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7月03日发表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为抢抓数字时代发展新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数字南京”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开始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8%,全市数字经济技术型人才45万。在数字经济方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位列全国第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布36个专项,其中南京承担了16项,数字经济类占6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支持数字经济类项目24项。集成光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数字诊疗等领域实现基础突破。柔性电子、网络技术、芯片设计、人机交互、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创内生安全云平台,服务定制网络体系架构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取得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和eDNA精准生物检测与生态健康诊断技术研究成果。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质子源加速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产业发展空间纵深拓展。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核心基础产业发展快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200个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南京占有量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南京)软件谷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做强数字服务贸易。围绕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2020年累计建成3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带动10000家企业、30万台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成立市大数据管理局,组建市大数据集团,建成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打造“宁满意”“我的南京”“掌上云社区”“不见面审批服务”等多个数字化治理政务品牌,市区两级1438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线上办理。以“城市大脑”为抓手,开展实时交通、空气质量、水务等大数据综合分析和指挥调度,为智能交通运行、生态环境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联动指挥等提供数据支撑,营造了安定有序、活力高效的城市发展环境。

数据惠民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在全国率先开通掌上城市智能门户,汇聚近400项城市服务,提供社保、公积金、金融、绿色出行等多领域的信息惠民服务,初步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一批智慧应用相继投入运行,全面提升广大市民体验度、便捷度和满意度。2020年,南京12320卫生热线总服务量达1278万人次,呼入电话131.4万个,服务量、业务量位居全国首位。全市已建成28家互联网医院,数量居全省首位,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率先成为全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城乡千兆光网覆盖率达100%,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7个。持续强化网络和运算基础,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牢底座。推进建设智慧南京中心城市运行与管理平台,加强公安、城管、交通、环保、气象、水务等部门城市运行数据汇集与综合利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实时和直观展示。建成“城市之眼”综合感知平台,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有关技术,提升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数据监测能力,为城市运行监测提供新型数据支撑。

同时,南京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一是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引领度待提升。数字经济企业存量具备一定规模,但本土龙头型企业数量略显不足,难以发挥数字经济的头雁功能和孵化引领作用,产业生态圈不易向区域及上下游辐射延伸,对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二是场景业态规模有限,开放度待拓宽。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需要场景驱动。从应用层面上看,目前场景业态聚焦八大产业链和城市数字化治理两大类,数字经济领域场景业态培育上仍需持续发力。三是要素支撑结构欠均衡,驱动度待提速。数字经济投资行业范围更多集中在已有优势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产业数字化领域的金融支撑力度不够。多样化数字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尚未成型,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对新兴技术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面临形势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展开积极竞合。一是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加速部署。由移动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和海底光缆等组成的天地一体化泛在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等加快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业数字化渗透趋势不断加快。2020年全球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2.6%、28.3%和8.1%。以德国、英国为代表的国家三次产业数字化渗透水平较高,以韩国、爱尔兰为代表的国家工业数字化发展更快,以美国、中国等为代表的国家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更广泛。三是数字化技术驱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各国依托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美国发布“智慧城市行动倡议”,澳大利亚推出“联邦智慧城市计划”,新加坡发起“智慧国家倡议”,城市发展正在迈向智能应用新阶段。四是信息安全保护已成普遍共识。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将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完善立法、发布数据安全战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等措施,积极应对数据安全问题。

国内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虚拟社会与物理现实社会双向映射、动态交互,数字孪生城市相继落地,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是要素流动加速数字经济发展。都市圈建设与周边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各类要素资源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的新型发展业态。三是数据驱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数字治理让城市变得更加聪明,利用互联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城市治理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治理服务向基层下沉,数据资源上下贯通成为打通跨层级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深度整合、融通,为精细化精准化城市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四是数字化生活赋予城市发展新内涵。城市居民在数字化世界中的生活感知与体验,将会是评价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内容。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具自由度的生活方式,将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视察江苏***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扎实推进“数字南京”建设,为践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数据赋能。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赋能产业、生活和城市治理,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联动创新,让数字红利惠及全市居民,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前瞻布局、定位一流。坚持前瞻性原则,着眼于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以国际化视野对标国内外数字经济先进城市,提升数字经济品牌影响力。

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依托数字化科技,丰富数字化场景应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数字化赋能,打造数字产业化生态,创新城市生活数字化场景,加快实现“数字蝶变”。

统筹推进、突出特色。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结合各板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百花齐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争取创建全球一流数字经济名城,建设全国数字化科技先导区、数字化产业标杆区、数字化治理示范区、数字化生活引领区,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密集地、优势企业云集地、创新人才汇集地、数据要素聚集地、治理模式荟集地、应用场景富集地。

——数字化科技先导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创新城市行列。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0家。

——数字化产业标杆区。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软件名城。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9000亿元。

——数字化治理示范区。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基于数字技术的政府精准决策和高效管理体系,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到2025年,一网通办率达到90%。

——数字化生活引领区。民生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出行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普惠供给一体推进。到2025年,实现数字化应用场景累计突破500个,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0。

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

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亿元)

9000

3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亿元)

4000

4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20000

5

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家)

500

6

一网通办率(%)

90

7

5G基站数(万座)

3.5

8

接入市政务数据中心系统数量(个)

1900

9

数字化应用场景(个)

500

10

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90

三、发展方向

(一)聚焦创新引领,建设全国数字化科技先导区

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高端人才密集等优势,将科教资源禀赋与产业政策优势叠加释放,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解决“卡脖子”技术。超前布局“制高点”技术,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性转换,将南京建设成全国数字化科技先导区。

原始创新研究。坚持全球视野,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前瞻布局。在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中突出支持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原创方向,持续支持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重点领域。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的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新型通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推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的重要输出地。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质子源加速器、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分类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支持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瞄准综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

(二)聚焦融合赋能,建设全国数字化产业标杆区

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等产业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化数字经济模式的拓展和应用,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红利,培育一批融合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价值倍增和效率提升,形成数据驱动实体经济转型的“南京方案”,将南京建设成全国数字化产业标杆区。

集成电路。瞄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补短板重大工程,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前瞻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科研创新成果。重点攻关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功率半导体以及国产EDA工具,高水平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高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强化先进封测业支撑。

新型显示。积极布局OLED、Micro LED、激光显示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抢抓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AI等新兴市场机遇,加快发展4K及以上超高清视频产业,构建以面板和模组制造为基础、行业应用为牵引、网络通信和软件信息为支撑的发展体系。

软件和信息服务。重点在自主可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及实时数据库、基础输入输出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做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南京具有特色优势的重点软件,建设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融合发展集群。支持我市重点软件园区和软件企业“走出去”发展,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层次。

下一代信息网络。加快完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基础网络的主体建设,积极拓展未来网络区域网建设,逐步实现CENI网络在国内重点区域的延展,建成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可定制的新型基础网络设施。突破自主网络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面向全球开放的支撑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未来网络+”公共试验平台。依托紫金山实验室,积极开展6G技术预研,探索和布局6G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规范制订,打造下一代通信技术策源地。

大数据和云计算。加快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边缘计算、虚拟化、云存储、数据中台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设“数据市场”。加快研究建立数据资产商品化、数据描述、登记确权、价值评估等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安全、规范、可信的数据交易运营体系。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

人工智能。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算法芯片等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打造若干个人工智能综合性服务平台,降低开发者对人工智能基础资源的使用门槛。围绕算法、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发展关键环节,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撑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智能制造。增强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大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着力推进以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成套装备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高端智能产品,充分发挥工业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软件、智能硬件等为龙头的智能产品体系,为产业智能化夯实基础。

数字商贸。支持中国(南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势产业运用互联网发展垂直电商平台,完善电商生态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加强物流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互联共享,打造一批集交易、结算、***、监管、服务于一体、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农业。发挥南京国家农创园、南京国家农高区等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基地。完善市智慧农业中心功能,推进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数字资源协同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聚焦智慧城建,建设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区

全面推进政务系统数字化建设,建立政务服务清单,完善数据共享体系和协调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和开发开放,着力消除“信息孤岛”。利用数字思维和数字工具,科学系统谋划,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重构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协同高效的大系统,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化驱动南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南京建设成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区。

数字孪生城市。搭建全市全域感知体系,推进基础数据采集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数字平台,开发AI、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方面的数字能力,支撑大规模数据融合、场景建模和可视化呈现,实现各区域孪生场景的落地。推动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孪生并存,实现城市协同管理高效智能、城市安全韧性持续增强。

城市大脑升级。按照“一网整合数据、一屏可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的要求,积极建设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建设集城市运行态势全息感知和各类事件预警、分析、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领导驾驶舱”。通过城市运行数据的归集、治理和分析,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运行监测调度应用,为管理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资源共享。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形成分层分级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公共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深化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设,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实施分年度数据开放计划,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以省市共建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为枢纽,实现与公共资源各类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以及有关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价值应用。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制定数字技术国际国内标准。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市场化开发利用机制,加快社会数据和公共数据标准化采集、融合、确权、交易和利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谋划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开展大数据交易试点。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聚焦数据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研究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四)聚焦智能体验,建设全国数字化生活引领区

强化延展数字民生工程,聚焦保障民生福祉,提质扩容新消费,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育娱”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数字化科技和数字化产品带来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大舒适度的生活方式,将南京建设成全国数字化生活引领区。

智慧商务。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布局无人店、智慧门店等新零售网点,推动人脸识别、智能支付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购物、餐饮等领域的应用。推广精准营销、智慧商圈、智能配送等新型商贸服务和新零售消费模式,促进商贸流通服务智能化转型。鼓励直播电商企业积极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

智慧医疗。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智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拓展远程医疗功能,建设南京市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及质控中心,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心电等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依托南京智慧医疗信息平台,推进5G+医疗健康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全市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大数据管理。构建“医保智慧大脑”,实现与国家、省医保信息平台联通对接,确保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GIS可视化等技术,建设医保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医保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服务,整合优化医保线上线下业务功能模块,提供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

智慧体育。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做强“宁体汇”服务平台,完善设施查询、场馆预订、网上培训、健身指导等功能。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智慧体育场馆、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支持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健身房、无人值守灯光球场建设,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管理。鼓励发展体育智能制造,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

智慧养老。推行江北新区“虚拟养老院”建设,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应用,发展居家健康信息服务,加快构建老龄人口健康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构建基于数据智能的智慧养老知识图谱,建设以居家社区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支撑系统。

智慧金融。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区块链试点体系,推动企业上链、政策上链,探索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拟上市企业培育、小微企业融资等相关领域。支持开发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应用系统,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智能金融新业态。

智慧交通。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公司、互联网公司、地图导航公司、车路信息服务公司、电信运营企业等合作,实现信息查询、出行规划、智慧停车等个性化服务。支持南京重点软件企业研发智慧交通产品,实施智慧交通示范工程,促进“互联网+”“智能+”“5G+”等在交通行业创新应用。

智慧教育。整合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教育数据的高效统一管理,在教育治理、素质评价、学业监测等领域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服务。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打造“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大数据学习平台,优化“平台+资源”服务模式。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实践探索,支持开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教育分析系统,促进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争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智慧旅游。实施智慧旅游工程,推进智慧文旅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旅游产业基础数据库,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推进新技术的场景应用,引导重点文博场馆、景区景点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提供网上游园、智慧导览、沉浸式体验等智慧旅游服务。

智慧文创。探索建设区域设计中心,促进创意设计与建筑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大对动漫游戏、传媒娱乐、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及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的扶持力度。支持在南京举办国家级高水平电子竞技大赛,扶持电子竞技产业龙头企业,提升南京城市电竞品牌影响力。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数字化发展空间布局

全面构建数字经济“一核三圈”空间布局。

——数字化治理“核心”。构建紫东地区数字化治理“核心”,以紫东科创大走廊为轴线,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搭建紫东全域感知体系,建立城市大脑云反射弧,实现区域服务的快速智能反应。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升级全域数据纵向到各区、街道,横向到各政务部门的感知触角。建立区域治理“数字驾驶舱”,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使紫东地区成为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未来之城,成为南京数字化治理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数字化生活“圈”。构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数字化生活“圈”。充分释放鼓楼区医疗和教育、玄武区政治和交通、秦淮区商贸和文旅、建邺区金融和商务等资源优势,布局数字化社区、院区、商区、园区、景区等生活空间区域,构建智能数字化场景创新应用。提升新街口核心商圈能级,打造元通、南部新城等新兴商圈,合理布局夫子庙、老门东、南京1912等特色商业街区的数字化产品应用,以数字化服务提高生活品质。进一步开放平台和创新应用,打造全面、准确、快捷的一站式智能生活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构建数字化生活新场景新体验。

——数字化科技“圈”。构建江北新区—栖霞区—江宁区—雨花台区数字化科技“圈”。以麒麟科技城、紫金山科技城、中国(南京)软件谷、中国(南京)智谷为载体,强化数字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实施数字技术学科与人才建设。布局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发挥大院大所技术储备优势,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大力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以重大课题研究、科研技术攻关和产学研用融合为主线,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创新发展环境营造等措施,夯实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基础。

——数字化产业“圈”。构建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数字化产业“圈”。发挥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双区叠加”优势,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提升三产数字化渗透率,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融通。做强数字经济基础核心产业,做大平台支撑产业,做优应用融合产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配套服务完善、集聚水平较高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专栏1  空间布局优化工程

序号

板块

重点园区

数字经济重点领域

1

江北新区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金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卫星应用、区块链、量子通信

2

玄武区

南京高新区(玄武园)

电子商务、新零售、数字旅游、物联网、集成电路

3

秦淮区

南部新城、南京高新区(秦淮园)

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数字旅游、数字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

4

建邺区

南京高新区(建邺园)、南京生态科技岛

数字金融、数字文创、人工智能

5

鼓楼区

南京高新区(鼓楼园)

软件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科技服务

6

栖霞区

中国(南京)智谷

人工智能

7

雨花台区

中国(南京)软件谷

信息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

8

江宁区

南京高新区(江宁园)、滨江开发区、未来科技城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数字教育、集成电路、信息通信

9

浦口区

南京高新区(浦口园)、浦口经济开发区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大数据

10

六合区

南京高新区(六合园)

智能制造

11

溧水区

南京高新区(溧水园)

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数字贸易

12

高淳区

南京高新区(高淳园)

智能制造、智慧医疗

13

南京开发区

南京高新区(新港国家高新园)、红枫科技园、仙林大学城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

14

江宁开发区

紫金山科技城、江苏软件园、无线谷、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

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物联网

15

麒麟科创园


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信息通信

(二)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建设

1.聚焦基础及应用理论研究。依托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聚焦计算机科学、软件与信息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依托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围绕新型网络开展理论研究。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技城等高端化、工程化重大科创载体,聚焦AI产业应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展应用领域研究。

2.构建关键技术攻坚联盟。围绕数字经济产业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高端工业软件、AI芯片、基础开源框架等领域,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前沿性、颠覆性、交叉学科等技术领域,探索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和经费使用“包干制”等,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创新研究供给能力。

                               专栏2  重大科创平台推进工程

(一)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1.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以网络操作系统、毫米波芯片、网络内生安全等技术为主攻方向,解决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重大科技问题和产业重大瓶颈,服务网络强国建设。

2.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以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为核心,建成“政产学研用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覆盖全国40个左右城市的大规模通用试验设施,为研究未来网络创新体系结构提供简单、高效、低成本的试验验证环境。

4.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面向基因型—环境—表型关系深入解析重大科技需求,开发运用模式识别、农业遥感、数据建模、组学分析等新技术,构建高效精准分子设计育种体系。

5.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基于“边网云”自主技术体系,建设高通量云计算平台、智能融合网络平台和超级基站接入平台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完备、自主开放、规模应用的综合试验场。

6.质子源加速器:建设强流质子超导加速器与束流应用科技基础设施,为质子治疗、高性能材料、航天航空设备与器件、大功率微波源等领域研发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7.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类器官库、生物样本库和医学大数据采集存储开发平台,建成生物医学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

(三)科技产业创新平台

8.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全流程EDA工具系统等方面,***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9.高档数控机床与成套装备创新中心:围绕关键功能部件核心技术和批量制造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共性技术进行研发推广。

10.国家智能测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围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产品,开展设计、研发、中试和生产等全过程服务。

1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实验室:围绕高性能交通基础设施材料、现代化技术等提供理论支撑,突破智慧交通、先进交通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12.空间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多波段空间探测技术研发、探测器性能测试、空间环境试验综合平台,推动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推进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1.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积极提供多种通用服务,努力建成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外网汇聚节点,接入一批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

2.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开展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创新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提高精密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能力。鼓励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

3.推进行业应用与示范建设。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首台(套)重大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

4.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智能农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提升智慧农业中心功能,完善行业管理新应用。对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梳理分类,对接数字技术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助推社区电商平台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3  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

1.推动工业企业内网升级。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工程,构建“内外协同、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工厂内网络,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支持企业应用不同网络技术(TSN、工业PON等)部署企业内网,形成样板工程。引导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开展企业内网IPv6网络化改造,打通IPv6接入“最后一公里”。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针对行业需求和不同企业规模,建设垂直行业企业内网标杆网络,在行业内复制推广。

2.建立核心技术攻关“揭榜制”。充分发挥“链长制”工作机制和产业联盟机制作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编制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和紧缺技术目录,制定八大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清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攻克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精密传感及测量、智能加工等核心技术基础与关键部件,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环节,提升高端智能装备自主研制水平。

3.加快5G产业场景应用建设。加快5G+智慧医疗、5G+车联网、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应用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可复制推广的5G行业应用案例,打造应用示范标杆。推动滨江5G产业集聚区等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建设。

4.强化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应用。利用溧水、高淳农业优势,鼓励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业智能生产和经营。

(四)推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1.完善网络安全法规和制度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有关要求,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网络安全法规制度体系。

2.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构建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大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加强数据收集、使用、共享等环节的安全执法力度。推动行业数据安全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制定数据安全自律公约。

3.建立数据安全示范应用体系。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在基本满足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需要的基础上,推进网络数据安全标准在重点部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中的应用。指导企业加大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投入,加快完善数据防攻击、防窃取、防泄漏、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提升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4  数字经济安全保障工程

1.构建数据安全标准框架。结合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技术、南京主导产业及城市发展特征,确定数据安全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安全管理类标准的研究制定。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数据资源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机制。

2.建设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和完善全市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健全数字经济和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对接国家、省级数字安全平台,形成集数字安全态势感知、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对、区块链技术溯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监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数字安全系统,抓好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协调处置。

3.明确数据确权管理机制。加快建立数据价值权属机制,明晰数据产权、转让、交易等各项制度架构,建立有助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4.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支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集成、安全加固、安全审计、监测预警与灾难恢复等信息安全服务发展。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工控安全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五)拓展数字化生活品质内涵

1.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库,建立健全社区应急信息处置机制。完善智慧社区事务支持平台,推行线上信息互动、线下保障服务的“互联社区”运行模式,实现居民对社区事务共享、共建、共治。针对网格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建设落地一批智慧应用场景,赋能社区民生服务。

2.智慧院区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探索开展医保诊间结算,简化就医付费环节,提高门诊结算效率,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医教研康养”协同发展,引入国际一流养老运营机构,推进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社区建设,形成有特色、专业化的高端养老体验示范。

3.智慧商区建设。推动建设一批5G广域连续覆盖、空间高效利用、景观和谐美观的数字化商务区。提高公共服务层级和辐射圈层,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归集、整合和共享,发挥多维度数据聚合效应,在政府、民生、商圈三者之间形成合力,带动智慧商贸业发展。

4.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建设一批数字化园区,对园区关键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实施园区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化形式将园区政策、人才培养、金融资本、管理创新等要素资源精准推送给中小企业,构建中小企业定制化服务系统。

5.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停车场、智能酒店、智能餐厅、无人商店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到2025年,实现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智慧化转型升级。建设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基础数据库,共享景区、酒店、图书馆、博物馆等企业(场馆)信息,构建文化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专栏5  应用场景富集工程

1.数字化生活应用场景拓展。打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富集工程,涵盖养老、医疗、交通、金融、教育、旅游、文创等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生活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延伸到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持续提升全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数字化生活消费产品推广。重点发展生活类数字消费,推广智能电视、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消费,扩大消费级无人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应用。

3.数字化民生服务优化升级。聚焦“我的南京”城市智慧服务品牌提升工作,推动落实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一网通办”。通过营造便捷化的智慧生活、实施精细化的城市治理、聚合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加快推动数字政府服务民生建设。

(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传统网络升级,扩容升级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提高千兆光纤入户比率。建设国家(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促进网络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智慧管网(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支撑管网、管廊等市政设施智能检修设备的综合运营平台。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传统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动能,推动数字化升级。

2.推进智慧绿色交通建设。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探索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响应式公交等应用,建设江心洲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提高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公交、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南京航运交易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二期项目,推进大数据与航运业深度融合。

3.优化数字政务服务建设。构建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和政务数据供需对接系统,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时性,提高共享效率。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提升政务数据的归集共享水平,实现更大范围的“一网通办”。优化“不见面审批”服务,以“宁满意”工程为抓手,拓展“一件事”改革。优化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推进“免申即享”,以智慧化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智慧云平台建设,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4.完善数字城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据服务、态势呈现、运行管理、应用集成的平台建设,支撑应用系统集成和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推动“城市之眼”物联综合感知系统建设,构建汇集城市全景数据的数据中台,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深化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进城市智能化、精细化治理。

5.深化绿色智慧环保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共享和创新应用,强化生态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构建全域生态环境智慧应用平台,建立全市生态环境大地图。探索实现对区域环境质量和企业污染、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水质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的科学管控与精准治理,推动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专栏6  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推进IPv6加快部署。依托国家下一代互联网(IPv6)工程技术中心,加强窄带物联网(NB—IoT)等一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

2.打造数字化基建底座。以新一代政务云、CIM平台、“城市之眼”综合感知平台等为重点,整合全市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打造布局优化、数据融通、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高水平数字底座。

3.推进数据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建设,推动南京新型城区网在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推动高水平国家级、大区级绿色数据中心布局南京。

4.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住宅区、商务办公楼、交通枢纽、通信杆线、市政路灯杆、公安监控杆、城管监控杆等社会公共资源向5G网络设施开放,实现城区室外全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七)深化企业森林成长机制

1.促进高成长科技企业发展。支持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上规升级,实施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扶持数字经济类独角兽、瞪羚企业快速成长。引导数字经济企业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升级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促进高成长科技企业形成雁阵式发展。

2.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涌现。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精准实施各项服务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应用数字化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鼓励专业化社会机构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

3.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中小企业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基础等条件形成支撑与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企业集群。发挥园区和基地的集聚作用,开展企业集群试点工作,吸引大中小企业按专业特色、产业链关系形成集聚效应,培育集群品牌。构建支撑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专栏7  企业矩阵培育工程

1.培育数字科技型企业。推动数字科技、金融科技、研发设计等产业规模扩大和业态升级,培育100家省级领军企业。发力信创产业,布局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科技等重点新兴数字产业,构筑信创全产业链、生态链以及总部集聚高地。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宁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企业布局金融科技。

2.培育数字化转型企业。支持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拓展研发设计、解决方案、仓储物流、融资租赁等增值服务。支持服务型企业(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营销渠道、创意设计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建设制造网络共享平台,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标杆企业。

3.培育数字服务型企业。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的深度应用,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商务龙头企业、优质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培育融合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商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河西CBD等数个千亿级数字化服务业集聚区。

(八)加强人才引育体系建设

1.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建设融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招引窗口。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引才聚才环境,为南京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2.建立外引内育机制。继续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外引国际顶尖人才。建立国际通行的访问学者、博士后等制度,加快数字经济基础科学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育。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技能教育培训,建立数字人才成长机制。

3.优化人才奖励政策。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细化人才激励标准,根据不同人才类别、发展需求、贡献大小等制定专项奖励政策。落实“紫金山英才计划”,充分发挥高峰、先锋、宁聚、菁英计划体系的奖励政策机制作用,积极引进高端数字经济人才。

                               专栏8  优质人才引育工程

1.高层次人才。做好数字经济高层次专项人才的引进培育和落地服务,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落实高峰、先锋、宁聚、菁英计划体系。用好“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品牌,在全球范围引进高端数字经济人才。

2.产业紧缺人才。围绕全市数字经济人才资源配置现状与需求方向,增强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引进工作的精准性。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字企业深入融合交流的学科建设、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体系,打造产学研互促互进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南京本地高校资源,鼓励本地高校培养的数字经济人才留在南京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优质人才服务生态,完善配套设施,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制定企业大学计划,建设联合学院、联合实验室、联合项目、假期集训营、实习基地、创新赛事等人才培养内容。

(九)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

1.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探索开展新型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试点,建立政产学研多方参与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力量,鼓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产业创新活动。支持成立各类区域产业联盟,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2.构筑科技创新一体化机制。加快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圈”。依托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参与长三角技术市场联盟,推动省市共建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共建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加快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3.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共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建设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专栏9  区域协同生态工程

发挥南京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以宁镇扬同城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大力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推进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实现都市圈内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打造优质生活空间。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布局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珍珠链”,建设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宜的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绿丝带”。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推动我市园区与长三角区域内各类园区合作,根据创新和产业需求结成伙伴关系,在技术转移、项目落地、载体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协同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地。成立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顾问团,吸纳权威智库、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市民代表等,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建言献策,优化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二)强化要素支撑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国家各类创新试点在我市布局,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领域更多资源支持。强化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对符合政策的企业和项目给予融资支持,支持数字经济企业通过股改、并购重组等方式对接资本市场。

(三)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我市数字经济统计指标、监测方法和评估评价机制,探索开展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研究。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预警与引导。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鼓励采用政府自我评估和社会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规划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增强规划实施效果。

(四)营造发展氛围

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加强对数字经济优秀经验与典型案例的传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公众辨别网络虚假信息能力。强化就业服务创新,结合“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提供面向技术技能升级、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的线上职业培训、就业供需对接等服务,探索建立适应多点执业、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制度,研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方式。


相关解读:一图读懂《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30 19:04:59重新编辑
观兰(澜)镇富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君子布菱屋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松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伯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梁相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梁相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镇君子布大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镇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牛湖龙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农村信用社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村丹坑润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大水坑樟阁村塘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茜坑新村百公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路口富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日技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横坑村河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福民丹坑润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澜)镇牛湖村大水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樟坑径村牛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观兰镇黎光村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3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8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宝城28区华利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28区新安3路建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39区华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宝城41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3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5区富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49区河东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宝安区67区留芳路庭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威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活力威远幸福家园威远县2022年房屋交易展示会补贴政策实施细则意见的公告
  2. 凌源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3. 世界休闲体育论坛在常举行
  4.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显著
  5. 谢卫东率队会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钱智民
  6. 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落户朝阳
  7. 红安以红为魂高效推进美丽乡村路建设
  8. 情系职工送清凉同心抗疫筑屏障——盐田区领导带队慰问抗疫一线职工[]
  9. 4月11日朝阳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
  10. 加强重点领域防控和重点人群监测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1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54:31
  12. 盘锦市开展专项行动化解质量安全风险
  13. 台吉镇多措并举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4. ​今晨朝阳市第三批35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15. 大连丹东甲肝大爆发专家给你权威解答
  16. 付宗义就全市农村违建拆除整改工作强调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责任时限全面清理整治农村违建
  17. 辽宁日报朝阳对贫困户治病实行兜底保障
  18. 朝阳县确保县乡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圆满成功
  19. 凌源建材产业园区打造国内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凌源建材产业园区打造国内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20. 朝阳县乌兰河硕乡精准扶贫扶到百姓心坎上
  21. 喀左县积极开展第十三届爱鸟周宣传活动
  22. 双塔区坚持精准扶贫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23. 谢卫东在全市供暖保障工作会议上强调聚焦目标坚守底线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24. 我市将加大整治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力度
  25. 电动自行车上牌集中登记延期啦
  26. 市政协召开专项协商会刘朝震出席并讲话
  27. 市生态环境局到武穴市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
  28. 张淑萍赴建平县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29. 我市警方成功打掉伪造健康证明和变造核酸检测证明犯罪团伙
  30. 首届黄冈保利艺术节即将举行
  31. 东方古道即将迎来巨变
  32. 谢卫东主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排查防控工作专题会议时强调抓实落细排查举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3. 三宝营乡打造党建文化广场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34. 工人日报朝阳市总开展8项帮扶维权行动
  35. 我市设置临时性烟花爆竹经营点52处
  36. 谢卫东会见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公司总裁王晓功一行
  37. 有措施有温度向阳社区全力推进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
  38. 大板镇开展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工作
  39. 振兴区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40. 攀枝花市东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东区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
  41. 毕节市构建四共机制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42. 张淑萍谢卫东听取三燕龙城遗址周边及大凌河拓展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43. 办事方便专项行动真正实现办事不求人
  44. 谢卫东在京推进朝阳县晶澳智慧能源组件基地项目签约
  45. 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辽宁论坛举办
  46. 我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医疗物资需求
  47. 全市45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千亿蹇彪谢卫东参加仪式并讲话刘朝震出席
  48. 我市收听收看全省三季度经济运行视频调度会议
  49. 谢卫东主持召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调度会议时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决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50.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2022年盐田区新教师岗前培训班顺利开班[]
  51. 戴超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二次会议
  52. 台吉街道城南社区免费义诊进社区惠民服务暖人心
  53. 喀左再捧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54. 工人日报辽宁朝阳多举措保寒门学子就业
  55. 张秀军调研四区两基地建设时强调整合项目资金抓实产业发展力促乡村振兴
  56. 辽宁日报朝阳贫困大学生就业全安置
  57. 沈阳市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到辽滨街道东南社区督导老年人新冠疫
  58.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双塔区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59. 巴图营乡五管齐下打赢扶贫攻坚战
  60. 纳雍县2022年秋季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征入伍大学毕业生面试及总成绩公示
  61. S332线新铺大桥完成提升亮化
  62. 一周时政要闻
  63. 直溪镇直溪社区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绽放民乐魅力主题教育活动
  64. 全市开展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65. 蹇彪谢卫东会见正邦集团客商
  66.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一督导组到朝阳市下沉调研督导
  67. 关于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的通告(第6号)
  68. 贫困女职工两筛查工作稳步推进
  69. 我市大力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70. 政府搭台推进产业联动跨境电商赋能实体经济[]
  71. 2022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72. 我市2020年中考工作准备就绪
  73. 黑城子镇小花菇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74. 朝阳谢卫东主持召开重点城建项目推进会议
  75. 2021年北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盛大开幕
  76. 喀赤高铁开通运营
  77. 全市中小学校线上教学有条不紊
  78. 张秀军调研四区两基地建设强调研究飞地产业模式弄懂弄清拆股量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79. 关于印发全省城乡社区(村)疫情严查严控措施30条(第二版)的通知辽新疫防指〔2020〕18号
  80. 姚堡乡全力打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示范区
  81. 沙海镇获全国首批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称号
  82. 大爱清尘志愿者赴凌探访尘肺病农民
  83. 纳雍县妇幼保健院用电维修维护服务项目外包竞谈公告
  84. 龙城区全面安排部署村两委换届工作
  85. 洛阳镇商会开展常州市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研讨会暨产学研对接会活动
  86. 华罗庚高新区召开信息化系统使用培训会
  87. 谢卫东在城区建设管理拉练现场会上强调持续发力抓实抓细城市建设管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88. 谢卫东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
  89. 以高质量政务公开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0. 文明成风尚旅游乐融融
  91. 4月12日朝阳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
  92. 蹇彪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和乡村社区换届工作
  93. 伍家岗区开展残联系统能力提升培训会
  94. 共商汇粹商机对接会在沈阳举办
  95. 我市召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调度会
  96. 丁文举检查指导全市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97. 辽宁日报朝阳城区今年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98. 朝阳公安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99. 辽宁日报朝阳借高校人才智力推动产业升级
  100. 姚堡乡召开防汛抗旱业务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