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乌江文化追寻与重塑进行时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1月19日发表  

山青,橘红,鱼肥,碧波荡漾……正是一年一度山菊花怒放季节,滔滔乌江昼夜不懈走向远方!千里乌江千里画廊,远古的传说、历史的羽片和未来的希望千锤百炼,熔炼为颇具特质的乌江文化,穿越时空逐梦而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11月24日,“两如楼”在思南县许家坝镇黔纲社区大坪组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文朋诗友前来观瞻。从愿望到落成历时十有余年建好的“两如楼”,是铜仁首个民间以收藏诗书字画为主的文化地标,这是观察、感悟和传承乌江文化的新地标——

乌江文化:追寻与重塑进行时

守望乌江——

一条江、一个人和一栋楼

千里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长支流,是贵州第一大河,滋润着贵州五分之二土地面积,被誉为“贵州母亲河”。

因水而生,因水而荣……思南,因乌江而声名远播。乌江,如同血液一般流淌于思南人的身躯,思南人亦像乌江一样兼具激情、睿智与坚韧的品格。

思南多河流,全县284条河流终归乌江。不论是乌江驮来的城市,还是石阶长出的山城,千年古郡思南崇文尚武,乌江因思南文星璀璨更娇媚。故此,人赐雅俗并重的美名“乌江明珠”。文气颇足的思南人则充实为“黔中首郡·乌江明珠”。还信心满满发布“先有思南而后有贵州”之说。


假如,千里乌江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俊美画廊,那么,人文厚重的思南则是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溯江而上,上运川盐,抵达今石阡、镇远、凤岗、余庆,绵延至黔中腹地。顺江而下,下运生漆、桐油、木材、皮革等山货,出黔地,经渝东南,汇涪陵,入浩荡长江,抵达大都市。凭借乌江舟楫之利,从小渔村成长为千里乌江流域最重要的商埠和水陆码头,长时间肩负大量人货中转的使命与荣光。

乌江雄奇的山水与厚重的人文积淀,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最为著名的当属思南县城的“四关八景”,即乌江西岸的大岩关、小岩关,东岸的得胜关、太平关“四关”, “八景”分别是圣岭春耕、中和夏绿 、人寿秋高、三台积雪、雁塔标霞、五老撑云、德江晚渡、鹭州泛月。


思南安化古城

最为靓丽的是思南文脉厚重,穿越千年璀璨耀眼。八方商客溯乌江,三万“举子”出思南。据史载,在明清两代就考中进士38人,举人321人。

古有“伏阙上疏”开科贵州乡试的教育先贤田秋、以讲学传道为乐事的理学家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革命先烈等。而今,全县每年有不少优秀学子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纷纷走出“四关”“八景”,开启各自浓墨重彩的人生之路。

最近,乌江文化新地标“两如楼”落成对外正式开放,在乌江流域成为从官方到坊间热议的话题。


“两如楼”正门

建设“两如楼”,是被誉为“当代思南文化界的旗帜”许义明先生的遗愿,意在弘扬他一生践行的“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精神,收藏诗书字画为主的私人场馆。2010年9月, 62岁的许义明先生突患病疾不幸辞世,从官方到民间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上有县委书记、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下有文朋诗友、贩夫走卒和父老乡亲,前来祭奠的络绎不绝,众人包含热泪追忆这位素有“乌江文化大师”美名的退休党员干部,侠肝义胆的“许大哥”“许伯伯”。

“许义明先生的突然离去,是思南文化界乃至铜仁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他所留下的文化艺术空白,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乌江流域文化界一种挥之不去的痛!”时任思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世娟代表县四大班子高度肯定,“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忠于职守,刚直不阿,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宽厚待人,侠肝义胆,思南山城老少皆知道这位心地善良、才华出众的‘许伯伯’‘许大哥’。他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尤其是以振兴思南文化为己任,钻研诗词、书法,团结全县文化界人士,同心同德,努力振兴思南、繁荣思南的文化事业。”


“两如楼”藏品一角

从乡村教师起步,许义明曾历任思南县政府办副主任、文化局局长、建设局局长,他想方设法力邀央视推介“乌江明珠”思南、勠力同心发起重建中天塔、仗义执言保护思南古城等,不遗余力注重“让城市建设注入文化基因”,延续思南的千年文脉。

许义明始终崇尚“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精神,精通诗、词、书、画,致力于乌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他与人为善而不偏私,多才多艺而不自傲的人格魅力。他能官能民、能诗能书、为人随和、诙谐风趣、侠肝义胆的独特风范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满城百姓尊为“许大哥”“许伯伯”。


田秋遗墨“黔中砥柱”摩崖石刻

许义明曾参与倡议、发动成立了思南县书法美术协会、收藏协会、乌江印社、老年书画研究会,均被推选为主席、会长,还有着全国、省、市多个文化团体会员、理事等众多头衔,推崇“文人相亲”的他团结众人办刊办报,把各个民间组织搞得风生水起。

“积多年之小得,敷衍成篇”, 许义明如是自谦。2004年12月,他的专著《两如楼词笺》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诗词作家熊东遨在序文中评介肯定,诗词界认可这本集子才情兼具、灵气蔚然。

“岸上的男人,水里的汉子!”


百舸争流:乌江赛龙舟

这是乌江流域黎民百姓眼中的血性男儿,放得下耕田种地的犁耙,用得好伺候纸墨的文笔。

“长兄如父!大哥是重视孝悌的表率,作为长子,终其一身都在帮助父母拉扯众多兄弟姊妹成长成家、成人成才!”贵州作家协会会员、市税务局副局长许义阳聊起亦师亦友的长兄许义明充满敬佩,“他一直是我们做事为人的好榜样,尽管他已经走了八年多,但是我们对大哥的怀念之情越来越浓烈,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义明的父亲许世朝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加入了***,他历任许家坝民兵队长、黔纲农业互助高级合作社社长、许家坝大队首任党支部书记等,是农业战线的排头兵。1956年10月,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其母亲田茂英是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她和睦邻里、勤勤恳恳、踏实本分。父母相处几十年从未吵骂打架,含辛茹苦养育9个子女。作为长子,许义明一直全心全意帮衬兄弟姊妹读书求学,直至成家立业、安居乐业。

2010年9月,许义明辞世时亲朋故旧祭奠他的场景历历在目,次年便有人自发组织编辑洋洋洒洒10余万字的《许义明纪念集》,表达对“许大哥”“许伯伯”的无尽怀念。

在许义明辞世5周年之际,思南社会各界自发捐资,举办“许义明先生逝世5周年祭暨首届乌江文化高峰论坛”的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朋诗友以这种方式追忆心心念念的“许大哥”“许伯伯”。


思南周家盐号

许义明在朝野获得如此敬重,超越了家人的想象。他的家人表示,自筹资金建好“两如楼”,收藏大哥生前的诗书字画摆上了大家族重要议事日程,从完成兄长的遗愿到大家族家教家风纪念,再升华对外免费开放的文化地标,与之对应的是作为大家族成员、许义明是注重孝悌的好家人,作为家乡人他是许家坝走出来的好游子,作为思南人他是乌江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守望者。

据了解,“两如楼”现收藏有诗书字画2万余册(幅),其中,不少是记录乌江流域的重要历史文献。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乌江流域的文朋诗友闻讯“两如楼”正式落成,遂主动捐赠图书文献,积极为扩大“两如楼”的影响献计出力。


乌江水系示意图

11月24日,“两如楼”开馆当天,沿河、德江、印江、石阡等县都派员出席,并捐赠大批弥足珍贵的地方文献。

此外,“两如楼”陈列了“全国农业系统劳动模范” 许世朝、“当代田秋、李渭式文化名人” 许义明、“许家坝土改工作队队长”许承印、“马畔塘水利工程决策者”宁乾亨、***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冉光祥、“***第十四次、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洪仕芬、“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韩硠、“最后的私塾先生”朱朝聘、许家坝现代教育的开拓者文化南、海外创业的阿根廷华侨程国纲、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阮再福、贵州省审计厅原厅长张如飞、“中国土家歌王”许义洲(野马)、 “贵州民间花灯王”许朝政等乡贤的简历和主要事迹,以昭后人努力奋进。

走进古色古香的“两如楼”,书卷气拂面而来:书法名家黄济云先生遗墨“两如楼” 匾牌,记录了两个文化人在世时冰清玉洁的友谊;“凭栏观沧海,执意听远山”“清风挽袖三绝诗书印,正气于心双如道德章”“无心抚岁月,有志振家风”等等许义明生前撰写的多幅对联匾牌,分别悬挂“两如楼”正门、中堂,见证了许家家教家风;“两如楼”大门对联“洗耳堂前期后学,观星阁上忆先生”,则表达了后人对许义明先生深深的怀念、对未来无限期待与憧憬。

“两如楼”是收藏诗书字画的场馆,更是坚守、传承和弘扬乌江文化的精神家园。许义明的家人表示,“两如楼”将永远免费对外开放,他们将认真守护好这乌江流域的文化新地标。

感悟乌江——

一条江、一群人和一座城

深深怀念一个人,其实是追寻一个时代。尽管,许义明已去世多年,但是思南人每每提及他都好评如潮,他是官方的名录中“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许局长”,街头巷尾百姓口中和蔼可亲的“许伯伯”,同道眼中胆肝相照的“义明兄”。多才多艺的他自号“两如楼主”,他热爱乌江文化,尤其是退居二线后更是全力以赴推介乌江文化,被民间尊为“乌江文化的旗帜”。

观察人士认为,时代洪流犹如乌江一泻千里锐不可当,把“两如楼”置放在历史坐标上,再关照当下现实和未来,这是乌江文化不断觉醒十分有意义的事件。他说,交通格局的大变革,不但改变了地理时空,而且也改变了人们对乌江文化的认知、运用和推动,可是乌江文化始终是长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加以深入研究、提炼和弘扬。


在以航运为主要交通的时代,思南从蛮夷之邦的一个小码头变成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四川、重庆、江西、陕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把盐、铁等生活必需品运到思南,又收购思南及周边地区的桐油、棬油等特产销往全国。 思南,这个乌江河畔的弹丸之地曾经富甲黔中,被誉为“黔中首郡”。

千里乌江是“黄金水道”,它长期承担沿岸民众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载任务,直至陆路交通的崛起,繁忙的乌江航运才逐渐冷落。思南,曾受惠乌江辉煌的航远之利,发轫于码头文化、江湖文化等的乌江文化浓郁而厚重,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1958年,乌江流域最大的造船企业、省属重点企业贵州省交通厅思南造船厂建立,其生产的船舶驰聘全国江河湖泊。之后,兼顾疏浚、管理、执法等职能的贵州乌江航道管理局驻扎思南。至今,仍为乌江航远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1993年,全国唯一以江河命名的博物馆——贵州乌江博物馆在思南开馆,浓缩千里乌江的文化与历史,成为了解乌江的窗口。

2009年12月,总装机容量为1050兆瓦的乌江思林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它的上游是乌江构皮滩水电站,下游是乌江沙沱水电站。从此,桀骜不驯的乌江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思南的历史发轫于流经其境的69公里的乌江,初略梳理其作为府县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滔滔乌江不仅为思南驮来良田沃土和奇山秀水,而且载来“千舟击水,桅杆林立,帆布如云”的盛景,聚集了人气、财富和文心。

2006年7月,由贵州省作家协会和思南县委、县政府携手举办的首届“乌江文学奖”揭晓,旨在繁荣贵州文学创作,推动贵州文学和乌江品牌同步发展相得益彰,辐射全国所有以乌江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如今,作为贵州官方的“乌江文学奖”,吸引大批文人墨客持续关注乌江嬗变,弘扬乌江文化,推介乌江品牌。

乌江源远流长,在贵州历史的星空里,思南人犹如北斗熠熠夺目。不必说,中朝理学名臣李渭的德才兼备,不必说翰林院检讨郭石渠的任劳任怨,也不必说兵部尚书田仰的智勇双全,也不必说坚持真理的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的丹心义胆,等等。只要说说“贵州科举教育之父”田秋的兴学善举,就不得不对思南刮目相看。

田秋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出生于乌江岸边的田家坝,其上有两兄长:田谷、田稠。

田氏一门三兄弟尊崇祖训,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孝敬父母,和睦邻里,文品、人品皆为邻里模范。长兄田谷中举入仕后,初授新津尹,官至云南曲靖府通判。二哥田稠遴选到国子监读书后,初任四川邛州训导,后提升芦山县学教谕。后均因父母年迈体弱需侍奉,先后主动辞职回乡尽孝。田秋十三岁成为秀才,年方十七做举人,二十岁中进士。按当时规定,凡中进士者,至少要做个芝麻官。可此时,田秋考虑父亲已七十有二,母亲六十有五,双亲已进暮年,加之两个兄长远在异地他乡,便主动上疏辞官归家,一心一意侍奉父母,但有睱余均手不释卷。他居家八载,以一介布衣出没乡间,四乡八邻尊其为楷模而以之教育子女。


乌江山峡一瞥

嘉庆元年(公元1522年),长兄田谷辞职回乡侍奉父母,田秋遵照父兄的嘱咐,赴京师,初授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推官。两年后的仲秋时节,接到父亲逝世消息的田秋速告假返乡守孝。其间,田秋与友人游览乌江,船沿江而下行至德江潮砥,众人下船过滩。田秋瞥见涛声如雷的江岸有巨石高达数尺,面平如砥,他顿然文思泉涌,提笔写下“黔中砥柱”四个大字,并命人即时镌刻其上。该墨迹有拓片存博物馆,真迹因修建乌江沙沱电站永沉江底,遗墨拓片流传乌江流域各地。

守孝三年期满,田秋辗转京畿、福建、四川等地为官,官至广东布政使,其敢作善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累有建树,官声颇佳。在外任职,田秋常借道乌江走出大山,深知乌江不通之弊端,尤其是川盐入黔艰难,拖延运期,加重运费,官民生怨。田秋在四川按察使任上,几经多方努力,促成朝廷组织四川、贵州两地整治乌江航道,大大提升其通航能力,促进了乌江两岸逐步走向繁荣。

田秋醉心于文教,他倡导办学,推动移风易俗,上疏朝廷新建务川、安顺、印江学府。还主导修撰思南第一部地方志《嘉庆思南府志》,首开思南修志先河。

开科取仕以来,朝廷对黔地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先在湖广就试,后改附云南考试,诸多不便制约了贵州发展,当政者未予重视,敷衍黔人诉求。直至贵州建省127年后(公元1530年),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田秋再次上疏《请开贤科以宏文教疏》,几波周折终在嘉庆十四年(公元1535年)批准贵州开设乡试科举。时任广东布政使的他闻讯十分欣喜,慷慨捐献俸禄置办学田,以租谷作考生试卷费。两年后,贵州首次举行乡试。从第一次乡试科举,到清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贵州学子得益田秋倡导的学田,不需自己掏钱购买试卷,解除众多困难学子的燃眉之急。《贵州明贤传》中《田秋传》评论“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如论起扶持贵州文化的功劳,真的要推田秋做首功呢!”因此,后人尊田秋为“贵州科举教育之父。”

文化的基因浸润这片乌江岸边的土地,思南耕读传家的风气从来浓烈,亦因此人才辈出。

从耕读传家到尊师重教文脉相承,思南中学、思南师范是贵州教育的标杆,惠泽一方百姓。

二十多年前,下海淘金成时髦,可喜欢捣弄文学的几个思南人,打出乌江文学的旗号,几经风雨,“思南作家群”崛起,多次斩获贵州和全国文学大奖,成为乌江流域的一抹亮色。


乌江龚滩古镇一角

剪纸技艺流传乌江两岸平常人家,可思南人张著权以“囍”为核心元素痴心创作剪纸作品,并不辞辛苦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华百囍馆”,推动“思南之囍·囍动中国”的文化创意,已是乌江岸边一道特别的人文风景。

原思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汪育江悉心钻研乌江文化,耗费心血创建全国首个江河博物馆——贵州乌江博物馆,花甲之年曾风餐露宿徒步走完乌江两岸作田野调查,撰写专著《乌江流域考察记》,退休后以七十高龄担任重庆市“中国乌江探险考察漂流队”顾问,又在波峰浪谷走了一回,多年痴心不改坚持撰写推介乌江的书籍,至今八十多岁仍笔耕不辍,竭力推介乌江。

原思南县民政局长姚敦睦多年前以文字立世,曾主持编辑、编修多部思南志书,其编著的“爱我思南”系列丛书影响了无数人,退休后又以还文债的心境,收集编写十多万字的《思南历史人物》,书未问世他却因病逝世,而今此书已出版,其心愿已遂。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思南县乌江文化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县摄影家协会主席任志平用心用力用情行走乌江流域,其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和国际赛事上斩获殊荣。志在千里,他在全力以赴推进乌江文化和乌江品牌。

“田秋、李渭等思南历史人物是乌江文化的标高,亦是贵州文化走出山地的杰出代表,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原思南报社长、总编辑田永红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贵州省管专家、省土家学会副会长等于一身,他长期坚持从文化、新闻与文学的视角,深度聚焦“贵州母亲河”,全力推介乌江文化。 历时数载,他溯源乌江追寻先辈足迹,锲而不舍书写心中生生不息的大乌江,精心创作的全面反映乌江流域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长篇小说乌江三部曲《盐号》《丹王》《江魂》,120多万字的三部曲填补了乌江流域空白。

2014年,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的思南县田秋小学在乌江河畔落成。该校以“贵州科举教育之父”田秋先贤冠名,旨在弘扬田秋精神,传承乌江流域厚重文韵。

漫步校园,继贤楼、春华楼、秋实楼等布局合理;惜味厅、敬贤居干净整洁;西麓书院、牧鹭亭、听涛亭尽显书香古韵。


思南中学一角

拾级而上,古典诗词文化长廊与田秋诗墙,让学生熟背唐诗宋词、笃学明理;《黔中砥柱》《厚德载物》等主题壁画赋予楼道走廊丰富内涵;校内谏亭、墨池更与田秋塑像相得益彰。

2016年1月,思南乌江文化研究学会成立,意在搭建解答乌江文化有什么、乌江文化是什么、乌江文化能做什么等三大课题,凝集乌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建立乌江文化的学术体系,打造有特色的中国长江流域文化品牌,提升乌江文化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乌江成为“中国的乌江”“世界的乌江”。

乌江文化是思南人的根。田永红说,溯源乌江而来的各路人马带来的儒家文化、巴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天长日久与当地民间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乌江文化。同时,虽经历次城市改造,而府文庙、万寿宫、华严寺、永祥寺、川主宫、王爷庙、周家盐号等沉淀着思南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却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田秋“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的兴教兴国理念已根植思南,在乌江河畔最美的风景是温馨校园。

最近几年,思南筹资12亿元兴建贵州首家县级教育园区,思源中学、书生高级中学、思南中学新校区等著名学校相继落户四角山麓,莘莘学子诵读经典的读书声穿越时空,在乌江岸边久久回响,他们足下的土地就是同乡翰林郭石渠等历史名人恋恋不舍的乡土,前仆后继的征程中成千上万的青年才俊走出大山。

如今,思南正在大力推介乌江文化,同时努力建设水陆交通网络。基于此,该县提出“四高两铁六大道”陆路大通道,加上乌江航道等,让文化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四高”即在思南“十”字交汇的杭瑞高速、酉剑高速以及规划经过思南的湄潭至石阡、德江合兴至石阡聚凤两条高等级公路。

——“两铁”即规划过境思南的涪陵至柳州、遵义至铜仁至吉首两条铁路。

——“六大道”即思南至印江城际快速干道、思南至德江城际快速干道、环白鹭湖公路、杭瑞高速思南温泉互通经许家坝至长坝石林高等级公路、杭瑞高速思南温泉互通至黔北机场高等级公路,思南至沿河沿江城际快速干道。

陆路密,水路特。该县着力疏通“一江一港多码头”水上大通道。“一江”即依托乌江优势条件,构建通江达海的便捷水运大通道,打造黔东北水运商贸中心。“一港”即思南港。“多码头”即乌江航道思南境内已建成的23个码头、300至500吨级的25个泊位。目前,《贵州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已将“思南港”列为重点港口规划,是乌江五大重点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达1200万吨。

水陆并通的思南,也在积极跻入航空通道。该县正着力畅通“五空三圈一机场”的空中大通道。“五空三圈”即:以思南县城为中心,距离黔北(德江)机场,形成0.5小时航空临界圈;与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形成1.5小时航空经济圈;与贵阳、重庆机场3小时航空辐射圈;“一机场”即规划建设思南通用机场。

冲出“乌江峡谷”再扬帆,思南再出发!而今,处在乌江流域中心地带、铜仁与遵义两个地级市的中心区域、铜仁市思德印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心位置的思南,已由区位中心发展成全省石材检测中心、驾驶考试中心、乌江航务管理中心、体育训练中心等区域性功能中心,等等。

解读乌江——

一条江、一张图和一个梦

历史造就了千里乌江曾经的繁盛,那些帆樯林立的图景,浮现在后代人的眼前,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豪放粗犷的乌江号子,曾如天籁般的旋律回荡在大西南腹地,叩击着乌江沿岸百姓的心扉,现已经渐行渐远成为绝唱。

观察人士指出,纵观乌江流域这片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土地,苍茫的崇山峻岭中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形成了以贵州毕节“水西彝族文化”、贵阳“阳明文化”、遵义“沙滩文化”、思南“中和文化”,重庆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涪陵白鹤梁石刻文化等为代表的乌江文化。

此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乌江流域留存大量浴血奋战的遗迹,凝集成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

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喻子涵曾在首届乌江文化高峰论坛指出,滔滔乌江孕育了独特本土文化,即山文化、水文化、人文化共生共融所形成的人文生态系统,就使这块地域有了生生不息的文脉,就使乌江流域的诗人、作家有了精神皈依,使乌江文学创作有了特定话语和表现对象,使乌江文学有了创生与滋养的永久性土壤。

喻子涵说,“人文化”中还有本地历代名人的示范,如哲学家李渭、朝廷谏官田秋、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等;还有历代贬谪乌江流域的文人骚客的影响,如理学家程颐、朱熹,心学家王阳明,诗人刘禹锡、黄庭坚等。这些政界、军界、学界精英和文坛领袖的言行,对乌江文化的影响与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比如程颐、朱熹催生“涪陵学派”,王阳明催生“阳明学派”,刘禹锡的“竹枝词”、黄庭坚的诗文、李渭的哲学与文学,都对乌江地域的文化积淀、传承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乌江两江口风光

乌江流域虽然曾是西南蛮荒之地,但是一度受惠始于宋、至清达于极盛的书院讲学之风,沿乌江流域开枝散叶,其开化文明易俗移风、推进儒学繁荣教育、培养人才贡献社会、书院官化巩固统一,促进了乌江流域文明进程,从而推动着贵州的文明进程。

前临绿水、后拥青山的鸾塘书院,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它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白泥坝村,是贵州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书院,比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的江西白鹿洞书院尚早存30年。

据考,鸾塘书院建成的主因是:乌江下游的沿河地处川黔边境,且依托乌江的水上交通相对便利,而白泥坝又正处于出川入黔的要道,中原文化南移四川发达后,遂延伸到乌江流域,建起来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书院,开启了贵州书院兴起的序幕。

穿越历史星空,乌江流域的思南中和书院、沿河竹溪书院,德江文思书院、凤鸣书院,石阡明德书院、镇东书院,印江依仁书院等等,至今仍在乌江文化深处熠熠生辉。

德江县枫香溪土家族镇新坪村三家田人李少波(1818年—1898年),是清朝恩科进士,候补四川参军总督。他目睹家乡山川绵亘,文化未开,立志以己之力,开办学堂,以开化地方,培养人才,惠泽桑梓。

心心念念,必有回响。57岁时,李少波辞官返乡,竭尽全力在现枫香溪镇袁场社区修建“凭依书院”,书院共46间书房; 在现枫香溪镇新坪村修建“从忠书院”, 书院共16间书房;在现枫香溪镇枫溪社区修建“养正书院”, 书院共有36间书房。


乌江晨韵

三间书院相隔50里许,均在现印江、德江、沿河、思南的古驿道上。李少波此举,为兴一地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出了陈小凡、李玉堂、陈伯奎、程光昌等12名进士、贡生、举人,使枫香溪成为“进士之乡”。

三间书院遗址上现仍建有中小学。李少波遍请名师,置办学田,惠泽乡亲的事迹记录于《思南府志》,至今仍为美谈。

“桃李芬芳一脉亲,群星璀璨耀红尘,诗书本是同源水,情到浓时别样醇。”这是思南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付华强对思南县瑞云书院的点赞。

2014年,思南县金辉叠翠园物业公司总经理王明凤无偿提供200多个平方米房屋,作为县书法协会培养书法人才的临习场所。退休干部、思南县书法协会主席陈绍明携手协会人员坚持义务为书法爱好者辅导书法练习,还长期为书法爱好者免费提供笔墨纸砚。

2015年12月,陈绍明利用自家房屋创建思南瑞云书院,为全县书法爱好者成长建好平台,并积极邀请县内外书法名家前来讲学授课,组织学员走出区交流、学习和参赛,让多名书法爱好者脱颖而出。

邱石冥(1898—1970) 是石阡白沙镇人。他是现代著名美术家、卓越的花卉画家,历任北京京华美专校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北京艺专教授、北京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导师、西安美专美术史教授、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国画教授等职,著有《中国美术史讲义》《勾勒讲义》等。

2015年11月,邱石冥文化陈列馆开馆仪式在石阡白沙镇举行,同时,建设邱石冥文化广场和石冥公园,编辑出版《邱石冥书画集》《邱石冥先生专辑》等,让邱石冥重新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故里。

2017年12月,在沿河举办第二届“乌江文化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沿河卷》举行了首发式,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对县级档案馆所收藏的民国档案进行整体的影印出版。

《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沿河卷》共六大卷55册,精装16开本,为该县档案馆所收藏的民国时期档案整体影印版。这套丛书详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沿河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情况,是当今学界研究贵州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据介绍,首期整理出版的“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第一批做的是“沿河卷”,接下来将按照一县一卷的编辑原则,依次做思南、德江、印江、石阡等所属乌江流域各县的档案。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以行吟乌江系列散文闻名贵州文坛的作家、铜仁幼儿师专教授安元奎,与许义明相交相知多年,一干人推举他为远行的“许大哥”撰写了令人肝肠寸断的祭文,表达了社会各界对许义明的追思。

“建设‘两如楼’的意义已悄然超越缅怀‘乌江文化旗帜’许义明先生本位,这值得赞许!”安元奎直言,“‘两如楼’对于乡村价值的规范和重建十分有意义,让百姓身边耳熟能详的乡贤永放光彩,重构乡土、乡贤、乡愁的认知体系,这是用文化的呼唤、回归和重建精神家园,引领春晖力量源源不断为‘空心化’的乡村注入正能量,来推动乡新时代村振兴。”


许义明手迹

“乌江流域人文底蕴厚重,跳出乌江看乌江,这条黄金水道一直牵引着贵州经济版图的变迁,其历史文化及其带来的经济变化,对贵州乃至长江流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观察人士指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文化资源却是越挖越丰富,永不枯竭。他强调,要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具有乌江特色的文化品牌。高度重视乌江文化保护和发掘,努力构筑精神文化高地。在推进乌江文化发展与经济、文化协调互动,着力提升乌江文化的竞争力,以乌江文化聚力引领各方跳出“乌江峡谷”拓展一片新天地。

贵州省政府发布的《乌江经济走廊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乌江经济走廊建设,将其培育成贵州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为加快乌江流域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引领,经济跨越,文化与经济融合比翼齐飞。基于此,乌江流域要树立“大乌江”一盘棋的思维,跻身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乌江经济走廊建设,探索内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示范带,积极建成“畅通”“绿色”“和谐”乌江,对于谋划贵州经济发展新棋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支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市民政局领导到我区督查疫情防控工作
  2. 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次公示
  3. 康平县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最低施工标准
  4. 康平县安委会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调度会议暨十一国庆节期间应急安保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5. 辽中区蒲西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活动
  6. 危房现场质量检查记录表
  7. 第四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已开启
  8. 辽宁民营经济活跃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总量638
  9. 区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开展中秋国庆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10. 杨士岗镇党委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
  11.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宝权到老大房看望困难群众
  12. 社区书屋飘书香学生放假好去处
  13. 关于沈阳整改方案第2214项整改任务整改结果公示
  14. 区财政局多措并举加强辽中区社会保障工作
  15. 区市场监管局严厉打击违法售卖假口罩行为
  16. 蒲东街道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培训会
  17. 老大房镇继续加强秸秆禁烧巡逻工作
  18. 康平县物价局2019年预算公开补充说明
  19. 区科技局开展三联三促工作
  20. 康平县公安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
  21. 六间房镇扎实做好高温防溺水工作
  22. 满城花开领略康城好景致
  23. 沈北新区市场局落实监管巩固战疫成果
  24. 2020年11月14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5. 辽中区蒲东街道慎终如始以紧实细夺取战疫胜利
  26. 李旭臣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
  27. 县客运站守牢防疫关口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28.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82579768例
  29. 沈阳市民政局到辽中区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安全生产检查
  30. 康平县环境保护局2019年部门决算表
  31.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515政务公开日活动情况汇报
  32. 辽中区市民服务中心搭建完成掌上签批钉钉端
  33. 世卫组织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34. 关于沈阳整改方案第431(514)14项整改任务整改结果公示
  35. 辽宁公布高考举报电话
  36. 区营商局组织参加沈阳市万人进万企机关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政策培训会
  37.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486960例
  38. 康平县2020年10月农村低保金请款报告
  39. 肖寨门镇妈妈街村强力推进村内美化绿化
  40. 康平县郝官屯镇卫生院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41. 区人大领导到茨榆坨街道调研
  42. 辽中区大黑镇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加快促进经济复苏
  43. 胜利街道工会举办职工台球赛
  44. 东关街道多措并举狠抓项目建设
  45. 2020康平县东升九年一贯制学校单位部门决算公开说明
  46. 养士堡镇召开助推四个一示范村全面发展恳谈会
  47. 首轮147万张被使用餐饮类消费超半数
  48. 金普新区在东北率先实行市场监管行政许可标准化窗口人员为办事者提供无差别服务
  49. 区农业中心全力助推创卫工作
  50. 辽中区预测一代玉米螟中等发生
  51. 辽中区开展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52. 辽中区开展2018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53.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康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1年预算公开说明
  54. 喜迎建党100周年智慧党建谱新篇
  55. 前四个月全市减免税费近44亿元
  56.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宋慧中到我县调研
  57. 区总工会召开全区工会干部大会传达区委一届十次全会会议精神
  58. 康平县服务业局2019年度预算公开说明
  59. 沈阳市侨联给侨胞送去防疫物资
  60. 蒲东街道多角度新模式落实开展四个一工程项目
  61. 139万网友观看11万老铁同时在线辽中区开展辽中玫瑰行动专场直播
  62. 辽中区杨士岗镇持续督查秸秆禁烧工作
  63. 沈北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疫情期间创新方式组织参与网络培训
  64. 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二)巴尔虎山登山赏秋好去处
  65. 康平县中心幼儿园2020年度部门决算
  66. 2020***********0康平县内停水通知
  67. 辽中区大黑岗子镇确保在两手抓中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68. 杨士岗镇让改厕成果的甘泉滋润美丽乡村的土壤
  69. 冷子堡镇开展统一灭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行动
  70. 茨榆坨镇拧紧冬季生产安全阀
  71. 康平县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2019年部门决算公开
  72. 名家写春联墨香迎新春
  73. 区国地税局召开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现场工作会
  74. 辽中区召开冬春火灾防控会议
  75. 老大房镇堵卡设点五个一打造安全隔离墙
  76. 孙家店林场强化巡护未火筹谋
  77. 满都户镇开展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78.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缝纫机嗒嗒嗒奏响脱贫协奏曲
  79. 皇姑区牵红线搭鹊桥助力高校毕业生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
  80. 辽中区六间房镇产地现场网络直播助力辽中玫瑰品牌推广
  81. 发挥民企优势以科技助力抗疫
  82. 辽中区六间房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工作例会
  83.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84. 蒲西街道文华社区第一党支部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题党日活动
  85. 市房产局对全市住宅区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暗访抽查
  86. 2020年11月6日0时至24时辽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87. 青城山路排水防涝工程施工3条公交线路调流
  88. 于洪区教育局开展校本课程工作坊研修活动
  89. 杨士岗镇组织镇村干部赴抚顺市新宾县学习村屯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90. 本溪桓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到辽中考察学习试点验收经验
  91. 区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召开辽中区干线公路在建工程生产调度会
  92. 2019年康平县海洲窝堡乡人民政府部门决算公开
  93. 辽中区税务局开展纳税信用前置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94. 关于调整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间的通知
  95. 共驻共建大清扫全力以赴齐创城
  96. 关于康平县2021年沈阳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的公示
  97. 庭院经济帮贫困户鼓起腰包
  98. 辽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守好疫情防控前沿阵地
  99. 区粮食局召开迈步新时代建设新辽中学习讨论活动动员会
  100. 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到辽中区调研农村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