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关于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5日发表  

  (2021年1月22日***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勇当尖兵、决战新开局的关键阶段。***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对广东系列***和***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结合黄埔区发展实际,就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尖兵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黄埔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对广东广州***和***批示精神,始终把******殷殷嘱托化为奋力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善作善成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勇立潮头、勇当尖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高质高效,预计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700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7%左右。财税总收入连续四年超千亿,广州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稳居第2,广州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6位、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GDP等6项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经开区榜首。“四区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高端化工三个千亿级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四个五百亿级产业筑牢经济发展根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值占全市比重超50%。引进各类优质项目700多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蓬勃成势,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1,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72.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签约落户,集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3个中科院“国家队”项目,生物岛实验室获批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打响“黄埔实验室”品牌,8家研究院进入省高水平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2/3。顺利推进国家实验室及地方基地、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建工作,先进高分子材料、印刷及柔性显示两大国家级创新中心获批设立。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000人,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上市企业63家,总数位居广州市第1、全国经开区首位。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8%,成为全市首个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4%的区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44%。建成华南最大的科技孵化集群,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项。广州科学城双创基地连续两年获***督查激励。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以及黄埔综合保税区获***批复同意,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获省深改委印发实施。构建“金镶玉”政策体系,自主创设出引领全国的制度优势。经济功能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深度融合,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一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成为首个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获评“2020年度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第1,连续两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1,连续两年荣膺“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称号。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成为全球首批4个可持续发展中小城市国际标准试点之一。城市建设攻坚提质,获批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首创“快批快拆快建”模式,累计开工改造面积 1077万平方米。城区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6条轨道交通线和有轨电车1号线建成通车,“八纵八横”高快速路网基本成型,18条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46.8公里碧道高标准完成,35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升级改造,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民生福祉温暖人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增幼儿园55所,新开办学校24所,改扩建学校52所,新增学位6.3万个,北师大实验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集聚。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升级,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妇儿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疗设施成功落地。黄埔马拉松在全国打响品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10.8%,科技战疫获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的肯定,社区治理的“黄埔经验”获全市推广,获评“最幸福城市”“企业家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扎实推进贵州黔南、湛江廉江和清远阳山、清城、佛冈、英德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深入开展新疆、西藏、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所有帮扶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丰硕,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152个村社区全部实现“四个一肩挑”,“两新”组织实现“两个覆盖”,“12345”和“四呼四应”工作机制全面构建。首创全体系改革创新容错纠错“1+5”机制,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各项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再起宏图新气象。

  (二)“十四五”时期黄埔区面临的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总体上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提供根本保证。我省处于经济总量达到世界十大经济体相当水平的关键期。广州市深化改革获省委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正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黄埔区推动“四区四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进入关键阶段,面临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复、市委将知识城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前期积累的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城市更新、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优势显著,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助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刚刚起步,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城市更新任务繁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安全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全区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到二〇三五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总定位总目标,广州提出要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排头兵。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条件、有义务、有责任以走前列、当尖兵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区、开放之区、生态之区、文明之区、幸福之区,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家级经济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典范。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成,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要素生产率全国领先,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总部企业和头部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实现,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黄埔、平安黄埔全面建成,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黄埔范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美丽黄埔全面建成。现代文明社会率先建成,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加协调,高水平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健康黄埔。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率先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幸福黄埔全面建成。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对广东广州***和***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全面扩大开放,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从七个方面创建“黄埔样本”,在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尖兵。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贯彻*********、***批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的闭环落实机制,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决服从服务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黄埔区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今后五年奋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建成科技创新引领区。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院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引育一批前沿领军企业和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一批国际一流创新人才,攻克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创新源头供给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进一步提升,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更加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人才和资源高度集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5%,广州高新区迈入全国高新区前列,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标杆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一个三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两千亿级(汽车制造、新材料)、四个千亿级(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高端制造重镇,打造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企业,广州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建成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先行先试,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改革、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数字经济发展及重大平台制度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形成一批创新型引领型标志型改革品牌,创建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新、中以、中欧、中沙等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系统深度脱碳进程加快。山水林田城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绿水青山的美丽黄埔更上水平,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自觉行动,建成全国最美丽开发区。

  ——建成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实现功能区与行政区融合治理创新,城市功能加快蝶变,城市内涵更加丰富,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示范区、国际化创新城区全面建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社会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构筑全域一体化空间布局,打造区域协调发展“黄埔样本”

  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空间战略,推动广州知识城北部牵引、广州科学城中部建带、黄埔滨江南部成链,构筑创新空间引领、极核源头带动、轴线廊带贯通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七)构建“一岸双轴三片”新型空间。聚焦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高政策协同,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高效集聚,有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分工更合理、发展更协调的区域经济布局,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型空间。

  全面提升“一岸”。推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片区)建设,加速建设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加强岸线和腹地、空间和配套、景观和功能“三统筹”,打造国际滨水带、贸易新走廊、黄埔会客厅,实现港、城、岸、岛一体化发展。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为引擎,向西深度联动广州主城核心区,牵引城市功能沿岸东进。推动鱼珠、黄埔老港一带连片改造,加快总部经济、高端航运、邮轮旅游等产业布局,促进岸线腹地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换。以黄埔综合保税区、穗港智造合作区为牵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临港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区港联动临港产业经济带。

  全面崛起“双轴”。以创新大道和开放大道为“双轴”,构筑山海相连、通江达海的智造创新网和总部经济带,筑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以创新大道为科技创新轴,串联知识城、长岭居、科学城、长洲岛和生物岛,发挥知识城知识经济、长岭居创新生态、科学城技术创新、长洲岛农业科技、生物岛生物医药集群优势,建设创新引领型、知识密集型和产业领军型的综合性产业组团。以开放大道-开发大道为产业创新轴,串联知识城、翟洞、永和、云埔、西区等,加强知识城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商务功能布局,推动永和、云埔、西区等组团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创新链补齐补强,推动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西区-麻涌、西区-化龙过江隧道建设,推动“一江三岸”互联互通。

  全面聚合“三片”。从北到南推动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三片区”互动带动发展,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多园联动、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黄埔经济板块坐标。北部片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为牵引,创建广州发展新中心,与澳门共建穗澳合作示范园,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融入广州主城“30分钟交通圈”和“30分钟生活圈”。中部片区以广州科学城扩容提质为契机,形成向西全面融入广州主城、向东辐射珠江东岸地区的带状枢纽,成为广州科技和产业创新支撑带。南部片区以黄金岸线为纽带,链接生物岛、长洲岛、黄埔港和西区,构建产业互融、游憩互通、景致互映的滨江商务服务链与新城市客厅。

  (八)全面提升四区四中心发展能级。以全球视野,锚定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大战略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新发展定位,强化空间互联、产业互动、政策互通,加快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汇聚,筑牢面向全球的创新创造主阵地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北极点”。全面落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打造“一核一轴四组团”,将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建设成为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核,沿开放大道构建功能高度复合的知识辐射传播轴,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集成电路四大组团,重点建设以百济神州、诺诚健华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制药基地,以粤芯、光掩模项目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以小鹏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创新园,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为核心的国际数字枢纽。持续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综改试验,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形成独特的知识经济平台优势和产业生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加快落实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创新基础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办大事示范、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为重点,推动由制造基地迈向智造高地。吸引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突出智能制造、新经济、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建设中国新材料中央创新区(CID)、湾区氢谷、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改造提升永和、云埔等片区,推动先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设服务湾区的新贸易创新中心。大力培育新贸易业态,建设一批新贸易平台,构建新贸易开放格局,焕发黄埔港“老港口新活力”。加快推进中国游戏软件谷、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将军山数字创新园建设,强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端港口经济,引进新型航运金融、航运科技、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构建要素流动畅通、贸易顺通、创新链融通的新国际贸易中心,形成引领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的高端港口经济圈。

  建设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依托生物岛实验室,探索建设P3实验室,在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和健康管理、干细胞与细胞工程、医疗器械、生物科技投融资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开展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争取药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相关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品牌向国际专业级产业论坛跃升,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论坛。高标准建设生物岛生态绿洲与智慧创新体验中心,搭建数字孪生创新实验平台,打造广州智慧岛、地标岛。

  四、推动全链条融通创新,打造中国科技创新“黄埔样本”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源头供给,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示范引领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打造黄埔硬科技创新先行区。

  (九)全面提升科技源头创新能力。以人才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前沿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战略力量的“黄埔军校”。

  建设一流科技基础设施。构建全域联动的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体系,创建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推进张江实验室广州基地等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落地建设,加快推进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慧眼大设施工程预研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探索“科学装置+专业公司”建设运营模式和国家重大科技装置区域共享。

  建设一流科研机构。制定实施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和工业实验室,支持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设立高水平研究院。加快推动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力争早日落地运营。创新科研院所建设模式,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支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投资、相互持股,推动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运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吸引国内双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黄埔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尖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高标准建设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在争取政策支持、科研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突破,形成“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人才涌现的生动局面,打造人才综合改革先行区。完善“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本运营中心,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到黄埔去”的良好氛围。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精准引进“高精尖缺”和“卡脖子”技术人才。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发展模式,开展培育科学企业家计划,培育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科学企业家。将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纳入科技人才(团队)引进范畴,鼓励科研人员转型成为技术经理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区内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共性、前沿引领和颠覆性技术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瞪羚”“独角兽”培育工程,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地。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交叉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十一)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创新型企业集聚优势,围绕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纳米等特色产业引导科技成果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培育认定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新增长点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批品牌化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区内区外、国内国际贯通的技术转移网络枢纽。推行财政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改革试点,试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探索实行“总师制”。强化科技产业战略投资,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发挥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五、构建数字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黄埔样本”

  坚持制造为本、实体立区,实施黄埔制造万亿计划,强化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十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面实施“制造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推动工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关键环节布局,引育一批“链主企业”,将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产业打造成为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标志性产业链。充分发挥全区外资集聚、产业集群和链接全球的优势,以吸引全球高端制造集群落户为重点进行“强链”,以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强“控链”,以稳外资为重点开展“稳链”,以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进行“补链”,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育大”的企业规模结构。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到2025年,培育1-2家对全球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链主企业”,形成1-2个特征明显的国内优势产业集群。

  (十三)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到终端应用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条,创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核心区和芯片半导体产业集聚中心。深耕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高清显示,积极培育印刷显示、有机柔性显示、电子纸等细分行业,打造国际新型显示之都。集聚世界顶尖生物医药资源要素,强化医药、医械、医疗、医学联动,加快生物制药、基因检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国样本。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着力突破智能纳米药物、纳米诊疗设备、纳米机电系统、纳米催化技术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纳米谷。以智能化发展、新能源技术引领产业变革,重点支持智能汽车整车及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积极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制高点。着力发展与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深度融合的高端智能装备,聚焦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系统集成四大重点领域,打造引领型智能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重点发展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数字孪生、卫星物联网等未来产业。

  (十四)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构建数字底座、数字平台、高速网络与科研、智造、城市系统深度融合的数字应用生态体系,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建成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打造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加快全域数字化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规划建设,推动知识城新一代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建设,加快科学城工业互联网关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物岛生物安全智慧岛。实施黄埔数字赋能工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智造计划”“上云计划”“赋能计划”,构建制造业“网”“云”“台”“端”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

  (十五)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等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城核心区、鱼珠、知识城环九龙湖为主要载体建设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现代航运等高端专业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加快推动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建设综合化智能型物流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规划建设中央生活区、新型城市综合体、高端酒店,完善健康、养老、育幼、文化、体育等功能配套,发展多层次商贸服务业,培育壮大“网红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打造品质生活样板区。

  (十六)大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推动区内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和并购重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聚力科技金融,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以风投创投、资本市场、投贷联动、知识产权金融为主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支持设立绿色基金,创新绿色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推进绿色金融产融对接,探索发展可持续金融。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投融资创新,深化与港澳、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支持港澳社会资本参与我区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上市。优化金融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重点引进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总部、优质风投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总部型金融企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科技集聚区规划建设。

  (十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存量创新,推动汽车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推动工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产业基础高级化代表性企业,打造滤波器、传感器等2-3个业内举足轻重的细分产业基础集群。开展产品提质行动,建立健全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企业公共信用评价监管制度,加快低质低效产能改造或出清。加速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支持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发展集消费需求预测、智能制造、个性定制和仓库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智造体系,重塑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引导鼓励传统产业积极嫁接互联网社区、流量平台等渠道新业态,大力发展新营销模式。

  六、全面激发发展活力,打造改革开放再出发“黄埔样本”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积极作为全面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十八)创建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纵深推进为引领,探索开展省市综合授权改革,进一步擦亮“黄埔营商”品牌。

  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强化“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推动实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普遍应用。探索将企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行政确认等事项划转至一个部门实施。试行综合性许可改革,探索开展企业投资“拿地即动工”。率先实现信用联合奖惩“一张单”,创建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争创国家级试点。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制定,构建更具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深化政策兑现服务,探索“免申即享”兑现新模式,打造黄埔兑现2.0版。

  强化国际规则衔接。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深化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加强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对接。探索建立与港澳信用互通互认机制,实现与港澳征信产品、信用评级的互认共享、统一使用。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公平竞争审查方式,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试点。探索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争取粤港澳三地职业资格互认试点。

  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质押融资试点,设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打造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供应链。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健全标准建设、专利导航、评议审查与“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

  (十九)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要素便捷流动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开展创新性差异化改革,创建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先行区。深入开展国家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扩大发展空间、集约节约用地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探索用地用林、生态环保等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综合性改革,严守工业区块红线。加快发展资本要素市场,加强与沪深港新交易所对接合作,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发展资金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力资源共享平台,率先探索完善劳动力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壮大技术转移机构和经理人队伍,创新“跨境研发”统合机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鼓励政企数据共享,建立政务数据分级分类动态监管机制,在数据确权、数据流动、数据保护等领域探索数据安全治理模式,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探索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到黄埔去”。

  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催生更多领军型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优化提升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服务超市,***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政策体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形成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集中布局,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旗舰型区属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运作、高端人才薪酬激励等方面先行先试,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强化区属国企的科技投资开发职能,探索与政府、市场主体共建跨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鼓励推动外资由加工制造向精密制造、研发创新等领域加速布局。鼓励外资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强化重点企业挂点服务。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落实国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二十一)构建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开放底蕴和先行先试优势,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高水平开放引领之区。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规则体系,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高标准建立具有黄埔特色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力争将广州知识城纳入国家自贸试验区范围,探索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在共建产业平台、共筹资源要素领域作出示范。提升黄埔综合保税区能级,扎实推进封关验收、深化监管体制创新,打造国际跨境电商中心、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研发设计中心。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创新中心、区域创新驿站,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海丝国际经济示范区。深入推动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加速推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落地,支持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力争在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数字金融、数字贸易、中新自贸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打造中新双边合作升级版。深化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推动中日及中以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中德氢能合作、中乌科技创新合作、中沙产能合作,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把握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新机遇,鼓励优势企业布局全球,推动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布局,支持企业开辟更多海外新兴市场,持续深耕传统市场。

  全面融入“一核一带一区”。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中之芯。推动与深圳高新区合作共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与南沙科学城协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双引擎,与宝安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地,与光明区打造生命科学成果协同转化新高地,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共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地,与东莞水乡共建大湾区深度合作先导区。高水平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建设,探索“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清经验”。

  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绿色发展“黄埔样本”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

  (二十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政策体系,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建筑,落实再生资源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及装备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低碳运输等绿色产业。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为率先实现碳中和打下基础。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构建废旧物资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学校、社区,推行绿色消费、居住、出行。深化粮食节约行动和“光盘行动”。

  (二十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城系统治理,构建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优化宜居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加强氮氧化物、细颗粒、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气体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建立较完善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落实国家“土十条”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壤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严格执行环保准入标准和环境执法,完善监督和责任考核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研究,推出一批符合现代环境治理需求的科研成果。

  (二十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立系统完善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提升环境基础治理能力和科技信息支撑能力。建立生态环保区域合作共治机制,优化激励约束并重的治理机制,落实生态环保督察要求,做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披露、严惩重罚制度。推进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行林长制,建立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八、加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基层治理创新“黄埔样本”

  强化法治思维,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及应对各类风险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十五)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行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实现“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全覆盖。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以《民法典》为重点广泛开展普法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

  (二十六)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筑牢公共安全屏障,推进平安黄埔建设。积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御基础设施和应急庇护场所建设。开展城市风险源普查,重点消除水、电、气、路和轨道交通等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危险物品卸载基地建设,强化危险物品安全监管,优化全区防洪排涝体系。构建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全区智感安防网络。做优做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全面推开“五治同创、阳光村居”治理创新,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协同解决问题机制。

  (二十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黄埔实践,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群众信访事项“急事急办、简事快办、繁事精办、难事认真办”的工作机制,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中心配套建设。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金融业态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受损群体,做好控赃控人、资产返还、教育疏导等工作。完善企业重大经营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提高企业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有黄埔特色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重大基础设施、大型聚会活动安全等重点领域防范,完善各类预案,率先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区级应急管理机制。

  九、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民生幸福“黄埔样本”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十八)全面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贯通,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

  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高铁城际入区”,争取穗莞深城际在区内设站,配合做好广深第二高铁、广河高铁、广汕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建设前期工作。织密跨区轨道交通网,加快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线东延线,争取地铁6号线三期列入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积极推动“知识城-广州东站”“知识城-南沙”“黄埔高铁站-白云机场”等高速轨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有轨电车2、3、5、9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建设,推进有轨电车、公交、地铁、城际无缝接驳。构建四通八达高快速路网,完善“9条高速路、12条快速路、4个隧道”对外道路系统,打通交通瓶颈,实现大湾区主要节点“1小时通达”。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区内组团间“半小时联通”。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布局5G、物联网、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率先实现5G商用网络全覆盖。建设“城市大脑”智慧平台,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放力度,推动国内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新型智慧应用成果率先落地,建设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商圈、智慧小区等智慧应用场景,打造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示范区。推动“数字政府”功能升级,实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工程,打造一体化智慧政务云平台,实现“数字上云、服务下沉”。发展智慧社区,打造社区“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深化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创建国家级节约集约用地(城市更新)示范区,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理顺顶层设计、创新低效用地处置、***土地征拆难题、优化区域平衡机制、审批流程再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深化实施“快批快拆快建”机制,加大政策创新供给力度,优化升级“1+20+N”政策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政策支撑、法治保障的“三旧”改造工作新格局。探索集体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推动零散土地连片规划、连片开发。争取试点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行政司法保障,加快探索旧村改造房屋补偿行政裁决、司法裁判新途径。

  提升“文化黄埔”内涵。深度挖掘文化与旅游资源特色,把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文旅产业优势,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区,建设京广数字文化合作创新中心,打造富含“现代风、岭南韵、国际范、黄埔魂”的特色小镇、文化景点、文化坐标。加快推动长洲岛保护性开发,整合挖掘海上丝绸之路、黄埔军校、辛亥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珠江国际慢岛”建设提质升级。进一步擦亮黄埔马拉松等体育活动品牌,讲好“黄埔故事”。传承活化历史文脉,积极推进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参与海丝申遗,加快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广州海事博物馆和外贸博物馆,挖掘“波罗诞”“萝岗香雪”等重大非遗资源,彰显海丝文化和千年古港新时代魅力。

  (二十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教育强区。优先规划、适度超前,促进教育设施与实际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推动国际化、集团化办学,建设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加快推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实验中学建设,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特色教育品牌。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大力发展国际化高等教育,鼓励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港澳高校到黄埔合作办学或合办研究机构。建设健康黄埔。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公共卫生资源短板,深入推进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布局,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高质量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社区)30分钟医疗服务圈。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多层次综合性医疗设施、特色专科医院、一流临床重点专科。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检测、治疗一体化防治体系改革,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十)全方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人口持续均衡发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扩大财产性收入渠道,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居民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深化“互联网+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强化经费保障投入,建立用工输送奖励机制,加大个人创业补贴和失业培训补贴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建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广州)创新研究院,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养老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构建“一中心多站点”的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格局,规划建设社区老年大学,推动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100%,形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强化托底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普惠共享型社保体系,推广“互联网+”社会保险智慧服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深化双拥模范区创建。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综合社会救助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和公益事业。

  (三十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好山好水好风光、生产生活优生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特色精品村建设,到2025年全区100%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全面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到2025年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数量达到60%以上。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建设新龙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加强集体留用地统筹利用和物业管理能力,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和主题村落,引导集体经济走产业化、集约型发展道路。深入开展产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隆平院士港和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探索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打造集生产科研、科普展示、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打造高质量发展“黄埔样本”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三十二)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维护*********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完善推动***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强化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健全党委(党组)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确保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经济、党管农村工作等重大原则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理顺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依法执政,按经济规律办事。完善党委决策咨询机制,全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三十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不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区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摆在首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常抓常新的长效机制。全面总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经验,持续抓好机关、街镇、国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开展“双报到”“一十百千万”服务企业专项行动。锲而不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挖细查各类隐形变异问题,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以加强政治监督为引领,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突出做实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

  (三十四)锻造担当作为黄埔铁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标准选贤任能,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选优配强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落实好干部标准,大胆提拔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机制,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城市更新、产业建设、社会治理等基层一线练就宽肩膀、真本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分类锻造各类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快构建执行高效的干部队伍体系。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并重,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将从严管理监督贯穿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干部摆正位置,保证干部健康成长。

  (三十五)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格局,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十四五”规划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多层次、常态化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形成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强大合力。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本“十四五”规划建议确定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制定规划纲要、园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指标,强化“十四五”规划与市级规划、其他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加强政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十四五”规划宣传,提高规划知晓度和执行力,最大限度凝聚全区改革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合力。增强督促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健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和统计体系,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有关部门的绩效考评事项,建立全过程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运用第三方独立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方式,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限时整改。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根据中期评估等情况,按规定程序依法对规划进行调整或修订,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全区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尖兵,奋力开创新征程黄埔发展新奇迹。

相关新闻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对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燃气爆炸事故作出***
    2. 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市第三届运动会有关情况
    3. 驿城区全面排查城乡房屋安全隐患
    4. 驻马店市审计局开展审计业务知识竞赛活动
    5. 市防洪博物馆开展读党史畅游精神家园读书日活动
    6. 第二十三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7. 梁耀斌率队开展节前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保供检查
    8. 金湾区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
    9. 加快驻马店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文旅融合新作为
    10. 市水利局召开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教训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11. 确山县举行赶考路上有我情诉出彩中原演讲比赛
    12. 2022年7月20日互动反馈
    13. 泌阳县审计局举办赶考路上有我情诉出彩中原演讲比赛
    14. 鲍常勇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15. 省四水同治调研组到确山县调研
    16. 遂平县组织收听收看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八次专题会议
    17. 全市统一战线同心助力筑堡工程活动启动发挥统战优势聚力筑堡工程
    18. 潮南区代表汕头市出征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
    19. 驿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学习贯彻区两会精神促政务服务迈上新台阶
    20. 确山县委书记到企业调研隔离点建设疫情防控企业生产等工作
    21. 政协第十三届确山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召开
    22. 驿城区委书记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23. 市教育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会召开
    24. 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
    25. 市四届人大九次会议驿城区代表团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法检两院工作报告
    26. 市水利局开展节前廉政谈话打好廉政预防针
    27. 金湾这个新馆今天亮相
    28. 7月18日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召开
    29. 驻马店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赛决赛举行
    30. 汝南县应急管理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
    31. 确山县统计局开展追忆英雄事迹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32. 驻马店市统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33. 遂平县审计局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审计强化审计监督职责
    34. 驻马店市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35.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河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专题学习
    36. 市工信局组织开展庆三八登山比赛活动
    37. 驻马店市审计局搭台铺路助力青年干部进入成长快车道
    38.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告知书(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李金明)
    39. 驻马店市审计局督导组深入遂平县督导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
    40.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到遂平县调研指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41. 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党纪法规知识测试
    42. 连云港新闻07月19日
    43. 板桥水库开展水利知识测试活动
    44. 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
    45. 汝南县四大班子领导参观红色记忆峥嵘百年摄影展
    46. 驻马店市审计局召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
    47. 市委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全面提升把握宏观政策的能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
    48. 驻马店市商务局召开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49. 驻马店市人防办以三个到位扎实推进放权赋能改革
    50.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圆满完成第二十四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邀商接待服务…
    51. 农工党驻马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52. 中共驻马店市委印发法治驻马店建设规划
    53. 驻马店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召开
    54. 鄂州市总工会考察宜昌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将宜昌纳入劳模(职工)疗休养目的地
    55. 西平县领导深入学校医院企业调研民生实事工作
    56. 驻马店市以整改成效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57. 金湾区召开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58. 关于珠海市斗门区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公示
    59. 市河道管理局召开防汛技术培训会
    60. 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召开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培训会
    61. 驿城区统计局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暨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62. 泌阳县残联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三夏生产
    63. 驻马店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64. 对于3岁以下儿童在防疫方面有哪些建议
    65. 鲍常勇到市中心城区调研督导教育民生和中国药谷项目建设情况
    66. 新蔡县人社局强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
    67. 李跃勇会见美团政府事务副总裁潘子龙一行
    68. 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到平舆县督查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69. 驿城区委统战部开展书香机关全民阅读读书分享主题党日活动
    70. 市城管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督导检查
    71. ******考察青海纪实高天厚土铺展大美画卷
    72. 全市推进物流业转型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73. 驻马店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万人助万企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74. 平舆县获河南省太任文化之乡称号
    75. 市四届人大九次会议平舆代表团第四次会议召开
    76. 我市举行依法整治规范中心城区电动车秩序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77. 关于延长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选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报名时间的公告
    78. 金湾区平沙镇创新探索三联三融模式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79. 驻马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召开
    80. 市科技局组织收看十大战略大家学—领导干部直播讲专题学习第一期讲座
    81. 市乡村振兴局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
    82. 连云港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62号通告
    83. 驻马店市林业局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现场办公解决项目难题
    84. 驻马店市公安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
    85. 驻马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召开交通执法工作推进会
    86. 鲍常勇到市中心城区调研教育民生项目建设
    87. 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医院的
    88. 正阳县召开2022年城建重点项目第三次推进会
    89. 驻马店市审计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2021年省重点工作***审计任务落实
    90. 第14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我市举行
    91. 睦岗街道召开常态化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
    92. 2022年金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开招聘合同制职员成绩资格复审及体检事项公告
    93. 驻马店市统计局积极组织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94. 确山县人民政府与豫能新能源抽水蓄能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95. 上蔡县审计局深入民政部门调研指导内审工作
    96. 泌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开展强能力锻作风访民情化积案主题党日活动
    97. 鲍常勇到市中心城区和汝南县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98. 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内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管理安全高效
    99. 平舆县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100. 2022年驻马店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