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力推贵州跨越发展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1月16日发表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力推贵州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全省投资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40年以来,贵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等发展机遇,坚持抓投资就是抓发展,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有效投资。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推动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贵州跨越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一、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初期,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规模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全省高度重视投资工作,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结构有效调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并实现历史性突破,推动全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为10.93亿元,1993年上百亿台阶,为106.30亿元,2005年上千亿台阶,为1018.25亿元,2015年上万亿台阶,为10945.54亿元,2017年达到1.55万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平稳较快增长,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要抓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采取项目集中开工、举办项目观摩会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等多种方式,积极谋划和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发展“5个100工程”、“五大新兴产业”、“1+7发展平台”为载体,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扩大有效投资规模。2012-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1万亿元,年平均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贵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25位提升到2017年的第17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1.5%提高到2017年的2.4%。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年缩小。全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15835元增加到2017年4285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由2012年的58.6%提升到2017年的94.1%。

  二、投资拉动成效显著,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主导位置,成为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40年来,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效益稳步提升,全省资本形成率(投资率)逐步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1978年,全省投资率为49.7%,1985年至1995年,全省投资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1999年开始,投资率提高到40%以上,为44.3%,2001年开始,投资率提高到50%以上,为55.5%,2012年开始,投资率提高到60%以上,为60.9%,2017年全省投资率为69.1%。

  改革开放以来,在投资率提高的驱动下,全省固定资本形成日趋扩大,存量资本不断上升,为促进贵州后发赶超,改变欠发达欠开发面貌,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9年的11.7%提高到2017年的67.2%。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紧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展集中开工和项目观摩,积极实施“三长三短”项目建设,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积极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全省投资贡献率持续占据主导位置,经济增长超过三分之二由投资拉动,各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接近70%,贡献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贡献率为6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1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坚持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着力点,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引导和推动产业升级,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优化提升第二产业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增加服务质量,通过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40年来,在投资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各产业投资以增量扩大和存量调整为手段,促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工业向战略性新兴工业转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投资重点逐步向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保产业、脱贫攻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全域旅游等领域倾斜,促进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和发展。1981年全省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总量分别为0.15亿元、9亿元和6.01亿元,到2017年,全省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总量分别达到375.28亿元、2551.77亿元和12360.96亿元。

  经过40年来的发展,全省“三二一”格局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二三一”转变成“三二一”,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到重要先导作用。1981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1.0:59.4:39.6,第二产业投资占比高于第三产业19.8个百分点;1985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6.4:41.6:52;1990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8.1:54.6:37.3;1995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调整为4.7:41.5:53.7,以后各年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投资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十八大以来,在继续加大第一、二产业投资的同时,尤其加大了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邮电通信、科教文卫、旅游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第三产业投资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提高百姓生活质量,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以服务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并持续占主导地位。2013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调整为2.5:26.5:71,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首次高于70%,并延续至今。2017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2.5:16.7:80.8。

  四、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大,成为投资增长重要支撑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份,基础设施短板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贵州立足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第一公路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等标志性工程,许多领域取得了从全国落后到西部领先的巨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通信、能源等建设力度,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成为全省投资增长重要支撑。1993年-2002年间,贵州交通建设完成投资年均增长52.1%。2004年-2010年,贵州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6.7%。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大以铁路、公路、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路网。积极推进“一枢十六支”机场建设,通航机场实现了9个市州全覆盖,2017年,全省通航机场11个,比2012年增加5个,龙洞堡国际机场通航城市达102个,比2012年增加42个,民航旅客年吞吐量2457.65万人次,比2012年增加1566.67万人次。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2017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835公里,比2012年增加3205公里。顺利完成贵广、沪昆、黔渝铁路等高速铁路建设,贵州进入“高铁时代”,形成了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成为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2017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为3285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1919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860公里。如期打赢“贵州水运建设三年大会战”,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乌江实现复航。同时,贵州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建成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2012年-2017年全省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完成977.74亿元。推动黔中城市群建设,加快实施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等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全省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形成了一批城市路网,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2012年-2017年全省城建投资累计完成7713.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全省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发展;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100%建制村通宽带。2013年-2017年,贵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8.8%,高于同期全部投资年均增速3.6个百分点,各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在36%以上。

  五、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突出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对工业领域的投入,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建设工业园区,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对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来,贵州工业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保持平稳增长。1985年,贵州工业投资为12.04亿元;2000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22.73亿元;2010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3.52亿元;2017年,贵州工业投资达到2537.49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积极实施“双千工程”,加大能矿、“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建项目和重大技改项目投资力度,坚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全省工业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一是采矿业投资占比下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采矿业投资逐年下降。2017年,采矿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8.4%,较2012年下降6.8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积极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行业投资,建成了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等工业企业。制造业投资占比稳步提高。2017年,制造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62.3%,较2012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达到4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8.8%,比2012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达到26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0.4%,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三是电力等行业投资占比上升。贵州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力度,建成了构皮滩发电厂等工业企业,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结束了全省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2017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9.2%,较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开发不断规范发展,较好满足住房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了土地法,出台一系列鼓励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随着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为贵州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省房地产开发市场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活力充足,呈现出开发主体加快成长、完成投资成效显著、资金来源不断优化、商品房供给逐步完备、商品房销售持续繁荣、地区结构日趋优化等特点,较好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有效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从无到有,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控不断发展变化,推动房地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1980年,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1986-199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为73.87亿元。1998年,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志房地产开始市场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稳步成长期。1998-200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为1375.87亿元,其中,200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4.95亿元。2009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高速发展期,2009-2014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达到7399.23亿元,年均增长41.3%。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6.9%和68.0%,2012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调整发展期,到201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2201.00亿元,增长2.4%。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办公条件,建造了各种档次的酒店,建设了大量的商业营业用房,形成了丰富优质的综合商圈,推动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保障性安居住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的加快推进,城镇及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27.86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7.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29.75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4.54平方米。

  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主体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被打破,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合作、民营个体等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国有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投资比重由1978年的88.5%下降到2017年的53.6%,下降34.9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集体、联营、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非国有投资主体投资比重则由1978年的11.5%上升到2017年的46.4%,提高34.9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发展,国家和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降低门槛,放宽限制,加大力度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和创新活力,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领域不断拓展,民间投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民间投资从2012年的2585.4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381.81亿元,增长1.1倍,2013-2017年年均增长20.2%。新兴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快。2017年,全省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完成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增速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与大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民间投资分别完成162.14亿元、203.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24.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15.8个百分点。

  八、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取得不断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的硬环境、软条件都取得长足进步。

  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打造优质教育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教育投资由少变多、由小变大。2000年,全省教育投资为10.17亿元;2010年达到51.58亿元。十八大以来,全省每年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施中职“百校大战”,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着力新建、改扩建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2017年,全省教育投资428.13亿元,是2012年的5.0倍。2017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70所,比2012年增加21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62.77万人,比2012年增加24.39万人。

  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投资不断增加。1994年,全省卫生投资0.99亿元,2000年为2.75  亿元,2010年达到21.87亿元。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实施“百院大战”,进一步丰富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省卫生投资131.83亿元,是2012年的6.2倍。2017年,全省医院床位数为17.82万张,比2012年增加4.17万张。

  注重文化体育投资,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围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不断加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994年,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2.29亿元,2000年为10.17  亿元,2010年达到21.33亿元。十八大以来,全省围绕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以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达到290.37亿元,是2012年的8.9倍。全省文化娱乐业机构数由2013年的4835个增加到2017年的6914个;体育场馆由2013年的3个增加为2017年的123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由2013年的340个增加为2017年的11631个。

  九、脱贫攻坚投入持续加大,有效助力同步小康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好“异地扶贫搬迁”、“农村组组通”、“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设立省政府“扶贫专线”,建成“扶贫云”,设立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脱贫攻坚投资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八大以来,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大步前进,聚焦贫困地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加大投入和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现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有效助力2020年决胜同步小康。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油路”,全省100%的建制村、76%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异地扶贫搬迁40.8万户,整体搬迁5911个自然村寨,异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带动了466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16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等,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人。2016年,全省移民搬迁项目个数比上年增长1.5倍,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2倍;2017年全省移民搬迁项目个数比上年增长20.1%,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2017年,全省贫困村5281个,比2011年减少8692个,贫困发生率7.75%,比2011年下降25.65个百分点。

  十、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近年来,全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等产业,突出发展五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经济,激发新活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坚定不移抢先机突重围,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成功举办大健康产业推介会,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助推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新型建筑建材业方兴未艾,大量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和加快建设,新兴产业促进贵州产业链更加丰富,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新经济加快发展。

  大数据相关行业欣欣向荣,快速抢占发展先机。近年来,率先获批建设国家首个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数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建成“云上贵州”平台,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体系南方节点,贵安新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聚集区项目、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中关村贵阳科技观山湖大数据科技产业园项目、贵安云计算基地等重大引领性项目的建成和加快建设,大数据已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2017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为180.89亿元,是2013年的8.7倍,2013-2017年,累计完成437.18亿元,年均增长54.5%,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30.6个百分点。

  大健康、大旅游相关产业投入加大,消费供给同步增长。近年来,全省加强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造“温泉省”,做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随着消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投资快速增长,有效供给持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前行。2017年,全省消费品制造业投资为615.81亿元,是2013年的1.6倍,2013-2017年,消费品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2***3.86亿元,年均增长27.2%,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生活性服务业投资为1827.46亿元,是2013年的5.0倍,2013-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4697.03亿元,年均增长42.8%,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18.9个百分点。与大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013-2017年,住宿和餐饮业投资累计完成697.67亿元,年均增长33.1%,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9.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投资累计完成825.17亿元,年均增长38.1%,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14.2个百分点。

  大生态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近年来,全省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力实施重点行业提质升级改造、降污减排,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河长制”改善治理河道污染,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爽爽的贵阳”将建成“千园之城”,启动建设国家生态博物馆,创建绿色文化基地,生态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2017年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1922.80亿元,是2013年的5.7倍。2013-2017年,全省生态环保产业投资累计完成5009.61亿元,年均增长50.3%,年均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6.4个百分点;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在全省投资中的占比逐步提高,由2013年的4.7%上升为2017年的12.6%,提高7.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助力推动了贵州跨越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投资仍然是拉动贵州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全省需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发挥投资结构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先导作用,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05 20:00:26重新编辑
布吉镇吉华路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中信华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细靓村嘉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布沙路大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丹竹头仙桃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坂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夏早禾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茶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布吉镇吉华路406号灯芯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同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同乐村池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爱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爱联台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爱联嶂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宝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南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南联刘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南联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中心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龙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约村宝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龙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镇南约联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工作约谈提醒会
  2. 浠水两单位获省卫生先进
  3. 市领导督导春季开学工作
  4. 新茶吐蕊缺人采
  5. 国网浠水供电公司举办首届汽车安全驾驶技能竞赛
  6. 浠水县检察院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
  7. 浠水县民政局学习准则条例
  8. 博爱县积极组织开展黑培训专项整治活动
  9. 伊春林业勘察设计院承揽塔吉克斯坦地质勘察项目
  10. 关于申报白银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企业的公告
  11. 麻城市首例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正式启动
  12. 黄冈交通项目建设暨国省干线建养工作推进会在麻城召开
  13. 沂水县推行河长制打造河清水美生态沂水
  14. 许家凉亭路、金瑞路东段亮灯通车
  15. 人民调解解忧愁司法确认暖人心
  16.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福泉四月八里歌颂党少数
  17. 罗田、英山、白莲河三地考察团来麻城考察脱贫攻坚
  18. 浠水禁实工作获省住建厅好评
  19. 应勇坚持精准施策抓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20. 省政府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检查组到我市检查
  21. 市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督办交通突破性发展工作进度
  22. 省残联来麻城督导调研相关工作
  23. 铁力市王杨乡战区领导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24. 浠水县做好禁放烟花爆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5. 省政府督办组调研浠水县鄂东滨江新区建设情况
  26. 浠水县体育活动中心奠基
  27. 浠水县2017年6月份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
  28. 连云区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审核中心2019年度报告公示
  29. 福泉凤山以村为引挖地掘金助民富
  30. 市质监局积极开展工地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31. 浠水县六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32. 永红街道召开低保低保边缘专项治理会议
  33. 孟州市卫生监督双百行动持续发力
  34.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曾薇主持召开福泉市委党史学习教
  35.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保障专项检查
  36. 增加洒水作业频次给城市降温
  37. 学史力行市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冲锋在抗疫一线
  38. 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费县召开
  39. 声音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40. 清溪村参加雕庄街道社会组织创投培训
  41. 麻城经济开发区扶贫日活动好戏连台
  42. 我区三件剪刻纸作品获省工艺美术精品赛大奖
  43. 金坛区农检中心鼎力支持创建长荡湖生态资源保护区
  44. 浠水县公安领导干警齐上阵积极备战2015年春运
  45. 青春暖夕阳关爱筑和谐
  46. 浠水县夹河桥新建工程顺利合龙
  47. 黄文虎督办北城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48. 武进新扩提改10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近40万吨
  49. 连云区法院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宣传活动
  50. 双丰局夯实第三次创业理论基础
  51. 浠水物价局开展湖北省价格条例集中宣传活动
  52.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3. 乌翠区严把清洁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54. 伊春市质监局举办汽油、柴油强制性地方标准宣贯班
  55. 福泉市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老干部老党员座谈会
  56. 重要提醒牢记十不准严防森林火灾
  57. 2020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58. 连云港市连云区2020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缺岗位工作人员健康承诺书
  59. 居家人士请注意12条权威科普问答来了
  60. 我区召开惠民保工作推进会
  61. 湖北一特新能源项目投产
  62. 不忘初心携手并进
  63. 魏村街道 迎新春送温暖情系计生特殊家庭
  64. 道坪镇开展党员日主题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
  65.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走进石河村——结对助销农副产品
  66. 浠水开展纪念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67. 西夏墅镇 西幼大手拉小手亲子乐无穷
  68. 妇联举行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图
  69. 草房换砖房安居又乐业
  70. 蠡县千余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
  71. 斯威克光伏以质取胜抢抓市场保增长
  72. 浠水县兰溪镇教育系统开展承诺活动
  73. 武陟县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74. 涿州市召开换届人选民主协商会议
  75. 财政局举办规范2017年州级部门预算编制和加快预算执行业务培训
  76. 走在前列当好先锋麻城各地各单位召开公开承诺动员大会
  77. 24小时轮班值守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
  78.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浠水联姻
  79. 疫情什么时候才算结束李兰娟说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80. 春江街道 践行为民办实事积极送法进社区
  81. 市领导督导砂石资源管理工作
  82. 统计局 新北区统计局召开建设领域统计年定报工作会议
  83. 全市菊花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
  84. 西钢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85. 我区启用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86. 浠水县机关事业保险局开展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认证
  87. 伊春市卫生局认真组织创卫工作培训
  88. 节日送祝福巧手来制作
  89. 浠水残疾人广播节目新年首发声
  90. 市质监局在春雷行动中做到计量服务三到位
  91. 向前三岛乡反馈巡察情况新闻稿
  92. 浠水召开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任务交办会
  93. 沂南县教体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暑期大家访
  94. 武陟县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观摩推进会
  95. 龙昌实施四个三工作机制推进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
  96. 麻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97. 全市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98. 智慧黄冈四个中心和数字城管建设项目获批
  99. 黄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告(第24号)
  100. 市民宗局调研双桂坊社区民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