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关于印发英山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7月22日发表  

英农组发〔2022〕3号

关于印发《英山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英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和各人民团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要求,经研究制定《英山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英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4月19日

 

英山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鄂发〔2021〕12号)、《中共黄冈市委、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抢抓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支持政策,接续推进乡村全域全面振兴。到2025年,全县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乡村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更加美丽,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脱贫群众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三、重点工作

(一)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巩固拓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

(1)巩固拓展义务教育保障成果。不断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强化“双线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施“普及水平提高行动”,对存在辍学风险的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动态监测台账管理,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分类施策、合力劝返。加强特殊教育保障服务,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困难学生关爱行动,健全教育帮扶机制,做到“应助尽助”,实现原建档立卡等9类学生资助全覆盖、零遗漏。继续落实“学生奶饮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营养健康改善行动,确保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全面改善。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与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建设,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城镇义务教育供给,确保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设施设备,实施教育信息化提速行动,发展面向农村的网络教育,确保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实现乡村一体化、城区集团化办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补充乡村教师,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开展支教、送教和对口帮扶活动,提高师资水平,振兴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加大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支持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契机,支持开展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普通话示范培训,通过“推普”工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2)巩固拓展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补齐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健康促进政策,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持续巩固拓展健康帮扶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到“十四五”期末,健康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服务覆盖“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英山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牵头单位:县卫健局、县医保局)

(3)巩固拓展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一是定期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排查。组织乡村干部每季度对农村所有居民开展一次住房安全排查,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台账,对符合条件的C、D级危房纳入危房改造范围。二是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村监测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户、其他脱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为重点,持续做好新增危房动态监测和改造,发现一户、鉴定一户、改造一户、验收一户,确保动态清零。三是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根据我县地域文化特色和农村居民传统习惯,大力推广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引导农民建房和乡村建筑风貌,注重历史传统传承,加大农户建房质量安全、抗震结构、建筑风貌等指导和宣传,提高农房建筑风貌水平。(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局)

(4)巩固拓展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一是继续加大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投资1.92亿元建设东河水厂,供水覆盖草盘地镇、雷家店镇、杨柳湾镇、温泉镇、方家咀乡、南河镇等6个乡镇;城乡供水一体化“5211”工程全部竣工,全县75%的农村人口、100%的城区人口饮水实现“同质、同网、同量、同安全”。二是加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计划投资1250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进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有效提高农村供水保障率,其中计划在偏远山区投资200万元,加大分散工程投资建设力度,有效提升偏远山区供水保障水平,新建打水井31口;计划投资570万元,维修升级集中工程23处,争取资金480万元,加大供水管道维修改造力度,完成供水管道维修改造35公里,有效提高供水保障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和湖泊局)

2.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将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一是健全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分级分层分类动态监测。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已脱贫户,以及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条件的纳入监测对象。制定监测对象识别负面清单,确保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以全县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形成收入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以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确定当年监测标准的年度监测标准调整机制。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乡村干部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四是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根据致贫返贫风险,落实帮扶责任人职责,及时组织相关行业部门以及乡镇、村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全县无新增致贫返贫情况发生。(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3.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易迁后扶工作的***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基本产业、基本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区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五基”工程建设。一是持续推进易迁后扶产业发展。推动将安置区产业发展纳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大力推进安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强化200人以上安置区专人负责就业帮扶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建立易迁劳动力培训需求台账,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原则,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外出务工就业的搬迁群众,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积极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三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服务统筹,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对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保、户籍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努力实现农村安置区“办事不出村”、城镇安置区“办事不回村”。健全完善社区(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关爱特困供养对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群体。四是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全面落实迁入地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迁入地党委政府对后续扶持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水平。推动较大型安置区(100人以上安置区)成立监督委员会、议事协商委员会、小组长,选配网格员、楼栋长等。探索特困供养对象、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占比高的小微型安置区归集管理模式、医养结合模式、区院参照管理模式。推行安置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制定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居)务公开、财务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赡养纠纷、家庭邻里纠纷等调解工作,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五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抓好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安置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着力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完善搬迁群众监测帮扶机制,组织做好安置区安全事故防范、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安置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4.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机制。

(1)筑牢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络。一是确保“应保尽保”。对照保障标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按规定程序纳入救助范围,实行“差额救助”。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持有残疾证的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三级以上智力、精神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含三级智力、精神残疾)、重病患者等特殊对象,经个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低保对象就业产生的必要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落实低保延退机制,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我县低保标准的已脱贫户,给予一定期限的救助渐退期。落实“应养尽养”,将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及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提高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集中供养需求评估,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确保全县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0%。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特困供养兜底对象“吃、穿、住、医、葬”全面保障。二是及时“应救尽救”。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因病、因灾等突发性问题造成支出负担过大的脱贫户或兜底保障对象在“两不愁”、“三保障”上仍存在阶段性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照其困难原因和程度分类实施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实施重点救助,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全额补助的同时,按月低保标准的20%比例增发保障金。未成年人在差额救助上再按低保标准的20%比例增发保障金。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上级要求拓展补贴发放范围,逐步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农村无固定收入、农村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残疾人困难群体。加大社会关爱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临时监护、长期监护等制度措施,有效落实关爱服务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2)加大残疾人帮扶和社会保障力度。一是开展残疾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及其家庭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重点筛查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缺少劳动力、返贫致贫风险高的残疾农户信息。二是继续落实残疾人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资助,为脱贫的重度残疾人代缴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大扶残助学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三是大力支持残疾人创业增收。引导和鼓励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残疾人才进行创业增收,继续实施“双百工程”项目和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发挥残疾人集镇小老板、农家小店主和产业带头人在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创建一批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户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四是提升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质量。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保障签约医生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个性化服务。为残疾儿童实行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救助,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应救尽救。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政策,提高残疾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五是加快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残疾人家居环境、提高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高质量完成2022-2025年改造任务。加快推进托养照护服务。六是大力实施智力和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16-59周岁)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通过居家托养、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的形式,探索为更多农村重度残疾人提供多类型、差别化的居家护理服务。(牵头单位:县残联)

(3)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定期对纳入乡村振兴部门防返贫监测系统的人员开展信息比对,推进重点人员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依规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或给予临时救助,严防因救助不及时不到位导致致贫返贫问题发生,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接续做好兜底帮扶保障工作。用好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线上数据比对和村(居)委会线下主动发现相结合,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变化信息。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延期保障制度。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措施,做实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5.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对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建立县乡村扶贫项目资产台账。一是公益性资产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二是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三是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二)实施重点帮扶,接续推进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1.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1)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种植业发展。稳粮扩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量达到2.2亿斤;扩大油料种植面积,特别是油菜逐年扩大0.5万亩以上,达到12万亩。有计划引进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根据我县生态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做好优良品种区域布局工作,重点引进适合我县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实施农作物统防统治,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2%以上,全县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面积年均达到20万亩以上。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022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6550吨,到2025年水产品总量达到7500吨加大项目建设和争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各级支持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加大设施渔业、特色渔业投入。突出发展方式,找准适合英山养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增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在南河和西河部分乡镇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大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断提高二、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强科技培训促发展,持续开展畜牧养殖新技术培训。坚持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不动摇,每年开展畜牧养殖技术、新模式培训不少于12场次,受训人员1000人次,培训畜牧养殖、饲草青贮技术,推广应用肉鸡156模式、蛋鸡124模式、养牛165模式;持续开展畜禽良种推广。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推广杜洛克种公猪、西门塔尔种公牛、麻城黑山羊、波尔山羊,节粮型蛋鸡、绿壳蛋土鸡。强化防疫防控保平稳,坚持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十条》;加强动物春、秋季集中免疫和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基础免疫,坚持“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落实规模场防疫“先打后补”政策,全面做好猪瘟、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稳定产业基础保供给,加快发展“黑土猪、黑山羊、本地黄牛”等特色养殖和家禽养殖,力争培植1—2个养殖龙头企业,继续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投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能力建设,尽快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努力完成2022年畜牧生产目标任务:2022年年末生猪存栏13.5万头、出栏16.2万头,牛存栏1.9万头、出栏0.8万头,羊存栏6.55万只、出栏9.63万只,禽存笼293万羽,出笼204万元。强化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广“一种两收”、轻简栽培、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加大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种植大户的培育,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全面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入千企活动,共派驻8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强化人才培育。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500名左右、农业科技核心示范主体500个;推广农业重大技术、新模式、新品种20项左右,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个以上。计划每年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60人、省级师资2人、脱贫户500人、专业技能型500人。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及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大别山道地中药材国家战略储备库药材杀菌保鲜项目,主要建设道地中药材储备库、冷藏库、辐照车间,冷链运输系统等。建设农产品辐照保鲜中心,配套电子加速器等辐照设施设备。建设农产品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农产品冷藏库房、物流中心、仓储保鲜保活设施(50吨级、100吨级)以及相关配套仓储设备等。争取项目建设一批和发动市场主体完善一批,抓好全县仓储保鲜冷莲设施建设的布局,做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重点项目神峰山庄智慧物流园(投入3980万元)和洪广农贸批发大市场万吨保鲜库(投入3000万元)。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思路,对接省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程,聚焦产业优势区域、重点企业、特色品牌,着力发展三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一是建强茶叶产业链。建好标准化绿色茶叶基地、清洁化生产厂房和智能化生产线,着力推进名优茶系列产品开发、大宗绿茶精制,抓好茶叶线上线下营销,茶叶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外贸出口、仓储物流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茶叶新产品,推动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工等精深加工,生产符合市场个性化消费的袋泡茶、隐茶杯、冷泡茶、速溶茶,以及茶包装等茶产业衍生品;建设一批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美丽乡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到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50亿元。二是建强中药材产业链。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着力加强中药材基地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袋料天麻、袋料茯苓菌种生产研发利用,做好英山茯苓、英山苍术、英山天麻、英山石斛、英山桔梗、英山虎杖等道地药材培育发展,推进中药材炮制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药膳等大健康产品,研制中药香囊、蚊香、香精、洗漱等大众日用品,推动产业链由单一的种植加工原材料向精深加工、成药制造、中医保健、药膳服务、药旅融合等更多领域延伸,做长做强产业链条。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加工产值超40亿元。三是建设蔬菜产业链(食用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高山蔬菜、特色食用菌,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推进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结合英山乡村旅游,开发休闲食品、旅游产品、山野菜产品和保健性功能产品,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到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5亿元。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重点建设全县“一个中心、两个大脑、三个数字”,即一个英山智慧农业信息指挥控制中心、茶叶和中药材两个大脑、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和数字服务三个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2)培育壮大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121”工程。全县围绕茶叶、中药材、蔬菜(食用菌)3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重点培育1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2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10万农户增收。到2025年,全县三大产业综合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1家,3亿-5亿元2家,1亿元以上的7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1,税收贡献实现1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更加丰富,产业融合机制更加健全,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持续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社会化服务创新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六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从中遴选一批开展示范创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行业协会或联盟、专业机构、专业人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促进品牌打造和展销平台。一是开展二品一标认证。重点是茶叶、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产业的二品一标,每年认证2个以上,突出打造英山云雾茶有机认证,苍术、天麻、石斛的绿色认证。二是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大型展会。重点组织品牌企业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等活动。三是参与建设地标优品展和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建设。重点建设神峰山庄、大别茶访、大别山宝、大广茶业和梦丝家等规上龙头企业的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建设。四是建设农产品电商展销平台。重点打造大别茶访、乌山春、乡里乡亲、金雷茶业、赫居家居、神峰山庄和绿羽茶业等企业电商直播平台。(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毕昇纪念园建设,依托“两园”建设,把陶家河乡、草盘地镇打造成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和历史文化旅游区,激活乡村旅游,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大力推进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到2025年,全县建成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2个、旅游重点村50个。推进农业+旅游、产业+旅游,将茶叶谷打造成3A级景区,做好茶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精品民宿8-10家。挖掘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乡村特产,打造成旅游产品,增加农村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A级景区以景带村、景村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文旅局)

(4)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契机,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创业园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继续实施消费帮扶,鼓励引导企业进驻“832”平台,支持企业扩大网上销售途径,推进我县电商工作提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开展农村电商专业培训1000人次,培养输送电商人才100名。新建电商物流配送站点50家,支持智慧物流园建设。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新建直播示范基地,重点支持大别茶坊、神峰山庄、乡里乡亲土特产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电商销售过亿元。(牵头单位:县科技和经信局)

(5)持续加强农产品消费帮扶。加强消费帮扶公共服务“832”平台建设,发挥政府采购、工会组织采购等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我县农副产品进平台、进单位、进食堂、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帮扶。全县各级预算单位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预留年度农副产品采购份额,通过“832平台”采购农副产品。县财政局(政府采购办)会同总工会、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抓好预留份额填报和农副产品采购交易管理工作。二是工会组织消费帮扶。全县各级工会组织优先通过“832平台”采购农副产品。三是公务用茶专项采购帮扶。按照单位实际职工人数每人每年不超过500元采购办公用茶,按照参会人员每人每半天不超过5元标准限额内据实报销会议用茶,促进全县茶叶主导产业振兴发展。(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2.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创业。

(1)统筹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围绕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开发防疫消杀、医护辅助、物资配送、道路管制、卡点值守等应急管理服务岗位。立足满足城乡基层公共服务需求,开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妇幼保健、托老托幼助残、乡村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类岗位。弥补“三农”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治理不足,开发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河湖巡查与管护、垃圾污水处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河塘清淤整治、造林绿化等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每年在全县开发乡村公益性岗1000名左右,托底安置全县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2)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户量身定制培训措施,做到因人施策,因人施训,提升脱贫劳动力技能水平,全年开展各类培训不少于5000人。一是开展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终身受益,100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应训尽训;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力培训1000人以上,鼓励他们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开展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实现人才振兴培训1000人以上;四是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月嫂等专项培训,培训1000人擦亮康养英山名片;五是开展茶产业链培训,培训制茶员、茶艺师、茶旅导游员1000人,促进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依托各村就业社保信息员调查摸排,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意愿、技能特长、务工去向等基本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及时发布县内外企业用工信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用工招聘会,搭建农民工就业与企业用工供需平台,帮助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3)扶持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帮扶政策,继续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确保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或企业招用退役1年以内的退役军人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一年以上的,按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标准给予奖补。稳定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对个别就业帮扶车间因多方面的原因处在停产或半生产达不到标准的就业帮扶车间予以取消就业帮扶车间称号,取消一家就新认定一家,就业帮扶车间的总数保持不变。稳定就业帮扶车间质量,严格按帮扶车间认定的标准鼓励企业多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不低于30%,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3.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2022-2025年,全县共规划修建公路884.92公里,危桥改造79座,总投资15.84亿元。其中重点县乡道建设102.732公里,规划投资10.81亿元;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及通组入户公路782.25公里,规划投资3.91亿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9座,建设1913米,规划投资1.12亿元;2022-2025年全力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及3个省级示范乡镇。力争到2025年底,完善主干线路网结构升级达标,畅通农村公路循环线,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整体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坚持示范引领,努力达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总目标,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水能排灌、科技创新、生态优美”的新农田格局,2022-2025年预计投资1.69亿元,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5万亩,投入建设资金5000万元。在规划和选址上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优先”的原则,即结合两区划定,优先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倾斜;结合乡村振兴,优先向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区倾斜;结合现代农业,优先向土壤改良、绿色防控、数字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涵养等倾斜;结合灾后修复,优先向水利补短板等基础设施倾斜。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是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加大水稻机插力度;二是扩大油菜机收面积,提高油菜机收水平;三是推广一批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示范带动全县粮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努力实现粮油生产耕作、插种、植保、收获、烘干等主要环节机械化,力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以上。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一是严格控制病虫危害损失。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5%、90%和98%以上。有效指导病虫防控,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主要粮食作物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茶叶、药材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二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三是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蔬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上推广绿色防控,力争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四是抓好农药使用量调查监测项目,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推进西河流域沿线各乡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与示范,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效果在线监测中心、附属工程等;二是在畜禽养殖大乡大镇,建立“猪-沼-茶”、“猪-沼-菜”等综合利用示范点30个,提升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三是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为重点,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促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转化增值。加快农村绿色能源建设。一是建设改造饮水系统、安装除尘除臭系统、升级皮带集粪上粪系统、新建粪污储存池、干粪棚、漏粪地板、改造粪污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厌氧发酵池和氧化池、安装干湿分离机;二是建设户用沼气池120口,100m³小型沼气工程2处,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能力建设;三是扶助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2000吨,肥料化利用3000吨;四是资金补贴收储运网点,收储容纳量新增3000吨,新建收储运网点3处,收储容纳量分别为1处2000吨、2处各1500吨,建设共计8400吨,资金补贴扶助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收集秸秆5400吨进行能源化利用。加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建设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区两带”(孔家坊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城区蔬菜生产带、西河沿线蔬菜生产带、高山蔬菜生产带),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大别山蔬菜生产优势区;二是加快农产品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现代农业大别山茶叶产业园、大别山茯苓产业园、神峰山庄蔬菜产业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优质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新建智能化育苗工厂,重点建设神峰山庄蔬菜育苗科技园(投入6000万元,面积50.4亩,育苗基地109056平方米,年育苗达5000万株)和湖北宏图药业苍术繁苗示范园,主要是苍术组培、原种培育(投入3000万元,面积40亩,年供苗800万株)。加大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修复建设力度。一是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2500亩土壤污染修复,1500亩耕地酸化土壤改良,100亩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区);二是改良培肥10万亩次,5年累计50万亩次;三是实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0万亩以上,扩大油菜轮作规模。(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灌区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将灌区建设立项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上报。将詹河、石头河两个中型灌区,龙潭河、马鞍山、板船山、落塘坳、野猪河、上水田6个小型灌区作为改造重建项目予以申报,结合申报的杨河水库建设项目和现有的龙潭河水库灌区申报杨河中型灌区建设项目。二是实施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完成金家铺镇黄林冲村至龙珠村段、金家铺镇汪河村至石头咀镇毛坳村段、雷家店镇过路滩村至草盘地镇王垸村段和雷家店镇段河道治理工程。三是实施水库整险加固及新建工程。新建总库容110.89万立方米的杨河水库,初设批复总投资1.18亿元;计划投资1.5亿元,完成张家咀水库二次整险加固工程;计划投资3060万元,完成龙潭河、西硔、桃花冲、野猪河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牵头单位:县水利和湖泊局)

(4)加强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2022-2025年计划在边远山头村新增20座4G基站,持续完善4G补盲建设;新建5G基站100个,逐步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针对光网未到达的农村部分湾组,通过共建共享实施光纤进湾进组,计划新建端口3000个。(牵头单位:县科技和经信局)

4.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1)加强乡村文体公共服务建设。一是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快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11个乡镇文化站内设“三室二厅一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乡村旅游接待厅、文化广场);到2025年,3个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8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升村级文化阵地服务质效,全县309个村级文化广场面积达标,村级图书室图书存量不少于2千册,报刊8种以上,免费开放时间每天不低于8小时,配备公益性岗位1人担任村级文化指导员。二是加强农村数字文化建设。到2025年建成数字图书、文化分馆各11个,数字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加大文化惠民服务力度。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200场次、送书下乡不少于20场次、送文艺辅导下乡不少于300场次、送电影下乡不少于3800场次。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一步发掘、整修村内文物、古建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编制历史文化遗产清单,落实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根据村庄实际和群众需求适度建设村史馆。五是健全完善乡村体育设施。到2025年,完成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15个、新建乡村体育公园1-2个、农村人均体育用地达到2.0㎡/人,配齐配优乡村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牵头单位:县文旅局)

(2)加强农村广电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村村响”、“户户通”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服务质效。建设和完善全县应急广播平台,与“村村响”平台有效融合对接,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加强“户户通”运营和管理,加强意识形态管控,确保播出安全。(牵头单位:县文旅局)

(3)加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2022-2025年,在县城建设1座通用集散型物流中心,在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设立专门的快递物流乡镇集散点11个,改造、优化村级物流服务点100个。通过建立以物流中心为中枢、乡镇服务站为骨架、村级服务点为神经末梢的网络体系,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畅通物流渠道,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交通运输、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部门及电商、快递企业对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依托“交邮融合”模式全力促进“客货邮”全面融合,减少资源重复和浪费,提高流通效率。(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4)加强乡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县乡村企四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县级建立不少于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部门建立不少于10-2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乡镇建设不少于15至3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半专业队伍,村委会建立不少于10至15人的应急救援处置小分队,有关企业根据本行业实际需要,单独或联合建立数量合适的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合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防疫安全、综合治理等进行救援所必需的器材设备要求,分年分批配齐配足,并建设储备仓库、装备器材架等。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装备台账、出入库使用台账、检查维护保养台账;建立管护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保管员职责制度;建立队伍培训学习、演练制度,并组织培训学习演练。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和社会援助机制,支持救援队伍改善基础设施,更新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装备调度和保障工作机制,保障救援工作需要。(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

5.强化生态帮扶和人居环境整治。

(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示范带动与面上推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重点实施“村庄规划、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村创建、长效机制建立”提升行动。二是全面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推行“多规合一”,做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科学确定村庄规划,合理布局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建设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等因素。三是突出分类规划彰显特色。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四是加强村庄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强化乡村风貌引导,有序推进村庄及院落风貌整治,突出乡土特点和地域特色;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名录,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利用试点,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五是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通组、通湾道路建设,打造内畅外联的乡村交通网;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将农村道路建设与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打造一批“产业路”“旅游路”,发挥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铺垫基础的作用。六是加强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排除安全隐患,有条件的镇、村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或“弱电”入地,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及维护;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建设;深入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库湿地、原生植被,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加快清洁能源向农村延伸。(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2)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一是拓展深化“五清一改”行动。由“清脏”向“治乱”转变,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抓好“五清一改”及“六乱”治理,结合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基本消除残垣断壁。由“村庄”向“庭院”转变,对已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的村庄,以庭院整治为重点,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重点引导农户开展居家卫生整治。由“一时”向“长期”转变,既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打好“节日战、假日战”,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也要由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发挥公益岗、志愿者作用,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避免反复反弹。二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优化收运处置设施布局,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合理建设和配置村庄垃圾收集(点、站)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日常监管,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动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生活垃圾出村,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创新回收方式和业态;积极探索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建设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的具体路径。三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分区分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村庄按照地理位置、居住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区分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重要河湖沿岸、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的村庄、集镇所在地、搬迁社区等优先治理,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城镇周边的村庄争取就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处理,有条件的村庄采用氧化塘、自然湿地、小型污水处理站等设施进行处理,人口较少且居住相对分散的村庄与农村改厕同步实施,就地还田利用。四是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在黑臭水体排查认定基础上,强化措施,加大投入,重点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重要河湖沿岸周边的村庄和发展乡村旅游、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城乡接合部、镇区所在地、中心村等。到2025年,经过治理的河塘沟渠无污水直排,底部无明显黑臭淤泥,岸边无垃圾,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围绕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统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强化河库长履职尽责,深入开展河湖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村幸福河库和清洁小流域治理试点。(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3)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一是坚持逐户登记,整村收集,镇域汇总,县级锁定。自下而上科学精准确定改厕计划目标,深入了解群众改厕需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到“应改尽改,愿改尽改”,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建。到十四五末期,争取建设无害化厕所71000座,普及率达90%以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收集处理后续服务管理,探索出粪污收集、运输、储存、处理、规范化利用的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主体为主,或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进行运行维护,或市场主体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等方式的长效运行模式,确保不能出现建成后闲置无法投入使用、用后无人管护等现象。二是严格资金管理,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试点资金重点支持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不得用作工作经费、工资补助等。三是提升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治理水平。逐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管护等公共服务市场化。(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英山县分局)

(4)加强农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到“十四五”期末,计划完成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面积40.5km2,坡改梯面积18.0Km2,塘堰整治10口,蓄水池12口。沉沙池86口,沟溪整治4.0km,营造水保林28.0Km2,经果林10.0Km2,封禁治理4008Km2。通过山、水、林、田、路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水利和湖泊局)

6.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型村庄60个,其中建设精品型美丽乡村40个;提升型村庄253个;建设阳光堆肥房等村级生活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13个;建设微动力、“大三格+人工湿地”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个;治理农村河塘沟渠35公里、黑臭水体52处;建设及拓宽升级村内道路32.5公里、通组道路25公里;整治4000户农户庭院环境。(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2)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按照“以点带线、沿线发展、连片打造、有序整治”的总体思路和“东河百里秀、西河十八湾、南河水乡情”的发展布局,立足英山特色优势,统筹“五大振兴”,全县选择产业特色鲜明、脱贫基础扎实、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强的乡镇、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多政策支持,县级重点建设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和孔家坊产业融合示范区,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兴社区“三区”合一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全县乡村全域全面振兴。(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7.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以“乡风文明大讲堂”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助推乡村振兴”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农村、深入民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擦亮“道德讲堂+”品牌,依托“两团八队”,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百姓宣讲活动。二是深化文明实践。建立文明实践挂点联系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百姓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供需对接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坚持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发展,构建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格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到2025年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70%以上。深化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评选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四是深化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抓好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推广“乡风文明超市”等经验做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倡导新风正气。五是深化文明培育。深入开展卫生医疗、科技农技下乡,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治等知识普及,提升农民健康技术素养。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持续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六是深化文化惠民。发挥好数字农家书屋作用,提升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惠及广大群众。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用好文艺汇演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送戏下乡等载体,让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活动惠及农民。七是深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媒体平台作用,推出更多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凝聚精神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8.着力强化组织人才保障。

(1)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体,村级党组织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加强,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有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推进党组织规范运行。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中心)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农村联合党委建设。到2024年,实现支部建设规范达标率100%,建成50个基层党建示范乡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加明显。强化乡镇党委“龙头”作用,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加强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乡镇党委自身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持续落实激励关爱乡村干部“硬九条”。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五类村”创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高飞”计划,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健全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评估考核机制。加强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提能,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学习,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做实村级组织“一派两聘”工作,实施村后备干部队伍“青苗成长”计划。推进党建进塆组,以“五美红塆”创建为载体,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建好红色美丽村庄,扶持绿色发展村,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到2024年6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每年按照不低于5%比例,采取“六个一”措施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2)加大乡村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推进专家大院建设,选聘科技指导员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工作。创建种植、加工、经营、电商培训基地,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公开引进到村工作大学生,为村“两委”班子建设储备后备力量。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实地指导农户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专家工作站,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一批专家教授(团队)帮助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英山产业发展。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推广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9.加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延续执行脱贫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期内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试点政策,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持续保障财政投入规模,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按照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原则上不低于50%,且不低于上年度占比的要求,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继续对符合条件的、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予以信贷贴息支持,确保帮扶政策不变,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加强财政金融领域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脱贫户(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小额信贷户强化监测预警,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10.接续做好社会帮扶。

(1)强化省内区域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强与中央和省直定点帮扶单位以及省内区域协作帮扶单位武穴市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大力度支持。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劳务协作、人才培养、消费帮扶等方面主动对接,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争取更多帮扶资源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一是加强沟通对接。每年组织党政主要领导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汇报工作,与中央驻鄂定点帮扶单位共同商定年度帮扶项目计划;积极组织党政主要领导与武穴市党政领导开展互访,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协作帮扶各项事宜;由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牵头,及时召开联席会议,会商帮扶工作。二是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积极与武穴市沟通对接,制定年度英山与武穴市区域协作工作计划,签订年度区域协作协议书;协助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做好年度帮扶工作,与10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签订年度帮扶责任书。三是积极争取区域协作帮扶资金,强化帮扶资金管理。加强同武穴市的沟通衔接,确保区域协作财政援助资金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制定出台区域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的负面清单,确保将帮扶资金真正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

(2)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指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聚焦产业这个根本,发挥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的优势,推动乡村发展壮大康养旅游、茶叶、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及地方性特色农产品,组织民营企业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全面参与、突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农民主体、合作共赢,坚持自觉自愿、市场导向,坚持依靠科技、鼓励创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从全县有特色资源优势、组织能力强的村中,重点是从脱贫村、红色美丽示范村、集体经济绿色发展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确定“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村,组织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开展村企结对帮扶示范,探索村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熟乡情、懂管理、善经营、有实力、讲信誉、乐奉献等优势,教育引导民营企业继续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到乡村等投资兴业,搭建就业平台,支持举办各项社会事业。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改善结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帮助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各类生产经营实体,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及时发掘“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传递正能量,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商会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工商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抢抓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支持政策机遇,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构建责任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指挥调度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县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和县直部门乡村振兴联系村制度。乡镇党委要定期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直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二)强化资金保障。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合理安排全县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确保资金投入逐年增长。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区财政投入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加大对帮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对支持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继续落实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小额信贷政策和脱贫地区再贷款政策。加大乡村振兴信贷、保险等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三)严格督查考核。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加强日常工作督查调度,坚持问题反馈整改、检查情况通报和约谈问责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

1.英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汇总表.xlsx

2.英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类别统计表.xlsx

3.英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表.xlsx

 



中共英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19日印发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11 07:23:23重新编辑
南山区西丽镇福光村华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红花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塘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珠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珠光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阳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九祥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塘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丽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新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麻堪村百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大堪王京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大勘村深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平山大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西丽镇长源村B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侨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华侨城东部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国际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百芒高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凯虹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桂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银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荔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粤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后海大道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百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新屋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后海大道东角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南山区南头关口安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新旗村委与两市级单位共建红色阵地
  2. 新旗村委村屋群修葺工程招标公告
  3. 招租公告
  4. 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近期开展消防安全系列活动
  5. 西南街道开展2019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
  6.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7. 西南街道五顶岗公共文化系列活动激活整个辖区公共文化神经末梢
  8. 南山镇妇联召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大会
  9. 招租公告
  10. 月桂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送万家健康义诊活动
  11. 60年发展巡礼产业为核日日新强镇之路步步快
  12. 三水新闻2019年10月10日(文字)
  13. 佛山市三水对外经济开发区三旧改造道路项目建设二路(1标道路与排水)
  14.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保安涡尾联队红星水库及老虎堀山塘资产发包公告
  15. 区领导邓国斌等现场督办三水温泉和奥特莱斯项目
  16. 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天桥新村挡土墙工程招标评标结果中标候选人的公示
  17. 乐平镇乐湖路新旗村委会辖区两旁道路榕树裁剪和迁移出售招标公告(二次)
  18. 佛山市佑隆印染有限公司成品质检包装车间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19. 民生多关注白坭全面动员推广新农保
  20. 西南街道农林渔业局召开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
  21. 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奠基动工
  22. 佛山市三水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电子类办公设备耗材及维护服务竞争性谈判公告
  23. 媒政互动构建平台变被动投诉为主动问计
  24. 我局联同相关职能部门前往顺德区学习金融工作经验
  25. 三水新闻2016年06月09日(文字)
  26. 交通运输板块第一届职工运动会拉开帷幕
  27. 预防台风灾害拆除大型违法户外广告
  28. 三水新城云东海街道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29. 潦东土地项目发包公告
  30. 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西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浪赤坭钉水井边鱼塘招租结果公告
  31. 三水新闻2021年8月30日(文字)
  32. 乐平综治组团慰问台风转移安置群众
  3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22 17:04:44
  34. 佛山市三水区合富创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告设置公示
  35.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湖岗渔村沙塘鱼塘四方塘鱼塘发包公告
  36. 区镇联动共同抵御台风妮妲
  37. 三水区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档案整理协调推进会
  38. 2009121芦苞李洲渡口码头改造工程通过验收
  39. 三水区民宗局举办2017年宗教工作业务学习班
  40. 区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旁听法院庭审活动暨人大机关第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41. 白坭金竹村龙舟竞渡欢度国庆
  42. 市督导组到芦苞镇督查登革热防控工作
  43.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佛山市三水区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44. 佛山市三水区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三水区税务局关于公布2021年佛山市三水区第四批(区级)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的通知
  45. 乐平镇2019年积分入学工作方案
  46. 佛山开展学雷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47. 乐平镇华布下华村祠堂内墙装修杂物房建设工程招标公告
  4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22:40:43
  49. 2013年三水区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公示
  50. 三水区中医院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
  51. 白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整改落实阶段
  52. 交流学习借鉴经验携手并进互取长处斗门区莲洲镇东滘村委会两位干部到五顶岗交流学习
  53. 佛三(挂)2012004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54. 佛山市三水区财政局2016年公开选调公务员公告
  55. 华盛颁发奖教奖学金56200元
  56. 三水渔政大队查获芦苞水域一起非法电鱼
  57. 赴顺德学习市场及周边环境管理经验
  58. 乐平推广社区围院式建设提高群防群治水平
  59. 白坭全面部署今冬征兵工作
  60. 关注优生优育倡导科学育儿——芦苞镇举办科学育儿培训班
  61. 白坭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开展
  62. 佛山市三水区财政局关于受理2018年度三水区区级财政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备案申请的公告
  63. 区外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2)
  64. 三水图书馆流动图书进警营
  65.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东源股份合作经济社土地发包公告
  66. 财政简报第三十二期(2002年)
  67. 公告公示关于拟核发佛山市三水区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名单(第一批)的公示
  68. 招租公告
  69. 三水新闻2016年08月23日(文字)
  70. 三水新闻2014年04月11日文字)
  71. 芦苞镇召开农村党员大培训动员大会
  72. 区直机关党工委慰问我镇两名春蕾儿童
  7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22 17:04:44
  74. 乐平镇念德村委会陆坑南甲村鱼塘发包公告
  75. 三水区乐平镇南岗股份合作经济社征地留用地租赁公告
  76. 佛山市三水区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实施方案(试行)
  77. 我区大塘西南市级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78. 关于佛山市阿达万塑料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公示
  79. 浓情小驿站情暖返乡客
  80. 新型渣土车9月1日见哟
  81. 镇团委开展宣传长者知识志愿者服务展示活动
  82. 三水新闻2017年03月29日(文字)
  83. 张边社区爱满中秋情暖张边2019年中秋节系列慰问活动
  84. 中标公告
  85. 2018年9月7日白坭镇财政局投资评审项目公开摇号的公告
  8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4 11:29:05
  87.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钟汉贤口腔诊所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受理公告
  88. 大塘镇妇联中心小学举行文明庆六一系列活动
  89. 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与广东省南丰強戒所警戒护卫大队结对共建
  90. 犯案忐忑逃七年自首坦然过一生
  91. 2014年三水区人社系统六抓六促推动人社工作提质提速发展
  92. 南山镇党群同心抗击台风妮妲
  93. 三水区人民医院如火如荼认真推进三甲复评工作将三甲标准常态化
  94. 2011年3月三水区经济促进局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日程安排表
  95. 各村积极部署换届选举富景周村完成述职评议
  96. 我区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97. 区经科局到我镇进行节后复工安全生产检查
  98. 佛山市文广新局到白坭指导基层文化工作
  99. 白坭祠巷村文化活动中心精彩赛事迎新年
  100. 南山镇笋壳鱼养殖技术现场示范会