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康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2月14日发表  

康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直属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康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30日

 

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消除、减少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沈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康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制定本预案。

1.3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因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国境影响的。

1.3.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因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造成环境影响的;

(7)造成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影响的。

1.3.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因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造成跨市界影响的。

1.3.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康平县行政区域内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及超出事发乡镇(含域内街道、开发区,下同)政府处置能力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和由县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康平县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核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进行。

1.5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积极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工作,完善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演练,强化预防、预警工作。

1.5.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不同原因所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1.5.3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切实担当起环境安全监管职责,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由于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后果,并报告康平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

1.5.4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如果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信息公开,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5.5依靠科技,规范管理。积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指挥部内设机构、专家咨询机构、乡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组成。

2.1领导机构及职责

2.1.1领导机构组成

县政府是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成立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县应急管理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成员由县委宣传部、纪委监委、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卫生健康局、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康平县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康平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康平分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康平县供电分公司、县人武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和要求;统一协调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指导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2.1.2领导机构各组成部门的职责

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参与单位和协作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县委宣传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安排,负责开展应急新闻报道,做好媒体、记者的组织、管理和引导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做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信息发布工作。负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安全教育,应急预案宣传工作。

县纪委监委: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人员进行调查,并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组织专家制定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定危害范围和程度,督促、指导、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参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指导和监督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以及受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等。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应急状态下所需应急物资、资金、交通运输等,负责或参与全县应急物资生产规划布局、物资储运及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等工作。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应急状态下紧缺物资生产组织等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全县中、小学生的环境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在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学校和教育设施的情形下,学生、教职工紧急避险和疏散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临时安置和教学等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负责应急响应时的治安、保卫、消防、交通管制和其他措施的落实,维护社会秩序、封锁危险场所;组织人员疏散、撤离。负责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控和逃逸人员的追捕;负责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破坏环境资源罪等的立案侦查。

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居民的转移、安置,做好灾民的临时基本生活救助,并负责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造成死亡的人员的遗体处置。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县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经费;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协调有关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后的自来水、煤气、供热的保障和恢复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通往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公路抢修;负责保障通往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公路的畅通,配合有关部门拟定公路绕行方案。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环境污染事件、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责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中对农业环境污染的调查与评估,负责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的农业生产物资的疏散和转移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实施或协调应急水量调度,组织制定受污染水体疏导或截流方案,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水文等相关资料。负责配合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湿地资源、林业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负责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资源破坏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负责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大面积突发性森林病虫害事件的应急处置。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受伤(中毒)人员现场急救、转诊救治、洗消和卫生防疫等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负责组织确定突发环境事件所导致健康危害的性质及范围。

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负责指导事发地政府做好受突发环境事件侵害的旅游景区游客紧急疏散和旅游服务设施保护工作。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工作。指导事发地政府和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因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因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工作。参与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的通报。

县气象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边地区气象条件的监测,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区域及周边可能影响区域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负责提供现场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的预测预报,负责灾害性气候可能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通报工作。

县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负责配合参与涉及辽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会同县公安局负责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及治安保卫工作。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康平县供电分公司:负责保障应急指挥救援正常用电。

县人武部:负责组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2.2日常工作机构及职责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机构设在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由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兼任,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工作部署;

(2)组织协调重大(Ⅱ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检查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3)组织调查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4)组织修订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组织环境应急相关宣传培训和演练;

(6)组织建立和管理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

(7)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设置、队伍、装备和经费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3应急工作组及职责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监测组、污染控制组、事故调查组、医疗救治组、应急保障组、治安维护组、宣传报道组8个应急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1)综合协调组:以应急管理局、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为主,协助应急指挥部工作,履行会议组织、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资料管理等职责。

(2)应急监测组:以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为主,对突发事件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明确污染物性质、浓度和数量,会同专家组制定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程度、范围、污染扩散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3)污染控制组:以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政府应急机构为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或控制污染物的泄露、扩散,控制污染事态恶化。

(4)事件调查组:以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纪委监委、公安局为主,深入调查事件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评估事件影响,提出事件防范意见;负责追究造成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调查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规违纪等行为。

(5)医疗救治组:以卫生健康局为主,负责组派医疗卫生救援专家与应急队伍,调集医疗、防疫器械、药品,开展受伤(中毒)人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并提供医疗救助。

(6)应急保障组:以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为主,提供应急救援资金,组织协调应急储备物资,负责组织调集应急救援装备,对灾民进行基本生活救助,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7)治安维护组:以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为主,负责事发地周边安全警戒,疏散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的人员;实施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保障救援道路畅通;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负责查处违法犯罪活动。

(8)宣传报道组:以县委宣传部、县主要媒体、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主,负责应急处置信息报道的组织工作,负责新闻发布和记者接待,加强舆情收集分析,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2.4专家咨询组及职责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组,由聘请的有关科研机构和部门专家组成,主要涉及应急管理、环境监测、危险化学品、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评估、防化、水利、渔业、林业、气象、卫生等专业,参与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咨询组成员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是否聘任或留用。日常接受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领导,参与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接受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参与应急救援的技术指导工作。

2.5各乡镇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

各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及职责比照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确定。

2.6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县、乡镇两级政府依托公安消防、救援及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组建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

3 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测

3.1.1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原则,开展对境内环境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例行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3.1.2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以及预警信息监控工作。

(1)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当环境质量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发生严重环境污染时,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密切监测污染状况,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2)水体污染的预防预警由水利部门会同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3)有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信息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各地区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

3.2预防工作

3.2.1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

(1)开展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以及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或处置废弃化学品、危险废物的调查,掌握全县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级别、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全县环境污染源档案及数据库,并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监测监控。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重点河段、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人群集聚区等环境敏感区以及化工集中区域、高风险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县、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按照有关规定展行评估、备案程序。

(3)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县主要环境风险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的严重性进行认识及评价。重点开展石油化工、尾矿库等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

(4)加强重点河段、湖泊、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人群聚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周边企业风险源和交通运输的监管,划定防护范围,并在环境敏感区域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5)组织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并依法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从源头把关,在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环境监理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重点加强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审查,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设施落实情况。对已建成投入生产的项目,未通过环境风险评价审查的,限期补做。

(6)建立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交流制度化。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应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互相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监测信息、处置信息和可能影响环境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建立县际应急联动机制,与我县周边的法库县、开原市、昌图县等建立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跨界污染事件。

(7)统筹协调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防止因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8)县政府统筹安排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需的设备、物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9)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

3.2.2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预案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工作。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与申报登记,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3.3预警

3.3.1预警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四级。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红色(Ⅰ级)预警: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由省政府根据***授权负责发布。

橙色(Ⅱ级)预警:情况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多人员伤亡时,由省政府发布。

黄色(Ⅲ级)预警:情况比较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较多人员伤亡时,由市政府发布。

蓝色(Ⅳ级)预警: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或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人员伤亡时,由县政府发布。

涉外突发环境事件由省政府提出申请,***或***授权发布颜色警报。

3.3.2预警状态

进入预警状态后,事发地区、县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响应。

(2)发布预警公告,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将预警公告与信息报送上一级政府。

(3)责令有关部门及时收集、报告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5)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6)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当发布Ⅰ级、Ⅱ级预警时,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准备。

(2)转移、撒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根据预警级别,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对排放污染物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停运、限产、停产等相应措施,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4)调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依法采取预警措施时,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义务。

3.3.3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

县政府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县政府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4预警支持系统

3.4.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区域环境安全评价预警系统、辐射事件预警信息系统。

3.4.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恢复周期检测反馈评估系统、辐射事件数据库系统。

3.4.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有关部门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关类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 应急处置

4.1分级响应

4.1.1分级响应机制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和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特别重大(Ⅰ级)响应由***组织实施,重大(Ⅱ级)响应由省政府组织实施。

4.1.2分级响应的启动

特别重大(Ⅰ级)应急响应

(1)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指导下,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2)重大(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省突发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①开通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县级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②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分析情况,提出处置建议,派相关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③按规定向国家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市政府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处置情况,必要时请求省生态环境厅和国家生态环境部或事发地周边市的应急救援。

④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情况,立即启动相关部门应急预案。

(3)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应急响应

市、县两级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可以比照Ⅱ级响应程序,结合本地区实际,自行确定应急响应行动。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向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4)较大核与辐射突发环境事件由省政府、一般核与辐射突发环境事件由市政府负责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措施。

4.2信息报告

4.2.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政府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对初步认定为较大(Ⅲ级)或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县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对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Ⅰ级)或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及发生下列突发环境事件,事态紧急、情况严重的,或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县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本级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同时上报生态环境部。

(1)因环境污染造成人员伤亡的;

(2)对饮用水水源地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的:

(3)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4)涉及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的;

(5)可能产生跨市界影响的;

(6)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

(7)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8)县政府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县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无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报告应注明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件的续报,可视情况核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

4.2.2报告内容与方式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3类。

初报可通过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及对初报情况的补充和修正,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4.2.3信息通报

发生跨县界突发环境事件时,在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和启动应急响应的同时,由县政府及时通报毗邻和可能受影响的市(县)政府有关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保持信息畅通,实现信息共享。

4.3应急处置

4.3.1现场应急处置原则

(1)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实施先期处置,优先控制污染源,尽快阻止污染物继续排放外泄。

(2)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依靠科技和专家力量,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应急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4.3.2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责任单位要立即进行先期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事发地所属县、乡镇两级政府应立即调度物资和社会资源,指挥和派遣相关部门专业应急队伍赶赴现场,果断控制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4.3.3应急行动准备

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后,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转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Ⅲ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Ⅳ级响应启动后,县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参与单位主要领导及事发地应急指挥部主要领导组成。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行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同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收集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现场踏勘,专家咨询,对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作出恰当的判断。

(2)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受影响人员分布、应急人力与物力等情况,组织专家制定科学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紧急调用、协调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确保应急所需及时到位。

(4)立即对已污染的区域,根据污染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消除或尽量减轻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3.4现场控制与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突发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周边环境的敏感性,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可实施如下措施:

(1)维护现场秩序,迅速划定污染隔离区和交通管制区,确定重点防护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

(2)根据应急处置方案,迅速消除、控制或者安全转移污染源,及时控制污染物继续外排或泄漏,切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

(3)组织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确定事故疏散区域,及时疏散受影响群众,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告知单位和个人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4)组织专家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出应急处置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建议。

(5)核实现场情况,组织收集、整理、编辑应急现场信息,保证现场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有效管理现场媒体,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社会汇报应急处置具体情况。

(6)污染事件得到控制后,及时进行污染现场清理和洗消,避免产生次生污染。

4.3.5应急监测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应急监测工作。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制定应急监测方案,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视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可对监测方案进行适时调整。

(2)优先选用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法,当不具备快速检测条件和检测技术时或对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进行精确判断时,应尽快将污染物样品送至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检测。

(3)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4.4信息发布

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负责事件信息发布。信息的发布应当准确、客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发布或散布未经核实或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

对于较为复杂的事件,可分阶段发布,先简要发布基本事实。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字的发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影响重大的突发事件处理结果,要及时发布。

当发生跨市(县)突发环境事件时,城市间应将应急处置信息相互通报后,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及时按要求和权限发布信息。

涉及军队的,由军队有关部门审核后发布。

涉外信息发布按有关规定执行。

4.5安全防护

4.5.1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的程序。

4.5.2受威胁群众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受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4.6应急结束

4.6.1应急结束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结束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物监测数值巳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无继发可能。

(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较低水平。

4.6.2应急结束的程序

(1)应急结束遵循“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经有关专家分析论证,认为满足应急结束的条件时,由宣布启动应急响应的指挥部,报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2)根据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向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结束命令,解除应急状态。

(3)应急结束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市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转入常态管理为止。

5 后期处置

5.1事件评估

由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乡镇政府组织实施事件评估工作。根据环境应急过程记录、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公众的反应等,客观、公正、

全面、及时的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评估,并编写评估总结报告。评估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环境事件等级、发生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环境应急任务完成情况;

(3)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4)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5)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等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6)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

(7)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发布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

(8)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5.2调查处理

对较大以上或其他认为需要调查的突发环境事件,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配合沈阳市生态环境局、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或会同县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对事发企业事业单位、应急过程中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违纪行为的,按照规定处理。发现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5.3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受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等事项。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由省政府责成事发地市政府负责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仍不能彻底消除污染隐惠、恢复受污染和破杯的生态环境、确保当地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可逐级向上级政府请求支援。

5.4保险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为参加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依法办理相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特别是发生过特别重大、重大污染事件的危险源单位应当强制保险。

6 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生态环境应急相关专业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部门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完善公用通信网络及各部门、单位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通信技术力量,保持信息报送设施,特别是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性能完好,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6.2装备物资保障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应急防护、应急处置等应急设备。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及物资的储备。重点加强危险路段(危险化学品运输途经的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水源地和危险化学品集中区)沿途各乡镇的活性炭等应急物品及装备的储备,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

6.3应急队伍保障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部门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化工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要依托企业的消防、防化队伍组建应急分队;同时依托社会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并接受有关部门专业培训和组织管理,形成由县、乡镇、企业、社会组成的应急网络体系。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依托环境应急监测队伍、消防队伍、企业应急专业队伍、社会力量培养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应急队伍,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参与并完成应急监测、污染防控等现场处置工作。重点建设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饮用水源地应急快速监测和救援队伍等。

6.4技术保障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危险化学品、应急物资、典型案例等信息库,并发布给各成员单位,实现信息共享。

6.5宣传、培训与演练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政府对应急管理人员、执法人员、人民群众等开展环境应急教育,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广泛宣传环境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类环境风险源单位应有计划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对社会应急救援志愿者的招募、组织、培训,形成专业应急队伍、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乡镇政府、重点环境危险源单位应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的按照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组织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每年至少组织1次预案演练,企业事业单位应每2年至少组织1次预案演练。

6.6经费保障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要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应急建设等经费预算,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县政府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经费,确保遇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拨付到位。事发地政府应急处置经费不足时,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报请县政府同意后,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环境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7 监督管理

7.1预案管理及修订

按照国家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有关规定,对本预案进行管理,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由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本预案每3年至少修订一次。

7.2监督考核工作机制

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中规定的职责,建立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7.3奖励及责任追究

7.3.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3.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质的;

(6)阻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

8 附则

8.1名词术语解释

环境事件: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次生衍生环境事件:由于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因处置不当引发的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威胁和损害,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先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事发地第一时间内采取的紧急措施。

后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结束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恢复正常状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状态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沈阳市康平生态环境分局负责解释。

8.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文件链接: 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政策解读

文件链接:【图解】康平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丰源化工公司为菅强捐款
  2. 乌海市接待办公室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汇总表
  3. 工业成东平发展实体经济主角
  4. 市领导调度济泰高速项目进展情况
  5. 泰山情——2018知名儒商泰安行活动启动
  6. 东平县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7. 泰山区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
  8. 大汶河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指挥部表彰泰山先锋先进典型
  9. 市领导调度泰山站人防工程管理房改造重建工作
  10. 岱岳区创新促发展实干铸辉煌
  11. 泰山区开展投资企业客商服务月活动
  12. 肥城生育关怀找准关键暖民心
  13. 市老年大学2017级学员开学
  14. 全市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15.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道路交通管制通告
  16. 新泰市污染源普查保质务实
  17.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唐毅作出批示
  18. 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通过审批
  19. 新泰市13个村今年整体迁建
  20. 我市推广秸秆还田机械
  21. 中国化工学会再次与我市签订意向协议
  22. 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23. 创新为东平经济撑杆助跑
  24. 市领导调研泰山景区游客换乘中心旅游保障工作
  25. 东平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大会召开
  26. 东平县建立党员民情提案制度
  27. 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达70余万卷
  28. 连云区召开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9. 泰安城市绿化条例明年施行
  30. 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
  31. 岱岳区药品监管分局组织辖区内涉药人员进行健康查体
  32. 泰山国际登山节将于9月6日举行
  33. 山水林田湖构建泰山生命共同体
  34. 新泰节能带来绿色GDP
  35. 市公交公司恢复部分公交线路的公告
  36.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7.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善制度机制增强执行能力
  38. 130万亩地理稻即将全面收割
  39. 市纪委多举措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40.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主站房外部装修基本结束
  41. 宁阳大禹正式出版发行
  42. 宁阳项目带动产业转型
  43. 新泰市整治煤炭市场
  44. 宁阳县拼搏实干勇争先
  45. 连云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46. 岱岳区公安分局治安整治出重拳
  47. 泰山区在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监测点24时值班
  48. 新泰24名军转干部成功选岗
  49. 乌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关于对海勃湾城区部分临街建筑物实施拆除的通知
  50. 泰安市大数据中心荣获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1. 泰山梨园书院成立
  52. 岱岳区环境保护网站建成使用
  53. 第五届全民书法临帖大赛作品展即日开展
  54. 爱心超市让爱增值
  55. 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办理健康码
  56. 东平县采购把好四道关
  57. 连云区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达8433
  58. 泰山区获国家级村级三资管理示范区殊荣
  59. 磁窑镇打造现代物流之都
  60. 市人口计生委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61. 泰山区交通运输局查处黑点黑车黑驾校
  62. 泰山区重新编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63.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召开
  64. 岱岳区三级联动争做岱下先锋
  65. 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乌资交挂字〔2013〕GC09号
  66. 泰安市12345便民热线打造疫情防控暖心线
  67. 我市举办庆祝民革成立七十周年书画笔会
  68. 乌海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市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房屋拆迁的公告(一期)
  69. 节能减排走进进宁阳家庭社区
  70. 蒙华海电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纪实617
  71. 雨水时节农事忙春耕抗疫两不误
  72. 省工商联调研组来泰开展服务民营企业活动
  73. 市政协党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
  74. 我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办法升级啦新增类别等您揭榜
  75.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抗灾救灾工作表彰大会
  76. 市委办公室召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暨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议
  77. 新泰两翼齐飞打造文化软实力
  78. 新泰市自我加压谋发展
  79. 政协连云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80. 赞连云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多个奖项
  81. 新泰市督导行政效能提升工作
  82. 泰山区十大节能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83. 新泰便民服务又出新招交通违法可用移动短信查询
  84. 市市场监管局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实施四改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
  85. 泰山山水林田湖工程定为国家试点
  86. 黄前水库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召开
  87. 岱岳区环保局确定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
  88. 我市集中开展灭蚊消杀行动
  89. 风雨兼程一甲子砥砺奋进六十年乌海市第一中学往事
  90. 分批错峰有序复工加快恢复生产经营
  91. 我市第六届美德照亮港城颁奖典礼举行
  92. 西凤凰山公园将于五月下旬开园迎客
  93. 新泰改造三座便民桥
  94. 宁阳县打造动力擎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95. 省内首家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落户肥城
  96. 我市开展明码标价规范检查月活动
  97. 99公益日以心比心让爱传递
  98. 东平工业项目以亩产论英雄
  99. 市发改委办培训班提高项目策划水平
  100. 宁阳县被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