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广州市黄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4日发表  

广州市黄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3月10日广州市黄埔区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至2010年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我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黄埔、加速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础与机遇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时期是黄埔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区域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和谐黄埔、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发展目标,认真实施 “开放带动、结构优化、科教并举、可持续发展”战略, 落实“优二扬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置换等产业发展思路,从容应对非典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城市建设管理达到了新水平,体制创新取得了新突破,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新发展。“十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我区加快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1年以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38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17%,比“十五”计划目标高6.17个百分点,比2000年实现了翻一番。2005年工业总产值9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按区口径计算“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88%。

  1、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6亿元、274.23亿元和108.74亿元,年均分别下降6.44%和增长20.92%、11.38%。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0.7659.240.04调整为2005年的0.2871.4128.31

  2、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汽车、化工、电力、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实现产值855.5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91.61%。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正式启动,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2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5.79%,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三分之一。

  3、第三产业多头并进新格局基本形成。引进了好又多、百佳、苏宁电器、广州酒家等知名商业项目,一批专卖店、连锁店相继开业,大沙东商业街档次明显提升。钢材、木材、玩具等专业市场发展较快,其中广东金属物资市场、广东鱼珠国际建材市场分列广东十大专业市场的第五位和第八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1亿元,年均增长8.31%。港口货物吞吐量1.75亿吨,年均增长11.53%。组织评选了“黄埔八景”,投入1亿多元加快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南海神庙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顺利推进,龙头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总接待人数128万人次,年均增长17.53%。房地产业适度发展,多个大型住宅小区陆续建成,改善了黄埔的人居环境。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经济工作的龙头,积极提高引进和利用区外资金的水平。引进了通用磨坊、博虏思格、普利司通、三洋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广州南玻、三一机械等规模大、效益好的知名企业。“十五”期间,外贸出口总值18.5亿美元,引进国内外项目487个,其中外资项目88个;实际利用区外资金5.6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238%。

  5、转制社区加快转型发展。2002年8月顺利完成“撤村设居”工作,全区5万农民成建制转为居民。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制社区建设与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转制社区规划用地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了对转制社区的投入,2005年投入1.22亿元,比撤村设居之前的2001年增长了5.2倍。强化对转制社区的引导和服务,完善了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探索了一条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转制社区在文化教育、劳动保障、市政建设、环卫绿化等方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05年转制社区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17亿元,年均增长3.78%。加强农田水利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整治河涌3条,改造新建水闸8座。优化了农业结构,2005年农业总产值1.69亿元,年均下降2.35%。

  (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完成广州市黄埔分区规划的整合修订,编制了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南海神庙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冲“城中村”改造规划等一系列重点区域的规划。深入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活动,促进城市面貌改观。投入2.4亿元,建设、改造完成了护林路一期、金洲大道、蟹山西路、广新路等11条道路,扩建了鱼珠—长洲码头;地铁5号线首期工程开工建设,圆了黄埔人民多年的地铁梦。新开通13条公交线路,建成怡港人行隧道和黄埔客运站。加快路灯建设步伐,新建了一批路灯设施。实施“青山绿地”工程,新建扩建了中山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一、二期)、文园山公园等9个公园和大沙中心城区防护林带等一批绿化景点,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9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3平方米。

  大力整治“两违”、“五小”、“六乱”,全面清理整顿田间窝棚和废旧物品回收站点,“十五”期间共整治“六乱”33.2万宗,清拆“两违”74.5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室内肉菜市场升级,完成了14个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环卫保洁,连续4年被市评为“市容环卫杯”“城中村”环境卫生第一名,文冲街和鱼珠街被评为市模范卫生街区。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配合推进大沙地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城中村”池塘生态修复试点,华坑、深井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荔园等9个社区被市评为“绿色社区”。

  (三)各项改革稳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显加快。

  按照突出特点、全面推进、配套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大了体制创新的力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成效。机关单位由42个减少到33个,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按50.2%的比例进行了精简,中层领导职位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了公务员队伍。削减政府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实施“撤镇设街”,撤销大沙、南岗、长洲3个镇,新设置6个街道办事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全市率先实行新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由区财政全额拨款,街道与566家挂靠企业完全脱钩,23家街道自办企业完成了改革转制。街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上来,实现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公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按照中央关于“有进有退,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精神,“十五”时期,我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合作制、转让、拍卖、关闭等多种形式,完成了113家公有企业改革转制。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和国家、集体、员工三者的关系,改革一步到位,退休职工全部移交市、区退管部门管理,转制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在全市率先实行企业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现场办公会制度、业务受理回执制度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效能告诫办法,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监督保障机制。率先探索实施电子化的政务绩效考评,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提高了行政效能。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会计结算中心,推行部门结算和零基预算,实行了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健全了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公有资产管理得到加强。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机关单位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和完善区电子政务NC-Linux系统平台,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定为国产公共信息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全部社区的宽带电子政务网络,开通95100政府服务热线,电子政务系统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工程。

  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制度。重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十五”期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1110件,办复率100%,办复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3%。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经济社四级信访网络,开通了电子信访,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我区依法行政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实现了教育强区目标。加快市86中学示范性高中建设,接收了石化中小学、港湾中小学等8所厂办中小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举的发展格局。高分好评通过省教育强区的督导验收,成为全省第十个、全市第四个教育强区。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了“中山大学——黄埔行政管理研究基地”,启动了区人才库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了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黄埔分中心和多个企业研发中心。“十五”期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8234万元,科技立项118项,专利申请575件,专利授权412件。

  文化建设有新成绩。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创建省文化先进区,建成区新图书馆,南海神庙管理使用权移交我区,举办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加强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其他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将区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给中山大学,提前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建成区妇幼保健院,完成区中医院住院部改造,提高了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成功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被评为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建成7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顺利完成妇女儿童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被评为省计生优质服务区。建成广州市首个社区体育公园和144个体育健身景点,成功举办了黄埔地区第五届运动会和首届龙舟赛。大力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区。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我区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黄埔年鉴》(2004年刊)被评为“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特等奖”。

  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出租屋流动人员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出租屋管理由“人屋关联”向“人屋工商关联”转变,市在我区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区的经验。在全市率先成立治安联防支队,率先实施技防进社区,对78个小区实施封闭半封闭管理,实行网格化巡逻,刑事发案率稳中有降。从容应对原农金会债务问题,追回欠款1.5亿元。严肃处理了“***”***组织违法活动。2005年区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检察院,区法院被评为全省先进法院,南岗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南岗街司法所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司法所。“十五”期间,我区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火灾、安全生产事故。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全面构建起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退休人员最低养老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五条社会保障线。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扶贫济困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织开展了“结对子”帮扶活动。加强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低保对象实物救助、低保精神病人免费治疗等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四难”问题(住房难、读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顺利完成全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流动人员提供免费看电影、看图书、看文艺表演,免费上公园、上公厕,免费推荐就业等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十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3.8%以内;2005年职工年平均工资33100元,年均增长13.32%;转制社区居民年人均收入11996元,年均增长4.57%。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广泛开展“结对子、送温暖、受教育、促和谐”活动,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通过违法违纪人员的现身说法、举办反腐倡廉教育展览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区重点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等,有力推进我区源头治腐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荣获“广东省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地区”称号。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巩固了干净干事、勤政廉洁的良好局面。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宏观环境向好提供的机遇。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与贸易日益活跃,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不断加快,有利于我区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在国内,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方针正在贯彻落实,国民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速,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在CEPA框架下和泛珠合作全面启动及亚运机遇的推动下,广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处于广州联系珠三角东部地区重要节点的黄埔,对外辐射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广州“东进”战略加快实施的机遇。我区处于广州东部产业带的中心区域,“东进”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带的发展壮大,将有利于我区汽车汽配、现代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广州市已将黄埔区纳入了大都会区的规划,我区的城市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地铁5号线、广深沿海高速、东二环高速等大型交通设施的建成,我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有利于加快我区的整体发展。

  区内投资拉动创造的机遇。“十五”期间我区实施“二·三·一”产业发展战略、“优二扬三”产业发展思路,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十一五”时期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广石化炼油产能升级、乙烯扩产,将军山、状元山等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大沙地污水处理厂以及黄埔区内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南海神庙系列项目、长洲岛系列项目等旅游资源开发重大项目的启动,将对黄埔的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作用。持续有效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公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为实施公共财政,增加公共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综观国内外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发展具备较为有利的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从外部条件来看,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周边地区竞相发展,使我区在人才、市场、资本、技术、资源和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产业竞争面临的压力也逐步加大。广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将使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石化、港口物流、交通运输等面临周边地区在政策、产业、资源等方面造成的压力。

  从我区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拓展战略发展空间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稀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推进产业置换的迫切性明显增强。二是区域综合产业体系中的短板现象依然存在,人才结构与东部新城区建设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区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内仍然存在“二元”结构,“城中村”制约城区发展,实现一元化管理尚有差距。四是综合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社会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第二部分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和谐黄埔、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为总目标、总任务,坚持开放带动、结构优化、科教并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突出优化人居环境,更加突出提升区域竞争力,更加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加突出发展先进文化,更加突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安康。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经济转型成效更加明显,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东部新城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安宁。“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预期年均增长15%,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预期达到3.5万美元(按户籍人口、现行汇率计算);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翻一番。具体发展目标为:

  ——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置换取得重大进展,低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产业的集群发展,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增长方式更加集约,科技和体制创新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区域产业体系更趋丰富、完善,区域竞争力全面提升。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186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

  ——东部现代服务中心。生产服务业发展上台阶,玩具、木材、钢材等专业市场辐射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科技创新对物流业业态的高级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活服务业发展提速,商业布局由点线向圈层转变,大沙地成为广州东部商业中心,南岗成为东部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长洲成为东部文化旅游中心。

  ——文化黄埔。完成区文化中心建设,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软硬件建设在广州东部处于领先地位;历史文化景区开发规模效应显现,文化旅游、网游动漫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黄埔在广州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力争2006年建成省体育先进区,2007年建成省文化先进区,2010年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区。

  ——生态黄埔。城市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化、立体化,大沙地中心城区的整体功能得到加强,转制社区城市化步伐加快,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市前列,到201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18平方米。

  ——和谐黄埔。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灾难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机制更加完善,成为全市刑事发案率最低的区域之一。人民群众更充分而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到2010年全区户籍人口控制在22万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预期增长8%。

  经过五年的努力,广州东部新城区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黄埔在城市景观、服务功能、对外形象、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凸显魅力,成为广州东部的区域性中心。

                  

             第三部分对策和措施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按照“二·三·一”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优二扬三”发展思路,实施产业置换升级,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群化转型,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促进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三箭齐发,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驻区、区属、转制社区三大经济板块融合发展,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区域综合产业体系。

  (一)发挥基础优势,优化提高第二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把握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特性和发展态势,加强与广州本田等驻区大企业的沟通,引进实力雄厚的一级供应商。积极推进将军山、状元山的开发以及横沙汽车零部件基地、沧联汽配园的规划建设,打造“多园联动”的黄埔汽配产业基地;引导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将适合的产业置换资源优先用于引进二、三级汽配或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下游产业项目,充实汽车产业链;培育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采购中心,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与销售店相互支撑的汽车营销体系和物流体系,形成“汽配—整车—销售—维修”一条龙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依托广州石化,按照集约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广石化炼油产能升级、乙烯扩产,加快建设姬堂化工产业基地,整合区内化工企业资源,找准现代化工与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的结合点,以原料化工、精细化工、高级塑料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形成“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级塑料—终端产品”产业链,促进产业的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与现代化工两大产业联动发展,逐步引导处于生活区、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大的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或异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化、布局园区化的发展格局。在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的同时,巩固提高电子、电力、食品等现有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三项费用向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项目倾斜,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业环境。结合产业链条的整合调整,引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技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广泛深入应用,建设企业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优惠场地租金、加快孵化基地建设等途径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与区域产业体系对接,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群。

  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对石化、电力、建材等行业的监管引导力度,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能源利用的循环发展;加快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置换资源的二次利用,促进资源利用的循环发展;加速区域产业融合,推动二、三产业对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区域产业的循环发展。

 (二)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现代物流业 以黄埔港为龙头构建现代物流板块,依托区内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利用水陆交通优势,配套工业基地,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黄埔国际物流园区。积极促进传统物流业发展转型,引导资源消耗大、综合效益低的物流企业异地发展。做大做强玩具、木材、钢材等专业市场,形成若干“广州价格”。加紧完成国际玩具礼品城二期、三期的开发,将其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批发、展示、研发等多项功能的玩具市场。以鱼珠木材市场为基础,通过扩大专业市场经营规模和提高知名度,使我区木材市场的辐射力由广州地区扩大到珠三角区域。加快建设钢材交易市场,发展成为立足珠三角,辐射内地的钢材购销信息和金属物流中心。积极培育纸业、汽配等有产业基础的专业市场。

  文化旅游业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策划宣传推介,唱响“黄埔八景”。依托工业基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大港口等优势,重点打造以“一园、两区、三主题”为主要内容,融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

  “一园”:以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商贸园。挖掘其旅游、休闲功能,规划建成集玩具主题和网游动漫主题于一体的现代主题公园,成为购物、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成为广州独具特色的儿童乐园。

  “两区”:长洲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和南海神庙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成辛亥革命纪念馆,开通直达军校的参观旅游线路,促成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在长洲落户,切实加快长洲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步伐;建成南海神号仿古船,办好一年一度的黄埔“波罗诞”庙会,基本完成南海神庙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将南海神庙打造成为广州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三主题”:开展三大主题游——历史文化游、工业文化游、岭南文化游。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革命将帅摇篮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载体,打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以古民居、祠堂、书塾、历代名人墨宝碑刻为主体,打造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网游动漫产业 积极规划建设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黄埔园区,为网游与动漫产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漫开发、生产骨干企业,力促网游动漫产业跨越式发展。发挥国际玩具礼品城的综合功能,积极培育动漫产业实体市场,促进玩具、网游、动漫产业链的融合,形成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生产服务业 推动产业链集聚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培育发展汽车服务业。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综合性汽车市场,发展集销售、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专卖店。巩固发展工程设备配套服务业。进一步推动区内大企业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船舶、电气机械、物流设备维修,电力服务,工程设备施工安装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结合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引进新兴专用设备综合服务业。扶持发展技术服务业。结合我区工业企业众多、技术协助需求大的特点,发展技术研发服务业。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利用CEPA,引进现代管理咨询、法律、会计、代理、策划、广告等中介服务企业,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生活服务业 编制《黄埔大沙地商圈规划》,结合市政道路网络建设和地铁沿线商业开发,优化商业发展,实现大沙地商业布局由街市向商圈转变,由单圈层向多圈层转变,初步形成外环“海员路—石化路—护林路—茅岗路”、内环“黄埔东路—丰乐中路—大沙东路—港湾路”的“回”字型商圈。促进南岗地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建设南岗商业走廊和大卖场,强化南岗副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打造东部产业带的服务中心。科学规划地铁沿线的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一线商铺带动二线用地开发,重点引进星级酒店、大型百货、饮食名店等商贸配套项目,充分提高“地铁上盖物业”含金量。重点沿地铁5号线盘活、发展中高档写字楼,以成本优势吸引中小企业进驻,增强产业服务功能。

  (三)融入区域发展体系,调整发展社区经济。

  认真落实扶持转制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引导其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和区域骨干项目,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强化产业服务功能,在细化分工中赢得发展空间;引导其融入经济结构调整行列,通过土地使用权入股、社区为主体开发产业园区、实行产业置换等形式,积极完善各项规划用地手续,推动物业型经济的内涵发展,在更新观念中实现良性发展;引导融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不断探索创新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深化改革中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汛期应急措施,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实施科技兴农,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淘汰影响城市环境的禽鸟养殖业,引进水果新技术、新品种,发展花卉等绿色园艺产业和休闲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实施产业置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认真实施《广州市黄埔区产业置换扶持办法(暂行)》,积极盘活驻区单位资源,整合各公有资产经营公司、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厂房资源,对使用效率低的资源实施产业置换。引导资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低端企业加速优化升级,引导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的企业梯度转移,重新招商引进优质项目。将科技含量、投资密度等列为扶持措施和准入条件的重要指标,实现科技进步与产业置换升级良性互动。配合第二产业的置换升级,结合第三产业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我区的利用外资“政策”,分门别类地制定鼓励发展措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五)整合招商资源,推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三级土地管理信息平台,对招商资源实施动态管理。按照“整合一线资源、盘活二线用地,挖掘纵深地带”的原则,加快招商资源整合,推动招商资源向空中拓展、向纵深拓展、向梯度拓展,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制定完善土地再次开发、零散用地整合的规划和措施,引导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将零散发展用地纳入产业基地、商业板块范围,化零为整,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调动驻区企业的积极性,引导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招商向资源综合利用型转变。积极并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引进资金密集、自主创新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大企业以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区域性总部进驻,利用大企业及企业总部的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积极培育内资及民营企业,吸引更多的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落户,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不断增强其拉动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民营经济成为黄埔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二、加强区域环境建设

  按照构建东部新城区和加速城市化的要求,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科学规划城区发展,合理调整城区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区整体功能的优化,使城区更加适宜生活居住,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城市规划设计。

  主动衔接广州市总体规划和广州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广州市黄埔分区规划、各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调整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体系。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设立土地储备库,有计划推进产业用地和公共建设用地申报工作。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改造,优化重点公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把好民用建筑立面关,实施立面改造,加快整饰文化旅游风景区、交通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立面,提高区域形象设计水平。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构建功能清晰、交通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广州东部新城区。

  (二)优化城市结构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工业区、居住区和生态控制区。中部打造以大沙地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部完善南岗副中心区,西部构建鱼珠茅岗商住区,南部建设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部优化石化、汽车工业区,形成五大发展组团。进一步强化大沙地中心城区的地位和功能,编制并实施大沙地中心城区专项规划,将下沙、横沙、文冲、双沙作为大沙地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加快完善大沙地商业设施、文化中心、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区域性项目落户大沙地,营造良好的商贸氛围,提升文化品位,把大沙地建设成为功能清晰、配套完善、布局合理、商业繁荣、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性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围绕工业基地和动漫网游基地建设,配套完善商业和服务,加快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将南岗片打造成为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初具规模的东部产业综合服务区。逐步推进鱼珠旧城规划、改造,提升专业市场经营档次,结合地铁站点建设布局商住项目,将鱼珠茅岗片建设成为宜商宜居的西部组团。继续完善长洲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在布局重点历史文化项目时向长洲倾斜,力促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有突破性进展。明晰产业和生活发展空间,以石化扩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为契机,以大田村整体搬迁为先例,逐步创造条件将居住区与化工区相分离;加快推进北部工业区、工业小区的改造整合和产业用地的开发利用,将北部组团打造成为我区两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

  优化交通布局。东西之间通过广园东路、护林路、大沙东路、黄埔东路、地铁5号线相联系,南北之间通过茅岗路、丰乐路、石化路、开发大道、云埔大道及地铁7号线相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体系。积极做好以道路、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市政设施建设,配合市完成地铁5号线、东二环高速(珠江黄埔大桥)、广深沿海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护林路三四期和大沙东路三期,开辟沟通南岗片与大沙片的新通道;加快建设丰乐北路延长线、港湾北路、海员路、港前路、华坑路等道路建设,完善路网体系。调整优化城市公交系统,加快大沙地公交场、鱼珠公交场等站场建设,完善地铁、公路客运、轮渡等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和换乘接驳。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优化生态布局。重点围绕大沙地中心城区,构建北部发展组团的护林带,东部发展组团的龙头山生态保护区,西部发展组团由蟹山、瓦壶岗、鹤林公园组成的过渡带,南部发展组团的滨江景观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格局。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积极开辟沿江、沿河和沿路绿地,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中心绿地和主要街道街头绿地。完成全区林地林相改造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化生产,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绿色消费方式。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污。推动污染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污染治理或搬迁转产。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成庙头涌、乌涌、文冲涌等重点项目的综合整治,配合市建成大沙地污水处理厂。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健全环境监管体制,确保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城市交通干线噪音、生态保护区、旅游景区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全面构建环保生态体系。

  (三)加速转制社区城市化进程。

  完成转制社区城市一元化管理。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转制社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转制社区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转制社区辐射。加大对转制社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强社区发展后劲。采取“三个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区投入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的模式,调动转制社区积极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转制社区重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2007年起,由区全额负担转制社区的教育经费。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转制社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有效途径,初步建立转制社区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转制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社务财务公开制度、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等,确保转制社区健康有序发展。运用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探索转制社区居委会的设置和管理,加快将转制社区全面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加速城市化进程。

  实施“十进社区”工程。道路建设进社区,每年安排若干条道路的新建改造,逐步完善社区道路网络;路灯建设进社区,全面完成社区道路、内街内巷的光亮工程;绿化建设进社区,完成庙头公园、文冲公园、圣堂山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公园”建设目标;环卫保洁进社区,进一步提高转制社区环卫保洁水平,达到城市社区的保洁标准;“改水”工程进社区,全面完成转制社区居民的改水工程,解决水量不足、水压不够的问题;文化建设进社区,完善社区文化室建设,实行送图书进社区、送戏进社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医疗卫生进社区,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培训进社区,就近设点,送教***,为转制社区居民提供全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文化素养;规划设计进社区,按照“一‘村’一规划”的原则,加快制定“城中村”改造的详细规划,努力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有效途径,完成文冲“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平安创建活动进社区,加强转制社区的社会治安治理、安全生产、防火检查整改,进一步完善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三、不断推动区域创新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索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管理新机制。促进城市管理集约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实现全面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增强政府驾驭市场经济和管理城市的能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推动力。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属于政府义务承担的或政府管理职能范围的,逐步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属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或产业化、社会化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分配等配套制度,大胆探索聘用制、雇员制等改革新办法、新措施,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益。财政资金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增强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让市民普遍享受各种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成果。进一步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

  深化公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员工持股、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继续推进区属公有企业、原镇属公有企业改革转制。拓宽改革渠道,妥善解决区属公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统筹整合,完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二)推动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立创新支撑新体制。进一步用好用活科技三项费用,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发展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加快完善科技投入、成果评价及科研激励等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正确导向和长效机制。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大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提高大型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引导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改造创新能力。

  引进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发挥好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黄埔分中心等中介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和推动科研成果与我区企业对接,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库的作用,挖掘人才“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和“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原则,创新培育区域人才的机制,培育和引进并重,建设与黄埔发展相适应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创新人才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改进党政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党政人才配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

  (三)强化城市管理,形成综合管理合力。

  以适宜居住创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卫生街区工作。探索城市管理资源整合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途径,建立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建立以块为主、条条保证,条块结合、上下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统筹协调职能,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调动驻区单位和转制社区的积极性,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机制结合、功能互补的管理服务网络。坚持“三定”原则(定人、定岗、定责),提高执法效能,大力整治“两违”、“六乱”,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扎实开展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争取80%以上的社区建成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推动城市社区现代化。

  (四)构筑创新型政府,提高政府执行力。

  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探索、完善财政、国资、政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服务为核心,构建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完善经济运行综合管理系统,增强政府数据中心功能,构建自然人、单位法人、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和经济运行等四大数据库,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信息普遍服务能力。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完善政府与公民的互动系统,充分利用95100等信息服务资源,完善行政管理告知制度互动系统,搭建反应迅速、运转协调、处置有力的管理平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全天候服务”能力。

  营造诚信有序的经济环境。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预测和调控能力,围绕市场行使好调节、培育、监管和服务职能。规范各种市场行为,努力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保证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运作。不断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食品生产源头质量管理。

  加强政府自身管理。借鉴现代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理念,创新思路、机制和模式,推进政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促进跨部门的横向流程改造,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政府内部运作机制和对外服务体系。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网络会议功能,建设网络会议执行系统,创新督办机制,促进务实行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深化政务绩效评估,逐步推进政府内部管理和岗位的绩效考评,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体系。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拓宽人大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拓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决策失误问责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善于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方式、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积极推进社区政务、财务公开,逐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认真实施“四五”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规划,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民主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点突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深入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全区人民建设和谐黄埔、加速构建广州东部新城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现代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坚持科教并举战略,全面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教育、教学体制创新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走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的道路,巩固和提升省教育强区成果,实现强区更强、优质更优。结合厂校接收、改造,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学校、师资布局,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强普通高中、示范性高中和职业教育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按照重实绩、重贡献、重公平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工资分配体制,有效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构建全区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办学体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覆盖全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加快文化发展。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集中财力建设文化骨干项目,建成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为主体的“黄埔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区体育中心、区青少年宫和群众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按省一级以上标准建设街道文化站,把大沙地逐步构建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大力推进完善群众文化“四个一”网络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群众文化阵地网络,一个门类齐全水准较高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一个有水平、有活力、起作用的群众文化队伍网络,一个项目多样、覆盖面广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弘扬黄埔传统民间艺术,形成黄埔文化品牌,营造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适宜创业和居住的人文环境。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工作。探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互动发展,形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局面。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抓住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机遇,争取市增加投入加快黄埔体育设施建设,按照亚运会的标准更新改造现有场馆,完善体育中心各项功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盘活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力争到2007年两条街道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四条街道被评为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建成省体育先进区。

  (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和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成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拓宽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调整区内医疗卫生资源,以信息化手段构建医疗救治联动机制,实现区内“双向转诊”,并探索与省、市级医院联网,加强妇幼卫生保健,逐步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秩序。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实现人口与计生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服务工作系列化、个性化、优质化,不断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指标,实现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

  (七)创造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

  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效能。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及严重暴力犯罪活动。深化警务改革,推动警力下沉,完善网格化布警,提高社会面见警率。深入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充分发挥治安联防支队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和群防群治网络。重点完善出租屋流动人员综合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加强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全方位管理,积极推行物业管理,完善出租屋长效管理机制,构建起综合管理平台的架构和网络。坚持不懈做好安全生产和交通防火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社会公共安全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坚决杜绝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强化对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根据市统一规划,督促辖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按要求搬迁。加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力度,严厉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通过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降低各类事故发生率,使2010年亿元GDP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16%以上。建立社会心理辅导和矛盾疏导机制,发挥民间社团、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依法依规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研究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规律,增强预见性和敏锐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健全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和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八)改进对外来流动人员的服务。

  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努力为流动人员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生活环境。继续提供免费看电影、看图书、看文艺表演,免费上公园、上公厕,免费推荐就业等服务,不断丰富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内容,进一步体现对流动人员的人文关怀。探索开展母婴保健、文化娱乐、免费免疫接种等流动人员急需的服务。重视解决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向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员开放公办学校。完善法律援助机制,逐步扩大流动人员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领域,建立维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加强“三资”、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以劳动监察执法、工资监控、劳动卫生环境检查等为重点,维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

  (九)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做好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转制社区居民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市、区、街三级再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健全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构成的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依法保护老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灾害救济和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群体的救助,重点做好残疾人、低保人员、困难家庭等生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转制社区居民劳动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机构,巩固省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探索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路子,发展各项民政事业,促进社会稳定和文明。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朝天区积极应对暴雨天气蔬菜受灾情况
  2. 区行政审批局多措并举提升一网通办相关指标
  3. 旺苍县实施三个工程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
  4. 旺苍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银医通自助服务
  5. 全省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6. 大英县召开人口变动调查工作业务培训会
  7. 我省探索重点隐患点自动监测全覆盖
  8. 王毅表示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9. 立足课堂深化改革
  10. 彭清华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并开展地方交流活动
  11. 大英县林业局认真开展涉林企业安全生产检查
  12. 大英中职校召开93专题教育工作会
  13. 西部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剑阁县提升乡镇卫生院品级推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15. 肖捷出席2018年***大督查动员部署会议
  16. 稳投资补短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效发行
  17. 县信访局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集中宣传专题会
  18. 物价将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运行热点
  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进一步合理界定把握棚改范围标准
  20. 全省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已整改完成879
  21. 王毅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2. 朝天区三举措高效建设放心路
  23. 多地宣布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24. 广元市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操作培训
  25. 把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的***在解放
  26. ***症患者用药负担将持续减轻
  27. 我省事业单位可采用年薪制引进人才
  28. 提升城市市容管理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29. 赵家坝煤矿健全主排水系统的管理制度
  30. 利州区积极开展汛期疫情防治工作
  31. 广元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32. 最多跑一次为民服务办实事
  33. 青川县三举措护航春茶抢鲜上市
  34. 教育局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35. 剑阁县与省华西二院喜结良缘共建妇幼专科医疗联合体
  36. 王毅在为维和而行动倡议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37. 全国首批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名单公布我省7家单位当选能效领跑者
  38. 赵爱武带领立法调研组前往苍溪调研
  39.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40. 杀年猪吃泡汤购年货旅游扶贫惠万民
  41. 国庆期间青川旅游接待游客达343万人旅游收入超14亿元
  42. 大英县举行2016年第四季度应急处突暨反恐防暴演练
  43. 朝天区三措并举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44. 我市推行三创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联合声明(全文)
  46. 利州区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47. 我省十一部门联合开展2018全省网络市场监管网剑专项行动
  48. 苍溪县做好市容环境提升工作
  49. 朝天区三举措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
  50. 张建红率队调研峨汉高速公路金口河段建设情况
  51. 我区召开2019年度区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测会
  52. 昭化区安居配套铺好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路
  53. 剑阁县二季度一批次集中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854亿元
  54. 2019年我省续建7个重点水运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目标341亿元
  55. 昭化区借力互联网实现村级医保报账一站式结算
  56. 大英县县城区(实验学校)2017年5月4日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57. 2019年全省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培训会在广元市举办
  58. 金口河区司法局传达学习省委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暨传达学习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会精神
  59. 青川县送出国庆节前大礼包助力整县摘帽
  60. 彭清华会见自然资源部部长***
  61. 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62. 全国首家核桃交易中心在朝天区揭牌
  63. 朝天区多渠道助力企业拓宽招工用工渠道
  64. 2017年广元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解读
  65. 王毅谈中萨建立外交关系
  66. 市司法局到剑阁县北庙乡帮扶村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指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67. 广元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
  68. 七届市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
  69. 广元市被确定为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试点单位
  70. 三大专项计划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国家专项录取四川考生4483人
  71. 利州区高质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明显
  72. 金口河区召开一网通办能力巩固提升工作推进会
  73. 青川县一季度乡村振兴工作稳步进行
  74. 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者招募公告
  75. 朝天区党政代表团赴山西招商考察
  76. 王毅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其他国家也不得干涉别国内政
  77. 5月我省总体优良天数比例为86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
  78. 青川县城市综合管理资金保障有力
  79. 为民解忧暖人心锦旗送给城管人
  80. 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环评报告顺利通过审查
  81. 青川县力促放管服改革出成效
  82. 量增面扩结构优化小微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进展
  83. 青川县多方举措创小春丰收
  84. 昭化区打造农村小规模学校
  85. 我省出新规规范网络问诊让网上问诊更靠谱
  86. 部分重大工程进展缓慢或建后闲置下阶段审计重点关注六稳政策落实
  87.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各地各部门精心选题扎实调研
  88. 乐山市金口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惠卡发放仪式
  89. 工商银行杯2017年度感动广元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举行
  90. 四川降低电价为一般工商业减负超30亿元
  91. 青川县三举措做好秋冬森林防火工作
  92. 朝天区全市率先推行村规民约可诉性试点
  93. 旺苍县多措并举推进阳光助学
  94. 广元市民政局关于全市性社会组织2017年度检查结果公告
  95. 旺苍县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96. 利州区综合施策治理土地确保方寸必用
  97. 应对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向新疆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98. 市委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半年
  99. 旺苍县16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828
  100. 足不出户浙江三门人可淘苍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