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24日发表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四条 夫妻双方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实行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省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制度,市、县(区)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兼职单位制度。兼职委员单位和兼职单位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按人口规模配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内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接受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村(居)民委员会、大型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及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十五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报刊、影视、广播、文艺等大众媒体,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工作的义务。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八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比法定婚龄迟三周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三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五)夫妻双方婚前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六)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七)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八)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按照前款规定对再生育一胎子女的申请作出的批准,应当报上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一)夫妻双方均属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但一方是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录用的人员;
    (二)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下同)生育子女后,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将户籍迁移登记为农村居民的;
    (三)经批准再生育,怀孕后无紧急情况未经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人工终止妊娠的;
    (四)遗弃子女或者送养子女后要求再生育的;
    (五)故意致婴儿死亡或者残疾,或者谎报婴儿性别、谎报婴儿死亡的;
    (六)未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子女的;
    (七)违反本条例再生育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整个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原属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育龄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从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之日起,四周年内可安排再生育一胎子女;本人自愿将户籍迁出居民委员会,在户籍迁移时虽已安排生育但未怀孕的,取消原生育安排。
    农村居民自愿将户籍迁为城镇居民的,除迁入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生育外,从户籍迁入之日起,均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第二十二条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聚居在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少数民族夫妻是农村居民的;
    (二)少数民族夫妻一方是农村居民,另一方是城镇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三)夫妻均是农村居民,一方是非少数民族,并在少数民族一方落户居住的;
    (四)少数民族夫妻均为农村居民,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其中一个或者二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第二十三条 归侨、侨眷的生育,户籍在本省但居住在境外的公民的生育,以及配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外国人在本省生育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四条 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为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指导育龄夫妻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妇,女方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一方首选结扎措施。
    第二十五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参加孕情检查,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不符合本条例有关规定而怀孕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指导、督促其落实。
    严禁替代他人参加孕情检查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第二十六条 育龄夫妻采取绝育手术后,符合再生育规定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施行输精(卵)管复通手术。
    第二十七条 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制度,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二十九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包括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各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禁止个体医疗机构和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人员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育龄人员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承担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咨询以及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
    第三十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具体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后落实节育措施的,节育手术费用由本人支付。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负责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工作。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成立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第三十三条 因节育手术出现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并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指定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治疗。医疗费按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职工因节育手术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参照工伤事故处理;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因此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因节育手术或者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而出现医疗事故的,按国家有关医疗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对本行政区域内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等实施监督管理。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非医学需要、无紧急情况,怀孕十四周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本人要求终止妊娠的,施行手术单位应当查验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五章 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 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同时施行两种节育手术的,合并计算假期。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三十七条 本省户籍独生子女父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优待奖励补助:
    (一)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对于城镇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时,按一定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
    (二)属于农村居民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或者办理养老保险;
    (三)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后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夫妻,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
    (四)就业、住房、扶贫救济及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五)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三十五日的产假;男方享受十日的看护假。产假、看护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具体办法和扶助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次修订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优待奖励补助办法。在就业、安排宅基地、生产扶助、扶贫救济、入托、入学和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会,优先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基本养老问题。
    第三十九条 农村男方到独生女方家结婚落户,以及独生女户、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夫妻户籍随女儿迁入女婿所在村并居住的,享有与所在村居民同等待遇,任何人不得阻挠和歧视。
    第四十条 对模范实行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在职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行政、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奖励金,按单位所在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计算,在单位年度预算内列支。企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可在当年计税所得额的千分之二以内提取。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全省统一实行计划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有关服务进行管理。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按照规定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
    第四十二条 实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合同应当明确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奖励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与育龄夫妻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与建立承包、租赁、劳动关系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依法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四十三条 对拒不履行避孕节育和孕情检查义务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有关单位和业主应当依照合同规定停止承包或者租赁、辞退解雇、收回房屋。
    第四十四条 各级医疗机构和接生单位在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及接生前,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证明。对无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到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办理计划生育证明。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交验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十六条 有关行政部门办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居住证(暂住证)、就业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及时通报给现居住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得招聘雇用。
    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业主,应当配合当地乡镇或者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得出租或者出借房屋。
    第四十七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作出征收决定,具体工作由所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执行,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当事人一次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按规定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单位提出分期缴纳申请,分期缴纳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流动人口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其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
    第四十八条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对超生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超生人员,有关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五年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不予招工、录(聘)用;五年内不得选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和评为先进;七年内不得享受公费医疗福利;七年以上十四年以下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
    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子女及有配偶又与他人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第四十九条 在评选先进集体、授予个人荣誉称号和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有关规定,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迟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    
    第五十一条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出生计划的落实情况,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情况,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公民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入相关场所开展工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纯收入高于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个子女,六十日内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二胎以上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有配偶又与他人生育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六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未依法办理收养登记收养子女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并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属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开除处分;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五十五条 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或者组织他人冒名顶替参加孕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 
组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属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开除处分。
    自报新生儿死亡但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当事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违章操作或者延误抢救、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五十九条 对不能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追究其领导责任。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分工的有关部门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以及兼职单位,追究其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履行有关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一条 拒绝、阻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属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给予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威胁、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
    (二)造谣惑众、煽动闹事,扰乱计划生育工作秩序,毁坏计划生育部门财物的;
    (三)藏匿违反计划生育对象的。
    第六十二条 
    不按规定参加孕情检查或者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补救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限期落实。
    替代他人参加孕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替代者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生育第一胎子女未按规定办理生育登记手续生育的,由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责令限期补办。
    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一胎子女的条件,但未经审批而怀孕的,应当补办审批手续;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百分之二社会抚养费。
    第六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个人雇用无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或者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按照规定办理或者交验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责令限期补办或者交验;逾期仍不补办或者交验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起施行。

 

(信息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龙华镇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油松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上横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鹊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下横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英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水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河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村华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村科惠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水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华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民治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治村宝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长甸办事处荣誉社区开展计生竞猜
  2. 站前街道深入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3. 园林街道采取四结合方式确保理论宣讲工作取得实效
  4. 海城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5. 铁东自来水公司召开三供一业工作布置会
  6. 铁东区对炉街道长虹社区举办燃气知识讲座
  7. 铁东区东长甸街道开展纪念公证法颁布八周年活动
  8. 我省有序推进在孵企业复工复产
  9. 中共铁东区委办公室铁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铁东区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10. 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规范出台
  11. 经开区深化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
  12. 铁西区积极推进融合联盟建设
  13. 铁东区解放街道商场社区为老党员送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4. 铁东区湖南街道举办招聘会
  15. 岫岩县组织收看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电视会
  16. 铁东区新华街小学举办师德访谈活动
  17. 铁东区山南街道举办妇女儿童法律知识讲座
  18. 铁东区胜利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9. 奉献爱心传递希望
  20. 台安县产业扶贫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21. 铁东区华育高新区小学举行一年级新生开笔礼
  22. 陈求发到本溪市调研
  23. 公安铁东分局新兴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24. 铁东区钢城街道八卦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
  25. 铁东区湖南街道组织党员参观烈士山纪念馆
  26. 铁东区钢都小学举行防踩踏演练
  27. 铁东区山南街道乐雪社区开展春季灭鼠工作
  28. 站前街道北山社区开展清缴反宣品专项集中整治行动
  29. 疫情期间能否看牙有否风险如何防护
  30. 铁东区大孤山司法所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31. 鞍山市红十字会到铁东区站前街道富田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科普活动
  32. 铁东区解放街道长影社区工会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活动
  33. 铁东区胜利街道七道社区开展全能家居高手进社区活动
  34. 千山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开展春耕期间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工作
  35. 2014岫岩鸿升杯广场舞大赛暨县老年艺术节举行
  36. 湖南街道办事处开通铁东区首家妇联博客
  37. 铁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消防安全百日集中攻坚专项行动
  38. 海城市司法局学习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39. 长甸街道积极开展控烟工作
  4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43:38
  41. 铁东区环保局组织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施工单位负责人座谈会
  42. 铁东区新兴街道莘南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43. 铁东区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第一代签名活动
  44. 铁东区新华街小学表彰拾金不昧好少年
  45. 铁东区解放街道召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题学习报告会
  46. 长甸街道立新社区组织开展教师节主题活动
  47. 铁东区长甸司法所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法治宣传活动
  48. 铁东区大矿中学举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楹展活动
  49. 铁东区解放街道影院社区居民学习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50. 客运站南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推进情况
  51. 铁东区山南街道乐雪社区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活动
  52. 铁东区山南街道举办血脉相连心系百姓文艺汇演
  53. 铁东区旧堡街道东矿社区眼科检查进社区服务居民暖人心
  54. 铁东自来水公司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讲道德有品行学习讨论
  55. 铁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春节前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行动
  56. 台安县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57. 铁东区和平街道多措并举开展防汛工作
  58. 句句有用疫情严查严控30条转给鞍山人
  59. 铁东区解放街道司法所开展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
  60. 铁东区卫生防疫站加强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61. 旧堡街道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排查工作
  62. 台安县点滴小事聚民心小康生活有信心
  63. 国画艺术进社区
  64. 湖南街道嘉伦社区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居民下水难题
  65. 联防联控机制援企业稳外贸惠民生金融领域多措并举支持复工复产
  66. 山南街道福康社区修复破损路面方便居民出行
  67. 岫岩玉雕下江南秦淮河畔绽新颜
  68. 2020年10月17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69. 2016年执行情况及2017年预算草案
  70. 铁东区常青街道银环社区提高平安创建知晓率
  71. 铁东区东长甸街道正兴社区开展315维权宣传活动
  72. 台安县人民法院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73. 市安委会对立山区政府开展2018年度县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消防工作现场考核
  74. 铁东区司法局关爱农民工实施暖心工程
  75. 辽宁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响应
  76. 台安县中心幼儿园师生走进消防救援大队体验消防生活
  77. 立山区农业农村局落实2020年种子专项行动情况
  78. 站前街道党校社区举办消防培训活动
  79. 铁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五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80. 聚焦痛点堵点精准纾困解难我省为复工复产提供全链条政策保障
  81. 铁东区和平街道机关支部开展党日活动
  82. 市委常委副市长来我县检查防汛工作调研企业运行情况
  83. 铁东区常青街道九处社区慰问老党员
  84. 大孤山街道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85. 铁东区常青司法所积极开展忠诚干净担当主题实践活动
  86. 市图书馆走进胜利街道七道社区开展阅读文化行活动
  87. 荣光社区举办建职工幸福家园构建和谐精品社区总结工作
  88. 铁东区和平小学召开争做美德少年中队会
  89. 铁东区教育系统举办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90.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到桑林镇调研
  91. 台安县积极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92. 铁东区青华小学迎接澳大利亚联邦大学交流生
  93. 铁东区对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
  94. 台安县慰问特殊群体爱心传递希望
  95. 铁东区健康小学举办粽叶飘香香满校园庆端午系列活动
  96. 铁东区园林街道司法所开展公证法宣传活动
  97. 铁东区对炉街道东平社区志愿者义务为辖区青少年辅导功课
  98.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就业稳定省中)直企业稳岗返还放宽申报条件
  99. 海城市召开飞地经济工作推进会
  100. 2020年3月11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