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10日发表  


国办函〔2016〕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1年10月16日经***批准、由***印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

      2016年3月10日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国家减灾委员会

       2.2 专家委员会

       3 灾害预警响应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4.1 信息报告

       4.2 信息发布

       5 国家应急响应

       5.1 Ⅰ级响应

       5.2 Ⅱ级响应

       5.3 Ⅲ级响应

       5.4 Ⅳ级响应

       5.5 启动条件调整

       5.6 响应终止

       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2 冬春救助

       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7.2 物资保障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7.5 人力资源保障

       7.6 社会动员保障

       7.7 科技保障

       7.8 宣传和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8.2 预案演练

       8.3 预案管理

       8.4 预案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应急救助工作。

       当毗邻国家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国境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国内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减灾委)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负责与相关部门、地方的沟通联络,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

       由***统一组织开展的抗灾救灾,按有关规定执行。

       2.2 专家委员会

       国家减灾委设立专家委员会,对国家减灾救灾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为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提出咨询意见。

       3 灾害预警响应

       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林业、农业等部门及时向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和履行救灾职责的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测绘地信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启动预警响应,视情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向可能受影响的省(区、市)减灾委或民政部门通报预警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2)加强应急值守,密切***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3)通知有关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启动与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灾准备工作。

       (5)向***、国家减灾委负责人、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报告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6)向社会发布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灾害风险解除或演变为灾害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终止预警响应。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共享工作。

       4.1 信息报告

       4.1.1 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地市级和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

       对造成县级行政区域内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立即上报县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民政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报后立即报告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4.1.2 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逐级上报上级民政部门;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民政部立即向***报告。灾情稳定后,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10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并向民政部报告。

       4.1.3 对干旱灾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初报灾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续报一次灾情,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

       4.1.4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各级减灾委或者民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全面客观评估、核定灾情数据。

       4.2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要主动通过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

       灾情稳定前,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减灾委或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况;灾情稳定后,应当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 国家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

       5.1Ⅰ 级响应

       5.1.1 启动条件

       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Ⅰ级响应:

       (1)死亡20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200万人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0万间或10万户以上;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30%以上或400万人以上。

       5.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国家减灾委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国家减灾委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5.1.3 响应措施

       国家减灾委主任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国家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省(区、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国家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召开国家减灾委会商会,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及有关受灾省(区、市)参加,对指导支持灾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国家减灾委负责人率有关部门赴灾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或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3)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国家减灾委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灾区需求评估。

       (4)根据地方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民政部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公安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军队、武警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请求,组织协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地方人民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6)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组织协调救灾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灾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应急评估等工作。水利部指导灾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科技部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国家测绘地信局准备灾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灾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7)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组织做好新闻宣传等工作。

       (8)民政部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跨省(区、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呼吁国际救灾援助,统一接收、管理、分配国际救灾捐赠款物,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外交部协助做好救灾的涉外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

       (9)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

       (10)灾情稳定后,根据***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部署,民政部、受灾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1)国家减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2 Ⅱ级响应

       5.2.1 启动条件

       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Ⅱ级响应:

       (1)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不含本数,下同);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万间或7万户以上、30万间或10万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25%以上、30%以下,或300万人以上、400万人以下。

       5.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国家减灾委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决定启动Ⅱ级响应,并向国家减灾委主任报告。

       5.2.3 响应措施

       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组织协调国家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省(区、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国家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减灾委副主任主持召开会商会,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及有关受灾省(区、市)参加,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派出由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或民政部负责人带队、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国家减灾委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灾区需求评估。

       (4)根据地方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民政部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测绘地信部门准备灾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灾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6)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指导做好新闻宣传等工作。

       (7)民政部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

       (8)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

       (9)灾情稳定后,受灾(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及时将评估结果报送国家减灾委。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核定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0)国家减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3 Ⅲ级响应

       5.3.1启动条件

       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Ⅲ级响应:

       (1)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万间或3万户以上、20万间或7万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20%以上、25%以下,或200万人以上、300万人以下。

       5.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国家减灾委提出启动Ⅲ级响应的建议;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决定启动Ⅲ级响应。

       5.3.3 响应措施

       国家减灾委秘书长组织协调国家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省(区、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国家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及受灾省(区、市)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派出由民政部负责人带队、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时掌握并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

       (4)根据地方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民政部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

       (5)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受灾省(区、市)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

       (6)民政部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

       (7)灾情稳定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指导受灾省(区、市)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8)国家减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4 Ⅳ级响应

       5.4.1 启动条件

       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Ⅳ级响应:

       (1)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或3000户以上、10万间或3万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该省(区、市)农牧业人口15%以上、20%以下,或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

       5.4.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决定启动Ⅳ级响应。

       5.4.3 响应措施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协调国家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省(区、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国家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视情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时掌握并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

       (4)根据地方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民政部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救灾款物发放。

       (5)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受灾省(区、市)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病和心理援助工作。

       (6)国家减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5 启动条件调整

       对灾害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或灾害对受灾省(区、市)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标准可酌情调整。

       5.6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提出建议,启动响应的单位决定终止响应。

       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1.1 特别重大、重大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灾区民政部门评估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况。

       6.1.2 财政部、民政部及时拨付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民政部指导灾区人民政府做好过渡期生活救助的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等工作。

       6.1.3 民政部、财政部监督检查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定期通报灾区救助工作情况,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结束后组织绩效评估。

       6.2 冬春救助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6.2.1 民政部每年9月下旬开展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调查,并会同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

       6.2.2 受灾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本行政区域受灾人员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救助需求,核实救助对象,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6.2.3 根据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民政、财政部门的资金申请,结合灾情评估情况,财政部、民政部确定资金补助方案,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受灾群众吃饭、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6.2.4 民政部通过开展救灾捐赠、对口支援、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受灾群众的过冬衣被等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估全国冬春期间中期和终期救助工作绩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组织落实以工代赈、灾歉减免政策,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

       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要尊重群众意愿,以受灾户自建为主,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建房资金等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根据灾情因地制宜确定方案,科学安排项目选址,合理布局,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灾设防能力,确保安全。

       6.3.1 民政部根据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倒损住房核定情况,视情组织评估小组,参考其他灾害管理部门评估数据,对因灾倒损住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6.3.2 民政部收到受灾省(区、市)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的申请后,根据评估小组的倒损住房情况评估结果,按照中央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补助标准,提出资金补助建议,商财政部审核后下达。

       6.3.3 住房重建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本地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上一级民政部门。民政部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绩效评估情况后,通过组成督查组开展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全国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

       6.3.4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等工作。测绘地信部门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重建规划、选址,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做好住房重建工作。

       6.3.5 由***统一组织开展的恢复重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规定,安排中央救灾资金预算,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以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担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7.1.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7.1.2 中央财政每年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年度实际支出等因素,合理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遭受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地区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7.1.3 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相关补助标准。

       7.2 物资保障

       7.2.1 合理规划、建设中央和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应统筹考虑各行业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需要。

       7.2.2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每年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要求储备必要物资。按照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健全应急采购和供货机制。

       7.2.3 制定完善救灾物资质量技术标准、储备库(点)建设和管理标准,完善救灾物资发放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保障和征用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3.1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情传送网络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情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7.3.2 加强中央级灾情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建设、管理救灾通信网络,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灾情。

       7.3.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完善灾情和数据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灾情共享机制。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中央各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设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可规划建设专用应急避难场所。

       7.5 人力资源保障

       7.5.1 加强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灾队伍建设、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支持、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7.5.2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地信、红十字会等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7.5.3 推行灾害信息员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覆盖中央、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灾害信息员。

       7.6 社会动员保障

       完善救灾捐赠管理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动员、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完善接收境外救灾捐赠管理机制。

       完善非灾区支援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的救助对口支援机制。

       科学组织、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7.7 科技保障

       7.7.1 建立健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航空遥感等对地监测系统,发展地面应用系统和航空平台系统,建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模拟仿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天地空一体化的灾害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地方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示范和培训工作。

       7.7.2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计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地信等方面专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开展灾害风险调查,编制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制定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

       7.7.3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究。

       7.7.4 利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等国际合作机制,拓展灾害遥感信息资源渠道,加强国际合作。

       7.7.5 开展国家应急广播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实现灾情预警预报和减灾救灾信息全面立体覆盖。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

       7.8 宣传和培训

       组织开展全国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组织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急救日、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日和国际民防日等活动,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社区减灾活动,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组织开展对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灾队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8.2 预案演练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协同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8.3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民政部制订,报***批准后实施。预案实施后民政部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后报***审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构应根据本预案修订本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8.4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10-01 18:38:01重新编辑
深圳福永镇新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宝安大道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富桥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大洋田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怀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稔田村洋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富桥吉安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三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新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凤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宝安大道旁塘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宝祥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白石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高新技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107国道东侧(兴益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桥头万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海科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下十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和平莱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建安路安浩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新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富桥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富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乌兰布和沙漠万亩肉苁蓉喜获丰收
  2. 公安系统集中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 中标公告衡山路23号(通泰地块)房屋拆除
  4. 中村村做好辖区企业秋季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5. 我市召开铁路沿线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
  6. 县商务局到驻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7. 省农垦局局长朱汉桥到八里湖调研
  8. 市林业局开展慈善一起捐活动
  9. 关爱残疾人送爱心家电
  10. 大别山母亲参加湖北省优秀戏剧作品展演月展演
  11. 义务拔草美化家园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12. 英山县迅速处置石材厂扰民信访件
  13. 2018年我市文化领域大事件
  14. 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常志刚主持并讲话
  15. 英山县2018年雷霆行动专项整治启动
  16.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召开2019年度年终总结会
  17. 县农机局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培训班
  18. 检察院 院党组专题听取司法办案精品化推进年活动阶段性汇报
  19. 我市上半年生产总值60687亿元同比增长89
  20. 戈壁红驼驮起牧民致富梦
  21. 漕河城区三处违法建筑被拆除
  22. 晋陵公馆社区公交进社区同心促和谐
  23. 市管网办推进黄州大道管廊项目弱电迁改协调工作
  24. 省医保局调研组到英山开展专题调研
  25. 重视老年共病关注老年健康
  26. 荷花池中心开展学校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27. 天宁区行政审批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8. 中村村夕阳红老年健身队参加街道健身才艺展演
  29. 市直卫健系统扎实开展扶贫日活动
  30. 总工会 区领导慰问龙虎塘街道企业高温车间职工
  31. 长江洪峰7月31日安全通过我市江段
  32. 朝一举办老年人防诈骗知识讲座
  33. 杨晓和在三河市调研检查时强调坚守底线保安全凝心聚力促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
  34. 走进福利院志愿服务暖人心
  35. 天宁区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36. 龙潭村委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37. 奔牛镇 四月的哀思
  38. 县政协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9. 团风县一季度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40. 我市落实落细各项社会兜底政策织密民生保障网
  41. 今年我市计划落实草原生态修复项目22万亩
  42. 清溪村重阳节给社区老年人送重阳糕
  43. 快立快审快结成功化解纠纷
  44. 市发改委组织召开我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培训会
  45. 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取得新版SC食品生产许可证
  46. 市委六个一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47. 我市45家企业360余款优质农畜产品亮相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
  48. 杨燕伟在市主城区调研检查时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确保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安全
  49. 罗溪镇 财政分局罗溪镇财政分局收付中心实行轮岗制
  50. 放管服改革做好减加乘释放新活力
  51. 我区积极开展规模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检查
  52. 稳外贸促发展巴彦淖尔这样打好主动仗
  53. 管窑镇联合多部门开展西岚公路超限超载专项整治
  54. ***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55. 区人社局多措并举提升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实效
  56. 区农业农村局 省水利厅朱海生副厅长来新北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地调研活动
  57. 刘雪荣强调提升政治站位落实防控措施坚决打赢森林防火攻坚战
  58. 住建局举办孝老爱亲道德讲堂
  59. 我市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向全市6945户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576亿元
  60. 麻城投资百亿元打造宜居城市
  61. 我县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试点
  62. 市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双十一行政指导座谈会
  63. 市商务局组织到红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64. 清溪村晨曦青年志愿者协会尊老、敬老、助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65. 红安县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66. 区统计局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67. 2021年5月13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公告(菁晖)
  68. 天宁区班主任发展工作室三年期满汇报展示活动隆重举行
  69. 市药监局召开全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专题推进会
  70. 市图书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71. 市领导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和福利院老人
  72. 国土督察武汉局验收组督察我市土地工作
  73. 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妇联团委红会联合党支部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74. 加班加点查漏补缺文明城市加速推进
  75. 黄冈密卷主编王后雄教授来黄冈作专题讲座
  76. 市中心直属办事处组织业务专题学习
  77. 后旗26万亩葵花迎来丰收季
  78. 呼格吉勒图嘎查举办第三届黄骠马文化节
  79. 黄州区画大同心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80. 发展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81. 加强自我保健告别亚健康
  82. 一季度抽查结果全国政府网站精减近半加大不合格网站查处力度超两百人被问责
  83. 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北京发布会获媒体集中关注
  84. 天宁区行政审批局召开贯彻区委十届十次(扩大)会议精神专题会
  85. 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保健品百日行动专项检查
  86. 我市城乡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启动
  87. 市、区水产渔政部门联合开展清江行动和长江禁渔检查
  88. 二黄河入选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初评
  89. 五大工程增绿让武穴大地更绿生态更美
  90. 罗溪镇 监察审计室罗溪监审室对农村新建道路进行完工验收
  91. 天宁区行政审批局党支部召开主题党日活动
  92. 市管网办组织召开管廊工程创文创卫扬尘治理和安全生产督办会议
  93. 小区宣传氛围浓文明意识在心中
  94. 我县将逐步实现4G网络全覆盖
  95. 彭思镇区街道升级改造全面启动
  96. 区四大家领导参加市区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97. 团风县领导帮扶村里讲党课助脱贫
  98. 我市举行国际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99.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
  100. 河海街道 河海街道防疫一线物业人星光点点护灯火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