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5日发表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3月7日在广州市
荔湾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广州市荔湾区区长  刘 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主要工作情况回顾

  2005年是行政区划调整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四个战略,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承前启后,实现了经济发展加速增长、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新荔湾呈现七个方面的新面貌:

  (一)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发展空间有新拓宽。

  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区划调整与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地区优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相结合的方针,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原荔湾、芳村区划调整以及机构、人员的合并重组工作。通过调整,拓宽了发展空间,整合了现有资源,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区优势,使新荔湾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特色,更具魅力,后劲更加充足。

  (二)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新提高。

  按照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优质发展第一产业的工作思路,围绕“一街、两岸、三路、四园、八区、十场”以及一批特色专业街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商品销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41.5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1.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断增强。

  以重点骨干项目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5%,贡献率达71.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个百分点。

  商贸业持续兴旺。服装鞋业、水产品、茶叶、花卉等专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广州鞋业节、茶具茶包装创新博览会、第二届全国茶叶市场高层论坛等活动,加强了行业合作。利用珠江以南地区的广阔空间,构建专业型商贸物流组团。全区各类市场达214个,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广东塑料交易所成为全国第一家集塑料原料交易、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子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塑料行业的“广东价格”。特色专业街知名度提高,特色更明显。围绕打造最具岭南风格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对第十甫路段进行了全天侯步行的改造,延伸了上下九步行街的步行范围。配合中国特色商业街国际高峰论坛活动,整治整饰华林玉器街和西关古玩城,与上下九步行街实现联动发展。滨水地区和主商轴商贸更畅旺。结合珠江沿岸景观建设,建成了集艺术博览、商务、休闲于一体的信义国际会馆,整治了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增强了珠江两岸的商贸文化氛围。康王路和花地大道沿线商务开发进一步加快,苏宁电器、东莞家具博览中心等知名品牌企业相继落户,商贸商务中心轴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以广州设计港为核心,完成了广州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主题服务园区。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完善了广州美食园“光亮工程”和停车场建设,完成了十三行路二期和沙面地区部分房屋立面整饰,启动了华林寺绿化广场一期拆迁和黄大仙祠综合旅游区的整治工作,重修詹天佑故居并建成了詹天佑纪念馆,举办了广东国际红酒节、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和“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等一系列旅游节庆和会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餐饮等行业加快发展。

  2.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利用科工贸园、高新科技产业园和留学生科技园,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科技型、环保型企业,目前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逐步形成以数控技术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半导体技术为主的照明业、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医药医疗器械制品业、以食品调料研发为主的生物工程业等四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推进广州卷烟二厂易地改造,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工业增加值完成114.38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加强农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完成了西塱观赏鱼科技养殖示范基地、西塱花苗种植示范基地以及东漖盆花基地建设,建成区农业信息网站,成立了区观赏鱼协会和花卉行业协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提升了花卉和观赏鱼产业的档次和知名度。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经济合作上新水平。

  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企一策、资源整合”的思路,积极盘活资源,多渠道筹集改革资金,妥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问题,全面推进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至去年底,已有66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了转制工作。以区中医医院为试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以聘用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了15个系统90个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受到国家人事部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和监督管理,初步形成了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做到管理有序、保值增值。

  “城中村”改制改造扎实推进。对经济联社股份制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开展了集体历史物业确权的试点工作。完成了经济联社换届选举,加强了对联社财务管理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联社的健康稳定发展。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积极开展与法国里昂、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不断优化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结构。全区新增外资项目42个,增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3905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完成9.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外商投资大项目多,现代服务业项目多,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

  民营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了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涌现了全国、省、市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106个,4家企业被评为省、市百强民营企业。

  (四)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城区面貌有新改观。

  围绕建设水秀花香生态城区的目标,突出抓好以交通便捷、水系建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美化亮化和旧城改造“五大工程”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两个适宜”的城区环境。

  规划工作进一步强化。按照新荔湾的发展战略和定位,组织编制了新荔湾区概念规划纲要和珠江大桥-鹤洞大桥沿江地区、龙溪物流园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西南部地区和北部商贸区等规划研究,为城区功能布局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依据。

  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积极推进地铁5、6号线、广佛城际轨道交通、广佛放射线、东沙大桥、武广铁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花地大道中、西华路、十三行路等道路改造,全区新增、改造道路面积15万平方米。至去年底,全区道路总面积达77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95平方米。结合五眼桥涌、秀水涌等河涌整治打通了一批消防通道。顺利完成彩虹街西园地、和平南小区等7个“水浸街”改造项目以及一批道路、内街巷的路灯建设,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水网和珠江沿岸景观整治加快推进。按照人水和谐的原则,完成了下市涌至省五矿码头的珠江沿岸综合整治,在下市涌至消防中队段建成了别具特色的亲水平台,成为珠江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完成了花地河一期北出口段整治工程,启动芳村上围水环境调控试验,对13个水闸、泵站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更新改造,有效改善了水环境,并成功抵御了百年一遇的“05?6”特大洪潮。

  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成效显著。围绕建设绿色荔湾、生态城区的目标,加快绿化工作步伐,完成了增埗公园一期、环翠南路、大坦沙环岛绿化带一期、珠江边绿化景观休闲带等18个青山绿地工程项目。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9平方米。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加强环境污染专项治理,一批学校和社区分别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城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危破房改造取得新突破。以2003、2004年在册危破房改造为重点,坚持危破房改造与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消除防火安全隐患相结合,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去年全区共改造危破房1663幢20.74万平方米,占总任务量的36.62%,超额完成年计划任务,受益群众达5310户19***0人。积极开展烂尾地块清理工作,基本完成了市下达的25宗烂尾地块的协调处理任务。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城市管理年”工作目标,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制度和城管辅助队伍,强化了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坚持专项整治与加强日常管理相结合,重点地区整治与全方位监控并举,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全区共清理“六乱”9.5万宗,拆除违法建设面积8.3万平方米,拆违复绿面积1.45万平方米,受理12319城管投诉专线和“区长专线”的来信、来访、来电17432宗,办结率100%。完成了洪寿社区一期、广钢平西小区一期等一批环境改善示范小区建设。城区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沙面、金花、花地、冲口、彩虹、逢源等6条街道被评为市卫生模范街区,华林、茶滘、白鹤洞等3条街道被评为市卫生街区。

  (五)社会保障健全有力,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先后完成了区内193个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的建设任务,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落实再就业政策,广开就业渠道,推广个性化就业服务,加强“村改居”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6.7%,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救济标准,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做好特困人员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全年发放低保、医疗救济(助)金2700多万元,为916户“双特困户”办理了租金补贴,全部解决了2003年“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基本完成区街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率先实行区街企业退休人员过渡形式社会化管理,推进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积极防范、妥善化解企业欠薪等劳资纠纷,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33700元,比上年增长8.9%。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完成了15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达标建设,占社区居委会总数的80.8%。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51家,花地街“星光老年之家”被评为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大力加强社区管理,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打造了一批综合型社区示范典型。金花街桃源社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逢源街耀华社区被评为省平安和谐红旗社区。站前、金花街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区社区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义工组织,全区注册义工达59367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8.4%,区义工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推动了社区居委会的规范化管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以街面防控为重点,以社区警务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抓好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全区刑事立案比上年下降4.3%。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出租屋合格率达82.23%,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坚持依法信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各级调解机构的作用,区街联动,及时妥善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年共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5243件(次),办结率98%,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1510宗,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了逢源、石围塘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彩虹、鹤洞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系统开展中医药专家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引入社会投资建设如意国医馆和十三行国医馆,扩大了国医馆系列,增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特色。积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全区无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安全放心工程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完善监管体系,不断加大对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以“放心肉”、酒类、豆制品、奶制品和药材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大力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积极推进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科教强区深入实施,文化荔湾建设有新进展。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一街一科技品牌”和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工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全区有33个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科技立项,累计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8家。全面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石围塘、沙面等4条街道被评为广州市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我区被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全国“科教进社区”优秀组织单位。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面完成了教育综合改造,累计新建或改造学校66所,新增学校用地面积1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等级学校建设,11中、鸿图苑小学等17所学校晋升为省、市一级学校,提高了基础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放中小学教师“四大节日”补贴,教师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人才建设迈出新步伐。选拔了新一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争先创优。加强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以国家计划项目和重点攻关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优秀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1.97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达8742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以“中法友谊,情醉荔湾”为主题,积极开展与法国里昂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开放历史。组织承办了第五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群众体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龙津、东沙等8条街道被评为省、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荔湾籍运动员获得了6金2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我区连续七次荣获全国“游泳之乡”称号,区体育发展中心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计生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成果,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完善现居住地人口计生统计指标系统,广泛开展婚育文化建设,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93‰,人口自然增长率-0.83‰,计划生育率达98.***%,我区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称号。

  按时保质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工作,区经普办被评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积极开展“人防教育进社区”活动,我区连续3年获得市人防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区人防办被评为省人民防空先进单位。积极探索社区侨务工作新模式,依法护侨,调动广大侨眷侨属投身荔湾建设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冬季征兵任务。老龄、双拥、民族、宗教、外事、档案、地方志、殡葬改革、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并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

  (七)政风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听取政协、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去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意见172件,办复率100%。

  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普法工作,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围绕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规范从政行为,改善政务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我区成为全市唯一的省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联系点。以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将绩效评价结果引入部门预算。科学利用公共财力,重点向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倾斜,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和工程招投标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源头反腐败工作。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推行审计监督,我区被评为2000-2004年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地区。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我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这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驻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区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区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路网、水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城中村”改制改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治安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区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0.7%,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7%,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2%,职工年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0.2%,实现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计生、老龄、审计、社区建设、综治维稳等工作成绩显著,我区荣获国家、省、市一系列荣誉称号。

  “十一五”时期是新荔湾承前启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结合区情实际,制订了《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提交这次人代会进行审议。

  “十一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的目标,积极实施“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发展战略,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为重点,全面构建平安和谐荔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新荔湾建设成为“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文明城区、繁荣兴旺的商贸中心区、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名区和水秀花香的生态城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力争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新台阶,西关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和谐社会建设更显成效。

  三、2006年主要工作设想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区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科学发展,围绕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的建设目标,积极实施“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发展战略,着力增强改革和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加快平安和谐荔湾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五优化、五提升、五增强”,实现“四个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城区环境和谐、社会氛围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增强西联辐射力。

  抓住广佛都市圈、泛珠三角地区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的契机,立足“西联”,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一街”、开发“两岸”、推进“三路”、创新“四园”、打造“八区”、提升“十场”以及一批特色专业街,进一步构建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模式向环保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巩固商贸传统产业优势。一是调整优化商贸发展布局。制定区域商业网点规划,科学规划商贸发展用地,加快珠江沿岸旧工业厂房、仓储用地的规划调整,逐步向商贸商务业转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整合优化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上下九-康王路专业市场群、十三行-西堤-六二三路专业市场群、黄沙-南岸专业市场群、站西路专业市场群和芳村大道专业市场群的资源整合和升级改造,鼓励同类批发市场进行多形式的联合发展,构建高档次、园区化、规模化的市场体系,形成 “四大专业市场园区”(花地-龙溪专业市场园区、东沙科技物流园区、大坦沙专业市场园区、西湾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商贸物流集聚。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积极推进市场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使市场由异地结算向场内结算、传统交易向网上交易、现金结算向电子结算转变。加强行业自律,在玉器、水晶宝石、服装、鞋业、茶叶、塑料、花卉等有优势的行业培育一批有荔湾特色、市场发展前景好、流通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重点品牌专业市场,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价格指导中心。三是优化提高特色专业街发展质量。引导上下九步行街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开展多元化服务,注重多边辅助功能的综合开发,由单纯购物型向休闲消费型转变。按照“整合、巩固、提升、壮大、拓展”的思路,加大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华林玉器街、西关古玩城和源胜工艺街改造力度,增强特色,提高商流集聚力。积极加快陆居路步行街建设,打造商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珠江两岸、康王路、中山七八路、花地大道等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打造新的服务业发展基地,培育现代服务业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广州设计港、广州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心规模,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会展、设计、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业。以信义国际会馆为节点,加强周边闲置场地开发,打造艺术创作中心和文化艺术业集聚园区。结合桥中地区广州国际陶瓷城建设,引进以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打造“研发设计创意岛”,汇聚服务业人才,提升人口素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依托社区资源,发展休闲、保健等生活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积极拓展特色旅游业。加强聚龙村古村落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协同和机器厂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珠江沿岸景观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互动,打造珠江两岸景观文化休闲区。加快沙面地区房屋功能置换,引导发展商务、休闲、娱乐、会展以及西式餐饮等项目,增强欧陆风情旅游氛围。按照欧式建筑风格,修旧如旧,全面完成十三行路整饰工程,打造十三行旅游景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重访广州。加快文塔“三雕一彩一绣”展示基地和康有为史迹展览馆的建设,促进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发展。加快黄大仙祠综合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完善旅游标识、标志物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增强旅游功能。加快区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分类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专题旅游线路,开展“新荔湾新八景”、第二届“西关***”旅游形象大使评选等旅游推广和旅游会展活动,进一步拭亮“西关风情”和“水秀花香”品牌。

  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重点扶持规模大、基础好的工业企业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和区域品牌建设。建立跨园区同业公会和跨行业协作组织,强化园区产业配套协作。继续完善东沙地区、大坦沙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东沙科技产业园、广州卷烟二厂等骨干项目发展。大力引进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增值、高效益的工业项目,打造总部型、多功能的产业集群。围绕企业信息化和节能降耗等目标,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促进企业生产研制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科学化、运作过程规范化,实现优质高效地发展。

  优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产业化道路,以“三大基地”(观赏鱼基地、花博园及花卉科技园生产基地、荫生植物基地)为龙头,加快农业功能的深度开发,做大做强花卉、茶叶、观赏鱼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以绿色生态为标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无“公害”蔬菜安全监测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协调发展内外源经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合理高效的招商推介模式,坚持“四个联动”(优惠政策和优越环境联动、政府推动和市场主体联动、产业招商和区域招商联动、项目落户和项目见效联动),大力加强对外合作,重点引进企业总部以及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的产业项目,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和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路子,以创新促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全面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科学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总结试点经验,稳步实施全员聘用制,建立适应各类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城中村”改制改造。按照“依法办事、循序渐进、一村一策、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进经济联社股份制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集约利用、存量优先、持续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闲置场地,打造新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基地和知识产权示范基地,构筑公共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优化创新环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全区信息网络和系统整合,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三大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教育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批具有西关文化特色的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以品牌学校为龙头,构建广雅、西关外语、1中、4中和真光等五个优质教育组团,带动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全面完成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监管和指导,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制定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开发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以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龙头,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不断夯实智力资源和人才基础。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和路子,加强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改善城区人口结构,提高城区人口整体素质。

  (三)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增强城区吸引力。

  高起点搞好城区规划。围绕商业要做旺、旅游要做活、工业要做强、农业要做优的目标,突出抓好新荔湾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功能区规划、工业用地调整规划以及南站商务区、海南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规划城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强土地储备和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高质量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统筹,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精品景观与弘扬岭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凸现西关风情和水秀花香特色,使城区环境更和谐、更舒适。一是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系统改造。积极推进如意坊大桥工程立项和洲头咀隧道建设,配合市做好东沙大桥、地铁5、6号线和广佛城际轨道交通、武广铁路的征地拆迁工作,打通和平西路、东漖北路等一批“断头路”,疏通交通节点,改善对外交通。建设泮溪、彩虹戏院等停车场,进一步完善城区静态交通系统。争取市的支持,增加珠江以南地区的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加快河涌整治等水系建设。重点推进珠江沿岸下市涌至广佛放射线段、广船至丫髻沙大桥段和大坦沙堤岸建设,实施花地河一期D、E、F标段整治工程,启动二期(南出口至东漖大桥段)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下市涌、冲口涌整治,发挥“珠江岸线”和“百里水网”优势,大力构筑城水相依、城河一体、人水和谐的水乡美景。完成海龙围堤防加固和西浦、东塱、大坦沙等水闸、泵站改造,消除水浸节点,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全力推进截污工程建设,配合市完成西塱、大坦沙两大污水处理系统27项截污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实现100%截污的目标。三是加快推进危破房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年底前完成1509幢14.74万平方米的零散危破房和合兴围、联桂北、聚龙村、宝源路街区和逢源北街区等地块的危破房改造任务。四是加快城区绿化建设步伐。深入实施青山绿地工程,重点推进珠江沿岸、河涌两侧、城区主干道以及主要出入口的绿化景观整治,加快广佛放射线两侧绿化、花地河沿岸绿化、大坦沙环岛绿化带二期以及人民路、六二三路、芳村大道和鹤洞路的绿化升级改造工作,推进荔湾湖公园、醉观公园扩建工程,实施华林寺绿化广场、龙津绿化广场和西关大屋保护区绿化广场等6个绿化广场建设,加强天桥绿化和拆违复绿,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提高生态绿化水平。五是加快茶滘等4个“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建设农民公寓,完善“城中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城中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配合市加快荔湾地区电网改造和电力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高标准开展城市管理。坚持依法管理,依靠科学管理,突出有效管理,强化区、街、社区三级城市管理网络,以整治“六乱”为突破口,以小区环境改善为基础,以实现长效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充实城管辅助队伍,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制度,完善多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加大市容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巩固扩大卫生街区创建工作成果。严格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精心做好泰华社区、兴贤社区、昌华苑社区、聚龙村小区、信义小区等环境改善示范小区的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加强闲置工地整治,推动“三创”和“城市管理年”工作纵深发展。

  高效能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为目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强化居民群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开展环境执法监督,以大气、水环境为重点,加强专项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水平。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结合珠江以南地区高质量房地产业的开发,合理城区人口分布,推动人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社会管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城区和谐发展能力。

  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机制,完成区就业培训中心异地扩建工作,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加大“村改居”人员素质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创业帮扶和就业***服务,打造公益性就业培训和职业推荐、创业帮扶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城区就业水平。进一步健全基层救助服务网络,实施分类救助,巩固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倡导群众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街道退休管理服务站建设,实行孤寡、独居等特殊服务对象的探访责任制,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和社区管理全覆盖。稳步推进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深化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居民自治,依法稳步推进社区民主进程。加快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力争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深入开展精品社区建设,发动驻区单位联建、共建、参建,以“共建”促“共享”,实现社区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的发展方向,鼓励各种经济实体参与社区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全面铺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长者平安钟“关爱之星”服务覆盖到全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三无”孤老,努力构建覆盖面广、服务完善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社区管理新机制,力争年底前有20%的社区创建成“六好”(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平安和谐社区。

  加强综治和维稳工作,维护社会安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构筑以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为主体,社区治保会为依托,社区治安队为骨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积极推广花地街试点经验,逐步在社区公众聚集场所、主要街面和高发案路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社区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芳村客运站、窖口车站等治安复杂地区的治安整治和“双抢”、入屋盗窃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充实加强出租屋管理力量,着力抓好出租屋整治,解决消防和结构安全隐患、产权不清晰、违规租赁等问题,确保出租屋合格率达到100%。积极拓宽依法信访渠道,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把法制宣传寓于信访工作之中,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大力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城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范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消防、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的监管,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建筑施工、专业市场、人口密集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创新运行机制,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完善人人享有、优质方便、费用合理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积极实施中医药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重点培育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逐步修复孙中山东西药局,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培育和谐人文精神。依靠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进一步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推进街道文化站达标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三个百”工程(百支文艺团队、百部文艺作品、百场文艺演出)和“风情荔湾”系列文化活动,活跃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和家庭文化,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加快区体育场等场馆开发和改造,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依法加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深化“体教结合”工作,调整体育传统项目布局,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继续完善现居住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强化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和层级动态管理,将计生信息网络覆盖到各个社区居委会,进一步增强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开展国防安全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人防、侨务、外事、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和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

  (五)优化行政效能,提升政务工作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积极加强与政协、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的办理,努力提高办理质量。

  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推进政务公开,并在有条件的执法部门推行ISO国际质量管理,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强街道基层基础工作,以规范街道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为重点,强化街道的管理主体地位,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依托宣教工作大格局,深入开展反腐保廉教育,积极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加强审计监督和执法监察,确保政府工作勤政务实、廉洁高效。

  各位代表:新荔湾,新机遇,新发展。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一切为了荔湾经济加速发展,一切为了荔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切为了荔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继往开来,扎实工作,为实现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鲁雷调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
  2. 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防治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
  3. 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度项目产业园及各乡镇制棒设备安装维修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4. 接地气有温度聚能量这场职工文艺宣讲很圈粉
  5. 走进绿色厂区体验南沙垃圾分类新时尚
  6. 大幕乡快递进村缔造幸福生活
  7. 南山区审计局召开审计整改督促工作会议
  8. 香洲区织密三个防线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9. 港南区交通运输局关于2021年度港南区农村客运补贴资金发放的公示
  10. 市中区三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大会
  11. 县文化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组来苍梧县调研非遗工作
  12. 两河口镇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
  13. 雷思维在白银市区调研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工作
  14. nbspnbsp张远重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暨区政府党组会议
  15. 刘艳到调关镇调研共同缔造工作
  16. 海城区召开第二季度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暨加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部署会
  17. 五三街道金水花城社区推进12345工作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
  18. 区文明办开展全民阅读进学校书声琅琅润心田主题活动
  19. 一季度大连海关助企享税款减免超8800万元
  20. 解放街道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21. 鼓楼区业余体校承办南京市鼓楼区5621布局武术项目校际联赛购买服务
  22. 云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23. 县物流发展中心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
  24. 云梦县2023年民兵干部宣布任命大会召开
  25. 巴中市112个村入选首批四川传统村落名录
  26.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公布崇阳白霓古堰入选
  27. 前锋区万象耕新不负春
  28. 前山街道举行2023年度民兵点验大会暨启动共建美丽珠海活动
  29. 马波主持召开县(市区)和乐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工作例会
  30. 市交通运输局大鹏管理局开展海上休闲旅游船舶现场调研
  31. 蒙山县铁牛闹春抢农时
  32. 主题长图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33. 致敬白衣战士李安洪走访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
  34. 县公安局借杏花节之势行反诈宣传之举
  35. 经开区举行第九次干部学习培训聚焦深化国企改革
  36. 海城区集中精力围点攻坚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37. 南京市玄武区关于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争优除差工作区级审核结果公示
  38. 千山区司法局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39. 全县消防工作会议召开
  40. 书香盈校园正是读书时
  41. 一季度常州市金融运行稳中向好
  42. nbsp2022大运河(枣庄)马拉松赛新闻发布会
  43. 郧阳区航拍农作物秸秆禁烧照片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44. 县农业农村局检查油菜病害防治效果
  45. 东涌镇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46.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关于胜利油田兴达高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油田用耐高压连
  47. 深圳市宝安区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关于开展2023年第一批消费帮扶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48. 定水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会
  49. 峨边自治县第二次安委会全体成员暨安全生产工作和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50.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短信平台费用服务项目公开采购公告
  51. 岭脚镇实干快干巧干岭脚镇召开岭脚风电场二期项目征地动员会
  52. 青春成长法治护航陈塘镇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
  53.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三抓三促动员部署会议
  54. nbspnbsp关于2023年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监督举报电话的公告
  55. 石首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工作培训会举行
  56. 海城区工商联企业法律服务站正式揭牌启用
  57. 于洪区2023年4月中旬创业担保贷款公示
  58. 县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召开
  59. 葛店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礼仪标准化培训
  60. 简讯
  61. 郧阳区安阳镇大峪村农村公路路网延伸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62. 云梦县清明河乡老干部退休不退学
  63. 我县工程建设审批创新举措获办事企业点赞
  64. 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需要申请吗已扣款会退还吗权威回应
  65. 平昌县1名图书管理员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
  66. 顾兴旺在陈家沟景区调研时强调把服务好项目建设作为应尽之责
  67. 关于南充市防止耕地撂荒促进粮食生产十六条措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68. 关于2022年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名单的公示
  69. 2023年***南澳县委员会统战部部门预算
  70.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稳扎稳打督促清退——大鹏新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开展到期临时用地清退工作
  7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1:56:56
  72. 何树平在督导调研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生产责任末端落实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3. 穿街走巷防诈盾牌送到家
  74. 全市一枝花工程调度会召开
  75. 魏朝东调研洪湖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76. 北海市全域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目标
  77. 关于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宁面试补贴(鼓楼区)2023年3月审核通过人员名单的公示
  7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01 18:52:44
  79. 鞍山市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80. 区人大召开家站点建设工作现场会
  81. 凤冠霞帔爱在心秦淮河畔福在手秦淮举行传统婚礼暨夫子庙婚姻登记点揭牌仪式
  82. nbsp巴海峰到薛城化工园区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83. 春日送法进校园阳光护航伴成长
  8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2 02:16:37
  85. 亲子共读红色经典感受阅读乐趣
  86. 推广微家园服务大民生
  87. 阆中搭乘东西部协作快车助力农特产种加销全链发展
  88. 大王镇关于明确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的通知
  89. 夹江县春韵茶香品味夹江消费节活动亮点纷呈
  90. 市中区水务局机关党支部4月主题党日活动——学思想凝聚奋进伟力强党性服
  91. 芦苞镇首届皇派杯小学生运动会开幕
  92. 残疾人办证公示
  93. 张莉带队赴浙江杭州考察
  94. 县图书馆开展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服务宣传周少儿阅读活动
  95. 五一期间将增开这些列车
  96. 海城区举办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暨安全大讲堂
  97. 沙洋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
  98. 我县开展2023年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苑振超李克元张宏仕参加植树活动
  99. 区委书记吴军调研领航示范村建设工作时强调加强规划设计抓好示范引领积
  100. 湖北省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