑面积10.32万平方米,建成后病床数扩至800张。
69北大医院外科住院楼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630张。
70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626张。
71区人民医院后期改造工程建筑面积约11.9万平方米。
72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
73社康中心建设新建社康中心,购置业务用房和配套医疗设备。
74区慢病院综合业务大楼区慢性病防治院宿舍楼、业务楼拆除重建,新建综合业务大楼。
75区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大楼区第二人民医院宿舍楼拆除,新建成综合业务大楼。
(三)文化
76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当代艺术馆约3.85万平方米,规划展览馆约1.96万平方米,公用面积0.19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
77文学艺术中心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位于深圳中心区红荔路与彩田路交界,建设内容包括展厅、演讲厅、研究室等。
78深圳市档案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全市各直机关至少30年的档案存储需求。
79安托山博物馆群结合安托山山体修复和公园建设,利用公共绿地的边角部分整合约3~5万平方米用地建设20~30个博览馆,用于民间文化的展示、创意、交流、交易和休闲功能。
80侨香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建成福田区具有综合文化、休闲功能的文化馆。
(四)体育
81南园路体育中心改造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含地下三层3万平方米)包括室内健身综合楼、露天简易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地下停车场等。
82黄木岗网球馆改扩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将占地1万平方米足球场改建为露天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极限运动场,并扩建公共停车场。
83侨香羽毛球中心占地面积18086平方米,按举办国际大赛标准,建成以羽毛球馆为主的综合运动中心。包括:室内羽毛球馆、附属健身中心、康复中心、运动员公寓、标准游泳池、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公共停车场。
(五)社区民生
84福田区老人护理院位于梅林一村东侧,占地面积12014.4平方米,建筑面积23378平方米(容积率设计为2.5),按医院有关建筑要求设计。
85老年康复护理中心扩建在区福利中心扩建老年康复护理中心。
86托老中心建设101个星光老年之家增设托老中心功能。
六、信息化建设
87政府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完善安监、计生、环保、统计、公安、检察院等部门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建设社区政务系统,完成数字化城管网络基础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88教育系统信息化对区中小学进行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区近80所公办中小学校教学信息化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二期)。
89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5家区属医院的数字化医院系统,满足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
90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数据库采集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建立福田区公共服务资源数据库,整合区公安、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和劳动保障等系统资源,建设福田区城市安全数据库系统。

  注:"十二五"时期重大项目信息由项目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投资额与建设规模仅作为参考数据,以实际实施情况为准。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8 04:37:34重新编辑
深圳沙井镇步涌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步冲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蚝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街道万丰大钟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镇和二鸿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南环路康达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马鞍山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树边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罗田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江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洪桥头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燕川北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溪头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街道碧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潭头西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方村大田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红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洪桥头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横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东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蚌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沙浦村欧洲之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街道沙浦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山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塘下涌沙埔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朗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松岗镇碧头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想要少排队检测更快捷记得先扫汕头市葵花码
  2. 区委召开常委会会议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3. 区领导开展新三同活动及城管工作调研丨部署清明节安保工作
  4. 我区召开2010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会议
  5. 华里社区整治五南沟河道绿色水生态环境工作获肯定
  6. 区司法局精心组织立行立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7. 你住的说不定是星级社区濠江9社区拟入选四星级广东省宜居社区
  8. 马来华裔青少年凤岗古村落寻根
  9. 濠江区启动走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活动
  10. 扬优势强弱项濠江区召开质量强区工作会议
  11. 关于濠江区2016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12. 濠江区举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仪式
  13. 文化濠江2018文明大讲堂本周六继续开讲…
  14. 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政事业收费目录
  15. 市领导到濠江区检查督导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
  16. 潮阳城区北闸新桥建设工程施工监理
  17. 2020年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人民政府部门决算
  18. 区发展和改革局转发关于开展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加价督查工作的通知
  19. 三世祖祠——蓝松坤召开农民自卫军会议遗址
  20. 濠江区长秦波带队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创文惠民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1. 我区举办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咨询活动
  22. 濠江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23. 我市城乡低保标准7月起再提高
  24. 达濠司法成功调处八年欠款纠纷
  25. 濠江区区长秦波带队检查调研三防安全工作
  26. 登革热防控健康提示(823)
  27. 吴文兵督导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28. 我区举行未来之星少儿舞蹈大赛
  29. 达濠街道举行举行创文巩卫暨扫黑除恶志愿者服务活动誓师大会
  3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14:43:38
  31. 2020汕头市潮阳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府综合服务窗口人员招聘8人公告
  32. 登革热防控健康提示
  33. 区文化馆免费提供培训推广灯谜知识
  34. 团濠江区委开展走进百姓家活动
  35. 濠江区召开审计工作会议
  36. 濠江区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
  37. 你常去吗濠江这个地方据说能让人阅来悦美…
  3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14:43:37
  39. 汕头市潮阳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公示汕潮阳公资交地告202171号
  40. 区发改局关于汕头市潮阳区西园运输服务有限公司314路公交线路票价有关问题的复函
  41. 汕头市粤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包装机专用设备升级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征集公告
  42. 濠江区2010年11月份统计月报
  43. 濠江区达濠街道举办三打两建专题灯谜会(三打简报第26期)
  44. 濠江区经信局举办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暨专题知识讲座
  45. 今日濠江2011第10期
  46. 订购年夜饭要注意六个细节问题
  47. 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
  48. 情人节助推濠江婚姻登记热潮
  49. 周镇松带队督查广澳社区创文工作
  50. 区执法安监局狠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落实
  51. 发现这十类行为请马上举报附举报方式
  52. 区委组织部以大学习助力机关干部大提升
  53. 猛猛打疫苗这份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真的很重要
  54. 坚决守住校园健康安全防线濠江区领导检查督导学校开学准备工作
  55. 文化濠江暑期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56. 2019年汕头市潮阳区总工会部门决算
  57. 潮阳区金灶镇入选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58. 潮阳区第四届迎春文化节摄影展展出
  59. 市领导赴濠江开展专项督导
  60. 濠江区2011年8月份统计月报
  61. 区法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
  62. 濠江公安远赴越南将犯罪嫌疑人押解回汕
  63. 濠江法院召开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64. 濠江区2017年度第五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名单公示
  6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13:12:38
  66. 潮阳区A级景区名录
  67. 2018年汕头市潮阳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68. 濠江区创文工作领导小组约谈创文提质升级后进街道
  69. 新生军训教火灾自救
  70. 濠江区召开创卫保牌再动员工作会议——区委书记动员全区以五个一定要加速推进创建复审迎检工作
  71. 去年吸引4000人参加的濠江夜场招聘会又要来啦企业报名请从速
  72. 吴文兵秦波带队到澄海区参观交流
  73. 区领导到滨海街道华里社区指导督促工作
  74. 濠江组织人力物力驰援潮阳潮南抗灾复产
  75. 周镇松为濠江基层党员上党课
  76. 全面严起来防起来动起来濠江区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77. 濠江区启动第一波公安执法综合整治行动将开展卡口大堵截市容整治
  78. 我区举行纪念第26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79. 我区各单位召开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80. 区领导到凤岗社区调研
  81. 濠江区举行社区联欢舞蹈晚会
  82. 粤实现参保患者救治全程零负担
  83.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
  84. 潮阳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85. 潮阳区申报千年古县获国家专家组充分肯定
  86. 濠江区领导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回头看
  87. 濠江区召开消防安全委员会会议
  88. 濠江潮阳林地昨突发山火
  89. 濠江区教育局举办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汇报演出
  90. 区检察院食药监局约谈美团饿了么外卖猪进行责任约谈
  91. 鄂人更需善待我们都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员
  92. 市村(社区)两委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治理工作检查督导组到我区开展督导工作
  93. 菜市场多了新神器蔬菜瓜果水产品安全状况瞟一眼就知
  94. 濠江区多部门联动开展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95. 区领导带队到挂钩联系的单位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96. 防控不放松生产不掉线
  97. 网络中国节清明为有牺牲多壮志——徐琛
  98. 把握四个坚持当好排头兵濠江区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99. 前2月粤外贸总值超8400亿元
  100. 区城建环保局三打专项行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